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聚散终有时

聚散终有时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2 12:06:44 | 移动端:聚散终有时
聚散终有时

  精选阅读(1):

  聚散终有时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尽,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由Www.iwzz.Com整理]

  选自李白《秋风词》——-题记

  聚也匆匆,散也匆匆,人生哪有几回的再度相逢。风轻轻地拂过,就会落红满地,也许会有残花空留枝头,那是花的不舍,还是枝的留恋,再多的不忍,再多的不舍,都无法改变他离开的命运。养蚕记

  只奈岁月的流转,偏差了时刻的位置。因此没有同一个起点,更不会有同一个终点。即使途中相遇,也会挥挥手而后擦肩而过。

  空悲叹,愿望与现实各两头,似乎永远没有相聚的时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只留声声叹息。:

  暮色中遥望天边,记忆如开闸的洪水,涌泄出来。追往昔,笑语欢颜,如在眼前。不知不觉中,自己向上轻抬自己的脸,是为了看得更远,还是怕泪水禁不住流下来。但还是禁不住潸然泪下。为什么会流泪呢?也许,是自己拨动了那根想你得弦,让相思之音萦绕在身前。此时想你在心中,欲泪不止。早知相思是这样的痛,是不是悔恨当初的相识。绿色环保口号

  夜无语,风低吟,星伴月,低诉语。而我呢,我只能轻轻捧起对你的思念,放在嘴中细细的咀嚼品味着快乐的味道。我知道一切只能是回味罢了。

  曾望你的容颜,时而严肃,时而发呆,时而大笑,时而沉思,多样的表情掩饰着你疲惫不堪的心灵,表面的快乐,却总也代替不了,背后的孤单。

  想像你,漆黑的夜晚,独伴孤灯,孤单的身影,在黑夜中不断的拉长,寂寞洒向无穷的夜空。心中掠过一丝伤痛,今生不能如影随形,终究是遗憾。

  我若流泪,湿的总会是你的脸,你若悲伤,苦的总是我的心。我知道,世上没有不悲哀的感情,或多或少,都会在心灵上留下伤痕,用伤痕代替喜悦的感情,到底走多远。

  雨落无声,花凋落,一片片的花瓣,如同散落的思念,好想把他一片片拾起,放在盒子里,珍藏起来,不看不思念,不看不心痛。

  本来我就不是你的谁,你也不是我的谁,又何必徒伤悲呢?

  风拂过,心微动,一切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天亮了,雾散了,梦会醒,一切记忆随风而去吧,一切的记忆会随你的离开而远去,与其追不上你的脚步,我宁愿停下脚步,在风中凝望你的身影,深深地祝福你,一切安好。

  精选阅读(2):

  聚散终有时

  ——父亲永逝二十五年祭

  碌碌无为,时光过得却很快。蓦然回首,今年已是我父亲去世二十五周年了。本来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但又恐有个人化之嫌。之后想到,人世间从皇帝老子到平民百姓,谁都有父亲,我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写写平凡的父亲,想必也是情理中的事。于是,在公元2005年的清明节,我用我四分之一世纪的思索和怀念来祭奠我那早逝的父亲。

  一

  思绪把我带回到二十五年前的夏天。

  1980年7月10日早晨,我乘坐上广州开往阳江的班车,为赶在学校放暑假前,到阳江县第一中学采访当时湛江地区第一位省特级教师陈冠畴老师。汽车经过6小时的行程于中午到达阳江城。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县委招待所登记住宿。可我万万没有料到,正当我在总服务台办理住宿手续时,单位的领导竟然极精确地计算到我的行程时刻,一分不差地把长途电话打到那儿找到我,更万万没有料到,电话那边传来的是低沉而亲切的声音:“小肖,你家里来电报说你父亲去世了,你赶回老家看看吧!”

  昨日?父亲去世了?

  一阵难以言状的悲痛无法抗拒地袭过心头。昨日,不就是1980年7月9日,农历五月廿七吗?啊,父亲,你才刚刚走过人生的52个春秋!

  我已无法叙述自己当时的情绪。对父亲的去世,只是感到太突然,但我早知道他一向在和死神抗争,正因他已重病在身数年。我尽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首先是打一个长途电话回到家乡的县城廉江,找到一位朋友了解关于父亲去世的状况。殊不知那位朋友说,正因天气炎热,不能久等,这天下午已埋葬了。我看看手表,当时是下午三点左右,也许这时正是我父亲被一锹锹的黄土覆盖上的时刻……那时候的交通和通讯都极不方便,想和家人通个电话也没有办法。即使是两百公里的路程,已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能够赶回家去了。同时,我这次要采访的对象又等着要去参加省组织的活动。在百般无奈的状况下,我只好怀着不安而悲痛的情绪,在阳江县委招待所住下来,并匆匆把采访工作处理完毕,于次日一早乘车赶往湛江再辗转回家……

  父亲已静静地躺在村东头一个山冈上的长形黄土堆里,刚刚翻起的黄土还散发着一股特有的味儿,靠在土堆前的花圈的纸花在风中摇曳着。我把我全部的悲痛和哀思寄托在迟到了的三杯奠酒中。跪拜礼行得庄重而肃穆。

  此时家中的气氛是不言而喻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哭成了泪人,低矮的泥砖房里沉浸在一片悲痛欲绝的氛围中。一连几天,全家枕食俱废,那令人辛酸的场面,至今还定格在我的脑际中。作为长子、长兄的我,应对着这灾难的情景,我竟然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只是默默地思考着一些关于父亲,关于家庭的事情……

  二

  父亲从生到卒的履历其实很简单。他生于1928年。20岁前无非是一个旧中国农民家庭的贫苦孩子,新中国成立前后集全家之力,读了几年师范,五十年代初开始当小学教师后任校长。青年时期的父亲体魄强健,英俊潇洒,为人正直大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爱好体育户外。在同事和群众中有着极好的口碑。那时正值新中国刚刚诞生,一个在农民家庭长大,之后读了一点书走上教育岗位工作的青年人,该是充满激情、理想,也是踌躇满志的。殊不知,让人兴高采烈的日子却好景不长。五十年代中后期至六十年代的那些户外,知识分子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父亲其实是中规中矩的人,前两次的户外总算安然无恙,而在后一次中却是在劫难逃了。

  1965年,我刚上小学五年级,在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中,一场以文化界为重灾区的史无前例的灾难席卷全国。大至中央和国家的领导人,小至我父亲这个小学校长,都成了“走资派”(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我从乡村小学考入县第一小学读高小也成了父亲的一大罪名,名曰:“望子成龙”。在户外中,对父亲来说,最为致命的则是一个长期以来,多少中国人为之丧胆乃至丧命的“社会关联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仅连累了父母那一代,我们兄弟姊妹也深受其害。

  关于父亲的社会关联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外祖父的家庭成份是地主;另一方面是他的岳父也就是我的外祖父的家庭成份也是“地主”。幸得他本人家庭成份是贫农,这也是我还能够存活下来的根本原因。至于我外祖父是“地主”的问题,说来话长,外祖父早在我父母结婚前就死于冤案。别说我没见过他的面,连我父亲也没有见过他的面。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冤案平反后,我们才得知他早在1945年就加入党组织,曾任党支部书记。原茂名市委书记赖鸿维和原组织部长的陈廷洲两位同志便是我外祖父当时的战友。1947年,组织上派我外祖父到敌伪卧底,1950年被某人私仇公报,将他诬陷为反革命而被处决。家庭成份随之在“土改”中评为地主。这一罪名不仅仅让外祖父死于非命,更不幸的是给我父母乃至我们兄妹这一代,在之后的三十多年中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直到1986年才得以平反昭雪,还其清白,恢复党籍,补助人民币500元,家庭成份改为中农。可惜我父亲还未等到这一天,就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离开了人世。

  记得户外开始不久,我们村就有40多个家庭出身地主富农的人被杀掉,其中有知识分子,也有农民,而且年龄不分老少。周边被这样杀掉的人就不计其数了。以前为雷州半岛人民造福而骄傲的雷州青年运河曾一度被这些人的尸体堵塞了闸口。从那时起,父亲便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就是这年秋天,父亲发烧咳嗽一个多月未愈。有一天,公社卫生院来了一位姓庞的医生为他诊治。听筒慢慢地在父亲的胸部筋骨间移动着,医生的神情随之阴郁起来。良久,医生把听筒放下,对我父亲说:“校长,你赶快到县人民医院透视检查,恐怕肺部会有问题……”果然不出医生所料,父亲胸透检查的结果是肺结核并穿孔。祸不单行,就在父亲患病的一年后,患有严重胃病的母亲因家庭出身问题而被诬陷参加反革命组织,关进了临时监仓。这监仓就设在当时的公社中心小学内。母亲其间受逼供非刑,险被迫害致死。而“造反派”对父亲的批斗一场接一场。在如此恶劣的政治环境和思想包袱的重压下,父亲最后倒了下去。他的肺病每况愈下。母亲身陷囹圄。在我的记忆中,1967年到1968年间,父亲的主要营养食品是靠我钓鱼维持的。从那时候开始,父亲每一天步履维艰地走进课室,手中捧着的除了教案课本之外,还多了一只作痰盂用的口盅。正因讲课时,他常常会咳出

  大口大口的鲜血……就这样,父亲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支撑着走完自己人生最后十五年痛苦的岁月。

  父亲的死大约是正因肺病引起心力衰竭而窒息,但无论他是死于肺病或什么病,都已经是无血可吐了。据母亲说,父亲死得很突然,他连当天晚上想吃什么晚饭都作了交代,想不到他还未来得及吃这顿饭便瘁然死去,更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父亲去世时,有一个令人心酸的细节:正因他是在家里死去,按乡下的说法,得痨病的人临死时,亲人是不得在身边的,而且要向后山奔逃,否则会殃及后代。因此当我父亲还未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母亲急得六神无主,我的伯父便惊恐万状地带着他家人逃之夭夭了。母亲真的怕殃及儿女,也急急地叫着弟妹向后山逃去,她自己抱着气息奄奄的父亲,眼巴巴地看着他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死得该是痛苦而不甘的,我能够想象得到他弥留时的目光。之后,我听母亲说,在埋葬父亲的时候,自发为他送葬的师生和群众竟有数百人之多。如果人死了,真的还有灵魂,父亲看到这一场面,该会无悔自己生前的为人吧!

  从父亲的病倒到死亡,我至少明白了两点:一是明白了在文化圈子里,别看都是文人,而文坛却是一个小朝廷,从来不歇风雨。二是明白了生活也是一部法律,甚至是酷法,普通的人除了服从之外,别无他路。人世间,不知是否真有因果报应?为什么有些并不行善积德的人能够无疾而终?为什么有些善良的人在进地狱前要倍受折磨?而生命的好处,是否在于最大限度地表现其生命存在的价值?

  三

  时隔不久,我开始为父亲的死去流泪甚至痛哭了。而且这种情绪的出现都是在夜深人静时候。原因并不复杂,只是此时此境,感到孤寂。那个把我带到人世上来的人走了,没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永远地从我的身边消失了,消失了。那叫我乳名时亲切的声音;那抚摸我面颊时,一双以前有力的手;那在我出门时,久久注视着我,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这是不能再生的消失,正如一位外国作家所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人们的手脚不幸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你,手或脚以前的存在。死亡,是彻底的结束,如雪的融化,如雾的消失,永远地没有了,没有了。

  谁都明白,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人们在生命上打上一个结;死,便是这个结的解脱。然而,在解脱这个结的过程中,死的、活的都很痛苦,活的可能要比死的还痛苦!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很长,但它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被失去的亲人,失去的情感所分割,人的生命最后变得短暂了。

  生命怎样会如此的奇异?只是正因血缘吗?像通常所说的,我与那个生命体血脉相通,情感相连,有一种切割不断的联结。有形的、以及无形的;能够解释的,以及神秘得难以解释的千丝万缕的联结。没有医药能够医治心灵的伤痛。也许只有“忘记”。但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何其难!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绵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血流。快乐,像是鲜花,任你怎样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样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滋生。

  四

  当父爱把我童年的梦高高举起的那些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我才领悟到父爱的真正内涵。

  父爱,不像母爱那样的具体和无微不至,而且表达的方式也不是那么亲昵和直接,甚至根本不表露,在平和与顺利的情形下,你常常体会不到它的存在。母爱如水,它会把你浸在其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用温情爱意环绕着你;父爱有点像山,像是你人生的一幅背景,是你精神力量的最早来源。父爱是需要时刻和经历才能体味出来的爱。

  父亲的病倒和早逝,使他尚未来得及用自己的双手装饰儿女们那彩色的梦,他便成了风中飘落的一片残叶。我们兄妹因过早地失去了父爱,无疑也就过早地失去了人生的背景。

  有一则电视广告说得很形象:“儿时,父亲如山”。既然是山,便是可依可靠的人生支柱。这“支柱”既是物质又是精神。仍处在“儿时”的人,一旦失去了这座“山”,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呢?幸得在我父亲病倒直至去世,我的母亲能以传统的妇道和惊人的意志,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四人哺养成人。在父亲离开人世的二十多年后,我从母亲的满脸皱纹中,在深感母爱的同时,也找到了母亲的形象:母亲是一个文化栅栏里美丽的囚徒,其实谁都很难描述母亲的完整,也无法遗憾母亲的不足。母亲就是母亲,她的活着绝不是一种交换,她绝不会奢望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是为着什么。她只是全部的给予,全部的付出,而永远没有自己。这就是母亲!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历史里。历史里的人又不断被历史所演绎和证明。

  当我14岁便成了一个生活的漂泊者时,便早早地感到少小离家,浪迹天涯的愁苦和哀伤。在之后的人生中,正因路走得远了,便知道什么是坎坷。好在我还算是一个苦难美至上的修炼者,才不至于成了一个意志脆弱的可怜虫。童年和青春最后陪伴着我走过了那段长长的无歌之路。

  ……

  父亲一生清贫,没能给我留下有形的遗产,甚至连遗嘱也没有留下,留下的只有他那个以前高大魁梧的背影。背影中却蕴含着父亲光明磊落的品格和充满着爱心的为人;蕴含着热爱生活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正是父亲留给我们兄妹的一笔可观的无形遗产。记得他以前说过,当一个人的命运在岁月中滑坡,生活位置一旦发生倾斜,能坚持不倒的便是抗争,便是气节,便是期望……尽管父亲与命运的抗争失败了,他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儿女们的心中。当他悄然离我们而去时,他那沉默的背影便赫然成了我们心中的一座矗立着的“无字碑”,碑上刻着的是一页只有儿女们才能读懂的文字。

  多少个无风的白天,多少个有雨的夜晚,我任凭自己苍茫的视野沉浸在这无字碑的深远里。恍惚中,我感觉到父亲正引领着我,沿着泥泞、坎坷的道路,迈着蹒跚而执著的脚步,朝着启明星升起的前方走去。他那沉默的背影,常常化作一种声音在我心底撞击着,轰鸣着。一些人生不可诠释的理义便在这声音中,化作一道淡淡的霞光,照耀在我人生的前方,使我不为虚名所惑,不为旁门所引,以人格的力量思索着前行……

  五

  当听到杜鹃最后一声带血的啼鸣时,我和弟妹们挽扶着母亲,冒着初春的寒意,披着清明时节的蒙蒙细雨来到父亲的墓前。坟茔周围的野山花星星点点,开得那样静穆而安祥,开得那样凄苦而执着。一簇簇的小花瓣间杂着绽出了绿芽的青草,依偎在坟茔边,在春寒乍暧中轻轻摇曳。我的心一阵颤栗,一缕凄凉的思绪油然而生。正因清明节,是生者与死者说话,阴阳交流沟通的日子。

  就是在这个地方,昨日呼天抢地的哭喊,如今已化作沉默。黄土下的“灵魂”凭着活人的希冀和幻觉,如一缕山岚,缥缥缈缈,随幽幽山风,随云翳,随树叶……

  一个生命从春天到冬天,以前是有形有色的身躯,此刻已化作无声无息的泥土。生与死的分界,似乎只在于动与静,在于实在与缥缈。辛苦了一生,疲惫的筋骨,最后得到彻底的舒展。从此,不再痛苦,也不再听到尘世的喧嚣。

  此刻,浓浓的愁绪和思念糅着父亲坟上的泥土和烛香纸钱的味儿漫过我的心头,勾起了我对长眠于地下的父亲的深沉追忆。真的是教人昏昏然的欲断魂。其实,拜祭只是一种寄托,只是重温那一幕幕由欢与乐、痛与悲、生与死组成的如烟往事罢了。在一家人中,各人对已故者的追忆也有不一样的故事和心迹,儿女对于已故的父亲,由于岁月留痕,舐犊情深,生与死之别仿如昨日,悲从中来,只因“子欲养,而亲不在。”而这当中最撼人心魂的,恐怕还是我母亲对于我父亲的哀思了。每年清明拜祭我父亲,母亲都要淋浴更衣,亲自箪食壶浆,亲自动手清理坟墓,摆上供品,燃香斟酒,始是眼角流泪,继而呜咽直至泣不成声。如此缠绵悱恻,从中年到耋年二十几个春秋不变。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认,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悼亡妻词)

  呜呼!逝者如斯,魂兮,魂兮,胡不归?生者长思,长追忆,不可止。记不清哪位外国作家说过,人为离别而相逢,为死亡而生存。想不到人生在全部辉煌的背后,竟至于这样的残酷!生命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短暂。君不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无论是谁,总有一天,都将会走向自己的终点。死亡,这是伟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后归宿。对此,热情的诗人高唱生命的恋歌,而冷静的哲人却说,是自然法则的胜利。

  有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说有一位母亲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陀,期望能拯救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让你的儿子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那被痛苦折磨愚钝了的妇人去了,找遍全城,竟没有找回一粒芥菜子。正因,尘世上没有没失去过亲人的家庭。

  生命,这一本质上极其脆弱而缥缈的东西,到底蕴含着多少深邃而神秘的哲理?人活来就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相反,随着时光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增值。毕竟,生命属于每个人的,只有那么可怜的一次。个体生命的必然走向死亡,走向毁灭,这是任何肤浅的乐观主义也绕但是也超越不了的。我以为,活着的我,最好是掠去浮在人生表层的东西,对世事万物从最坏处思考,在穿透人生虚无杯具前提下,发奋发掘生命的正面价值,坚守自己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准则,忠实于自己的情感,真实而坦然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

  一阵微冷的山风吹过,天际间飘起了蒙蒙细雨。我收回了湿漉漉的思绪。

  故人已在大地中溶化,生者的心被清明时节的雨水洗涤过一遍。滚滚红尘,痴痴情深。无奈人生聚散终有时!“长歌当哭,须待痛定之后。”我再次向父亲的坟墓行了个跪拜礼……父亲,您还有什么要叮嘱孩儿的吗?

  2005年清明节

  精选阅读(3):

  聚散终有时

  有些事建起来很容易,但经营起来却很难。比如江山、比如婚姻、比如感情,比如友谊。因此古人说“江山易打不易守”。

  有些时候,瓦解不是正因不了解,而是正因太了解;而没有距离就是最大的距离。如同孔子说“近之则逊”,没有距离有时便失之偏颇,在心灵的路上横亘起巨大的障碍,无法逾越。

  有人说婚姻有四年之痒和七年之痛,而友谊又何尝不是,一样有矛盾,有摩擦,有纷争,磨合好了便是一辈子的朋友,磨合不好便如同无数走出围城的尘世之人一样,各分东西。

  彼此不一样的几个人因机缘走到一齐,彼此志趣相投。为同一个话题而笑而嗔;为一些琐事而争、而吵、而和解;一齐举杯,一齐大声地说、高声地笑。走过同一条路,爬过同一座山,为同样的美景而惊叹而折服而高歌;拥有过同一片蓝天,也拥有过时刻长河中的一粟。

  也有过纯真的牵挂。共同为旅羁在外的那个游子编织问候,让陌生的环境和孤寂的心灵不再感伤;也有过默默的祝福,当友人生病的时候、忧伤的时候、无助的时候;

  那么多欢笑的日子,那么多调侃的话语,那么多约定,那么多回忆也许就正因不分彼此而付之东流。

  也许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始有终,如同春夏秋冬,有春的开始就有冬的结束。聚散皆因缘,缘起时聚,缘去时散,聚散终有时。

  无论缘起抑或缘尽,我们都要珍惜,珍惜过程的同甘共苦,珍惜一齐走过的那些岁月。然后为每一个以前陪伴过我们的朋友祝福,祝他们一路走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聚散终有时》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5290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