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一篇关于哲学思维在青年干部能力体系中的地位研究论文,喜欢哲学思维的朋友可以跟小编一起学习参考一下哦!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思想的基本要求。”
在党校学习,我们常常围在一起讨论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当前,学界一个较普遍的共识是:“领导干部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学习、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我想,青年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其日常开展工作、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品德、个性、视野、情商、智商、知识、方法、技巧、艺术等要素的总合与内化。
在我国古代,人们这样描述军事领导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到了近代,有人将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概括为:“德、才、学、识”。笔者认为,无论表述如何变化,领导者基本素质能力的民族性、多元性、融和性、动态性、发展性的基本特征是稳定而持久的。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领导者的决策环境和工作方式较之古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升华。
一位知名作家这样描述优秀领导者的基础素质:“有着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组织家的才干,政治家的度量,军事家的果断,幻想家的想象,律师的善辩,战略家的眼光,外交家的纵横,新闻记者的敏感……”从而将领导者的才干大致分为十种要素,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哲学家的思维”。
哲学,从人类社会萌芽时期的朴素自然观到与宗教相结合的神学思想,进而发展到后来的怀疑论、认识论、本体论、唯心论、唯物论,等等。一路走来,哲学高度浓缩人类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文思想精华。回归人文荟萃、哲学思维博大精深的中华大地,国学大师冯友兰曾谈到:“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在古代中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莘莘学子的必读书目;就连认字孩童所念《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也体现出浓浓的哲学意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由此可见,哲学在我国具有启蒙和开智的重要地位,崇尚哲学的基因业已融入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其深刻内涵和高超智慧正从无数看视无奇、实则精深的成语典故、村规民约、乡俚俗语中幽幽散发出来,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日用而不知”罢了。
时至近现代,哲学已不再是耸立于神坛之上的“火炬”,早已成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宇宙普遍规律的思想方法,甚至作为很多高尖端学科的发端和基石,以其特有的方式引领着人们去富于哲理地感受和思考宇宙、世界和人生。19世纪中叶及其后期,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和先进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以当时经济较发达、工人运动较活跃的西欧国家为考察重点,对人类在哲学思想上的历史经验和成果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形成了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诚然,对于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而言,在整个素质能力体系中,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方法、思维和技能有很多,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肯定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因为事实证明,这一素养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空间和责任担当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说,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哲学思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维,对于青年领导干部洞悉全盘谋划工作、思考全面服务大局将大有裨益。
通过一段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相关文献的学习,笔者深刻感到,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的思想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的就是一条普遍科学原理与中国建设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的道路。我们把这条道路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核心要义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真,自觉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另一方面,是学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始终做到“在发展中坚持”。而要做到以上两点,学懂学会学深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就显得十分关键和必要。在此,联系日常工作的实际,谈一点不成熟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首先,“物质的第一性原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作为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意识反映物质。正确的思想认识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思想认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物质的第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这一原理提醒我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应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使主观符合客观,以此奠定正确的决策基础。进一步讲,干工作、出业绩,不能仅凭一时的“头脑发热”和“干劲冲天”,而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推动地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做到前期有调查、有论证、有征询,中期有监督、有调控、有纠偏,后期有总结、有提升、有承接,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始终在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上运行,保证工作方向和措施始终与国家大政方针相一致,始终与全省政策与部署精神相吻合,始终与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协调,始终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从这一规律看,事物作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其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总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促进和制约着事物本身的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同时,矛盾的普遍性反映事物的共性;而矛盾的特殊性则体现事物的个性。
这就提醒我们,谋划和推动一方发展,既要看到现有优势和有利因素,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要客观分析存在的劣势和瓶颈,将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在干工作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学会固本强基保持优势,抓住机遇转化劣势,使优势更优,劣势变优。同时,推动一方发展,固然要向其他地区虚心学习,但也不能一味的只会“拿来主义”,不讲条件、不看个性照搬照抄,这就容易犯“邯郸学步”的毛病。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在把握大规律、大政策、大方向的前提下,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牢牢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将“好钢”(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促发展的关键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第三,“量变质变规律”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普遍特征。
这就提醒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不断演化的过程,期间或长或短总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谋划和推动一方发展,不能幻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必须始终保持一份理性、清晰、扎实的思想认识,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量变与质变、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具备战略眼光,保持战略定力,摒弃急功近利,自觉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觉悟,牢固树立“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决心,不为蝇头小利所诱,不以一得一失为惑,舍得下苦功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其次,要清晰梳理分析推动一方发展所需的各种关键性要素,抓好科学统筹,着力保持要素间的充足、平衡与协调,进而促进一方经济社会的平稳、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要经常性地分析研究各“参战单位”在“攻坚战役”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与作用,科学规划战略蓝图和阶段任务。既要强调各司其职、守土有责,又要做好统筹规制,保持“战斗队形”,防止不讲战法“单兵冒进”破坏整体部署。
第四,“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又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均以‘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新生事物替代旧事物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就提醒我们,谋划和推动一方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扬”与“弃”、“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和继承前人艰苦奋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遗产,不断赋予好经验、好做法以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让其发扬光大、造福后人;另一方面,要具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和志气,敢于检讨以往工作中的缺憾与不足,团结同事,开拓进取,努力保持推动一方发展的朝气和斗志。“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青年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还有另一层更为切身的哲学启示--对自己,要始终保持一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完善、积极阳光的心态,勇于检视过去的自己,扬长补短,有针对性地不断提升自我学识、眼界和修为;对别人,要始终保持一颗开放包容、以诚相待、换位思考、不惧竞争的心态,敢于接受“新人”的挑战和替代,不可忘记“前辈”的引领与栽培。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从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世的层面,体味到了一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意蕴。
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对包括我在内的广大青年干部的指导和启发,绝不止上述这些。学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学习和领会,力争学以内化、学以致用。此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谨供商榷探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