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老年心理学的论文

老年心理学的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1 14:58:08 | 移动端:老年心理学的论文

  老年心理学,是研究人从成年到老年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变化,研究老年人心理活动特点的科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年心理学的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老年心理学的论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心理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老年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成年以后增龄老化过程的心理活动变化、特点、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发展心理学分支,也是新兴的老年学的组成部分。研究范围包括老人的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以及智力、性格、社会适应等心理特点因年老而引起的变化。学习研究老年心理学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老年工作的必须,也是稳定老年队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

  一、老年心理的变化特征

  1、健忘,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对当前的事情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忘不掉。

  2、焦虑,表现为心里空虚,没着没落,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往往有杞人忧天之感,抑郁苦闷,遇到问题时缺少进取态度。

  3、疑虑,老人多半患有疑虑,特别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稍有不适,就疑似什么大难临头。看到电视、报纸上介绍的病情,容易对号入座。稍有不顺心的事,就疑似子女不孝,单位不管。

  4、猜忌,常常表现为对周围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严重者认为别人居心叵测,常为之而猜疑重重。

  5、固执,常常以我为中心,听不得他人建议和意见,我行我素。不能全面的分析问题,俗话说:爱钻牛角尖。

  6、唠叨,往往是一句话反反复复,唠叨个没完。对现在的事情看不惯,怀念自己的工作成绩。强调以前是如何如何。

  二、老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老人心理变化的因素很多,也较为复杂。与老人个体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与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性格习惯、生活工作环境等等有关。文化修养较高的老人、性格温顺的老人以及退休前有一定职位的老人,往往心理变化不是太明显,主要是这些人,有较强的控制力、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问题的全面分析能力。反之则表现强烈。在者就是长时间过着悠闲的生活,与外界接触减少,相对封闭,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不适应、对一些社会现象看不惯等。与周围的环境、社会、家庭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归结起来大约有一下几个方面:

  1、对退休生活不适应,退休后,从紧张的工作中一下闲下来,感到无所事事,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以前是前呼后拥,受人尊重,退休后失落感加剧。又不愿意走出家门和他人交流,表现为每天和电视、报刊拼命,少言寡语,性情变得孤僻。

  2、对社会的发展不适应,退休后,和社会的交往少了,了解社会发展的渠道窄了,对社会的高速发展不适应,落伍、跟不上形势的危机感加剧。

  3、由于子女工作较忙,很少回家,形成空巢,缺乏必要的交流等。特别是单身老人,往往会被寂寞所击倒。

  4、子孙的工作、学习压力传递,由于子女的工作紧张、孙子的学习压力增加,传递给了老人,每天也无形中也加快了生活节奏,产生了生活压力。

  5、社会保障的压力,江苏油田的老人相对较轻,两项待遇落实到位。但有家属的家庭这方面压力较大。

  6、身体上的压力,对生病的老人,一方面对就医等经济方面产生压力;一方面生病期间子女工作原因,对老人照顾不周,造成老人生活不便形成的压力。再者,老人对自己的病情产生恐惧心理,因而产生的压力。等等。

  7、家庭的变故,如老年丧偶、离异、重病等。

  三、心理疾病带来的后果

  由于种种原因,老人易产生诸多心理疾病,极大影响老人的晚年生活,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

  1、脾气暴躁,经常和家人、邻里产生纠纷,闹的家庭、邻里不和谐。

  2、自闭,不爱和他人沟通,整天闷闷不乐,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恨自己无能,没有为子女、家庭打好良好的基础。久而久之患上忧郁症。

  3、幻想,有的老人产生幻想症,幻想有人要谋害自己、家人和朋友,幻想自己生了重病等等,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精神高度紧张。

  4、疑虑,经常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疑虑,担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并阅读一些保健方面的书籍,根据自身的表象,对号入座,搞得家庭成员也紧张兮兮,坐卧难安。

  四、老人心理变化的阶段划分

  1、60岁到65岁为浮躁期,这段时间为不稳定期,因为老人刚退休,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前是社会工作的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一下子不适应,常常对年轻的工作评头论足,往往和自己以前的工作作比较,心里不平衡。这个阶段,大都还没有第三代,整天无事可干,无所事事,也就容易无事生非。

  2、65到70岁为稳定期,这个阶段,往往都有了第三代,每天忙于带孩子,天伦之乐冲淡了一切,加上有几年的退休生活,也已基本适应了清闲的生活方式,老人情绪比较稳定。

  3、70到75岁为成熟期,这段时间是最稳定阶段,第三代已经上学,家庭琐事减少,而多年的退休生活,已经磨练了他们的性格,大都会自找乐趣,自得其乐。

  4、75岁以后为焦虑期,这个阶段,老人往往出现身体不适,身体机能下降,疾病也逐渐多了起来,就医的不便、经济上的原因、子女照顾等方面,又产生新的矛盾,心理变化较大,不稳定因素增加。

  五、老年心理保健的对策

  我国卫生部2009年6月颁布老年心理健康十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地了解自己;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10、个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了解了老人心理变化的特点以及老人心理健康标准,结合现有的养老方式,我们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1、加强老年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一方面使得老人了解自身的心理变化,做到了解自己,有意识去克服一些心理障碍,实现健康养老,快乐养老。另一方面,让子女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到常回家看看,多和老人沟通,耐心倾听老人的徐“唠叨”,减轻老人压力。再者、离退休工作人员要学习研究老年心理学,熟练掌握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技巧,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各种心理治疗,做一名合格的兼职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者,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当好心理保健医生,切实关爱美一位老人,让他们心情舒畅,欢度晚年。

  2、离退休管理部门要适当组织开展有亦老年人的相关活动,吸引老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中来,打消寂寞、孤独,增加老人的社会参与的机会,放松心情,愉快度过每一天。

  3、要教育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生活有规律,做到“三不四要,即不吸烟,不吃零食,不酗酒;要充足睡眠,要吃早餐,要适量运动,要心情舒畅”。

  4、适时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咨询,注重心理疏导,离退休工作人员要主动提供耐心细致地心理咨询服务,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保持年轻的心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自卑心理;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新兴趣、新爱好,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延年益寿。

  5、 端正对疾病的态度重视心因治疗在老年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患病后,要特别注意控制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烦燥、惊恐等不良情绪,以免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及时实施心理治疗,消除不良情绪,克服心理障碍,矫正异常行为,对于临床治疗及巩固疗效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离退休工作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治疗,劝导患者善于控制不良情绪,克服恐惧心理,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用科学的态度积极治疗;老年人也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用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与疾病做斗争,从而战胜疾病,以保持延年益寿的最佳心态。

  6、鼓励老年人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采取积极的保健措施延缓衰老只有端正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采取综合性保健措施,才能预防心理衰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体现自己对社会和家庭的价值;进行适宜强度的有氧运动以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书法、绘画、旅游、下棋、养鸟、种花等活动,使心态平和、身体健康状况得到良好改善,防止智力衰老,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做好老年人心理保健是离退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年工作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老年心理卫生,善于总结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经验,积极采取有益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保健措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做出贡献。

  老年心理学的论文二

  摘 要: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加快,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需要研究的新问题,目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其中老年人孤独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文章结合老年人孤独心理的特征,分别从老年人玩具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要素等方面展开,为设计排解老年人孤独的游戏玩具提供较为系统的方法,最后提出设计师要切实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关键词:老年人;孤独心理;玩具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12-0114-03

  An Exploration of Toy Design for Old People from the Geriatric Loneliness Psychology Perspective

  TANG Yan,JIN Gui-fang,CANG Shi-jian(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 :The acceler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process in our country has brought a series of emerging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studied. At present, the mental health of aged people in China is not showing an optimistic figure, and the problem that aged people are experiencing loneliness i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Based on the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oneliness among old people, the article suggests exclusive toy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elderly. We also intend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method to design toys and devise games which are expected to appease the feeling of solitude in the mind of aged people. Finally,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old people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y the designers.

  Key words :aged people; loneliness; toys de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迎来“全球老龄化时代”,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日益增多。尤其是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老年人关注的焦点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和身体健康的需求,更多地转向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层面。虽然我国已普遍进入老年型社会,但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研究表明在老年人所有的心理问题中,孤独心理所占的比例高于50%,孤独心理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因此,针对我国老年人孤独心理的产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老年人孤独心理概述

  (一)孤独心理的定义

  “孤独”这一术语最开始源自于医学界,后来,心理学将“孤独”的概念引入到“社会心理学”中,对其概念、内容、意义进行了一些重新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孤独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对孤独感还没有确切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孤独感概念的理解可能有所差别,但大多数国外学者对孤独感诠释的基本框架是:大部分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或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状况存在一定差距时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由此可见,孤独感有两个特质: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是一种情绪体验。

  (二)老年人孤独心理的特征

  1.情感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韦斯将老年人的孤独分为情感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两类,情感性孤独是指缺乏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与丧失亲密的依恋有关。社会性孤独是指缺乏朋友间的交流,与缺乏能提供归属感的广泛社交网络有关。而在中国,受传统伦理观念和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人们的家庭文化观念浓重。老年人所体会到的孤独不是朋友稀少,而是感受不到亲情和享受不到天伦之乐,所以情感性孤独是中国老年人孤独心理的主要特征。

  2.心理孤独和环境孤独。由于孤单和孤独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孤独更多的表现为缺少共同语言以及主观上被疏远的感觉,而孤单则表现为客观上的独自一人。在中国社会,氏族宗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联合式的家庭生活模式依然存在,老年人没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意识,这就使得他们的表现是不孤单但却非常孤独。

  3.自我封闭性孤独和环境排斥性孤独。老年人的孤独心理的形成可能与老年人本身的自我内心的封闭有关,也可能是对周遭环境的排斥有关。自我封闭性孤独是主观的将自己的内心与外界隔绝开来,是一种内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中国人的性格普遍谦虚、内敛,不善于交际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更容易受到孤独感的侵袭。当个体处于热闹的氛围中依然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不善于或懒于跟别人进行交流,或者觉得自己内心的感受别人无法体会,我国老年人很大程度上趋向于环境排斥性的孤独。 也有学者称“中国式孤独”指的是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想说的话藏在心里,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主要表现为在很多场合表现矜持,因此感到孤独。西方的孤独区别于中国式孤独,他们的孤独主要在于对国家和社会现状,使内心充满了不安、焦虑和无所适从。

  二、老年人对玩具产品的需求分析

  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个体心理需求,对于减少老年人的生活孤独感和本身人格心理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总得来说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的,老年人对产品的需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健康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这其中主要表现为视觉、听觉不断退化,触觉的灵敏度降低、行动缓慢,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上述的生理变化也使得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孤独、抑郁、偏执、自卑、多疑等消极情绪感受等,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其实老年人渴望健康,害怕死亡,在他们的意识中有着强烈的对生的渴望。鉴于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特点,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兼顾老年人生理老化现象,使老人在玩乐的过程中达到锻炼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

  (二) 交流需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逐渐变化,个人社会角色的改变,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老年人强烈的心理反应。他们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乐于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实现自身价值,从中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老年人容易多疑多虑,自尊心又强,对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尤为敏感,他们并不期望自己的产品都打上“老年人”的标签,他们也希望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各种现代文明带来的欢乐。实践表明具有娱乐游戏性质的老年人玩具既可以使老人活跃思维、锻炼身体,预防老年痴呆,又可以弥补儿女不在身边的孤寂,还可以增加生活情趣,改善现有的生活质量。

  (三)精神文化需求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具有一定习俗性和稳定性的。老年人地域文化特质更为明显,由于老年人不大可能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感,他们转而进行自我心灵的平衡和维护,长期的文化熏陶,使得老年人对其熟悉的、反映出其生活环境因素的产品往往在情感上更容易认可,这种认可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慰藉感和安全感。传统的审美体验和认知习惯直接反映在他们对产品造型、色彩、材质及纹饰等的喜好和选择上,老年人对身体健康长寿、家庭和睦融洽、生活幸福美满的企盼也正是传统地域文化的反映。

  三、基于老年人孤独心理的玩具设计

  (一) 老年人玩具设计思路

  根据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分析,综合社会环境等因素考虑,我们在设计玩具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个体的舒适和便利的操作,更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满足和个人尊严,老年人需要的不只是便利,更需要满足的是心理层面的需求。

  1.借鉴无障碍设计和通用设计的原则

  老年玩具的设计在使用时要考虑无障碍设计的原则,注意产品的操作精度和复杂程度,降低操作的施力,适当的减少信息量,增加信息强度,简化产品操作的步骤和流程,减少逻辑的推理,减弱老年人在使用产品时需要思考的部分,采取本能性的行动或者习惯性行为,融入更多的交互性,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反应灵敏度保持一致,这样玩具产品才能为老年人带来慰藉感和安全感。而老年人用品不只是一个产品,更多的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应当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找到和其他人的共通点,把老年人产品的关键要素融入到大众产品中,使其不会感受到区别对待,这样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也保护了老年人的情感,从而在精神上产生不断的追求和寄托。

  2.进行交流方式和体验的设计

  首先,本能层面的交流是老年人在选择玩具时考虑最多的一个要素。依据衰老生物学的理论,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反应能力日趋迟钝、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受到伤害,因而在玩具的设计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玩具的材料要环保安全;第二是外型要圆滑无尖锐部分;第三,结构要合理、牢固。

  再者,行为层面的交流性设计。这一层面的交流性指的是使用行为,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部分机能都逐渐退化,视力、听力和握力理解力都相对较弱,这就要求玩具产品在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这些特征,在玩具的易用性和语意性上进行特别的设计,注重信息的传播,使老年人更接近更了解社会,跟上社会的步伐。

  最后,反思层面的交流性设计。这一层面的交流体验指的是在心里层面的交流。老年人往往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失落恐惧、抑郁的心理,并伴有敏感多疑、固执的情绪。分析了解这些特殊心理,鼓励老年人多与人进行交流沟通,增进老年人之间,老年人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设计充分体现对老年群体的关爱,帮助他们排解寂寞和苦闷的情绪,也有助于设计师对老年产品的特性进行更好的定位。

  3.丰富产品本质的调性

  丰富产品本质的调性指的是在满足产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产品设计应当具有的一定的文化内涵,产品调性设计的根本任务就是适应本土国情,每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传统、独特的文化,虽然地域的生活模式受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逐渐丧失原有独特性,但基本的传统形式依然不会改变。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老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老年人玩具不需要太多徒有其表的外在形式,需要的是能够传递丰富精神内涵的设计,老年人玩具产品调性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合地方特色和区域文化,形成特有的文化调性,设计师应该尊重这些传统,设计出他们喜爱的老年玩具来。

  (二)老年人玩具设计要素

  1.形态设计

  在设计史上,沙利文提出著名的“形式追随和功能”的思想,作为设计师应该留意一件作品的内在原理,然后再去进行外观的形式设计。一件玩具的外形,会给消费者提供最直观的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感受比任何产品介绍和产品说明都要简明扼要,在老年人玩具设计的形态上,要充分利用产品的语意学,不管是什么样的玩具形式,都能够给老年人带来某种心理或者情感上的共鸣。 首先是老年人玩具产品要带来的良好的视觉体验,引起一定的情绪反应。其次老年人积累下的审美经验对造型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形象所产生的联想,把玩具的形式与老年人熟悉的事物结合起来,有些形态有特点的象征意义,例如“圆”是我国历来比较推崇的一种符号元素,代表着圆满、团聚的寓意、给人完美无缺的感受,让人联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这类大部分中国老年人都熟悉的形态元素产品会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将产品的功能符号与文化符号结合到一起能凸显出更丰富的情感信息,享受玩具带来的乐趣时还能体验到亲切感。

  2.材料设计

  老年人玩具产品建立在以材料为基础的载体上,在选材上,首先需要考虑的必定还是各种材料的物理属性,不同的材料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材料不仅制约着玩具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老年人在触摸不同质感材质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考虑到老年人特殊心理的前提下,针对玩具产品的材质选择上,不仅要考虑产品加工的材料需求,还要符合老年人心理和情感的特点,比如,老年玩具选择肌理触感强且圆滑的材料,可以弥补老年人日渐降低的触觉机能,使其更具有舒适感和安全感。

  3.色彩设计

  相对于一件产品而言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色彩,其次才是形态。老年人在色彩的选择上,也是很有讲究。在设计老年人玩具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对特定色彩的偏爱,人到老年,眼角膜变厚,对近似色的区分力下降,因此在产品设计时应适当增强使用色彩的亮度和对比度。在设计老年人玩具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对特殊色彩的偏爱,据研究表明,色彩是带有情感的,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情绪,设计师可以针对老年玩具产品的不同用途对色彩进行构建,尝试用“色彩心理学”原理,把色彩与人类的情绪连结起来,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色彩与老年人情绪之间的关联,特定的色彩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老年人在视觉上找到满足,并获得愉快的心理感受。

  4.功能设计

  从心理上来看,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且没有太多的信心,要尽量减少老年人使用功能时所耗费的时间,避免产生焦躁厌烦的情绪,老年玩具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娱乐,所以针对老年玩具的设计,需要着力提高产品本身的特有的吸引力,逐渐改变一些传统观念。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代偿心理在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的,老年人自叹生命短促,到晚年更不免有些憾事,年轻时追求某种东西没有获得满足时,人们会放弃原来的目标,企图假定另外一个替代品,在心理修复机制的影响下,很自然的会从容易追求的替代品中获得暂时性的满足,使得最初产生焦虑、孤独的心理也会得到修复。这样假借它去造成一种目的实现了的假象,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心理状态叫做情感代偿。老年人孤独心理需要通过其他的媒介来进行弥补,且老年人的情感代偿心理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譬如现在许多老年人喜欢摆弄琴棋书画、跳跳广场舞、养养宠物等等,把全部情感精力投入到兴趣爱好中去,这是一种代偿行为在老年人身上的表现。设计师需要尊重和满足他们这种特殊的情感诉求,通过产品传达丰富的情感体验,提供情感上的依托,弥补老年人生活上的孤独感。

  四、结语

  老年人玩具在中国尚处在发展阶段,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在其辅助治疗的应用上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科学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国家和社会应从各个角度对老年人进行关注和重视,目前在设计领域,基于老年人生理需求方面的日常用品和医疗保健产品做研究比较多,而对老年人心理情感方面的产品研究则不够深入,我国庞大的老年群体已经变成各种消费产品不可忽视的潜在客户,他们需要关怀和照顾,更渴望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设计师要在深入研究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基础上,切实关怀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如何让他们由原来的“安度晚年”向“欢度晚年”转变是社会的义务,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马素红.在校硕士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 任佳盈. 玩具介入改善老年人孤独心理可能性研究[D].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2009.

  [3] 刘巧,靳桂芳. 从老年心理学角度探索老年人玩具设计[J]. 包装工程,201(16):016.

  [4] 陈汗青. 产品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 刘丹丹,曹巨江,孟亚. 基于老年人特征的玩具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2(2):15.

  [6]李晔,宗明明. 老年人玩具安全性设计[J]. 大众文艺, 2010(15):151.

  [7]路由,张强. 基于老年人特征的玩具设计方法研究[J]. 包装工程,2008,29(3):155-157.

  [8]郭佳逸. 浅析老年用产品设计中情感代偿心理的引入[J]. 科技资讯,2009(7):225.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老年心理学的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