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2 09:16:25 | 移动端: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译者李继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以下是小编带来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

  我一直相信,不管汉人、蒙古人,还是普什图人、哈扎拉人,尽管他们的外貌有差别,肤色有不同,鼻梁有高低,眼窝有深浅,但作为人类,作为不同的人种,有些东西是相通的、共有的、符合人性的。比如都爱亲情,孩童都渴望得到父亲的赞美认可,兄弟都对自己的兄长忠勇友爱、都对家园有深深的眷恋以及做了错事之后都有愧疚之感,都有未泯灭的良知和情谊。

  《追风筝的人》是本脍炙人口的小说,它的语言明白晓畅,感情真挚朴实,它叙述了两代人的感情,同时它又写到了阿富汗人民正在面临的战争、种族冲突和宗教冲突。所以,它叫人一捧起来,就难以释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首先想到了陈忠实先生写的《白鹿原》。文中“爸爸”和阿里的感情以及“我”阿米尔和哈桑的感情简直就像是白嘉轩与鹿三以及白孝文与黑娃的感情的翻版。哦,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黑娃确实是鹿三的孩子,而哈桑,名义上是阿里的孩子,事实上是“我”的弟弟,“爸爸”的私生子。

  所以,当“我”嫁祸于哈桑,当哈桑勇敢地承认所谓的“偷盗”行为而为“我”遮羞,当阿里和哈桑不得已离去,我终于理解了“爸爸”的失声痛哭,我也明白了《白鹿原》中一向忠厚能干与人为善的鹿三,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手刃田小娥。

  上一辈的主仆肝胆相照,下一辈的主仆却出现了弯路。

  两本小说两相对照,使我深刻地理解了他们之间的恩怨与情仇。

  哈桑死于塔利X之手,这不同于《白鹿原》中黑娃死于白孝文之手。这说明,陈忠实先生对人性的揭露,其程度远比卡勒德·胡塞尼更为深刻。所以,《追风筝的人》小说的出现,使我更加深刻地懂得陈忠实的伟大,感慨《白鹿原》小说的厚重深广。

  再返回头来说《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我”阿米尔尽管与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情同手足,但毕竟身份不同,这身份的鸿沟使得“我”在关键的时刻退缩了,没有勇敢地冲上去,维护一直维护着自己的哈桑,从而使亲情产生了裂痕。

  好在,父亲的友人,拉辛汗,洞察一切的拉辛汗,如先知一般的拉辛汗,给了“我”弥补一切的机会。成年的“我”从塔利XC的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儿子,“我”的侄子,也完成了“我”的自我救赎之路。

  借给姐书的小美女说,这本书她读了两遍。我在读的时候,主人公的际遇,也触动了我的心扉。我初中时代的邻居,我的小杰姐姐,她和我无话不谈,因为我们有相同的生活背景。我们都是从小就被送到奶奶家长大,之后再被领回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家。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背负做个好榜样的重任。而她,由于是第三个女孩,下面是唯一的弟弟,格外不受父母的待见。这不受待见的最终结果是,她私奔了!

  尽管这私奔不是由我导致的,但私奔前,她曾经和我说了。

  我却没有制止她。

  原谅我吧,我那时也是个孩子,根本不懂得人心险恶,也不知道男女是怎么回事,我只想让小杰姐姐快乐地生活。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阻止她,会叫她先忍受几年家里淡漠的亲情,而后和她一起努力,自己拼出自己的好前程。

  尽管在内心里我指责了自己无数次,可是,时光毕竟回不去了。

  阿米尔终于追到了自己的风筝,我和小杰姐姐的风筝,却再也追不回来了!

  你能原谅我吗?

  为你,千千万万遍!

  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在旧书摊上淘到的这本书,断断续续的读了大半个寒假,说来也是奇怪,一本两三天就能看完的并不乏味的小说看了那么久。买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朋友分享的书中的一段表达世界上唯一的犯罪就是盗窃的一段话。但是读完之后我想到的更多是救赎和原谅。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哈桑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行文并不是华丽的文笔,作者只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了我们心里以强烈的震撼。阿米尔最后回到故乡,完成了自我的救赎,用比较接地气的话来说就是偿还了良心债,我觉得这是整本小说最概括的情节描述。

  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一个富裕的家庭,哈桑是阿米尔仆人的儿子,两人从小一起玩耍,哈桑比阿米尔小,哈桑付出了他所有的忠诚,书中一开始便说“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两人在一起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坏小子阿塞夫少爷和他的小跟班们,哈桑为了阿米尔挺身而出,用手里的弹弓吓走了阿塞夫。在阿米尔12岁哈桑11岁时,他们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这个大赛比的是谁的风筝能割断别人的风筝线,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胜利者,但这不是最大的荣耀,最大的荣耀是还能追捡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这一次,阿米尔的风筝坚持到了最后,哈桑则去追那只被最后一个割断的蓝色风筝。阿米尔非常渴望得到这个风筝,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愿望,他同时也非常擅长追风筝,哈桑去捡到了风筝,却又遇到那帮坏小子,阿赛夫让阿桑把风筝交给他,哈桑拒绝,于是遭到了他们的凌X辱,而阿米尔目睹整个过程,却一直躲在周围没有出现,懦弱的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只蓝色风筝让给阿塞夫。阿米尔对自己的懦弱坦诚而无奈,觉得自己不像勇敢,坚强而正直的爸爸。 哈桑默默地拿回了风筝,没有说出任何事情。阿米尔心灵受到折磨,他不能继续面对哈桑,于是栽赃哈桑偷了他的手表,虽然父亲不情愿,但是哈桑的父亲自愿带哈桑离开,哈桑虽然深知自己被栽赃,仍然什么都没说,被赶出阿米尔家。哈桑依旧选择了原谅,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甘愿承受这么大的委屈。 阿富汗突然爆发战乱,阿米尔和父亲逃到美国。很多年后为了救赎自己的灵魂,阿米尔回到了战乱的阿富汗,才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父亲已经癌症去世,哈桑也已经遭塔利X毒手,而他的儿子,也就是阿米尔的侄子还活着。于是阿米尔辗转冒死救出侄子,把他带过美国自己家里,抚养他。 每个人都有需要救赎的灵魂。当阿米尔成年,他回想起当时的做法,内心就会受到折磨,于是无论如何,即使阿富汗仍处于战乱,他还是选择回到阿富汗,他需要自我救赎,不管别人是否在意,他需要给自己一生一个交代。 阿米尔的侄子在不幸中长大,几乎没有表情、不跟别人交流、几近完全沉默,而阿米尔在好不容易取得侄子的信任后出于无奈,没能过遵守自己的承诺,使得侄子更加绝望和孤僻。阿米尔带侄子去海边放风筝。当他们合作用风筝战胜对手,小孩终于好像有了笑容。阿米尔看到了希望,他决定用余生来温暖这颗受伤的心灵,同时救赎自己的心灵,原谅过去的自己。

  原谅了,过去不再黑暗;

  放下了,过往不再沉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3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