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是实现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上实践教学体系上存在的不足,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企业开发实践教学资源,以工程项目设计为牵引设置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办法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本科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套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企业实践课程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当前的工程教育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学术理论、轻工程能力倾向,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工程能力培养的问题,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良已势在必行,依托校外实习基地,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学校、企业、学生多方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打造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及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1]。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校内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校外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的参观性实习为主来进行,其模式单一,效果较差,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主要靠“关系和信誉”来建立和维系,其合作浮在表面,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2]。针对以往办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本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办学实际状况,依托湖南省“十三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契机,提高专业人才质量,创新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机制,打造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2新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2.1.1建立企业全过程参与机制借鉴国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工程实践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地进入大学教育全过程。企业导师主讲特色实践课程,并在实习单位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及单位课题。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另外学校与企业应开展定期的多层面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企业的需要,制定新的工程能力培养策略[3]。2.1.2建立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3+1”培养模式,前3年注重学科基础、人文素养、专业知识的培养,最后1年注重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前3年主要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所设实践环节主要为课程实习与课程设计。第4年主要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四前暑假的分散实习,由各小组指导老师指定所带学生的实习单位;第二阶段是大四第一学期,实践项目主要由企业提供,主要分为基地实训项目和基地实践项目;第三阶段为大四第二学期,可参与毕业选题中的基地实践项目作为毕业任务。
2.2建立实践课程体系
2.2.1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专业团队根据基于“工程项目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组建市政管道工程、水质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工程项目教学团队。明确各教学团队负责人,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营四个环节强化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出发进行课程的组织。2.2.2以工程项目设计为牵引设置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通过内嵌式和外引式教学手段来实现。内嵌式实践教学,一是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嵌入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内容;二是在整个教学安排中做到实践课程所占课时比例不低于30%。外引式实践教学,一是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参与实践。二是校内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由相应企业专家以分散讲座负责授课,如《给排水专业规范解读与应用》、《水工程实践项目解读》等。以《给水工程》教学为例,可在理论教学与对应课程设计之间开设一个“给水工程专业规范的解读与应用”的讲座。2.2.3微课、慕课课程支撑以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泵与水泵站)、院级精品课程(水力学、建筑给排水工程)为基础,逐步完善专业核心课程的微课、慕课课程建设。2.2.4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企业实践课程深化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及融合模式,把实践教育基地功能从传统的单一学生实习训练模式扩展为包括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工艺创新等内容的综合性平台,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联合设置研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在实习基地开展以下实践教学环节:①基地实训项目。基地实训项目设置在大四第一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学生进入生产一线,由基地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和培训,可将企业的生产项目纳入学生的实训项目,如为自来水公司进行实际用水量调查、地下给水管网普查、水质采样和化验等,在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②基地实习项目。基地实习项目设置大四第二学期开始的两周,学生在去不同生产企业参观实习,在实习期间邀请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做专题讲座,结合工程实例讲授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实践体会,分析实际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③基地实践项目。基地实践项目设置在大四第二学期,即毕业选题为基地实践项目的学生进入企业,如针对给水厂的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可囊括整个建设流程,从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到给水工程整体规划、最后到输配水工程初步设计及净水工程初步设计等。由校企双方根据工作量、考核内容、设计深度确定设计题目及设计任务书,开展最终的毕业环节。
2.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办法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从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监控、理论课程与实践项目考核、质量评价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为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4]。2.3.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从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监控、理论课程与实践项目考核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形成以工程项目课程体系管理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机制,采取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的管理办法,确保课程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3.2丰富教学评价办法加强学生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考核,把专业能力考核、从业资格证作为学位授予的重要考核内容,结合国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以及本校教学实际,改进教学运行机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答辩、随堂考试、实际操作、企业综合评定与从业资格考试等相结合,形成形式多样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5]。2.3.3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经费保障机制,依托前述两个平台的经费,支持校企合作活动的开展和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
3结语
利用校企合作,更新和丰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了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适应了社会与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依托校企合作重构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校企交流渠道,深化校企双向合作,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李黎武,张伟.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建筑教育,2010(04):137-140.
[2]张伟,汪爱河.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探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160.
[3]高原,袁华.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11):203-204.
[4]周虎,申少华,彭青松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案研究[J].广东化工,201*(18):179,187-188.
[5]高玉兰,宋新伟,贾如升,等.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06):149-152.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