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礼貌行为,巩固其礼仪习惯是我们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看看下面的文明礼仪的论文哦!
文明礼仪的论文为使礼仪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老师和家长必须密切联系,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餐点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良好的礼仪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是有效的幼儿教育资源,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我们养成幼儿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关键。
一、家园结合,互通信息
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各阶段的预期目标和内容,动员家长解除顾虑,主动向老师反映自己孩子的文明礼仪现状。通过家园联系表,把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互相沟通,为将来做个文明人奠定基础。
1、家园联系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优秀★★★良好★★一般★,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五下午总结,老师进行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班级进行表扬,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同时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
2.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该专栏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班级常规,包括文明礼仪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配合教师做好各项工作。
二、科学指导,掌握方法。
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再如,有的家长一心想纠正小朋友拉人、捏人的习惯,便采取严厉批评的方式,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此,指导家长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家长沙龙
我们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知索取,不想付出。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爷爷、奶奶拿拐杖等。沙龙的内容也可以组织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者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如我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园同乐会,在同乐会上,以家庭为单位,表演了一个又一个的小节目《分香蕉》《让座》《洗手帕》《我的好妈妈》《我帮爷爷、奶奶做事情》等,通过表演让幼儿知道与他人分享,主动关心帮助长辈,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自己的事自己做等优良的品德,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老区的幼儿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蒋丽小朋友将两本新书带来了,并在书面上写着"老区的小朋友,我爱你们",表达了一份童贞般的爱心。
三、合力引导、共同营造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教师正确地指导,慢慢地引导。所以对于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教师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但如果教师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在这方面的感受甚深。有一次,我看到书架旁掉了很多书,就对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说:"你们看,书本都掉在地上了,你们以后是想看干净的书呢还是不干净的书呀?"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书一本一本地捡起来放回书架里。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都很自觉地争着捡书本。类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也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幼儿的思想很单纯,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责怪,只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如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教师如果责怪说:"张三,你不可以这样做!""李四,你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玩了。"等等,他们可能会负气地坐在那儿不再活动了,起不到教育引导的作用。但如果换个文明的方式,说:"小朋友,看一看,玩具伤心了。"那么小朋友们就很容易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和孩子饮食起居共同生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长期的、全天候的、没有假期的老师。共同的生活,非常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家庭行为习惯教育的突出要求是家长必须具有高度的教育意识,根据社会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随时随地自觉的发现教材,捕捉时机,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老师要协同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幼儿园和家庭紧密合作,相互配合,实现家园携手,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由之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