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论文,政治教学在学校里的位置是很重的,学生们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去培养的!
【摘 要】中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目前形势而言,学校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主要阵地。本文阐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也是一种觉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c学生个性发展息息相关。人的现实个性必然展现在与之相关的事物之中,个性的张扬是社会责任感承担的基础,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则使个性的张扬保持正确的方向。
一、当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顾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升学压力的客观存在,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课程教材的难度和容量偏高、偏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沉重,“一考定终身”的片面化评价,以及当前社会责任感的参差不齐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自身也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问题。
1.社会责任感教育要求过于成人化、理想化
教育目标与内容偏离社会取向,未能充分尊重、体现学生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要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却很少倡导学生关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利。在学生应当承担的责任与可能承担的责任中,我们往往以成人视野的高要求、高标准强加于学生身上的责任理想化,不尊重学生生活实际,其后果要么是学生主体性的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要么是无责任感。
2.培养教育模式的封闭性和培养方法的简单化
重灌输,脱离生活实际,把责任感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注重条条框框,死记硬背,使原本应以实践性为依托的责任感培养流于空洞和无力。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尊严之下师生人格的不平等,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听从,强制认同,缺乏个体人格参与主动性和担当责任的勇气。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个性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上同样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在价值选择相对多样化的时代,我们的教学和教育模式表现处浓厚的保守性与封闭性。方法上的简单化,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服、规劝、教训,不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缺少丰富多样的陶冶(特别是文化的陶冶),使我们的教学影响更多地停留在学生的简单认知层面,难以有效地渗入学生个体人格建构而成为其个性的要素。
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提高认知水平,推进教学创新
要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其基本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提高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巴班斯基说过:“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根本出发点,运用激励、示范、讨论、现代技术的整合等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开展实践活动,实施情感体验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而且应该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社会责任感通过活动得以强化。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基础,而社会责任感又推动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
3.重视环境陶冶,营造学校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因素之一。”环境陶冶是教育者有目的的创设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培养受教育者的责任感,其最大优势是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体现一种渗透性,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环境。责任感的培养也有赖于师生间良好的关系。师生间情感共鸣,极易使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涌出极强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因此,要着力营造以责任为标志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日每时,每个角落。它包含表现教师高度责任感的教风,保证责任感形成的规章制度,发展责任情感内化的舆论导向,有利于责任感培养的教育活动。
4.构建教育网络,整合教育力量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育人网络中,家庭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从家庭入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起来,避免养成学生的“双面人”性格。父母多的是生活阅历,而孩子的知识面较广,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有利于教学相长。有时候,家长不妨讲一讲成年人的苦恼,家庭的琐事,工作的困惑,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辛苦,产生为家庭、父母分担忧虑的愿望,这种来自家庭的责任感,才可能渐渐演变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杨美兰.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2013(6).
[2]李彩霞.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J].学周刊,2013(2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