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如何看懂禅宗语录?

如何看懂禅宗语录?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3 13:37:04 | 移动端:如何看懂禅宗语录?

禅宗语录犹如天书,之所以难以看懂,是因为表面上禅宗古德的对话(机锋)看起来毫无逻辑关系,但是其背后却是有逻辑的,或者说背后有道理更合适。

当我们对话的时候,对话双方进入了一个“二元世界”,你一句、我一句,对话之间是有逻辑关联的,否则就是胡说八道,犹如梦话。而正是这个“逻辑关联”使得对话双方被暂时“绑定”在一起。对话是本来不存在的,是空的,是无,被“绑定”之后,对话存在(有),对话结束之后,对话烟消云散,还归于无。所谓缘起缘灭,就是这个意思。然而,对话者如果明白这一点,就不会被这个“对话”世界绑定,他可以随时出来。这就是禅宗的目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听一段美妙的音乐,看一处美丽的风景,或者一顿美食,或者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导致生气,甚至是一个念头,所有的这些“缘起”都使得“我”进入一个“关联”,都从无变成了有。这就是“一花一世界”,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落入“一花一世界”,那么我们就“一叶一如来”,从花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了。

?

一、先看一个不懂的例子:

德山宣鉴大师。小参示众曰:“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话也未问,和尚因甚么打某甲?”师曰:“汝是甚么处人?”曰:“新罗人。”师曰:“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

1) 德山先说:“我今天不回答问题,凡是问问题的都吃我三十棒。”

【解读】德山先给大家预设陷阱,说“今天我不回答问题”。这个“不回答问题”其实已经传播出某种“意思”(也即我前面所说的逻辑)。

2) 时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话也未问,和尚因甚么打某甲?”

【解读】这个和尚为什么挨打呢?因为他想问话。想问话就已经落入了德山的陷阱里,无论他有没有问话,他的内心已经产生了“问话”的意向,这个意向与德山的陷阱相一致,也就是落入了德山的逻辑之中,入套了。所以他被挨打,一点也不冤,但是他还是发蒙,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这顿打白挨了。

3) 师曰:“汝是甚么处人?”曰:“新罗人。”师曰:“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

【解读】禅宗处处是玄机,随意的问话也是机锋,也是陷阱。德山问新来的僧人是什么地方的人。这个僧人以普通人之间的对话来“顺着”德山,也就是落入了德山的陷阱,所以德山说他“未跨船舷(没到彼岸、未入空境)”,因此打他。如果这个僧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就不会往陷阱里跳,不入德山的套,比如他可以摇一摇头,或者指一下青天,只要是不顺着德山的路数就行。

二、再看一个“不懂装懂”的:

(还是德山)师见僧来,乃闭门。其僧敲门,师曰:“阿谁?”曰:“师子儿。”师乃开门。僧礼拜,师骑僧项曰:“这畜生甚处去来?”

【解读】德山看到僧人来,并没有像普通的师父那样迎接他,问他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我帮助解决的,而是把门关上。德山知道僧人来,但他没有迎着僧人的思路,看得出德山的空灵。那人敲门本身就错了,为什么呢?人家看到你来就关门,你还去敲门,岂不是明显地入套了?

再看后面更好玩。德山问是谁啊,那人说是“狮子。”狮子、老虎(大雄)在禅宗都表示自己是悟道的,不再是普通的动物了,是动物之王。结果被德山骑到脖子上羞辱一番,说他是“畜生”,当然是不认可他了。其实如果这个人本身是悟道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有办法逃脱,但是他因为不是真懂,就只好给师父当坐骑了。

需要说明的是,德山并不是真的想打手下的僧人,或者想羞辱他们,德山用这样的方法不过是希望他们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还能逃脱。逃脱了就解套了,也就会懂得“解脱”的含义。德山是慈悲的。

三、看一个会家子之间的交锋:

1) 还是德山的例子。(德山)于是礼辞,直抵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山坐次,殊不顾盼。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

【解读】德山顿悟之后去沩山处参拜。背着行李上法堂,也不管什么礼仪,在法堂上走来走去(不拘一格,不落礼仪的俗套),看沩山的反应(测试沩山),还盯着沩山(方丈)问:“有么?有么?”(你这里有东西吗?你内心有牵挂吗?你是空性的吗?)

沩山是高人,坐下来并不搭理德山。随你如何捣乱,我自岿然不动,不随着你德山的行为而动,也就是不如德山的套路。德山夸他“无、无。”虽然是夸他,也是设陷阱,我表面上表扬你,看你的反应。如果沩山很得意,认可德山表扬自己,也是入套,恐怕即使段位很高,也要被后生羞辱了。

看来沩山还是不理睬他,不为所动。德山这时候才服气,说“不能草草,礼仪还是要的”。可是他的礼仪也不用寻常的“礼仪”(被别人用滥了),他进门就把行李提起来,高叫道:“大和尚!”

沩山也没有(很高兴地)答应,否则岂不是又入了套。德山真的很“阴险”啊!沩山要去拿拂尘,他用这样的方法应对德山,反给德山下套,德山明白,于是大喝一声,转身跑了。如果德山此时礼拜,恐怕会挨沩山的拂尘打一下,就像前面被他骑脖子的那个僧人。

每每读禅宗语录都很向往那个年代,那时候高手云集,大师辈出。

然而,当我在向往的时候,我陷入了自己的意识所创建的那个“向往”世界。大师们都已仙逝,不复存在,是空的。于是我从我自己所“向往”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复归于“无”。于是我发现,我从一个“世界”出来,又立即进入了另外的“世界”,我不断在“世界”中打转(轮回),而当我时时刻刻都看到自己在“轮回”,我就解脱了,我的心不再在不同的“世界”中打转,我于是就到达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如何看懂禅宗语录?》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5711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