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关于语文文言文字词教学研究论文,文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应该怎么开展呢?下面这篇范文供大家一起欣赏!
其实《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我和学生一起学了很多遍了。每一次上课,都是大同小异。虽然也会遇到有争议的字词,把教参和网上的观点和结论一传达,同学们爱怎样理解都可以。
这次教学也一样。经过学生自己预习文章,分组讨论交流,接下去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经过小组讨论也无法解惑的地方。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问题吗?
生:有。
生:倒数第二句“以乐其志”。
师:请这位同学来帮助你。
生:我觉得这里是说五柳先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
师:这位同学把“乐”翻译成为——感受到快乐,句子很通顺,请坐,谢谢你!
生:这个意思我能理解,但是我在课外资料上看到“乐”也可以解释为使……快乐。
师:也有这样的理解。
于是,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不管是哪种解释,教学时都应该立足于这篇文章的核心。这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对五柳先生志趣和性格的认知。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对陶渊明的核心精神的认知,去学习这篇文章。同样地,对字词的认知反过来为理解这篇文章服务。要调动同学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去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专家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我们当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但与此同时,现代学校教育也要以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所有接受教育的学生都应该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共同性的目标。这个共同目标,在语文课程中就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它是每个学生在学校教育条件下,通过语文课程学习都应该具备的最关键的语文能力和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营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营、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看这个志是什么,才能确定这个喝酒写文章跟这个志有什么关系。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的志向我们都需要了解一下。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到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正是他的人生志向。而这一点也正好和《五柳先生传》相符合。
本文可以从乐字出发,从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一、以“乐”统观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志趣
所以,我重新设计了自己的教案,从乐字入手,来反观这节课的重点。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确实“以乐其志”老师也有疑惑,那么我们能不能结合这篇文章做一个自己的理解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纷纷发言。
生:老师,我们小组认为“以”是因为的意思,“乐”解释为感到快乐。五柳先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
师:五柳先生有什么志向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吗?
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是不羡慕荣华富贵的。
生:我认为好读书是他的志趣。
生:我认为好读书是他的志趣,但也可以看出五柳先生不慕荣华的品质。
师:哦,怎么看出来的?
生:文中说五柳先生不求甚解,说明他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我电视里看到古装剧里那些考科举的古人可是非常咬文嚼字的,如果五柳先生读书那么随便,还能获得好处吗。(学生笑)
师:看来这位同学对古人读书的目的很有想法啊。
师:课文里还提到了一个人——黔娄,陶渊明把五柳先生比作黔娄这一类人,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都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
师: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質。还有别的原因吗?可以看课文注解。
生:都是隐士。
师:身份一样。请同学们看资料介绍。
打出幻灯片: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聘他任宰相,黔娄以立志清守,无意仕途而拒绝。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以无功不受禄而拒绝,他是一个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黔娄贫困一生,死后停尸在破窗之下,身着旧袍,垫烂草席,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
师:黔娄是这样的一个人,拒绝高官厚禄,贫穷一生,直到死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没有改变自己的操守。那么把五柳先生比作黔娄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生:他可能为了表明五柳先生也和黔娄一样,坚守自己的操守,淡泊名利。
生:所以,我感觉五柳先生确实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高兴。可以理解。
围绕“乐”字,学生可以从整篇文章去感知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志趣,比起先讲解字词,再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教学也让学生更有自主性。
二、以“乐”统观五柳先生率真自然的性格
当然,还应该尊重同学们的个体理解。还是有学生想对“以乐其志”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五柳先生很喜欢喝酒,这是事实也是大家公认的。如果“以”是因为的意思,那么“志”确实应该解释为志向,也就是前后两句是一个并列的关系。为什么一定要在一边喝酒一边写诗的时候感到快乐,平时任何时候可以为他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所以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是为了后面一句服务的, 这个行为也是为了使他快乐。所以“以”应该代表一种目的,解释为来,用来;“志”解释为情志,心意。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志”的第一个意思就是“心意”。《尚书·舜典》:“诗言志。”意思是诗歌是表达内心思想的。况且前文有 “常著文章自娱”,自娱意思是自寻乐趣,自以为乐。自:自己,己身,本人。 娱:快乐或使人快乐。着重于一个“自”字,自娱自乐。
当然,无论“乐”与“志”如何解释,都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由此,我继续引导学生。
師:那五柳先生读书不是为做官,是为什么呢?
生: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啊。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高兴啊。一个欣然,不就照应了以乐其志的乐了吗?(学生得意)
生:我们小组认为,“以乐其志”的“以”是用来,“乐”是使什么快乐的意思。你想啊,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明他是一个多么随性的人啊,那他的喝酒,写文章不就是他随性的表现吗?我做这件事,是为了我自己高兴啊。“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生:文中说常著文章自娱,自娱是不是也证明五柳先生衔觞赋诗是为了使自己愉快啊。
生:文中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说明五柳先生不仅仅不看重世俗的名利,也不在意别人的想法,好有个性啊。
生:我也认为五柳先生非常随性。“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一个“尽”,一个“必”,一个“曾不”,都说明了五柳先生喝酒很随性。
师:同学们能立足文本去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总结一下刚才几个同学的意思,五柳先生的率真随性的性格是通过喝酒写文章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去掉第二自然段的“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一起来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如果只留下这两句,感觉五柳先生就是一个不慕荣利的人,而缺少了其他个性。那为什么要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生:课文里说,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
生:这样一个率性的五柳先生不就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五柳先生吗?
师:作者生活的朝代跟无怀氏、葛天氏时代不一样,希望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也是陶渊明的一个理想吧。
生:他希望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而只有他能把自己活得像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衔觞赋诗,极其乐哉。
师:如果我们把《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予以概括,那么也就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所以不管是哪种解释,五柳先生带给我们的核心素养是一致的。
至此,围绕着乐字,学生又理解了五柳先生的另一个性格品质——率真自然。
三、以“乐”统观五柳先生和陶渊明的艺术融合
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三问: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小学还没怎么接触陶渊明的作品,在学《五柳先生传》之前,接触了《桃花源记》。上《桃花源记》的时候,老师都会或多或少地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如果没有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桃花源记》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的。但是《五柳先生传》不一样,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给了学生立体的感觉,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那里。不管是五柳先生还是写五柳先生的陶渊明,学生都可以走近他。
况且各种资料显示,《五柳先生传》就是陶渊明的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这话是有道理的。《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本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是作者自画像。
如果在上课的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要补充资料外,还要从五柳先生的文本出发。但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感知这一点,还是不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尝试再从“乐”字入手。
师:大家了解陶渊明吗?
生:我们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老师向我们介绍过一点。他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所以他的贫苦是他做出的选择,是他所向往的自由生活。
师:大家还能记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生:作者通过虚构了一个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师:我们曾经交流过,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战乱纷繁,陶渊明辞彭泽令前,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五柳先生是不是就是陶渊明呢?
生:在《五柳先生传》里,我能看到的是一个快乐的五柳先生,他的所作所为都向世人表明,我不管这个世界怎样,我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陶渊明跟五柳先生是多么统一啊。
生:看这篇文章,我觉得没有心理负担。跟读《桃花源记》不一样。但我看到了一个“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的陶渊明,作者和作品塑造的人物完美统一啊。
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这样的生活状态就像无怀氏、葛天氏治理下的社会一样。这不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吗。我觉得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
生:乐于淡泊名利,乐于率真自然,乐于对这个世界宣战。陶渊明用文字来使自己艺术化。
师:对,希望大家多读一些陶渊明的作品,更多地了解他的精神家园。
围绕“乐”字,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浓厚自传感色彩,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当然,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可以研究的地方太多了,我们的教学要稳步推进。
总之,《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老课文了,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对教学的把握也应该有所变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观的语文教学,应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文言文的教学不应该只关注字词的逐句翻译,更应该让学生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放得开”指可以任取文中的语句进行理解,“收得拢”指要立足于文章的核心精神。所以,文言文字词的教学不能独立教学,失去文本思想情感的文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观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