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学校发展规划范文怎么写 2018最新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学校发展规划范文怎么写 2018最新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7:56:03 | 移动端:学校发展规划范文怎么写 2018最新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学校发展规划是每一年都需要计划的,学校的发展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对于学生的教育是不是能够更好的进行,那么2018年学校的发展规划怎么写?小编整理了好的范文,大家可以看看哦!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一):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

一、校园概况

(一)基本状况

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现有一实小一分校。实验小学占地面积20853平方米,建筑面积6377平方米,绿化面积2418平方米,学生1500名,开设34个教学班;分校寨门小学占地面积9888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绿化面积2454平方米,学生334名,开设9个教学班。现有在编在册教职工122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97人(其中本科学历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5%;区能手级以上骨干11名,区级新秀14名,镇级学科教学骨干30名,涵盖八门学科和班主任工作,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2.3%。

三年来,校园弘扬“勤毅仁朴”校风,致力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每一项,走好每一步,发展内涵,争创一流,圆满完成了20xx——20xx三年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校园先后荣获全国棋类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重点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单位、省模范教工之家、市平安校园、市“双有”主题教育先进群众、市棋类协会培训基地、市一级干部人事档案室、区依法治校合格校、区工会工作先进群众、区示范家长校园、区敬老先进校园、区十佳红领巾优秀社团等群众荣誉,寨门小学建立成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

(二)优势分析

1、规范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校园用心探索“实小分校一体化管理、均衡发展”的管理模式,确立“教师发展校园”、“干部服务教师”的人本管理理念,立足规范、着眼民主,用规范、精细的要求训练行为,用信任、开放的理念管理校园。校园德育工作“有重点、有系列、有特色”,教学工作重研讨、重引导、重督查,安全后勤抓制度、抓规范、抓落实,师生满意率高,社会声誉好。

2、立足课改,教育科研成果彰显。

校园立足课程改革,实施课题带动策略。课题研究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扎实、成效明显。扎实的校本研训提升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潜力与水平,三年中,有12位教师在省市区会课和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有效的课题研究成就了教师、发展了校园,数学“三习”课题构筑了适合各年级课堂教学的“三习”开放式课型,被评为省优秀课题。“科学认读”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喜爱阅读,语文课堂也彰显阅读特色。三年来,全校教师有450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成果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用心的作用。

3、着眼发展,队伍建设得到重视。

校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队伍建设。“岗位练兵、岗位成才”促成班子成员分工合作,认真履职;“教师自我发展设计”引领全体教师自我加压,砺炼成长;优秀学科组建立、礼貌办公室评比等举措,激励教师“共同发展”。校园全体教职工上下一心、政通人和,班子坚强有力,享有很高的威信。

4、咬定青山,校园特色初见端倪。

校园严格遵守“五严”规定,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学习制度,着力提升教学品质。校园依托“学科单项过关”夯实基础,透过“张小第一”擂台赛培育特长,学生有展示自我、超越自我、挑战他人的机会。校园瞄准“中国象棋”、“生态德育”、“跳绳踢毽”等特色项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三年间,有数百人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校园特色初见端倪。

(三)制约因素

1、校园硬件需要进一步投入。

随着泾西小学的撤并过渡,实小事业规模急剧增加,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远低于省定标准,校园的硬件建设与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的装备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校园校舍也亟需改造加固,现行办学条件已较难满足区域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带来必须的影响。新三年中,亟待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早日完成校园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真正到达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的各项目标要求。

2、校园特色需要进一步做强。

校园坚持生态环保教育十年,师生生态环保意识和素养得到必须提升。要使生态道德成为张小人一种坚实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使生态环保行为成为张小人的一种习惯和需要,我们还有许多事可做。

校园认准象棋特色建立近十年,校园走普及与提高并举之路,“象棋”特色品位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校小棋手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校园象棋要取得更高层次的成绩个性是实践“以棋育人”、提升“走好每一步”成为办学理念,最终建成特色校园,我们还任重道远。

3、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校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良好,但高层次骨干力量还比较薄弱,一批青年教师也亟须培养成长。新三年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师带给更好的环境及条件,透过多种途径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扩大优秀教师群体,确保校园有一支数量足够且能发挥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促进校园办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4、课题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

校园课题研究扎实推进,但各科课题各自为政,缺乏校园统领课题的支撑,各学科课题研究进展不一,部分学科推进力度不够,我们将用心申报校园统领课题《在幸福教育理念观照下的小学开放式教学研究》,并规范各子课题的研究,旨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校园教育特点,结合课改新思想,研究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德育和开放式校园管理,探索以实施幸福教育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有效途径,创设让师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生活,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

二、校园三年发展愿景及重点目标

(一)发展愿景

坚持高位均衡发展工作追求,实施中心村小一体化管理方式,丰富并提升“走好每一步”办学理念,以“规范、质量、品牌”为主题词,抓实德育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大主线,着力优秀团队培养,致力幸福课堂研究,协力校园特色发展,聚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张小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校园新一轮改革发展。

(二)重点目标

校园新建、百年校庆、文化校园是新三年校园发展的目标与追求。校园新建,我们继续着力推荐区、镇两级政府早日启动;百年校庆,总结和展示校园办学成果;传承并提炼“勤朴”校训,丰富并提升“走好每一步”办学理念,化困难为机遇,强内涵促发展,高标准、高水平实施义务教育,用心谋求校园新的发展。

1、培养优秀教师团队。

精心打造“朴实、真实、扎实”、“正气、大气、灵气”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修炼,磨砺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潜力和水平,“无私的奉献精神、扎实的课堂教学、上乘的教学质量”成为张小教师的价值追求,以教师的发展达成学生的最优化发展。透过努力,力争区、市级以上骨干增加5名以上。

2、传承凝炼校园文化。

①提炼并传承“勤朴”校训:勤,主要讲求学要勤奋努力。要求珍惜时间,坚持不懈,好好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朴,主要讲做人要朴实正气。要求脚踏实地,遵道而行,天天向上,培养良好品行。张小师生要自觉实践、弘扬“勤朴”校训,以好习惯培养铸就良好品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②丰富并提升“走好每一步”内涵:以“走好每一步”引领师生发展成长,丰富并提升“走好每一步,幸福每一天”成为校园核心理念。我们要从象棋对弈中练思维,更要领悟引申到学习生活、人生旅途中要“走好每一步”,时刻告诫自己、提醒别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干,实现宏远目标。全体老师要在教好书、带好班、育好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教育过程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参与,让每一个孩子优良的个性特征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和快乐,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要使“走好每一步”从潜移默化中、从浸润濡染中走进师生的心田,体此刻一言一行中。

3、发展壮大校园特色。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象棋、生态环保、跳绳踢毽等特色项目课程化建设,在普及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继续组织开展好“以棋育人”等各种活动和文化建设,举办好每年一届的无锡市少儿象棋定级升级赛和锡山区“三建杯”象棋邀请赛;“生态环保”教育要常态化,更要有所突破;寨门小学的跳绳踢毽继续在区内持续领先地位,挖掘项目的育人功能,做实做强,在区内外具有必须知名度,彰显校园特色。

4、致力“幸福课堂”研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依托《在幸福教育理念观照下的小学开放式教学研究》统领课题,以“幸福教育理念”为引领,致力于“幸福课堂”研究,以课堂观察为支点,努力打造校园“三品”课堂,努力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提升与潜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幸福场所。

三、具体资料和实施规划

1、校园建设规划发展

2、校园装备

3、校园管理

4、教师管理

5、学生管理

6、教学研究

7、教学质量

8、特色建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与监督

为确保三年目标顺利达成,校园加强领导,成立校园三年发展规划的自评小组。校长室对各部门和职责人进行学年工作考核。

组长:陆胜新

副组长:陈喜红钱蔚

组员:顾远敏黄娇蒋劲松杜丽霞盛岳梅任瑞良

(二)落实工作措施:

1、以教师发展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教职工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学习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培养骨干,打造优质教师团队。

2、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①深化“全员德育”,优化德育方法,构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②深化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③培养好习惯,加强校园体卫艺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以校园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透过校园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完善建设管理共同体。

②加强校本教研共同体建设,加强教育科研,走科研带动之路,增强校园发展内力。

③透过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研究,深化校园的特色建设,培育校园特色品牌。

④多措并举,用心争取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对校园发展的支持,开源节流,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⑤根据绩效工资考核要求,继续完善“重潜力、重实绩、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五、预计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校园硬件建设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1、校舍场地严重不达标。①至2011年9月泾西小学完全撤并后,实验小学有34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近两年学生数增加了60%),生均占地面积13.9平方米(省标:18.1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25平方米(省标:5.74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4.45平方米。②2007年建立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校园建设了必须数量的专用教室,现因增加了10个班级,几乎所有专用教室被挤占,制约了均衡、优质教育的实施。③班学额平均45人左右,部分年级达50人,教室不大,影响学生学习生活。

2、校舍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实验小学1、2、3号楼房屋鉴定为C级,需要加固;5号楼有白蚁,且雨天渗水相当严重;校园教学楼所有钢窗配件过时,一旦损坏无法修缮,窗玻璃时有落下现象。校园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3、学生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泾西小学的撤并,上下学时段狭窄的张泾大桥上的人流增加,存在安全隐患。

鉴于以上原因,期盼区、镇两级政府早日完成校园规划建设。

(二)校园内涵发展需要大家全心投入。

绩效工资的实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对教师也会产生微妙的影响。我们不能排除在教师可能中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而不思进取现象。“众人拾柴火焰高”,校园的内涵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精诚合作、同舟共济。如何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在实施绩效工资背景下抓好教师的教育管理,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用心性。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与理解,为教职员工做团结、协作的表率,做敬业、勤学的榜样,重视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追求,凝聚教职员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用心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求真务实之风在思想上扎根、在工作上体现、在行动上落实。要集各种人才的优势,发挥各自的特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校园内部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合心”,在言论上“合拍”,在行动上“合力”。将教师队伍的优势不断转化为教育优势,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优质和高效,到达校园自主创新发展。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二):

一、校园的历史和现状

(一)校园沿革

潍坊市育华校园前身为“奎文区育华小学”和“山东省潍坊第十一中学”。原“奎文区育华小学”建立于民国七年(1918年),时称“潍县毓华高等小学”,1948年4月校园更名为“潍县第十区龙甲乡车站村初级小学”,1952年春更名为“潍坊市第五区龙甲乡车站村初级小学”,1959年更名为“中心完小”,1981年更名为“廿里堡公社中心小学”,1994年10月校园定名为“奎文区育华小学”。原“山东省潍坊第十一中学”建立于1958年,建立初期是一所高、初中一体的完全中学,时称“廿里堡中学”,1968年更名为“山东省潍坊第十一中学”。2008年9月,潍坊市育华校园经奎文区人民政府登记批准成立,是一所集初中和小学于一体、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九年一贯制校园,并下设三处分校。

(二)校园现状

1、基本现状

校园现有教职工212人,其中专任教师122人。中心校有教职工173人,专任教师86人;所属分校有教职工39人,专任教师36人。

校园现有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学历教师117人,大专学历57人;18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资格,66人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资格,74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

校园现有56个教学班,中心校27个,分校22个,幼儿园7个;校园现有在校生2696人,中心校1569人,分校920人,幼儿园207人。

2、发展优势

(1)布局合理,硬件设施完善,各类馆室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

(2)经过近一年的磨合,一个结构合理、通力合作、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群众已基本构成,成为校园发展的有力保障。

(3)新建校园,人人都有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教师发展需求和校园发展愿景不断吻合。

(4)校园学区范围覆盖奎文区南部地区,是区政府用来拉动奎文区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政府重视程度高,校园受社会关注大。

(5)周边单位支持教育、关心教育的热情较高,家长渴望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十分强烈。

3、制约校园发展的因素

(1)农村学生知识面窄,家长教子观念相对滞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存在必须程度上的脱节。

(2)校园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科研水平相对滞后,教职工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有待一步更新。

(3)由于历史原因校园教师变动较大,骨干教师流失较多,优秀师资相对缺乏。

(4)校园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5)校园处于城郊,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校园所处周边环境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较多,社会文化氛围有待发展。

二、办学理念

(一)办学宗旨

校园发展将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同步,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用心创设“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新进步”的良好育人氛围,办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

(二)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新进步。

“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新进步”的办学理念是基于校园农村生源的实际状况,依据素质教育要求,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三)校训:见贤思齐自强不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习榜样,努力赶超;持之以恒,发愤图强。基于学生实际,校园倡导“注重反思、善于合作、用心向上、开拓创新”的人生价值追求。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校园以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全面成长、校园文化整体提升为发展总目标,建设“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师生共进、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品牌校园。

(二)育人目标

健康职责博识求索

健康:

健康是幸福的源泉。学生不仅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完善的人格,勇于应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所以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个性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关注他们人格社会化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以科学的指导。

职责:

职责是做人的基础。对自己负责,“每一天都有新进步”;对家庭负责,理解父母的嘱托,承担改善家庭的职责;对他人负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对社会负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民族、国家负责,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负职责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实现自我的成功,成为社会发展坚强的基石。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乃至对全人类负责的职责感,是我们校园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

博识:

博识成就辉煌的人生。我们要想培养有大作为的人,务必帮忙他们开拓视野,博闻多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设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多角度多层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使孩子们做到视野宽、基础牢、根基深。博采众家,兼收并蓄,才能博识,才能成就明天的辉煌。

求索:

求索开启智慧的心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倡导追求真理,探索未知。这个时代早已不需要“知识的容器”,它需要的是思维活跃、敢于探究、破陈出新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三)近期目标

1、突出“一个中心”,牢记“两个根本”。即: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教师发展为本。

2、从校园实际出发重点打造“一二三四”框架。

(1)一特色----依托校园科技馆、天文台和探究实验室,全力打造科技特色。

(2)二工程----“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让每一个育华人成为爱书人”的阅读工程。

(3)三项目----选修课程开发、艺体教育改革、校园数字化建设三大重点推进项目。

①以学生百分之百的参与选修为目标,充分挖掘校园课程潜力,全面开发选修课程。

②依托校园优质体育设施,走艺体结合之路,全力推行艺体教学改革。

③以校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依托,以实现校园管理数字化、教科研网络化、办公无纸化等为目标,全力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

(4)四改变:构建精细化管理机制,从细节做起,着重抓好“四大改变”,即:改变校园、改变学生、改变教师、改变家长,打造“新校园、新学生、新教师、新家长”的新形象。

3、建立“让我们做一个有职责感的学生”的德育品牌。

德育教育中透过落实小目标管理,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明确职责,培养良好的职责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省级规范化校园。

(四)中远期目标

1、校园发展

实现“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共同愿景,建立省级规范化校园和省级教学示范校园。

2、学生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牢固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养成以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基本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潜力,丰富的个性。

3、教师发展

教师师德高尚,个性发展明显,具有自身教学风格,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区前列,在奎文区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全面实施“阅读工程”。

1、职责部门

教导处:负责学生“阅读工程”的实施

德育处:负责家长“阅读工程”的实施

工会:负责教师“阅读工程”的实施

2、指导思想

透过“阅读工程”的全面实施,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一个育华人成为爱书人。

3、工作目标

(1)透过“阅读工程”全面实现校园的三个提升:创设阅读氛围,提升校园文化水平;拓宽阅读途径,提高阅读参与程度;创新阅读活动,提升全员阅读潜力;

(2)实现教师的三个转变:转变育人模式,将阅读感悟用于指导学生成长;转变阅读态度,将阅读发展成自我专业成长的习惯;转变品味意识,将阅读提升为提高自我文化品位的途径。

(3)实现学生的三个发展:让阅读成为习惯,发展学生的阅读潜力;让阅读成为习惯,改善学生的个性品质;让阅读成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每个学生每年阅读10本书籍,毕业时总读书量到达一百本。

(5)每学期,教师必读书籍为1-2本,选读书籍为3—5本。

(6)80%以上的家庭藏书量到达100本以上。

4、具体措施

(1)校园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具体见校园《“阅读成为习惯,让每一个育华人成为爱书人”工程评价与考核实施标准》);同时,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读书状况进行具体量化。

(2)校园每学期对教师、学生、家长读书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校园实际,调整每学期阅读计划,要求阅读目标要明确,活动安排要具体,活动时间要固定,推荐书目要科学,评价方式要细致,成果展示形式要灵活多样。

(3)对学生、教师、家庭藏书状况进行调查,找出问题。

(4)每学期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

(5)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系统整理各类读书笔记、感悟,优秀成果编撰成集。

(6)将家庭小书架建立活动作为常规活动加以落实和强化。

(7)每学期开展阅读特色班级建立活动。

(8)校园组织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座谈,总结经验,拓宽思路。

(9)校园定期总结,并表彰奖励。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1)培养教师、学生、家长的主动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推动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集中创设阅读氛围,在教室、办公室、走廊、校园等不同位置建立流动书屋。

(3)建立育华“爱书人书店”,采用“先购买,后阅读,再报销”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4)组织各种活动,推动教师、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完成校园规定的阅读书籍。

(5)50%以上班级成为阅读特色班级。

(6)实施家庭小书架建设工程,80%以上家庭藏书量到达50本以上。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1)培养教师、学生、家长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让教师、学生和家长走上阅读的良性循环之路,把校园建成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校园的一大特色。

(2)校园调整制定本学年读书计划,拓宽阅读范围。

(3)透过“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我讲我的读书故事”等系列评选活动,全范围构建学生、教师、家长阅读活动体系。

(4)80%以上班级成为阅读特色班级。

(5)全面实施家庭小书架建设工程,80%以上家庭藏书量到达80本以上。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1)教师、学生、家长都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的生活方式之一,让每个育华人成为爱书人。

(2)从学生、教师、家长不同角度进行阅读成果展示。

(3)编印学生、教师、家长各类阅读成果集。

(4)100%班级成为阅读特色班级。

(5)80%以上家庭藏书量到达100本以上。

(6)申报潍坊市政府成果奖。

(二)基础发展项目

1、师资队伍

(1)职责部门

教导处

(2)指导思想

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构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成年龄合理、骨干突出、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强化政治、业务学习,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风良好、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3)工作目标

各学科有40%的骨干教师在区、市内有必须影响。大部分教师能胜任校园的教学改革任务并能承担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主要措施

①构建贴合校园实际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制定不同培养目标,实行菜单式培训。

②分类确定校本培训主题,搞好专题系列培训。聘请市内外专家,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集中系列培训;每月第四周的周六上午聘请一位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使教师获得新知识,发展新理念,解决问题,提高素质。

③建立“三课”培训制度(每学期每人一节录像课、每人一节汇报课、每人一节校级优质课),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提升成长。

④以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为基础,出台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

⑤打造新校园的新教师。以人文素养培训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成教师爱岗敬业、严谨规范的良好教风。

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全校教师全面实现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以网络教研为基础,全面提升教研内涵。

⑦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以学科为基础,构建我校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⑧教研、科研相结合,以“研究课”为载体,培养个性化教师。

⑨实施校内“1+1”名师带动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加强教师间合作互助。

⑩完善《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比办法》,加强学科教研室、备课组建设,增强教研活动的学术性。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①打造新校园的新教师。透过问卷调查,出台育华校园“教师十条忌语”和优秀教师基本评价标准。

②从教师普通话要求、教师基本礼仪、课堂教师语言、学生谈话语言、家长沟通语言等方面出台“教师基本言行十条底线”,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落实敬业爱生的各项要求,规范教师的各种行为。

③强化目标意识。引导教师制定《校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④用心推动骨干教师工程。全面实施“1+1”专家指导、名师带动工程,每年每学科培养1-3名在校内、区内有必须影响力的骨干教师。

⑤100%的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广泛地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

⑥有50%以上的教师构成个性教学风格。

⑦20%以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受到上级业务部门认可,成为区内骨干教师。

⑧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研究生在读率到达10%。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①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现教师由普通型向科研型转化,凡45岁以下的一线教师做到人人能承担三类课程(基础必修课、拓展型选修课或活动课、研究型课程或参与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

②有60%以上的教师构成个性教学风格。

③30%以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受到上级业务部门认可,成为区内骨干教师,并在市、区内有必须影响力。

④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研究生在读率到达15%。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①40%以上的教师成长为具有区、市影响力的名师。

②80%以上的教师构成个性教学风格。

③组建校内名师讲师团,带给成长展示舞台,加强学习交流,发挥骨干教师区内引领作用。

④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研究生在读率20%以上。

⑤全面评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2、德育工作

(1)职责部门

德育处、团委

(2)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社区和校园德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品质和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3)工作目标

①实施“1351”德育工程。即:实施1种培养途径,开发3套德育课程体系,构建5自德育育人机制,建立1个德育品牌。

②以“德育活动情景化”为主要德育培养途径。

③建立礼貌礼仪、社团活动、公民教育等三大校园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实现德育教育的课程化目标。

④构建“自我行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5自德育育人机制。

⑤以建立“让我们做一个有职责感的学生”的德育品牌为重点,从制定和落实具体小目标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职责意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⑥从学生最基本的言行举止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改变学生行为,塑造新校园的新学生。

⑦建立完善的校园德育管理体系和考评体系。

(4)具体措施

①制定育华校园“学生行为十条底线”,引导学生做礼貌事、做礼貌人。

②制定小目标管理细则,明确校园、家庭、社会等具体职责,从具体细节入手改变学生行为。

③开展规范化班级评选活动。

④加强礼貌礼仪教育。

⑤搞好社团建设。

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⑦改变家长观念,塑造新校园的新家长。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家庭教育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系统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课程,引导广大家长转变教子观念,塑造新校园新家长的良好形象。

⑧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构成校园、家长、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局面。

⑨全面落实和完善“中层以上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强化关注学生“八类特殊群体”工作。

⑩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①制定小目标管理细则,明确校园、家庭、社会等具体职责,活动引领养成良好习惯。

②以“礼貌礼仪教育”为主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整体设计礼貌礼仪教育序列化资料,开发礼貌礼仪教育校本课程。

③采取多种措施实施中小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引导学生发现一位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确立一条用心向上的人生格言;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会岗位。

④加强校园社团建设。实现每100人拥有一个社团组织的目标,4-9年级的学生100%参与社团活动。

⑤对公民教育进行系统规划,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

⑥建立潍坊市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育华分站,建立综合心理咨询室,开展师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教师、家长身心健康。

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编印班主任工作手册,每月进行一次班主任培训。

⑧大力开展班群众建设,建立一批校级德育特色班级,逐步到达20%以上班级成为特色班级的目标。

⑨以“争星”为形式初步建立学生评优体系。

⑩拥有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10人。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①全面实施小目标管理,以职责教育为重点,修改刊印《职责成就未来》职责教育手册。

②制定详细的校园礼貌公约,让学生从被约束到自觉地履行礼貌公约。

③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育活动,做好宣传,发起倡导,落实行动,做好评优。

④加强校园社团建设。提高学生社团数量和质量,30%的学生参与2个以上社团组织,社团活动特色初步显现。编印《在团队中成长》学生社团活动成长手册。

⑤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⑥大力开展班群众建设,建立一批德育特色班级,逐步到达40%以上班级成为特色班级的目标。

⑦拥有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15人。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①社团活动应对农村社区实际,以社区服务为重点,在各村落建立育华校园社区志愿服务网点,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建立校园社团品牌,实现学生在组织团队中提升素质和潜力的目的。50%的学生参与2个以上社团组织。

②全面实施公民教育,编印《我是大家的一员》公民教育校本课程。

③系统建立礼貌礼仪、社团活动、公民教育等三大校园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④大力开展班群众建设,建立一批德育特色班级,逐步到达60%以上班级成为特色班级的目标。

⑤系统制定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交流与合作潜力、实践潜力、思想品德等方面,构建“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评优体系,继续深化系列“争星”学生评优活动。

⑥拥有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20人。

3、教学工作

(1)职责部门

教导处

(2)指导思想

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努力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用心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本化”课堂教学模式。

(3)工作目标

①遵循“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基本原则,以全面实施“预习反馈、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总结、当堂训练、拓展升华”为八大教学基本流程的“生本化”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提炼和完善育华校园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使90%教师能胜任“生本化”课堂教学工作。

②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两方面系统研究“双向细目表”编制流程,各文化学科从单元备课开始全面实施“双向细目表”备课改革。

③文化学科分年级编印“导学案”成果集。

(4)具体措施

①分学科成立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研究组,落实好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②全面改革备课,用心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备课新模式,充分发挥群众备课的实效性。

③继续完善、推广“导学案”改革实验;用心探索建立“导学案”学生学习制度。

④实行学生周推荐优秀课堂制度。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①完善、推广“导学案”改革实验,分学科编印5年级、7年级“导学案”成果集。

②分学科、分课型提炼育华校园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实效。

③进行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考试评价要反映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评价由主要用于对学生的鉴定,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重点的发展性评价;确立教与学两方面评价并重、突出效益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把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

④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两方面系统研究“双向细目表”编制流程,各文化学科从单元备课开始,全面实施“双向细目表”备课改革。

⑤60%的教师课堂满意度达标。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①继续完善、推广“导学案”改革实验,分学科编印6年级、8年级、9年级“导学案”成果集。

②分学科、分课型提炼育华校园基本课堂教学模式,集中编印各学科教学模式案例集。

③继续进行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考试评价要反映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体验,把评价主要用于对学生的鉴定,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重点的发展性评价;确立教与学两方面评价并重、突出效益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把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

④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集中编印各学科单元教学“双向细目表”成果集。

⑤80%的教师课堂满意度达标。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①分学科修订“导学案”成果集。

②分学科、分课型修订各学科教学模式案例集。

③集中编印各学科课时教学“双向细目表”成果集。

④90%以上的教师课堂满意度达标。

⑤用心创新学生无分数评价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结合上级规定系统制定校园期中、期末等方面的常规检测制度,探索等级加点评的学生质量检测评价制度。

4、教研工作

(1)职责部门

教导处

(2)指导思想

校园采用科研兴校的策略,透过教育科研来整合校园多项改革,构成依靠教育科研保障校园持续发展的机制。

(3)工作目标

校园采用科研兴校的策略,透过教育科研来整合校园多项改革,构成依靠教育科研保障校园持续发展的机制。“十一五”期间,力争申请1个省级课题进行全面研究。使5%以上一线教师能参与省级课题研究;30%的一线教师能参与市级课题研究;50%的一线教师能参与区级课题研究;60%的一线教师有校级研究课题。

(4)具体措施

①完善、健全校园教育科研机制,以科研来推动整合校园的改革等工作。

②用心开展校内课题研究,以校园的3个市级课题为基础,全面推行教育科研工作,认真研究,力求成功结题。

③建立育华校园教育科研信息平台和信息库。

④出台校园《教育科研管理规定》,明确校园课题研究职责人,并构成校园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机制,完善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过程检查、成果验收、表彰推广等科学管理办法。

⑤建立“育华校园教育科研奖励基金”,并制订《育华校园教育科研奖励方案》,奖励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教职工。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①结合校园实际,认真开展3个市级课题研究,借助课题加快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以课堂教学为主题,申请1个省级课题并有效研究。

②10%的一线教师能参与市级课题研究。

③20%的一线教师能参与区级课题研究。

④30%的一线教师有校级研究课题。

⑤承担1个潍坊市重大行动问题研究课题,并获奖。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①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申请1个省级课题并有效研究。

②2%一线教师参与省级课题研究。

③20%一线教师能参与市级课题研究。

④30%一线教师能参与区级课题研究。

⑤45%一线教师有校级研究课题。

⑥承担2个潍坊市重大行动问题研究课题,并获奖。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①以校园管理研究为中心,申请1个省级课题并有效研究。

②5%一线教师参与省级课题研究。

③30%一线教师能参与市级课题研究。

④50%一线教师能参与区级课题研究。

⑤60%一线教师有校级研究课题。

⑥承担3个潍坊市重大行动问题研究课题,并获奖。

5、校园课程

(1)职责部门

教导处

(2)指导思想

我校课程建设应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侧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潜力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3)工作目标

全方位建立3类课程体系,即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为目标的基础类课程;以选修课程、社团课程、艺体课程为主的拓展类校本课程;以科技课程为主的研究类校园校本课程。

(4)具体措施

①校园确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并纳入校园科研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建设和完善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体系。

②成立校园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从课程申请、实施、调控、评价、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构成校园课程开发体系。

③校园开发一切可利用资源,本着教师人人开设选修课程和外聘特长教师的原则,精心开设选修类课程,到达充分张扬个性的目的。实现选修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紧密结合。

④校园艺体教学将按照“3、2、2”训练技能要求,开发艺体校本课程。校园依托音体美优质教学资源,全面实施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体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校园在落实音体美课程标准资料要求的前提下,按照体育课堂“人手一球、人手一毽、人手一绳”;音乐课堂“人人掌握一种乐器,人人会唱经典歌曲”;美术课堂“人人掌握一种书法技能,人人掌握一种绘画技能”的思路,走艺体结合的路子,全面改革音体美课堂教学,提高音体美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⑤利用天文台、地理实验室、化学探究室等各功能科技实验室的一流教学设施,全面开展科技类选修课程。实验器材向学生全面开放,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感悟、实验报告等方面系统开发学生实验校本课程。

⑥每年举行大型校本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①1-8年级全面开设“阅读”、“演讲”校本必修课程;编印《演讲》校本课程。

②100%的学生参与选修课程。利用“六一”节进行选修课程成果展示活动,调整与总结课程开展状况,有重点的打造特色选修课程。

③编印选修课程案例集。

④在小学5—6年全面开设葫芦丝选修课程,以此为带动,让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能掌握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同时开设声乐选修课,组建育华学生合唱团。

⑤利用天文台、物理实验室、探究实验室等各功能科技实验室的一流教学设施,全面开设科技实验类课程。编印物理、化学实验科技校本课程。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①对选修课程进行全面提升,各年级分别编写一本选修校本课程。

②分年级编印校园音乐校本课程,使80%的学生会唱必选经典歌曲。

③编印地理、生物、综合实践等实验科技校本课程。

④探索英语教学改革,组织英语俱乐部等学生活动团体。

⑤录制艺体教学改革优质课堂资料,提炼艺体基本教学模式。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①对选修课程全面归类整理,各年级分别开发一本选修校本课程。

②90%的学生会唱必选经典歌曲。

③编印乐器类校本课程,50%学生能掌握一门基本的乐器。

④在条件允许状况下聘请外籍教师任教。举办英语网页制作大赛、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歌曲大赛、英语作文竞赛等学生文化活动,逐步构成英语校本课程系列。

⑤编印地理、生物、综合实践等实验科技校本课程。

⑥100%的艺体教师掌握艺体教学基本教学模式,艺体教学特色明显。

⑦系统规划科技创新、网页制作、信息学奥赛等活动,依托学生综合活动实验室,从航模、科技作品制作等方面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学生科技作品展室。

6、校园文化

(1)职责部门

办公室:负责校园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的构建

德育处:负责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构建

教导处:负责教师文化、课堂文化的构建

总务处:负责校园物质文化构建

(2)指导思想

以“和谐”为主题,从文化建设角度加强校园制度建设、教师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品德教育、后勤服务、校园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全力打造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大校园文化,构成具有育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用心建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情绪舒畅、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3)工作目标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文化、管理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建设,全面构成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大校园文化,实现文化引领下的共同价值追求。

(4)具体措施

①制度文化:校园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遵循“严、细、实、高、快、恒”的原则。依托“底线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体制,从细节着手,从学生、教师、课堂、班级、后勤服务等多角度建立和完善影响校园教育教学发展的规章制度,构成育华人共同遵守的制度体系。将制度规范内化为育华人自觉行动,完善校园制度文化体系,重点构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②校园文化: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主题文化与主题歌曲相结合”的形式,打造“校园十大文化系列”,整体构建校园广场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运动场文化等文化体系。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系列活动,进行校徽设计、校歌征集等系列活动。

③管理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领导的自律和以身作则来带动全体师生,以全体师生的自觉赢得校园管理之和谐。

④以打造育华集团教育模式为目标,从管理文化角度整体设计宏伟篇、立新篇、廿里堡篇、幼教篇等特色文化宣传项目,初步构成我校集团化管理文化体系,用心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集团化办学资质。

⑤根据校园特点,以育人为目的,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完善校园管理体系,在全面完善校园管理组织结构图的基础上,用校园管理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形式,明确校园各部门各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程序、活动安排,对校园工作全面进行细化。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提升,逐步确认共性管理规范和管理活动体系,构成校园特色管理文化。

⑥班级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坚持既统一又充分发挥班级特色的原则,打造班级显性文化。重点打造以班规、班风为主的班级精神文化。

⑦课堂文化:用心构建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文化。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①采取“主题文化与主题歌曲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打造校园显性文化。重点打造以班规、班风为主的班级和走廊文化。使70%以上班级具有班级特色文化。

②创编校歌。

③依托“底线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体制,从细节着手,从学生、教师、课堂、班级、后勤服务等多角度建立和完善影响校园教育教学发展的必要规章制度,初步整理和编排《潍坊市育华校园管理手册》。

④全面设计育华综合篇、立新篇、宏伟篇、廿里堡篇、幼教篇、德育篇、社团篇、课程篇等综合宣传项目,编印校园宣传手册。

⑤拍摄校园宣传片,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校园基础性物质文化基本成型。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①打造“校园十大主题歌曲文化系列”,整体构建校园广场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运动场文化等系列文化。

②继续整理修订《潍坊市育华校园管理手册》。

③用校园管理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形式,明确校园各部门各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程序、活动安排,对校园工作进行全面细化,实现精细化管理。

④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目的,从组规、组徽、小组评价等方面入手打造课堂文化。

⑤使80%以上班级构成班级特色文化。

⑥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基本实现精品化。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①全面总结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编印大型校园宣传画册。

②系统编印《育华校园管理手册》。

③对校园管理模式进行提炼,申请政府成果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④使100%班级构成班级特色文化。

⑤实现校园文化引领管理,构成全体育华人的共同价值追求。使师生幸福指数在80%以上。

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全面实现精品化。

7、后勤管理

(1)职责部门

总务处、财务处、办公室

(2)指导思想

以用心主动的工作态度,以一流的服务水平为师生发展服务。

(3)工作目标

建设精干、高效的后勤服务队伍,以一流的服务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广大师生的满意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师生满意率接近100%。

(4)具体措施

①加强管理,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用心高效的工作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服务、协调水平。

②分工负责、精简高效,同时注重团结协作,构成合力。

③建立完善后勤服务职责、业务标准、工作程序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管理档案资料,实现校园底线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过渡。

④全面实现后勤管理数字化管理,实现校园办公无纸化。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①稳定后勤服务队伍,明确共同奋斗目标,后勤服务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为教育教学工作带给全面后勤保障。

②实行部门例会,加强沟通协调,保证教育教学设施及时投入使用。

③完善各项后勤管理制度。

④后勤管理从资产登记、校舍维修、公物维护等方面基本实现校园数字化办公。

⑤加强档案、人事、党务、财务、校产建账工作,基本达标。

⑥构建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发展。

⑦师生满意率达85%以上。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①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后勤服务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

②全面实现校园办公数字化。

③全面接收校舍及设施,投入使用,公物管理与维修实现信息化管理。

④完成校产建账。

⑤制定花园式校园的行动方案。

⑥做好校园重要文字材料的汇编。

⑦全面构建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

⑧校园人事、档案、党务、财务工作全面规范,实现相关标准达标。

⑨师生满意率达90%以上。

⑩建立市级礼貌单位。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①后勤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在全区兄弟校园中到达一流水平,合理、有效地发挥教育教学设施的作用。

②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各项工作建立省市荣誉。

③档案管理达省二级以上。

④在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实现优质高效。

⑤实现场馆设施的有效利用。

⑥建立“后勤服务问题”的投诉机制,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

⑦开展“后勤社会化”和“后勤优质服务”课题研究。

⑧师生满意率达95%以上。

⑨建立省级礼貌单位。

(三)个性发展项目

全面打造科技特色

1、职责部门

团委:总体负责科技特色的建立工作,系统设计科技活动类课程

教导处:依托各类实验室整体设计科技实验类课程

2、指导思想

依托校园资源优势,整体开发校园科技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

3、工作目标

(1)依托校园科技馆,透过科普壁画、科普讲座与系列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建设学生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2)全面开展科技宣传活动,成立科技活动团队,用心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兴趣。

(3)用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发明创造展室;完成育华校园科技创新论文选的出版,开发校园科技创新校本教材;全面发挥科技楼的作用,指导学生创新性的使用各馆室,上好科技辅导课。推广科普特色,全面打造校园的科技知名度。

4、具体措施

(1)依托各类先进实验室系统开发各类实验科技校本课程。

(2)在参与、选拔的基础上组建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加强科技社团活动,系统设计各类科技活动类课程。

(3)建立各类学生科技作品展室。

(4)每年举行校科技节,展示科技教育成果。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

(1)健全各项科技活动制度。

(2)组织科技选拔活动,成立相关科技团体。

(3)举办育华首届科技节。

(4)成立育华航模协会、科技创新协会。

(5)组建校园机器人竞赛队。

(6)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主,各类实验室逐步向学生开放。

(7)组织参加区科技节争取好成绩。

(8)整体设计学生科技系列活动,使50%以上学生会制作科技类作品。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

(1)全面开放实验室,筹建校园科技展厅,包括发明创造、手工制作、创意设计等资料的展览。

(2)成立科技论文选修改部,完成育华校园科技创新论文选的出版。

(3)组织开发科技校本课程。

(4)举办好育华第二届科技节,展示科技特色建立活动成果。

(5)使60%以上学生会制作科技类作品。

第三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1)利用科技校本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努力提高校园师生的科技创新水平。

(2)采用科技选修和兴趣团队相结合的办法,到达全员研究的目的。

(3)打造十项精品科技工程。

(4)申报市级科研课题,完成天文研究报告。

(5)整体开发校园科技活动类校本课程。

(6)举办好育华第三届科技节,全面展示科技特色建立活动成果。

(7)使80%以上学生会制作科技类作品。

(8)申报潍坊市政府成果奖。

五、实施保障系统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

发挥校长办公会、党支部在校园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成立校园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职责人。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坚持校园重大事项的群众决策制度。透过教代会形式,将校园规划内化为全体育华人的共同奋斗目标。教代会对规划的制定、修改、执行、评估有批准、推荐等权利,以保证规划的正常有效实施。

(二)成立校园规划监督与自主评价委员会

规划监督与自主评价委员会由教代会产生,代表教代会行使规划监督权。评价委员会对校园各部门的规划实施状况进行月检查、学期诊断性评价、年度构成性评价和三年终结性评价,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实。

(三)确立规划的评估标准

在校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部门对规划进行目标细化,实行项目负责制,分工到人,职责明确,保证规划落到实处。

(四)建立由家长、社区为主的校外监督机制

用心争取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监督、支持和帮忙,构成制度,使之能监督检查校园规划的执行状况,并提出合理化的推荐。

(五)建立校园“规划专家委员会”

校园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规划专家委员会”,在规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方面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保证规划的科学有效。

(六)经费保障

校园以认真扎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业绩,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政策支持;同时持续“自力更生”的用心态度,创新发展校园附设幼儿园,多渠道筹措经费,保证规划的落实。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三):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2015年―2018年)

XX市XX路小学建立于2002年8月,XX市XX路小学,创办于2002年8月,原为XX镇第八小学,由原先的XX镇九小和水深小学合并新建而成。2011年9月因乡镇区划调整,校园施教区管辖范围发生变化而更名为XX路小学。

建校伊始,校园秉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坚持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丹小和美精神,透过前几年三年规划的实施,校园在德育、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校本课程建设等领域,围绕“差异教育”主导理念用心进行探索实践,逐步构成了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为特色的整体风貌。建校十年,校园先后荣获XX省义务教育标准化校园、XX省中小学学业质量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校园、XX市示范小学、XX市现代化校园、XX市一级校园、XX市体育和艺术特色校园、XX市礼貌校园、XX市小文学家、小科学家培养基地校园、XX市小数学家摇篮校园等三十多项XX市级荣誉称号。

进入第二个十年发展后,XX路小学着力建立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XX市级名校,为XX市发展优质基础教育做出贡献,为科教兴市和科教兴国做出贡献。为此,校园特制定《XX市XX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5年9月―2018年8月)》。

本规划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校园办学理念阐述

第三部分:校园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校园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校园整体状况

校园占地面积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总投资XX万元。现有39个班级,XX名学生,教职工98名,专任教师91名。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89人,占全校教师的98%,小学高级职称73人,占80%。拥有XX市名校长1名,XX省教坛新秀1名,XX市教坛新秀和中坚5名,XX市教坛新秀20名,XX市骨干教师12名和XX市骨干教师13名,优质课获得者38名,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二、校园发展优势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1.周边环境良好,外部关系氛围和谐

校园地处市中心,毗邻XX街道服务中心,附近有市行政中心、人民医院、新华书店、广播电视大楼、气象大楼等科技文化设施,方便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周边有XX小区、晨沐花园、XX花苑、民丰小区、XX小区、新世纪花园等比较成熟的住宅小区以及新近开发的超多高档小区。校园与周围社区在社区活动、敬老爱老、场地支援等方面交往频繁,与友邻单位关系融洽,互动良好,为校园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生源状况总体良好

校园近几年接收新生为七个班315人,主要以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路以南)以及民丰居、XX居和部分清远居、乐湖居的适龄儿童,生源比较稳定。近几年家长中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新闻工作人员、私营企业主、公司职员等占比显著提高,普遍对教育都很重视,学历层次也比较高。从总体来看,生源逐年递增的速度十分之快,在市区小学内相比较较好。

3.办学条件趋于一流

校园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总投资XX万元。校园选址合理,南临马车河,西临XX路,北临XX路,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主体教学楼高低错落有致,造型别具一格,富有现代化气息,而且用走廊连接而成,让师生避免日晒雨淋,还能集室内体育馆(风雨操场)、阶段教室于一体。教学楼东侧有科技楼、25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的塑胶操场(内有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校园班班安装电子白板和小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无线网络和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同时校园各类辅助教室配置齐全,拥有各类艺术、科技等功能教室26个,包括120平方米的多功能舞蹈厅、397个座位的多媒体阶梯教室、120平方米的信息技术教室、藏书38000多册的图书室和师生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乒乓室、民乐室、棋类室……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43台(8人/台),图书生均21册,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器材和仪器设备均按省一级标准配备,设备齐全。总体布局新颖,景致迷人,设施齐全,是少年儿童求学的乐园。

(二)内部条件分析

1.校园管理科学高效

校园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

(1)德育管理方面。校园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校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德育功能,系统构建“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校园德育工作的开展。

(2)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构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如建立了一整套的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将一批优秀教师纳入校园骨干培养规划中,并逐步构成具有校园特色的名师工程。

(3)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一方面校园以常规管理制度为依基础,规范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校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实践常规管理创新活动,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进行了用心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4)教育科研管理方面。实现了课题管理全程实施“技术性”管理,包括申报、论证、立项、实施、总结及成果答辩、推广等等,并完善各级立项课题的申报程序,构成“校级研究专题――县市级立项课题――省级立项课题”这一课题申报链,建设好了“金字塔式”的课题申报支撑体系。

(5)课程管理方面。校园从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和美理想的课堂、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行动等方面进行规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其中,学科拓展型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是校园课程管理中的一大亮点。

2.师资队伍雄厚

校园现有教职工总人数98人,其中专任教师91人,行政人员3人,教辅人员4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5人(占5.5%),中级职称者68人(占74.7%),初级职称者17人(占18.7%),未定级者1人(占1.1%)。校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毕业66人(占72.6%),大专毕业23人(占25.3%),中师毕业2人(占2.2%)。

几年来,校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和市、县级的优秀教师。校园已经逐渐构成一支崇尚师德、钻研业务、潜心从教的较为优秀的教师队伍。现对校园的师资优势分析如下:

(1)年龄结构合理

从年龄结构来看,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成正态分布。30岁至45岁的教师有70人,占了专任教师的76.9%。这是校园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不仅仅充满活力,有充沛的体力,是最有可能发挥其工作潜能的阶段。

(2)校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

一向以来,校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构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业务潜力优秀、乐于奉献的教书育人队伍。2003年至今教师在县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有40人,拥有县级以上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38人,获奖人数占专任教师的41.8%。近三年,校园在XX市级以上的论文案例评比中,共有102篇获奖,6篇发表;共有39个课题立项,其中有6个课题获XX市级奖,有12个课题获XX市奖,共有21个课题结题,大多数教师具备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潜力。

(3)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已然构成

近三年校园先后培养了1名省教坛新秀,1名XX市名校长,4名XX市教坛新秀,7位XX市师德楷模奖和2名终身班主任奖,5名中学高级教师,市县级学科骨干教师20人。

3.学生综合素质良好

(1)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良好

校园学风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潜力,校园整体教学质量在XX市多次检测中名列前茅,后20%学困生也得到有效帮忙,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2)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面,个性特长多样

校园课程理念为差异发展,多彩课程,以“多”和“彩”为表象特征,透过课程多元化、学习的选取化、教学个性化、评价多样化等手段,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坚持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样化原则等原则。开设拓展型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竞技竞赛活动,成立30多个学生社团。近三年校园每个学期都在各级各类的体艺、科技、信息技术等比赛中荣获奖项,如XX机器人比赛二三等奖、XX省校园足球比赛二三等奖、XX市舞蹈比赛二三等奖、XX舞蹈、器乐、声乐比赛一等奖等。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状况

学生以红领巾志愿者和科学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用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校园、社区的公益性、服务性、体验性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学生自主开展的科学小课题实验研究成果多次荣获XX市奖。

4.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近几年,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差异教育,着力营造“和美”校园文化,打造科学教育品牌,建立体艺特色校园,办学特色初步构成。校园用心开展质量监测和过程性评价、儿童阅读、“三小”培养、民乐进课堂、校园足球等实验项目,语文晨诵、趣味数学、体育足球、音乐民乐、英语口语、美术陶泥和科学实验等学科课程,培养专业教师,建设活动场地和开展活动体系建设,制定一年促规范、三年抓特色、五年树品牌的阶段发展目标,建立了丰富的校本课程、优秀的师资队伍、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学科拓展型课程撬动课堂变革,实现课程由国家单一向丰富校本转变、学生由全面向个性发展、教师由良好向专业发展,校园先后荣获小文学家培养基地校园、小科学家培养基地校园、小数学家摇篮基地校园等十多项市县级学科特色荣誉称号。

三、校园发展面临问题

在上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中,校园在现代校园管理思想和制度、名优教师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办学思想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已得到必须发展与建设。校园管理思想和制度得到广大教师认可,已构成40多位骨干教师梯队,开发了九门校本课程,办学理念、课程建设和学科特色被社会所认可。但在校园发展的第二个关键十年,办学面临着一系列质的问题:

1.办学规模控制的问题:由于校园地处人口稠密的新市中心,学区范围大,学区内新楼盘众多,随着校园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学区内生源迅速增加。如何根据标准化校园的要求,科学地控制校园的合理规模,使校园能够稳步、健康地发展。

2.提升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层次的问题:如何构成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求的队伍建设模式?在以往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已经实施有差异的教师专业发展与管理,我们已经关注了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需求,但省特级教师、XX市名师缺乏,对走名师――名校的办学思路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缺乏有效引领,市级课题缺乏理论指导和支撑,高原现象难以突破。如何更深入地探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措施,激发校园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内在发展需求,培养一两名特级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

3.如何进一步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研究”,以凸显校园办学特色的问题。从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思想到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再到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变革、拓展型课堂建设和完美教室,尽管我们在差异教育理念引领下对校园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但重建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所以如何从校园课程设置层面、课堂教学改革层面、学生学科活动体系层面和校园文化建设层面等进行发展性研究,是未来三年务必关注的问题。

4.校园文化积淀不够,“和美”主题未突出的问题。办学历史较短,办学规模在逐步扩大,虽用心投入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各类平台以深入挖掘办学理念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突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但尚未构成规范化、系统化、品牌化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和美”主题文化和价值理念建设缺乏规划。

第二部分校园办学理念阐述

优质的教育就应是促进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的教育。从建校至今,我们不断实践和提炼“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在实际操作层面将这一目标分解为三个部分,立足实现为每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发展、为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特色发展,如果将来做的更好一点,为每一位教师的特色发展,为每一门学科的品牌发展。我们将其概括为差异教育。

一、指导思想

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继承丹小的优良传统,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以校园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构成适合XX路小学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短、起点高、发展快的城镇公办小学,校园将围绕前十年对于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差异教育的思考实践,不断完善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为主导的办学思想,在新三年中着力凸现以下办学理念:

1.校园精神: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丹小精神

质朴务实是年青丹小的风格,十年来丹小人以质朴无华的气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培育每一位学生;而开拓进取是卓越丹小的前提,是校园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年来,校园努力挖掘内外部的资源,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2.校园办学的逻辑起点与归属:人和差异教育

校园办学的逻辑起点和归属,就是“人”。我们认为一所秉持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校园,它所开展的一切教育实践务必回归到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独特性、惟一性的关注,回归到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差异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来。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应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人的差异是多种多样的,差异教育大体有四层含义。

一是个体间差异。教育应对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有目共睹的。

二是个体“内差异”,即每个人的整体素质结构的内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组成的一个独特的结构。个体这种独特的素质结构,是人在自然的基础上,经过校园、家庭、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透过学生自身长期的实践活动逐步构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一个发育和发展正常的儿童,在这个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总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即表现出个体内素质之间的差异。

三是阶段间差异。人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表现出各阶段的不同特点。由此,阶段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发展阶段性的差异,并非人人相同。

四是群体间差异。一个班级、一个校园以至校园与校园之间,由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校园和社会环境条件的不同,群体之间也会表现出差异。

3.校园办学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推进特色和品牌战略,建成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鲜明的在XX内有较大影响力的XX市一级校园。

4.办学的核心追求: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首先证明,校园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校园和教育的价值最终应由学生来检验;第二,强调“每一个”,不是个别、一群,而是每一个,“每一个”与“所有”不同,“每一个”强调个体及其差异性,而“所有”可能突出每一个的综合与共性;第三是“孩子”,意指校园不仅仅将学生视为“学习者”和“教育对象”,更是可亲可爱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到校园里来度过六年时光,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学习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资料;第四,“幸福人生”,则意蕴着我们既关注孩子当下的生活质量,期望每一个充满绿意的生命在校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获得健康向上、用心乐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获得主动的、富有智慧的生存方式与学习方式,获得蓬勃的生命力量,实现生命的幸福成长。同时也是期望由此开始孩子能拥有和谐、完美的人生。

5.校园口号:小天地,大舞台,为每个孩子的卓越发展

小天地,大舞台,指使人生起点的小学校园生活是多彩的、丰盈的,充满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为每个孩子的卓越发展,指为学生今后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丰厚的基础。

6.校园使命:建设和美校园营造和润课堂打造和洽团队引领和美人生

7.教师形象:质朴务实追求卓越

8.学生形象:德艺双馨身心和美

第三部分校园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坚持走“内涵发展,文化办学”之路,着力营造“和美”校园文化,打造学科教育品牌,建设体艺特色校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跨跃式发展,把校园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显现的XX市一级小学。

二、培养目标

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交流、会创造、会生活,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健康人。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实施策略、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一)校园管理

1.领域目标:

在依法治校和民主办学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实践现代校园管理理念,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现代校园管理制度。出台《XX市XX路小学质量管理手册》,以制度保证校园教育质量高水平;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校园管理制度化发展,促进管理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构筑信息化平台,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聘任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深化团队绩效共担制度。从而使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相统一,争创XX市品牌特色校园,争创集团化办学。营造“团结协作,优质高效,和美共振”的管理氛围,实现“和谐、发展、品牌”的校园管理总体目标。

2.实施策略:

(1)深入实践现代校园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走向民主化

实现教育民主化,务必走校园管理民主化的道路,这是现代校园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未来三年我们将以第二轮发展性校园评价制度的实施为契机,完善校园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价干部制度,做为校园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信息,改善校园管理;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把班主任工作评价权交给家长,把干部评价权交给老师,把教学评价权交给家长和学生。

(2)出台《XX市XX路小学质量管理手册》,促进管理走向标准化

随着社会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为保证丹小教育质量的一致和高水平,就要不断巩固丹小的品牌。校园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优质教育质量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让校园从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走向现代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未来三年,校园在总结丹小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丹小教育的质量标准以及为实现这样的标准需要完成的管理操作过程,以完善校园目标管理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编制出台《XX市XX路小学质量管理手册》。

(3)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

未来三年,校园除了用心争取政府公共资源的扶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用心利用各种社会教育场地、师资资源外,还将用心开发家长教育资源,营造学区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透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校园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吸引家长用心投入教育研究,参与校园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技术和理念,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校园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

(4)推进网络化管理,促进管理走向信息化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化,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能够透过大众媒体传播手段极迅速地传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在这种形势下,未来校园的管理必然从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校园管理中的应用,制作新的校园网和班级主页,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力争做到无纸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为校园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5年8月:规划《XX市XX路小学质量管理手册》,构建现代校园基本制度;以绩效工资的改革为契机,完善各项考核条例;构成校园和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评价机制;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校园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运作规范,逐步明晰和完善校园的办学理念系统,构成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愿景。

2015年9月―2016年8月:初步构成《XX市XX路小学质量管理手册》,推进现代校园制度;进一步构成校园和教师自我评价、自主发展机制;继续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校园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到达办公管理现代化,实现数字化校园、无纸化校务管理。

2016年9月―2018年8月:出台《XX市XX路小学质量管理手册》,坚持人本、校本和精细管理等现代管理制度的实行,营造“团结协作,优质高效,和美共振”的管理氛围,实现“和谐、发展、品牌”的校园管理总体目标。

4.成功标志:

(1)出台《XX市XX路小学质量管理手册》,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名列市前茅,学生综合素质高。

(2)建立XX市品牌特色校园、省级体育特色校园。

(3)社区、家长、师生对校园工作的满意度高。

(二)德育工作

1.领域目标:

透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资料、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100%中队行规合格,鼓励60%中队构成特色;鼓励参与各级各类班主任评比,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举办“班主任沙龙”或“德育论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透过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校园、家长和社会资源,构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建立市县锥鹰红旗大队、德育特色校和家长校园。

2、实施策略:

(1)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潜力,构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德育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力争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在学科教师队伍中培养若干位育德意识和专业潜力双发展的领头人,在班主任队伍中培养若干位班级建设和教育教学潜力双发展的领头人。

(2)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透过一日常规、好习惯等资料,开展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校园、家长和社会资源,构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以素养教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塑造完美心灵。

(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加强社会教育资源、校园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搞笑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建设一支热爱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潜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构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

(4)加强家校合作,拓宽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家长参与校园教育管理的用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透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校园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校园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透过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和信箱等对个别心理有偏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与追踪研究。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礼貌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6)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用心探索贴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构成一批以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精品课。注重德育科研,引导教师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5年8月:落实德育常规教育,实施全员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多元德育评价,用心开展学生社团活动,100%中队创合格中队。落实素养教育主题德育细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优良品性。

2015年9月――2016年8月: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和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评比,做好特色社团建设,完善升级校园网、班级博客、特色中队建立活动,成立家长校园,做好XX市心理辅导站和家长校园的建立活动。用心推进富有丹小特色的素养教育德育工程,打造个性德育品牌,为学生提升潜力,健康成长,丰盈个性搭建平台。

2016年9月――2018年8月:透过培养德育队伍、深化德育资料、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到达市级德育特色校标准,德育素养教育成为校园特色和品牌。

4.成功标志:

(1)德育队伍精良,德育资料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多样。

(2)构成丹小素养教育品牌。

(3)建立市县锥鹰红旗大队、德育特色校和家长校园。

(三)教学工作

1.领域目标:

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构成贴合校园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资料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构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建设优秀的教研组,实施三级课程体系,开发《陶艺》等校本特色课程。

2.实施策略:

(1)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项目为契机,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改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在未来三年内,校园将更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学习任务的改革思想和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第二,各教研组继续以“品牌建立”为核心理念,透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品牌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透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课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教研组品牌建设力度,力争透过三年的努力,将体育组的快乐大课间武术操、语文组的丹音霞诵、数学组的趣味数学、美术组的陶艺、科学组的小小科学家等多个学科项目做强做大。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行动

在校园教学常规管理中,以课题为载体,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进行用心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备课管理,透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第二,课堂管理,透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三,作业管理,透过改善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透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第五,学业评价管理,透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透过实践探索,除了实现传统教学常规管理“管”、“督”、“评”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体现教学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

(3)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差异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

基于差异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个性成长的理念,校园努力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透过教育评价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帮忙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提出“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的理念,在未来的三年中,校园教育评价将对多元化学生评优方案、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4)用心组织教研组长等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个人素养和活动组织潜力,进而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潜力。认真研究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用心开展校本培训。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5年8月:坚持及时、适度、多元的原则,校园透过听课、常规检查、考核、问卷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创新教学常规管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完善校园资源库,带动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以综合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主题教学设计或特色项目教学设计,构成特色课程。积累材料,语文级、数学组等力争申报XX市优秀教研组建立。

2015年9月――2016年8月:强化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进有效教学方式的转变,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构成本校课堂教学风格。优化校园多元评价,推进活动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组织相关经验总结或论文交流。拓宽综合实践研究视野,充实综合实践课程教材;设立校园文化节,扎实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数学节、英语节和体育节,开发校本活动课程,申报精品校本课堂。

2016年9月――2018年8月:三类课程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基础型课程教学渗透拓展型探究型思想、方法、手段等,使基础型课程教学充满活动。制定拓展型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推出若干教学骨干。深化新教育实验系列读书活动,举行“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育蕴含智慧”为主题的教学沙龙,开展老中青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校园教学资源平台资源丰富,上传、下载频率不断提高。

4.成功标志:

(1)校园被评为市县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名列市前茅。

(四)教科研工作

1.领域目标:

坚持“科研强师、科研提质、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和管理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齐,构成人人有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打造“精选题、真实践、勤反思”的科研氛围,实施科研课题与常态研究相结合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紧密课题与特色的关系,使课题服务于特色,使特色建设推动课题的研究,力争三年内构建构成能持续推动校园发展的,逐步打响具有校园特色的科研品牌。教师学术论文、案例发表、获奖占教师总数20%以上,每年都有3个以上课题立项和结题,荣获市县先进教研组和教科研先进群众。

2.实施策略:

(1)建设成具有校园特色、贴合校园发展实际的科研网络体系。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切实、有效、深入,校园在择定课题时要切准教学改革的热点,凸现课题的前瞻性和推广价值,确定一个今后三五年中对校园工作起导向作用的整体性、探索性的主干课题(省级课题、市重点课题),再围绕这一主干课题,确立一批在XX市、校立项的辅助性课题着力研究,各科参与课题研究,构成一个主干课题覆盖下的系统的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现阶段校园管理方面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为核心,课程方面以拓展型课堂研究为重点方面,课堂方面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文化方面以和美校园文化为主线等。

(2)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提高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潜力。

建设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课题“三段介入”常态化管理模式,对校园各级课题进行动态管理,用心推进校园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规范化管理进程,保证校园教师的各类教研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并能够及时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问题解决。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强化对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从而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特质与推广价值。

(3)丰富校本教研的资料和形式,组织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

继续完善贴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把优秀教研组建立、教研组专题研究、年级段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资料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扎实有效推进的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个人专题”的研究工作,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常态化。

(4)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

在人力、财力资源分配使用上适当倾斜,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质量比较高的课题成果给予适当的包装。包括外请专家对课题成果鉴定及参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成果评比,带给相关的成果推广平台,以宣传推广相应的研究成果。每年将教师的课题成果汇编成册和《教科研通讯》,及时反映校园课题研究成果及动态,针对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发表师生教育方面的言论,以传递课改经验,宣传成功案例,树立先进典型,交流研究经验,提升理论素养。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5年8月:以XX市促进有效学习变革项目“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课堂变革”和XX市课题“数学导学”为抓手,落实课题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员和经费,做好课题的成果撰写;针对本年度XX市级获奖的部分课题,根据XX教研室教科办的精神指示,申报XX市级课题。根据校园的教学实际问题,鼓励教师申报XX市级小课题;校园每年将投入30万用于教育科研相关活动,提高课题层次,至少有3个课题分获XX市和XX市奖项。

2015年9月――2016年8月:透过教代会制定加大为教科研奖励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有关教科研工作制度,用心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论文、案例的撰写及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定期召开课题结题会议,让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成果撰写的进展,保证已经到期的课题要其按时结题。

2016年9月――2018年8月: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大幅度地提高,争取有10%的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做好课题研究的考核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丰富教育研究成果,构成高效教学的优秀案例,积累研究成果,编写必须数量的校本教材,充实校园内涵,努力构成校园特色。争创XX市教科研先进群众。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科研意识高,有一半教师能熟悉做课题的操作程序,青年骨干教师在三年内参与过课题研究。

(2)在校园的绩效工资考核中,三年内逐步加重教科研的考核分,引导教师用心参与教科研活动中。

(3)每学期都汇编《教师论文集》、《教师案例集》、《公开课教案》、《评课稿》、《教科研主题活动日汇编》。

(4)三年内有3个或3个以上课题获XX市奖项;有两个课题获XX市奖项或结题。

(5)能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编写校本教材,申报精品课程。

(6)参加XX市级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0%及以上,并且有6篇教育论文在XX市或省级刊物发表。

(五)队伍建设

1.领域目标:

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德考核。力争三年内培养2名XX市教坛新秀,5名XX市“三坛”,5名中高级职称,5%左右教师成为市县内有必须影响力的名师,50%以上教师能够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各学科均有XX市级骨干或XX市级学科带头人。做好市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校园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2.实施策略:

(1)关注教师个体学习与成长过程的持续完善,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变革实践者。透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带给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强调教师日常的、经常化的实践与反思。以建立“清风校园”为契机,广泛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教师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意识;强化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2)建设优质、高效,具有品牌特质的教师专业团队,在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中促进教师职业生命内涵的重建。未来三年中,我们将努力把过去那种过于行政式的、主要落实在教学规范(或为教学而教学)的组织转化为以教师职业生命内涵重建为核心的、旨在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内在潜能和动力的专业合作团队。校园将继续推进教研组、班主任、课题研究组等相关团队建设,扶持因为有相近的专业兴趣爱好、共同目标而构成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生活品位和工作质量。

(3)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在坚持各项薪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教师薪酬结构。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包括质量评估、教科研评估、满意度调查、工作目标达成度评估、师德评估等定量评估。努力提高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奖励,提高高业绩个人和团队奖励,提高承担创新任务教师的奖励,提高超工作量教师补贴。

(4)构建“评”、“研”、“引”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倡导自由、宽容氛围,促使有更多的名师产生。三年中,校园将给更多教师表达自由的机会,以传播其思想和行动;并用心拓展校外各种媒介传播本校教师思想和行动的空间,为教师创造在更高层次的公共空间表达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在权威性的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学术组织,鼓励教师著书立说,鼓励教师以个人名义举办教学研讨活动,保护教师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5年8月:透过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研讨、评选,优秀教研组建设等活动,把校优质课、全员赛课等课堂教学评比打造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常态活动,探索培养骨干教师的系列化推进策略,在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透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进一步提升校园已有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争取评选一到二名市县教师。

2015年9月――2016年8月:制定新的市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方案(数学),实施校本培训特色项目,组建名师工作室,完善分层培训方案,继续开展系列师训活动,评选三到五名市县骨干教师,评选1个市级教研组。

2016年9月――2018年8月:透过三年努力,丰富内涵,扩大名师队伍,争取使更多的教师会以研究的眼光来思辨课堂教学。争取培养二名XX市教坛新秀和三名XX市“三坛”,5名中高级职称,有1个市级优秀教研组,总结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4.成功标志:

(1)具有一支高度职责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社会评价良好。

(2)继续做好XX市和XX市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基地,申报数学学科项目。各学科均有市级骨干老师,培养二名XX市教坛新秀和三名XX市“三坛”,五名中高级职称教师。

(六)校园文化

1.领域目标:

以“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宗旨,完善校园“和美”文化。结合校园管理思路的整合提升,完善校园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激活校园活动文化;挖掘环境文化,开发利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美化行为、绿化环境、净化心灵,建设书香校园,建立XX市优美校园。

2.实施策略:

(1)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聘请专家指导,整体架构校园的办学思路,健全办学理念等核心价值文化,突出理念的“和美”主题。

(2)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营造走廊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化“和美”文化的环境内涵。

(3)丰富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周、五小培养和学科活动文化等,建立活动文化,深化“和美”文化的活动内涵。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5年8月:不断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整体架构校园的办学思路。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营造走廊书香氛围,丰富社团活动文化、五小培养和学科活动文化。

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探索办学思路、环境建设和活动文化的基础上,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以“做最好的丹小人”为目标,在做最好自己的基础上营造师生追求用心向上、勤奋敬业、终身学习的良好精神氛围和价值取向,在教风、学风、校风的培育上有深化提高,注重班级文化和主题活动周文化建设。

2016年9月――2018年8月:继续优化、深化校园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和美”文化建设为校园的核心资料,树立“和美”校园文化品牌,让民主、和谐、完美的校园精神立起来,建立XX市优美校园。

4.达成标志:

(1)构成宣传校园文化品牌和树立校园形象的校园特色的识别系统。

(2)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突出和美主题。

(3)建设XX市书香校园和优美校园。

(七)校园课程与特色

1.领域目标:

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意识和潜力,构成校园课程建设团队,规划编制学科系列校本课程,能够科学地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课程实施的效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充分整合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校园已经积累的经验和社区的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出贴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个学科教研组都拥有自己的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校园的课程资源整体得以优化。争创XX市科普示范基地与省体育特色校园。

2.实施策略:

(1)透过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采取请课程专家、外出专题培训等方式,明确课程建设的内涵和价值目标,明确一方面坚持围绕校园的办学特色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结合校园的实际状况,努力把办学特色渗透到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之中。

(2)深化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即拓展型课程),并用心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结合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保证活动参与面、参与效果,对丰富多彩的活动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使其成为精品,使校园成为培养学生特长的示范基地,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涌现出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

(3)重视对教师特长的培养。围绕校园特色学科(科学、体育、音乐、语文、数学),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XX市、XX省师范院校教育系及教育机构课程专家的力量,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自身课程开发潜力奠定基础。

(4)开发校本课程,彰显校园办学特色。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需求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分析校园现状,聘请专家指导,由年级试点向全校逐步推广的过程,逐步编制社团活动教材,逐步构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校本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校园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资料,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5年8月:丰富学科特色课程资料,构成特色学科的校本课程。培养有校园特色共识的教师群体,构成合力。围绕校园特色,规划社团整体工作,年新增2-3个学生社团,年新增开发一门学科校本课程。

2015年9月――2016年8月:探索特色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特色教学研讨课,深化学科拓展型课程建设品牌。继续开展校本培训,提高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语文和数学等学科教师的专业技能。继续加大少年科学院的建设,做强小小科学家品牌,建立XX市科普示范基地。加大美术陶艺特色课程的建设,编制《陶艺》校本课程。

2016年9月――2018年8月:培养一批批特长学生,在科艺体等多项比赛中成绩突出,每学年获奖人次占学生数10%以上。新增两到三年学科拓展型课程,建立XX省体育特色校园。

4.成功标志:

(1)涌现出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每学年获奖人次占学生数10%以上。

(2)构成规范、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3)校园被评为省体育特色校园和XX市有特色的品牌校园。

(八)后勤服务与校园建设

1.领域目标:

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装修专用教室,完善校园文化布置;继续筹划建设游泳池、科技馆和食堂,提升软、硬件设施的层次;建立平安校园、XX市现代化校园。

2.实施策略:

(1)加强后勤内部管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装修舞蹈室、心理辅导室专用教室,维修塑胶操场和翻修厕所。完善教学楼的走廊文化、建设文化长廊,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3)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更换电子白板、置换学生电脑、更换教师的笔记本电脑、更换电子显示屏和视频监控系统,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校园网建设,增加课程建设与学科专题二级页面。

(4)筹划建设游泳池、科技馆和食堂。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5年8月:装修舞蹈室、心理辅导室专用教室,维修塑胶操场和翻修厕所。完善教学楼的走廊文化、建设文化长廊,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2015年9月――2016年8月:继续筹划校园科技馆、游泳池和食堂的建设,更换电子白板、置换学生电脑、更换教师的笔记本电脑,校园网络、教学设备等维修保养良好,后勤安全管理到位。

2016年9月――2018年8月: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推进校园游泳池、科技馆和食堂建设,环境布置显“大气、儒雅”。档案管理、财经管理工作规范中优化。校园平安单位建立工作再上新台阶。关注工作细节,提升服务满意率。

4.达成标志:

(1)校园美化、绿化到位,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明显提高。

(2)校园教育教育设施设备到达现代化校园要求,使用和维护良好。

(3)后勤服务各尽职责,高效运作,师生满意。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用心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校园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

1.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王XX

副组长:黄XX

组员:张XX

2.项目工作小组

在校园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本《规划》的工作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部门执行职责制。

教导部门:提升教育质量,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

科研部门:负责课题运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德育部门: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家庭、校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技术部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数字化校园带给技术支撑。

总务部门:带给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

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校园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构成干部理解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透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校园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环境保障:

1.外部环境

协调好校园与上级主管部门、社区、家庭的关系,努力争取政策支持、财力支持、舆论支持,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为校园发展创设优越的外部环境。

2.内部环境

充分发扬民主,用心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推荐,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用心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

(五)师资保障:

加强校园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构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潜力强的师资队伍。

(六)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校园发展目标的实现带给物质保障。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四):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

xx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紧跟管理区教育发展步伐的校园。校园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必须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此刻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管理区教育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管理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1、校园基本状况

位于屈家岭管理区xx办事处的xx小学始建于1973年,前身为总参五七干校红卫校园。改交地方后校区包括xx中小学,属于完全义务教育校园,2003年管理区在何集建立第二初级中学,xx校园中学部并入何集二中。现校园占地面积30亩,有6个教学班,学生近150人,教职工16名。

2、教育发展背景

应对屈家岭管理区建立“工业强区,做活生态文化旅游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管理区教育局组织学习并着力推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制定了《屈家岭管理区2010年工作要点》。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立足于我区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成为办事处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另外,管理区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也应充分思考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途径,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资料融入我校的发展规划中。

3、社区状况

为支持三峡移民工程,管理区移民办公室对xx办事处布局结构调整,校园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各级领导对校园发展高度关注,社区、家长对校园的期望值也很高,管理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现场办公,关心校园教育教学环境工程进度,此刻校园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总建筑面积24360平方米,拥有篮球场、标准停车棚。同时校园正在逐步配齐各类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由于此刻校园与办事处没有人员分配、经费发放等直接管理权责,办事处无工矿企业,现校园办学除财政开支外,所有费用需要自筹,生源减少,校园经费一向存在必须困难。另校园所处地理位置在管理区最西端,且夹在钟祥长滩镇和罗集镇之间,生源极不稳定。校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工家庭,部分家长素质较差,多次出现不能尊重家校协作教育的现象,学生在养成教育上存在较大困难。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校园现有教职工16人(含在编因病待休教师1人、后勤专职1人,聘请教师4人,资教生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4人,占在岗教师的87.5%;小学高级教师7人,占在岗教师的50%;40岁以下的教师9人占在岗教师人数的64.3%,他们积累了必须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校园透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潜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目前,校园已基本构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名,占在岗教师的21.4%。

2、校园管理状况

近一年来,校园在围绕办学理念和校园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校园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校园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必须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校园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用心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管理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校园还未能构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构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校园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文化熏陶人的实施载体,探索“高效课堂”的办学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校园教育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3年把校园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校园。

校训:礼貌团结勤奋创新

校风:合作奉献务实

教风:严谨互助创新

学风:明礼乐学力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校园管理

职责人: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校园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用心性,保障校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校园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校园发展的认同感促进校园内涵发展。

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校园教工之家,开展教工活动,透过“读书沙龙”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建立学习型组织。

6、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1、以传统文化导读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构成校园共同愿景。

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校园、家庭、社区的现代校园制度建设。

任务:

1、以建立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构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校园、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干部专业素养: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要用心开展校园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

2、管理成果:校园要争创“管理区安全礼貌校园”,“管理区教育科研先进群众”,“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园”。校园的教学质量在管理区校园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家长满意率到达98%以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责人:

目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潜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潜力、课堂驾驭潜力、总结反思潜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职责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潜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群众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潜力、课堂驾驭潜力、总结反思潜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潜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忙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善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潜力、教学潜力、科研成果、培训状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善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校园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带给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构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到达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职责人:

目标:以“学以致用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德育工作,以《小学各学段学生礼貌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潜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构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校园、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礼貌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潜力。

3、制定校园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礼貌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书法、绘画、合唱、棋类、鼓号队等学生活动小组,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透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校园的功能,透过校园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校园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构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校园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构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礼貌,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职责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校园争创安全礼貌校园。校园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四)教学工作

职责人: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用心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潜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构成我校校本课程,透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潜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潜力展示状况、文体活动参与状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状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校园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状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校园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012、9――2013、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构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校园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到达管理区校园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职责人:

目标:

拥有健全的校园教育科研机构,构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齐,提高校园的整体形象,力求构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校园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务必是课题主持人,透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潜力。

4、建立并完善校园、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校园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潜力。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区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齐,构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职责人: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带给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校园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1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逐步构建校园的视觉识别系统:校园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校园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职责书,进一步规范校园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礼貌校园。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校园开源节流聚好财。

四、校园办学特色建立

职责人: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潜力。透过三年努力,构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构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透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透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资料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资料,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文体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校园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校园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构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校园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教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为组员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职责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校园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用心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校园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透过。一经透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状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五):

一、校园发展形式分析

(一)校园概况

xx小学始创于解放前,几经迁址,于2008年8月迁入现址。校园位于xx社区东门对面,是一所成建制小学。校园占地面积93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384平方米,主教学楼为三层,西楼为两层生活用房。校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硬化、绿化面积到达100%,各种仪器、器材、图书均能满足教学需要。校园现有教师22人,学生455人,八个教学班。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22人,其中一级教师13人。几年来,经过努力,校园先后被评为郑州市标准化校园,郑州市绿色校园,郑州市礼貌校园;学生在足球、绘画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办学特色逐年凸显,社会满意度高。

(二)办学优势

1.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领导班子队伍敬业勤奋,和谐奋进,各成员有较强的决策潜力和协调潜力,工作效率高,战斗力、核心力、凝聚力强。二是有一支踏实勤奋,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校园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1人。

2.校园管理规范。校园立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落实管理精细化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性常规管理工作,力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效果良好。

3.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透过四个阵地(升旗黑板报、主题队会、实践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校园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校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4.课程改革初见成效。校园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突出“高效课堂”理念,用心开展道德课堂构建活动,并根据不同学科明确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实现落实减负提质的目标。

5.教科研工作扎实推进。我校有市级课题立项课题1个,区级课题立项一个。目前区级课题将要结题。教师参与率高,主动性强。

(三)存在主要问题

1.校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辖区适龄儿童入学的需要。校园现有八个教学班,目前功能室已被挤占。按照前两年状况招生状况,今年本村户籍生有48多人,加上托斯卡纳小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今年新生人数在100人以上,需招两个班,但缺少教室。

2.办学特色需要凸显不够。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教学成绩一向在中心校前列,但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社会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22名教师中,五十岁以上教师有四名,其中两名将要退休。教师人数少,师资力量薄弱,在新课改中,要彻底消除传统教育观念中的陈旧思想,改革教学方式,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把新课程改革工作做实、做活,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用心主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二、校园办学理念三风一训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发展特长,为师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奠基。

2.三风一训

校风:礼貌朴实好学勤奋

教风:敬业博学严谨求实

学风:勤学创新活泼守纪

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三、校园发展目标:

1.总目标:透过三年努力,实现把南阳小学建成“文化管理凸显,校园特色鲜明,教学质量再提高,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2.具体目标:

(1)办学目标: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校园内涵发展;以人为本,追求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出校园的特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管理创新目标:健全制度管理,由制度管理精细化逐步走向文化管理。

(3)德育建设目标:全方位育人,让小学教育成为孩子良好人格的奠基,成为学生智慧的启蒙和品德的基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高尚,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性格活泼开朗,行为善思好学等综合素养。

(4)教学科研目标:继续实施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逐步构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向管理要质量;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加强校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用心实践研究,使学生能更快、更易的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把提高教学质量转移到依靠道德课堂构建,强化教学科研工作的轨道上来。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为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素养和潜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6)后勤保障目标:用心争取上级的支持,将校园扩建工作早日列入议事日程;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教育进程。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严格校园财物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办事,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为加速校园发展保驾护航。

四、校园发展年度目标分述

第一年(2013-2014学年度)

1.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开展课堂达标活动,为中青年教师带给展示和成长的舞台。

2.依托校园足球和读书活动特色,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用心构建道德课堂体系,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4.认真做好《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运用》课题的结题评估准备工作。

5.提交校园扩建申报书。

6.校园社团活动初见成效。

7.围绕校园社团活动建设,申报区级实验课题立项一个。

第二年(2014-2015学年度)

1.培养区级骨干教师一名,中心校级骨干教师两名。

2.区级课题《提高学困生习作潜力》结题验收。

3.培养一名区级德育工作管理优秀教师,创新德育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4.争取校园扩建动工。

5.校园社团活动成效突出,有必须的影响力。

6.总结社团活动课题实验状况。

第三年(2015-2016学年度)

1.完成校园扩建任务,规划校园文化建设。

2.用心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多形式教师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校园特色鲜明,已构成自己的办学经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4.完成社团活动课题实验结题。

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实施措施

(一)抓好校园班子建设工作校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校长是校园之魂,校园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核心。构成一个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班子,是我校班子建设的目标,“人品为本、学识至上”、“校领导即好教师”成为班子成员共同的目标追求。在班子建设上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做到三个力戒:注重学习,力戒守旧;深入微观,力戒飘浮;狠抓落实,力戒空谈。取得三个权力:深入一线,取得教育实践的主动权;跳出一线,取得教育思想的领导权;指导一条线,取得教育改革的发言权。二是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做好二件事:作示范,身体力行,躬身实践。具体措施如下:

1.抓学习,提高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

2.以制度为准绳,规范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队伍的行为,为教师树立榜样和楷模。

3.实行目标职责制,并和评优、评先及绩效工资挂钩。

4.提高教研组长和办公室负责人在校园工作中的地位。

5.重大问题交由校园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尊重骨干教师的意见,参与校园管理,确保单位局面稳定。

(二)凝聚合力,提升校园管理品位

1.坚持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相结合的管理,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我完善。一是坚持正面引导,追求自我价值。在教师中用心倡导五种精神:爱心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廉洁从教精神。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以引导全体教职工实现自我价值为追求,努力将校园发展目标与教师的内在需求相结合,帮忙教师制定个体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单项指标,鼓励、引导各层次的教职工为之努力奋斗;二是抓好主题教育,规范师德行为。扎实开展“珍惜岗位,关爱学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好园丁”等,将教育局“五条禁令”“五不准”、“十要十不要”纪律内化为每位教职工的自觉行为,树立校园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三是利用榜样引路,创设争先氛围,及时发现和大力宣传身边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教师典型,透过树党员形象、“我身边的榜样”教师征文活动,评师德标兵,使中青年教师在和谐的群众氛围中自我加压、争优创先、乐于奉献;四是主动排忧解难,满足合理需求。定期开展教工活动,生病教师专程上门慰问等,增强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立足以章导行

在注重柔性管理的同时,校园继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并逐步完善,进而构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校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校园管理的效能。

3.创设和谐氛围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开开心心、和睦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工作作风,各抒己见,各行其权,做到合心、合力、合拍;要注意捕捉教师情感的“敏感区”,善于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帮教师所帮,做到在谈笑风生中求团结,聚合力。

(三)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修订教师考核、绩效工资、教研组长、办公室负责人及班主任考核办法,提高质量工作的考核权重。

2.实行质量目标考核。

3.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及落实工作,实行周通报。

4.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高随堂课教学质量为根本,促进质量提高。一是更新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践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务必不断地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理清理念。为此,校园要根据校情用心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及时组织反思讨论,营造新课程学习氛围,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使教学理念的转转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二是在课堂评价上我校坚持以学为本,坚持因学论教,旨在促使教师构成新的课堂观。

5.分组开展好帮带活动。

6.按要求做好听课工作,个性是校园领导要率先执行。

7.邀请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

8.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以道德课堂建构为落脚点,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教育科研是校园的生命线,是校园持续发展的保证。要围绕两个区级课题,用心营造群体科研氛围,组建群体科研力量,规范课题操作,建立健全课题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教科研的含金量和实效性

9.每双周进行一次学生基本功测试和总结。

10.做好质量总结、表彰工作。

(四)立足校园特色,推进素质教育,构成特色校园

校园特色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校园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培育校园传统、构成校园特色,是我们的办学追求。

一抓特色文化的营造。校园文化品位直接影响到造就人的品位,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建立特色校园的外在表现。我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契机,努力将有形的活动与无形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二抓特色课程的开发。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富有特色的课程是实施特色建设的蓝图,有针对性地开设并构成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课程改革实验中亟待研究的难题。因此,我们要在申报课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以构成自己的校本课程,促进校园特色发展。

三是要组织好活动评比和总结,推动校园特色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五)重视学生德育建设,树立“大德育观”

1.在常规化的德育实践中塑造学生的主体素养。

充分发挥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教育效应,精心策划,扎实开展敬老助老、诚实守信教育活动、读书活动等,以读书、征文、故事、演讲、书画等为载体,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五爱”为主线,不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好“争当光荣升旗手”活动。同时,在学科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全程贯穿,全科渗透。

2.在系列化的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

持之以恒开展以规范训练为重点的养成教育活动,做到一周一个训练重点,一周一次评比,一月一次规范班表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每一天检查、每一天公布、每周小结、每月总结,帮忙学生确立“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的意识,构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系列化的训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校园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

4.改革学生德育评价措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校园现代化水平

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校园求发展、上品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校园要紧紧抓住扩建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后三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在不断完善上下功夫,要与时俱进求发展,抓住机遇不放松。

1.抓好校园改建工作,启动教学楼改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抓好绿化改造工作。校园扩建工程完成后,将根据校情重新规划设计校园绿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审美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校园。

3.抓好设施配套工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多渠道争取办学资金,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使校园每一项设施都服务于、服从于校园的主动发展,保障校园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落实好财物管理工作,厉行勤俭节约,依法办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规划已定,宏伟蓝图描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要上下齐心,凝心聚力,按照规划,脚踏实地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目标,向社会提交满意答卷。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六):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

一、校园发展背景分析

北山小学地处李沧区政府所在地,校园三年发展规划。学生来源于夏庄路以西、中心广场以北、京口路以东、大村河以南及部分东西大村庄居民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状况不一,受教育程度不同。十几年来,北山小学以其较为出色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校园现占地16.5亩,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共21个班,11个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及各种配套室13个,在职教师53人,在校生9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43人,专科10人,高级教师25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学能手3人,市优秀专业人才4人,区级教学能手6人。

青岛北山小学是一所文化积淀深,名师、英才济济的校园。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青岛市精神礼貌单位”、“青岛市红旗大队”、“青岛市规范化校园”、“青岛市优秀数学教研组”、“青岛市优秀家长校园”、“青岛市电化教学示范校园”、“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园”、“青岛市依法执教示范校园”、“青岛市课外文化活动示范校园”、“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校园”、“全国助残先进单位”。

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肯于钻研、锐意进取、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校53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学历以上100%。校园领导班子老中青三结合、观念超前、锐意进取、敢于争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多年来,校园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一批省、市级教学能手、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坚持“求真、求实、求新、求进”,逐步构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本,生以成才为本”的办学特色。我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承担着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构成了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造就了一支观念新、素质高、潜力强的教师队伍,初步构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的创新体系,校园的教学质量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校园办学条件优良,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求发展”,用创造的教育培养创造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帮忙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满怀信心的走向明天,把校园办成了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

办学理念:围绕“面向世界求智慧,放眼未来求发展”的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目标:走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

校风: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长为志

校训:尊师爱生、守纪好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教风:教书育人、团结协作、诲人不倦、科学严谨

学风:互相学习、精益求精、勤学苦练、不耻下问

二、校园发展思路

(一)校园发展的理性思考、基本定位:

校园已经到达各类示范化校园,由于受到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已不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但是,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十七大提出的坚持教育创新的要求,停滞不前就是落后,校园的发展务必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我们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与思考,一致认定只有抓管理、抓特色,把校园内部的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迅速发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校园跨越式的发展。

(二)校园发展的主攻方向: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教育科研和艺术特色教育为切入点,打造“北山”品牌,使北山小学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一所名校。

三、重点项目和主要措施

(一)办学条件方面

工作目标:校园环境优美,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资金的使用规范,硬件、软件的设施逐年改善,建立省艺术示范校园。

20xx.8-20xx.7:校园塑胶操场建设及附属3个小院建设;改造9个配套处室(包括地面内墙粉刷、墙裙、内设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外墙粉刷。

20xx.8-20xx.7:校园教学楼、实验楼楼梯走道铺设、饮水工程改造和建设三个洗手间

20xx.8-20xx.7:建立省艺术示范校园、各艺术专用处室建设

工作措施:

1.服务意识——后勤工作树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带给一流的服务。

2.岗位意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考核力度,发挥后勤人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保障功能,物品的申购、领用、出借、赔偿、报损有制度、有记录。防火、防盗设施到位,维修及时。资料归档及时。

3.合作意识——树立大局观,用心配合各部门的工作。

4.经济意识——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使用职责制,提高利用率,降低非正常损坏,杜绝浪费。严格财经纪律,清财理帐,合理使用资金,履行节约。多渠道筹集资金,用心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校园持续发展的实力。

5.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防范意识,做好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礼貌、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办好食堂,不断提高食堂质量,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二)师资队伍方面

工作目标:加强教师管理和岗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强烈的创新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较强的科研潜力,独特的教学风格,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透过三年的努力,按照择优引进、重在培养的原则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本科学历和小学高级教师队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市级名师2人,区级名师10人。

20xx.8-20xx.7:规范校本培训机制,以领雁工程为契机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

20xx.8-20xx.7: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校本培训与联片研训的实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教坛新秀和校、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督促全校教师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

20xx.8-20xx.7: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探索晚上贴合本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和实绩评价机制。全面测评教师“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达成状况。教师本科学历率争取到达90%

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发挥师表作用。

2.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教育行为。加强教学环节考查,注意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3.加强岗位自学,开展“五个一”(每期精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每年研究一个课题、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提高。

4.搞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学潜力。要求每个教师精通本学科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教研动态,熟悉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提高教师水平。邀请一些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上课、评课(或观看他们的教学录像),拓宽教师的视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参加市内、省内举办的教学研讨会、培训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教研活动。加强群众备课,倡导资源共享。并透过定期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经验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把“目标导学”引向深入。

5.用心倡导营造校内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信任、竞争的工作氛围;重潜力、重水平、重表现、重发展为原则的培养人、使用人、评价人的机制。

(三)校园特色方面

工作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我校已经初步确立了以“艺术创特、体育创强、科技创新、数奥创优”的办学特色。,如今为了使这一目标进一步落实在校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同一项目既注重抓提高,又注重抓普及,不同项目既注重抓重点,又注重抓全面,努力体现校园的特色和学生的特长。力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构成独特的办学风格。

20xx.8-20xx.7:制定我校办学特色规划。根据教师学生的特长与潜力,确定重点项目。加强教师培训。

20xx.8-20xx.7:实施并修正我校的办学特色的实施规划。进一步发展重点项目,发展艺术教育,力争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举办艺术教育现场会,创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园。

20xx.8-20xx.7:加强研究,深化重点项目,力争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总结我校办学特色建立中的成功做法与欠缺之处。

工作措施:

1.确立传统项目优势,完善组织建设。

2.带给交流平台,多组织活动,用心参加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展现才华。

3.抓特色教育的鲜明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在校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成校园的办学特色,为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创设条件。

(四)办学水平方面

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全面提高校园干部的整体素质,完善班主任、教师工作的安排与考核方法,使德育队伍再上一个新台阶,力图建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和制度治校的刚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以科学评价与公平竞争为载体,促使校园教育教学质量能得到较大提升。

20xx.8-20xx.7:边实施边修订《青岛北山小学管理制度汇编》,理顺关系,增强激励。试行班主任、教师工作岗位实行自愿申报与校园安排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试行菜单式读书及作文教学,组织人员编写菜单。

20xx.8-20xx.7:完善教师工作过程性检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学科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修订菜单式读书及作文教学的菜单。

20xx.8-20xx.7: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工作措施:

1.加强校园党政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领导体制,要求全体领导干部树立全局观念,要识大体、顾大局。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与考核制度,每学年评议一次校园干部。

2.规范权限职责,放权分治,分级管理,逐步构成宏观指导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格局,构成一种团结和谐、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

3.完善教师工作过程性检查,实施教学常规月考核制度。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全方位地进行监督,检查,检测和评估,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优化调控教学过程,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持续提高。

4.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成果奖惩制度,构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潜心教学,学生发奋求学,科研促进教学,制度规范教学,部门服务教学,经费保证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的格局。

力争透过扎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办学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施规划的策略和保障措施

1.上级支持

近几年来,区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我校硬件配套建设,为校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2.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校园各项管理制度,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根据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将各种管理力求规范化、科学化,以保障校园的持续发展。

3.经费保障

教体局按时拨付办学经费,校园周边单位资助,校园自身加强资金的支出预算,以确保每一笔的投入都能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4.社会认同

校园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展示校园的经验、成绩和发展需求及家长校园的开办,从而让社会了解校园、认识校园、支持校园,推动校园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七):

一、校园发展现状分析和目标定位

(一)现状分析

我校是在全旗进一步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的背景下,2009年8月把原碧流台中学、杨家营子校园中学部合并,在原华夏职业校园农村部所在地建设的,命名为巴林左旗碧流台镇碧流台地区中学。

1、建设负积累多,硬件设施薄弱。

2、校园规模不大,办学成本不小。

3、队伍结构欠佳,师资水平一般。

4、下滑趋势明显,亟需丰厚内涵。

(二)目标定位

校园第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认真分析校园目前的现状,突出创新与发展主题,决心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规划将本着实事求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追求卓越的思想,合理定位。初步确定了三年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长远办学目标、三年重点工作。

1、教师发展规划

2、学生发展规划

3、校本课程规划

在优化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加强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整合,结合校园实际,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作为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的补充,另一方面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带给更多的选取,使课程体系和结构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特长的发展。

2009――2010年首先构建“合唱”、“舞蹈”、“校园常用英语口语‘大全’”和“农牧业生产劳动教育”四项资料的校本课程,2010年――2012年在逐步完善前四项资料的同时,组织开发“民族精神教育”、“民俗文化”、“文学鉴赏”、“数学竞赛辅导”、“心理健康”、“生理卫生”、“网页制作”、“亮出你自己”、“韵律操和太极拳”、“化学课程统整”、“英语课程统整”等校本课程。

4、办学特色规划

办学特色是一所校园的魅力所在,也是校园持续发展的期望所在。三年里,要逐步确立“高立意、高互动、高反馈、高思辩”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广泛推行小班协作式教学、走班套餐式教学、综合社会实践的开放式教学,用心推广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009――2010年在校园各年级教学组中间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竞赛,营造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工作局面,校园分学科出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向课堂要效益;2010――2011年重点进行小班协作式教学、走班套餐式教学模式优化的研究,高举民主、创新的旗帜,科学的建立健全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各类规章制度并严格组织落实,构成校园自己的管理风格。2011――2012年以学生个体特长发展和整体和谐发展的研究为重点,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以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靠一流的校园文化和办学成果,铸造自己校园的教育品牌。

在勤工俭学和后勤服务管理方面,开源节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基地建设,三年勤工俭学收入分别到达15万元、20万元、30万元;实行采购计划审批制、物资入库签单制、物资出库审批制、物资使用追查制、食堂成本效益日清日结制、财务季度公开制、会计代理制、财务监督制、教代会财务报告制和重大开支群众研究报告制度。2010年力争成为市级示范校。

5、基础建设规划

2009――2010年,完成校园1、2食堂整修和设施配套工作,购置齐全教师办公桌椅和缺少的师生用床,室外东厕所重建,西厕所和南厕所维修,校园部分道路的平垫和硬化,改建国旗座,初步完成校园操场的规划建设;建设一个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室);完成供暖系统的改造,完成校园高低压电路整改工程和2#宿舍楼、2#教学楼内的电路整改,1#宿舍楼投入使用;建设艺术排练室和室内音、体、美育活动室;建两栋温室;家属院的简单整修,家属院水井、垃圾处理和厕所等附属设施建设。研究在校园内安装监控防盗设施。

2010――2011年,完成篮球、单双杠器械及场地的安全设施改造,根据校园实际,重新规划硬化操场跑道,建设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大多媒体教室,完成生产实习基地水源改造工程,开始在各教室装配多媒体设备,将数字化教学手段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完成花园绿地、绿色长廊绿化带和家属院、校园外绿化的更新和维护,完成楼内外墙面、地面、门窗、厕所、电路等改造。布置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的景点、标牌和学生作品。完善校园网,建设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好两栋日光大棚。建设5――8道50米长的游泳池。

2011――2012年各教室装配多媒体设备全部安装到位。专任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90%以上的教师能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课时覆盖率达50%以上。安装中型电子显示屏。对校舍进行综合维修,争取项目,力争能建设校园1800m2以上的食堂和5000m2的教学附属综合大楼。建设塑胶跑道和操场。依托校园得天独厚的乡村优势,多方筹措资金,运作建设全旗中小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生活实践基地。

二、校园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教学法律法规,遵照现代校园的发展规律,树立强烈的争先意识、育人意识、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行教育改革,巩固办学成果,提升办学水平。确立的“一个根本,一个中心,两个全面,两个所有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民主与和谐并重的大气文化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以继承和创新的双轮运转,推进校园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

三、校园发展基本理念

办学理念是校园办学、治校、育人的思想观念,是指导办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我们将秉承“以师生发展为本”这一根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发展为关键,以师生协同发展来赢得校园发展”办学策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本;坚持育人成才,立品为先;坚持以高效的德育工作引导人,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人,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培育人,以浓郁的人文氛围感染人,以科学的校园管理塑造人的办学理念。同时,我们要深化对办学理念内涵的认识,明晰理念的价值指向,构成更为具体的基本理念:

(1)“为学生成人、成功、成才全面服务”的理念。

(2)“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谐发展”的理念。

(3)“为每一位学生持续、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

(4)“创设最完美的教育献给每一位学生”的理念。

(5)“自强不息,乐为园丁,乐育菁英”的理念……。

四、校园发展主要举措

校园的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需要理念的引导、制度的保障、改革的推动、机制的促进、队伍的作用、特色的影响、质量的支撑等,决定校园发展方向、速度和成败的是在这些方面,能否正确地出思路、切实地定措施、认真地抓落实。

(一)依法治理校园

(二)强化德育工作

1、用好德育工作网络。

2、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3、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4、提升班主任的潜力。

(三)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的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的校舍、绿化等硬环境,它的优化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完美和校园的可爱,但这方面我校可谓是“先天不足”,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去改善,使学生能够在干净、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利用优良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向上的精神风貌等软环境,用它们所营造出的优雅的育人氛围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作用。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师生真诚相处、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营造出和蔼、愉悦,坦诚、协作,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们具有对国家振兴有使命感,对校园发展有职责心,对个人发展有追求欲。每学年都要组织礼貌班组室评比和“学生最满意的老师”等评选。

(四)实施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现代校园制度的核心内涵之一,它既把人视为校园管理的主要对象,又把人看作校园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将用心倡导“让想干事的人多干事,让能干事的人干成事,让干成事的人多得益”,“以德看人,以质用人,以绩奖人”,“启用年轻人,重用有为人,厚待老年人”等用人办法,组织落实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试行“教师低职高聘”、“骨干教师评选”和“教育教学考核奖励”等激励方案。

在三年里,我们不仅仅要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且要拓宽人本管理的思路、拓展人本管理的领域

1、要增强教职工自我发展的意识。让教职工自主设定发展目标,自我提出工作意向,自己评价工作成效。2、要用人所长。在用人之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人之短,并创造条件补其之短,加强人文关怀,激发教职工的内动力。3、要追求群众卓越。注重团队的整体优化,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要根据现有的师资状况,从校园持续发展的角度,按个人的兴趣、长处和弱势进行优化组合。注重在团队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用心倡导大气文化建设,组成志同道合的利益共同体,透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达成目标的一致性,产生共同发展的整体效应。4、要下移管理重心。部门负责,职责到人,加强协调,增强合力,强化教学组和教研组的管理职能,发挥更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用心性,提高管理的效能。

(五)依靠科研引领

“科研兴校”是校园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要把寻找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出发点,把解决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着力点,透过“科研兴师”、“科研兴教”实现“科研兴校”,以教育科研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产生教育科研的综合效应和持续效应。

近三年我们将重点围绕学生德育、课改、小班协作式教学、走班套餐式教学、综合社会实践的开放式教学等开展教育科研。要鼓励、组织、引导所有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支持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个人申报旗级以上课题,到达每个教研组都有研究课题,每位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

校园要研究制订《教育科研项目管理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采取课题认领、项目管理的办法,实现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建立课题管理规范体系,建立教师教育科研档案。经过论证的课题可立项研究,校园将拔给研究经费,在规划时间内拿出成果,再给奖励。

校园每年组织一次论文征集。每两年进行一次论文(或课题研究报告)评比,对在教育科研中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作为中青年教师晋升职称和评选骨干以及发放绩效工资的条件。

(六)深化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是校园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校园发展的生命。教学改革能够增强教学的活力,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然而,改革之路是漫长的,改革过程是艰辛的,我们唯有锲而不舍、稳步推进,才能赢得改革、赢得发展。旗教育局自2009年开始组织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为我们带来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我们将以“聚焦课改,决战课堂”为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重点研究以下资料。

1、如何落实校园提出的“四高”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2、如何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方式。

3、如何构建“以学定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具体措施有:

1、坚持继续深化对洋思经验、杜朗口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力争在短时间内“破帖”。

2、优化教学过程,从教学的过程中去追求质量,从过程的细节中去提高质量。从课程理解、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各个方面去“精心”思考,从备、讲、改、辅、考每一个环节去“精细”安排。从而使课堂更多的出精品,教学更好的出质量。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每学期进行一次以群众备课教案和学生创新型作业为主的全面检查,每学期分年级、分层次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直接听取学生意见,帮忙教师改善教学。加强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估,每学期进行两次质量监控和评估(初三年级每月一次),及时分析状况、找出问题、研究对策。

4、经常性开展多层面、多层次的教学研究。加强教研组、教学组和备课组建设,经常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研究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依靠群众的智慧,共同把握教材的重点、处理教学的难点、研究方法的优点,经常组织学情分析和教学质量分析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共同的实践、交流和研讨中,提高对课改理念的理解水平和执行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水平。不仅仅要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要组织到外校、外地听课和开课,并参与评课。不仅仅要在同学科听课,还要跨学科听,借鉴不同学科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经验,寻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此外,还要请专家上门指导教学。

5、争取在2010年研制成功“网络教研”信息交流平台,透过校园网扩大教研的时空,共建教学的资源,共享研究的成果。

6、组织参与各层面主题性教研活动,理解教改经验的辐射。

(七)加快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园宝贵的人力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校园发展至关重要的工作。根据我校的现有状况,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按照“用培结合,以培代奖,以奖代补”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自2010年起,每年用于培养教师的经费就应不少于日常公用经费的5%。三年内我们主要采取开展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透过多种方式、调整师资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促进自主发展,试行岗位竞聘、增强团队合力,搭建各种舞台、培育教学骨干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努力培养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和谐进取,共同卓越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废除终身制、实行任期制、试行竞聘制,每年由教职工全员评议一次,构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机制。

(八)扩大对外合作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它的开放性,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这天,我们更要扩大对外的交往与合作。我们将从教育层面的项目合作、社会层面的多元合作、旗域内外层面的双向合作三个层面广泛建立合作共赢关系。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八):

一、原《三年规划》目标达成状况

上一个三年规划发展实施三年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团结拼搏,无私奉献,透过深化改革和科学管理顺利完成了原三年规划中制定的各项目标,并取得了突出成绩,较好的发挥了示范作用,我校已成为更多优秀学生向往的校园。

1、顺利透过了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成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和增强。

3、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成了具有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的"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中招升学成绩进步显著,校园高中升学质量逐年提高,有9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生源得到极大改善,校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4、教师观念得到更新,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诱思探究”和“调节教学”为理论指导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深入人心。教科研蔚然成风,人人争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涌现出一大批教改用心分子。

5、校园规章制度逐年完善,管理趋于规范。修订、整理、补充了校园所有的规章制度,汇编成《规章制度汇编》,使校园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明确了各岗位职责。

6、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教学楼两座,多功能报告厅一个。宿舍、食堂经过改造维修后可同时容纳1500人食宿。增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两个,使理、化、生实验室数量超过332标准,到达443。后操场地下、地上两项工程即将交付使用。专任教师到达人手一部笔记本电脑,实现了校园网络现代化。

7、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逐步构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自培、组培、校培"三级培训体系。

8、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用心性。教职工精神面貌空前高涨,凝聚力不断增强。

9、校园的美誉度不断增强,社会各界个性是学生家长对校园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目前我校的办学现状

1、有着不断开展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的优良教学传统,尤其是透过近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及狠抓具体管理环节,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已经构成了生源、教师队伍、校园管理多层面的良性循环。

2、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升学率逐年稳步提高,生源改善,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已成为众多家长和优秀学生向往的理想校园。

3、校园管理思路基本理顺,管理趋于规范,校园各运行要素之间趋于持续、和谐发展。

4、教职工的聘任制管理正在发挥用心的作用,教职工队伍不断优化,凝聚力增强,逐步构成一支观念新、师德高尚、熟悉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教师队伍。

5、校园自我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在建立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发展启示。

6、校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建设新校区,对扩大校园优质教育带给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7、在周边初中生源校园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得到了生源校园的大力支持。

三、影响校园发展的主要因素

1、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意识和全面发展受到必须程度的限制,对学生的学法研究相对滞后。

2、德育工作需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模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3、课程结构相对单一,校本课程开发相对滞后。一是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相对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不能较好落实国家课程新方案。

4、校园管理的某些环节和层面缺乏科学性,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机制激励、注重发展”的管理思路需不断落实,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有待继续改善。

5、极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常规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落实。

6、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真正使每一位教师都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

7、初中教学质量有待于继续提高,为本校输送生源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如何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吸引本校生源是摆在校园初中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8、随着我市四所重点高中的外迁和招生规模的扩张,重点校园之间的竞争,尤其是生源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9、素质教育的理念需全校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理解,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需不断革新。

10、省级示范性校园的真正内涵,有待于全校教职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四、校园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发展”统领全局,按照“示范、提高、创新、实效”的管理原则,“科学、规范、民主、自主”的管理思想,“校园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我发展”的管理思路,注重内涵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在德育、教学、队伍建设、教科研、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十个方面构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用心创造条件,向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迈进,向建校70周年献礼。

第二部分新三年发展目标和措施

一、总体发展目标

1、培养目标

继续坚持“一切都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培养目标,透过有计划的培育使我校学生在行为规范、公民基本素养、审美潜力、合作意识、体质健康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主学习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凸现鲜明的学生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潜力和实践潜力,既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立特长的现代中学生,为高一级校园输送大批优秀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办学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我校办成“小而精,精而高,高而优”的高质量精品校园,把新校区建设成花园式的示范校园。

二、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

(一)德育工作

目标:营造用心、创新、共生的德育氛围,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

措施:

1、进一步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不断开创校园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在“全员、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验型德育活动”的管理,构建政教、教务规划,年级组、班主任贯彻落实,学生操作、实践的教育网络。

3、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校园德育的基础工程,是中小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礼貌行为训练的主要资料,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此刻和未来更适应社会生存。围绕此项教育主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学生礼貌礼貌教育,二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任课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会、团委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职能,配合校园开展各项活动。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要重点关注“行为偏差”学生,制定“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计划。政教处要制定行为规范教育的系统方案。

4、营造班级特色文化,开展班级管理竞赛活动。每学期校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竞赛活动,将班级文化作为评价班级工作的重要资料,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延伸。逐步把行为规范教育由外部压力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转移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上来,班级精神文化的主题是班风。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群众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各班开学初要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计划,确定班风的主题,实施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引导树立一种班级精神,构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群众。

5、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园建立评定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制定各项方案、细则,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此项工作,努力发挥示范作用,每年举办素质教育汇报或展示活动。高中部也要根据初中学生评价的思路,结合高中学生实际开展高中学生素质评定工作。

6、构建校园规范、系统的德育网络

(1)完善制度——《德育工作方案》

(2)个性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在学生中坚持开展相对应的主题活动。常规纪念日如清明节、全省成人仪式、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校园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等都要认真安排,构成制度。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开展“信心教育”“成功教育”等,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其成功和发展。

(3)渗透课堂——要透过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活动。

(4)家长校园——构建校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构成校园、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坚持每学期开好两次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大影响的家长会。

(5)坚持规范的学生评优活动。如每学年礼貌学生、学习标兵、优秀艺术生等评比。

(6)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好处的社会实践活动。

(7)坚持办好每年寒、暑假两期“学生素质技能培养超市”活动,构成特色,产生效果。

(8)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咨询中心。

7、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8、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9、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的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工作

目标:巩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完善特色教学模式,尝试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坚持以“诱思探究”和“调节教学”为理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的基本点放在课堂上,向课堂要效率。完善课改用心分子的评选办法,使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课改之中。

2、在新课程理念下,继续狠抓备课、讲课、练习、考试、评卷、辅导等具体教学环节的管理,以过程促进效果。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上要用心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引导作用,激发求知欲望,改变学生被动理解的学习方式,落实每一节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要研究常规教学管理办法,构成新的管理模式。

3、用心实施“俱乐部形式”的特长生培养活动。三年中要成立科技、乒乓球、篮球、学科竞赛、艺术等俱乐部,透过俱乐部形式把培养学生特长,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把严格考试作为校风建设的重点,规范校园考试工作。稳步进行命题和考试的改革,减少考试次数,提高考试质量。创造条件,用现代技术手段逐步建立质量监查体系。实行群众命题、背向命题以及教考分离等,强化监考职责,三年内实现考风考纪的彻底扭转。

5、坚持校本教研活动。制定系统的校本教研方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重点加大备课组的管理力度。制定方案规范备课组的管理,对备课组长的选拔、待遇、职责、奖惩以及备课组的工作业绩等都要系统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每周教研活动要有主题、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备课组要定期进行群众备课,要求教案、作业、测试三统一,包组领导要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教务处要进行检查。

6、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科建设考核方案》,创造有利于教师迅速成才和凸现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学环境,使任课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逐渐构成有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争取有2-3个学科成为市名学科,每学年重点加强和提高2—3个学科,体现重点,突出重点。

7、用心贯彻落实高中新课改方案,制定校本课程系统方案,用心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高、初中新课程方案,领会其精神实质;二是要制定校园整体规划;三是要使校本课程体现我校特色;四是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五是透过校本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学生的个性。要透过完善课程体系、推行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开设拓展型课程、实施研究型课程等方式加强和规范校本课程管理,争取使我校课程改革走在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前期校本课程要以安全教育、个性活动教育、体育、艺术、生活体验、文学社课程等为主要资料。

8、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务处要透过调研制定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教学效果评价和过程监控方案,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9、学科竞赛。用心引导年级组、教研组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尤其是要对具有保送生资格的竞赛学科统一安排,三年内实现竞赛成绩有新的突破。

(三)师资队伍

目标:强化师德建设,突出敬业精神培育,透过引进、培养、培训以及名师的辐射带动等形式,建设一支具有高标准职业道德、高水平教学潜力、高素质和谐观念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敬业型、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构建“未来名师校园”奠定基础。

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教育,用心配合市教育局开展的师德评选和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活动,树立我校教师乃至我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2、坚持学习制度。由校园或教研组长为教师带给教改信息、理论文章、经验总结以及上级政策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个性强调对教育教学改革新理论的学习和信息化技能的掌握,每学期组织闭卷测试。对50岁以下申报高、中级职称、申报名师的教师要把每学期的理论测试作为重要参考和使用依据。

3、注重交流。加强校内交流以及与省内外校园的教育教学交流,及时了解省内外教育教学信息,促进先进教育观念的构成,在教学改革中构成更开阔的视野。校内的先进、骨干教师要为其他教师上观摩课,教研组也能够组织教师到市内兄弟校园听课,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市外、省外听课,学习考察。每年聘请2-3名教育专家到校开设讲座,尤其是对课改有研究的资深专家到校园为教师作报告。

4、建立激励型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1)流动机制。每年有计划的引进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省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完善待调教师聘后管理措施,加强对待调教师的管理。

(2)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方案,每年、每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考核和评价,并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职评、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3)培训机制。包括上级指定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以及高学历进修。教师都要参加每五年一轮的继续教育。校园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三年内我校研究生学历的人数要到达教师总人数的45%。教师每年务必参加校本培训,并参加校园举行的测试,测试成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每年暑假进行一次全员培训,不参加培训者不能上岗。培训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立足本校,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4)奖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

5、规范学科带头人制度。要总结完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推荐办法,努力做到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逐级推荐与培养。学科带头人从备课组、教研组、年级长或兼任教学工作的干部中产生。校级学科带头人在任课教师中推荐。

6、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1)坚持拜师制。

(2)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制度。

(3)加速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4)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5)实行实习班主任制。

7、推动名师工程建设,完善名师工作室制度。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在郑州市第二届名师评比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要以名师标准培养中青年教师,使30%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市级(含市级)以上名师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带班潜力;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三是不断提高班主任待遇;四是为优秀班主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育科研

目标:坚持“问题研究”,聚焦校园教育教学,强调科研与教学实际的结合,构成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提倡探索、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校园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潜力,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措施:

1、提高对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2、坚持问题研究思路。根据我校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校本重点课题,实行招标制,控制参与人数,带给适量科研经费,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以校为本,构建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科研培训模式。

(1)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和教育教学心得,论文切忌脱离教育教学实际。

(2)教科室要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管理,个性是对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的过程管理。

(3)定期出版我校教师教育笔记和教育成果、论文集。

4、坚持“诱思探究”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对课改的过程管理,把研究课的“一课三讨论”落到实处,真正使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使每位学生课堂上都动起来,努力使80%以上的教案和课堂以及80%以上的教师能够贯彻和体现“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5、建立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对在教育教学“问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给予个性嘉奖,并作为职称评定、推优评先的优先条件。

(六)校园管理

目标:完善和确定同心圆管理思想,用心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让校园人、财、物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以尊重为前提,以制度为保障,以激励为手段,营造“规范+情感”的管理文化,追求校园的内涵发展,创造一种既规范有序又宽松和谐,既竞争进取又团结协作的管理环境,促进学生、教师和校园的全面、均衡、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坚持“科学、规范、民主、自主”的校园管理思想,完善“校园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主发展”的管理思路,实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透过民主办学、科学管理和共同愿望实现全体教职工的进一步团结,共同创造未来。

2、同心圆管理思想。校园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校园里的工作都要围绕人的发展展开,学生是校园工作中的核心,教师的工作应围绕所有的学生,而行政和后勤服务既围绕教师,更围绕学生。

3、强化校本培训。有计划地开展以解决校园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水准为资料的校本培训。注重全员性,体现“问题性”,实现“发展性”。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是“自我研讨”、“师师交流”、“校园引领”、“专家指教”等,能够请进来,也能够走出去。

4、激励机制。为引导教师更好的发挥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和师德水平,校园将逐步贯彻“机制激励”的思路,靠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用心性,使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提高校园品质,发挥示范作用。激励机制要体现出对优秀教职工和注重自我发展的教职工的奖励。要透过评优、晋职、推名师、奖金分配等形式起到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

5、构建精简、高效、具有活力的职、责、权相统一的岗位职责制度和双向选取的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健全强化激励导向的考核奖励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健全“准社会化”的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后勤管理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构成科学有序的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按照上级要求完善聘任办法,加强聘后管理,逐步尝试缺岗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校内教师、行政处室严格执行定编定岗。

6、完善评价机制。采取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评价方案,全面细化和量化教职工评价方案,透过评价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

7、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凡校园的重大决策都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和推荐,经过教职工充分讨论后由教代会透过后实施。坚持校务公开,按照《校务公开制度》,在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监督下透过多种形式公开评先、职评、分房、晋级、奖惩制度管理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以及招生、收费等家长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用心组织教职工开展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活动。校园教职工太极拳队、健美操队、篮球队、排球队、合唱队等要逐步构成特色。

8、改善校园办学条件,加快校园现代化建设。

9、建好“教工之家”,用心为教职工办实事,不断提高生活待遇和福利水平。

10、制定校园重大活动(如教学、教研活动等)规范,初步构成重大、重要及常规活动(工作)的系统性、固定性、长期性模式。

11、落实行政、监督、反馈三大管理机制,尤其是要落实党委、工会对行政管理诸环节的监督、检查。

12、用心尝试多元化办学体制,办好分校。完善分校管理制度和各项管理措施,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品牌、人才优势,办出分校特色。

(七)校园文化

目标:完善校园硬件设施,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着力提高校园的软件建设,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含量和美育功能,逐步构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校园、园林化校园,使校园的每一处都成为育人的亮点,把校园建设成为精雕细刻的精品校园,不断构成我校的品牌文化。

措施:

1、理念文化。坚持校园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我们的校风是:团结、求实、创新、育人。教风是:严谨、善导、敬业、垂范。学风是:乐学、勤奋、多思、争优。校训是:科学、务实、创新。

2、育人文化。在基础课程中充分挖掘人文学科内涵、丰富人文科学素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思维品质,不断丰富其内心世界、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3、社团文化。组织各类学生社团,由专人负责,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社团资料,发展潜力特长。每年举办大型的汇报活动或艺术节,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带给展示才艺的舞台。

4、和谐的教职工文化。从管理人员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氛围,使教职工在和谐的环境中乐业勤干。鼓励教职工确立现代的思维方式、现代的工作方式、现代的教育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现代的生活方式,到达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5、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校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研究历史名校和现代校园建设的契合点,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着力提高校园的软件建设,不断提高文化含量和美育功能,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6、学生个性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每年举办才艺展示周,为学生带给展示才艺的舞台。

7、环境文化。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充分利用我校艺术特色优势,美化校园每一个角落。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逐步构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校园、园林化校园,使校园的每一处都成为育人的亮点,把校园建设成为精雕细刻的精品校园。

(九)后勤服务

目标:构建节约型后勤组织,构成规范、高效的后勤服务体制,打造一流的后勤服务团队。追求“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效果,使师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措施:

1、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敬业精神,提高后勤人员管理素质,规范服务制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

2、继续规范财产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量入为出,增收节支,实行校园内部支出的预算化管理。水电管理职责到人,大宗物品实行群众采购。用心推行无纸化办公,尝试以网络方式将校园部分通知、文件资料、公示公告等进行校园网上发布,节约打印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制定较系统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使师生有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环境。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4、加强和完善服务中心管理工作。深化宿舍内部管理,提高食堂的卫生水平和饭菜质量,校园保洁职责到人,实行职责追究。

5、加快新校区建设,努力把新校区建设成为花园式的校园。

6、构建节约型后勤组织。

(十)干部队伍

目标: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努力锤炼出一支“理论水平高、工作思路清楚、管理潜力突出,重实干、善创新,既会指导又会服务”的、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的干部队伍。

措施:

1、继续坚持和落实干部的十条纪律和五项要求,尤其要强化五种意识、养成五种作风,提高五种潜力,并将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资料。五种意识:(1)工作成效意识;(2)分级负责的职责意识;(3)学习与思考意识;(4)务实与创新意识;(5)科学发展意识。五种工作作风:(1)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2)落实校园工作计划、工作思路的作风;(3)突出重点的工作作风;(4)完善、创新、发展的工作作风;(5)善于总结的工作作风。提高五种潜力:①决策潜力;②指挥潜力;③用人潜力;④协调潜力;⑤科研潜力。

2、坚持以不同形式开展校本培训、问题培训和干部的自我研修。把上级、校园和个人的互动式学习和个人的总结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校园要逐步构建以教育培训、民主监督、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培训、一次民主评议,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3、把“指导与服务”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位中层以上干部的工作中。中层干部要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班主任,深入为师生服务的每一个岗位。要善于寻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更要及时解决问题。

4、树立干部队伍新形象。

5、开展争当好公仆活动。用心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干部中开展争做“好公仆”活动。

第三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为保障校园规划的顺利实施,务必加强校园发展规划的监控和评价。措施如下:

1、处室自我监控与评价

各处室在校园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处室发展规划及规划年度进程表,每年对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处室主任是第一职责人。

2、实施校内监督

各处室要及时带给实施状况汇报,由办公室负责。加强校内督导监察,了解规划实施状况,及时向校行政、教代会反馈意见,各处室根据反馈信息实施调整和调控。工会主席分管此项工作。

3、邀请校外专家督导评价

在规划实施中邀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对校园工作状况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调整规划,推动校园规划各项工作有序进展。

一位未来学家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未来三年校园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而通向共同愿景的道路,更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科学创新、与时俱进。这个过程不仅仅改变和提升校园的未来,也将影响和提升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让我们一齐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构建和谐校园,共创完美明天。相信我们的明天必须会更加完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校发展规划范文怎么写 2018最新学校发展规划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7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