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大学生的就业观论文范文

大学生的就业观论文范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1 15:04:33 | 移动端:大学生的就业观论文范文

  学生就业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的就业观论文范文,欢迎参考!

  摘 要

  面对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探索当代学生的就业观现状,提出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从各个方面着手,谈谈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

  关键词

  学生;就业观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双轨”制,打破了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人享受国家补贴的大锅饭现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国家包分配的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学生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和试点,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业模式和就业体制的过渡。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学生的就业观逐步发生变化。

  一、学生的就业观现状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响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个人的薪酬待遇。笔者选取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名09级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0%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在开放,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这种进步中,功利主义倾向尤为突出。有些学生择业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只愿意选择好单位,好工资,好地区,甚少考虑服务欠发达地区。

  2.注重“稳定”工作。在就业压力下,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更加吃香。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求稳心理明显。笔者对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选择读研,0.5%的学生选择科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12%选择外企,8%选择基层,剩余的学生要么选择国企,要么选择事业单位等一些“稳定”单位。虽然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多样,但都比较注重功利和长期性,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作为选择的标准。

  3.男生更看重个人的发展,女生更看重就业地域和环境。因为性别的不同,男女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未来顶梁柱角色,男生们更看中个人的发展,在调查中有39%的男生首选个人发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选个人发展。男生们表示他们不介意从低层做起,但其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发展空间。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们则更看中就业地域和环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家长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污染,会影响皮肤和健康,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女生,就业时会选择相对环保的厂房。

  4.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认为,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阶段才着手准备的,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去准备。显然,各位学生在就业上仍有诸多不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准备着踏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生涯规划课程,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企业文化的不知晓,使得学生们离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5.存在迷茫阶段。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不免会出现“迷茫”二字。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对未来的不知。按学生的话来说,专业是定了,但究竟是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还是无关的,学生们开始迷茫了。调查中发现有72%的学生反映对未来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学生就业,现下的学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为首选目标了,他们会考虑怎样的工作更舒适,更有利益,更有发展前途。现在的这种“就业难”,这种“迷茫”不是找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二、影响学生就业观的因素

  1.影响学生就业观的主观因素

  当代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再只着眼追求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转向注重物质。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学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择业的期待值过高。学生对社会提出各种要求,却不知自身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理想。

  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涌来。如果在择业中过高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择业中过低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自卑、焦虑,不敢竞争。有些学生则不堪压力,直接把就业事情交由父母全权负责。这些个人的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观念。

  2.影响学生就业观的客观因素

  (1)高校因素

  专业设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不断增长,有时往往没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情况,社会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情况来设置专业,这将让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另外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单纯以教材为依托,授课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不感兴趣,大大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的工作和活动较少,即便是一些团学活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组织者与主办方交流。这也让很多的学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内,无法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身为家长都希望自身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安定下来。从学生入学志愿上来看,就夹杂着不少家长的意愿,家长把自身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说是家长自身未完成、未达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为子女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岗位的现象仍很常见。 总体而言,家庭对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提供可靠经济支持,创设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弃了他,还有父母呢!消极影响是学生不急着找工作,因为有父母养着,找到的工作除了让自身满意,父母也得满意,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这也是近几年这些单位的招考过分火热的原因之一。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学生。受外界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诱惑,一些学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价值观,在就业态度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物质水平。另外,眼见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获得好工作、好岗位,学生开始不积极主动找工作,一味想着攀龙附凤去找个工作,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从自身角度

  (1)准确的自我评价

  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包括自身的性格、特长、兴趣、能力、学识、优缺点、智商、情商等。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评价自我,才能做好人职匹配,才能有正确的就业观。

  (2)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学生对未来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是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南针,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都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所以,学生们拥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便会心中有数,朝自身的职业理想去奋斗,去规划。尽早的确立职业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

  2.从学校角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客观评价。学生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第二,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激流勇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扮演好职场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并积极推进高校的此项工作,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险阻时,有高校老师可以求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各种危机。

  (2)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生硬的说教方式肯定不适合当代的学生,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结合实际,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生涯师资队伍,更好的服务广学生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对大四的学生,有条件下可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提供外出学习和内部交流的机会,要让就业指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业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3)创造多渠道就业途径

  各高校可通过拓宽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地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部分用人单位与实践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合同,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建议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企业,会后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对招来的学生进行提早入职培训。高校对得到的一手就业信息,进行分专业整理以及有针对性推荐。

  3.从家庭角度

  作为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当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导是需要的。毕业生家长可收集部分就业信息,供孩子参考和选择。因为学校收集的信息相对会具有地方性,比如温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温州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学生或者不想留在当地工作的学生,就需要自身更多的去寻找。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于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家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可帮助学生对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各行各业。

  4.从社会角度

  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缩短农村、城市的距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就业失业服务,给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的就业观论文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237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