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庄物语》是一部由日本作家群阳子著作的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完完全全描述日常生活的小书。有一股很让人着迷的,会不由自主读进去的魔力。对于一本喜欢得不得了的书,几乎翻开的每一页都能读到触动心灵的句子。特别适合在初秋这个时节来读,就连书的封面都萦绕着一片片暖意的金黄色。从未想过在读过舒国治先生的书之后,还能再遇见的一位令我着迷的作家。因为当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舍不得读完”的情绪时,我便知道我又要沦陷了。
咱们的主人公,屉川京子,存够了一大笔钱,在四十五岁这年,正式脱离脾性恶劣的母亲,独自生活。她选择了市区里一处老旧木质公寓楼——“莲花庄”作为栖身之所。过上了“即使预算有限、没有工作,过着消耗存款的生活,也不爱过着禁欲般的日子。会注意饮食的质量, 不管是咖啡或茶,都会尽量挑好的喝,衣服也是,虽然很少通勤或外出……”(p.237)而事实上,这处接近于原生态的房子,冬冷夏热,还在适应期的京子足足尝遍了它的一个四季,回南天的蚯蚓,大热天的蚊子,寒冷夜的白雪,万物复苏里的猫叫春。“有了这些经验,以后住哪里都没问题啊。”(p.155)不仅要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还要学会与四季万物友好相处,这门学问可大了。
京子与邻居
京子向往“一人式”的生活模式,可终究她还是悟到了人是不可能脱离群体生活的。所以她开始用心发觉身边的“邻居”:对生活充满热情,时尚范足足的60岁的独居女人熊谷满(年轻时未婚有孕了一个孩子,并未住到一起);为了学习料理技艺,在“暴力料理店”忍气吞声工作的齐藤(真的是一个很没有存在感的孩子);年轻背包客小夏,花枝招展,柔情似水的日式女生形象,对于外国男人有迷之执念,“男人如衣服”般的似走马灯xiu xiu地换。在这部书里,四个人凑成了一台戏,让莲花庄这块宛如“荒野求生”的僻静之地鲜活了起来。一个人再如何避世,也抵不过内心偶尔闪过的一丝寂寞,“刚搬到莲花庄,京子打算成为一个与都会繁华分道扬镳的人,但果然还是无法割舍这一切。就算住到深山里,也不可能都穿着同样的衣服,或许还会动动脑,设法替换衣服添新花样。”(p.238)
在三位邻居里,京子与熊谷的来往算为密切,这样一位60岁依然独居的女性角色,在无形中拉进了京子与那个尚稍显陌生的独居生活的一丝亲近感。熊谷会玩,爱打扮,当过颜狗,也生过不知道爸是谁的娃,十足叛逆,亦见多识广,京子不止一次表达了羡慕之情(尽管我坚信,京子虽然看得开,但未必放得开),熊谷年轻时疯狂过,也放荡不羁过,花甲之年也终是看透世事一切,“打扮特立独行和有没有能力,完全是两回事。”,“所谓大人物,即使不觉得自己很耀眼,还是呵会光芒四射。尽管锋芒毕露,也绝口不提,就是最好的证明。我花了三十多年才看透这一点。”(p.87),时至今日“反骨”痕迹依旧的,“真搞不懂为什么要和其他人一模一样?”(p.96)这样一位有故事大姐姐形象,很符合读者的猎奇心理吧!
京子与小真
读小说,人们很容易带入一个误区,便是“作者=小说主角=正义化身”(欧丽娟,《大观红楼》卷1,p.29,总论:经典的阅读与诠释的原则)一开始读的时候,我便走进了这么一个误区来,可读程过半,当京子的闺蜜小真的出现,我发现似乎代错了对象。我们甚至轻易的便相信,京子就是作者的代言人,而其实,小真或许才是,是作者本身一次实验性的自我。这样一位出场次数并不多的女性角色,每每出场必然金玉良言颇多,开解了一直困在迷雾中的京子。像一位母亲的形象,给予孩子无限的温柔。好似遇到危难时刻时伸出的一把手。是置身书外的作者对于京子这个想象的生命体的无微不至的呵护。
当京子感觉突然赋闲在家的日子没有奔头,心里充满罪恶感时?小真说:“你不想劳动,想过悠哉的生活,但内心却背道而驰,总觉得太悠哉也不行,你就是太认真了。即使想跨出一步,却因为还抱着上班族的思维,所以毫无改变。一定要改掉以前的思考模式才行,好不容易才拥有的无业生活,你就轻松过日子……你还有欲望,就是精神上想认真的欲望……比如想变成和某个人一样,就算没有具体人选,也会在脑中描绘着那人的雏形,然后认真地把自己融入,变成那副模样吧。无论到哪里都一样。没有人会告诉你谁是榜样,因为根本没有这种事,只能靠自己的头脑思考,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p.127-128-129)一番畅谈,京子甚至觉得小真如此成熟的思想,简直与心理咨询师无差别啊!
当京子饱受蚊虫困扰,在思虑自己住在莲花庄到底有什么意义时,小真的回答是:“没有特别的意义吧,单纯只是房间门没人住,租金在你的预算之内而已……硬把奇怪的意义加注在上面,瞎操心……想不出什么,那就别想了……现在什么都不想是最好的……无论什么房子都不会完美的……乐在其中心情会完全不一样。随心所欲,无所事事,虽然有些令人彷徨,但亲自动手改造房间,不也很有趣……无论自信满满,还是妄自菲薄,过犹不及都是个问题……”(p.174-175-176)和小真的聊天,京子的感觉是“心平气和”,这无异于一次透彻的开悟,更令我相信,作者透过小真,在精神上拉了京子一把。作者与人物的“隐形互动”,如此的萌感迸发。
京子与母亲
不可不说,童年时期见证了母亲“虐待”憨厚父亲的全过程,爱好面子,对于攀比事业有着无比热情的母亲,丝毫无全职太太的觉悟,亦对丈夫的辛劳置若罔闻,直至丈夫“过劳死”,似乎也没有对她造成影响。可对于京子造成了影响可就大了,地震后的余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至于到了四十五岁的她,爆发了,也对自己的人生下了一次判决书。不结婚、不生育、不组建家庭。事实上,她也并不否定幸福家庭的存在,而到了这个节骨眼儿的,早过了而立之年,处在不惑之年的她思考更多的是生活的意义?每天面对母亲的恶言相向,八卦邻居琐事了如指掌,对待兄长和孙辈远比自己温柔,群阳子先生塑造了一个“无可救药”的母亲形象,直至全书结束,这个形象依然没有“洗白”的迹象。这一点,倒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毕竟一路读来的两本书,都是打着温暖牌治愈系,京子母亲的形象与这本书的基调格格不入。又或者说,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京子的出走,做的铺垫,可之后的安排,在我看来,稍显“过河拆桥”。这样一对母女形象,有别于以往日剧里的母慈子孝的画面。
母亲所代表的古早味的传统思想,与京子所代表的现当下略显“忤逆”气氛多些的进步思想,她们形成了一个对立又冲突的局面。欧丽娟老师在《大观红楼》里说到:“真正对立和冲突的,不是传统与现代,而是不同的利益和立场”(欧丽娟,《大观红楼》卷1,p22,总论:经典的阅读与诠释的原则),显然京子的“一人式”生活与母亲所希望的儿孙绕膝,子欲养而亲还待的画面有着深重的矛盾冲突,以至于她根本无法理解,京子辞去著名广告代理公司高管的职务,选择一个月生活费维持在10万日元的闲人生活,那在她眼里就是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她觉得花钱供京子上大学基本就是白瞎,在利益上,京子的选择无法对她‘爱的供养’,在立场上,京子的辞职让她失掉了作为母亲对外炫耀的资本,也才有了对于邻里问及京子近况时,她依然可以厚颜无耻的撒谎。最后,她选择了京子的兄长作为人生避风港的最后依靠。这对母女不可谓是炫迈的一笔,简直读得人high得停不下来。
264页,在一边脑子说不要读那么快,一边手却止不住继续翻的情况下读完,感觉自己还是蛮诚实的。如果说,我在寻找一个适合的生活方式,我想,《莲花庄物语》会是一个不错的参考,不是要模仿,更多的是想告诉自己,尽管不走寻常路是要付出代价,也会有如京子一般的思考:“随波逐流的人,往往顺着水流,适应良好。他们在雨途中会突然发现,对逆流而上来说,现实是很残酷的。然而,当个什么都不去思考,迎合大众的人比较幸福也不一定。”(p.48)讲真,逆流很苦,还不知道能不能到终点;迎合大众很顺,但还不知道错对,世事无绝对,但,让自己快乐绝对是对的,不知道哪路名人曾经曰过:活着的时候要快乐,因为我们要死很久。与自己快乐,内化为最适合自己的活法,又何尝不是给予自己的一道方便法门。
在译者上延续的似乎是台版的翻译,只是简体化了,编辑在文本的处理上,略粗糙了些,所以会出现个别诸如‘国民年金’等的专有词汇,不过不影响阅读,偶有几个错别字可以忽略不计(笑)!但是对于能引进群阳子先生的书,还是要向出版社表达十二万分的感谢,作为书迷,此生无悔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