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师读后感范文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师读后感范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2 09:36:43 | 移动端:《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师读后感范文

  “理论就像我们的左手,实践就像我们的右手,当我们用两只手协调工作时,效率就会高得多。理论和实践又像我们的左右脚,当我们用两只脚来行走时,步伐就稳当得多。”作为一名新教师,自知在实践方面经验尚浅,吴放老师的这句话促使我更加认真地去品读这本书。

  “我们与人相处时,经常会被一些先入为主的成见所左右,一不小心就会以偏概全,强调别人的缺点,忽略别人的优点。和同龄人如此,与孩子就更容易如此。”这是吴放老师从对乌鸦的态度转变中获得的收获——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孩子。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潜能的发挥,如果一个孩子原来不会跳绳现在会跳两下了,这就是进步了,发展了,尽管可能其他孩子都已经会跳10下了。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个性潜能及先天禀赋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同的;对于所谓让老师头疼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仔细观察,换一个积极的角度、近距离来观察,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少优点值得大家来欣赏和庆贺。

  读完全书,回过头细细回味,就会发现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的何止孩子,还有很多。

  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孩子的学习方式——从学会到会学,注重自主性。

  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中,同样达到学会的目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千差万别的。就如吴放老师在“这是我的配方……”中提到的,同样是自制橡皮泥,他没有选择一步一步地教,或是请孩子对照图示制作。而是让孩子自己尝试,配制,记录。可以想象,这次制作出来的结果肯定是大不一样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成功的孩子通过这一过程总结出了成功的原因,失败的孩子在与同伴之间分享经验和相互学习中,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不仅如此,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孩子掌握了制作橡皮泥的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使孩子感悟到了粉末和液体混合后的粘稠度与粉末和液体的数量有关,当他掌握了这一方法后,他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泡咖啡,泡茶……再比如我们的孩子学折纸,摒弃了以前那种人手一张纸,一步一步地跟教师学的方式,先让孩子们看明白虚线、实线、箭号等符号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看着示意图练习,有看不懂的再求助于老师或同伴,通过这种学习,孩子就能举一反三了。而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孩子的自主性慢慢得到了发挥,还提高了阅读能力(观察符号阅读符号的能力)。我想这种自主、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会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怎样去获得知识,这也就是可持续增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我们要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从传授到引导,注重启发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在这种观念中,孩子的学习是被动的,无论是否乐意,教师教什么,孩子就接受什么。然而现在,教师的这种角色专变了,教师既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同时还是观察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孩子在学习时,教师要观察并解读孩子的学习行为,在必要时参与孩子的学习并给予他们材料上、经验上的支持,以促使孩子的学习得以层层推进。在书中,吴放老师提到了“利用教室环境创设辅助教学”,从他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操作型壁报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水平来进行调整,让幼儿在动手中发现新东西,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

  当然,教师不是万能的,在一个活动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要能细心地聆听孩子的声音,能敏锐地捕捉孩子思维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给予他们适时适度地引导,使孩子在充满兴趣的同时进行探索学习,从而主动获得发展。

  我想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工作不是机械死板始终如一的,我们的工作中充满了创造的机会,充满了不确定的可能,充满了值得重新认识和思考的价值。我想这就是吴放老师用这样一个书名的用意吧。她确定了一个基调,对于我们的工作,首先在我们的意识里注入了美好的定义,我们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一起跳舞。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师读后感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4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