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2 08:57:56 | 移动端: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一):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我喜爱看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就是他导演的震撼影片。

  十月六日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五个一工程”获奖影片《唐山大地震》展播。“唐山地震”对我来说很是陌生。当36年前的那场灾难性的地震出此刻我的眼前。震撼我的不仅仅仅是大自然的残酷无情,更是人们在灾难面前表现的勇敢、坚强、团结、还有骨肉分离的痛苦,生与死之间的抉择……金榜题名祝福语

  唐山本是河北省的一个美丽、祥和的城市。在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改变了。人们都在熟睡时,一阵阵山摇地动,房屋倒塌了,大地撕裂了,惊叫声,哭喊声,混杂在一齐,当大地停止了怒吼,唐山已成了一片瓦砾。

  有一对姐弟被压在一块石板的两头,撬起一头另一头就会重重地压到姐姐身上,无论压在谁身上都意味着死亡。选取姐弟谁生谁死由他们的妈妈决定。妈妈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又务必做出让自己一个孩子死的选取时,是多么的残酷。当母亲决定救弟弟而放下姐姐时,姐姐听到了妈妈的话,对她来说是多么的残忍呀,她满是灰尘的脸上一双绝望的大眼睛,用手愤怒的敲打着石板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坚强的姐姐没有死,被一对解放军夫妻收养。她恨她的妈妈,在生死关头抛弃了她。直到汶川地震,她和弟弟都去救援灾区,在那里相遇,见到了20多年没见面的妈妈,妈妈跪下请女儿原谅,女儿也明白了妈妈。这一幕,感动了所有人,坐在身边的妈妈泪流满面,我的眼眶里也充满了泪水。

  看完这场电影,我感触很多: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个幸福的家庭,在灾难面前瞬间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此刻一个崭新的唐山又站立在中国的大地上。矫情的句子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遇到困难时,必须要像唐山人那样,坚定信念,树立信心,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二):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

  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潜质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应对母亲放下自己的心灵创伤。那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向在真正应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向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仅是为这对母女,更正因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那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构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主角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主角一齐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

  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但是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潜质。

  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主角。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能够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正因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此刻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

  不愿应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应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因此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证明,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持续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证明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职责。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三):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地震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此时救援人员发现石头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说:“两个都得救!

  ”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最后母亲只能心痛的说:“救弟弟!

  ”姐姐听着了,绝望了,这三个字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了!

  弟弟救活了,一只胳膊没了!

  本以为必死的姐姐却奇迹般的活了,她的心有的只是对母亲的恨。她没有找母亲和弟弟,而是被当做孤儿被一对解放军夫妇给收养。长大的她一向没有回过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学医的她跑到前线进行救援,被一个母亲的行为感动了,最后明白了妈妈当时情绪,慢慢放下了对亲人的恨,觉得弟弟能活着,真好!

  受到良心谴责的母亲,她没有搬家,一向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她没有再嫁,一辈子就嫁给这个用生命呵护她的男生。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许诺给孩子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是买两套。母亲给孩子跪下了说对不起,渐渐姐姐明白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我亲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四):

  这是一部能让你体会生命的好处、体会最深的母爱的纪录片——《唐山大地震》,在那里,有爱,有期望,有宽恕,有感动……

  蜻蜓迁徙,灾难就要上演。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紫色的光环出此刻宁静的唐山市上空,地震随之而来。一家子,姐姐惊醒后趴在窗台上喊妈妈,墙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母亲冲上去救孩子被父亲一把拉住,自己去了。短短几十秒,唐山变成了一座废墟。父亲被压死了,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方。“只能救一个,只能救一个!”母亲选取了弟弟。在另一边的姐姐哭了,正因她早就知道母亲会选取弟弟。弟弟截取了一只胳膊,姐姐在几天后奇迹般醒了过来,却怎样也找不到妈妈,被军人收养了……

  在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中,姐弟相遇。姐姐宽恕了母亲,体会到最真挚的母爱!

  父亲救了母亲,正因他知道:孩子是不能失去母亲的,以及他对母亲的爱。父亲走了,舍得把母亲一个人和孩子扔在人间。

  母爱是伟大的,但在姐姐面前,为何又消失了呢?可能母亲是想姐姐就应让着弟弟,因此先救弟弟。也可能是母亲偏爱弟弟……但我最想坚信的就是母亲只看到了弟弟,没看见姐姐,只听见弟弟说话,没听见姐姐说话。以为姐姐生的期望不多了。只有这种说法,对姐姐才公平一点点。想到这儿,我早已泪如雨下……

  弟弟有愧于姐姐,正因要是先救姐姐,弟弟有可能已经掩埋在废墟里了。姐姐有愧于母亲,正因她发现母爱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让母亲苦苦的坚信她死有32年了。母亲有愧于父亲,正因当时要是母亲没被父亲拦住,就不会是父亲离开了……此刻,他们都已经互相原谅了,这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此刻,想一想,我们的母亲对我们付出了多少爱:想起母亲为我准备的每一顿丰盛的饭菜;想起母亲为我洗的每一件衣服;想起母亲在我遇到挫折时那充满爱意、期盼我站起来的眼神:还想起母亲在我生病时守在床头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我却总是说妈妈对别人比对我好、嫌她做的饭不和我的口味。此刻想起来,真是惭愧极了!

  妈妈会用一生去爱我,我也会用一生去爱妈妈!

  《唐山大地震》这部纪录片反映了在地震时、地震后的母爱以及亲情!提醒着天下的子女们:要照顾好你们的母亲,至少也要对得起她给你完美的童年!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五):

  这天,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我早就听人说过这场电影,可我一向没有时刻去看。来到电影院,电影开始时,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这部电影的主要资料是:有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们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灾难却降临在她们头上——大地震发生了!短短几秒钟的时刻,美丽的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位母亲本来准备冲进去救他们两个,但是,她的丈夫拉开了她,自己冲进去了,丧了命。此时此刻,她的女儿和儿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板上压了重重的石头。救援人员问这位母亲:“他们两个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这位母亲面临着生命的抉择,最终选取救弟弟。本来这个女孩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期望了,但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当她被救援人员救出的时候,全身黑黑的,但她并不想认妈妈和弟弟。为什么呢?正因她发自内心的恨妈妈,恨妈妈当初没有选取救他……

  看到那里,我泪流满面。如果是我,我也会救弟弟。正因他小,抵抗力不强。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失去孩子。我能明白那位母亲当时的情绪,那么痛苦的抉择就像锋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亲的心。当时如果不做选取,两个孩子都会失去生命。那位母亲抱着女儿“尸体”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久久在我耳边回荡……

  在汶川大地震时,女儿最后明白了母亲……

  看完这部电影,我懂得了: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也许有时会做一些不得已的选取,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始终是为我们好。我们要支持他们,明白他们,爱他们!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六):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在前几天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作为一个经历过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人,我对灾区人民表示同情,同时,也对他们这种精神表示敬佩。恰好,去年出品的《唐山大地震》我还没有看过,于是今晚就抽时刻去重温那段难忘的日子。

  首先说唐山地震,个人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同三年自然灾害一样,人为因素起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因素。尽管已经预测到了唐山一带可能发生强烈地震,但是还是由于那个时代所富有的某些因素,未能够成功发布地震预报,导致伤亡惨重。事后,又由于时代富有的其他因素,不理解国际上的救援,而且是号召大家发挥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伤亡进一步增加。比起汶川地震,除了在经济物质上的条件好一些减少了伤亡,时代主流思想的变化以及震后对待国外救援态度的变化,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确实是在大步向前进的。

  这部电影讲诉了一家四口,夫妻和姐弟,地震中父亲先去世,用自己的命换回来母亲的命,由于姐弟俩都被同一块预制板压着,在被救援人员问及先救哪一个的时候,尽管母亲坚持两个都要救,但是时刻以及当时的情形决定了只能在两者当中做出选取(这种选取我坚信我们每个人漫长的人生岁月都会遇到,推荐多看一下哈佛大学公开课程:公平:如何做是好),母亲选取了救弟弟。这句话被姐姐牢牢的记在了心里。随着姐弟俩被挖出,母亲以为姐姐已经死了,就带着弟弟离开。哪知道姐姐在尸体堆里面醒来,遇上了救援的解放军夫妇,并被收养。在高考前一次回唐山的机会,肄业后的很多机会她都没有回唐山寻找亲人,正因即使她的父母回着,在她心里,也已经死了。(励志电影lz13)姐姐大学期间,正因跟男友在处理怀孕的问题上有分歧,就退学了,一个人坚强的选取了对面未来的生活,正因这一次她要保住她腹中的生命。直到汶川08年大地震,她和弟弟同时不约而同的赶到四川进行救助,最后32年没有见的亲人中最终见面了。在汶川地震中,她看见一位母亲正因就不出女儿而选取锯断女儿的腿抱住女儿的生命,并且选取了宁愿让女儿恨她一辈子的决定,此时,她有点明白她的母亲当年的选取了。

  跟随弟弟回到唐山的家,看到墙上挂着的自己儿时的遗像,看到桌上摆着自己小时候爱吃的洗干净的西红柿,她知道母亲没有忘记她,母亲跪下的这句对不起,让她明白了母亲当初的选取也是多么痛苦,来到母亲为她买的墓地,看到深埋在里面的自己小时候的书包和课本,这一刻,她最后释怀了,她悔恨自己对母亲太残忍,折磨了母亲32年,她本来能够早早的就去唐山找亲人,她一向没去,让母亲抱着歉意的生活了32年。这天,她已经对母亲冰释前嫌,母亲心里坍塌的房子又再次被建立了起来。

  地震后,母亲辛苦抚育弟弟成长,再也没有嫁人,23秒的地震,她却用了整整32年来还。这种超越一切的伟大力量,叫做母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