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创新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文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创新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1 15:17:49 | 移动端: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创新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文

  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学术型学位重点在于学术性培养,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主,而专业学位重点在于应用型培养,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各界培养骨干和中坚力量。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综合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学科特点和开拓国际视野为目标,尤其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模式实现硕博连读。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全国进行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试点的高校由201* 年的17 所发展到现在百余所,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积累了很多经验。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教育部指导方针,积极开展学术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本学院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改革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一、培养模式创新

  1. 课程体系设置

  (1)定期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环节,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突出个性化培养。调整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加重对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突出教研结合,着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学术能力和素质。

  (2)教材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编写与审核制度,鼓励选用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以及原版外文教材等优秀教材,鼓励和支持适合双语教学的新教材编写与出版,实施精品战略,组织力量参与编写,着力打造本专业特色教材。

  (3)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

  鼓励开设研究型课程,以项目训练、案例分析等课程方式带动研究生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着重加强一级学科重点学位课程建设,培育一批高质量、特色鲜明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改革。

  (4)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

  每学期聘请1-2 名海外杰出学者和专家来校与研究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学术论坛与邀请讲座等形式,推动我校研究生课程国际化建设,增强研究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5)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通过建设省部、校院的创新平台/ 基地/ 团队,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创新竞赛,建设多学科交叉培养平台等形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导师的责任为对指导研究生学科前沿、科研方法及学术规范等,充分展现优秀导师的示范作用,营造潜心向教的育人环境。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结合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学院结构和知识结构,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3)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通过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等课题,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科研学术水平;通过成立学科方向研究所,使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尽快进入科研梯队;每年均派选专业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进修或访学,建立一支具有高学术水平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学团队。

  (4)加强导师梯队建设

  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评比、科研创新竞赛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整体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5)外聘国际优秀科学家和教授为兼职教授

  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域专家到学院兼职,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共同联合培养研究生。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吸纳其中高水平的优秀科技人才。

  (6)完善科学有效的导师管理激励制度

  建立和完善引导、评价、竞争及基本保障等四种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进修,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推进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管理手段在教学科研管理和评价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的科学性。

  3. 教学内容与方式

  (1)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

  鼓励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的教师进入研究生教育一线,至少参于承担1门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专业课授课,以便学生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全面地动态掌握。教学组按照每位老师研究方向的不同分配相应的授课内容,以科研促教学,从而保证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

  (2)开设研究型课程

  鼓励开设研究型课程,以项目训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带动研究生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3)尽早实施教研结合

  鼓励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尽早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更多地阅读文献,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为后两年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开放的学术交流体制

  制订全院研究生的定期学术交流制度和研究生与导师学术交流制度。

  (5)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积极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机制,拓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形式,加强与国外科研人员的学术合作研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研究生。

  4. 研究课题和专业技能训练

  (1)研究课题选择

  研究课题选择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导向,依托国家、省部级等基础研究性项目,注重对研究生的系统性科研能力培养,让研究生参与前瞻性、水平高的科学研究,力争取得原创性、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2)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加强研究生阅读相关国内外文献,重点是国外文献,搜集最新的研究动态,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某一专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安排研究生在一年级结束之前完成一篇相关课题的综述写作进行锻炼。

  (3)深化对外学术交流

  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学术交流、访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留学项目,增加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经历的研究生比例。

  5. 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1)加强联合实验室建设

  由我院和实习基地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重点开展产业发展战略分析、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达到中试的功效。

  (2)加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我院可依托交通铺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长安大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3)加强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

  深化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实践基地建设,使学生在实验室所学能与实践相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企换位思考,思路、内容和方法通过交叉渗透融合,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升学生的科研与职业能力。如我院已在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广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西安公路研究院等地都设有研究生实习基地,几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效果明显。

  6. 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

  (1)健全中期考核制度

  不断提高研究生中期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筛选作用。严格实行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

  (2)健全学位论文开题及评阅制度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必须专家委员会鉴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2 名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组成。论文评阅时,必须由2 位专家进行评阅,其中校内和校外专家各1 名,同时应加大匿名评阅论文比例。

  (3)健全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制度

  申请答辩的硕士生,至少须在核心期刊及以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发表1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论文答辩时应由专家委员会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一至三名副教授( 或相当职称的专家) 组成,导师不能参加答辩专家委员会。

  (4)加大研究生考核与淘汰力度

  注重培养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毕业预答辩、毕业答辩等各环节的考核制度,提高淘汰比例。

  二、总结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的新阶段,然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尤其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应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以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基于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研究课题和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等方面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探索,进一步促进具有学科特点的研究培养模式建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创新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