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审计本科论文

审计本科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1 15:00:43 | 移动端:审计本科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审计本科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当前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化、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新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体系开始实施,审计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对审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目前的审计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从事审计教学多年,深感审计课程教学的缺陷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的适应用人单位的审计工作,严重影响财会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析了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审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审计教学;现状;师资

  审计学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特点,重要性日益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审计学注重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具有严密的理论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审计目标是通过采用综合的审计方法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审计实务操作方法是审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贯穿这门课程的始终。学生普遍感到审计课程的理论知识抽象,晦涩难懂,实务操作方法枯燥,难以理解。审计课程教学的缺陷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的适应用人单位的审计工作,严重影响财会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1 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审计学与财会类、经济类的多门专业课紧密联系,涉及经济法、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对授课老师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判断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的审计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事审计教学的专业老师明显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审计学区别于财会类其它课程,语言文字的专业性强,抽象难懂,缺乏生动形象的案例。授课老师往往具备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审计经验,无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案例,深化学生对审计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审计教学课堂沉闷,师生互动性不强,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设审计专业的国内高校十分有限,审计教师大多毕业于财会类专业,没有经过系统完善的审计专业训练,对审计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有限。从事审计教学人员的缺乏导致教师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探讨教学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审计老师的后续教育培训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自从20xx年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爆发后,审计尤其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迅猛。作为审计专业老师,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密切关注审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既定条件、审计标准的发展变化与审计教学结合起来。但是,审计教学的繁重任务导致专业老师缺少足够的时间更新知识结构,引入审计热点,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2 审计课程安排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大多数高校的财会专业仅开设《审计学》一门课程,课程的安排为每周4课时,并在一个学期完成全部内容。审计内容复杂,理论抽象,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大量讲解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审计内涵。但审计教学计划缺乏类似于《审计学原理》的入门课程,学生很难转变原有的思路,在一个学期内掌握审计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审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整的框架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一个学期的课时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一直以来,财会类学生比较适应财务会计的学习模式,即通过反复练习会计分录加深理解。审计不同于财务会计,不适用于反复练习的方法,大量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终能够融会贯通形成深入的理解。如何使学生掌握审计学习方法,理解审计的本质是审计教学的关键。审计课程安排需要充足的时间,连贯的课程设计,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较少的课时量安排导致老师的讲解停留于知识的表面,单纯地完成教学进度,难以借鉴审计热点、实事切入知识内涵。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妨碍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课程讨论,与老师形成良性互动。

  计算机审计在社会上已得到广泛采用,但计算机审计课程并未在高校中普及。许多高校没有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造成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不足,很难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各个循环的具体流程有机地统一,提高认知水平。

  3 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强

  由于我国正处于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连年扩招,据统计,每年约有800万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但高校教育资源紧缺,许多高校采取大班教学,将上百名学生聚集在阶梯教室共同授课。大班教学的缺陷十分突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主动性较差,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不愿深入思考讨论,仅仅依赖死记硬背通过考评测试。审计课程的重点,难点分散,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但是学生往往忽视审计的重要性,没有进行相应的准备和总结。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目前主要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前针对审计案例查阅相关资料。集体分析讨论,而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阐述观点。结果显示,小组讨论的观点大致相同,不能凸显创新性。主要原因是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收集资料,直接引用他人观点,不愿进行独立思考,挖掘案例蕴含的深层次知识。

  高校要求会计类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侧重于选择财会类岗位,排斥审计类工作岗位。财会类工作流程较为程序化,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表等,而审计工作的目标是保证财务信息

  的真实性、合法性,没有固定的程序,更多的是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专业实习有助于加强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但审计工作量大,学生普遍存在经验不足、判断力差的缺陷,难以应对专业性强的审计实习工作。

  4 缺乏适用性强的教材

  审计教材大多参照注册会计师审计辅导教材的编写模式,结构严谨包括两个部分,审计理论和审计业务循环。审计理论知识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各部分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初学者感到茫然无措。审计业务循环需要依托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分析判断的实践能力。由于文字信息量大,专业术语多,缺乏生动形象的引例和图示,学生只能掌握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的结构体系。例如初学者学习审计工作底稿的知识,只是初步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包含的具体内容,很难清楚地理解审计工作底稿对于审计人员的重要性。许多国内审计教材根据国外翻译而来,语言大多采用直译方式,通过英文的表达方式阐述具体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涉及到鉴证,认定,审计质量等专业性强的内容时,直译所表现的缺陷尤为明显,同时教材中缺乏通俗易懂的案例或图表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原因。

  5 审计课程测试不合理

  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审计课程的考查方式以考勤结合期末考试为主,较少涉及案例分析讨论的结果。而审计课程期末考试体现审计实务操作的内容较少,特别是很难涉及到审计领域的前沿问题。审计课程的考查方式不能体现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评价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期末考试的试卷由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等题型构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亦能通过,甚至获得高分。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考前突击习惯无法得到改变,充分暴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审计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在于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判断能力。合理的审计课程测试不仅能够明确审计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强化学生创新、沟通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是现阶段,如何安排合理的审计课程测试并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许多高校仍旧沿用一贯的试卷考查方式,极大地影响审计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世全.基于实践核心的审计学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3,(3).

  [2]杨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审计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

  [3]邵世芳.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审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9).

  [4]李兆东.审计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再造[J].中国大学教学,201*,(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审计本科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196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