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细节》是一部由刘瑜著作的书籍,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美国的民主,书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语录,一起来欣赏吧!
经典语录:
不了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了解,并为这种拒绝而洋洋得意。
拒绝反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导致的往往是苦难的死循环。
自由的保障,来自于对自由的限制。
据说,民主这种复杂的东西是目前为止中国人唯一没能山寨成功的东西。
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在一个合理的制度中,"自私"不应该是问题,"损人利己"才是问题。
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以及最重要的沉默去包裹懦弱时,它正体现在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避免矛盾激化时的过激参与的最好方式就是鼓励常态下的温和参与,只有允许民意的细水长流,才能避免它的山洪暴发。
“消费者权益”这个词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尤其在伪劣产品盛行的当代中国。相比之下,“消费者责任”这个词却似乎令人感到陌生。“消费者责任”?消费者的责任不就是交钱吗?大多数人也许会这么说。
在美国,有一批人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看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但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社会行为。当你明知某些产品(服务)来自于血汗工厂或者它们的生产过程严重破坏环境、残害动物、有悖伦理时仍然去购买它,那么你就是“不负责任的消费者”。
好的民主鼓励每个人成为他自己,依赖于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就是看这个国家的“敌人”落到它手里之后,权力有没有得到保护。
通过民主机制,资本主义体系不断吸收社会主义的营养,努力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自我修复。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并没有被资本主义消灭,而是被资本主义消化了。
“西方的民主全是骗人的东西”,是我们时不时能听到的断论——对于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极尽嘲讽之能事,确实是中国社会的奇异景观之一。不了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了解,并为这种拒绝而洋洋得意。
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PC, Politically Correct)文化,完全可以被概括成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恋;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政见持有者。
每次在中国听见熟人朋友说“中国什么都便宜”,“雇一个保姆才××钱”,“按摩一个小时才××钱”,“买一斤蔬菜才××钱”,我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来说,当然很高兴。但是从“消费者责任”的角度来说,我又深感不安。有时候,我会感到奇怪,当爱国愤青们对“购买日货就是支持日本军国主义”这种似是而非的逻辑而热血沸腾时,为什么这个国家里没有更多的消费者,对更显然的“消费责任”,比如抵制本国的血汗工厂,抵制某些企业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呼吁改善那些给我们盖房子修马路的民工的生存条件,表现出同样的激情?
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时,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
思想这个东西, 就像石头缝里的草,只要没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将它连根拔起,总能悄悄的找到自己的出路。
制度就像是钱,如果没有人去“花”它,那么它就什么都不是,不过是一堆废纸。而不断“消费”这些“钱”的习惯,则是文化。
2007年4月16日,河南平顶山发生矿难,33个工人死亡。
平顶山矿工的死,还没来得及在各大媒体中露上一脸,就很快沉没在"辽宁铁岭钢厂钢水包脱落32人死亡"、"河北邯郸煤矿爆炸死亡11人"这样层出不穷的新闻里。过多的死亡让每一次死亡的意义贬值,无论听上去多么残忍,这就是事实。
如果我们不大可能用降国旗、用最高领导人慰问、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来悼念死者,至少我们可以用制度改进来悼念他们,而且很可能,这也是最让他们死而瞑目的一种纪念。
要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个泱泱大国首脑,成天被一帮戏子当芙蓉姐姐拿来开涮,连老婆孩子都不放过,成何体统?这天下还不乱套了。其实,说这话的人扭头看看美国,戏子们成天拿政治家开涮,天也没有塌下来,地也没有陷进去,布什从2000到2004年被笑话了4年,到了总统大选的时候,还是照样给选上去。把牛鬼蛇神放出来,其实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事。观念的市场里,有各种各样极端的声音,但只要没有国家机器的压制或者煽动,老百姓的意见,总会通过一番摇摆,回归中庸之道。相反,把牛鬼蛇神死死关进盒子里不让透气,民意反而像个不断升温却没有出气口的高压锅一样,慢慢凝聚越来越危险的压力。
一个社会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一个政治体系去消化问题、改进制度,而制度的纠错能力又决不仅仅来自于某个部门或者领导的"良知",而来自于"分权"的智慧:不同权力部门的"分家",从而使弱势群体多几个安全阀。
目前,中国生产全世界35%的煤,却占据了矿难死亡人数的80%,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一百倍,甚至是印度的十倍。一年四五千的亡灵里,平顶山的那33个工人只是小小一朵"浪花"。对他们真正的悼念是什么?也许不是降半旗,不是烛光集会,而是让他们活着的工人兄弟在立法机构、在政府、在法院面前,都有权利说话, 从而通过制度的改进挽救无辜的生命。
据我有限的知识,从1867年以来,美国就有三起由官员任免引起的"君臣冲突"。目前这个律师门事件,则很可能成为第四起这样的案例。相比专权国家里"君主"可以威风凛凛地大笔一挥就抹去无数下属的政治生命甚至肉体生命的"潇洒",在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里做一个"君主",是多么窝囊的一件事:君要臣下,臣就是不下,不但"臣"不下,而且"臣"还可以要"君"下。可见,在这样的国家里,真正的"君主"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部在各种力量相互制衡不断被激活的宪法。
那些试图享受自由的人,必须同时忍受肩负它的疲惫。
要说美国“治理”公款奢侈消费的“秘诀”,其实很简单:权力制衡。中国今天治理公款吃喝,一会儿制定“四菜一汤标准”,一会儿“公款吃喝公示制”,全都治标不治本,甚至越治越病,因为治来治去还是自己给自己开支票。立法机构真正能有效审查监督其开支,公款消费也就“断了炊”,司法机关真正能裁判越界的案例,公款消费就得提心吊胆。公众、媒体通过言论对越界者“拳脚相加”,公款消费者就得道德破产。所谓秘诀,不过就是这些个制衡而已。
剧情简介:
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如果有谁能把政治问题变成老少咸宜的八卦贴,除了北京的哥,就数可爱的刘瑜。这个长在红旗下,求学美利坚,混迹大论坛,热爱猪头肉的女博士,凭借大众的视角和精英的头脑将民主社会大卸八块、煎炒烹炸,制作出了一道道适合中国人的胃又滋润中国人的心的时政佳品。
你听说美国标榜言论自由,但你知道有政治正确这个底线紧箍咒吗?
你听说美国政府权力巨大,但你知道“公款公用”都要纳税人监督吗?
你听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但你知道前司法部长一次次为萨达姆辩护吗?
你听说美国妄图称霸全球,但你知道民众为了帮助巴西农民甘愿买昂贵的咖啡吗?
你听说美式民主只是谎言,但旅美学者刘瑜以其老辣、诙谐、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儿。民主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幻景还是柴米油盐的真切?这些不够完美却足够震撼我们的故事,足以回答我们所有疑问。忘掉那些政治课上的晦涩字眼,世间的常识其实无比简单。民主真的好吗?听听刘瑜怎么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