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最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最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9:05:28 | 移动端:最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里面传达出来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欣赏!

篇一

近日,中央党校出版社汇编出版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受到热烈欢迎。在全国阅读、市委组织部要求全市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一名党员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以一个大国领袖人物的具体成长阶段为切入,素材翔实、笔触生动、情感丰沛,《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以领袖人物的内在成长规律为主线,视角宏大、脉络清晰、概括凝练,两者经纬相织,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中、复杂国际斗争历练中成长的过程,系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础、人民意愿。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关于领袖人物宣传、党的理论传播、党员党性教育等方面的一大探索创新。我们既要将这本书当作“史”来读,更要将这本书当作“经”来读,做到经史结合,实现教育效用最大化。要把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结合起来,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不是静态的,而是对96年来这段苦难辉煌历程的所有历史智慧、历史经验、历史启示的尊重和掌握。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不是孤立的,是始终对党绝对忠诚的根本保障,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13亿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有奋斗、所有实践、所有探索的尊重和延续。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忠实践行“两个绝对”,把总书记嘱咐的每一件事情都办好、落实好,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文明咸阳”,当好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咸阳的排头兵。  

通过学习要把思想养分与精神养分结合起来。既要了解总书记重要思想的起点和源头,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又要注重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努力践行好干部标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通过学习要把学习工作与研究工作结合起来。既要抓紧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与总书记成长经历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党校等教育培训阵地进教材、进课堂,还要把握“领袖人物成长经历也是党史、党的理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拓展党史研究领域。  

通过学习要把干部教育与大众教育结合起来。在抓好党内干部教育的同时,积极运用大众化方式、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和人格魅力,把西宁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信”与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党的领袖、人民领袖的“爱”结合起来,形成和保持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整体性、实践性、持续性绝对忠诚,凝聚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来维护咸阳防震减灾事业新篇章而共同奋斗,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和饱满热情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篇二

国庆假期期间,细细品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我们的习大大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前对于习大大的了解不外乎是国家主席,习仲勋同志的儿子,彭麻麻的爱人,其它的就很少了。这本书通过对29个人的采访,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是如何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到一个坚定的青年的蜕变过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知青是知识青年的简称,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我的父亲母亲也是知青,他们也在年轻的时候参与了上山下乡,他们也曾经给我讲过很多知青的故事,所以,当我看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时,先是书名吸引了我,让我很想了解习大大的知青生活和我父母的知青生活有什么不同。  

1969年1月13日,习近平和很多同学一起乘坐知青专列历时5天时间到达梁家河村,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与大家不同的是:同学们都是哭着和家人告别,只有习近平是笑着的,因为他离开时北京也许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到了梁家河村起初的一年不太适应,他先后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了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和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乡亲们教会他种地、拾柴、做饭,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习近平的屋子成了村里的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都络绎不绝的进入,大家伙爱听习近平侃大山讲古今中外讲他们不懂的事,在那个陕北农村的偏僻小山村,对于很多连村子都没走出去过的村民们,习大大的故事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渐渐地,**的改变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民们一个个对习近平伸出大拇指,称他是个好后生,他在村民中的威望越来越高,这就为他20岁成为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做了很好的铺垫。                                习近平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都得以实现,但是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因为**受到村民拥护也受到领导重视,想让他担任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可他不是党员,于是就在一次会议上两个问题一起决定了。担任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后,习近平一心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带领村民们修沼气池,解决村民要砍柴生火做饭的难题,和村民一道打井、打坝、修路,建铁业社、代销社、妇女劳动社,都是从村民实际情况出发给村民解决实际困难的。

习近平15岁来到梁家河村时他迷茫、彷徨,22岁离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7年,梁家河的村民们以自己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这7年,培养了习近平不变的信念:要为群众做实事,这7年,让习近平深刻体会到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练人,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有着深厚的根基,其中一个源泉就是他跟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不是靠书本,不是靠间接知识得来的,而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中,体会人民的喜怒哀乐,为人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学习,到陕北插队他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全装的是书。陕北7年,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上地里干活兜里揣本书,休息的时候坐下来看会,晚上吃罢晚饭他经常挑灯夜读到深夜。他阅读的书籍,无论是数量还是设及的范围都很广泛,人文、地理、经济、政治、名著等等。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读书学习,积淀了总书记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习大大的很多次公开讲话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充满自信,怪不得吸引当年梁家河村的村民们天天晚上听他讲故事,他的这种格局修养,是他多年磨一剑的结果。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陕北7年正是习大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在这里,他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到一部不著一字却可以受用终生的人生宝典。这些对他以后的成长和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经我不理解为何中央要搞扶贫、精准扶贫这些活动,总认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一天忙的和陀螺一样团团转,哪有功夫和精力去给别人扶贫,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的明白了习大大的良苦用心:习大大心系百姓,一心想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另一个是想让我们这些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去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搞不好有些城市孩子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也去了解一下农村到底是怎么过日子的,怎样才能为农民做点实事,帮助农民脱贫。作为一名人民公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老百姓做实事,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深情回访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上山下乡的点点滴滴,描绘了一位大国领袖成长历程的重要阶段,饱含了总书记热爱人民、服务群众的思想,崇尚科学、尊重规律的意识,形成了保护生态、坚守底线的观念。

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我开始认真的阅读。这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我看到了一位深深扎根于农村、扎根于农民的朴实青年,看到了一位胸怀理想、执着追求的壮志青年,看到了一位忧民之苦、感时之艰的大爱青年,自然会引发对这样一位经过艰苦历练的人民领袖领导下的中国未来的思考和憧憬。  

这本书,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书中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青年习近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充满着大智大情大理,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宝贵教益。我看到了“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锤炼出的‘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情怀和品格,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长征路、接续奋斗、夺取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倍加珍视、发扬光大。”历史不能重复,伟人不可复制,但伟大的精神却能穿越时空,给人以面对艰险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给人以永恒的启发和滋养。  

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青年官兵成长成才,必须脚踏实地、抓住当下、扎根基层,在火热的军旅生活、壮阔的强军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实践证明,只要有乐于吃苦的劲头,再苦的环境也能适应,再难的问题也能直面解决。回过头来看,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锤炼了习总书记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使他成为在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这启示我们,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要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摔打自己,尤其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早日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的人。  

做为一个地震行业的基层工作人员,要从最基本的工作抓起,敬岗爱岗,把从书中学到的精神认真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使自己的工作能够稳重有进。

篇四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是一本用故事串联的人生教科书,也是一本用事实证明的成才励志书,更是一本入脑入心、令人铭记的启示录。青年习近平通过奋斗、吃苦、努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团干部要做的,就是将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将个人发展融于祖国发展之中,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不平凡的人生。  

该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历史画卷。7年的岁月,让总书记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最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气。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如果说上山下乡是时代使然,那么,他在读完大学在中央军委机关上班后,又到县里工作则是主动的自觉的选择。历史地看,基层沃土确乎成了青年习近平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坚强党性的“大熔炉”。   

青年习近平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而他是陕北知青中年龄最小、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劳动生活和严酷的政治考验,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敢说敢做敢担当。”在组织上要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他没有患得患失推脱,而是毅然决然担起责任,在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力挽狂澜,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无疑与他这种意志品格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密不可分。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重仁义、敢担当的“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先进青年,也为我今天如何成为先进青年指明了方向,为彰显青年先进性作出了突出表率。在梁家河的这七年里,青年习近平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于实处用力,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答案,为我们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我们机关青年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篇五

最近学习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人的才干、气质、风范的“年轻岁月”的成长过程,以直观生动的事实,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地位是建立在坚实、深厚的根基之上,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这“三个最”与书中提到的另外“三个最”,即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有着跨越时空的内在联系。艰难困苦。现在的我们工作生活条件比那个时候好的很多,学习这本书,就是要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时期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  

其次,这是一本党员干部的重要教材。我认为学习这本书,就是要从这一个个故事中,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而寻找到我们党为什么能一步步走向强大、走向胜利的答案。

第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展现了总书记当年“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是一本总书记“手把手”教我们做工作的教材。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堂党的工作教学课程。学习这本书,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到实处。  

对我们来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精髓、把握要义。要善于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历程”中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历程”,善于从大视野、大环境、大格局来认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总书记提供了一个在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原点,在诞生毛泽东思想的地方,在孕育邓小平理论的时间,系统进行实践、学习、思考,从而实现思想发展的宝贵机遇。决定了以此为起点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正源的延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传承。七年知青生活,决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当代中国之问”。究其原因,其一是感情最深。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生活经历,使人民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居于最高地位,也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伟力。其二是国情最清。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下乡这七年,基层是什么样、群众在怎么想、事业该怎么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其三是积淀最实。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学习、阅读不是在学堂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些积累,在习总书记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同时也是当代世界处于大变革的前夜。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自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那个时代的影响,孕育形成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强烈的改革精神、宏大的创造魄力。这样的思想特质,使得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敏锐、深刻地把握党情国情社情的重大变化,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我个人认为要把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中学习到的精髓融入到地震监测工作当中,两者相结合更好的把防震减灾工作做好。

篇六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素材翔实、笔触生动、情感丰沛。这部书的出版可以说是新时期关于领袖人物宣传、党的理论传播、党员党性教育等方面的一大探索创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读故事、学历史,还必须充分认识其重大教育意义,将其作为党内教育教材来学习使用,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进课堂、进头脑,在学习教育中感悟领袖成长故事,激发砥砺前行动力。读这本书,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文风朴实,内容丰富。本书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人生一个最重要的起点,即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的知青岁月,采取“口述实录”的形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用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青年习近平在农村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拦河、打坝等农业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在生活上过“跳蚤关”、过“饮食关”,真实反映了从一个学生娃变成一个农民的过程,特别是在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群众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办磨坊、打淤泥地坝等,以及在煤油灯下刻苦读书,一系列真实感人的场景,都是原汁原味的实录,语言上保留了许多当地方言,没有刻意的雕琢和修饰,记录了许多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涉及了青年习近平在农村成长的方方面面,全书三个部分19篇访谈稿,内容极其丰富,内涵十分深刻,可谓细节之处见精神。

     二是故事感人,富有滋养。生动真实的故事,胜过枯燥刻板的说教,从一定角度上讲,《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没有记录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在亲历者闲话家常中展露的历史细节,鲜活还原了一位最初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位懵懂少年成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干部的成长历程。而讲故事的人,既有与习近平一起插队的知青,又有当地的农民群众,还有当年与总书记接触过的各界人士。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再现。故事因为细节丰富所以真实,全书因为内容真实所以感人,读到比如“苦读经典”的故事,“奖品换农具”的故事,“教农民识字学习”的故事,与乡亲打成一片的故事,做群众工作的故事,凡此等等,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可谓润物无声、富有滋养、令人动容,让人不知不觉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召唤。

     三是魅力独特,意义深远。一部好的书,最深厚的价值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真理之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是在润物无声中传递智慧、弘扬价值、启迪思想,体现了具有崇高思想精神的独特魅力,既有实具体的史料价值,更有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一个个故事和案例中,能让人真实地感受到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坚强不屈的吃苦精神和为民情怀,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奋斗精神,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中,处处充满着一系列的大智慧、大情怀、大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宝贵教益。可以说,这本书通过还原习近平总书记“上山下乡”的历史,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来自于人民,是在浓郁的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导人,是在长期实践磨砺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党的核心地位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于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讲,既显得非常必要,也显得十分重要,书中所展现的青年习近平的意志品格、价值追求、责任担当、实干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典范,读好这本书,必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进一步树立核心意识,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仰之情,必定有助于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7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