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一直虔诚地探索现代人的精神风貌,他擅长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视表象,来挖掘生活的真谛,又习惯以文学来阐释哲学的深邃,以思辨来推动文学的内涵,对生与死、灵魂与信仰等问题,有着辩证、独到的见地。故而他的散文寓哲理于常情中,不但细腻,而且老少咸宜。
作者从旧作中甄选了160多篇散文,组成这套三卷本。行文承袭了一贯的朴素、纯真的风格,充满趣味,对琐事的描写体现了他对生活、对家园的热爱。作者的哲学语言是曼妙的,容易咀嚼,再深些就成了学术,像诗词一样,不宜解说,再浅些就说破了,成了鸡汤。
《幸福是一种能力》中,探讨幸福,揭露各种所谓的幸福秘诀,不是骗术就是老生常谈。幸福关乎灵魂,存在相对性,作者从内外两方面论证。内心注重从容,不为利益驱使,以一颗平常心发现自身的快乐源泉,寻找喜欢做的事,不为未来而牺牲现在。与身外事物保持距离,才能贴近更真实的人生。金钱能免于贫穷,除此别无它用。守望者是说珍惜拥有的,而不是奢望未拥有的。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苦难,把它视为纯粹的坏事予以排斥,只会距离幸福越来越远。作者以维克多·弗兰克为例,他被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九死一生,侥幸存活,他在期间没有一味控诉,而是分析自己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最终发现了对意义的寻求,也成了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真正能够承受苦难的不是宗教和哲学,而是坚忍——一种自救的生存本能。
《每个生命都要结伴而行》中,讲情感。相遇是一种缘分,而沟通是最必要的能力,友谊是最基础的情感。作者以女性为切入点,展开爱情和婚姻论述,前者不是天堂,后者也没有终身保险,太开放和太封闭都不利,若想长久,须得亲密有间,开放又节制。爱贯穿我们主观意识的一生,大自然只提供素材,唯有爱才能把它们加工成杰作。最后谈到了人生的归宿——家,作者把家比喻成船、港湾、永远的岸。命运难测,但是有了家,也就不可怕了。恋家不需要理由,在迎来小生命之后,就全力爱护他们。报答母爱不是用功名利禄,而是平凡的家庭乐趣,作者写到他母亲并未因他成了作家而开心,但因他有了女儿而快乐。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然怀念留在尘世的家。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则以心灵为主题,从用人品和尊严养就高贵的灵魂开始,讲到心怀梦想,理想主义永不过时,再跳跃到精神和信仰的高度。作者认为人需要通过独处来激发潜能,培养个性,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唯有如此,才能走上自己的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存在。人生是否有意义,也不是看外在的成功,而是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和坚守,活出自己的滋味来。中国人目前最缺少精神价值,以及诚信、执着、自省等品质。人们经过独处和自省,才有望锻造出一个伟大的内在生命,即灵魂充满善良和悲悯,阅读这一部分,让我联想到了克里希那穆提的《最后的日记》一书的思想性。
每本书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是前一主题的进阶,但是并不是独立的三块皮,而是每一本之间,每一章之间,都互有穿插,彼此浑然天成。三个主题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人生贵在拥有健康的生命本能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宽阔的哲人胸怀,才能把劲儿积聚起来,使在正确的方向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