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刚经的经典语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4、神继续洒落在你身上,但是你却封闭在你的过去里,你几乎是待在一种坟墓里,你已经变得不敏感,因为你怯懦的缘故,你已经丧失了你的敏感度。
5、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6、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7、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可得,无所有。
9、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12、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13、聪明的人从来不会是一个逃避主义者,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成为逃避主义者,因为他们无法面对生命,他们无法跟生命正面接触,他们无法接受它的挑战,他们没有那个胆量。
14、同样的事情可以透过瑜伽而发生,也可以透过断食或透过任何技巧而发生。技巧对于给你一个瞥见是好的,但是它们只能给你一个瞥见,它无法变成你的实际状态,它无法变成你的意识。
15、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6、孤独只是意味着你在思念别人。
17、欲望就是那个燃料。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欲望存在。除非你了解欲望而抛弃欲望,否则你将无法抛弃思想,因为思想是副产物。
18、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19、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20、佛陀是非压抑的。如果你发现佛教的和尚是压抑的,那表示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佛陀,他们将他们自己的病态带进了他的教导。
21、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2、孤独只是意味着你在思念别人。别人不在,在你里面有一个空隙。而单独意味着你在,在你里面没有空隙,你充满了「在」,你全然在那里。孤独是别人的不在,单独是你永恒本性的在。
23、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2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5、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
26、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27、涅盘并不是一个目标,它只是你的空。当你抛弃了一切你所累积的,当你不再聚藏,当你不再是一个吝啬者或是一个执着的人,那么那个空就会突然迸出来,它一直都在那里。
28、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9、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0、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31、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3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3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
34、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35、但是如果你不抛弃欲望,你怎么能够停止思想?思想是一个帮助。思考是欲望要满足它自己的一个设计。你无法直接停止思考。
36、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37、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8、佛说般若波罗蜜,既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39、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40、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41、抛弃是不能够有所帮助的,了解才能够有所帮助。抛弃世界无法带领你到任何地方去,你必须了解。抛弃是一种愚蠢的努力。只有愚蠢的人才抛弃,聪明的人会试着去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42、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43、从你一出生,外界就有很多方式来吸引你,使你脱离你的本性。
44、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45、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46、一个像须菩提这样的人倾向于向内走,如果他不作一些努力,他将会陷入他的核心而消失在那里。唯有当他作一些努力,他才能够停留在外在。
4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48、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9、法有两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
50、头脑是一个制约的现象,它是某些因的果。你无法直接摧毁那个果,你必须找出因。你无法只是籍着切断一棵树的树枝和树叶而摧毁一棵树,你必须找到树根,而树根隐藏在地底下。
51、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2、布施无相,度生无我。
53、对于那个永恒的,你只能够是女性化的,你不可以成为一个做者,你必须处于一种不活动和被动的状态,你必须耐心地等待。成为平凡的,然后等待。
54、一直都来得很突然,它依你的情况而定。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复存在了:成道是,而你不是,神存在,而你不存在。
55、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6、就好像黑暗害怕光,谎言也害怕真理。你一接近真理,头脑就会觉得非常受打扰,它将会产生很多骚动,它将会扬起很多灰尘,它将会在你的周围产生出一层烟雾,使你听不到真理是什么。
57、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58、迷性见相,离相见性。
59、传说惠能就因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
60、一个人必须到达一个没有什么东西可看的点。当没有什么东西可看,那个看者也消失了,那是必须记住的点,它很难去了解。
61、但是要记住,当真实的存在在那里的时候,你是不存在的,这是唯一必须加以了解的准则,没有其它的准则存在。
62、真相从来不会令人挫折,真相永远都是令人满足的。挫折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将我们的幻象强加在真相之上。
63、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6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65、如果你熟悉于你自己内在的天空,你就会熟悉佛陀的,熟悉所有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诸佛的内在天空。进入到你自己的本性。
66、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67、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6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69、禅对性没有什么态度,那就是禅的美。具有某种态度意味着你仍然执着于这个方式或那个方式。个性意味着某种东西已经固定在你里面,个性意味着你的过去,个性意味着制约和培养。
70、一件事牵连着另外一件事,你走得越深,你就越接近原始的原因。一旦你来到了原始的原因,那个连锁就被打破了,超出它之外已经没有了。
71、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72、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
7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4、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75、事实上,在表面上你跟全部是分开的,事实上,在表面上你是孤独的,因为你跟全部分开。在深处,当你消失,在你和全部之间就没有区分。全部就是一,你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单独存在。
76、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7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偏重于一端,不执着于一念。
78、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79、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80、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8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
8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83、说法者,无法可说,故名说法。
84、真理并不是新的,真理就是你的本质,你必须变觉知,并不是你必须变得更博学多闻,事实上,你变得越博学多闻,你就越不觉知,你越认为你知道,你就越被无知所覆盖。
85、唯有当你不判断,你才能够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