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1 14:58:31 | 移动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导语: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而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在讲读课文时多引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图片。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的生机,语文课程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必修选修模块内容纷呈,学分管理既突出语文的基础性,又能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新的教法、教学理论如雨后春笋一般。但是,教学改革毕竟处于初始阶段,对于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来说仍然是处置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困惑。本文旨在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和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继承传统 课堂活动 学法指导

  1 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教改实践脱离实际,完全否定教学传统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大体符合实际,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但是,选修必修的课程结构确立,使得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不足,选修不便操作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过高等脱离了实际。另外,许多老师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认为新课改的语文课应该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我们看到,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充斥课堂,由新课标、新课程衍生出的新理论、新教法也比比皆是。这些新的教学形式和“科研成果”完全否定了教学传统,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也一并抛弃。

  1.2“活动”把控不当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它的设计、组织以及形成实效是很难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变成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式讨论、撒手不管的放羊式讨论,或蜻蜓点水、刚一展开立即结束的浅薄式讨论。也有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些老师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让一些无效的学生活动冲击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荆轲刺秦王》,她开头是一番感人肺腑的导语,再是简单地解释字词,然后进入重头戏“课本剧”演出,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话剧《荆轲刺秦王》,最后由学生评议谁演得好,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都“动”起来了,而且似乎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演课本剧本无可厚非,但曲解了课文的寓意,把课文改编得面目全非,使之庸俗化,类似“戏说”之类的闹剧,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能不令人啼笑皆非?如此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怎能不会让人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困惑?这种片面追求“热闹”课堂教学藐视“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活动违背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1.3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忽视教学效果

  广大语文教师经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改在理念层面的认识基本到位,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机械的实践新的课程理念,过于注重花哨热闹的课堂形式,不重视教学的实效,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有调查显示,教改区和非教改区的学生相比,教改区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在探究精神、人文素养方面都没显示出优势。责任当然不能归咎于教改本身,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没有教学的效果意识,缺乏对课堂效率的研究。

  1.4过多追求教法,而忽略学法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把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备好课、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教学策略等方面.而很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没把学法指导放在重要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理解不到位。

  2 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中稳步发展

  语文系汉语言文学,它根植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土壤之中,薪火相传以至于今。语文改革当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发展,一切改革都应该立足于语文的实际和国情、省情乃至校情。守正然后出新,颠覆性的改革、过度的超越、矫枉过正的实践,必将使新课程改革受挫乃至失败。

  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积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扬光大的宝贵经验。如魏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自习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四式教学法”,又如如我们已经娴熟掌握的启发式、点拔式、讨论式等。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语文教学改革并非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教学改革,更不能忘记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法。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教学的目标意识和原点意识,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学目的只有一个。花哨的形式、热闹的表面现象不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必然。切合实际,符合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做法才是科学的、正确的;盲目借鉴,照搬国外做法,割断历史是不可取的。过去个别学校“统一教案,灵活操作”的施教模式当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避免由于同年级教师素质不一导致的学生素养缺失。

  2.2科学运用“活动”推动语文教学

  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改以往教师“独霸”课堂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这种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这种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或者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一定要及能够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能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在综合实践和应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排练后的演出,而是学习中的真实事件。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语文学习活动必须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2.3把高效、实效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课堂组织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练习测试,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教师传授……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才是目的所在。一句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点、终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语文比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更容易翻出一些新花样,如热热闹闹的课本剧表演、轰轰烈烈的合作讨论、旁征博引的扩展迁移、刻意而为的启发互动、随意无义的多元解读。语文课在其他学科教师的眼中俨然成为“大杂烩”“小品课”。鉴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无效的课堂形式不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特征;过程高效,结果实效才是教学的根本。

  因此,我们当树立“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明确通过教学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当讲授能快速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地发展且学习内容也适合讲授时,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这种形式呢?

  2.4学法指导是教法研究的关键

  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研究“习”和“学”的方法特别重要。由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我们既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也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按板块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探究其不同规律和学法。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早晚自习的方法、复习应考的方法和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演讲的方法等语文实践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还应根据掌握的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以及具体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寻求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捕捉教育契机,调节、锻炼学生心理,使他们热爱语文,拥有语文学习的热情。方法比知识重要,状态比方法重要。当学生以一种痴迷、高昂、执着、上进的状态学习语文时,他就会主动探索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法指导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实效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在备课、实施教学等活动中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当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实效时,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高境界,也就水到渠成的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实施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已势在必行。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要一如既往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以上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砌磋,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期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少生一份困惑,少走一些弯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173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