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段很搞笑的话:
健身房靠什么盈利呢?是靠那些办了卡,却从不去健身的人。如果所有办了卡的人都坚持去健身,那健身房早就不堪重负了。
出版社靠什么盈利呢?是靠那些买了书、却从来不读的人。如果所有人在买书前,都细细思考,确定必须会去读才购买,那出版社早就关门了。
有点啼笑皆非,却也有理。
你不妨想一想,曾几何时兴致冲冲的下了很多有学习好处的视频,却一个都没看过?订阅了多少课程、专栏,也一个都没听过?买了多少书,却一本都没翻过?
如果数量不少的话,也没关系。
你起码也养活了一个产业,这所谓的‘贡献’是不是很滑稽!
开个玩笑。但这种现象,的确再常见但是了。
我有几个认识十来年的朋友,大学期间,经常一齐聊天,交流,而话题围绕最多的是「这天看了什么书」「明天打算看什么书」「接下来想买什么书看」。
其中有一个朋友,个性厉害,他看书是这样的:邂逅一位喜欢的作家,就把他的作品列出一张清单,然后一本本找来看,看完一本就打个勾。有些个性好的书,没有中文版,他还会去看英文原著。
工作后也没有断掉联系,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慢慢的,大家聊得话题已经跟书几乎关系不大了,大家看书都少了。更多的变成了喟叹:某某书啊,一向想看,但是还没看,还在家里放着。
那里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工作太忙,家庭琐事太多了。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获取信息,变得太容易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替代效应」:如果有两条路径,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那长期来看,我们必须会倾向于走更加简单省力的那条路。
亦即是说,我们会用更加简单省力的行为,代替掉复杂又麻烦的行为。
原因十分简单:为了获取资源,以应对种种状况,我们的大脑在一代代进化中,一向遵循着「最小阻力原则」。哪条路径阻力更小,就走哪条路径。
读书太麻烦?没关系。有的是各种服务,把书拆散了,重新整合,用最省力的方式告诉你,书里讲的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你甚至连脑子都不需要动。
嫌书上的资料太过时?有无数的资讯平台,争着给你送上最新的资讯和消息。每一天只需几分钟,就能了解这个世界,无论的国家要闻还是娱乐八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搜不到的信息。
觉得信息太多,太复杂,接收但是来?没事,有的是各路专家、大咖,为你做权威筛选、分析和解读,为你呈上精心制作的「信息甜点」。
不喜欢看字?没关系,还有音频,视频……
总之,你能够想到的所有理由,都会有人事先帮你想好,然后,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来满足你。
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躺下,放松,轻点手指,这些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你的大脑。
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电子设备信息的宠溺中,变得越来越懒。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