机器代替了手工生产,铁匠张拖着佝偻的影子渐行渐远。带着他相依一生的铁离开了喧嚣的城市。
这是淘汰。手工制品的粗糙被效率高的机器取代是早晚的,注定有些人会感伤地离去,做了一辈子的工作突然在轰隆的声音下变得苍白无力。这就是社会。
社会不停地发展,跟不上它的脚步只有落后。现代化的高楼林立,路边摆摊吆喝的小贩显得格格不入,特色的风味小吃销声匿迹,善良朴实的农民大叔黯然归去。无论什么地方,地方风味浓了,就难有安静的环境容纳高楼;有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就不可能找到别具特色的乡土方言。风味和科技,似乎针锋相对,究竟熟去熟从,如何相得益彰,是令人头疼一个问题。
政府现如今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就是现在也仍大力实施。网上不断有天南地北的朋友发帖表明,认为普通话能够加强沟通,至于地方方言则是完全无用的东西,丢弃了也无妨。
何为“方言”?我认为,这是各个地方人们习惯的一种语言音调,受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影响而逐渐结合产生的一种交流方式。由于人口迁徙等众多因素,各地区的方言多多少少有相通之处。如果单为交流而扼杀方言,一个民族广远悠久的历史沉淀得不到体现,人人变得格式化,少了民族特色多了拘谨疏远。而如果方言和普通话兼容共存,在人生地不熟的外乡,偶遇一个同家乡的朋友,操一口相同的家乡土话,不也有中“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行走在消逝中,科技的发展使中华民族传呈千百年的特色被消磨,与生俱来的淳朴被取代;一些人迫不得已离开了衷心热爱的职业。行走在消逝中,消逝的不仅仅是手工劳动者的满足,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真心相待。行走在消逝中,有些东西也许注定会在时间的风蚀下消失,人力的挽回也于事无补,敦皇莫高窟的瑰宝等粗陋的历史遗孀,都被掩没在风沙中。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欣赏现代化的科技时,也能看到各具特色的民俗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