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观后感(一):
电影《归来》观后感
有句话叫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越大的期盼,结果就是各种吐槽和不满。自从《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张艺谋就是炮灰。动不动第五代导演的标签就贴上去了,然后一顿批。其实,有些人的价值可能就在于他拍的某一部电影,何况张拍的不止一步。江山代有人才出,张的式微显示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我觉得是好事儿,为什么要一向苛责其人呢。所以说,看归来的时候,必须要记得,忘记这部电影是谁导演,是谁主演,是谁编剧,是谁制作。
单纯地看电影,多么难得的事情。且看且珍惜。所谓看电影,就是选取拿一张票,然后坐到封闭的空间里面,和一群陌生人一齐,感受荧幕上发生的人和事儿。一部电影里面有一点能够触发到你,这就是部好电影。一部好电影,就跟一本好书的价值一样。
这段故事据说取材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的最后一部分。其实没看过这本书,严歌苓的小说倒是看了不少。她的故事很细腻,关注的点儿很特殊。虽然没看过这本书,但是耳闻过,讲文革的故事的书。想来这本书的重头戏是没法儿拍成电影的,邹静之从中选了一段儿,也算是难为他了。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疑问是,两个人的感情为什么这么好?万物皆有因果,所以决定找来这本书看一下,两个人以前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总觉得他们的这种感情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时代的结果。我一向都觉得这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而且可能严歌苓还采访过这两个人。
冯婉瑜、陆焉识,这两个名字好好听,个性对我的口味儿。陈道明用个性磁性的声音喊出“婉瑜”的时候,整个人心都化了。第一次觉得陈道明除了帅以外,声音竟然如此赞。
这部片子,基本上是从头哭到尾。妆完全花掉了,本来说是去超凡蜘蛛侠的,结果买票时候出现了误会,要不然就不能化妆看电影。预料到泪点会比较多,但是没想到自己从头哭到尾。一包纸巾不够用,而且擦得眼睛疼,鼻子也疼。
国产电影喜欢制造泪点,这是我一向都明白的。所以准备纸巾是我每次看电影的必修课,而且明白要看电影的话,一般不化眼妆。打心底来说,归来这部电影的泪点真心不多,主要集中在两人相见而不得的时候,还有之后文革结束,他回来之后她早已认不出他的时候。后面整个故事相比较较平淡了,但不明白任何一个节点都能引爆我的泪腺。
我一向都在想,我为什么会哭。电影情感的渲染固然是一部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我想大哭。酣畅淋漓的那种哭,在电影院的时候觉得会打扰到人家感觉不太好的样貌,就忍着,结果心理真心忍的难受。哭的原因是明明每个人都很善良,但是却没有我心目中完美的结局。
一家人,本该是相亲相爱,那么好的条件,那么丰厚的生活背景,那么渊博的学识。但是不是任何人的错,所有的人都善良的让人心疼,就早就了不是我心中;理想状态的他们。可能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已经最好了,但是我却不愿意理解这样的事实。如果事情发展按照常规的有坏人的话,那么所有的错都有了归咎,我就不会感觉到一股气憋在心里面了。虽然我喜欢情节发展没有任何坏人的出现,但是也绝不期望善良的人都落不了好下场。理想主义的意识还是那么重。所以,泪腺才会这么发达。
看了陆犯焉识的简介,发现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也曾叛逆过。经历文革之后,能对妻子这样,说明冯婉瑜是个顶好的女人。我喜欢这样的情节设置,喜欢他们之间日久生情的这种感情。从不相信一见钟情,只有经过时间和事件沉淀的那份感情才是最最刻骨铭心的。从农场跑出来的陆焉识,偷偷回家看妻女一眼,屋内的冯婉瑜感受到了屋外的陆焉识的存在,但是不敢开门,在里面含着泪,掉不下来。门外的陆焉识忐忑,终究为了见妻子一面被抓回去。两个人在火车站天桥始终没有碰到的双手是多少观众的遗憾,这个泪点完全是顺理成章了。
当然,他们的女儿在整个矛盾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戏剧冲突的引爆点儿,引领者每一步剧情的发展,设置地合情合理,滴水不漏,让观众爱也不是,恨也不是,最后就只能自己默默地哭了。天下间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无限包容,无限无私,从不责怪儿女,陆焉识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没有陪伴女儿的成长,期望冯婉瑜做个好母亲,替他补偿。女儿举报他,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虽然女儿为此愧疚了很久。让我想起小团圆的一家人,如果他们之前也能早点儿开诚布公的谈,事情可能就没有这么严重了。所以说,无论是家庭相处,还是两个人的相处,必须要开诚布公,决不能各自想各自的。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毫无疑问,两个人是相爱的。得了健忘症,这点儿绝对过于戏剧化了。不记得爱人长什么样貌,但是记得他的笔迹,记得他的琴声。这是一个小BUG,到不影响整体的效果。我以为正常的情节发展会是她最后记起了他,没想到不是的。所以这个小说,电影才更加现实,不像单纯地一部小说而已。所以看得人才会更加痛。
陆焉识给冯婉瑜写信念信的情节好感动。这是哪个年代特殊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此刻这个社会估计也就没什么人能干出这样的事情了。假如有人这样对我,想必是幽囚必应了。所以说,我的人生是矫情的人生。弹琴的情节也很有爱,虽然她最终没认出他,引得观众一片大笑,我默默地擦眼泪了。明明那么相爱,明明就在对面,却那么远。连泰戈尔都务必承认,这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吗?
电影的情节我就不赘述了。接下来说说其他方面的事情了。
化妆。很少见到国产电影的化妆能够做得如此精致。每个人脸上的妆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放大,这种只有美国大片才做得到。中国电影永远显得那么粗糙。这部戏化妆的bug我都没找到。每个月5号的时候,冯婉瑜都会去火车站接陆焉识,几乎每次,镜头都会定格在冯婉瑜梳头,细心地人会发现,在这几组镜头里面,冯婉瑜鬓角的白发是在不断增多的,这就是化妆的完美体现了。最后的老人妆,几乎看不出是演员本人,我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陈道明多处的妆也都能够看得出来。
演技。电影里面几乎全都是演技派人物。巩俐就不用说了,陈道明也就不用说了。一个眼神、一个嘴角的变化,都是电影情节的需求,真心的大快人心。比起好多不明白在干什么的演员,这部戏真心是好。连各种酱油都是演技派人物。陈小艺、刘佩琦、辛柏青、张嘉译、丁嘉丽、郭涛、闫妮,各种大牌出场不到五分钟,演技都是杠杠的。也只有张艺谋有这种号召力了。
这部戏,不管票房如何,口碑我觉得肯定是在那里了。拿奖肯定是毫无疑问的,就是看会拿到那些了。新一代的谋女郎出现了,发现张艺谋喜欢的美女都是一个类型。对着冯婉瑜和丹丹看,真心觉得她俩有母女像。
归来观后感(二):
电影《归来》改编自《陆犯焉识》,两位主人公是平凡的男女——一个忘了,一个还记得;一个永远在等,一个就永远陪伴。
《归来》里丹丹对父亲说,“你在她身边不就是为了照顾她,别的重要吗?”。当然不重要,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所有的人物性格、主角背景、生活环境都是不重要的,只有两个人的情感才是重要的。
陆焉识回来之后不断地想要让妻子想起自己的身份,他是什么身份?从电影中我们明白他是个教授,又会法语,原本有机会回原单位工作,但是为了妻子都“暂缓”了——然后一切都暂缓了。多年之后的时代变换,每个人物的人生轨迹,一切的一切,都被导演不知是刻意还是人为的“暂缓”了——因为这些都不是重点,情才是电影放出的终极催泪弹。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说不少外国人都看不下去《红楼梦》,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有情是不说的,留意思千回百转的藏起来,生怕别人明白。《归来》里也有类似的设计,比如冯婉瑜和陆焉识一门之隔的内心震撼,没有转开的门把手和那些寄不出去的信,她们的情感就在这些小而不言的细节中最终成为了未爆发的烟花,藏在了两个人心中,从此再没有绽放的机会。
任何电影的卖座都必然配合着时代的需要,对于如今这个满城尽是大钞票的时代来说,相濡以沫、纯爱隐忍就成为了表达感情最热销的品牌。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认为感情的绚烂比但是生活的平淡坚守,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怀旧电影都必须要搭上一段青涩初恋的末班车的原因。张艺谋很聪明,只选取了《陆犯焉识》最后一部分两人重逢之后的故事,所有的背景都被弱化,剩下的只有平凡的男女——一个忘了,一个还记得;一个永远在等,一个就永远陪伴。相视不识眼前人,你说是幸福,我说是难熬,感情的事谁也说不清。
巩俐和陈道明演得也不错,莫说是台词,就连嘴唇的抽搐都自己拿捏着频率。陆焉识“弹钢琴”时冯婉瑜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两人都没有说话,眼泪就流下来了。那一瞬间观众会以为她想起来了,至少在那个瞬间她想起来了——当然最终现实会把观众的幻想碾碎,深情和冷漠、期望和失望交杂在一齐,不需要任何的台词就足以让人泪崩,也根本就奠定了这是个情感片的事实。
因此若以历史片的角度去看《归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有意或无意,小人物的情感变成了电影的主流。平庸的电影都在讲故事,最好情节千回百转才引得观众不至于瞌睡;好电影就在讲感情,一根鸡毛在你的心窝随意地撩拨;最好的电影当然有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属于自己的价值,属于自己的饱满。当然《归来》达不到第三种境界,因为张艺谋将所有的视角都聚焦在了“我的失忆老婆”上。巩俐演得好,虽然塑造的冯婉瑜直接从失忆要跳到老年痴呆前期了。她以为陆焉识是方师傅,每次陆焉识靠近就将他推在千里之外,她在执着的为陆焉识守护着自己;而陆焉识写信,也还是坐在炉子边上借着一点小光写,被子叠成豆腐块,大概也是下放养成的习惯。
这就是时代造就的“生离”,别死别更重。因为这些小人物的感情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由具体的情感牵引着。时代粗暴地决定了个人的命运,造成了苦难。主任轻飘飘的“革命结束了”,却有多少小人物的命运就此逆转?蝼蚁的无好处就在于此。而这些小人物,他们的世界中也许并没有什么理想与抱负,仅仅期望平实生活,像是冯婉瑜也仅仅期望“为陆焉识思考一次”,但即使这样也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打翻,被动地迎接属于自己的苦难。
我们一向觉得苦难这东西很重要,因为我们太苦了,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苦多了只能自己从生活中找些理由搪塞——苦难磨练人、淬炼出精神等等,好像苦一点的感情就更加纯粹,苦一点的生活就更加纯真。但苦难其实没有任何好处,它所谓的能够磨练出的品质,但是是人们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寻找出来的“好处”。
丹丹想要母亲原谅自己、冯婉瑜想要和丈夫在一齐、陆焉识想要陪伴在妻子身边。当所有的苦难过去,我们发现褪掉冠冕堂皇之后每个人真实的愿望。别的重要吗?不重要的,你在最重要。
归来观后感(三):
张艺谋最终还是应了他不菲的大名儿,深谋远虑亦或老谋深算的心机都给了这天拉开序幕的《归来》。
大部分国人都不会否认中国诗人感叹人生不完美的功力,“人生若只如初见”“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情,以景,以乐,更加残酷的来烘托出自己内心的残缺。
大哥说他喜欢杨过,更喜欢杨过引用《三国演义》里的那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说他是个悲观主义,他不置可否仍说他只是喜欢。
就像我一向很喜欢燕公子在他微博置顶帖发的那一段话“我一点不漂亮,可能你也一样;我从没考过第一名,可能你也一样;我唱歌走音画画不及格800米没达标,可能你也一样;我以前加班没有加班费替老板背黑锅,可能你也一样;我曾被男朋友骗钱还被他甩了,可能你也一样;我减肥从未成功吃素无法坚持,可能你也一样;那么我这天还没被打倒,可能你也一样。”
我们没有那样的幸运,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注定能够做一事便成一事,大多数人并没有潜力持续性的拥有人生的光环,小时候梦想拯救世界,长大以后才发现我们并没有什么超潜力,大部分人拥有的都是如此的平凡,可我相信,不能被否认的其实是:平凡的我们终究也能在这个世界大放光彩。
好像《归来》这部影片,平淡到了极点。表面看起来也许它像是一部放置于特殊时代的中年感情故事,烂熟的剧情,女主角失恋,男主角默默的守护。可于平淡之中,更像是导演用了整整2个小时来诉说自己藏在内心,守候了一辈子的秘密。冗长的笔调,平淡无奇的镜头,永远都不可能给予的宽恕和谅解,沉默地近似于无声的控诉。
老谋子塑造了很多的主角,那个因为深爱着老婆和女儿,逃跑回家只为想见他们一面宁愿沦落为乞丐的男人;女儿好强想做舞蹈班最好的舞者;勤劳坚强的老婆独自支撑起家里的那一片天;或者是借着权势就想欺负他人的方师傅,舞蹈团团长,还有那些自以为在农场实施“管教”的“人上人”。
女儿以为出卖一向没有陪伴在身边的“走资派”父亲就能获得舞蹈主演的主角而告发了父亲,妈妈觉得女儿告密背叛了父亲和自己而将她赶出家门。最后有一天,男人平反回到家,方师傅因为滥用权势被抓去审核,却发现,一切都再也回不到原点。
原先方师傅原先也有老婆和儿子在等着他回家过年,陆焉识也只是想要老婆孩子热炕头,他最后明白,不论“好坏”,只是身而为人,大家最初的理想也只但是是再简单的温暖。
为什么一切最后都变了模样?冯婉瑜认不出眼前的男子是那个以前深爱的伴侣,仍旧每月5日去火车站接那个人归来,送到身边的温暖,也再不得圆满,中间空荡荡的只剩下那离开的20年和没有归期的盼望。
究竟是谁剥夺走了本就应是一家人日夜相守的温情?陆焉识对老婆说,谁能不犯错误呢?让她原谅年少无知的女儿以前的过错,冯婉瑜最后让女儿回家一齐同住,而时代造成的父亲对女儿的亏欠,女儿对母亲的亏欠,又该如何?
冯婉瑜以前说,她永远都不会原谅她的女儿。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原谅那些为了自身利益就活生生地从我们身边掠夺走我们辛勤创造出来的完美的人事物,哪怕他是我们最爱的至亲,亦或是所谓一个时代的过错。
如果他们承诺给你一个更完美的世界,却又剥夺走你毕生勤劳创造出的财富和温暖;如果他们像那个管教者一样教唆你要牺牲爱自己的人来获取所谓的“地位”,最终却食言而肥并给带给你更残酷的结局。我们是不是就应停下机械的四肢而开始反思?
而那些亏欠的,永远回不来,那些被夺走的岁月,也永远不会被原谅,只剩下停不住的雪花,孱弱的肢体,满地的苍白,和不圆满的圆满。
归来观后感(四):
5月20日,原本一个十分平凡,就只是日子的一天而已,但是被现代人喧嚣到底,生生硬译成“我爱你”!网络上信息铺天盖地的那么提醒着你,到处叫嚣着“我爱你”难道真的就是爱吗?抑或只是疯狂的泛爱、滥爱导致爱无能,到处探头探脑的嘟囔着:世界已经没有真爱!所以需要用艺术来安慰自己那么无能和空虚的心。
《归来》是陈道明和巩俐主演的一部关于爱的主题的电影。选取这个只是因为很喜欢陈道明精湛的演技,的确没让我失望。电影讲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对爱人。跟这个日子一样,原本就应是很平凡的一对爱侣,被时代打烂了他们平凡的生活和感情。男主人公陆焉识打成了右派被关押,在转押途中逃离监控,偷偷跑回家,家被监视,他从天井攀到家门口,冒着被逮的巨大风险,但是当轻敲门的那么一瞬间女主人公却怀着极端痛苦、矛盾、犹豫了,因为就在那一瞬间她同时听到楼道下女儿的脚步声,女儿因为想跳《红色娘子军》的吴清华,要和父亲划清界限,她也犹豫过要不要举报父亲,但是父亲走时在她三岁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印象,加上那些革委会成员的“成功教育”,她最后还是到楼下举报了自己的父亲。门外是那个多年没见面的丈夫,楼下是女儿气势凶凶领着的革委会成员,那扇门终究被门里女主人公的泪水给阻挡了。男主人公只能再次从那个天井逃离,走时给女主人公塞了纸条到门里,约在次日八点在火车站天桥底下见面。但是终究没有逃过革委会再次逮着,那个撕心裂肺的场面让我泪流满面,从那一刻开始到结束我都沉浸在悲伤和感动的情绪里。
在火车站女主人公看着焉识再次被带走,那种绝望让她挣脱人群而摔倒在地,也就因为那一摔和痛苦的思念,一年多以后她患上了心由性失忆,对刚发生的事情转头就会忘记,三年后文化大革命结束,焉识平反归家,故事进入高潮,女主人公应对那个自己用生命在惦记和思念的爱人时她却已经不认识他了,唯一还能记得的就是剩下的生命里每一天都到火车站去接焉识,焉识能做的也就是住在自己家对面的屋子里,以一个念信的、修钢琴的、陪着她每一天到火车站去接“自己”的那一个多功能的好心的邻居!而女主人公余生的生活就是每一天到火车站去等焉识,这件事融入她的血液,凝固成她活着的信念与唯一的期盼!
感情是什么,不就是一个生命陪着另一个生命,用所有的时间来验证两条生命的河流最终凝聚吗?现代人为什么做不到呢,欲望太多,支流太杂,无道德职责感可言!生命显得那么稀薄,感情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归来观后感(五):
有句话叫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越大的期盼,结果就是各种吐槽和不满。自从《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张艺谋就是炮灰。动不动第五代导演的标签就贴上去了,然后一顿批。其实,有些人的价值可能就在于他拍的某一部电影,何况张拍的不止一步。江山代有人才出,张的式微显示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我觉得是好事儿,为什么要一向苛责其人呢。所以说,看归来的时候,必须要记得,忘记这部电影是谁导演,是谁主演,是谁编剧,是谁制作。
单纯地看电影,多么难得的事情。且看且珍惜。所谓看电影,就是选取拿一张票,然后坐到封闭的空间里面,和一群陌生人一齐,感受荧幕上发生的人和事儿。一部电影里面有一点能够触发到你,这就是部好电影。一部好电影,就跟一本好书的价值一样。
这段故事据说取材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的最后一部分。其实没看过这本书,严歌苓的小说倒是看了不少。她的故事很细腻,关注的点儿很特殊。虽然没看过这本书,但是耳闻过,讲文革的故事的书。想来这本书的重头戏是没法儿拍成电影的,邹静之从中选了一段儿,也算是难为他了。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疑问是,两个人的感情为什么这么好?万物皆有因果,所以决定找来这本书看一下,两个人以前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总觉得他们的这种感情的早就,很大一部分是时代的结果。我一向都觉得这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而且可能严歌苓还采访过这两个人。
冯婉瑜、陆焉识,这两个名字好好听,个性对我的口味儿。陈道明用个性磁性的声音喊出“婉瑜”的时候,整个人心都化了。第一次觉得陈道明除了帅以外,声音竟然如此赞。
这部片子,基本上是从头哭到尾。妆完全花掉了,本来说是去超凡蜘蛛侠的,结果买票时候出现了误会,要不然就不能化妆看电影。预料到泪点会比较多,但是没想到自己从头哭到尾。一包纸巾不够用,而且擦得眼睛疼,鼻子也疼。
国产电影喜欢制造泪点,这是我一向都明白的。所以准备纸巾是我每次看电影的必修课,而且明白要看电影的话,一般不化眼妆。打心底来说,归来这部电影的泪点真心不多,主要集中在两人相见而不得的时候,还有之后文革结束,他回来之后她早已认不出他的时候。后面整个故事相比较较平淡了,但不明白任何一个节点都能引爆我的泪腺。
我一向都在想,我为什么会哭。电影情感的渲染固然是一部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我想大哭。酣畅淋漓的那种哭,在电影院的时候觉得会打扰到人家感觉不太好的样貌,就忍着,结果心理真心忍的难受。哭的原因是明明每个人都很善良,但是却没有我心目中完美的结局。
一家人,本该是相亲相爱,那么好的条件,那么丰厚的生活背景,那么渊博的学识。但是不是任何人的错,所有的人都善良的让人心疼,就早就了不是我心中;理想状态的他们。可能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已经最好了,但是我却不愿意理解这样的事实。如果事情发展按照常规的有坏人的话,那么所有的错都有了归咎,我就不会感觉到一股气憋在心里面了。虽然我喜欢情节发展没有任何坏人的出现,但是也绝不期望善良的人都落不了好下场。理想主义的意识还是那么重。所以,泪腺才会这么发达。
看了陆犯焉识的简介,发现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也曾叛逆过。经历文革之后,能对妻子这样,说明冯婉瑜是个顶好的女人。我喜欢这样的情节设置,喜欢他们之间日久生情的这种感情。从不相信一见钟情,只有经过时间和事件沉淀的那份感情才是最最刻骨铭心的。从农场跑出来的陆焉识,偷偷回家看妻女一眼,屋内的冯婉瑜感受到了屋外的陆焉识的存在,但是不敢开门,在里面含着泪,掉不下来。门外的陆焉识忐忑,终究为了见妻子一面被抓回去。两个人在火车站天桥始终没有碰到的双手是多少观众的遗憾,这个泪点完全是顺理成章了。
当然,他们的女儿在整个矛盾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戏剧冲突的引爆点儿,引领者每一步剧情的发展,设置地合情合理,滴水不漏,让观众爱也不是,恨也不是,最后就只能自己默默地哭了。天下间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无限包容,无限无私,从不责怪儿女,陆焉识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没有陪伴女儿的成长,期望冯婉瑜做个好母亲,替他补偿。女儿举报他,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虽然女儿为此愧疚了很久。让我想起小团圆的一家人,如果他们之前也能早点儿开诚布公的谈,事情可能就没有这么严重了。所以说,无论是家庭相处,还是两个人的相处,必须要开诚布公,决不能各自想各自的。交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毫无疑问,两个人是相爱的。得了健忘症,这点儿绝对过于戏剧化了。不记得爱人长什么样貌,但是记得他的笔迹,记得他的琴声。这是一个小BUG,到不影响整体的效果。我以为正常的情节发展会是她最后记起了他,没想到不是的。所以这个小说,电影才更加现实,不像单纯地一部小说而已。所以看得人才会更加痛。
陆焉识给冯婉瑜写信念信的情节好感动。这是哪个年代特殊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此刻这个社会估计也就没什么人能干出这样的事情了。假如有人这样对我,想必是幽囚必应了。所以说,我的人生是矫情的人生。弹琴的情节也很有爱,虽然她最终没认出他,引得观众一片大笑,我默默地擦眼泪了。明明那么相爱,明明就在对面,却那么远。连泰戈尔都务必承认,这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吗?
电影的情节我就不赘述了。接下来说说其他方面的事情了。
化妆。很少见到国产电影的化妆能够做得如此精致。每个人脸上的妆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放大,这种只有美国大片才做得到。中国电影永远显得那么粗糙。这部戏化妆的bug我都没找到。每个月5号的时候,冯婉瑜都会去火车站接陆焉识,几乎每次,镜头都会定格在冯婉瑜梳头,细心地人会发现,在这几组镜头里面,冯婉瑜鬓角的白发是在不断增多的,这就是化妆的完美体现了。最后的老人妆,几乎看不出是演员本人,我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陈道明多处的妆也都能够看得出来。
演技。电影里面几乎全都是演技派人物。巩俐就不用说了,陈道明也就不用说了。一个眼神、一个嘴角的变化,都是电影情节的需求,真心的大快人心。比起好多不明白在干什么的演员,这部戏真心是好。连各种酱油都是演技派人物。陈小艺、刘佩琦、辛柏青、张嘉译、丁嘉丽、郭涛、闫妮,各种大牌出场不到五分钟,演技都是杠杠的。也只有张艺谋有这种号召力了。
这部戏,不管票房如何,口碑我觉得肯定是在那里了。拿奖肯定是毫无疑问的,就是看会拿到那些了。新一代的谋女郎出现了,发现张艺谋喜欢的美女都是一个类型。对着冯婉瑜和丹丹看,真心觉得她俩有母女像。
归来观后感(六):
亲眼见证到《归来》的“归来”,不得不说,我还是很高兴很欣慰的,大概是因为我们的张艺谋导演,还在,那个关注人,关怀人的老谋子,还在。走远过一些路,但是本质的东西他始终没有变,这是我坚信的,我为他自豪。
题外话说得太多,回归到这部电影。有句话说选对演员就是电影成功的一半。陈道明和巩俐两位演员这一路走来的打磨和辉煌,我已经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来奉上溢美之词。但我依旧忍不住的不得不说巩俐和陈道明在戏中的表现真是精彩纯粹彻底释放到叫人称绝。
论张慧雯这位小演员的话,客观的说长相属于一般不具特质,但戏演的能够,虽然有点斗鸡眼,但眼神充满着故事和资料。革命时期她跳舞时流露着的神情显示出坚定,激情和好胜。文革结束后父亲回来后,她在和父亲的相处中,眼神渐渐柔和,感觉的到她心中的歉意和经历后的成熟懂事。
送照片给母亲被母亲赶出家门后,她哗的泪如雨下对父亲哭诉:”她什么都记不住,就记得住我的不好。“憋屈酸苦悔意和抱怨油然而生虽然有些地方,演技上还有点用力过猛,但整体满意评价。如果说,一位新人演员能令一位观众从长相无感转换成对她出卖父亲间接造成家庭杯具所产生的厌恶之情再转至对剧中命运转折思想转变等心生同情怜悯的话,那能够说,她成功了。
故事开头短短30分钟,文革的跌宕由陆焉识和冯婉瑜的相见之约而窥得一二,陆焉识千里迢迢的奔至自家门口,和冯婉瑜二十年的思念之苦全都浓缩在那看似触手可得的一门之隔;火车站8点相见的约定,却因女儿的告密,换来冯婉瑜的嘶声裂肺“焉识,跑,快跑”,换来陆焉识的狼狈收监,换来冯婉瑜和陆焉识两位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收场。
我觉得这个切入点十分之好,短短30分钟,点睛切题,它不用多方面角度来展现,只此一点,就已足够。当然,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由于拍摄资料的限制,导演能将这30分钟把背景和铺垫交代的那么淋漓尽致,实在颇属不易。
我始终觉得这是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浪漫感情故事。我避免用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等字眼形容这段感情,因为帽子套的太大,就离常人间对爱的想法过于遥远陌生和不切实际。我更愿意用浪漫,因为是真的浪漫,生命如同死过几次的陆焉识和患了心因病的婉瑜,在现实生活中,一同寻找活在婉瑜记忆中从未死去的陆焉识,虽然期间充满着太多哀怨和感伤,可在我看来那仿佛是爱的感觉又全都开始重新激活,标签上贴着的则是:新鲜鲜活的爱。(当然,陆焉识和冯婉瑜可不会这样想)
影片开头,郭涛演的老师把冯老师和她女儿叫到办公室,言下之意要她们记住“大义灭亲”,有丈夫父亲的消息,及时举报,那刻女儿在领导面前立马表态:我跟他没关系,我听从组织安排。只有冯婉瑜,一人迟疑着,犹豫着,痛苦着,被孤立着,当所有人都唾弃,自动远离陆焉识,只有冯婉瑜愿为他负天下人,一个女人,背负着这样的孤立无援彷徨无助苦楚重担,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背叛自己丈夫的决心,一切都是因为感情,因为爱而坚定坚守。
大雨磅礴,丈夫来至家门口,轻敲两声,之后又是两声她听到的那一刻,就明白自己的丈夫回来了,那轻敲的两声如同炸雷,在她心间生出个炸弹,她是有多想亲眼见见自己的丈夫,触摸他拥抱他,有多少话想跟自己的丈夫说,有多少喜悦悲痛想与自己的丈夫分享,但我想,她为着丈夫的安全,为了二十年未见的相对无言如何言说等等,她开门开迟了。大概之后的她为当时的犹豫心生后悔,于是就在门口写下了“不要锁门”四个字眼她的坚守换来一场不自知的杯具,但也许她未必就是不幸。能时刻处于深信丈夫归来完美愿景的等待中,本身她就得到另一种好处上的好报。
我不是个爱哭的人,我对这故事的共鸣可能因为历史时代的原因而相隔或淡散,我几次流泪,倒真不是因为故事本身和心理情感的代入,而是因为演员本身沉浸在自己和对方的世界中所构成的情感渲染,导致自己也备受动容。片段其一讲的是陈道明为唤回巩俐记忆,弹着钢琴《月光曲》迎接婉瑜回家,他背对她,她走到家门口,怔住,渐行渐近,他感觉到她,直到她的手颤颤巍巍地放在他左肩,他回头,站起,应对她,他满是期望,颤抖,抽泣,哭到呕出灵魂。
那刻,你无法不动容,因为那刻陈道明不是别人,也不是陈道明,就是陆焉识,巩俐也不是别人,也不是巩俐,就是冯婉瑜,他们是真的哭的很悲哀很悲哀,将生命里最最痛苦最最需要从身体里面排出体外的东西透过不自制的眼泪倾泄而出,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必说,什么都说不了。无法抑制的所有感情,五味杂陈,都在应对各自的出现时泪流交加。PS看着陈道明那么多的电视剧和电影,看他真是第一次哭成这样,活脱脱的一个老泪人儿,我的心真是不由自主升起一阵怜惜。
其二片段(片段不分时间先后顺序),陆焉识刷牙时看到冯婉瑜后便跟着她,原先冯婉瑜总会早起去车站等着丈夫的归来。于是陆焉识想出个办法叫女儿把信交给母亲,特意在信上写他5号回家,于是婉瑜就在第一个月的五号早早出发,还将自己亲手用毛笔涂写着丈夫陆焉识名字并制作的叫号牌赶至车站等候,于是陆焉识兴致勃勃地打扮一番,最后一个从天桥徐徐走来,不忘弄弄头发,整装礼仪,心怀期盼给婉瑜一个惊喜,最后走到她面前,可她一眼而过,因为在她面前站着的这人,在她眼里没有任何关联和好处,只是一个普通的再普通但是的路人甲乙丙罢了。
陆焉识的神情从期望走向无言的失落。这一刻是十分残忍的,像是有把刀把他的心割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又像是有把大锤将他的心敲到扁碎,而他,只有暗自神伤,无法言表,落得个在婉瑜面前硬生生挤出个尴尬的嘴角上扬。陈道明脸上的神情变化,又再次把我看哭了,因为这殇是十分残忍和刀剑封喉的。
不得不说,陆焉识是浪漫和情调的。他在车站扮成“陆焉识”以给婉瑜惊喜,假冒调音师之名为钢琴调音,然后像个关心她的热心人对她嘘寒问暖。他为她弹琴又为她读自己好多年积攒下来的信件,满满一箱,摸着黑在破旧的纸上写,在牡丹烟盒上写,告诉她“春天要来了,有只母马在河边生下小马驹时难产,于是我们大家拿着绳子捆住小马驹的右腿,把小马驹拉了出来,那时候,我觉得春天离我们不远了。”
陪婉瑜一齐看女儿跳《红色娘子军》吴清华,趁婉瑜睡着时蹑手蹑脚的给她盖被子。每个场景都是寻找记忆的过程,也是发现陆焉识自我心路的历程。整部电影戛然而止前,画面定格在很多年后的这对老人身上,陆焉识亲自带着坐轮椅的冯婉瑜骑车前往车站等候一个叫“陆焉识”的男人,依旧是每月5日,风雨雾雪无阻,老者陆焉识高举写着“陆焉识”的叫号牌和坐着轮椅面带笑容的冯婉瑜一齐等待他,等待不久就会归来的“陆焉识”,等待那个从未死去,死去,死去又复活的“陆焉识”。结尾那一刻映像,眼泪,是情不自禁,于无声处,无声胜有声般的静静淌下来的。
陆焉识唯一一冲动爆发是源于婉瑜一向以来对方师傅的恐惧和怨念。他问女儿,女儿道出缘由:“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到方师傅拿饭勺打我妈妈的头。”这位方师傅好像有点类似于《蝴蝶梦》中的rebecca,在电影中由始到终从来没有真正出现过,但他的影子和影响却一向贯穿着整部电影的轨迹。为了女儿这么一说,这位老知识分子便坐一路车,攥着饭勺找到方姓家准备算账,但没想到听闻方指导老婆的哭诉后,他放下紧紧握着的饭勺,一句不说就离开。
某种程度上他大概理解并释怀了。时代和人调和产生的杯具,谁都不是标准定义上的好人坏人,况且他也付出了代价。(丁嘉丽撒泼戏,短短几分钟,就把一个泼妇骂街演活了,说演也是委屈她了,根本看不出演的痕迹,如果说闫妮和张嘉译刘佩琦都是打酱油的话,她可真不是,抢戏女王啊,演技派是演技派,即使在陈道明面前都不输气场和风头)
而陆焉识心间的痛苦和复杂也是无法于外人道焉的,婉瑜再也不认此刻的他了,伸出手触碰不到爱人的痛彻,知晓女儿剪掉自己照片轻轻点头的无言,被自己妻子当作读信的同志,他只能一人背对家庭背对世界努力吞噬这份苦楚和无奈。他的轻微哀叹,他的皱眉,他弹琴后的抽泣,他过年张灯结彩时独自躺床的凄凉背影,都是难以言说的。
有一场景:“爸,是我打的报告”,女儿丹丹离开他住处前第一次叫他爸,第一次把自己的心结告诉陆焉识,他听到几十年未见的女儿叫自己一声爸,他头突然抬起,眼神突然发亮,然后垂着眼笑笑:”我都明白,我早就明白。“云淡风轻,他当然爱自己的女儿,他从来没有怪责过她,他更多是自我忏悔并含羞,他不知从何表达,拙于方式,因为年岁插进他们俩父女的家庭关系中了。他懂dejavu法语,他是教授,他会调音,他爱音乐,他文采好,可他跨但是一个叫“命”的字。难以言说的时代杯具赋予个人命运所产生的效应真是充满着:真实凋萎,扼住咽喉的无力窒息感以及难以出声的黑色力量。
顺提一句:七十年代的文革发生期,文革结束期,改革开放期,几个时段都从各个拍摄的细节展露无疑,近镜头用得较多,但是完全能够看出拍摄所涉及的反映出时代变迁的东西例如服装装饰品起居品生活用品等都摆设放置的颇具用心。观众似乎也,随着时光倒退,置身于上世纪70年代的社会布景中。导演用心,观众是看得出来的。但还有要说的实话就是:电影有些情节,不知为何,会令我觉得有点干,偶尔会有出戏的恍惚,说不出哪里,但是就是有。
这次好好谢谢张艺谋,给我们这个时代展现出那个时代中人性中的复杂和珍贵。
归来观后感(七):
《归来》公映之前,有声音对其进行了激烈批评,认为张艺谋避重就轻、躲避历史、缺乏批判锋芒,《归来》就是一部老年版的《山楂树之恋》,这是基于对原着《陆犯焉识》的了解而给出的结论。
同原着相比,《归来》要平和甚至平淡许多。原着中,陆焉识在大雪夜逃离农场打算看一眼女儿演的电影,逃跑过程被描述的悲伤壮烈,农场的残酷生活以及陆焉识与管教干部之间的故事,也尽显特殊时期人性的扭曲,这些,无论对于场面刻画、历史感营造还是凸现批判立场,都完全能够手到擒来、为我所用,但张艺谋放下了遵循原着。
影片撷取了陆焉识平反回家作为故事切入点。原着里陆焉识归来经过短期的激动后,很快陷进凡俗的生活漩涡,最终与老妻相见的他,却在世俗的阻挠下无法亲近和相爱,子女对他的冷漠,在继续伤害着这个老右派的心。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陆焉识一辈子陪着心因性失忆的妻子去火车站迎接“陆焉识”,让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知音体的煽情故事。
心因性失忆成为承担《归来》故事核心的一根薄弱大梁,一旦抽调这根大梁,故事连能否成立都很难说,不让陆焉识像原着那样继续过着他仓皇不安的生活,是张艺谋最大的改变之处,他既不敢透过陆焉识来直面生活的残忍,也不敢给陆焉识一个《活着》中福贵的悲痛结局,“一辈子的爱”成为《归来》唯一的、圆满的句号。
《归来》的苍白无力和它有没有批判文革关系不大,原着《陆犯焉识》的第一主题也不是批判文革,而是写人的一种生存态度,写浪漫与残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顺带用戏谑的笔触调侃一下人性。原着的可贵之处在于塑造的人物真实可信,而电影的二度创作把主角架在一个即上不去又下不来的故事壳里。站在原着的肩膀能够创作出更好的电影作品,明明能够为之却不这么做,只能这么解释:张艺谋不是觉得自己的故事更高明,而是他认为只有这样,电影才能够安全地拍出来并且上映。
《归来》是一部总体平淡的电影,但它有几个镜头会瞬间击中观众泪腺,催人落泪,包括:冯婉喻在天桥上高呼陆焉识的名字让他快跑别被抓到,生别死离的凄惶感莫过于此。陆焉识弹奏的钢琴,勾起了冯婉喻的回忆,在刺眼温暖的阳光中,两张满是泪痕的脸温情相对,那一瞬让人感怀万千。许多年后,老迈的陆焉识打扫三轮车上的雪花,如期带冯婉喻去火车站迎接“陆焉识”,苍茫的雪地背景下两个人的身影被定格,也颇有些震撼。
但除此之外,影片情节陷入琐碎的、电视剧化的铺述中,这还和含蓄、克制、留白无关,而是影片缺乏情感张力,只是有着外在的、形式化的煽情,而缺乏内在的、澎湃的情感演进过程,观众会记住那几个令人落泪的片段,但却会对细节转瞬即忘,这和影片主题分量不足、格局规划不够开阔、故事内核禁不起推敲有关。
《归来》也是一部没有鲜明观点和立场的电影,或者说,它的观点和立场停留在了只可意会的地步。影片唯一堪称有点场面的画面,出现于陆焉识被抓的火车站,倾轧着铁轨的火车,来来去去交织在一齐,沉闷而压抑,火车的轰鸣声伴随着专属于那个时代的各种声音,让个体命运显得如此无足轻重,人的渺小与无助,令观者黯然。
《归来》唯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态度是,冯婉喻对女儿丹丹告发父亲的评价,“我不原谅你,不原谅”,冯婉喻说这句话时眼神的凄厉和声音的决绝,已经超过了对女儿的恨,更像是拒绝与过去一段历史以及历史上的一些人和解。原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拒绝原谅是冯婉喻在片中说出的少数几句不属于心因性失忆患者所能说出的话。
在最初十几分钟具有电影节奏的戏份过后,《归来》的主角只剩下了陆焉识和冯婉喻两个,直到快结束时,陆焉识拿着饭勺要去找方师傅报仇,报方师傅曾用饭勺打冯婉喻的仇,在找到方师傅的家后才明白,方师傅的命运更悲惨,陆焉识起码回家了,而方师傅能不能回家还未知,影片至此一向收拢着的格局才稍微打开一点,时代杯具影响的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家庭的命运,而是所有人的命运都无从摆脱。
故事与意味在《归来》中时而聚合,时而分散,平淡的故事如果有浓烈的意味缠绕,影片的艺术性或会更强一些,幸亏这些意味的存在,让《归来》拥有了一些解读空间,否则,它就真的成为一个黄昏恋故事了。
对于文革,《归来》的批评与反思态度是有的,只但是止于蜻蜓点水,在现有环境下,张艺谋能够把《归来》拍成这样,能够说是尽力了,对他与这部作品的不满意,多来自于对张艺谋品牌的高要求和对以文革为背景的电影的高期盼,这种要求和期盼肯定是要落空的。
《归来》的看点在于演员的表演,巩俐、陈道明的优秀表现,遮掩了剧情的平淡。也正是有了文革的背景,这部电影才拥有了解读空间,于是,它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归来》是在批判和反思文革,还是在消费文革?因为,抽掉这个故事的文革背景板,把它放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两位演员都能让观众留下眼泪。
《归来》是文艺片,但不是文艺大片,在商业宣传方面由于受客观原因限制,也无法展开张扬一些的宣传,当4K高清也成为影片主打的一个宣传点的时候,就明白想要让这部电影的看点全部展示于大众面前,该是有多么艰难。
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归来》肯定不是一流作品,但要比《金陵十三衩》《三枪拍案惊奇》好不少,《归来》起码彰显了张艺谋要回归文艺、注重质量的一种姿态,在商业电影的烂摊子里,张艺谋盘亘太久,在意识上,他仍然对知识分子耿耿于怀,他说要讨得知识分子的欢心很难,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可能忘了,《归来》就是一部讲述知识分子命运的电影,如果它连知识分子都打动不了,何以让大众对它产生共鸣?
就算解掉所有捆绑张艺谋的绳索,随便他怎样去拍《陆犯焉识》,那么一个尽情尽兴版的《归来》就必须会在201*年让观众满意吗,未必见得。第五代的辉煌早已过去,《归来》能够视为张艺谋的奋力一搏,他还有想法,对电影还有激情,这就值得欣慰,请多给他一些时间,“归来”之后,相信他的下一部作品会拍得更好。
归来观后感(八):
《归来》观后感
之所以不写影评是因为这部电影不能评,只能悟。如果在影评中探讨剧情,用20个字就能够剧透完毕;如果用影评去探讨特效,商业化,音乐,拍摄手法等卖点和看点,能够用零来评价,因为以上元素一切皆无;如果用影评去剖析那段历史性带有特殊背景的时期,也无从下手,连影片都不能展开来表现,不能深刻的挖掘,否则也不会透过审核。因为影片中人物的遭遇和杯具的发生,归根到底是由于那段特殊历史时期而造就的,文革带给那些经历过的人有太多的苦和痛,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但是透过电影和之前了解的历史,真正能够领悟到那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张艺谋导演能够直面那段历史时期,还是很值得尊敬的。
说起张艺谋,除了以前那些经典的影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这部电影总体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旋律简单但好处深远,曲调悠扬而记忆犹新。巩俐和陈道明的表演很到位,对人物主角的把握准确,刻画鲜明,观众的确被他们的表演打动了,对于两位演员在本部电影中的表现我能够打满分。这也是我看完电影最大最深刻的感受,史册型演员的搭配模式太强悍了,在当下商业电影横行的时代,这样一部文艺电影,艺术电影还是能更多的去唤起观众内心对过去的回忆和反省,那些有过共鸣的人自然就会被感动。对于观影我有几点提示:
1、本片适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老年观众观看,至于中青年观众想在观影中到达终极满足体验的条件,务必是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观众时刻都要把自己想象成为那个年代中的男女主角,同时能够理解张艺谋导演的用心和意图才能有好的效果。
2、本片没有商业广告植入,甚至没有映前广告(可能是我看点映的缘故),没有绚丽的画面,没有太多的对话,没有复杂的剧情,不是3D片,给人以苍凉、苦闷、悲伤的感觉,有可能造成观后心里不舒服。
3、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仅仅表现了一部分资料,而且剧情的开展相对缓慢,节奏也比较慢,对于追求快节奏电影的朋友能够忽略。
4、从这部电影能够看到导演的诚意,一部没有商业化的电影如何来吸引观众呢?电影发人深思,挖掘人性,对人性的刻画,对主角心理的刻画相当到位。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感情片,感人至深的感情片,能让我感动到哭的电影不多,但是看《归来》,我哭了。
5、演员表演到位,100分。对于喜欢巩俐,陈道明老师表演的观众能够大饱眼福,虽然有刘佩琦、闫妮、陈小艺、张嘉泽、郭涛、丁嘉丽众多前辈们的客串表演,但都是戏份很少。
总之这天是母亲节,陪父母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和家人都十分满足,我父母对这部电影有很高的评价,在此祝愿各位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