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触龙说赵太后》)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如:
(1)有罪受贰。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