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学生写作指导范文,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下面大家参考!
学生写作指导之我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重头戏。功利一点讲,在高考中,作文的分值有70分,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语文的生死;情怀一点讲,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表达的欲望,这是你向世界表明自己的态度,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那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够吸引人,才能拿到高分呢?答曰:具有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厚度,这样的文章才能够打动人,走进人的内心。那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呢?
一、 立足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写出有情感温度的文字
高考作文的拟题初衷也是引导中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现实,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景、身边人和身边事,比如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身边的人物比如学校里有趣的老师和同学、甚至学校收垃圾、打扫卫生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并将这些事情变成笔下的文字。
在学习了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之后,同学们对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印象深刻。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我们的老师中间有没有很有趣的?当天布置了一篇随笔,写一个你认为有趣的老师。为了防止有的同学继续写初中就已经写过的内容,或者胡编乱造一些内容,脱离生活,我在这个作业的后面加了一个要求:只能写高中的老师,可以不写是哪一个老师,看能否让其他同学根据你的描述猜出来。作业收上来之后,我发现同学们的观察其实很细致,只是之前没有把这些变成笔下的文字。看到有的同学的文章,我能在前仰后合地大笑之余,脑海中马上浮现出这个同事的影子。
比如,写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一直带着一副厚厚镜片的眼镜,穿着也很朴素,嘴角上常常挂着微笑,我常常想,如果他围一条长围巾的话,就是从民国走出来的先生。但是你不要被他的外表所欺骗,在他儒雅的外表下,藏着一个段子手的心。上课时,数学老师提问,我们同学都很“矜持”,没有人肯站起来回答问题,数学老师很无奈地看了看桌子上还没有发下去的作业本,说:“那我就翻牌子了。”
写地理老师:地理老师的头发一直都是毛寸,有一段时间,他的头发长长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他比较忙没有来得及。后来有一天他剪了头发来上课,不知道理发师剪得太过匆忙,还是别有用心,有几根头发倔强地翘在那边,没有剪到跟其他头发一样长度,电风扇一吹,那几根头发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摇摆得自在坦荡,引得我们窃笑不已。
另外,除了在有这样合适契机的时候布置的随笔之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随笔,内容主要是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在征求学生的同意,不涉及隐私的情况之下,让小组的同学交流,推荐一篇文章,然后整个班级展示。这样,同学们在自己观察生活的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观察自己身边的事情,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这样经常要求同学们写身边的人、事、景,慢慢地,学生也就形成一种观察和记录生活的习惯,文章也就慢慢地有了情感的温度。
二、立足课本,引导学生多想一步,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字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所以再我们课本上有很多单元的文章会有一些具有思辨色彩和深刻理性的内容,我们在讲授课文之外,如果能够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哲理,并适时引导其运用到写作中去,学生作文就能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在苏教版课本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单元有很多文章探讨关于“故乡”的话题,故乡不仅仅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归宿,精神家园。曹文轩的《前方》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比较深刻。在学习过这篇文章之后,我让同学们思考,自己的家乡带给自己的是什么样的精神上的影响?一些历史人物或者伟人,故乡之于他们,又意味着什么?
在学生陷入深刻的思考之后,我出示了一篇优秀例文,王开东老师的《高考不怕写作文》一书中引用苏州市一考生的作文《回家——旌节·牧羊·雪》的前半部分,用极其优美的文字娓娓道来苏武回归长安,即身体的回家的过程:
……十九年了,手中依旧是那个旌节,还熟识着每一只可爱的羊,可是人早已经憔悴,眷念着牧羊的辛酸,回忆着温暖的雪,这是他曾经的全部。终于回家了,长安街头挤满了人,天子亲自来迎,苏武的眼里一片模糊。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下面可以怎样行文。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出示作者的文章:
当年年轻有为,如今是皓首老翁。不过,终于回来了,回家了。不,同时回家的还有那永不变更的尊严。安逸中的人们早已经失去了这些,他们只是自私自利。苏武的回归带给了人们一种震撼,带给了社会一种信念,这些已丢失的精神,如今,苏武带回来了,用十九年的风风雨雨,用十九年的忠心不变,用十九年的痴心不改。一种精神回家了,一个民族震动了。
因苏武的回家,让长安很多锦衣玉食的人,突然找到了丢失已久的精神家园。到这里作者已经翻出了一层新意。但是作者还没有在此止步,而是继续写到回道长安的苏武失去了“家”的感觉,此时的“家”是一种心灵的坚守,是心灵的家园。他选择隐退,这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回家”。
突然的喧嚣令苏武不适应,他失去了家的感觉。于是,他悄然隐退,他知道自己的追求与归宿。他要用余生来回忆牧羊,摩挲旌节,品味雪……
旌节,牧羊,雪,回家,这是生命中的辉煌,是历史的刹那芳华,却也是一种精神的宿命。
这里对于“家”的概念阐释层层推进,最终落脚到一种“精神的归宿”。读到这里,让学生把这篇文章中“家”的观点跟《前方》中关于“家”的观点进行比较,他们可能会对家园、故乡这样的字眼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也会慢慢用理性、深刻的标准要求自己。
甚至有的学生提出了另外一种写法: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时候,因为自己心中长存汉室,并没有感到身处异乡的痛楚,因为他的心中有他的精神家园,在精神中,他始终没有离开故乡。反而在回到长安后,他发现现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自己一直以来的坚守在这个巨变的社会中显得很可笑,他内心自己构筑的精神家园开始崩塌,深处长安,反而像在异乡。这样一种环境和内心的反差更能够表现出“实际的家园”和“精神的家园”的差别,这样主旨才能够更加深刻。
我马上对这种想法和构思提出肯定和表扬,因为引导学生往深处多走一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再细看我们的课本,其中不乏有理性思辨色彩的单元,比如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单元,可以借《赤壁赋》引导学生思考“变与不变”的哲理,并且让顺势让学生思考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关于“青春的朽和不朽”和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关于“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个高考作文原题网络上都能查到,这里不再赘述)。必修二“珍爱生命”与必修五的“直面人生”单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与死”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必修四中“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复杂。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立足于课本,让学生能够深刻思考,拥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三、拓展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写出有知识厚度的文字
写作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多少。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没有一点的阅读量,谈不上中国的教育,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如果没有阅读,写作就是无源之水。学生作文的苍白、干瘪,甚至很多素材雷同,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课外阅读量不够,作文素材缺乏。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每个阶段给学生推荐一部分好的书籍,推荐书目可以选择跟教材和读本有关的,学生也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利用阅读课和自习课的时间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并从中学习。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手法,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甚至对一个作家比较熟悉的话,可能会有接近于某个人的语言风格。在阅读课的时间集中阅读,并且做好摘抄,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甚至可以在摘抄之后进行仿写,培养打磨字句的意识。
其次,可以让学生积累其中的素材。多读,多记才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才能够写得出彩。在积累素材的时候,学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书中的事件,并且可以拓展思维,将自己所了解的同类型的事件写在积累摘抄的下面。
再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尽量理解并内化书中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观点。高中生的经历比较少,对世界的理解相对简单,阅读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于自己的人生,可以让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若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形成文字,写在摘抄的下面,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阅读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专题探讨,这样可以加深对书的理解。长此以往,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才能够在写作中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比如笔者班级中施雯钰同学,她平日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做读书笔记。几次看到她在自习结束后伏案摘抄的情景,而且她说自己每次晚自习回家她都会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读书。她的每一次习作都会让人感觉非常厚重,下面是她一篇习作《形灭而神不灭》中的段落,用文学作品的铺排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气势足,令人信服。
昔者黛玉之葬花,刘伶之嗜酒,江淹之别情,六如之桃色,而今俱以付尘埃!何处以寻?毕竟皆过!而今犹有人,吃茶一口,坐对桃花,悠悠自吟黛玉《葬花吟》,车逶迤于山侧,客与而讵前间销魂一篇《别赋》,对酒杯似梦,拈诗笔如神时一曲《酒德颂》……往昔已矣!而文学不灭!昔者逝矣!而犹为传唱!由此观之,是所谓形灭而神不灭,故千年里,风土一抔,岂能尽掩风流?
……昔者尧舜,俱为尘土,孔孟之骨,夙化飞灰,灭之而不可寻。而尧舜之道,孔孟之言,虽千年而犹存也,圣人没世而名犹称,是为不灭。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厚度决定作文的高度。
综上所述,在平日的教学中要立足课本,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养成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够有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和知识的厚度,才能打动人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