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当代中国水彩画现状的论文。欢迎阅读!
浅析当代中国水彩画的现状
1、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
(1)中国水彩地域性的特征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而长期以来沉淀的文化差异,使水彩艺术产生地域特征。对于这种地域差别,最明显的就是南北划分,历史基因和不同的文化传统极大地决定了这种差异性。水彩画的地域性对水彩画的创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使艺术创作风格迥异,形成了中国水彩画的地域特色。
柳毅、叶献民、平龙等人是南方优秀的水彩画家。柳毅的水彩画将笔墨意蕴融入画中,画技精湛,功底深厚,是当代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憩》《水随天去》等多幅作品都荣获国家美术展览大奖。一些作品还被海内外收藏家收藏。他的水彩画透明清秀、流畅洒脱。尤其对水与色的运用恰到好处,画面干湿浓淡恰如其分,使其产生活泼的音律之律动,堪称一绝。近年他在人物创作尤其是芭蕾舞艺术这一题材上,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作品中芭蕾舞女孩的神韵、气质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画面光影水色灵动,给人轻盈、清透、飘逸的感觉,鲜明的南方地域特色跃然画中,让人回味无穷。
北方水彩画同北方的民风一样,作品多以厚重写实风格为主,与南方水彩的飘逸灵动形成了对比。吕智凯、奥迪等北方当代的优秀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深受大众喜爱。吕智凯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大西北的人情风貌与自然风景,表现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热爱之情和对艺术语言的别样领悟。他的水彩画有悠远的意境,厚重不失灵动。画面色调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流畅洒脱的感觉。
(2)民族特色更加显著
中国水彩画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绘画成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绘画对于水色的运用以及在画面中体现的精神境界都在各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水彩画,对水彩画有深远的影响。中国画深受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冶,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探寻民族化的水彩艺术风格,要借鉴中国深层文化的内涵。不局限于事物表面现象,而是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追求内心与事物的统一,这种境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好的表现。中国水彩画对气韵生动的追求,表现在西方写实主义之上,深化到精神层面,使中国水彩艺术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
2、题材形式更加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也呈现出多元的发展格局。与以往的水彩画相比,中国水彩画近几年在创作理念、题材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从以前水彩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品的题材都只拘泥于相对完整的场面,用具有空间感和传统方式去构图,使画面缺少灵活性,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效果。而在近几年水彩画展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选择创作的题材放宽了视野,把视角投入到生活中细微的小场景。仔细观察画家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作品中刻画的仅是一面墙。有些作品可能会选择一块石头,而平常被忽略遗忘的事物也会重新回到画面上,作品越来越贴近生活、自然,花鸟鱼虫、小溪流水都被画家用他们的画笔表现出另一种美好。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生活过往的留恋,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还有的画家把视角直接投入到社会,如,刘亚平的《脸谱系列》以抽象的形式表达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是对现实生活人与社会的深思。这种社会题材的作品更能表现画家的思想认识,折射出时代的精神,是画家对生活较为深刻的情感表达。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事物认知不同,所以这就能够更好地激发画家们的创作理念,创作出题材形式更加多样化的作品,使水彩艺术创作更加广泛,更好地使语言形式与题材形式相结合,使水彩艺术达到新的高度。生活是艺术家发掘好的题材的唯一源泉,只有立意于生活,放眼艺术,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眼光放长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创作情感的缺失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可以说情感是一幅作品的灵魂,优秀的作品往往传达了画家的情感体会并且可以让欣赏者感同身受。
水彩画虽然进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但在水彩理论研究方面却特别薄弱。迄今为止也没有一部完整的水彩画史,关于水彩基础理论研究的书籍也是寥寥无几。画册虽相对多,但是也仅仅是一些技法的探讨,创作的讨论,没有系统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油画同水彩差不多一起进入中国,可是相比较油画,就更能突显水彩理论研究的不足。这样怎么能在创作上表现出情感,这是一种严重的理论建设情感的缺失。
水彩画的创作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可就当代年轻人学习绘画而言,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高考,更多人都是抱着学习不好就学习绘画,这是一条上大学的捷径。这种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水平不高,而这一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众多高校艺术学子中对绘画具有浓厚兴趣,深深喜爱的又有多少呢?对于学校安排的写生采风几乎都是旅游心态,根本没有深入当地居民生活,体验生活的情感经历,对创作对象没有情感,又怎么能创作出具有情感的作品呢?
生活中水彩画社会管理情感缺失还体现在水彩画的普及、高校水彩专业的设置。水彩画在小学阶段普及比较多,但是在高中以后基本就没有水彩画,现在高考艺考都是水粉画,好多学生都是进入大学才知道水彩,而有些贫困地区的学生竟然将水彩水粉混淆,显然在水彩画的传播过程中有很多不足与失误。而从高校来说,很多学校艺术专业并没有水彩这一门专业。上海是中国水彩的发源地,但是根据往年调查,很多院校竟没有水彩专业。这也就造就了真正水彩专业的教师特别少,大多数都是水彩画爱好者,并非正规学习的。人才的培养已经缺失,真正对水彩画发自内心的热爱,对水彩艺术追求的人太少了。这种社会情感管理的缺失值得我们思考。
2、对水彩艺术本体语言的弱化
随着艺术形态的多元化,中国水彩画在时代的影响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但我们在为水彩画迅速发展感到欣喜时,对水彩艺术本体语言的弱化,几乎脱离或丧失本体语言这一严重问题,要引起我们正视。
水彩画是运用水与色的交融流动,使其产生清透空灵的艺术效果。而有很多人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却脱离了正确的路线,他们在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上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却认为是一种创新。有的作品完全脱离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使别人根本无法分辨是什么画种。有的画家追求厚重深远的意境,却使水彩画完全失去水灵清透的意境,使画面特别脏乱。有的画家甚至直接用国画的手法来表现水彩,虽然水彩画与中国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两者因文化理念不同,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画讲究传神,水彩画讲究画面形式美。如果只是照搬模仿,那么中国水彩画该如何发展?
一些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只是追求技术,忽略了对水彩艺术本体语言的深刻体会。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艺术创作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但有的画家为了追求别具特色,滥用现代媒介材料,完全不思考水彩画的艺术内涵,结果作品面目全非。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媒介材料可以为作品注入一些新活力,但是过于注重,则会适得其反。我们对水彩艺术语言的探索更应该学会体现水彩艺术语言的特色,学会去创新、发展,并不是借用其他画种媒介来开拓,不能脱离底线。
由此可见,发扬和保持水彩画的艺术本体语言不容怠慢。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水彩画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挖掘本体语言特色,发挥水彩艺术的独特艺术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扬中国水彩画的魅力,才能使水彩艺术拥有独立地位,才能把水彩艺术传承下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