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8最新水务局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2018最新水务局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7:41:24 | 移动端:2018最新水务局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一篇好的文章可以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今天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一些水务局工作总结方面的范文模板,相信会有很多同学是需要的,大家赶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

20**年,区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民生水务,狠抓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薄弱环节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精心组织实施三大民心工程

(一)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统筹安排在各镇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打机井、建水塔、更换主管网,共解决7540人的饮水条件。同时贯彻落实《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细则》,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和维护,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二)加大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建设力度

在遵谭镇和龙桥镇2个坡地(1000亩)实施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治坡)工程,打机井、建水塔、铺设供水管线,改善1000亩坡地生产生活及灌溉耕种条件,引导农民推广科学种地,将农业经济从糖油等传统种植业向花、果、菜等高效农业格局转变。

(三)加快田洋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在遵谭镇美梧洋(900亩)实施田洋整治工程,改善当地农村田洋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灾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对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积极开展市水务局下达水务项目

2013年8月,市水务局下达我区饮水工程和农田整治共8个项目,其中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个水库配套工程、2个排涝沟工程、1个护堤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我区水务基础设施条件。至11月底,我区水务工程均已完成前期各项工作并进场施工,争取尽快完工于2014年初投入使用。

二、积极抓好20**年水灾应急抢险工程建设

2010年水灾应急抢险工程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有效解决羊山地区内涝问题的应急排水工程项目,也是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该工程共有5条排水线路,分别是位于龙桥镇的王廷-道日线、龙洪线,位于龙泉镇的玉金-解放田洋线、美初线,位于新坡镇的云庵线,排水沟总长6.73KM;实施地点于龙桥镇、龙泉镇、新坡镇,分为A、B、C三个标段,目前全线贯通,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正抓紧工程现场管理。

三、认真做好防风防汛抗旱工作

我区“三防”工作充分贯彻“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工作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抢、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早部署、早决策、早准备,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零死亡、零疫情、零上访”的目标。

一是认真做好汛前检查,对在建、未建、已建的水务工程进行拉网式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南渡江河道采砂、排涝工程、农田整治工程现场进行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做好整改,对险工弱段落实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全面细致地做好汛前工程检修,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荫芽状态中,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积极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建设完成沙坡水库防汛备料场建设以及大连水库备料场建设,沙坡水库已按照规范要求储备河砂400立方米、碎石400立方米、块石800立方米,为全市唯一一个达到国家规范要求进行防汛物料储备的水库。

四是初步建成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实时掌握各灾情点或突发事件点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全面提高公共安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该系统的建设为我市乃至我省首创,其应用将对推动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四、认真抓好水库管理工作

(一)抓安全,多措并举保证水库安全运行。一是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加大了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及早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各项防洪工程、防汛设施、物料及各种通信器材进行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排除后患。二是加强水库设施的重点部位的监管和日常维护,实行了24小时值班。

(二)抓维护,及时做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及时对水库大坝的挡水坡、背水坡、防浪墙、防渗沟、溢洪道、涵管及绿化草地等设施进行全面维护、除草、平整、清理,确保防汛工程设备正常运行。

(三)抓整治,改善水库环境面貌。大力整治水库库区、生活区、办公区的环境卫生,定时对库区水面进行清理,大范围对水库大坝及周围环境的整治工作进行分段、分点,责任到人,专人负责。

0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总结“十二五”水务工作,分析水务改革发展形势,部署“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市水务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全力推进新形势下水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十二五”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水务系统坚持以总书记视察北京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着力提升水务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强化水务约束引导作用,“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建设成效显著,水务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二五”水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比“十一五”翻一番,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24%,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1,有力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治水管水思路实现新转变。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水资源短缺将长期存在这一基本市情水情,认真总结首都水务实践经验,紧紧围绕落实新时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要求,提出了首都治水管水“六个根本性转变”,即:由强调水务服务保障功能向突出水务引导约束功能转变;由强调水资源开源节流并重向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理念转变;由强调工程治理向注重系统治理和水源涵养保护转变;由重视城市供排水管理向城乡供排水统筹兼管并重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转变;由水安全区域化管理向流域化管理转变。进一步明确了水务的功能定位和目标方向,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务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推动量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努力推动把“节水优先”、“量水发展”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坚持“农业用新水负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生活用水控制性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原则,“十二五”年均节水超过1亿立方米。坚持把地下水管起来,将新打机井审批统一上收市级管理,坚决遏制非法取水行为,全市地下水年开采量从2004年的27亿立方米减少到近年的20亿立方米左右。坚持把再生水用起来,园林、市政、工业、电厂等行业领域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加,2015年全市利用再生水达到9.5亿立方米。确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把规划水资源论证纳入土地储备开发项目审批环节;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探索创新农业节水新机制,细化用水指标到地到户,完善水费征收、节奖超罚等政策。城乡发展“以供定需”、“量水而行”不断深化,严格管水用水逐步得到社会认可。

  (三)水务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注重打基础、提能力、强功能、保运行,始终把强化水安全的基础保障放在首位。南水北调江水顺利进京,实现了本地水与外调水“双水源”保障的历史性突破。建成郭公庄水厂并投入运行,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72万立方米,为供水迎峰度夏提供了可靠保障。启动实施城区自备井置换,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初步建立了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和水质监测平台。优化水源调配,加强水质督查,保障了城市供水平稳有序。建成南水北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并投入运行,开展了密怀顺地下水源地试验性补水,累计利用江水8.8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100万。制定并实施了“三年治污”行动方案,推进新建改建76座再生水厂等设施和近1800公里的污水再生水管线。建成永定河绿色发展带“五湖一线”;加大了水源地污染防控和地下水保护力度,封填废弃机井4200多眼,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66条。完成国家山洪灾害防治三年建设任务,实施了3年4个阶段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和城区77座下凹式立交桥区雨水泵站改造,基本建成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完善了城区“西蓄东排、南北分洪”格局,进一步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四)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五年来,我们不断强化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水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法制化。出台了河湖保护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条例,修订了节约用水办法,制定了20余项行政规范性文件。以清河、凉水河、萧太后河、通惠河等流域为重点持续推进水系综合治理,着力消除污水直排入河,加强河湖水环境维护,水环境恶化趋势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水环境质量开始好转。进一步完善了与城管、环保等部门的联动执法机制,加强水务综合执法。总结2012年“7.21”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建立完善了防汛指挥体系,防汛决策指挥、预报预警、社会动员能力显著提高;强化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各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污水处理、南水北调供水水质保障等重大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发布了公共生活取水定额等多项技术标准,科教信息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坚持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民生为重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水故事、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全社会依法用水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五)水务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破解水务发展难题,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首批公布了水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市级审批事项由原来的56项精简为23项。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成立了北京水务投资中心,探索创新污水处理投融资模式,实施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区域特许经营,以清河和凉水河为试点尝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治河,推动成立了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探索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并实施了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实行了居民阶梯水价;开展了河湖生态环境管理地方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试点;在“一区一镇多园”推行“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农业节水模式,实施了房山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局属单位职能,成立了排水中心、水资源调度中心和水影响评价中心;调整组建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水务资产管理中心;完成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推动区域水务合作,市政府与水利部签署了部市合作会谈纪要,建立完善了京冀、京津水务联动工作机制,京津冀水务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水务建设攻坚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务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从严从实的作风,着力解决“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主要目标任务。一是水源保障安全稳定,江水进京一年来,加强精细化调度与管理,按照“喝、存、补”原则,最大限度用足用好南水北调水,实现了“调得进、用得上、管得好”的工作目标。二是攻坚治水全面提速,一批“三年治污”工程陆续完工并投入运行。坚持溯源治污,强化属地责任,通惠河水环境系统治理试点成效初显。完成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和城区25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三、四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取得阶段成果。三是防汛保障有力有效,加强水文测报和防汛调度,强化部门联动和社会动员,实现了全市安全度汛,保障了冬奥申办、世锦赛举办、“9.3纪念活动”顺利进行。四是节水保水扎实推进,出台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通过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复验,加大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和密云水库库滨带建设力度。五是协同发展开局良好,完成市行政副中心水务发展规划编制,制定了2015至2017年京津冀水务协同发展工作要点,部分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实施。六是水务改革持续发力,突出创新驱动和政策制度设计,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制定了第二个三年治污方案、加强中小河道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编制完成“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并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同志们, “十二五”是首都水务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五年,也是我们主动作为、克难攻坚、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实现水务大发展的五年。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砥砺奋进,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治水管水规律的认识:

一是必须坚持量水而行。以新时期中央治水方针和“四定原则”为总要求,推动实现六个根本性转变,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布局和各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水资源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中的引导作用,推进区域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与水务支撑条件相协调。

二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牢牢聚焦“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着力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逐步消除治水管水的薄弱环节,促进水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三是必须坚持系统治理。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注重统筹衔接、协调联动、综合治理;遵循河湖水系的流域性特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干支流,强化源头防控、溯源治理、流域管理。

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水。强化依法行政,提高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的能力,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注重通过健全水法规体系和有利于社会各方面参与水务、支持水务的保障机制,强化水务社会治理,推进管理规范化法治化。加大对涉水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用严密的法治、严格的执法强化治水管水,让依法治水、依法用水、依法护水深入人心。

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摆在水务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破解水务发展难题、解决深层次矛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创新驱动,注重科技引领,坚持两手发力,打造开放水务,建立完善以创新推动水务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同志们,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首都治水思路理念日益完善,水务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依法管水体系更加健全,水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水务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发展态势振奋人心。特别是面对水务工作“高关注度、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度”的“四高”特征,全系统凝心聚力、共度难关,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忠诚、干净、担当已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行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氛围,为实现“十三五”时期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谨代表市水务局,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务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各区、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水务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广大市民的期盼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推进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必胜的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20**年重点工作

20**年是“十*五”开局起步之年,也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治污“短板”,集中攻坚、重点突破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面完成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突出目标和问题导向,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保障水安全为核心,以全面打好治污“歼灭战”为重点,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推进治水思路深入转变,推进水务改革纵深发展,确保开局之年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主要指标是: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用水总量控制在4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较2015年降低3%左右,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再生水利用量10亿立方米左右。

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城乡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一是全力打好污水治理“歼灭战”。全面完成第一个三年治污方案,启动实施新一轮三年治污计划,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入河,努力打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河湖水环境。第一,完善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施体系。重点推进再生水厂服务范围内80公里污水管网支线建设,进一步提高收集管网覆盖度,逐步消除盲区死角。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微循环道路建设等项目,同步推进实施10公里以上雨污合流管线改造,逐步减少污水随雨水入河。第二,加快市行政副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围绕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要求,加大城乡污水收集管线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2016年重点新建改建再生水厂5座、污水管线116公里,解决70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第三,加强城乡结合部污水治理。通过发挥现有再生水厂处理能力、新建改造污水处理站等方式解决污水直排入河问题。2016年重点完成60个村庄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第四,推进农村地区污水治理。以重要水源地、民俗旅游村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推进农村污水治理。2016年重点新建改建再生水厂12座、污水管线230公里,解决100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二是持续推进流域水系综合治理。第一,全面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按照2017年实现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河道黑臭水体的目标要求,制定黑臭水体治理方案,通过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河道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活水循环、生态补水、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重点推进城市建成区和国家考核断面上游的黑臭水体治理。2016年各区要按照“一河一策”原则编制实施方案,加快首批24条段、67公里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实施截污治污,力争水环境明显改善。第二,全面推进流域水系溯源治污。总结推广通惠河溯源治理、系统治理经验,在全市河道排污口和污染源追根溯源排查的基础上,分区绘制污染源和排污口分布图,逐一落实属地政府治污责任和治理方案,加快截污治污工程进度,着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第三,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结合中小河道治理,建设南水北调与城市水系连通工程,推进河湖水质净化工程和郊野湿地建设,加强再生水、清水、雨洪水联合调度,着力增强河湖水体流动性。推动再生水厂周边湿地公园建设,努力扩大城市水生态空间。第四,持续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污染防控。在26个乡镇建设27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5平方公里。建设完成密云水库库滨带水源保护一期工程。启动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库滨带水源保护工程前期工作。

三是建立完善治污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市政府与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属地政府治污责任,重点考核81个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目标和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的完成情况,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同时,将考核监测点和黑臭水体向社会公布,充分发挥公众、媒体等监督作用。

(二)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全面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稳定

一是做好南水北调江水“喝、存、补”。加强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力争年内利用江水11亿方以上。第一,优先多“喝”江水。加快第十水厂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运行;加快黄村、良乡水厂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推进门城、石景山等一批重点水厂前期工作,实现年内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城区及周边城乡结合部自备井置换,力争完成146个单位的自备井置换任务;新建改建供水管网300公里。加强水资源调度、水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督查,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第二,争取密云水库多“存”水。加强南水北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的运行调度和日常管护,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水质安全,力争年调入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第三,稳步实施地下水回补。积极压减集中水源地、地面严重沉降区地下水开采,重点实施密怀顺地区回补,适时适量开展河湖生态补水,力争全年压采1亿立方米。第四,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以门头沟、延庆等山区为试点,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结合国家抗旱水源保障项目,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二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节水优先”战略,瞄准国际一流标准,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着力实施好市政府出台的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第一,全面启动节水型区创建。强化各区属地责任,以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节水机制为重点,各区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分行业、分街道、分乡镇做好典型示范,着力完善用水管理政策和节水奖补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用水效能。第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用水管理。按照总量控制、效率控制、结构优化的思路,在总结“一区一镇多园”和房山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加强用水大户管理,大力推广农业用水计量,推进农村地区用水管理单元由乡镇向村级延伸;力争在理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完善农业用水计划管理上取得突破;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园林、市政和特殊行业用水户的监管;完成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农业用新水下降5%。第三,加快节水器具和节水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推进节水型单位(企业)和节水型社区(村庄)创建,推广节水器具6万套以上,引导企业加大节水科技投入,实施节水技改项目,加大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引进,不断提高高效节水器具的普及率。第四,积极推进再生水多元利用。进一步完善取水站点布局,推动加大工业、市政环卫和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力度,不断拓宽使用范围。

三是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第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努力将水资源指标与区域人口和城市规划指标相衔接,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等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区,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年度考核。第二,进一步完善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完善市、区审批分类分级标准,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第三,抓好《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贯彻落实。推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开展城乡结合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前期工作。加强执法监督,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水土资源保护工作。

  (三)加强对接联动,深入推进京津冀水务协同发展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市行政副中心水务建设。按照“水务先行”要求,重点推进落实市行政副中心水务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第一,全面启动通州区水源与供水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快南水北调通州水厂和通州支线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入运行。第二,持续推进区域水环境系统治理。建成碧水、张家湾等一批再生水厂;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北运河水质净化工程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凉水河、北运河通州段等河道综合治理,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城北水网、两河水网、延芳淀湿地等项目,高水平规划并推进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水系建设,促进区域内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推进“温潮减河”工程前期工作;大力实施雨洪利用工程;完善雨水排除管网、排涝河道和蓄滞洪区为骨干的排水和承纳体系。

  二是推动建立多元互济的水资源保障格局。第一,积极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多输水,并增加北京生态用水指标。第二,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北延进京规划论证。第三,建立完善南水北调沿线河北七库联调应急供水保障机制。第四,启动推进恢复永定河全流域生态功能,统筹做好冬奥会、世园会、新机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保障工作。第五,统筹研究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河北北三县及北京新机场供水方案。第六,稳步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京津冀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第一,落实市政府确定的支持密云水库上游张承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任务,协同河北省共同开展水源地保护。第二,按照“六河五湖”治理规划,积极推进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协同推进地下水保护与恢复,加大地下水回补力度。第三,建立京津冀流域防洪和水资源等协同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商合作。

(四)坚守安全底线,着力夯实防汛安全保障基础

  一是全面完成中小河道治理。加快推进三、四阶段67条68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确保今年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同时落实好中小河道管护工作指导意见,巩固河湖治理成果。

二是持续推进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协同推进,以完善城乡防洪排涝体系为重点,推进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规划蓄滞洪区建设,深入开展地下深层排蓄廊道工程的规划研究工作。通过渗、蓄、滞、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结合河湖整治工作,全年建设雨洪利用工程120处以上,不断提高城乡雨洪消纳能力,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多滞蓄雨水资源。

三是大力实施病险建筑物改造。以消除防汛隐患节点为重点,加快推进凉水河张家湾闸、马驹桥闸及北运河甘棠橡胶坝等设施除险加固,加强水库、堤坝等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水利设施在防汛供水调度及河湖水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是进一步完善防汛工作机制。依法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统一指挥调度,加强实战演练、风险管理和协同联动;进一步提高防汛决策指挥、预报预警、社会动员“三个能力”,确保首都安全度汛。同时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和应急处置。

  (五)坚持创新驱动破解难题,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推进完善水务法规体系和水政执法体制。推动水文、地下水管理办法等立法前期调研和立项论证,启动节水条例立法前期调研。按照“力量聚合、职能下沉”的改革方向,推进水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着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履职能力强的执法队伍。

  二是持续深化水行政管理改革。强化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确保按照法定职权、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依法全面履行各项职责。推进水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强化城乡统筹职能,理顺内部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同步做好监管指导。

三是深入推进水务投融资机制改革。制定水务行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管理办法,推进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务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的作用。不断探索建立城乡水污染治理新模式。

四是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实行水生态环境管理地方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重点强化落实“三查三清三治”管理责任,即:“查污染源、查垃圾乱堆乱倒、查违法建筑”、 “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和“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河湖面源污染、治理河湖两岸生态环境”。

五是着力夯实管理基础工作。完善水资源统一调度和水质监测两个平台建设;进一步梳理并规范有关业务基础数据,推进相关信息系统优化整合,着力构建统一的水务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探索尝试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水资源调度管理、智能化工程建设、防汛预报预警、水安全风险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业务管理制度,细化技术规范和标准,增强日常运行管护效能;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招投标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推进水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切实提高水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志们,新时期首都水务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全市水务系统要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全面做好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最新水务局工作总结范文模板》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7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