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阅读一:
放过自己
作者:让自己幸福来源:时刻:201*-04-1515:07阅读:
回忆总是会像一根刺
或有或无的刺痛我的心
怪自己太不够坚强
仍然每一天想你好几遍描写老师的句子
初识时候的心动
连牵手都觉得紧张
还记得你掌心的温度炫酷昵称
还记得侧脸的弧度
还记得你对我说过的话
让我不好悲观
让我坚信未来
一切都还能在眼前浮现
但是你我已经不再同一个城市
不再联系
分开是一件多么突然的事
我不知道该怪谁
也不知道能够怪谁
或许这是命运给我开了一个玩笑
让我爱上后就分离
时刻慢慢流逝
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那句一了百了
究竟伤我多深
我明了
你我再无继续的可能
我亦不会再那般傻傻的爱你
也不确认你是否仍然在心里爱着我
只期望时光就这样静静的流淌
让我适应你不在身边的日子
让我不再想念你
……
请你放过我
也放过自己
精选阅读二:
放过自己
活着就是学习人生;
活着就要学会生活;
活着就要学会相处;
活着就要为爱的人放开自己;
试着放开一切为自己活一回;
不好以别人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
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最适合你;
不好将最贴心的人视若当然;
请珍惜他们,如同对待你的生命;
不好正因沉湎过去,或憧憬未来而使时刻从指缝中溜走;
过好这天、把握当下,你便精彩了生命的每一天。
精选阅读三:
你能放过自己吗
你是一个动辄就发怒的人吗?会不会让人身边的人有时人心惶惶,如坐针毯?
发怒,多出于内在的不称心,不如意。最初的指向,是对别人的不满,正因别人总是做错事,或者做不到位。比如说,儿子没有按照规定把垃圾桶放在屋角处,因此你很生气。你有很多的要求,标准,框框,而且认为所有人务必按照这些规条来做,不能出一点的差错。
对别人的苛刻,限制性的规条,愤怒的情绪,其背后是内在的无意识的恐惧。在你看来,如果不按照这些要求办,就可能发生危险,会出现可怕的结果。连垃圾桶都不能放在正确的位置,以后还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办砸了?因此,你的内心总是充满恐惧。
这些恐惧,来自幼年的不被接纳,来自于爱的渴望期盼得到满足。父母总是不能接纳你,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不断地要求自己,甚至苛求自己要做得更好。八岁就学会了做面条,尽管站在凳子上才能够到案板。为的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就能吃上饭,以得到你们的的欣赏,肯定,认可。
你发奋做事,那怕是和自己年龄不相称的事情。你就是小大人,很懂得,很能干。一向以来,你就是这样“悲壮”地发奋着,为自己订立了许多的规则,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在用这些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的时候,对自己有很多的不允许。如,再高兴也不能肆意地大笑,如吃饭不能说话,如饭后不能吃零食,等等。
苛求自己的时候,也苛求身边的人。比如,对下属,对儿女,你从来不表扬,即使你对你们所做出的成绩很满意,也仍然一本正经,一脸严肃。然而,一旦发现一点差错,你就会怒发冲冠,在旁人看来,多是小题大作。悚惧不安,你到哪里都会营造出这样的张力。事实上,你的内在,也一向是紧张和害怕的。这样的感受,一向支配着你,不允许你稍有闪失。
发怒的习惯模式,只但是是一向在呈现幼年的恐惧感受而已。但是,这些毕竟是过去的感受。今非昔比,早已换了人间。
幼年时,为了得到爱,为了满足自己被爱或者有价值等内在的渴望,一向期望从父母或者别人那里得到满足。你渴望被父母肯定、被欣赏、被爱。那样你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可爱的。但是,不管你怎样发奋,不管你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父母就是不肯定你。
事实上,不是你不好,是父母的有限,或者父母表达爱、以及表达肯定的方式让你感到挫败。换句话说,真实的你,跟父母评价中的那个人,不是一回事。他们就是不愿表扬你,并非你不够优秀。那时,正因年小因此依靠,而今,早已能够独立,不需再依靠你人来满足自己。因此,你无需再苛求自己发奋,不断发奋,甚至要求完美。你不需要再一向无意识地争取得到他们的表扬,肯定,或者爱。
你能够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喜爱自己,做自己的好朋友,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再去发奋讨好父母。正因,你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你能够关爱自己,能够自我肯定。你已经发现,即使父母当年最欣赏的人,也有着明显的缺点,而你也有着鲜明的优点。因此,你即使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仍然不影响你的优秀。
那么,你能够成为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用那些规条限制自己,活在那些苛求的约束之中。谁说不能把大把的时刻浪费在唱歌上?父母当年说的。因此,你不允许自己唱歌,也不允许你的孩子或者下属唱歌,认为那不是“正事儿。”其实,你自己小声哼唱的时候,感觉蛮好的,蛮快乐的。那就多给自己允许。允许自己按照内心的兴趣,而不是按照规矩,去做事情,去生活。
生命不长,放过自己吧。这样,别人也会感到舒适。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