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实习则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态学》课程通常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之一[2],而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也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3]。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野外调查、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基本条件[5]。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相对落后,野外实习教学条件不足,尤其是缺乏良好的实习基地建设,使得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不理想[4、6],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野外调查研究能力的作用。本文根据我们近几年的一些教改的经验,从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尝试和加强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3个方面,探讨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
一、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不够重视由于长期以来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被认为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在一些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往往只设置《生态学》理论课程,在这门课程中附带野外实习教学,没有设置独立(有学分)的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课程[6]。部分老师对生态学野外实习认识不足,一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缺乏野外教学实习经验;而一些野外实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很难抽出较多的时间投入到生态学野外教学实践[1、6]。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则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1、4],影响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2.缺乏探索性的野外实习教学内容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过多强调对实习地的生物种类的认识[6],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仅处于“认知”层次[4],实习的内容单调、肤浅,没有结合专业知识综合考虑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学生听老师讲解为主,缺乏对学生独立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由于对生态学野外实习地的植被及其生态环境条件了解不够,难以提出较为综合、具有探索性的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很难得到锻炼。3.缺乏良好的野外实习基地由于对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不受重视,没有认真进行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建设[6],缺乏相对固定的、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开展野外实习教学的良好基地。造成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单调、肤浅,不利于学生对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也影响到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尝试
1.重视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课程,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建设生态学野外实习既是生态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学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6-8],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通过野外实习教学对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具有1个学分(通常为一周的实习时间)。为了完成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任务,我们组织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实习教师队伍,以中年教师为骨干,充分利用老教师的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尽快成熟。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目前已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2.改革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性野外实习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但相关的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9]。针对“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学生听老师讲解为主,缺乏对学生独立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等问题,我们在《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教学中摒弃了“以教师主讲、学生聆听”的传统模式,探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的野外实习模式,综合开展探索性的野外实习教学。首先,在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植被、土壤、地貌及其他生态环境条件基础上,我们将实习分为群落生态(典型群落结构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生命表编制)、生物多样性(常见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编目编制)、土壤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差异性特征调查)、溪流水质(溪流断面的水质调查和分析)4个研究方向,每方向15人左右,分2个小组,每组7-8人,每组设小组长2人;其次,在教师指导下,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实习教学方式。在实习开始前,学生根据选题每人至少阅读文献10-20篇,然后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经反复修改,确定调查研究方案;实习出发前,学生自行准备野外工作的仪器和药品,了解仪器的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调查研究;在实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调查报告(论文),并对报告进行展示、答辩。参与野外实习教学指导的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论文)及相关的PPT展示和答辩,给每个实习小组评分。通过这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探索性野外实习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主动性。3.开展各种层次的野外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态学认知水平除了《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生态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展,通常在校园或校园附近开展与理论教学对应的野外实习教学,作为生态学理论教学的补充。例如,在讲授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调查,见识一下现实中植物群落特征,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更好地领会课堂的教学内容[3]。此外,鼓励一些希望深入开展生态学研究的学生,在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基础上,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研究性学习项目。在我们生态学教学团队教师的积极鼓励下,近几年有20多个生态学研究小组,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成功申请了校级以上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其中有6项国家级和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这些研究性学习的野外调查工作也是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参加这些研究性学习项目的学生分别到各个实习基地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从而对生态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校园(或校园附近)和研究性学习等不同层次的野外实习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生态学认知水平。
三、加强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1.针对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各种不同的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良好的野外实习基地是保障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条件[5]。根据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的特点和需求,我们与湖南南岳树木园合作,建立了针对《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的湖南衡山野外实习基地,并获得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校级项目的资助。此外,还建立了针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岛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汕头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广东韶关大宝山有色金属矿区等野外实习基地;以及针对《生态学》课程的广州白云山、华南植物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和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等野外实习基地等。这些实习基地具有滨海湿地、丘陵、山地等各种地形地貌;包含了红树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等自然植被和马尾松林、柳杉林、果园、农田、城市绿地等人工植被。既有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如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湖南南岳衡山风景区),还有人为扰动或受损严重的生态系统(如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这些针对各种不同野外实践教学需求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生态学野外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2.充分利用人才和科研优势,促进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环境科学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学科,涉及水、土、气、生态各个方面。早期的野外实习教学,通常将地质地貌、水环境与生态、土壤分开,没有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各种环境条件,综合地开展野外生态实习教学。针对这个问题,在开展《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的时候,我们充分利用环境科学的人才优势,组织生态、土壤、地质地貌、水环境的老师共同指导这门实习教学课程,编写了《衡山土壤、生态及地质实习指导书》与《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衡山典型群落结构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生命表编制、衡山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及植被制图、衡山土壤垂直地带差异性特征调查、衡山景区溪流断面的水质监测和分析)等实习材料,将湖南南岳衡山建设成为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的综合实习基地。除了利用学科综合优势建设《生态环境认知实习》课程的教学基地之外,我们还利用科研的优势,开展多种不同的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近几年,我们生态和水土学科获得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的支持。在这些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在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岛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深入开展生态学野外教学的实习基地建设,为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野外实习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四、结语
针对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层次的野外实习教学和加强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希望通过这些改革尝试和初步的经验探索,为推动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杜照奎,王江.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1.
[2]刘波,盛明,闫德智.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10):76-78.
[3]管东生,汤叶涛,彭逸生.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态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5(10):28-31.
[4]秦钟,章家恩,叶延琼.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16-17217.
[5]洪伟,吴承祯,刘金福,等.《森林生态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73-76.
[6]张忠华,胡刚.高校生态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4(291):59-60.
[7]刘建宏,杨丽英,熊忠平,等.生态学野外实习基地的数字化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213-215.
[8]赵连泽,蔡元峰.野外实习与学生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140-141.
[9]王新伟,马骅.研究性野外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0):56-5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