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2018最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2018最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8:00:22 | 移动端:2018最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小城镇建设式我国现在正在抓紧脚步进行的一个建设,尽量缩小城乡的差距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那么在过去的这一年里面小城镇建设的成果怎么样?总结应该怎么写,小编今天整理了这方面的范文,大家参考一下哦!、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一):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广西农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对于广西农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把广西农垦建设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一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好处。当前,广西农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更应紧紧把握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扎实推进广西农垦工作。根据自治区农垦工委的统一部署,由我办牵头,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农垦小城镇建设”课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以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模式为突破口,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解我区农垦小城镇的现状,找出农垦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发展的重大好处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将是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大课题。未来的2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中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务必走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道路。这是改变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也给予小城镇建设以高度重视。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2000年又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由此可见,用心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先后出台了加快城镇发展、推进重点镇发展、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及利用国有农林场土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发展农垦小城镇建设,是实施广西农垦“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全面建设农垦小康社会,构建农垦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料。

二、广西农垦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和类型

农垦历史上是以戍边和屯垦为目的逐步构成和发展起来的。广西农垦成立于1951年,所辖各农场相继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制完成,分桂南、桂东南、桂中南、桂西南、桂西、桂中、桂东北共七个垦区近五十所农场。

农场场部作为农场的政治、经济及经营管理中心,市政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相对较为完善,一般均能到达道路基本硬化,建有医务所、校园、幼儿园、职工活动中心、菜市场等生活设施,职工生产、生活较为方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人口、产业和职工就业的聚集地。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变迁,广西农垦逐步构成了45个以农场场部为核心的小城镇,聚集人口约7万人,其中以新兴农场、西江农场聚集规模最大,聚集人口均超过万人。

因各农场所处的区位、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历史沿革等等的不同,各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和产业优势、产业取向也随之产生差异化,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农垦小城镇发展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农场场部聚集型小城镇

场部聚集型小城镇由于所处位置离当地城镇较远,无法与地方乡镇捆绑发展,为了方便工作和生活,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大多自成一体、小而全,例如饮用水给水一般由农场自行取井水为水源,设置独立的供水管网。农场场部多建设有医务所、校园、幼儿园、职工活动中心、农场招待所、集贸市场等,主导产业为农业,配套少量诸如农机修理、化肥厂、编织袋厂、砖瓦厂等等主要为农业生产、职工生活服务的工业,商业以饮食服务业、日用品零售、农机零配件销售为主,因而聚集的人口规模一般不大,小城镇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因农场经济而异,如源头农场因其自然条件十分适合柑桔生产,柑桔产业突出,职工收入高,经济效益良好,场部建设和职工住房建设发展较好,小城镇建设初见规模,而阳圩农场则发展较为缓慢。

(二)农场场部+企业聚集型小城镇

此种类型的主要代表为金光农场、明阳农场、良圻农场、昌菱农场等,主要由制糖公司职工及农场场部职工居住区以及为企业、农场生产、生活配套的各行业建筑群组成,聚集规模较大,经济总量较大。因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原因,人口聚集也呈现季节性特征。城镇发展程度较为充分,扩张力较大,例如金光农场甚至构成了三日一街的典型城镇特色,张力延伸至周边的坛洛、石埠镇。虽然这些农场大多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全面,但由于发展建设缺乏强有力的规划支撑,随意定点、到处乱建,是影响农场小城镇发展整体质量的原因。

(三)农场场部+地方乡镇聚集型小城镇

毗邻城市、县城、乡镇的农场场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必然与当地城镇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城镇发展以地方为主,地方聚集基础设施配套,农场场部融入当地发展,与地方共享配套,产业上互为补充,城镇化程度因当地经济发展而异,差别较大,典型代表为桂北、火光、龙北、立新等农场。如龙北农场位于龙州县县城的西北面,离县城城中心区仅2.5公里,目前聚集人口约2000人,产业以茶叶、剑麻、水果、林木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主。龙州县城人口约5万人,主导产业为蔗糖、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冶炼、电力、制药、废旧加工等也渐成规模。随着龙州县城经济的发展,农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速之势。

(四)城郊农场型小城镇

城郊农场型小城镇地处城市郊区,区位优势明显,部分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之中,作为城市的卫星城或接纳城市产业辐射、分工的基地或后花园,其经济、人口、产业聚集明显,小城镇发展充分,发展空间大。该类型小城镇的典型代表为西江农场、九曲湾农场、新兴农场等,西江农场部分土地已纳入《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九曲湾农场则被纳入南宁市周边的八大组团之一“九曲湾新城”进行规划建设。以九曲湾农场为例,九曲湾新城规划实施前,2001年末,场部人口不到3000人,随着新城规划的批复实施,目前场部周边(含嘉和城、九曲湾温泉)聚集人口已接近3万人,至2025年,规划人口将达16万人,聚集速度十分惊人。

三、广西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动因

(一)人口增加是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核心要素

农垦系统的人口来源较为复杂,除了成立初期由部队整编制转业外,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农垦系统接收了超多的转业军人、归国华侨和难侨、库区移民、知青等,导致人口大幅度增加,例如,王灵、良圻农场归难侨人口比例占农场人口总数分别为74%和30%。三合口农场库区移民人口比例占农场人口总数的80%。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末垦区人口为14.97万人,到2007年增加到23.07万人。这些增加的人口成为了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产业发展是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垦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首先透过狠抓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甘蔗、剑麻、木薯、柑橘等优势农业;其次,狠抓产业优化,围绕蔗糖、剑麻、畜牧、水产、生化、茶叶、饮料、果蔬等产业,透过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品升级;同时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园区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同时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至2007年,广西农垦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已到达17.1:60.1:22.8,在经济增长总量中,二、三产业的贡献率达88.9%,使之成为支撑农垦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农垦经济与地方经济交融是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外部条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垦经济和地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渗透性和互补性不断加强,农垦经济对地方农村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两者相互交融、协调,共同发展,成为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外部条件。明阳生化2000亩木薯高产示范基地建成,带动农村种植木薯30多万亩;源头柑橘加工物流中心建成,带动农村新开发果园3000多亩,柑橙总面积到达55.4万亩。农场产业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居,加快农场小城镇的发展。

(四)丰富的国有土地和相对完善的公共资源促进了农垦小城镇的发展

农垦系统有超多的国有土地,这为农垦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农垦系统自成体系、原先就建设有部分基础设施和相对完善的公共资源,如道路、供水、供电、校园、医院、市场和其他服务设施等,这些设施为人口的聚集和发展农垦小城镇建设打下基础。

四、广西农垦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农垦小城镇取得了必须的发展,但由于历史以来广西农垦管理体制与地方的差异,使得管区大部分农场没有纳入当地城镇总体规划范围之内,部分农场小城镇的发展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带有较为明显的自主性和盲目性,主要表现为:

(一)小城镇规模小,效益差

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小城镇的合理人口规模为5万人左右。目前,农垦经济较发达农场的人口规模也只有1—2万人,能够想象,在经济发达的农场尚且如此,其他农场的人口就更少了,过小的城镇规模起不到产业积聚、人口集中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又使小城镇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源腹地和人口来源,这样社会经济条件对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支撑力不足,致使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反过来,又会阻碍下一步的建设,造成非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农垦小城镇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场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已成为农场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和“门槛”。在基础设施中道路系统、雨水、污水排放及处理最为缺乏,不少农场垃圾乱丢,污水横流。“软环境”规划建设的滞后,阻碍了农垦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统一规划,体制、机制不健全

农场建设由农场基建科或土地管理所负责,没有统一的规划或规划相对落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布局欠合理,项目和职工住房建设处于无序状态。经济效益较好、农工收入较高的农场,其建设质量相对较好,条件较差的农场,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建设质量不理想。

五、区外农垦推进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健全机构、制定政策、落实职责

组织机构的建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推进农垦小城镇建设工作,务必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农垦小城镇建设带给组织保证。如黑龙江农垦总局小城镇建设办公室,现有12名专职干部,其中副厅级1人,处级7人,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日常工作。同时,透过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省垦区森工林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政府令,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带给政策依据。除此之外,狠抓职责落实,为小城镇建设带给机制保障,总局班子成员和所有处室分成11个小组,与小城镇建设示范农场建立了帮扶职责制。经常到示范农场进行帮扶对接,帮忙农场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方案,有条件的处室还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必须支持和帮忙。

(二)要高起点适度超前做好小城镇规划工作

建设小城镇,关键是规划。规划是龙头,它决定着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质量。规划编制务必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动态性、可持续性。小城镇规划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拉动投资,小城镇的发展才会有期望和后劲。因此,小城镇规划应突出特色和个性,小城镇与城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规模较小,具有山水风光与田园气息,在规划和建设时,必须要体现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广东、黑龙江和海南农垦在小城镇建设中都采取规划先行的做法,并且设立规划专项经费,确保小城镇规划的质量和进度。广东农垦从2000年开始着手农场小城镇规划工作。他们以农场场部为中心,大的规划有几千亩地,最小的也有500多亩。每个农场小城镇规划审批后由农垦总局从专项经费中补助10万元。

(三)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承载潜力

重视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统筹安排规划建设综合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给排水网络,以及安全可靠的供电、供水、和小城镇防灾、减灾系统,这些方面的规划标准必须要具备超前的眼光,以避免后期重复建设和浪费等,保障农垦小城镇经济建设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广东、云南、海南和黑龙江农垦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对农场基础设施的投入。云南农垦集团公司从2005年开始,实施“三个一千万”工程,即每年筹集或在年度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专门开展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和安居工程三个1000万工程,农场或天然橡胶分公司实行1:1配套,着重解决道路、职工住房建设等方面问题。广东农垦的做法:农场基础设施的资金局里补助一部分,同时划给职工建房土地收益部分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海南农垦计划用3—5年把垦区范围内的危房改造完毕,总局从历年的利润结存,和土地出让回到金中筹集10亿元资金,用于农场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农垦仅2006年全垦区基础设施投入就达20多亿元。

(四)小城镇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

任何一个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都不能脱离开区域经济这个大背景,前者因后者而产生和发展,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基础和腹地。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正处于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阶段,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以集聚为基本特征,因此难以离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基础。同时,随着小城镇的逐步发展,又会透过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繁荣,而周围地区的繁荣则又是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城镇的构成和发展务必与周围地区构建良性的社会经济互动关系,求得二者共存共荣。黑龙江农垦正是透过充分发挥农场农机化优势,代耕租种农场周边农村的土地;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合作,各农场的农业科技园区面向农村开展实验、示范、推广和培训等服务;同时还加大农业产业化合作,垦区的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和互动共赢的原则,运用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村原料基地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六、进一步推进广西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工作措施

(一)发展思路

农垦发展小城镇与地方有所不同。地方发展小城镇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行政建制,有其内在的需求。依托农场场部发展小城镇,其结果就是小机关、大企业、大社会,务必要大力发展农场场部经济,使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同步。思考到农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在发展农垦小城镇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突出重点、超前规划、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的农垦小城镇发展思路。把农垦小城镇建设成为农村中的小城市,大中城市的卫星城。

突出重点。就是把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水平高、带动潜力强的农场场部作为农垦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包括大中城市郊区农场、重要交通干线、连片地区的中心农场和农副产品集中交易场所等的农场场部。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配套建设上予以倾斜。透过建设重点小城镇,进一步总结经验,聚集实力,辐射和带动其他小城镇的建设。

超前规划。就是要统筹农场的自然、历史、文化、产业、布局、消费习俗等与规划相关的因素,综合协调好农垦重点小城镇与一般小城镇、农垦小城镇与地方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做好梯次规划,搞好与地方小城镇规划的衔接。透过合理地规划与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来农垦小城镇创业、生活。

功能配套。建立现代小城镇,务必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小城镇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要坚持做到产业规划与居住规划相衔接、地面规划与地下规划相配套、自然风景与人文规划相和谐。既要功能配套,又要突出节地、节水、节能,实现农垦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鲜明。继续秉承“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突出农垦的产业特点、地域特点、企业特点、民族特点等。同时要兼顾到企业生产、居民生活、个人就业和休闲娱乐,大力发展一批专业化城镇。依托专业化和产业化,推出若干精品城镇。

(二)工作措施

根据上述思路,在推动具体工作时,应当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三个对接、强化四项工作”。

1、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农场场部作为发展农垦小城镇的中心。农场场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集了必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资源要素,具备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确立这一中心的基础上,对各农场的发展作出一个排序,实行优中选优,重点扶持,明确部分试点建设镇,依托重点带动一般,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2、搞好三个对接。就是把发展农垦小城镇与地方中心城市、产业园区和重要企业的发展有效对接。农垦小城镇发展上层次、上水平,应当将地方的各种要素资源向农垦小城镇有效聚集。搞好三个对接,一就是要把南宁、柳州、桂林周边的农场场部作为小城镇发展的重点,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及其配套,推动农垦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二就是要依托北部湾经济区、西江产业园、新兴产业园的对接,使园区经济与小城镇发展互动;三就是依托农垦的大型龙头企业、外来骨干企业的带动,聚集财力和人口,促进分工分业,拉动小城镇发展。

3、强化四项工作。

(1)大力搞好各项规划工作。围绕发展农垦小城镇,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场小城镇建设规划,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总闸门,要确保今后15-20年农垦小城镇发展的用地资源。产业发展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依托,透过资源禀赋、产业转移、交通和贸易条件的变化、主导产业链条的延伸等,合理确定产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就是要在既定的土地资源基础上,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合理界定建设用地的分类、功能分布、开发时序和空间布局。同时还要做好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强化各类规划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农垦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步伐滞后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强农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强对以农场为单元的土地勘探、资源调查、产业类别和区位特点等的调查、分析和决定。二是开展土地、建设等专项规划,实行有序、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三是重点加强以水、电、路、电信以及环保设施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配套,又要确立容量。四是加强厂(场)容厂(场)貌建设,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突出小城镇发展的品位。

(3)加强投融资方面的工作。发展农垦小城镇,也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在用心争取国家、省、所在市的支持下,采取多种办法,全方位、多元化的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农垦发展小城镇的最大优势就是土地资源优势,在资源换产业、存量换增量方面发挥土地的价值,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发挥储备中心在促进土地保值增值方面的作用。设立小城镇投资开发公司,透过划拨土地、特殊区域授权开发等聚合一部分资源,构成融资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来承担农垦小城镇开发建设工作。

(4)建立有利于农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授予一部分重点小城镇招商和建设管理权。对于试点镇的土地出让收益,在上缴国家和自治区本级留存外,其余返还试点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于进入试点镇的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其税收按入园企业相同优惠政策对待。对外来务工人员或有正当就业渠道的人员,带给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房。对农垦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的农民,能够放宽条件准许其在农垦小城镇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进入农垦小城镇生产、生活的人全部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实行应保尽保。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二):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个性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务必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带给更多的就业机会。86.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带给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县在小城镇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像X、Y、Z、M四重镇建设和发展能够说是成绩显著,有目共睹,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我们先来看看李渡的城镇建设:

X镇在城镇建设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X镇,镇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49829人.2002年国内生产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42亿元,区域财政收入2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人,成为A县的经济重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设厅确立为省级重点示范镇。李渡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

1、科学合理,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世纪。1986年,X镇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在全县率先编制《1987-2010年X小镇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2001-2020年X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2年省、市专家组评审和县政府批准,新规划把X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5.3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6000人的现代化历史古镇、工贸强镇、旅游重镇、江南名镇.2004年,请南昌大学设计专家进一步对世纪大道、李桐渠、医疗器械城、文化广场进行了控制性详规,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创新融资机制,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一是土地"生"一点。二是财政"挤"一点。二是争取上级政策"拔"一点。四是向外"引"一点。五是民间"融"一点,六是群众自愿"情"一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锦载体功能。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建起了两座大桥,贯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干道,镇区构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吨的自来水工程。

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城镇亮点:2000年,兴建世纪大道;2001年,对城中湖鲤湖进行了清淤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使其成为休闲娱乐场所;2002年,对主干道李渡大道、世纪大道和工业园区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2003年,我们将着力对世纪大道、李桐渠进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带。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小城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严把审批报建关,推行“一书二证”报建程序;设立专职保洁员,实行动态评估,落实职责制,聘请老干部为义务监督员,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立足工业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土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了占地面积6000多亩的三个工业园区,引进园区企业72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共引进项目8个,达成投资意向项目4个,其中省外项目7个,合同资金123亿元,实际到他资金l900万元,出口创汇110万美元。

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初步构成了李渡烟花集团公司、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公司、江西锦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李渡酒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四大骨干企业,构成烟花鞭炮、医疗器械、白酒三大产业。

X镇的小城镇建设是成功的。但是其他乡镇个性是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城镇建设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此刻:

1、镇财政困难、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城镇建设后腿。现行财政体制使乡镇财政仅勉强保证公教人员人员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出现了家家打小井,户户上锅炉,路上倒污水,处处放垃圾的局面。

2、城镇建设盲目攀比,不结合本乡镇实际,搞形象、政绩工程,没有量体裁衣、看菜吃饭,摊子铺得大,财力跟不上,最后收不拢。导致城镇建设,有头没尾,虎头蛇尾。

3、建镇时间长,旧城区改造量大,拆迁成本高,土地价格一时又上不来,影响了建设进度。

透过对X镇城镇建设成功经验和其它乡镇存在问题总结,对今后小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推荐:86.

1、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建设务必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李渡镇就是依托三大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

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像南台能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再如罗溪能够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具有必须规模和集散潜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

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透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

4、集中力量重点抓好V、X、F、S、D几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潜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5、精细规划培育几个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特色农业型袖珍小城镇。像南台具备旅游开发潜力,池溪有交通区位优势等,小乡镇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走特色兴镇之路。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按着这个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文是人之品,人是城之本”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与发掘文化特质,打造产业特色,凸显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市场贸易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镇,构筑全民和谐创业的平台,为实现富民强县这个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三):

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合点。为扎实推进我市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市委点题部署和市政协2014年工作要点,市政协组建以陈达新主席为组长、王能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于2014年4月至5月,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等16个示范小城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相关部门意见,构成此报告。

一、基本状况

16个小城镇中,XX镇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其余为市级示范小城镇。镇域总面积为XX.61Km2,总人口为XXXX人,人口密度为XX人/Km2;建成区总面积为XX.43Km2,总人口为XXX人,人口密度为XX1人/Km2,城镇化率为XX.23%;2013年社会生产总值XX.69亿元,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7.2元。各示范小城镇在地缘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方面各有优势。XX镇、XX镇紧贴消费市场,生态条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镇、木黄镇、寨英镇、万山镇、中坝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外有高速公路联结;大龙镇工业基础好,处于铁路、高速公路枢纽位置;XX镇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基础好;XX镇是乌江航道和铜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盘石镇地处湘黔苗族群众聚居区核心地带,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技资源丰富。

二、主要成效

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覆盖。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发展定位进行了策划。大龙镇策划打造工矿园区和交通枢纽型示范镇;木黄镇、寨英镇、太平镇、万山镇策划打造旅游景观型示范镇;煎茶镇、塘头镇、官舟镇、本庄镇、合兴镇、孟溪镇、盘石镇策划打造商贸集散型示范镇;坝黄镇、田坪镇、中坝镇策划打造绿色产业型示范镇;洪渡镇策划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游景观型示范镇。普遍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坝黄镇、田坪镇、太平镇、木黄镇、塘头镇、煎茶镇、合兴镇、寨英镇编制了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此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些示范镇已经启动。如《木黄镇旅游景观概念性规划》、《木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寨英古镇保护性规划》、《寨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等。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实施“8个1”、“8+3”或“8+X”工程为抓手,示范镇市政设施逐渐完善,公共服务潜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镇路网100.5公里,建成区面积增至9.59Km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万山镇已正式运行,大龙镇、煎茶镇、官舟镇、塘头镇、本庄镇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个,8个投入使用,7个主体完工;新建或完善卫生院16个,投入使用或主体完工12个;新建或完善社区服务中心13个、农贸市场16个、体育场5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0个,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10个,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6个,总面积XX.8万m2。

(三)产业支撑逐渐增强。一是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官舟镇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投入使用,年产值XXX多万元。园区内年产6万吨优质有机肥厂1家,年育肥XX只规模的白山羊繁育场1个,年产饲料5万吨的优质牧草颗粒饲料加工厂1个;建成蔬菜基地XX亩、现代烤烟育苗工场50亩,镇内有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XX镇建成关中坝国家级葡萄产业园基地XX亩,计划投资XXX万元的芭蕉有机农产品基地,已完成投资XX多万元。XX镇烤烟产值突破1000万元,蛋鸡养殖园区提升为省级示范园区。木黄镇在巩固茶叶、烤烟、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建成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规模到达2000万棒。煎茶镇规划烟草农业基地2.5万亩,培育养殖大户156户,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天麻5万平方米,发展茶园1.5万亩,前胡、太子参等中药材连片种植均在2000亩以上。XX镇已建成3000多亩人工草场,引入梵净牧业、大哥大牧业、期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二是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大龙镇推行“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产城一体”发展模式,2013年招商引资项目53个,签约资金34亿元,到位资金30.7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XX.5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XX多家,实现产值XX.6亿元。万山镇建成张家湾汞化工产业园,入园规模企

业到达15家,实现年产值XX.8亿元。XX镇三湘药业、医用氧生产和精米加工、御园春食品等生物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建成,建丰液压机机械制造厂、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四)管理潜力明显提升。一是设立机构,建设队伍。16个示范镇均成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所,落实工作人员52名,解决了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全市举办3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培训相关干部458人。从小城镇建设的长期经营出发,市政府委托职院连续5年定向培养600名建工专业高职生,2013年、2014年已分别完成150名招生计划。二是综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头镇出台《镇容和环境管理实施办法》、《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垃圾管理办法》、《烟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镇管理制度,组建城管中队、消防支队等管理队伍,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城管监察车、消防洒水车、治安巡逻车,推行住户卫生“三包”管理,依法开展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城镇管理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近两年示范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级加深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严格考核”的推进机制。各区(县)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示范小城镇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指挥调度、综合协调和要素统筹。如印江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项目资金统筹办公室,对财政资金进行整合,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各区(县)普遍出台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从用地指标、资金安排、干部配置、部门帮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进市场运作,2013年16个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102个,签约资金96.18亿元,到位资金42.31亿元。印江县采取异地BT模式融资1.5亿元,加快了木黄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建立了“按月调度、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核”的跟踪督查和考核推动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氛围。

二是探索了“规划先行、路网拉开、项目推动、建管并重”的建设路径。各区(县)和示范镇党政领导能够认识到,透过加强规划解决城镇空间布局、发展时序和避免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敢于聘请高资质、高水平专家设计论证,舍得在规划上花钱。透过拉开路网,以新区建设促进老城疏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市政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增强城镇综合承载潜力。坚持建管并重,透过改变镇容镇貌、带给公共服务,营造良好人居和创业就业环境,16个示范镇新增小微企业38家,新增城镇人口3426人,促进了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级层面作出了促进城镇建设长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熟地出让,不仅仅延长土地增值链条、为城镇建设带给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更有利于掌握城镇发展的主动权,改变由开发商牵制城镇规划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土地审批一支笔,不仅仅有利于规划的实施、构成城镇风貌,更有利于控制开发商的圈地行为;开发城镇地下空间,不仅仅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有利于增加城镇绿地面积。

三、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好处,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简单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搞“8个1”、“8+3”和“8+X”工程,存在被动应付考核的现象。

(二)规划布局不优。有的地方城镇功能定位模糊,选项较多,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相衔接;有的地方缺少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配套规划;有的地方修建性详规编制力度不够,建筑风格不统一;有的地方规划实施不好,规划仅仅用来应付检查,而不是引领小城镇建设。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网不发达,只有主干道,没有次干道和支路,“一条路、两排房”,“路即是街、街即为市”的现象还较突出;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等设施建设滞后;“两违”建筑突出,农贸市场闲置,占道经营普遍,卫生保洁不够,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较难。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了完成建设任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状况。资金筹措难度大,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用心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城镇规划管理和建设人才少,不适应小城镇加快发展的需要。

(五)推进亟待发力。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黔委厅字201368号文件,以下称省委《十条意见》)尚未落地,扩权强镇要求落实不好,权责不对等;区(县)政府协调统筹力度不大,部门政策、资金、项目向示范镇倾斜不够,帮扶作用不明显;考核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示范小城镇基础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础差,但考核指标却没有太大区别。如考核“8个1”或“8+3”建设资料,对存量较多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小,也会有个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形不成足够压力;而没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多,也难以取得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容易挫伤用心性。

四、几点推荐

(一)强化宣传培训,增强思想自觉。各级党委政府都务必认识到,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建设资料不局限于“8个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进城农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规划布局。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建设”的思路,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规划布局。一要系统策划。以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两区一走廊”战略布局为总要求,结合自身的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二要完善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推进示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之与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着手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详细规划编制深度,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地块,以详细规划引领城镇风貌建设,打造个性特色小镇。三要科学布局。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建设空间规模适当、建筑密度合理、功能组合科学、物理形态紧凑、边界自然增长的紧凑型小城镇,避免散乱和无序。四要狠抓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建立规划实施抽检制度,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优化建设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网建设起点。既要建设主干道,又要建设次干道和支路,改变“一条路,两排房,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状况。二要优化建设开发时序。地面路网体系和地下管线通道要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设施等优先建设,其它公用事业设施要注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镇建设中要防止破坏山体、污染水体行为,建成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着力建设绿色小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要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依法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集中整治,用心引导入市经营,建立卫生保洁常态化机制。

(四)方法灵活多样,强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强用地保障。每年从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必须数量用于支持示范镇发展,并拿出必须份额用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支持示范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工程等民生项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用活“秀丽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和“5个100工程”政策,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指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向示范镇倾斜;推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数量挂钩,促进节约用地;尽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二要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土地增值机制。支持示范镇设立土地收储中心,牢牢掌控城镇用地一级市场,适量适度投放土地二级市场,实行熟地出让和额度控制,确保国有土地增值。开辟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突出,既反映了融资难的问题,又反映了社会闲置资本缺少投资渠道的问题。如何将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闲置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变“非法集资”为“合法融资”,XX省XX等县组建城镇化建设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鉴。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动对接资

本市场,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吸引本地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资金,发起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与政府国资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建设基金的投资运营;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协助下,对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完善提升,构成可行的投融资“项目包”与基金和金融机构对接。改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补助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直接注入有实力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放大融资规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既减轻政府融资压力,也能增加失地农民收益。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大项目编报力度,如编报小城镇对外交通联结和过境公路改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项目,等等,有项目,就有资金。三要抓好队伍建设。透过内部调剂的方式,适当增加市和区(县)规划、住建部门编制和人员,按要求配齐小城镇规划和建工专业人员。在定向培养建工人才的基础上,返聘一批身体尚好、现已离岗退休的专业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动政策落地,强化职责监督。以推进扩权强镇为抓手,出台《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意见》,使省委《十条意见》得以落地,强化示范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赋予规划建设管理权。示范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所)根据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辖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辖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违法建设的查处和群众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登记发证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审批和执法权。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示范镇人民政府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示范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备案。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国土局、水务等领域,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和处罚权,并成立综合性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所有下放、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扩大人

事管理权限。示范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按副县级高配,辖区内各部门,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实行属地管理。垂直部门派驻到示范镇的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纳入镇考核体系,理解镇党委的统一领导。示范镇可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需要自主设立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口,镇党委对镇管中层干部在编制数内具有考察、任免权。四是增强财政保障潜力。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原则,根据示范镇职能范围扩大、城镇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提高示范镇财政分成比例。在镇域内发生的各种税费收入,划归区(县)的,全部或部分返还给示范镇。镇域内土地出让净收益实行全额返还,用于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区(县)直部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示范镇贴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区(县)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五是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将省委《十条意见》中所涉及的部门作为职责部门,督促职责部门拿出具体贯彻方案,界定支持范围,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承诺事项,落实分管负责人和承办联络人,经市和区(县)政府审定同意后,由部门行文下发,统一汇编成册,方便各示范小城镇对接,推动建立“1+N”政策支持体系。六是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将考核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考核各区(县)政府。重点考核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的协调统筹和扩权强镇各项要求的落实状况,增强区(县)党委政府职责感。第二层,考核示范小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差别化考核。共性指标,基于建设、管理在资料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设置,比如地面路网体系与地下管线通道同步建设,或治理脏、乱、差,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个小城镇务必完成的事项;个性指标,基于基础不同,或发展重点不同,其建设资料和时序上有差异而设置,应以增量业绩进行评价,推动建立“公平公正、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机制。第三层,考核市和区(县)职责部门、帮扶部门。重点考核职责部门执行支持方案和帮扶部门落实帮扶任务的状况,使部门项目和资金向小城镇倾斜,促进小城镇增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功能配套。

此外,推荐市政府组建专门班子,全面启动大龙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相关工作。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四):

小城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状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按照高档次、高标准、超前规划的总体思路,投资8万元,邀请北京北方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带给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抓实繁荣发展明珠商城工作。重点实施了陈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陈庚街南延工程全长268米,宽12米,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现已硬化完毕,沿路两侧建成商铺150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所有商铺已全部预售完毕。杏林街南延工程拆迁工作正与相关单位用心协调,施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珠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铺设便道3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4盏,中华灯2座。三是示范引导,统筹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占地60余亩的明珠社区一期工程1―5号住宅楼已交付使用;6―8号楼已完成100套单元房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扫尾。9―13号楼共270套单元房,第五层正在封顶。道路硬化、地热供暖、给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完成。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镇财政投入难度较大。

2、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运行潜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3、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4、明珠商城无鲜明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分类清晰、功能完善、构成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机构,吸收部分商户业主共同参与,加强市场日常管理。

3、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商城内交通、排水、照明、卫生等基础条件。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心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打造规模化专业市场。

5、进一步整合商城内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引导商户经营项目集群发展,科学分行划市,建设多条特色经营街道。

四、几点推荐

1、县委、县政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用心向上争取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解决资金投入难题。

2、加大对非法、违章建筑打击力度,赋予乡镇执法权限。同时,在建筑方取得土地使用资格的基础上,赋予乡镇办理开工建设证明、规划许可证权限,为商城内土地开发、设施建设带给便利条件。

3、协调物价部门为乡镇办理执法证明,为建立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带给法律依据。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五):

xx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xx镇地处寒亭区西部,面积184.16平方公里。辖114个行政村,耕地18.2万亩,人口8.6万人。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46元。我们以建设“创新、文化、生态、富裕、和谐”的小城镇为目标,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形象。

今年,xx镇注资1500万元成立了高鑫投资公司,已实现融资3000万元。坚持“路网建设拉框架,亮点工程提档次”,投入2380万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镇区功能完善;投入17920万元,以禹王湿地保护开发、新校建设、医院计生站提升改造、固高路拓宽、商业街打造、绿杉园小区、创业服务基地建设等精品项目建设全面带动小城镇提档升级;透过宣传引导,目前全镇完成拆旧24000平方米,建新32000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城镇形象。

xx小城镇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高标准规划。xx镇按照新的总体规划和“一个中心两个园区一个组团、一体两翼连片开发”的总体思路,依托三个中心社区配套建设了服务业园区;南部工业园规划占地600亩,园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入园企业达23家;依托南部工业园和双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了xx镇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土地流转,建成成方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农业示范园7处;农业基础雄厚,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现有2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开展技术推广和营销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xx中心社区设立行政审批中心,配齐了办公用品,配备了专业工作人员,用心与区直职能部门对接,结合镇级扩权,努力为群众带给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11个农村社区均到达标准要求,运作规范,各项服务到位。

二、多渠道投入。注资1500万元成立了潍坊高鑫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实现融资3000万元。制定实施了计划总投入1.4亿元的《小城镇建设提升计划》。投资1700万元的排水管道、高压架高弱电入地、硬化、亮化、绿化、沿途建筑物包装等基础性工程已经完成;投资4000万元容纳130户居民的绿杉园小区已完工;总投资4000万元的xx新校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投资60万元建成3500㎡文化广场并配套了相关的健身器材;计划总投资11.80亿元的禹王生态湿地项目,已经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溎河景观桥、两座浮桥、15.7公里景观路、15万株绿化苗木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520万元固高路拓宽改造工程,同时进行了绿化、亮化和排水管道配套;投资620万元,对xx计生站和两处医院进行了全方位改建提升;投资160万元新建农村社区4个;投资306万元,对禹王台、一孔桥等名胜古迹进行了修缮;投资105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一处,水冲公厕2个,水泥浇筑垃圾池6个,垃圾箱3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4台。

三、全方位引导。我们本着“东扩西展,南连北伸”的原则,坚持“路网建设拉框架,亮点工程提档次”,对固高路、商业街等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固高路、潍九路、中心路、南环路商业街纵横贯通。盘活镇区闲置土地、镇区拆旧改丑建新、商贸城开发等5个亮点性工程建设进度全面加快。目前,完成拆旧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建新面积32000平方米以上。全力打造商业街配套建设,在抓好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目前,全镇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3200余人,服务业日趋繁荣。

四、多元化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突出抓好镇区和中心社区的综合整治。成立了四支环卫队、一支绿化管护队,建立健全了小城镇保洁和绿化养护工作的长效机制。成立了镇城管中队配齐了专用服装车辆,组织开展了治理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一系列的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先后拆除乱搭乱建59处,整治广告牌匾530块,彻底解决了乱搭乱建、乱设广告、占道经营等不礼貌现象。对15个重点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新硬化道路50260㎡,修排水沟2000米,新栽绿化苗木5000余株等,村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我镇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此刻城镇规模偏小,推进城镇化进程缺乏动力。根据调研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推荐:

一、要强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社会服务,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由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滞后,小城镇吸引力不大。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务必强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广泛发展社会服务,以提高集镇吸引力。首先,要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那些直接或间接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设施建设,透过基础设施完善,给人们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给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其次,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社会服务,搞好服务设施,使小城镇有良好的服务设施,使人们处处享受优质的服务。为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刺激经济活动带给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福利保障。

二、制定小城镇建设各项优惠政策,为小城镇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我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一要制定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土地优惠政策。如对进入小城镇办厂经商的企业和个人,应允许购买小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厂房、商场和住宅,并应允许转让、出售和出租。对进入小城镇建设的,应简化用地审批程序,降低征地费用,所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上交的部分也应适当减少。在小城镇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业等项目的,在办理用地手续时,应给予优先审批,应免缴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小城镇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应给予优先安排。在贴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允许不同群众经济组织之间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交换;应允许农村群众农用地在不改变性质的条件下,以转包互换、入股、租凭等形式依法转让土地等优惠政策。二要制定小城镇房地产、产业、人口的优惠政策,应鼓励具备条件的房地产公司到小城镇从事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对成片开发的居民住宅,应优先带给开发用地。三要制定有利促进二、三产业集中连片发展的产业政策及有利于发展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引导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小

区集中。透过相应小城镇建设和政策激励,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

三、创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以交通、道路、供电、通信、供排水、市场、绿化和教育、卫生等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镇发展条件。鼓励发展城镇房地产业和私人建房。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逐步构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推荐以小城镇自筹为主,市县政府每年配套,省财政部门以奖代投资金对重点小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设施的投入。重点小城镇建设资金应以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县级财政、镇级财政相应配套为条件,以补助或建设贷款贴息为主要方式在年度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城镇现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益及耕地占用税,推荐留给镇级财政,用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重点小城镇新增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收益应全部留给镇级财政,优先用于补充耕地。

国家明文规定用于城镇的专项资金,要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城镇建设。在小城镇范围内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配套费,除按原规定上缴省集中调剂使用的部分外,其余推荐留给镇级财政,用于小城镇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鼓励小城镇投资公司、个人和外商投资建设和经营自来水厂、城镇道路、燃气、桥梁、公共交通、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对街道绿化、环境卫生、广场、城镇道路等,可采用政府统一招标方式选取管理单位。允许对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设施的冠名权、使用权、经营权进行转让。允许对以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设施为载体的广告经营权进行拍卖,其收益主要用于城镇建设。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放宽外资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项目的股比限制,允许以特许权经营(BOT)、转让资产权益(TOT)方式及资产收益抵押方式利用外资。改革城镇公共设施的价格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价格,逐步实行企业化动作。

小城镇的发展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小城镇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对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小城镇的管理是建设的维护,是经营的保证。因此,加强小城镇的管理有着重要的用心好处。只有加强小城镇综合整治及宏观管理,才能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给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基础平台;只有做好小城镇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六):

小城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2014年10月22日镇政协活动小组对我镇小城镇建设进行了周密调研,了解了镇小城镇建设的实际状况,听取了一些意见和推荐,从中受到了许多启示。现将此次调研状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现状

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镇今年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集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调查中,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商贩还是集镇街道两边的居民,都一致的认为的街道较先前干净、整洁。今年以来,街道居民用心响应镇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及时拆除违章建筑、厂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突出问题进行长效管理。每条街道增设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队,定时清扫收集清运垃圾,持续镇区内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洁卫生。三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透过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好处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1目前集镇市场规模过小

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的集镇市场规模偏小,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来来统一划线。

2道路设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

从镇政府至集镇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2)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树不足,分布零乱。

在我镇城管中队制定的《镇区“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镇区居民户新建房屋实行自主绿化,绿化的树种务必一致,但绿化的树种并未做统一规定,而且执行效果不明显。

(3)电线杆新旧并立,参差不齐;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分布无序。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潜力较弱,直接影响了我镇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推荐

(一)高度重视前期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尊重。与其它乡镇相比,我镇在规划设计上稍显落后。当前,全国正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委、县委也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据本地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把规划设计与城乡同治结合起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开拓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建设具有必须规模的集镇农贸市场;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改造电线杆和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楼,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楼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民众,扩大宣传的舆论阵地。

(三)用心筹措建设资金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因此,务必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充分利用级差地租,透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出让、转让和出租,筹措建设资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将准经营性和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推向市场。要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建设镇的公用设施,如农贸市场、医院、校园等。要鼓励能人大户以参加某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成立公司,负责筹措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或项目承包,并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和收费。同时,还要用心探索项目融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外商、外资到投资建设,逐步构成“市场主导,多方投资”的新格局。总之,就是要摆脱单纯依靠财政的被动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七):

为扎实推进我市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市委点题部署和市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市政协组建以陈达新主席为组长、王能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于2014年4月至5月,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坝黄镇、万山镇、太平镇、田坪镇、大龙镇、中坝镇、本庄镇、木黄镇、塘头镇、合兴镇、煎茶镇、洪渡镇、官舟镇、寨英镇、孟溪镇、盘石镇等16个示范小城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相关部门意见,构成此报告。

一、基本状况

16个小城镇中,大龙镇、木黄镇、煎茶镇、塘头镇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其余为市级示范小城镇。镇域总面积为2214.61Km2,总人口为548152人,人口密度为247人/Km2;建成区总面积为41.43Km2,总人口为215059人,人口密度为5191人/Km2,城镇化率为39.23%;2013年社会生产总值40.69亿元,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7.2元。各示范小城镇在地缘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方面各有优势。坝黄镇、田坪镇紧贴消费市场,生态条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镇、木黄镇、寨英镇、万山镇、中坝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外有高速公路联结;大龙镇工业基础好,处于铁路、高速公路枢纽位置;塘头镇、本庄镇、煎茶镇、合兴镇、官舟镇、孟溪镇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基础好;洪渡镇是乌江航道和铜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盘石镇地处湘黔苗族群众聚居区核心地带,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技资源丰富。

二、主要成效

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覆盖。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发展定位进行了策划。大龙镇策划打造工矿园区和交通枢纽型示范镇;木黄镇、寨英镇、太平镇、万山镇策划打造旅游景观型示范镇;煎茶镇、塘头镇、官舟镇、本庄镇、合兴镇、孟溪镇、盘石镇策划打造商贸集散型示范镇;坝黄镇、田坪镇、中坝镇策划打造绿色产业型示范镇;洪渡镇策划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游景观型示范镇。普遍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坝黄镇、田坪镇、太平镇、木黄镇、塘头镇、煎茶镇、合兴镇、寨英镇编制了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此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些示范镇已经启动。如《木黄镇旅游景观概念性规划》、《木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寨英古镇保护性规划》、《寨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等。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实施“8个1”、“8+3”或“8+X”工程为抓手,示范镇市政设施逐渐完善,公共服务潜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镇路网100.5公里,建成区面积增至9.59Km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万山镇已正式运行,大龙镇、煎茶镇、官舟镇、塘头镇、本庄镇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个,8个投入使用,7个主体完工;新建或完善卫生院16个,投入使用或主体完工12个;新建或完善社区服务中心13个、农贸市场16个、体育场5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0个,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10个,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6个,总面积101.8万m2。

(三)产业支撑逐渐增强。一是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官舟镇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投入使用,年产值2000多万元。园区内年产6万吨优质有机肥厂1家,年育肥1000只规模的白山羊繁育场1个,年产饲料5万吨的优质牧草颗粒饲料加工厂1个;建成蔬菜基地800亩、现代烤烟育苗工场50亩,镇内有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塘头镇建成关中坝国家级葡萄产业园基地500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芭蕉有机农产品基地,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本庄镇烤烟产值突破1000万元,蛋鸡养殖园区提升为省级示范园区。木黄镇在巩固茶叶、烤烟、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建成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规模到达2000万棒。煎茶镇规划烟草农业基地2.5万亩,培育养殖大户156户,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天麻5万平方米,发展茶园1.5万亩,前胡、太子参等中药材连片种植均在2000亩以上。盘石镇已建成3000多亩人工草场,引入梵净牧业、大哥大牧业、期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二是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大龙镇推行“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产城一体”发展模式,2013年招商引资项目53个,签约资金34亿元,到位资金30.7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9.5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160多家,实现产值112.6亿元。万山镇建成张家湾汞化工产业园

,入园规模企业到达15家,实现年产值12.8亿元。田坪镇三湘药业、医用氧生产和精米加工、御园春食品等生物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建成,建丰液压机机械制造厂、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四)管理潜力明显提升。一是设立机构,建设队伍。16个示范镇均成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所,落实工作人员52名,解决了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全市举办3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培训相关干部458人。从小城镇建设的长期经营出发,市政府委托职院连续5年定向培养600名建工专业高职生,2013年、2014年已分别完成150名招生计划。二是综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头镇出台《镇容和环境管理实施办法》、《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垃圾管理办法》、《烟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镇管理制度,组建城管中队、消防支队等管理队伍,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城管监察车、消防洒水车、治安巡逻车,推行住户卫生“三包”管理,依法开展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城镇管理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近两年示范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级加深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严格考核”的推进机制。各区(县)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示范小城镇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指挥调度、综合协调和要素统筹。如印江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项目资金统筹办公室,对财政资金进行整合,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各区(县)普遍出台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从用地指标、资金安排、干部配置、部门帮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进市场运作,2013年16个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102个,签约资金96.18亿元,到位资金42.31亿元。印江县采取异地BT模式融资1.5亿元,加快了木黄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建立了“按月调度、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核”的跟踪督查和考核推动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氛围。

二是探索了“规划先行、路网拉开、项目推动、建管并重”的建设路径。各区(县)和示范镇党政领导能够认识到,透过加强规划解决城镇空间布局、发展时序和避免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敢于聘请高资质、高水平专家设计论证,舍得在规划上花钱。透过拉开路网,以新区建设促进老城疏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市政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增强城镇综合承载潜力。坚持建管并重,透过改变镇容镇貌、带给公共服务,营造良好人居和创业就业环境,16个示范镇新增小微企业38家,新增城镇人口3426人,促进了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级层面作出了促进城镇建设长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熟地出让,不仅仅延长土地增值链条、为城镇建设带给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更有利于掌握城镇发展的主动权,改变由开发商牵制城镇规划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土地审批一支笔,不仅仅有利于规划的实施、构成城镇风貌,更有利于控制开发商的圈地行为;开发城镇地下空间,不仅仅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有利于增加城镇绿地面积。

三、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好处,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简单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搞“8个1”、“8+3”和“8+X”工程,存在被动应付考核的现象。

(二)规划布局不优。有的地方城镇功能定位模糊,选项较多,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相衔接;有的地方缺少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配套规划;有的地方修建性详规编制力度不够,建筑风格不统一;有的地方规划实施不好,规划仅仅用来应付检查,而不是引领小城镇建设。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网不发达,只有主干道,没有次干道和支路,“一条路、两排房”,“路即是街、街即为市”的现象还较突出;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等设施建设滞后;“两违”建筑突出,农贸市场闲置,占道经营普遍,卫生保洁不够,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较难。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了完成建设任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状况。资金筹措难度大,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用心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城镇规划管理和建设人才少,不适应小城镇加快发展的需要。

(五)推进亟待发力。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黔委厅字﹝2013﹞68号文件,以下称省委《十条意见》)尚未落地,扩权强镇要求落实不好,权责不对等;区(县)政府协调统筹力度不大,部门政策、资金、项目向示范镇倾斜不够,帮扶作用不明显;考核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示范小城镇基础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础差,但考核指标却没有太大区别。如考核“8个1”或“8+3”建设资料,对存量较多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小,也会有个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形不成足够压力;而没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多,也难以取得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容易挫伤用心性。

四、几点推荐

(一)强化宣传培训,增强思想自觉。各级党委政府都务必认识到,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建设资料不局限于“8个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进城农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规划布局。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建设”的思路,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规划布局。一要系统策划。以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两区一走廊”战略布局为总要求,结合自身的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二要完善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推进示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之与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着手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详细规划编制深度,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地块,以详细规划引领城镇风貌建设,打造个性特色小镇。三要科学布局。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建设空间规模适当、建筑密度合理、功能组合科学、物理形态紧凑、边界自然增长的紧凑型小城镇,避免散乱和无序。四要狠抓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建立规划实施抽检制度,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优化建设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网建设起点。既要建设主干道,又要建设次干道和支路,改变“一条路,两排房,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状况。二要优化建设开发时序。地面路网体系和地下管线通道要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设施等优先建设,其它公用事业设施要注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镇建设中要防止破坏山体、污染水体行为,建成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着力建设绿色小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要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依法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集中整治,用心引导入市经营,建立卫生保洁常态化机制。

(四)方法灵活多样,强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强用地保障。每年从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必须数量用于支持示范镇发展,并拿出必须份额用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支持示范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工程等民生项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用活“秀丽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和“5个100工程”政策,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指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向示范镇倾斜;推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数量挂钩,促进节约用地;尽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二要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土地增值机制。支持示范镇设立土地收储中心,牢牢掌控城镇用地一级市场,适量适度投放土地二级市场,实行熟地出让和额度控制,确保国有土地增值。开辟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突出,既反映了融资难的问题,又反映了社会闲置资本缺少投资渠道的问题。如何将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闲置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变“非法集资”为“合法融资”,山西省灵石、襄垣、武乡等县组建城镇化建设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鉴。主要做法是:政府

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吸引本地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资金,发起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与政府国资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建设基金的投资运营;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协助下,对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完善提升,构成可行的投融资“项目包”与基金和金融机构对接。改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补助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直接注入有实力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放大融资规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既减轻政府融资压力,也能增加失地农民收益。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大项目编报力度,如编报小城镇对外交通联结和过境公路改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项目,等等,有项目,就有资金。三要抓好队伍建设。透过内部调剂的方式,适当增加市和区(县)规划、住建部门编制和人员,按要求配齐小城镇规划和建工专业人员。在定向培养建工人才的基础上,返聘一批身体尚好、现已离岗退休的专业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动政策落地,强化职责监督。以推进扩权强镇为抓手,出台《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意见》,使省委《十条意见》得以落地,强化示范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赋予规划建设管理权。示范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所)根据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辖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辖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违法建设的查处和群众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登记发证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审批和执法权。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示范镇人民政府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示范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备案。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国土局、水务等领域,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和处罚权,并成立综合性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所有下放、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扩大人事管理权

限。示范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按副县级高配,辖区内各部门,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实行属地管理。垂直部门派驻到示范镇的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纳入镇考核体系,理解镇党委的统一领导。示范镇可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需要自主设立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口,镇党委对镇管中层干部在编制数内具有考察、任免权。四是增强财政保障潜力。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原则,根据示范镇职能范围扩大、城镇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提高示范镇财政分成比例。在镇域内发生的各种税费收入,划归区(县)的,全部或部分返还给示范镇。镇域内土地出让净收益实行全额返还,用于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区(县)直部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示范镇贴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区(县)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五是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将省委《十条意见》中所涉及的部门作为职责部门,督促职责部门拿出具体贯彻方案,界定支持范围,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承诺事项,落实分管负责人和承办联络人,经市和区(县)政府审定同意后,由部门行文下发,统一汇编成册,方便各示范小城镇对接,推动建立“1+N”政策支持体系。六是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将考核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考核各

区(县)政府。重点考核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的协调统筹和扩权强镇各项要求的落实状况,增强区(县)党委政府职责感。第二层,考核示范小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差别化考核。共性指标,基于建设、管理在资料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设置,比如地面路网体系与地下管线通道同步建设,或治理脏、乱、差,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个小城镇务必完成的事项;个性指标,基于基础不同,或发展重点不同,其建设资料和时序上有差异而设置,应以增量业绩进行评价,推动建立“公平公正、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机制。第三层,考核市和区(县)职责部门、帮扶部门。重点考核职责部门执行支持方案和帮扶部门落实帮扶任务的状况,使部门项目和资金向小城镇倾斜,促进小城镇增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功能配套。

此外,推荐市政府组建专门班子,全面启动大龙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相关工作。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八):

浅谈我县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个性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务必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带给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带给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县在小城镇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像X、Y、Z、M四重镇建设和发展能够说是成绩显著,有目共睹,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我们先来看看李渡的城镇建设:

X镇在城镇建设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X镇,镇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49829人.2002年国内生产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42亿元,区域财政收入2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人,成为A县的经济重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设厅确立为省级重点示范镇。李渡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1、科学合理,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世纪。1986年,X镇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在全县率先编制《1987-2010年X小镇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2001-2020年X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002年省、市专家组评审和县政府批准,新规划把X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5.3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6000人的现代化历史古镇、工贸强镇、旅游重镇、江南名镇.2004年,请南昌大学设计专家进一步对世纪大道、李桐渠、医疗器械城、文化广场进行了控制性详规,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创新融资机制,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一是土地生一点。二是财政挤一点。二是争取上级政策拔一点。四是向外引一点。五是民间融一点,六是群众自愿情一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锦载体功能。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建起了两座大桥,贯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干道,镇区构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吨的自来水工程。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城镇亮点:2000年,兴建世纪大道;2001年,对城中湖鲤湖进行了清淤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使其成为休闲娱乐场所;2002年,对主干道李渡大道、世纪大道和工业园区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2003年,我们将着力对世纪大道、李桐渠进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带。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小城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严把审批报建关,推行“一书二证”报建程序;设立专职保洁员,实行动态评估,落实职责制,聘请老干部为义务监督员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立足工业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土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了占地面积6000多亩的三个工业园区,引进园区企业72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共引进项目8个,达成投资意向项目4个,其中省外项目7个,合同资金123亿元,实际到他资金l900万元,出口创汇110万美元。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初步构成了李渡烟花集团公司、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公司、江西锦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李渡酒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四大骨干企业,构成烟花鞭炮、医疗器械、白酒三大产业。X镇的小城镇建设是成功的。但是其他乡镇个性是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城镇建设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此刻:

1、镇财政困难、基础设施欠帐多,拖了城镇建设后腿。现行财政体制使乡镇财政仅勉强保证公教人员人员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出现了家家打小井,户户上锅炉,路上倒污水,处处放垃圾的局面。

2、城镇建设盲目攀比,不结合本乡镇实际,搞形象、政绩工程,没有量体裁衣、看菜吃饭,摊子铺得大,财力跟不上,最后收不拢。导致城镇建设,有头没尾,虎头蛇尾。

3、建镇时间长,旧城区改造量大,拆迁成本高,土地价格一时又上不来,影响了建设进度。

透过对X镇城镇建设成功经验和其它乡镇存在问题总结,对今后小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推荐:

1、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建设务必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李渡镇就是依托三大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像南台能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再如罗溪能够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具有必须规模和集散潜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透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

4、集中力量重点抓好V、X、F、S、D几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潜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5、精细规划培育几个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特色农业型袖珍小城镇。像南台具备旅游开发潜力,池溪有交通区位优势等,小乡镇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走特色兴镇之路。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着这个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文是人之品,人是城之本”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与发掘文化特质,打造产业特色,凸显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市场贸易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镇,构筑全民和谐创业的平台,为实现富民强县这个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九):

合理布局统筹推进

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关于**区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小城镇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具有聚集人口、发展产业和壮大经济的先天优势。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小城镇建设状况,分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加快我区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按照区委办公室统一安排,我于近期先后到区村镇规划站、市场发展服务中心、**、**镇等地对我区小城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一、我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镇和区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历史机遇,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城镇规模持续扩张,规划编制日趋完善

一是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区辖七镇七个办事处,全区总面积55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3.49万人,其中非农人1

口25万人,小城镇(含7个办事处)人口约为29万人;七个镇均沿**路布局,呈串珠状。全区七个镇建成区面积为10.98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32.8%,建成城镇道路96.5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85.7%和11.56%,小城镇总建筑面积843.92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67%。以省级重点镇**、陕南重点镇**镇为代表的小城镇建设较快发展,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是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日臻完善。经调查,我区已全面完成了区域村庄布点规划以及**、**、**、**、**、**、**等七个镇的总体规划。全区100多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镇等镇已修编完善了城镇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准备着手城镇规划第二轮的修编工作。编制了褒河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园区详规并跟进实施。这些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经过了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所有镇基本能够依据建设规划进行审批,有力促进了小城镇的规范化建设。

(二)城镇与园区互补联动,镇域经济蓬勃发展

工业园区是小城镇产业载体功能的重要支点,对城市化、产业化的兴废成败有着决定作用。近年来,我区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定位为蓝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园区经济结合起来,各类工业园区得以快速发展,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工业园区产业载体功能的发育,扩大了园区的产业吸附力;一方面,在工业园区发展需求的刺激下,小城镇建设2

整体也得以迅速提高和飞快发展。小城镇与工业园区之间,构成了兼容共进的良好格局。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区镇域经济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率先突破的重要支撑。

(三)城镇承载潜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日趋优化一是交通条件大幅改善。近年来,结合通村水泥路建设和县乡道路改造,所有通建制镇道路实现了等级化,96.5%的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最远的汉王镇亦可在四十分钟之内抵达市区,改变了村镇“雨天水泥路,晴天扬灰路”的局面,**区“四纵三横”的公路交通网基本构成(见附表)。由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饮水问题基本解决。除汉王镇以外,所有镇都修建了供水站,**和**镇还修建了自来水厂,全部实现集中供水,城镇居民的安全饮水有了保障(见附表)。三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镇、村卫生院(室)规范化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四是重点镇建设进展较快。**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到达3.8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达2.5万人,汽车站、超市、酒店等一应俱全,目前全镇建成综合性医院1所,集贸市场3个,敬老院1所,垃圾填埋场1个,休闲运动中心1个,个性是利用**路等交通优势,全镇的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镇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96万

人。该镇依托石门风景区,不断加大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翻修了3

职工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中小学教学大楼,实施了石门仿古街区建设工程,新建了排污渠,安装维修了街区的路灯,修建了大型停车场,建设的“鲜鱼一条街”已经成为汉中的一大特色。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区级各部门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小城镇建设区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以**、**镇为代表的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镇域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然而,与较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相比,我区小城镇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融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水平低,编制相对滞后

虽然我区各镇都编制了小城镇建设规划,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镇原有的规划由于比较陈旧,规划理念落后、超前性差、思路模糊、定位不准,在规模及品位上已不能满足小城镇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弱化,难以指导建设高档次、高品位的小城镇。且原有规划无法与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区十二五规划和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精神相衔接,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如**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为2001年编制,期间也未进行修订,因此规划修编迫在眉睫;徐望镇为新合并成立的镇,原先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已不再适用,迫切需要重新编制。

(二)城镇规模小,建设档次不高。除**、**镇、**镇4

外,**、**、**、**等四个镇的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基本上都是拉通一条路、路边建起“豆腐块”的建设模式,小城镇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地和人口聚集地,功能不完备。城镇设施老化,相当一部分城镇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设施简陋落后,一遇下雨天,街面上污水横流,地势低洼地甚至构成小池塘而半月不干。现有配套设施陈旧,各种管线纵横交错,构成了“线网”,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同时,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外交流合作十分有限,开放程度低,难以构成真正好处上的城镇经济。

(三)机制不健全,管理难度较大。一是体制不顺。权责不统一,存在市、区双重管理现象,部分城镇管理和正常执法无法落到实处。中、省、市关于重点镇建设的相关政策也只流于纸面,没有落实。二是管理难度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人员少,管理力量薄弱,整体工作效能不高。人员流动较为频繁,规划建设工作不能有机衔接,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缺位”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城镇规划执法监察职能,前几年仅靠收取建房保证金来实施监管,税费改革取消建房保证金收费项目,致使村镇建设乱修乱建现象时有发生,即使强行拆除也很难持续,给纠处和监管带来很大难度。集镇农贸市场无人管理或者管理流于形式,年久失修,曾在原**镇就发生过农贸市场雨棚、围墙倒塌的事故。三是部分居民礼貌程度较差。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礼貌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问题十分突出,“脏、乱、差”问题一向没有得到有效解决。5

(四)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我区的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大致分为上级补助、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自筹。上级补助资金重点在社会事业发展和城镇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且争取难度较大,对于小城镇建设发展是杯水车薪。由于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种政策性贷款几乎没有,商业性贷款由于银行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注重贷款的安全和效益,推行抵押贷款,而小城镇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公益性,投资大,回报期长,见效慢,导致小城镇难以得到银行信贷支持。区、镇两级政府基本属于“吃饭”财政,即便能挤出一点资金也只能用于一些重点镇的重点领域。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小城镇建设在必须程度上有“居民”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干部”等“开发商”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区的小城镇建设。

三、几点推荐

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用心扶持,着力建设和构成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这既是对我区小城镇建设的明确要求,又是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机遇,更指明了我区小城镇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本着把离农民最近、最能方便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小城镇打造成为“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整洁”的城镇综合体这个思考,现就我区小城镇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推荐:

(一)合理布局规划。搞好小城镇建设,准确定位是基础。首先,合理布局。各镇和区各相关部门要坚持市场推进6

和政府引导并重、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的原则,着力建设和构成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依托工业园区,侧重发展配套加工产业,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要依托天台山景区、苗木花卉基地,侧重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人文、旅游型小城镇;**、**要依托绿色资源,侧重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农业特色型小城镇;**要依托地域优势,侧重发展食品加工业和新兴产业,建设商贸物流型小城镇,使小城镇建设持续旺盛活力和鲜明的产业特色,真正成为承接城市资源要素转移的聚集地。其次,做好规划。要根据“双百城市”战略和各镇功能定位,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对涉及小城镇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做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规划应立足于各地不同的地域特点,个性是风景名胜区、名镇名村、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通道沿线等区域和地段,新修建筑物要充分体现地域特点,从而引导城镇营造出独具特色、彰显地域文化气息的建筑风貌。

(二)完善城镇功能。搞好小城镇建设,完善功能是保证。根据建制镇的规模和现状,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及居住服务功能。要改变过去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撒豆子”的做法,集中力量实施以“六个一”为主要资料的工程建设,真正去“村”味添“城”味,让建制镇由“村镇”、大村变为城镇。个性要加强小城镇道路工程和饮水设施建设,加快对老旧街区道路的升等改造,做好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工程;完善安全饮水网络,没有集中供水7

的尽快建设集中供水设施实现集中供水,有集中供水设施的要提升饮用水质量,扩大供水范围,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群众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使小城镇成为引领农村社会发展的辐射源。加快**镇和**镇移民搬迁安臵点建设步伐,不断扩大城镇规模。

(三)加强协调管理。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强管理是重点。一是理顺体制。要用心和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小城镇建设审批及收费管理权限,防止出现“管理缺位”,并促进小城镇建设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实。二是扩权强镇。要探索实行扩权强镇,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赋予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小城镇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实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专兼职工作力量,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并持续相对稳定,以保证各镇小城镇建设的连续性。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加强管理。加大对小城镇土地使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监查力度,坚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严厉查处乱搭乱建行为,把小城镇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深入开展平安建立活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深入实施清洁工程,加大“脏、乱、差”的整治力度,创造礼貌、和谐、干净的生活环境。加强对城镇居民的培养教育,逐步提高居民的礼貌素质。四是探索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逐步实施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使户籍登记准确反映人民群众的居住和身份状况。

(四)壮大镇域经济。搞好小城镇建设,发展经济是根本。一方面要优化创业环境,增强聚集效应,在加大小城镇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吸引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惠政策,使小城镇成为投资和创业的“温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引进外地企业前来投资;注重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不断聚集小城镇的“人气”;坚持政策一致、优惠同享的原则,激发区内投资潜力,培育壮大本地企业。

(五)拓宽筹资渠道。搞好小城建设,用心融资是关键。一是加大项目争跑力度,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小城镇的特色和优势,想方设法得到中、省、市的扶持。二是根据各镇建设的现状、规模及规划,整合小城镇建设资金,在必须的时间段内选定一到两个镇进行持续投入、重点建设,采取分步、分批实施的办法,力争用5—10年把我区的小城镇全部打造一遍。三是借助有实力的投资开发公司,进行小城镇土地综合开发,实行土地有偿转让,透过土地开发、竞投标的方式,实现土地的升值。四是落实好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提倡和鼓励农民到小城镇创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繁荣发展农村经济。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五是大力发掘“名9人”、“能人”资源,用心联系援助、捐助项目和资金,加大与我区在中、省、市工作领导干部的沟通协调力度,广泛寻求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十):

xx市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市小城镇建设基本状况

目前,xx市共有25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3个,国家重点镇3个,分别为浚县城关镇、淇县朝歌镇、高村镇,省重点镇3个,分别为浚县善堂镇、淇县高村镇、淇滨区庞村镇,建制镇率为52%,市域城镇密度5.59个/千平方公里,建制镇率为52%。全市城镇化水平为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小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潜力逐步增强,具体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城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建制镇数量由九十年代初的1个发展到13个,镇区面积(不含县城)到达18.7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由0.3万人增加到13万人,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小城镇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了第二轮村镇规划修编工作,新一轮村镇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进行,省重点镇庞村镇的总体规划由广东中山大学编制,并透过了省、市、县三级技术评审,高村、善堂、钜桥、王庄、庙口等镇规划基本完成。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各镇都初步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成立了管理队伍,用心依法管理,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章建筑,促进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三)试点镇建设取得成效。我们采取了典型引路,试点带动的工作方法,选取了一些经济基础较好,有必须优势的镇进行扶持,如浚县善堂、钜桥、淇县的高村、淇滨区的庞村等,由于工作扎实,措施得力,这几个镇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善堂镇以建设花生、红枣批发市场为龙头,带动了全镇其他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被省建设厅评为“中州名镇”,列为建设部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全国重点镇。钜桥镇充分利用交通和区位优势,逐步建设成为新市区的卫星城镇。高村镇以发展畜牧业为龙头,带动了其它行业的迅速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配套,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但是,我市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小城镇建设的重大好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抓的不够得力;二是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小,不能很好地发挥经济支撑,产业带动的作用。三是规划建设管理相对薄弱,已批准规划的执行状况较差,存在不按规划使用土地和进行建设的现象;三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总体水平低、方式落后,建筑式样单调,小城镇沿道路呈带状发展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功能较弱;四是基层管理机构薄弱,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五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小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功能较弱等等。以上的问题和不足,已经制约了我市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务必引起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推荐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确定科学的小城镇发展战略。我市范围不大,总人口不多,25个乡镇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发展程度各有特点,所以对小城镇建设不能等同要求,同步发展,否则,势必会造成投入不足,人口分散,互相制约,都难以构成规模的局面。从全市来看,新区要发展,山城、鹤山及两县城等要发展,如何准确把握小城镇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调研组认为,发展小城镇应从全市城镇化发展的大局出发,突出发展重点,立足产业特色,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聚集效应,持续小城镇均衡布局,稳步发展。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11个乡有7个撤乡建镇,乡减少为4个,小城镇容纳人口到达18万人,到达全市城镇人口的20%,将我市的城镇化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7个百分点,到达45%以上。小城镇财政和人均收入有较大的提高,重点镇建设各项指标高于一般镇水平,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潜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具体目标是:淇县的庙口乡,山城区的石林乡,淇县的西岗乡撤乡建镇,并要和浚县的屯子镇、卫贤镇,淇滨区的大河涧镇升为重点建制镇。淇滨区的大赉店镇、庞村镇,淇县的高村镇,

浚县的钜桥镇紧临淇滨新区,要借助区位优势构成各自特色,待条件成熟后,撤镇建立办事处。山城区的鹿楼乡、鹤山区的鹤壁集乡待条件成熟后改为办事处。淇县的北阳镇要依托云梦山风景区,构成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商贸型城镇;浚县的屯子镇具有悠久的石刻工艺,要借助于这一优势发展为综合性城镇;淇滨区大河涧乡要依托盘石头水库和金属镁发展成我市西部集旅游和工矿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型城镇。浚县的善堂镇、新镇镇要利用辐射范围广、人口多、经济条件较好的优势,发展建设成小城市。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用心创造条件,调整行政区划,逐步解决乡镇规模过小问题。2004年,浚县的城关镇、淇县的朝歌镇改为办事处。

(二)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项目建设激活小城镇经济,产业发展增强小城镇活力,特色建镇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各乡镇,个性是重点镇应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及时把规划项目化,把城镇规划落实到项目之中,透过项目建设实施城镇规划。要透过重大项目、集群项目构成支柱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人口,壮大城镇规模。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资金和项目,把乡、镇、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引到小城镇来,构成聚集效应。小城镇要合理确定适应本地发展的工业类型和项目,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推动乡镇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要搞活市场流通,加快小城镇各类市场的建设。按照商品资源状况、商品流通规律和小城镇的特点,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必须规模和集散潜力的农产品、小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和综合贸易市场,用心发展商品流通、信息、咨询、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透过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用心为农民带给产前、产中和产后配套服务。

(三)深化改革,放宽政策,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

1、深化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带资金到城镇建房、买房落户,办厂经商。凡在小城镇有固定住所、有可靠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对在小城镇落户的农民,不收取城镇增容费或其他类似费用,对进镇落户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可允许依法转让经营。

2、深化小城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独立的镇级财税机构,实行预决算制度。应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合理确定小城镇收支基数,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小城镇综合财力。同时,对在小城镇新办的贴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要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及行政性收费优惠政策。3、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小城镇的土地使用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为今后小城镇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要规范土地市场,逐步实行小城镇建设土地有偿使用制。小城镇建设用地依据建设规划选址,由土地部门依法报批。要根据每年的耕地转用计划,安排必须指标作为小城镇建设启动用地。思考到我市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市级土地管理部门要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对必须限额内的小城镇建设用地审批可由各县负责,并报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对小城镇的道路和绿化用地,可先占用后办理征地手续。要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土地资产,同时,要透过挖潜,改造旧镇区,用心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项工作,真正做到既节约土地,又能促进小城镇建设。

4、深化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多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必须数量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小城镇建设,各县区也要按照必须比例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小城镇建设。二是各级金融部门今年内要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小城镇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启动资金。三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独资、合资、股份制、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小城镇住宅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可采取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多方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为建设小城镇带给充足的资金来源。

(四)统一规划,建管并重,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1、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指导。小城镇建设务必真正把规划放在首位,一方面加快规划编制,一方面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规划编制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规划要有超前性,起点必须要高。二是要持续连续性,贯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三是规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是规划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切忌千篇一律。应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规划的实施管理必须要严格,规划需要调整的,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批。要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指导,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各乡镇应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步实施,要建一片,成一片,提高投资效益,不得盲目拉大城镇框架。同时,要严格规划执法,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必须要认真查处。

2、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市场、对外交通要优先发展,园林绿化要和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供气、供热和污水治理等要统筹规划,力争同步配套建设。要抓住国家对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公路部门对过镇公路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同时修建排水、交通护栏、绿化等设施。电信部门要用心支持小城镇邮政、电讯事业发展。各重点镇应发挥示范作用,加快道路、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搞好镇政府、司法机构、商贸中心以及旅游点等重点建设,树立小城镇整体形象。

3、搞好小城镇住宅建设。小城镇住宅建设主要是以集资建房或个人建房为主,鼓励成立建房合作社,统筹资金,统一征用土地,并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进行建设。有条件的应搞好房地产开发,促进商品房建设。要贯彻“紧凑、合理、适用、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提倡建多层单元公寓和商业住宅楼房。主要街道还要个性重视居住环境和街景设计。建筑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不求高大但求各具特色、新颖别致。

4、加强小城镇管理,大力开展创“三优”活动。“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各县区、乡镇应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全面加强城镇管理,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礼貌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用心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构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进一步改革小城镇建设管理体制。目前我市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市小城镇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但属十分设机构。2004年3月22日省建设厅在商丘召开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推广商丘小城镇建设先进经验。商丘专门成立了市小城镇建设办公室,规格副县级,配备人员十五名。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市委书记刘满仓到会讲话,表示将把小城镇办升格为正县级机构。根据商丘经验,可在市建委内部成立副县级规格的小城镇建设发展办公室,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贴息及以奖代补资金。对省重点镇,要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精神,赋予县级管理权限。为持续各镇建设发展的连续性,对乡镇干部要相对稳定,对小城镇建设成绩突出的乡镇主要领导可享受副县级别。要建立健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重点镇要设建设办公室,一般乡镇要有专职人员。同时,要注意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十一):

**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镇位于**县东北边锤,全镇辖区面积1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烤烟是全镇的支柱产业,花生、茶油、茶叶是该镇的特色农产品。

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持续稳步增长:2008年-2012年,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2.06亿元增加到2012年(合并原东成乡)的4.87亿元,年均递增15%,其中一、

二、三产业由7582万元、3157万元、9819万元分别增加到16859万元、12571万元、19317万元。财政总收入从2008年的483万元增加到1233万元,年递增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176元增加到98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280元增加到8926元。

2008-2012年***镇各项经济指标如下:(单位:万元)

2、产业全面协调发展:(1)农业产业方面:全镇以烤烟为主要农业产业;同时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0家,范围涵盖烟草、水果、种植和养殖业。金坤烤烟、双江水果基地、古塘茶叶、南衙牲猪、山背养羊及花台花卉苗木等争先发展;涌现了以车江花生剥壳加工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农业品牌,其产品远销全省及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尤其在油茶方面,引进了几家大型企业入驻全镇投资开发油茶产业,计划开发新造油茶林3.4万亩。(2)工业企业方面:重点扶持***家具、面条、木材精深加工及建材生产为主的企业,构成了以***龙文家具厂为龙头的9家家私生产企业,以***面条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以平堂金龙兄弟沙场为主的建材企业。(3)历史文化资源:该镇南衙村是革命英雄邓三雄的故居所在地及其革命根据地,该村用心挖掘历史文化古迹,依托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南衙古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清代文化遗迹恢复工作,对三雄戏台、三雄故居进行了修缮,实现了村容整治亮丽,南衙古村换新颜。该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达100余栋,距永兴县的板梁古村、黄克诚故居、悦来温泉度假村仅二十余分钟

车程,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可构成一个旅游观光风光带,有望列入古民居开发项目。(4)新农村建设方面:全镇用心抢抓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切实加大向上立项争资力度,全面推进以通乡通村公路改造、国土耕地整理、烟水配套、病险水库改造、农村沼气等为主要资料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了全镇23个行政村的通村水泥公路建设;完成古塘、春养及仁和洞土地整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完成双江、瓦僚等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清於、小型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烟水配套等水利工程建设,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抗灾潜力明显增强;广播电视、通讯信号覆盖全镇,气象广播应急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全镇防汛抗灾应急潜力;广泛开展以“三清六改一化”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南衙、瓦僚、会冲等示范村透过拆除部分杂房,硬化村道,新建中老年活动中心、体育休闲广场,新修水渠、水沟等工作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带给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镇区建设状况

近年来,***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一项战略措施,以建设“商贸名镇、中心强镇、礼貌新镇”为目标,加快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亿元,镇区面积扩展到2.1平方公里,开发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镇区内人口到达9264人,常住人口为5486人,非

农业人口1124人。小城镇建设呈现出框架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一座小城市雏形已经显现出来。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准确把握小城镇发展定位。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没有高质量的城镇规划设计,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城镇建设。***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城乡统筹,分步实施”的思路,立足于区位优势、村镇人口购买力较强的实际,重点构筑商贸名镇、中心强镇、礼貌新镇。邀请市、县规划局及湖南科技大学等专业技术人员对镇区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出城镇近中期建设规划,完成全镇规划总体编制,优化小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臵行政、教育、医疗、文化、生产、生活等服务设施,现全镇已初步构成了“两纵三横”为主的教育、行政、商业、生活块状区。同时,该镇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理等若干专业性规划,诸规划蕴涵了人居、经济、工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二)强化载体,完善设施,加快膨胀小城镇建设规模。***镇把小城镇开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臵,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三大产业结合起来,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结合起来,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膨胀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

一是加快商贸体系建设。把商贸体系建设作为聚集资金、吸纳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蓄水池,作为促进二、三产

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份、各方民间资本用心参与商贸市场建设。投资1600万元,新建了拥有摊位800个、门面220个、住房160套的***大市场,使***人民彻底告别了“马路市场”的历史;引资300万元将老市场改建成复兴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达20余亩,新建门面38个,住房35套;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客运站。市场的繁荣带动了餐饮、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和环卫设施统筹思考,筹集200万元拉通硬化了***中学至镇政府段的三雄路,有效地缓解了镇区交通压力,构成了镇区“两纵三横”的格局,小城镇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引资300万元在三雄路右侧规划***新村,统一规划设计,集中居住,美化亮化,新建住房60套;投资100万元对三雄路及镇区主要街道人行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修建排污、排洪道2000米,安装了39盏太阳能灯,栽植了数百棵樟树,使镇区扩容提质加速;投资35万元在镇政府后门外建设了一个650平方米以上的三雄休闲广场;投资200万元对政府大院进行提质改造,新建政府大门、文化站、文化宣传长廊、文化小广场,对办公楼、计生站、财政所、家属楼以及新建的文化站进行全面装修,政府院内硬化2500平方米、绿化3600平方米,努力打造园林式单位,提升政府形象,展现了中心镇的风貌。

三是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投资建设了中心小学、卫生院、敬老院及金融网点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城镇气息,提高了城镇品位和档次。***有一所中心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在校学生2582人,配有教师108人。***中心校建立合格校园成功,投资30万元建成的幼儿园是全县第一批公办幼儿园的两个之一,投资20万元完成了全县唯一一个青少年宫建,大力改善了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学质量;卫生院建筑面积5900平米总共投资347.8万元,其中投资90万元的***卫生院改建工程和投资120万元的卫生院住院大楼都已投入使用,拥有7个综合部门,36名技术人员,30个床位,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投资228万元新建***敬老院,占地20亩,建有住房2栋,床位100个,院内设施配套齐全,各项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居住环境优雅舒适,力创省级示范院;先后建有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两个金融网点,有效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突出管理,提升档次,不断优化小城镇建设环境。完善了城建、城管、市场管理、环卫等机构,切实维护市场秩序,搞好镇容镇貌,优化环境,促进了镇区的扩容提质,城镇管理向礼貌卫生小城镇方向迈进。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规划管理。先后出台了《***镇小城镇管理实施细则》、《***镇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等多项城管方面的规章制度,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日常保

洁队伍,进一步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效果。

注重硬件,加大投入。几年间,全镇共建垃圾池8个,配备了四台垃圾清运车和三台自动洒水车,这一系列硬件设施的使用,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环境的管理水平。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小城镇建设总体发展势头不错,仍显得发展速度不快、后劲不足。在扩大农村消费、吸纳农民就业、积聚农村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在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拓展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上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一些瓶颈的制约。主要表此刻:

(一)基础设施欠缺,城镇管理不强。X055线县城至永兴高亭司段改造及***至***连接线两条干线公路建设工程及镇区集中供水工程进展缓慢,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垃圾集中收集、运输、处臵问题和居民区洪水、污水统一排放问题急需解决。对城管队、环卫所、市场管理中心的监管有待加强,由于缺乏文化推动力,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导致城镇文化底蕴不足,镇容镇貌有待改善。

(二)建设投入不足,自主权限受限。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压力增大,一方面乡镇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政府财力有限;另一方面,乡镇外部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平台缺乏,圩镇发展面临严重

资金瓶颈。此外,镇一级没有完整独立的财政预算,镇财县管和项目审批、费用的收取等权限都集中在县一级,乡镇往往为了完成一项建设需要经过许多关卡,开展一项活动难以构成多部门互动,在必须程度上剥夺了小城镇发展应有的自主权。

(三)创业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返乡农民工虽然积累了必须的资金,但远远不能到达创办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本需求。尤其是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缺乏,外部融资渠道狭窄,国有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很多地方的融资担保体系、乡村银行等金融服务组织仍处“真空”地带,更是大大制约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对银行来说,四大商业银行由于村镇点小面广,手续繁锁,成本较高,所以均未设点;对农民来说,单户贷款额度小、利息高,又没有相应的财产抵押,更难找到担保人,所以很难得到金融支持;对第三方平台来说,农村合作银行主动引导意识不强、政策环境不宽松、缺乏资金承接载体等,导致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动力不足。

(四)产业开发不足,规模层次较低。主要表此刻产业分散、规模偏小、层次较低。***镇优势产业不集中,发展重点不突出,当地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缺少地方特色,产业结构与周边乡镇基本雷同,加剧了乡镇之间相互恶性竞争。除了产业分散、规模偏小外,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低

也是影响产业做强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家庭小作坊式的简单再加工生产十分普遍,并引进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着当地群众生活质量。

四、对策推荐

在今后的工作中,***镇应以境内主干道为轴线,加快镇区综合开发和沿线村庄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和谐、宜居宜商的现代化新镇区。

(一)继续确立规划的“龙头”地位,拓宽小城镇规划的思路

***镇虽然提出了总体规划,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应结合实际状况,不断完善规划:一是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目标,加大小城镇部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促进小城镇与农村产业联动发展。二是编制建设性详细规划。在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文化传统、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方面编制工业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住宅区等各类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使规划具有超前性、配套性、科学性、可行性。三是进一步修编完善中心村规划,使村级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化。

(二)加大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及各项配套设施

的建设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依靠上级政策扶持,全力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按照道路系统的总体规划,加快规划主干道路的拉通,使镇区规划框架基本实现,优化招商投资环境。二是尽快建好集中供水工程,满足镇区及周边几个村庄用水需求。三是建成污水处理厂,按照供排水的专项规划,铺设镇区的排污管道。四是高标准建设好***大道,完成规划设计及人行道、下水道及绿化带等的建设,拆除道边乱搭乱建。五是完善三雄广场的绿化及休闲体育设施,建成适合市民休闲娱乐的集中文化广场。六是完善文化、教育、卫生等其他城镇配套设施。

(三)解放思想,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能够思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拓展城镇发展资金渠道。一是加快建立融资平台。充分利用有关融资政策,组建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金融互助会等融资平台,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尽可能多的金融机构在镇设立分支机构或经营网点。二是坚持经营城镇。将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经批准征用和转用后进行储备,作为政府融资的有效资产或经营资本;建立和完善盘活小城镇存量资产的市场化机制,提高小城镇公用资产的市场配臵效率;加快小城镇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推行城镇公用设施的有偿使用。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搞好项

目库建设,鼓励和引导利用多种方式,吸引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总而言之是削尖脑袋向上争取资金优惠政策,勤动手足跑“部”进“厅”争取金融机构“摆摊设点”,扑下身子利用亲情友情乡情引来外资、民资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城镇建设。

(四)突出特色,体现小城镇的时代感和文化底蕴

纵观城镇发展的历史,越是有特色的城镇,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因此,发展小城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背景、区位特征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追求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扬长避短,培植特色,体现个性,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镇能够充分利用乡镇的文化特色—革命老区,结合镇三雄文化广场优势,加大对革命精神的宣传,丰富城镇的文化生活。

(五)产业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

产业是立镇之本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或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镇能够继续做大做强家具、面条、油茶等产业,加大宣传,扩大品牌效应,并利用招商引资、向上争取项目等方式,加大投入,搞好南衙、庙下古村及舂陵江沿线风光带旅游开发。

(六)加强和改善城镇管理工作,打造礼貌幸福城镇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小城镇建设、管理与开展城镇先进单位、礼貌市民的评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礼貌意识。突出违法违规建筑、环境卫生、镇容镇貌、交通秩序、户外广告、专业市场等专项整治,规范行人通行秩序,提高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用心推进社会文化进步。加强文化理念设计,营造蕴含个性文化气息的空间。

(七)建设生态礼貌,创造优美的小城镇人居环境

小城镇建设绝不能边建设、边污染,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要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务必有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评估,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建设模式,把建立优美生态环境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以绿化、净化、亮化、美化镇容镇貌、建设秀美小城镇,为城镇居民带给一个人与自然、人与城镇和谐共存、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十二):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必须的成绩。按照要求,透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治理发愣功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状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状况

小城镇镇域构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状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状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状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58322.2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14678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5971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391万元,财政支出1112万元

㈡重点小城镇发展概况

目前,××区构成了以农业镇、商贸镇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两镇发展概况如下:

1.××镇

××镇镇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人。2002年12月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被列为××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6年3月被市发改委评为小城镇发展改革“十强镇”。

××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粮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发展传统相枣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甜瓜产业,2005年已构成了4万多亩的种植规模。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环路等镇区主要道路;大力实施××镇防氟改水工程,使7个行政村2.2万人用上了贴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60%以上。

2.××镇

××镇位于××区城区东南7公里处,镇区建成面积60万平方米,镇区人口0.5万人,驻镇单位12家,个体工商户200户。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使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几年里,先后投资60万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网工程;投资12万元,实施了主街道两侧3.6万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砖铺设工程;投资40万元,开通了长500米,宽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

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状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人员一向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用心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潜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超多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镇,虽然被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镇,但是,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省级改革试点镇也只是一顶空帽子。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构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几乎没有构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推荐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用心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能够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透过税收能够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能够在发展企业,个性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就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透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潜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十三):

**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状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

**镇位于**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潜力。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0.3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构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构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心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

的**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时,对**中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潜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

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用心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与城镇居民、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议,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发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经”,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成立了卫生保洁和绿化队伍,筹资10万余元购置了专业洒水车,实现了城区保洁的专业化和经常化。

二、城镇建设对农民工向城镇聚集的作用

我镇把城镇经济作为发展重点,精心经营城镇,大力聚集和培育产业,努力推动农民工就业。一是构成了服务“三农”的窗口。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加快了人口集聚,目前城镇人口到达8000多人;初步发展起来的商贸服务业、加工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工作与生活;健全的民生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周边”、“惠及百姓”。二是搭建起产业集聚的载体。我镇构成了生资批发、建材批发、生猪购销等市场。“全天候”商贸城的建成使用,为城镇商业发展增添了活力,目前镇区各类工商业户发展到400多家,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充分发挥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的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用心引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

密集型企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目前城镇企业发展到22家,构成了金属铸造、足球加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毛衣针织、纺织等支柱产业,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构建起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平台。扶持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充分发挥外出打工农民技术、资金、经验丰富和有必须信息渠道的优势,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组织实施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提高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本领,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目前我镇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500多人。四是建设城镇居住新模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今年在镇政府驻地正式启动

了农民新社区建设项目。农民新社区根据城镇聚集的需要,坚持“尊重民意、规模开发、集约用地、典型示范”的原则,规划建设新型农民住宅84套,目前一期28套农民新居主体完工,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农民新社区建成后不仅仅可集聚人气,更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带给了典型示范。

三、关于支持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民工向城镇积聚的体制政策推荐

(一)合理的宣传引导。大中城市具有强大的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小城镇发展上比较弱势,政府在要正确合理引导,鼓励农民工向城镇转移。一是思想引导。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宣传,营造小城镇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政策引导,不仅仅要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还要结合实际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用心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移,在小城镇就业甚至于安家落户。三是信息引导。在城乡之间搭建“劳务信息平台”,透过建

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带给劳务信息,拓宽农民在小城镇的就业领域。

(二)加大投入。透过完善城镇功能,丰富城镇文化,搞活城镇市场,进一步缩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生活环境的上差距,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与周边农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参考经济适用房建设政策,鼓励城镇建设适宜农村、经济节约、规划合理的农民新社区,让就近转移的农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投入。结合地方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抓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聚集城镇人气,壮大城镇规模。

(三)带给制度保障。应从解决农民工进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时,加快小城镇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经济由市场调节,社区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免除后顾之忧,为城镇发展带给政策保障,促进农民与小城镇的融合,推动小城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十四):

一、从调查状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城镇建设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精心施工,全面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个性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二)建设发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聚,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且素质较低,街道在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上缺乏必须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品位普遍不高,个性是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摆摊设点、乱停乱放以及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小、挤、乱,市容市貌不整洁,工业区平台环境不到位等现象造成整个城镇品位相对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五)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

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必须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六)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透过强行清除干净,但持续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礼貌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十分突出,“脏、乱、差”问题一向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减少,个性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状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二、主要措施和资料

“十二五”期间,街道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以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为基础,持续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搞好新农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配套“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潜力,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两分两换”试点为重点,推动农房改造集聚进程。加快实施跨区域安置,探索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大做强“1”个城镇中心区域,计划到2012年有80%以上的农户向城镇中心区域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土地节约率到达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相挂钩、与政府激励参保相配套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现代新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交停靠站点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参照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行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努力建成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几点推荐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用心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娱乐、文化、休闲场所,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小城镇管理专业队伍。小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务必注重加大城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礼貌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要加强城镇意识的教育,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用心性。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构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小城镇管理纳

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构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去,为小城镇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环境。

六是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用心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必须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改造结合起来,个性是镇驻地村庄,透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十五):

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小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合点。为扎实推进我市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市委点题部署和市政协2014年工作要点,市政协组建以XXX主席为组长、XXX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于2014年4月至5月,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等16个示范小城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相关部门意见,构成此报告。

一、基本状况

16个小城镇中,XX镇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其余为市级示范小城镇。镇域总面积为XX.61Km2,总人口为XXXX人,人口密度为XX人/Km2;建成区总面积为XX.43Km2,总人口为XXX人,人口密度为XX1人/Km2,城镇化率为XX.23%;2013年社会生产总值XX.69亿元,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7.2元。各示范小城镇在地缘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方面各有优势。XX镇、XX镇紧贴消费市场,生态条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镇、木黄镇、寨英镇、万山镇、中坝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外有高速公路联结;大龙镇工业基础好,处于铁路、高速公路枢纽位置;XX镇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基础好;XX镇是乌江航道和铜

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盘石镇地处湘黔苗族群众聚居区核心地带,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技资源丰富。

二、主要成效

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覆盖。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发展定位进行了策划。大龙镇策划打造工矿园区和交通枢纽型示范镇;木黄镇、寨英镇、太平镇、万山镇策划打造旅游景观型示范镇;煎茶镇、塘头镇、官舟镇、本庄镇、合兴镇、孟溪镇、盘石镇策划打造商贸集散型示范镇;坝黄镇、田坪镇、中坝镇策划打造绿色产业型示范镇;洪渡镇策划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游景观型示范镇。普遍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坝黄镇、田坪镇、太平镇、木黄镇、塘头镇、煎茶镇、合兴镇、寨英镇编制了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此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些示范镇已经启动。如《木黄镇旅游景观概念性规划》、《木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寨英古镇保护性规划》、《寨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等。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实施“8个1”、“8+3”或“8+X”工程为抓手,示范镇市政设施逐渐完善,公共服务潜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镇路网100.5公里,建成区面积增至9.59Km2;污水处理

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万山镇已正式运行,大龙镇、煎茶镇、官舟镇、塘头镇、本庄镇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个,8个投入使用,7个主体完工;新建或完善卫生院16个,投入使用或主体完工12个;新建或完善社区服务中心13个、农贸市场16个、体育场5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0个,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10个,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6个,总面积XX.8万m2。

(三)产业支撑逐渐增强。一是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官舟镇现代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投入使用,年产值XXX多万元。园区内年产6万吨优质有机肥厂1家,年育肥XX只规模的白山羊繁育场1个,年产饲料5万吨的优质牧草颗粒饲料加工厂1个;建成蔬菜基地XX亩、现代烤烟育苗工场50亩,镇内有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XX镇建成关中坝国家级葡萄产业园基地XX亩,计划投资XXX万元的芭蕉有机农产品基地,已完成投资XX多万元。XX镇烤烟产值突破1000万元,蛋鸡养殖园区提升为省级示范园区。木黄镇在巩固茶叶、烤烟、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建成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规模到达2000万棒。煎茶镇规划烟草农业基地2.5万亩,培育养殖大户156户,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天麻5万平方米,发展茶园1.5万亩,前胡、太子参等中药材连片种植均在2000亩以上。XX镇已建成3000多亩人工草场,引入梵净牧业、大哥大牧业、期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二是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大龙镇推行“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产城一体”发展模式,2013年招商引资项目53个,签约资金34亿元,到位资金30.72亿元,建成标准

化厂房1XX.5万平方米,现有工业企业XX多家,实现产值XX.6亿元。万山镇建成张家湾汞化工产业园,入园规模企业到达15家,实现年产值XX.8亿元。XX镇三湘药业、医用氧生产和精米加工、御园春食品等生物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建成,建丰液压机机械制造厂、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四)管理潜力明显提升。一是设立机构,建设队伍。16个示范镇均成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所,落实工作人员52名,解决了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全市举办3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培训相关干部458人。从小城镇建设的长期经营出发,市政府委托职院连续5年定向培养600名建工专业高职生,2013年、2014年已分别完成150名招生计划。二是综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头镇出台《镇容和环境管理实施办法》、《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垃圾管理办法》、《烟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镇管理制度,组建城管中队、消防支队等管理队伍,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城管监察车、消防洒水车、治安巡逻车,推行住户卫生“三包”管理,依法开展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城镇管理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近两年示范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级加深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严格考核”的推进机制。各区(县)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示范小城镇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指挥调度、综合协调和要素

统筹。如印江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项目资金统筹办公室,对财政资金进行整合,支持小城镇加快发展。各区(县)普遍出台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从用地指标、资金安排、干部配置、部门帮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进市场运作,2013年16个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102个,签约资金96.18亿元,到位资金42.31亿元。印江县采取异地BT模式融资1.5亿元,加快了木黄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建立了“按月调度、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核”的跟踪督查和考核推动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氛围。

二是探索了“规划先行、路网拉开、项目推动、建管并重”的建设路径。各区(县)和示范镇党政领导能够认识到,透过加强规划解决城镇空间布局、发展时序和避免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敢于聘请高资质、高水平专家设计论证,舍得在规划上花钱。透过拉开路网,以新区建设促进老城疏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市政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增强城镇综合承载潜力。坚持建管并重,透过改变镇容镇貌、带给公共服务,营造良好人居和创业就业环境,16个示范镇新增小微企业38家,新增城镇人口3426人,促进了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级层面作出了促进城镇建设长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熟地出让,不仅仅延长土地增值链条、为城镇建设带给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更有利于掌握城镇发展的主动权,改变由开发商牵制城镇规划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土

地审批一支笔,不仅仅有利于规划的实施、构成城镇风貌,更有利于控制开发商的圈地行为;开发城镇地下空间,不仅仅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有利于增加城镇绿地面积。

三、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好处,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简单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搞“8个1”、“8+3”和“8+X”工程,存在被动应付考核的现象。

(二)规划布局不优。有的地方城镇功能定位模糊,选项较多,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相衔接;有的地方缺少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配套规划;有的地方修建性详规编制力度不够,建筑风格不统一;有的地方规划实施不好,规划仅仅用来应付检查,而不是引领小城镇建设。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网不发达,只有主干道,没有次干道和支路,“一条路、两排房”,“路即是街、街即为市”的现象还较突出;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等设施建设滞后;“两违”建筑突出,农贸市场闲置,占道经营普遍,卫生保洁不够,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较难。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了完成建设任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状况。资金筹措难度大,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用心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城镇规划管理和建设人才少,不适应小城镇加快发展的需要。

(五)推进亟待发力。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黔委厅字﹝2013﹞68号文件,以下称省委《十条意见》)尚未落地,扩权强镇要求落实不好,权责不对等;区(县)政府协调统筹力度不大,部门政策、资金、项目向示范镇倾斜不够,帮扶作用不明显;考核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示范小城镇基础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础差,但考核指标却没有太大区别。如考核“8个1”或“8+3”建设资料,对存量较多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小,也会有个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形不成足够压力;而没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范镇,即便增量多,也难以取得好的考核结果,这就容易挫伤用心性。

四、几点推荐

(一)强化宣传培训,增强思想自觉。各级党委政府都务必认识到,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建设资料不局限于“8个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进城农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规划布局。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建设”的思路,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规划布局。一要系统策划。以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两区一走廊”战略布局为总要求,结合自身的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二要完善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推进示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之与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着手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详细规划编制深度,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地块,以详细规划引领城镇风貌建设,打造个性特色小镇。三要科学布局。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建设空间规模适当、建筑密度合理、功能组合科学、物理形态紧凑、边界自然增长的紧凑型小城镇,避免散乱和无序。四要狠抓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建立规划实施抽检制度,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优化建设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网建设起点。既要建设主干道,又要建设次干道和支路,改变“一条路,两排房,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状况。二要优化建设开发时序。地面路网体系和地下管线通道要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设施等优先建设,其它公用事业设施要注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镇建设中要防止破坏山体、污染水体行为,建成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着力建设绿色小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要加

大城管执法力度。依法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集中整治,用心引导入市经营,建立卫生保洁常态化机制。

(四)方法灵活多样,强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强用地保障。每年从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必须数量用于支持示范镇发展,并拿出必须份额用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支持示范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工程等民生项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用活“秀丽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和“5个100工程”政策,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指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向示范镇倾斜;推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数量挂钩,促进节约用地;尽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二要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土地增值机制。支持示范镇设立土地收储中心,牢牢掌控城镇用地一级市场,适量适度投放土地二级市场,实行熟地出让和额度控制,确保国有土地增值。开辟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突出,既反映了融资难的问题,又反映了社会闲置资本缺少投资渠道的问题。如何将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闲置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变“非法集资”为“合法融资”,XX省XX等县组建城镇化建设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鉴。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动对接资

本市场,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吸引本地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资金,发起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与政府国资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建设基金

的投资运营;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协助下,对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完善提升,构成可行的投融资“项目包”与基金和金融机构对接。改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补助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直接注入有实力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放大融资规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既减轻政府融资压力,也能增加失地农民收益。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大项目编报力度,如编报小城镇对外交通联结和过境公路改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项目,等等,有项目,就有资金。三要抓好队伍建设。透过内部调剂的方式,适当增加市和区(县)规划、住建部门编制和人员,按要求配齐小城镇规划和建工专业人员。在定向培养建工人才的基础上,返聘一批身体尚好、现已离岗退休的专业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动政策落地,强化职责监督。以推进扩权强镇为抓手,出台《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意见》,使省委《十条意见》得以落地,强化示范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强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赋予规划建设管理权。示范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所)根据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辖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辖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违法建设的查处和群众土地范围内的房屋登记发证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审批和执法权。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示范镇人民政府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示范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

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备案。按照“统一签订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国土局、水务等领域,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和处罚权,并成立综合性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所有下放、委托给示范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扩大人事管理权限。示范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按副县级高配,辖区内各部门,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实行属地管理。垂直部门派驻到示范镇的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纳入镇考核体系,理解镇党委的统一领导。示范镇可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需要自主设立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口,镇党委对镇管中层干部在编制数内具有考察、任免权。四是增强财政保障潜力。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原则,根据示范镇职能范围扩大、城镇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提高示范镇财政分成比例。在镇域内发生的各种税费收入,划归区(县)的,全部或部分返还给示范镇。镇域内土地出让净收益实行全额返还,用于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区(县)直部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示范镇建设的支持力度。示范镇贴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

,优先列入区(县)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五是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将省委《十条意见》中所涉及的部门作为职责部门,督促职责部门拿出具体贯彻方案,界定支持范围,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承诺事项,落实分管负责人和承办联络人,经市和区(县)政府审定同意后,由部门行文下发,统一汇编成册,方便各示范小城镇对接,推动建立“1+N”

政策支持体系。六是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将考核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考核各区(县)政府。重点考核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的协调统筹和扩权强镇各项要求的落实状况,增强区(县)党委政府职责感。第二层,考核示范小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差别化考核。共性指标,基于建设、管理在资料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设置,比如地面路网体系与地下管线通道同步建设,或治理脏、乱、差,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个小城镇务必完成的事项;个性指标,基于基础不同,或发展重点不同,其建设资料和时序上有差异而设置,应以增量业绩进行评价,推动建立“公平公正、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竞争发展机制。第三层,考核市和区(县)职责部门、帮扶部门。重点考核职责部门执行支持方案和帮扶部门落实帮扶任务的状况,使部门项目和资金向小城镇倾斜,促进小城镇增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功能配套。

此外,推荐市政府组建专门班子,全面启动大龙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相关工作。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十六):

xx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xx镇位于微山县中部微山湖东岸,曹枣公路横穿东西,济微公路纵贯南北。全镇辖区面积133.4平方公里,有77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人,耕地面积5.6万亩,沿湖水域7.3万亩。镇域内有大中型煤矿8卒12个生产井口,原煤年产量1000余万吨。该镇人文历史悠久,战国七贤之一的孟尝君封其“扶车弹铗、焚券市义”的食客冯欢于此地为食邑,遂得欢城之名。是一个交通重镇、资源大镇、经济强镇、历史名镇。2000年3月被确定为“山东省中心镇”。

一、欢城镇小城镇建设总体状况

近年来,欢城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坚持“依托企业、围绕企业、利用企业、开发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2亿元,镇区面积扩展到133.4平方公里,开发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镇区内人口到达9.3万人,小城镇建设呈现出框架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一座小城市雏形已经显现出来。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准确把握小城镇发展定位。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没有高质量的城镇规划设计,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城镇建设。2005年以前,欢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镇区几条干线两旁呈线条化分布,布局不尽合理。欢城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城乡统筹,分步实施”的思路,

立足于地处企业优势和交通便利、村镇人口购买力较强的实际,重点构筑商贸强镇。投资46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济南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规划设计编制了《欢城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面积达53平方公里。规划了“四纵二横”的骨干道路框架及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文教区、娱乐区、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分区,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该镇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理等若干专业性规划,诸规划涵蓄了人居、经济、工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二)强化载体,完善设施,加快膨胀小城镇建设规模。欢城镇把小城镇开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三大产业结合起来,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结合起来,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膨胀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

一是加快商贸体系建设。把商贸体系建设作为聚集资金、吸纳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蓄水池,作为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是加快公共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开发模式,投资重建了欢城中心小学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城镇气息,提高了城镇品位和档次。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和环卫设施统筹思考,完善通讯设施、程控电话、装机容量、移动通讯均列济宁市前列。

(三)多方投入,产业带动,全面激活小城镇建设活力。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来自经济的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几年来,欢城镇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作捆在一齐抓,探索出一条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共同推进提高的新路子。

一是全方位兴建市场,以“市”兴城。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份、各方民间资本用心参与商贸市场建设。市场的繁荣带动了餐饮、交通运输业,全镇从事餐饮服务等个体经营户4500余户,从事运输、出租的各类车辆8000余辆,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二是大力发展渔业,以“渔”扩城。欢城充分利用独特的临湖地理优势,在镇域内建设了众多的水产品深加工厂,为镇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四)突出管理,提升档次,不断优化小城镇建设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规划管理。该镇先后出台了《欢城镇小城镇管理实施细则》、《欢城镇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等多项城管方面的规章制度,成立了由90人组成的日常保洁队伍,实施与公安部门的110社会联动,进一步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效果。

实行专项治理,加强环境整治,是欢城镇城管工作的一手硬棋。镇城管部门先后围绕乱挂乱建,户外广告、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多项工作进行集中整治,整治中,抽调精兵强将划片包干,明确到人,收到很好效果。两年来全镇仅拆除违章建筑和乱搭棚

屋就累计达40多处,400多平方米,对城镇建设和管理产生了用心的推动作用。

注重硬件,加大投入,也是欢城镇搞好城管工作的一个特点,几年间,全镇共建停车场9处,建设冲水式公厕22处,垃圾池82个,配备了四台垃圾清运车和三台自动洒水车,这一系列硬件设施的使用,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环境的管理水平。

二、欢城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欢城镇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创造了一些先进经验。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规范,搞好规划就务必根据城镇的实际,科学定位发展的方向。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功能分区,确定好总体目标,分年度逐步实施,还要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具体建设要按照控制性详规组织实施。欢城镇在制定总体规划之初,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农民购买力强的实际,把小城镇确定为商贸流通型、工业型、农业产业化型综合型小城镇。规划过程中,聘请设计院的专家论证、指导。经专家评审,欢城镇的城镇规划在逐步向着国内一流水平的小城镇迈进。

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欢城镇提出城镇基础设施20年不落后的要求,在社会化供水、城镇排水、处理污水、道路建设和电力、煤气等统筹思考,不搞短期行为,不搞头痛医头,尽量留足预备量,抓好建设和完善。在商用房建设、居住房建设、办公楼建设、

文教房建设方面坚持高标准,在风格上采取了中西结合,在材料上坚持新型环保,在结构上体现简洁实用,在布局上到达错落有致。构成了求同存异、共性中表现个性、简朴中体现豪华,满足了不同用途、不同层次的需要。

三是坚持经营城镇。小城镇的发展需要超多的资金投入,个性是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超多资金。欢城镇坚持多元人投入,多渠道聚资,多形式运作。坚持向外招商引资建城,坚持向上争取资金发展,坚持向民聚拢民力参与。先后实施了新老置换,开发新城,改造旧城。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城镇的发展优势如何,取决于环境、土地、人口等涉及可持续发展诸多因素的优劣。欢城镇在建设城镇的同时建设环境,在膨胀城镇的同时注重保护土地,在发展城镇的同时抓好少生优生。首先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三同时”,发展高科技、环保型、高效益的项目,从污染源上做好控制。在此基础上,超多植树、种花、养草,涵养水源,吸附灰尘,净化空气,优化城镇生态环境。

三、小城镇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欢城镇在小城镇建设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发展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镇政府财政首要任务是保证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及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对小城镇投入缺口较大,社会资金投入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二是市场发育程度低,虽然市场数量较多,但是规模普

遍偏小,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不足。三是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不强。四是城镇管理和环境建设还需加强,文化氛围不浓,缺乏文化推动力,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传统,导致城镇文化底蕴不足。

四、小城镇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推荐

在今后的工作中,欢城镇应以境内主干道为轴线,加快沿线村庄改造和镇区综合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和谐、宜居宜商的现代化新镇区。要重点实施迁村并点、旧村改造工程,集中建设大型社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实施全镇总体规划,按照村村合并的相关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搞好村庄综合整治,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以中心城镇居住区为中心,科学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镇村统筹,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把小城镇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水产资源开发和加工生产,提高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的尽快构成。建立配套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商业连锁、物资配送,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鼓励农民带资进镇务工经商,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集镇。

三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镇区供水、集中供热、

污水处理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实现城镇道路硬化率达100%,集中供水、供气率达100%以上。

四是认真实施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小城镇人口聚集的速度,提高城镇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探索建立与城市对接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带给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五是探索良好的投资体制。实行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转变。树立“面向市场,依靠社会”的筹资新观念,用心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进投资体制和建设方式的改革。改变以往政府单一投资体制,变为以政策扶持和政府部门资金投入为导向,社会各界参与,运用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多元投资体制。按照国有资产授权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资公司,以投标、发包等社会化开发方式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及其它生产经营项目的经营。

六是加强和改善城镇管理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小城镇建设、管理与开展城镇先进单位、礼貌市民的评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礼貌意识。突出违法违规建筑、环境卫生、镇容镇貌、交通秩序、户外广告、专业市场等专项整治,规范行人通行秩序,提高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用心推进社会文化进步。加强文化理念设计,营造蕴含个性文化气息的空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最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7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