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情人节遇上元宵节

情人节遇上元宵节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2 12:11:46 | 移动端:情人节遇上元宵节
情人节遇上元宵节

  精选阅读(一):

  某年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又恰好和中国的元宵节“撞”在了同一天,这几十年一遇的中西双重情人节,让习惯了玫瑰和巧克力的中国年轻人们开始寻求别样的“中国式告白”来表达浪漫。更多关于元宵节的写作素材尽在巨人作文网。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据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古代女子唯一能够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的日子,是中国的民间情人节。而今年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又恰好和中国的元宵节“撞”在了同一天,这几十年一遇的中西双重情人节,让习惯了玫瑰和巧克力的中国年轻人们开始寻求别样的“中国式告白”来表达浪漫。

  此前,就有网友抱怨,乔布斯在结婚20年之际写给妻子的情书中文翻译“太平淡”,于是竟诞生了微博上五言绝句、七言诗、文言文等多个精彩的文言翻译版本。仅情书起首一句,就有隽秀的五言版“悠悠二十载,你我始相见。为君步倾倒,心有戚戚焉”;也有七言译文“二十年前初相识,随心而遇惹人痴”;甚至有文言文版本“吾本布衣,种果于莳。卿不以吾卑鄙,猥自枉屈,咨吾以婚姻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卿以驱驰”;而译文“二十年前,未相知时。然郎情妾意,梦绕魂牵。执子之手,白雪为鉴”则成为众网友心中最爱。[由Www.iwzz.Com整理]

  “文言果然是字字凝练!淡淡的温情,让人又坚信感情。情书,就是要情真意切字字如心,赞!”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这样评价。

  无独有偶,201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胡慧盈的微情书《百字令》也在网络上颇受追捧,转发数十万,登上央视新闻。这篇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以其精妙的文笔,工整的排比,引无数网友感动流泪,竞相模仿。文字呈现菱形排列,整首情诗从一个“见”字开始,每增进一行,加一个字,感情似乎也愈来愈直白和深切,隽永婉约的词句,让人看到感情的完美,唏嘘不已。“不尽红笺相思意”,有人表示,这是倒过来也能读的情书,而浓浓爱意不减。第三者的爱情

  “这才是中文真正的样貌!”读罢《百字令》,网友们群众惊呼。一时刻,年轻人纷纷提笔,以“百字令”的方式抒发心中爱意。大四学生姜雷就自书《百字令·共婵娟》赠与异地的女友。在他看来,在光怪陆离的网络时代,没有什么比含蓄隽永、“私人定制”的文言情书更浪漫的示爱方式了。“相比于消息或是电话,这篇《百字令》更打动我,让我很受感动,正因它让我看到了他的用心和真心。”远在广州读书的女友说。

  而恰逢今年西方情人节“邂逅”元宵节,一位中学生在寒假作业中以诗的方式向心中所爱的女孩告白:“初见有女,白衣长发。顾盼笑兮,于心自喜。自此之后,念及心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奈何业差,与你远隔。你坐二排,我坐排尾。相隔渐远,于心凄凄……数学亦我不喜,英语亦我不爱。为求与你同桌,数学英语皆为我爱也……”成了文言文情书史上“最感人的告白”。

  事实上,以文言诗词传情达意一向备受推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古典感情金句风靡网络;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将唐代诗词誉为“最美的告白”;于丹也曾劝告年轻人:“你的古诗词掌握多了,你的情书就会写得漂亮,谈恋爱就会有滋有味。”qq相册名称

  在这个几十年一遇的双重情人节里,用“中国式告白”来续写情爱浪漫,着实让人难忘。

  精选阅读(二):

  当元宵节遇上情人节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今年元宵节和情人节是同一天,是陪家人过还是和情人过?正确答案:领情人回家过节。

  正月十五中国传统元宵节,恰逢今年的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当欢天喜地的中国团圆遇上浓情蜜意的西式浪漫,它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本报见习记者张文静

  公历2月14日正好也是农历正月十五,这个19年才能发生一次的“巧遇”,让家住北京的一对新婚小夫妻高远和李茜这两天闹起了别扭。

  这一天怎样过

  妻子李茜毕业于外语院校,喜爱西方节日的时尚浪漫,尤其对每年的情人节十分重视。前几天在西直门一家商场逛街时,李茜看到商场打出的广告,称情人节当天商场一层大厅会有一系列个性活动,而且楼上的牛排餐厅也推出了名为“私人定制情人节”的抽奖环节,这让李茜心动不已。

  逛街、做游戏、抽奖,再美美地享受一顿烛光晚餐,李茜心中的情人节正就应这样简单而浪漫。但是,当李茜把这些设想对高远说的时候,却意外地遭到了反对。“那天也是元宵节啊,我们就应回到家里和父母在一齐吃元宵吧。”高远坚持道。

  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最后最后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微信中调侃的段子在现实中上演:中午过二人世界,一齐去吃西餐,而晚上则回到父母家,陪父母一齐吃元宵、看电视。“两个节日在同一天,我觉得还是元宵节更重要吧。正因我们结婚之后和父母在一齐的时刻越来越少,就应珍惜这样的机会。”高远说。

  情人节撞上元宵节,和高远、李茜一样纠结的年轻人并不少,而纠结的背后是中西方节日在当前中国年轻人心中的博弈。

  自改革开放起,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少西方节日作为舶来品也逐渐进入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最初的猎奇心态,到如今被卷入消费狂欢之中,西方节日在中国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也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

  每到圣诞节、情人节等在中国流行的西方节日来临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主要商业区灯火璀璨,餐厅人满为患,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齐参加各式活动,节日气氛甚至比有些中国传统节日更加浓烈。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突然发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竟然落后那么多。于是,崇洋的观念兴起,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最大的知识分子出国潮。那个时候,洋节进入中国,大家觉得又新鲜又快乐。之后,由于我们对英语教育过分强调等原因,洋节更是变成了新潮、时髦的象征,受到城市里年轻人的热捧。”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刘晔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洋节为何这么火

  西方节日根植于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土壤之中,是西方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其存在和发展需要文化内涵的认同作为支撑。但这些节日为何在漂洋过海到达另一套文化体系的中国之后,能够迅速盛行起来,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这其中又有何社会心理和文化上的深层原因?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彭林认为,这首先要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说起。“总体上来说,任何一个文化都处在与外部进行交流的状态。近代以前,我国对外的文化交流是在比较正常的状态下进行的,通常是边境上的通关互市、文化上的你来我往等。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这种状况出现了变化。西方国家用军舰、大炮把中国的国门打开,外国强势文化由此进入中国。那时,一些偏激的知识分子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危机全部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上,对本国文化不仅仅厌恶,甚至仇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同样面临着中外巨大的落差。近代以来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影响着我们此后的社会文化心理。”

  从文化特性的角度来说,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娟认为,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还与中国文化开放、包容的特点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不仅仅不排斥,反而十分热情,异文化的不断进入,补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王娟说,“但是,对于外来文化,中国文化从来不会原样照搬,而必须是在中国的文化范围内赋予它新的好处。”

  王娟同时也表示,当下西方节日在中国受到热捧,也许是正因它们已经成为了某一个特定群体的标记。

  对此,刘晔原给出了更具体的解读:“比如,西方的情人节只是在中国城市里一些小资青年中盛行,以高校学生为主,正因他们学习过外语,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认为西方节日代表着新潮与时尚,因此他们会去过洋节。而一般的民众,尤其处在社会中下层者,很少有人去过洋节,尤其是情人节。”

  传统文化如何传承

  近些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大行其道,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反思。同时,很多人把目光转移到了与此相对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的观察和思考中,保护和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无论是出于对西方文化的真正了解和喜爱,还是纯粹只为了赶时髦、凑热闹,城市中的年轻群体已经成为过洋节的主力军。相比之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和热衷程度,却令人担忧。

  “在过去,传统节日习俗不用刻意强调,正因它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言传身教的结果。”刘晔原表示,“但此刻的教育体制把年轻人格式化了,传统文化在我们的课堂和书本上缺失了。”

  “在小学课堂上,我们就能够开设一门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要真正深入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弄清楚传统节日及习俗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舞龙、舞狮这些传统活动也能够进入到学生的课程中,这对孩子体力、灵活性、耐力和合作潜质都会有很大帮忙。”彭林也推荐,各地方也能够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传统文化活动,动员家家户户来参与,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增加文化认同和凝聚力。

  而刘晔原更看重媒体的力量,“此刻是个传播的时代,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在传播传统节日方面,媒体还有很多空间能够发挥。一些明星也能够为传统节日做代言,让中国传统节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同题问答

  洋节在中国

  当前社会上有种普遍的说法,认为随着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式微,你是否认同?对中西方节日的比较与碰撞,你有什么看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娟:

  我不一样意这样的看法。我认为,西方节日在中国只是一种时尚,实际上并没有文化基础。打个比方,如果说中国的节日像一日三餐,那么西方节日就像一块点心。我们可能会正因好奇而去尝试西方节日,但却很难把它完全变成我们的生活。而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早已内化在饮食等各种外在形式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西方节日要对中国文化构成冲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西方节日的盛行,有可能会造成人们过分崇尚西方的倾向。但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包括那些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优秀方面,也会促使我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进而把它转化成一种营养、能量和动力,来弥补我们自己文化上的一些缺陷。因此,我们还是要怀有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不必过分忧虑。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刘晔原:

  我并不一样意这一说法。以元宵节和情人节为例,西方的情人节只是在城市里一些小资青年中盛行,我们明白为年轻人自己的快乐。而相比之下,元宵节是普天同庆的节日,从城市到乡村,从上层到底层,从孩子到老人都要庆祝,那才是真正的全民节日。

  而且,此刻元宵节的活动也十分红火,吃元宵、赏灯、猜灯谜等等,那是大家春节庆祝活动中最后的庆典和娱乐。无论从普及程度、活动资料还是参与人数上来讲,情人节都很难与元宵节相比。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彭林:

  我基本同意这样的观点,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式微。当然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尊严逐渐提升,人们开始期望找回自己的节日和文化。然而,此刻我们把经济的作用夸大到了最高的位置,任何东西都要与经济挂钩。传统节庆成了假日经济,文化成了幌子。我们不是没有节日,而是丢失了传统节日内在的文化内涵,只剩下旅游、饮食这些表面上的东西。

  节日文化里面必须要有魂,要能够唤起大家的文化认同。我们对于自己的母文化,更要抱有一种温情和敬意。只有将这种观念牢牢树立起来,我们的民族才能有凝聚力。

  精选阅读(三):

  每年的2月14日都是情人们的春节,这天能够享受爱人的宠溺,能够收礼物,能够吃美食,能够度过一个浪漫的夜晚。。。。。。

  而今年的情人节却和传统的正月十五赶在了同一天,对于家人和爱人在不一样城市的朋友来说是没什么冲突的;可对于家人和爱人都在同城的朋友跟谁一齐过就成一个问题了。

  2月14日你跟谁在一齐过?

  如果是相恋已久的恋人,并计划结婚的情侣,这天就能够带她/他回家里,见见家长喽,也为即将成为一家人的她/他在家人面前增加印象分;老人是很看中传统节日的,情侣们可要好好表现一番哟,情人即将成为家人,皆大欢喜!

  如果刚开始相处的男女朋友,还不确定对方心意,有意的一方能够提一句“2月14日去我家过节能够吗?”这也是变相询问对方愿意成为我的家人吗?得到肯定回复最好了,如果对方犹豫就必须还有我们做的不够的地方,不好勉强对方,接下来说:“没关联,我跟你吃完饭再回家。”既要显得对爱人的重视也不能忽略家人的等待,而懂事的你必须要说:“你先跟家里人吃饭吧,我们晚一点没关联的!”家里有老人一般吃晚饭比较早,一般六点左右就开饭了,七八点吃完再跟爱人去约会也不会显得太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情人节遇上元宵节》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5329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