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1 14:55:30 | 移动端: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赏识教育,就是指挖掘出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认可学生优点的一种教育方法。以下是“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初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分析

  (一)审美理解特点

  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化,音乐课程得到了重视与发展,学生的审美要求逐渐提升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而对于音乐的审美理解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利用学生的审美与想象力可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审美理解就是利用学生生活体验与思维逻辑、理解能力感受音乐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与感悟性。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理解可以利用学生思想意识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提升审美理解力感受到自然事物的外在美。同时,使学生了解其韵感美、节奏美等,利用音乐的情绪起伏使得学生能够对音乐含义有深入的了解。伴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今后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对音乐的审美理解也将不断的增加,有助于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掌握音乐的形式美感,感受到音乐内所展现的含义,感受音乐意境美感。

  (二)初中学生音乐想象力

  音乐审美想象是基于音乐表象上的感受,即歌曲歌词、节奏、韵律等,感受到音乐内的一些深入因素。例如:感情因素,因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水平、思想意识、想象力逐渐趋于完善,音乐审美想象就会得到提升,进而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体会音乐的起伏变化与情感展现。不过,由于初中阶段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无瑕在音乐审美现象上给予更多时间,使得审美想象受到影响造成生活目标的变化,生活形式单一而缺少想象与创新,通过自身生活经验体验音乐具有一定难度。所以,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缺少音乐审美力,想象力限制在音乐表层而缺少内涵理解、感知体验等。

  二、初中音乐教学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应用音乐心理学,对学生自我情绪管理具有帮助性作用,通过音乐艺术帮助学生提高素养、缓解压力。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一种情感,更能够给予人较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心理学进行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情感,确保教学质量。

  (一)提升学生想象力

  音乐是动态化的也是一种情感的展现,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仅能学习到音乐的表象因素。而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樂的另一面,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海洋里感受其神奇,同时学生也要发挥想象力将音乐想象成为具体的情境与形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真正意义。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增加感情投入、充满激情,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而调动学生兴趣并主动投入到音乐教学中。

  例如:《洗衣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风俗,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鉴赏进行深化理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与兴趣进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

  (二)提升音乐认知

  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的方式进行展现,初中学生对于音乐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听音乐、唱歌等形式对音乐有基础性了解。但是,初中阶段音乐教育并非仅是让学生停留于基础性掌握,或是认识五线谱、乐器弹奏等,缺少具体的音乐意识形态。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应是对音乐思想与生活展现都有一定的掌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基础性音乐入手逐步深入到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解中。在教学中,教师利用音乐的基础技巧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使学生能够从理性的角度转向感性角度感受音乐的美。加强学生音乐认知,才能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曾有心理学专家提出:人对不熟悉的事物不容易被吸引,进而人的美感与主动探究行为无法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尝试从学生熟悉、了解的音乐歌曲入手。比如:在《丢丢铜仔》这堂课教学中,我尝试用“不规则拼读法”先给学生将原词翻译出来,“阿末伊都丢”、“唉唷磅空内”……这样学生在学习歌词时便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用多媒体展示台湾风土人情,利用新鲜事物使学生眼前一亮,通过学生熟悉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引入,使家乡民歌与台湾童谣做出鲜明的对比,整堂课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开始,继而从心理产生共鸣,降低学习难度,结合台湾童谣一句唱词、一句衬词的特点,配合火车声“克特克”、“库突”等拟声词和身体律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首歌曲的表演中,使得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三)融入情感体验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艺术水平。教师借助大量歌曲形式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扩展学生情感交流形式,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情感节拍中感受到其作品的情感特点。通过该种形式实现音乐和情感的融合,具有重要影响。

  音乐教师对音乐的理解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性,或者说根本不在同一个范围。在音乐选择中;有时,教师觉得慷慨激昂、有鉴赏性的音乐反而在学生心中没有较大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歌曲选择过程中,还应立足于学生心理角度进行音乐教学。如:《红旗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通过共和国成立的相关背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心理上乐于了解该首音乐的情感,进而提升对音乐的内涵理解。

  三、结语

  综合分析,通过对初中阶段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与音乐审美特点,通过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对此,笔者分别从:初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分析、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起到帮助性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