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论文

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1 14:49:04 | 移动端: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论文

  公共安全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一起来浅谈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吧!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必然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协助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公共安全和稳定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将其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防止对社会和谐稳定大局造成的冲击。

  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依法处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问题,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安全发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努力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和谐社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安全隐患

  一、社区公共安全与和谐社区的建设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区,按照的指示精神,应是居民自治、管理要科学有序、服务要以人为本、治安要更加良好、绿化环境更加优美的和谐社区。

  治安更加良好,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社区的安全与防范体系更加完善,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和谐社区要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能忽视社区的作用。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只有社区日趋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基础。

  (一)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条件

  (1)以人为本,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社区是由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组成的,它们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工作基础和组织基础,它们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只有真正做到社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人人诚信有爱,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社区的所有工作都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居民的参与为动力,以社区居民的满意程度为准则,为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2)围绕大局,注重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为依据,认真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程度较高、社会秩序稳定、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和谐社区建设要有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活力,为和谐社区的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创新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要加强领导,要明确责任。按照党的报告中指出的关于:“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基层的各种社会组织,要同社区广大群众一起,当好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者与执行者,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联系实际,搞好规划。要制定好构建和谐社区的发展规划。

  构建和谐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目标坚实,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巩固成果,要精心组织,要针对不同情况的社区,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具体的、明确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确保社区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区,是要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顶任务落实到其中,使之不仅成为新时期社会整合的基础,而且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的支持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绝不能忽视社区的作用,只有社区和谐,和谐社会才有基础。

  (二)公共安全与和谐社区关系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安全社区已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必要因素。同时也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建设安全社区的目的是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类安全防范和安全促进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及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保障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1)公共安全是和谐社区发展的基本条件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抓好稳定工作,使社会安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党的报告指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的日趋多元化,城市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与社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城市做为一个人口较高度密集的区域,是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最为频繁的重要场所,也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依赖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和谐社区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资源之间和谐的关系,缓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减少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负效应,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不危及下一代人的根本利益。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基础,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安全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谐发展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第一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第二要以经济和谐发展为前提,第三要以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期内都能保持资源、政治、经济、环境的协调,那这个社会的发展就能适应和谐发展的要求。要保持资源、政治、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公共安全是必需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各各方面的安全有可靠的保障作前提,才能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2)公共安全与和谐社区发展的内在联系

  和谐社区的发展与公共安全密不可分,社区是人们活动和赖以生存的重要区域,公共安全是和谐社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这个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中,各种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确保社区公共安全,为社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实现和谐社区的稳步与健康发展。建立社区稳定的内部调节和协调机制,以生态环境、政治、经济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效应提高社区的整体综合实力,保证社区的和谐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没有安全的经济发展状态和安全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公共安全与社区和谐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公共安全做好了,社区才能够得到和谐发展。而公共安全要取决于社区自我调控能力,这种调控能力的大与小是和社区的基本建设水平相关,只要社区有效的调控各种矛盾,并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保障,就能够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社区公共安全现状

  我国现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中的速率和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这些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前端,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达到社区的和谐。

  (一)社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隐患

  (1)党的代表大会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主题。对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就社会治安而言,当前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社会治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的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增多,诱发、滋生违法犯罪和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仍大量存在。一些恶性案件和治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盗窃、抢劫、诈骗、特别是入室盗窃、破坏通讯设施、盗窃机动车辆等侵财性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群众的安全感。第二,在社会治安方面,社会管理控制相对薄弱,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发展蔓延,一些轻微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一些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危及群众的人身、财务安全。第三,严峻的治安形势不容忽视。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的上升,流动人口的增加,治安管理工作量逐步增大,难度增加,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趋势不可低估,成为社会治安管理的重点,亟须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控制。

  (2)改革开放以来,因利益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而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出现,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群体性的事件十分突出,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引发的侵占群众利益时有发生,数量呈现出不断的上升,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影响社区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新时期,一些旧有的矛盾还将持续的暴露和积蓄,一些新的社会矛盾还会不断的出现,因利益关系的调整而产生的各个方面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关系的复杂化,引发的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更加剧烈,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的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重视不够,处置不当,个别问题、局部问题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全局性的问题,非对抗性的矛盾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对抗性的矛盾,成为社区安全稳定的大患。

  (3)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复杂多变的不稳定风险,由于这些风险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不确定性,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一旦爆发,很可能导致非常态扩散和放大,尤其是以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在成为社区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胁。非传统安全来自人为危机和人为制造的自然危机,在天灾组成的灾害中,非传统安全涉及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由于非传统安全发生的危害方式与传统安全问题不同,它更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突发性、紧急性,正在成为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胁。

  由于非传统安全不确定性强,并且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和公众对这类危机的预警、救治、防范难度更大,危机一旦发生,敏感性、连带性和非常态扩散性很强,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明显,而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一些局部危机往往迅速蔓延而成为全局性的危机,从而加重了危机的冲击力和危害程度。

  (二)社区存在的火灾隐患

  (1)社区消防通道被堵塞。新建小区采用物业和封闭式管理,小区部分消防通道及消防车道的出入口被取消或封闭。有的住宅小区为了限制各种车辆进入小区,将小区入口处的通道人为地设置栅栏,还有些小区内驻有一些单位,这些单位又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用栅栏或围墙圈起来,堵塞消防通道,使消防车无法迅速到达火灾部位。

  (2)社区消防给水系统不完善。有些小区内,室外消防设施布局不合理,消火栓数量不够,供水系统不完善,水的压力偏低。消火栓有被损坏和埋压、圈占现象。老旧平房小区没有消防设备,居民家中也没有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居民安全防火知识匮乏,有些火灾的发生往往是因为违反生活常识而发生的。

  (3)社区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严重不足。有的社区消防设施和灭火器,特别是平房小区甚至连最基本的消防桶、沙箱、铁锹、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都没有配置。还有的小区对消防设施、器材缺乏养护,甚至形同虚设。

  (4)社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平房区居民院内乱搭乱建现象普遍,这些搭建的简易小房大多耐火等级不高,并且造成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被阻塞。有些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房又被出租给了一些流动或经商的人员,这些人员成分比较复杂,消防安全意识不高,有些还成为经商者的临时仓库,这些都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5)重防盗轻防火。现在社区设置了社区警务室,但多数重视治安防盗,淡漠消防安全管理,管理工作趋于重防盗轻防火。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社区没有建立义务消防组织。

  (6)居民家中存在火灾隐患。现代家居绝大多数为追求美观、豪华、舒适,房屋修建及装修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性材料,平房小区,居民在院内也存放了一些可燃性的废、旧物品,这也为引发火灾埋下了后患。

  (三)平房区居民房屋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平房社区因居住人口密集、生活环境恶劣,基本市政基础设施缺乏,非法建设、违章建筑多,有些房屋建筑年代久远,普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每年汛期降大、暴雨或连阴雨时,社区经常发生路面塌陷、低洼院落大面积存水、电线短路或时有发生房屋倒塌伤人事故,防汛安全隐患亟待修缮和改造。

  三、维护社区公共安全,确保社区和谐建设

  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试论社区公共安全与和谐社区的关系

  (一)社区要建立安全的预警、管理、监督、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在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工作中,社区一般采用的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指导为方针,尽最大的努力把威胁社区公共安全的各种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降低自然灾害的激烈程度和减少刑事犯罪的发案率,社区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是安全预警机制的目的和意义。

  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不可知性,这就要求社区在做好安全预警的同时,必须要具备应急处理机制。当自然灾害发生时,要通过应急处理机制能够及时、迅速的、准确的做到有组织的统一预警、统一指挥,并且能够使社区的公共资源共享,能够达到快速的反应和有效的应对。使灾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卫生防疫、气象灾害、生物入侵、恐怖事件、地震灾害等领域都已建立了快速应急方案。在与居民联系最紧密、生活最密切的社区,预警与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机制面前尚属空白,政府应结合我国社区的实际,根据不同的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种类,制定不同的预警应对方案和应急处理机制。在我国真正建立起适用于社区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使社区能够从容面对各种严重危害社区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与自然灾害事故,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有公共安全保障的、和谐的社区生存环境。

  (二)社区要建立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培训机制

  社区建立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培训机制,有利于社区加强对居民的公共安全防范知识、防范意识、防范方法的普及,有利于强化社区居民公共道德、公民义务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社区建立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培训机制,政府要利用社区人口密度高,并与社区居民生活最贴近的优势,与社区居民保持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指导、培训的作用,在安全意识上、防范知识普及上、防范方法上降低危机发生所造成的危害,减轻危机来临时居民的恐慌心理。

  (三)社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防范志愿者队伍

  当今时代,以社区为主体的公共安全防范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在政府部门专业防范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社区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公共安全的防范、互救、自救赢得第一时间,赢得生命,减轻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社区志愿者应该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居民和热爱社区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社区对志愿者应进行安全专业技能培训,使志愿者具备专业人防、物防、灾害自救等方面的技能,为治安防范、为防灾和灾后救援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立,还可以充分做好日常的宣传工作,当发生公共安全和灾害时,志愿者们可以组织、协助群众应急疏散,引导居民开展自救、互救。做好和居民的沟通.安抚好居民灾后急躁、恐惧等心里负担,有利于居民灾后的心理恢复,防止心灵的二次灾害的发生。

  (四)建立应急疏散场所

  我国应急疏散场所在大中城市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居民居住的社区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完善到位。社区建立应急疏散场所十分必要,它可以就近满足社区居民临时避难的需求。平时的正常生活中,还可以作为居民文化广场开放,并具备一定的生活功能,在灾害发生时,便可作为社区居民的临时应急疏散场所。这对于构建和谐、平安社区和美化环境具有双重的意义。

  (五)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当发生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危机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尤其重要。针对目前城市居民关系日益疏远和淡薄的现状,社区有必要、也有责任营造和谐社区人文环境,在社区居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居民邻里相互帮忙、相互合作的重要作用,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根本保障。社区内特殊群体有人照顾,减轻救援的难度。有了良好的、和谐的邻里关系,居民与居民之间是贴心的人,大家在一起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对于居民的心理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结论

  社区公共安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社区和谐已成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强城市社区的防灾和减灾,使居民安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保障,不但可以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对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障社区的公共安全,要从法律上给予保证是十分必要的,要保证社区安全,要做好治安、灾害应急反应和灾后处理的一体化,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创新机制,建立完善的社区安全体系和应急措施,用科学的发展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确保社区安全和社区的和谐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074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