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2018年原创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

2018年原创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9:34:30 | 移动端:2018年原创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

今天小编给打击带来的是2018年原创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有何心得体会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主题,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提出的 “8个明确”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以“14条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者相互统一,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框架。习近平总书记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九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怎样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通篇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纲领性文件。作为经济工作者和统计人,要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的思想内涵,特别把握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段,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认清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报告提出的“完善统计体制“的要求,深化统计改革,全面加强统计工作,努力开创统计工作新时代,为建设苏仙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统计力量。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数据真实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的意见》精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综合治统,宣传好执行好落实好统计法律法律,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不让统计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休要求,从统计角度完善好各类考核体系,发挥好统计的监督作用。

二要坚持知行合一,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把十九大精神贯穿落实到统计工作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中去,深刻领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深刻内涵,成立农业、工交、商贸、固投和房地产、民生民本等七个统计调研小组,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苏仙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展全方位调研,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计咨询和决策服务,切实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助推苏仙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统计方案和统计力量。

三要加大从严治党力度,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从严治党永远在路。要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以能力建设为支撑,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守规矩、讲团结顾大局、讲奉献敢担当、讲廉洁树新风”的统计干部队伍,为决胜全面小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的统计队伍保障。

篇二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灵魂,是中国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更是中国统计人对社会、对党的庄严承诺。政府统计要在大数据时代的舞台上有更好的作为,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远大理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强化“三种能力”。这“三种能力”便是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眼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定力”和实施科学领导的“张力”。只有不断强化这“三种”能力,才能使实事求是的承诺不断地兑现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一、定力

政府统计的定力就是对实事求是基本原则的坚守能力。这种“定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抗干扰的魄力。在现实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以数据伪装的“皇帝新装”时有出现,作为政府统计干部,要敢于揭破这种“皇帝新装”,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否则,将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据目前有史可查的资料,我国1958年“大跃进”灾难中,全国政府统计干部几乎集体沉默和失语。这应该成为政府统计干部永生不忘的教训。作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统计干部,应该具有坚持实事求是的魄力。二是抗疲劳的毅力。统计是一门科学,统计工作是技术工作。对统计技术工作精益求精是实现实事求是的重要基础。作为政府统计干部,一时一事坚持精益求精也许并不很难,难的是要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长期坚持。特别是要长期面对和考量因坚持精益求精而可能带来的各种艰苦和挫折,需要坚强的毅力。三是抗腐蚀的锐力。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对数据的不同需求,也就难免有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拉拢腐蚀统计干部的各种行为,这就需要统计干部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高举反腐败之利剑,斩断各种非法诱惑。

二、眼力

眼力即专业能力,这种“眼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识别力。即识别原始数据真伪的能力。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要对调查样本的数量表现的真伪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否则,原始数据的偏差甚至虚假,将导致整个统计工作过程变成“假戏真做”。二是判断力。即判断事物质变与量变关系的能力。统计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基本定性的前提下去探索事物量变的程度和速度等,但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后又有新的质变。如果缺乏量变与质变临界点的判别,将会使统计工作陷入“数字游戏”的迷途,导致有劳无功。三是洞察力。即洞察事物本质联系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数海里,某一事物的数量变化会引起其他众多事物的数量变化,而该事物的数量变化又可能是其他诸多事物数量变化发展的结果。如果缺乏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判别能力,很容易导致统计分析“雾里看花”,甚至“因果颠倒”。

三、张力

张力即扩大统计有利社会影响增加统计正能量的能力,是各级政府统计干部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让统计被广大社会公众所接纳和支持、所运用和服务的能力。这种“张力”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设计能力。要敏感体察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设计体现时代要求又易于被公众接受和执行的统计指标体系。除GDP等少数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指标要执行国际标准外,其他的指标一律都要大众化、简约化,以便于基层统计人员、广大调查对象理解和操作实施。由此建立起最广大的统计支持和使用基础,使统计的支持率、使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当前,最迫切需要设计出体现人民生活“七个有所”“八个更加”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统计观测指标体系。二是感召能力。要善于关心基层统计工作者和调查对象的需求,激发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和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何时何事,要将实事求是的统计数据转变成为非专业人士一读即懂的通俗语言,就需要统计专业干部具有灵活运用一分为二辩证法的深厚功力。政府统计干部一定要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的总要求,凡事多从基层实际出发,多为基层统计人员着想,将上级的要求与本地本专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本专业的各项工作。要更多地关心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生活,指导基层统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设计,将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融入到日常琐碎的工作细节当中,实现“才能与岁月同增、回报与付出共长”的良性循环。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开放、融合、平等、便捷的工作机制,激发广大调查对象对统计的兴趣和热情,争取调查对象对统计工作最大的支持与配合。三是协调能力。政府统计干部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高看一等。每一个政府统计干部都要力求既做“专家型领导”,更要做“领导型专家”。要善于将政府、企业、个人,统计理论专家、计算机专家、现场调查专家等各方力量凝聚一起,形成最大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统计专家的优势,找出各类现有资源的互补性,采取取长补短协同作战的方式,把各类资源整合成最有效的战斗力,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要强化人与计算机能力的协调,把统计专家对目标的要求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把计算机语言再转换成标准的基层统计语言,使统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要强化人与人能力的协调,要将政府要求和最高层统计专家的技术设计要求转换成各级执行者所理解支持的自觉行动,使决策者、设计者、执行者、被调查对象四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不出现脱节,使人与人能力发挥最大化。每一个政府统计干部,都要以所在局、所管业务为节点,以各类行政主管部门为支点,编织起横向到国际机构,纵向到企业、居民家庭和各类社会组织的统计信息采集、评估、发布网络,形成人人支持统计、人人需要统计、人人运用统计的互利共赢的大统计格局。

篇三

3月16日,我参加了中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举办的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第2次专题视频培训。培训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张国玉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对十九大报告精神作了解读。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通过听取张教授的报告,我个人感觉更加深刻地领会、理解和把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报告主题非常鲜明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要到哪儿去这一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答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往哪儿去,答案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张教授讲到,历史的航道上,总有一些重要的节点,犹如高高耸立的灯塔,指引着历史前行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一次历史性盛会,这就是一个节点,而且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我认为,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在通往远方的征途中,紧要处往往只有关键几步。可喜的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艰苦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首来时路,有苦难但更是辉煌;展望新征程,路险且艰并且任重道远。可以说,十九大就是行进中的中国一个新的关键节点。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当口,从“有没有”到“好不好”飞跃的关口,绿色科技、人工智能、生态保护等新蓝海亟待开拓,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亟待缩小,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亟待实现。只有完成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规模化到集约化、从外延式到内涵式的提升,才能实现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华丽转身,使发展快车驶入良性轨道。

二、工作重点更加突出

张教授在讲到伟大的事业这一项时,讲到根据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既要明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要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十九大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并明确了新时代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十四项重点工作为支撑,并要求全党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抓落实,就是把决策部署转化为现实结果的能力。抓落实,事关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我认为,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根本原则。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抓落实的正确方向。方向对,抓落实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效果,赢得人民拥护和追随。抓落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落实是其中桥梁。党的思想路线为抓落实提供了有效方法。抓落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离不开抓落实。而且,狠抓落实是我们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成功密码。党历来重视抓落实,通过抓落实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靠的仍然是狠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要想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狠抓落实。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上对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出“学懂、弄通、做实”六字要求。学懂弄通是基础,是为知,关键是做实,是为行,就是要狠抓落实。中国共产党人依靠抓落实走到现在,也必将依靠抓落实走向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深层次揭示了领导干部抓落实和党性修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者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我认为,工作思路就是张教授讲的新战略举措,即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的经济建设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建设等八个建设和一个全球治理。这里我的感觉有三个“新”,一是新思想。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主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命题展开,内容丰富,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领域。这一思想必将在实践中产生很大的指导作用,对未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也将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二是新部署。新的目标已经提出,要实现还需要新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军队建设、国家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做出部署,提出了很多要求,还提出了一些新的重大发展战略,如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等,这些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举措。这些战略、部署能够保证我们新的目标的实现,且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成效。三是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亮点很多,其中一个重大变化,是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之中,这也是新的要求。同时,对于反腐败斗争强调“深入推进”,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正风肃纪的坚强决心。

学习十九大报告要学懂、弄通、做实,所以,学习的落脚点必然在工作中,对我们煤监机构来说,就是落实在日常监察中,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有效地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断学习、严格监察,并勇于创新监察方式,在工作岗位上严以律己,团结带领分局一班人,围绕局党组2018年中心工作,认真履职,注重落实,切实有效地完成每一次监察活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分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尽全力把职责内的工作做好,尽全力遏制住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尽全力完成好全年工作目标,尽全力为榆林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尽全力为全省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做出贡献。

篇四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瞻远瞩、催人奋进,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这些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为我们认识把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令人深有感触、备受鼓舞。

一、准确把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新的历史起点。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就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顾工人死活的恶劣安全生产状况,提出了保护劳工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保护工人的安全健康,并为之不断探索努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安全生产”的方针和要求,并建立了安全生产一整套制度和体系。2000年,国家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2002年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和《安全生产法》颁布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空前重视,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改革发展不断推进,预防控制体系不断深化,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去年(截至 12月 10日),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

205 起、死亡336 人,同比减少 35 起和 166 人,同比下降 14.6%和

33.1%;较大事故 20 起、死亡 83 人,同比减少l起、7 人,同比下降 4.8% 、7.8%; 重大事故 6 起、死亡 69

人,同比减少 3 起、60人,同比下降 33.3% 、46.5%;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减少 2 起、65 人,实现了煤矿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四下降”。我省2017年,全省发生煤矿事故14起,死亡16人,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6人;没有发生重大以上事故;百万吨死亡率0.029,同比减少0.03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煤矿安全生产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起点上坚定信心、继续奋斗,向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迈进,努力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相适应,在新时代作出新作为。

二、主动适应新时代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安全生产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先是对安全和健康期望的日益增长,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事故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安全问题和事故传播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这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突发性、复杂性仍然明显,把握性、可控性仍然不强,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就我省而言,新老矿区发展很不平衡。决定我省安全状况的,不是陕北那些世界领先的现代化矿井,而是关中老矿区欠账多、灾害严重的矿井。三是我省煤炭市场红火,煤矿生产积极性很高,煤矿现代化加快推进,带来更多更大的安全风险,存在一些“想不到”“管不到”的地方。这些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三、清醒认识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做好新时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一些监管监察部门和执法人员还有诸多不适应、不到位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一是执法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少数执法人员精神不振,存在畏难情绪,执法不主动、不积极、怕问责,不敢担当;少数执法人员在上级机关检查时,却在袖手旁观,甚至替企业说情;一些执法人员选择性执法,对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视而不见,对灾害严重矿井不愿检查、不敢检查;部分驻矿安监人员不尽责,隐患整改督办不及时;一些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不查处问题、不制作文书、不在文书上签字;执法监督还存在着办法不多、问责不严等问题。二是执法检查不规范。如编制检查方案、现场检查、处理处罚等执法的一些关键环节随意性大,存在检查方案编制内容不具体、针对性不强,现场检查笔录对隐患描述不准确,收集和固定证据的意识不强,现场处理决定不合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标准不恰当等问题。三是执法力度不够大。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重检查轻处罚,检查不深不透、避重就轻,小问题死抠、大问题绕着走; 就问题说问题、就隐患谈隐患,没有通过查隐患、找问题,深入剖析企业在制度落实、现场管理、安全投入、采掘部署、安全防范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四是执法程序不完整。从执法监督检查的情况看,还存在现场检查不做笔录、查出问题不处理、隐患整改不复查、行政处罚不告知、应该移送不移送,执法过程不闭合等问题。一些部门对已经发现的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往往是“一罚了之”

“一交了之”,对是否消除和整改不关心、不过问、不跟踪,由于这些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最终酿成了恶性事故,教训极其深刻!有的没有建立重特大事故内部反思工作机制,好像发生重特大事故与自己无关,没有审视自己是否存在执法不到位、不严格等问题,没有真正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改进工作。五是执法能力和本领不够强。表现在部分单位不重视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学习,对上级的文件和要求学习不够、领会不透,学习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还不够强。专业单一,知识面窄,现场检查发现不了重大隐患和系统性问题;检查方法与执法手段单一,信息化手段利用 不足;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研究工作、解决问题还不够,个别地区出现执法人员和单位被追责、被复议、被诉讼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我们要高度关注,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切实肩负起监管监察执法工作的历史使命和重任。

四、扎实做好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一)严格履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勇于担当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让敢作为、善作为、有作为成为思想和行动的自觉。

(二)严格现场检查。认真细致的现场检查是实现严格执法的基础保障。要利用好“体检”成果,按照“一矿一策”制定好检查方案,按照确定的地点、内容、分工进行对标对表检查,做到图纸资料和作业现场、井上和井下检查相结合。对正常生产煤矿要重点检查安全责任、安全投入、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安全培训、应急救援等是否落实到位,检查“一通三防”、石门揭煤、老空水防治、过断层构造、放炮、电焊、提升运输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的制度措施是否到位,检查是否存在抽掘采不平衡、生产系统不完善、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非正规开采等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对新建、改扩建、整合技政、兼并重组等正常建设矿井,要清理整顿,检查手续不全违规开工建设、不按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借技改或改扩建之名逃避关闭、逃避监管和违法生产、未做到"真整合、真投入、真管理"、擅自复工复产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对长期停产停工、责令停产整顿、列入去产能等矿井,要加强驻矿监管和巡查,严防明停暗开、昼停夜开违法生产。

(三)严格处理处罚。要依法依规用好用足12种现场处理方式和11种行政处罚类型,对发现的重大隐患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执行停产整顿、关闭取缔、 上限处罚和严厉追责“四个一律”处罚措施,对涉嫌超层越界等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该移送的要依法移送,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坚决解决该移送不移送的失职现象;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要纳入"黑名单"管理,实行联合惩戒,相关管理人员实行行业禁入和职业禁入,并进行公开曝光。

(四)严格落实整改。要继续抓好“体检”和大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的整改落实,要督促企业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限期改正的隐患要及时复查,确保隐患整改销号闭环管理。同时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隐患交由地方政府挂牌督办,做到“五明确”:明确督办主体、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时限和相关责任。对发现的重大隐患,要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及时巡检,跟踪落实,直至彻底消除隐患。

(五)严格安全标准倒逼落后产能淘汰退出。要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对照2017 年全国煤炭去产能工作方案(发改运行〔2017〕691 号)文件精神,逐一梳理,对应退出未退出的小煤矿应建议地方政府尽快退出。建议地方政府深入研究、深刻思考、有效解决所属煤矿企业在安全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对事故高发、灾害严重、资源枯竭、整改无望的煤矿,该淘汰的淘汰,该关闭的关闭,彻底消除重特大事故风险;暂时未退出的,则必须大幅度削减产量,加大投入,补回欠账,补回欠账后再正常排产。对于陕北条件好的矿井,可以充分释放先进产能,但一定要保证其具备先进、安全这两个属性,不能混搭,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生产安排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对于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煤矿,必须大幅度降产,先提高保障能力;对于存在重大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没有把握的矿井,必须坚决停下来!对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不申请延续的煤矿,要及时注销许可证;对安全设施设计批复之日起一年内不开工的整合技改煤矿,要及时撤销批复文件,建议取消整合技改资格,由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问;对做不到“真整合、真投入、真管理”的兼并重组煤矿,要依法从严查处,依法责令停产整改;对长期停工停产的煤矿,要落实限制供电、停止供火工品等措施,确保停实停到位;对列入去产能淘汰退出计划的煤矿,要落实驻矿监管责任,防止“最后的疯狂”。

目前,正值用煤高峰,煤炭产销两旺,春节即将到来,全国和我省“两会”将相继召开,做好煤矿安全工作,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十分重要。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结合辖区实际,采取针对措施并以抓铁有痕精神落实,对区域的主要风险、主要隐患做到心中有数,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较大以上事故,为推动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贡献。

篇五

学习十九大精神时,深切感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依法治国、反腐倡廉要求对做好煤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结合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抓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这既是对安全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煤矿安全监察员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到的,深感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红线意识,把防大事故作为我们的工作出发点。

二是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抓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的日常工作就是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全面依法治国要从自我做起,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要应用到的法律法规,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在监察执法时要做到规范执法、严格执法;在事故调查处理时程序规范,处理到位,结果公开;在核查举报时,要穷尽手段,证据闭合。

三是结合反腐倡廉抓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反腐倡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监察执法、事故调查处理、举报案件核查等工作时遵守“九条纪律”、“四个零”规定,不参与行政相对人的宴请及安排的娱乐活动,接受甚至索要礼金、礼品。还要在监察工作时公开透明,作出处理时集体研究,处理结果时要及时上报,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产生。

只有在工作中把十九大精神贯彻下去了,才能体现出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成果。

篇六

2017年11月28日至30日我参加了省局组织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班,通过三天的学习、研讨、交流,自己对十九大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煤矿安全监察战线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认识统一到十九大部署的各项工作上来,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通过学习自己更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党性修养是践行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把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化作自身之习性功力的过程。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时常清理思想污垢、拂拭心灵尘埃、夯实修身之本、筑牢为官之基,时时处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一、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

所谓理想信念就是相信现在看不见的事将来一定能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干部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衡量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政治上合格不合格的第一标准。”

坚定理想信念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的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两种制度的竞争中,保持政治定力。

虽然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没有根本改变,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关系异常复杂,国际竞争,包括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越是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越是要对中国进行种种干扰,企图压缩中国发展的空间,加紧实现其分化西化中国的图谋。他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军事上对我国实施包围,经济上对我国实施打压,意识形态上对我国进行渗透,把他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争夺人才,争夺下一代;千方百计地介入我国内部事务:凡是妄图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势力和个人,他们都极力扶植和庇护,凡是有可能影响中国政治稳定、引发社会动乱的事件,他们都设法插手,凡是会给中国抹黑的活动,他们都大肆渲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走我们选定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避免在根本性的问题上犯不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党同舟共济。

中国的改革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人才全球性流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流动到哪里,就是助力那个地方的发展。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涌向哪里,哪里就会形成发展高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国家改革发展最需要的时候,无条件忠于人民、忠于党,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谋取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怨无悔地为祖国的发展而默默奉献、奋斗牺牲。

第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利益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人们的逐利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监督机制越是不完善,权力、金钱、女色的诱惑越大,越是要求领导干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利益调整和体制完善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遇到什么干扰,都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谋取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福祉。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忠诚之心对待党的宗旨,以感恩之心对待人民群众,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始终牢记入党誓词,不改入党初心,不畏浮云遮望眼。

此外,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决反对帮派,不搞小圈子,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党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二、严以用权,为政清廉

保持个人干净,领导干部必须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法定权力,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第一,用权为民。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服务,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实际出发来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历史是群众创造的,必须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党只有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取得群众支持,才有机会用权为民、成就大业。

第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实现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产生“鱼缸效应”,使权力运行如同透明鱼缸里的金鱼在活动,利益相关者可以随时来审视、监督,那么,即使监督制度还有漏洞,即使监督机构不能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领导干部也必须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做事。

第三,把握好权力边界。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要认真落实权力清单制度。作为煤矿安全监察系统的党员干部对于权力清单确定事项,则“法有授权必须为”,不在清单中的,则“法无授权不可为”。我们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这既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也有利于压缩寻租空间,遏制腐败。

此外,要认清当官、赚钱两条线。领导干部可以选择当官,可以选择赚钱,就是不可以选择通过当官来赚钱。领导干部一旦廉洁方面出问题,必定一票否决,即“100-1=0”!即使他曾经是一只雄鹰,一旦廉洁方面出了问题,那这只雄鹰的翅膀上就坠了金子,就再也不可能翱翔蓝天了。因此,干部更要有定力,做到“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任何时候都不去自动寻找制度漏洞来谋取私利,不心存侥幸,不铤而走险。

三、加强党性修养,积极践行安全发展

党性修养永无止境,每一名党员要把强化理论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全面了解党性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始终坚持理想信念“高线”,守住纪律规矩“底线”;要认真学习系列讲话,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切实提升安全基础保障水平;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坚定对党的信仰,继承优良传统、筑牢精神丰碑;要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深化理论思维、把握安全发展规律。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严守党的纪律既是每一党员的政治承诺,也是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党肌体健康、焕发党政治活力的迫切要求。要自觉抵制消极腐败,始终保持廉洁从政的政治本色;要严守政治纪律,切实做到“四讲四有”;要践行群众路线,并将其作为一条工作纪律固化下来,作为一项工作法宝传承下去。

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践行安全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在履职尽责、推动发展中发挥模范作用。要以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思路推动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安全生产改革,在安全生产改革创新中出主意、想办法,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学会弹好钢琴、坚持“抓紧”的要求,以科学正确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

四、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

执政意味着担当,权力责任对称。我们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

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解决工作站位不高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把维护和实践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在工作作风上,深入实际,深入矿井,倾听群众意见,想煤矿安全之所想,急煤矿安全之所急,忙煤矿安全之所需,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问题,顾全大局,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主动提出自己对安全监察工作新的好的想法和见解,为监察工作出谋划策,从思想深处解决工作站位不高问题。二是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进一步提高对煤矿安全执法工作的认识,始终不能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守住红线和底线,过好人情关和关系关。充分认识自己岗位职责,重拾在分局工作的精神,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强化宗旨意识,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强化为煤矿安全工作服务意识,热情对待每一位来省局办事的同志。强化机关工作作风,做“团结敬业、务实创新、廉洁监察、安全发展”的机关精神的实践者,办事多为分局着想,多为基层着想,解决问题注意方式方法。三是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不断总结和完善监察执法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始终围绕煤矿安全监察这一中心工作,带头贯彻和落实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省局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四是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在廉洁自律方面,自己坚决做到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白警、白省、自励,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国家局九条纪律和省局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篇七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开幕当日,按照总局及省局党组要求,我们监察组在下矿监察现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集体观看了大会开幕式,第一时间学习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彩报告。10月23日,我们分局党总支再次组织集体学习了十九大大会报告并认真开展了研讨。之后省局党组统一组织了十九大精神学习班,我有幸参加了学习,使我对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十九大报告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方面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经验;审时度势,细心洞察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高屋建瓴,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面向未来,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重要的是,习近平同志从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高度,从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视野,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高瞻远瞩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程、指引我们党夺取“四个伟大”新胜利的思想灯塔。通过学习,我从第一个方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和思考。尤其是听了省委党校李晓燕教授的讲课之后,更有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再次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可以这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从1840年起,不甘屈辱的中华民族就踏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1851年,以洪秀全为领导核心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近代以来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虽然其运动前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也得到了统治区域内的多数农民的支持,但是这并没有激起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且太平天国领导人打着外来宗教的旗号,以天父天兄附体的假象宣传命令,最终被越来越多的人看穿,逐渐失去民心。历史的责任继续落在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肩上。通过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尽管最终创建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得民主和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但是却始终没有能解决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的民生问题,也就是没有能够实现其在三民主义中所提到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再其后期以领袖蒋介石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抛弃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内剿共和镇压进步力量,尤其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国内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仍然一味地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继续剿共,而消极抗日,这激起普天下人民的义愤和仇恨。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不得民心的事,当然人民是不会选择和支持的。

因此,历史的重任毅然决然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正所谓铁肩担道义,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共产党是在民族蒙受苦难的逆境中应运而生,带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又经历了暴雨狂风、艰险曲折,最终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党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新的观念开始产生,在它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在相当一部分人当中产生了“信仰危机”,他们过分地专注于社会的阴暗面,没有辨证地分析问题,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产生怀疑,甚至武断地抛弃了共产主义,这种现象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从我个人来讲,我很庆幸我保有了对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回顾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不断进化的,那么共产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必定会实现。至于它的具体形式是如何,还有待我们去探索,不能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有出入就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存在。就好比现在的社会主义跟当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存在差异一样,不能以任何一个来否定另外一个。在平时的讨论中,也经常遇到对共产党缺乏信心、大肆批评的人。但历史和成绩不容置疑,中国共产党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奉的,而是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确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我们已经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在十九大对全国人民的做出的庄严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将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而且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高政治原则,我理解为: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根本的体现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由于党的先进性,使它具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资格和能力。二是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的历史选择。前面已经论述,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程产物,其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直是由中国共产党设计并推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切实保证国家统一,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做为一名党员的政治自觉和责任,增强了做为一名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靠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每一名中国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勤勉敬业,就是为党分忧,为国尽忠,为民奉献。作为一名党员和监察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篇八

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报告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全党全国人民期待,在总结成绩、回顾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描绘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做出安排部署。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安全生产领域同样不能缺席,必须创造与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环境。当前,煤炭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为突出,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工作仍是短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仍是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距离人民群众对安全和健康的期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不少差距。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顺势而为,提早安排,提早部署,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在补短板、去产能上下功夫,按照“四个一律”、“五个一批”的要求,压茬开展了煤矿安全盯守、煤矿全面安全“体检”、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安全督导督查等活动,为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及时召开了宣贯十九大精神会议,按照“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总要求,对安全生产领域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了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为安全生产领域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目标已经明确,措施已经制定,关键是抓好落实。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安全生产工作者肩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践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新安全发展理念是安全生产工作者矢志不移、不懈为之奋斗的工作基石和根本遵循。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安全生产领域迎来了新机遇、树立了新目标,唯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锲而不舍地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安全生产工作才能踏上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王玉普局长在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从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结合安全生产的新特点、新情况勾画了新蓝图,确定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会议号召全体监管监察人员“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夯实安全责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监管监察人员的法定职责。长期以来,依法治安的思维尚未形成,存在着职责不清、权责不一致、监管监察能力不匹配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指示批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安全发展谋篇布局指明了方向。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和新出台的《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都从政治高度,法治原则,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和明晰了各级党委政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职能部门的权力边界和职责定位。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九龙治水”的被动局面有望得到根本改变。三是增强责任担当,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安全生产也同其他行业领域一样,对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判断也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好”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易发多发,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基于这一基本判断,王玉普局长围绕“五个转变”,从4个方面,分16个层次,提出了33条落实措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监管监察人员唯有强化使命担当,埋头苦干,主动作为,才能立足新时代,找准新坐标,铸就新辉煌。

篇九

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接受延安精神再教育,站在宝塔山下、矗立延河岸边,遥想中国革命最艰苦、但也是最蓬勃时期枣园的灯光、杨家岭的会堂、清凉山的红色电波,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延安精神凝结了党的光荣传统、铸就了党的优良作风,是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依靠。在新时期,继承延安精神、保持优良作风、对党忠诚老实、积极投身工作,是永葆革命本色的必然要求。

一、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引,就没有正确的革命运动。延安时期,“抗日救国”的政治方向汇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乃至海外友人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也使得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败到胜,由小胜到大胜。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各项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正确的政治方向正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党员理念信念和政治定力;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把握社会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必须严守政治纪律,深刻筑牢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必须积极投身改革,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实践。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风。在抵御外敌、解放人民的时期,我们党依靠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武器夺取了革命的胜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社会矛盾互相交织,我们面临的各类形势也日趋复杂,实事求是却显得更加重要。坚持事实求是,首先是掌握实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实现工作的有的放矢。其次是要求是,坚持按规律办事。在这一点上,关键是要以党的事业为重,坚持真理、勇于担当、不计私利,全心全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问题。

三、牢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一在于她谋求的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而没有自己的私利。正如陕北农民李有源作词的《东方红》唱出那样:“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句话很相素,但却充分说明了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也深刻体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正如树木离不开土壤,我们党也离不开给予她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从党成立至今,每个历史时期总有个别党员干部背离了入党誓言,被时代和历史所抛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思想上脱离了人民、在行动上背离了人民,忘记了自己来源于人民。因此,时刻牢记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虚心听取群众提出的意见、扎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我们的工作永远也不会偏离社会发展的潮流。

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封锁,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直面困难、奋发向上、勇于挑战、不断向前的人格品德。丢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必将缺少精神之钙、丧失精神动力、出现精神懈怠。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极大改善,但是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因此,我们更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将每一个阶段的成绩作为下一个目标的创业之始,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坚持创新,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以更加振奋的激情干事创业,

延安精神不是藏在图书馆的教科书,而是能时刻指导我们,是我们干好事业的信心所在、力量之源。时代越发展,延安精神越来显出其宝贵。通过在延安接受到的现场教育,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延安精神铸就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始终坚信并愿意为之奉献终身的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个信念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之努力的幸福。只不过,共产党员所为之奋斗的,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这种幸福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其满足感、成就感更高尚、更纯粹!延安精神不只是历史的烙印,而是这个时代最朴素的精神记忆。这次学习,不是一次结束,而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用心的学习、体会、践行延安精神,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这伟大的时代!

篇十

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为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不断奋进,砥砺前行;就是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一个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九大作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立足当代、贯穿历史、放眼未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时代风云和历史大势的深邃洞察和深刻把握,对继往开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责任担当,对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深谋远虑,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党校人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力结合自身工作抓落实,力争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走在前头,作出示范。

在认真学习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关键、紧扣主线,要时刻对照《党章》,自观初心、自悟初心、自净初心、自践初心,不断净化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组织支部党员干部学习,把十九大精神和党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坚持党校姓党,党性铸魂的根本原则。在培训工作中要对参训的领导干部加强党性教育、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理论学习,特别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加强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的培训。党校是教育培训党的干部的地方,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解决好主业主课与其他知识技能的关系,把党性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原著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三是作为党校人在党的理论方面应该有更高的政治素养。为此必须深入学习,入心入脑,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都要体现党校人的风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党校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新时代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篇十一

恩格斯说过:“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毛泽东同志也曾告诫全党:“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

习近平同志谆谆教诲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十九大报告开头就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国富则民富,国强则民强。国家富裕了才会有更多的经济实力来进行基础的民生工程建设。国家强大了在国际上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国民的国际地位和人身安全才会得到更多的保障。

我国在过去五年里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些都是老百姓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能切实享受到的真真切切的利益。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能体会到社会的变革和时代变迁的益处,虽然不能做多大的贡献,但是我会始终谨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义利观问题,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

在这次十九大报告里面,有12次专门提到民生,而且把民生问题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并列在一起。另外,报告里,特别提到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际上这就给民生赋予了动态性、发展性。

报告从六个方面谈了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先就谈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影响整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业,人们对民生的追求,也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满足物质文化生活层面,而是更多强调质量追求。十九大报告讲到教育这一块的时候特别提到,教育实际上不是满足基本教育需求问题,更多的是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的优质教育的追求。这实际上把教育民生问题提到一个更高层次。

再比如说,在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十九大报告也特别提到,要建成全国城乡统筹的养老体系。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几年来,人们对健康各领域的关心程度前所未有地在提升。十九大报告在民生这块内容里面,专门讲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际上反映了这不仅仅是把人的安全跟社会的安全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中国这样一个战略的实施,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最基本体现。

另外,在十九大报告里面,特别提到乡村振兴战略,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把城市作为一个战略中心实施各方面工作。这次乡村振兴战略如果得到有效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扭转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民生问题说到底,它实际上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样一个主要的思想。当前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教育、医疗、卫生、收入、社会保障等,实际上都是民生里面重点讲的一些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和自我表达意识日渐提高,对民生的关注程度会进一步提升。从民生的内涵、方式以及民生的工作要求来讲,也会进一步提高。所以我认为十九大报告把民生作为一个发展性的工作要求,是报告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民生工作做得好不好,与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是否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样一个思想是直接相关的。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篇十二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我感触颇深,深刻领会到“一勤天下无难事”是我们应当秉持的工作态度、“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们应当牢记的学习理念、“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我们应当践行的使命担当。

“一勤天下无难事”是我们应当秉持的工作态度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针对习总书记的讲话,我思考良多。我们国家一向提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何为实干?我想首先应当是脚踏实地的工作。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形成的“中国奇迹”、13亿人民生活改善的“中国故事”,各个领域都有劳动者辛勤奉献的身影。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登月梦,每次圆梦都有劳动者不断拼搏的汗水。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才能铸就。”当今中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巨大。越是这样,越需要依靠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唯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发展动力,将社会经济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高度。

我作为党校后勤部门的一员理应秉持“党校姓党、党校人姓党”的理念,勤勉工作。时刻牢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古训,在平时工作中体现出“后勤不后,勤字当先”的工作态度。我在单位负责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没有“勤快”的工作作风是无法管理好数量达到万余件、金额千万余元、占学校资产总额70%左右的固定资产的。资产存放地点是否变动、资产使用是否安全完整、资产是否符合报废条件、资产是否需要维修维护等一切工作都需要“眼勤”——勤观察、“腿勤”——勤走动、“脑勤”——勤思考。做好每天的本职工作、勤勉努力是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表现。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们应当牢记的学习理念

“丈夫志气掀天地,拟上百尺竿头立。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当然,除了勤勉尽责的态度,认真进行各方面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他同时强调:“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引用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中华文明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他多次强调,“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强调领导干部应该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少一些饭桌上的觥筹交错,多一些书卷里的含英咀华,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懂荣辱、辨善恶。总之,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固本培元,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我在大学本科阶段主修的是会计学,之后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税务顾问、外资企业担任财务经理等职位,现在的工作岗位虽然与原来所学的专业有所联系,但是,要做到资产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还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特别是去年新上线使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幸参与其研发与使用也是促进自己学习的一个大好机会。通过近两年半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也使我更加关注公共领域的事务,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来观察与学习发生在身边的事务。学习的过程很辛苦、尤其是每晚十点孩子休息后、自己忙完家务后才是属于我这个妈妈级学生的读书时间着实艰辛。但是,学习亦是令人快乐与充实的,当我坐在课堂内聆听名家教授讲授时;当我课后感叹“越学习越发觉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时;当懵懂的孩子也认为读书已然是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时;当四岁的儿子在周五的夜晚嘱咐我“早点休息,明天要上课”时。

学习的道路没有尽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想我会一直遵循导师王志平教授所倡导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学习态度,做一名快乐的读书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我们应当践行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说“中国梦”,正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从上学就业到买车买房,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想着梦想的努力,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要求每个党员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尽一份力。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强调,“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面对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矛盾,面对思想观念多元的状态,特别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以共同之理想,凝聚共同之力量,以共同之奋斗,追求共同之目标。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汇聚起来的力量。

2002年4月5日,大学毕业前夕,我有幸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回想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真是人生中一段最最美好的岁月。无论是身为班级的副班长、系刊主编、学生会学习部部长还是图书馆读者委员会主席,一心认真为同学们做事服务,奉献了大量课余时间,常常加班加点到月上树梢。期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策划举办了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出版了一期期内容精彩的系刊。同时,身为学习部部长这个“尴尬”的职位我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不能太差,还好拿了几次奖学金,但是,最让我自豪和高兴的是毕业时我们系的英语六级通过人数是全校最多的。“一心奉献、不求回报”是我当时身为一名学生干部的“初心”。

今天,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党员、一名党校人、一名党校后勤人,我定当立足岗位、勤勉工作、勤奋学习、乐于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千年未有之巨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就一定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篇十三

党的十九大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国情而作出的重大判断。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与需求都发生了变化。

从需求方来看,需求的内容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需要”较“物质文化需要”要求更高,涵盖面更宽,层次更高。例如,物质文化需要没有明确涵盖生态环境的要求,而美好生活需要则包括了人民对优美舒适环境的需要。物质文化需要没有明确涵盖安全的需要,而美好生活需要则包含了人民对自己的生命财产保护的需要。物质文化需要也没有明确涵盖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方面的要求,而美好生活需要涵盖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要求。

总之,物质文化需要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时期提出来的,没有涵盖人民生活的所有需要,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而美好生活需要明确涵盖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需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供给方来看,供给能力的特征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

国民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从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因此,“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方式还不充分,资本扩张型、低成本劳动投入型、资源消耗型、环境牺牲型的增长方式还普遍存在,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准确概括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不平衡和不充分虽然分属发展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但这两方面问题的破解,却相互关联,因此必须要“两手抓”,一手抓有质量的发展,一手抓平衡协调的发展。

实际上,高质量增长与平衡发展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矛盾,高质量增长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经济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改善又有助于推动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例如,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能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又如,消除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另一方面,平衡协调发展也能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例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有利于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高质量的农业发展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以及其他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

如何“求解”社会主要矛盾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遵循。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贯彻落实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大任务。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同步问题。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共享发展是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困问题,解决公共产品的公平分配问题。通过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协同,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问题。

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需要贯彻落实创新、开放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去那种依靠高资本积累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关键就是要实现动力机制的转换,就是要把过去以高资本积累推动增长的动力机制转换到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增长的动力机制。而技术进步的源泉就是创新。现阶段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也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转换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发展理念也是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现阶段对外开放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开放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开放,不仅仅是出口导向和吸引外资的那种初级阶段的单向对外开放,而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中国经济深深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背景下,逐步从出口导向和引进外资转变为出口与进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为世界经济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这种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由之路。

时代变革呼唤新发展理念,而新发展理念必将推动时代变革,必将为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答案,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局面。

篇十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作了具体部署,中央一号文明确了路线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即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列出了乡村振兴实施时间表,明确了2020年、2035年、2050年的具体目标;规划了乡村振兴的施工图配套实施50多项重大战略、行动、工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政方针已定,采取何种理念去谋划推动工作、何种方式创造性地落实工作,直接关系工作成效和成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从根本上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乡村振兴的首要因素,不是投入多少钱、支持多少项目,有什么政策优惠,而是思想认识。乡村振兴应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难免有钱花不出、花不好,有项目接不住、落不了地,有政策、资源无法高效利用。最近学习习总书记的“三农”思想,让我深受启发。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章节中,毋容置疑,乡村振兴全过程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但其在乡村、尤其是广东乡村中具体表现形式值得思考。广东更应该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拼弃农村发展中小农意识、粗放发展意识、封建宗族意识、片面政绩观等,借助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坚持开放融合发展理念。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不少农村工作干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习惯于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以为乡村振兴就是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将农村等同于农业,将农业等同于种植业,没有把乡村振兴放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视角中去审视,没有放在市场大环境中思考比较竞争优势,没有充分调动市场、城市、现代科技、现代文明等资源。寻乌调查报告反映的情况让我思考良多,寻乌无论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还是城镇化程度来看,都没有真正融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在所难免。关于农村发展问题,习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就提出发展农村要摆脱小农意识,把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有利条件都充分利用起来,农村在从单一种植业的小农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农村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充分挖掘各种优势,利用起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起到为城市拾遗补缺的作用。开放融合发展是改变小农意识的必然要求,与其被动卷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在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不如主动融入,顺势而为。

(二)坚持创新驱动理念。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当前,粗放发展模式是乡村发展的最大弊端。不少地方提到发展总想依赖政策,依赖财政投入,在科技、人才、创新驱动方面谋划不多。习总书记在正定时就强调,农村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要车轮运转自如,就要有高水平的人去驾驶,经济起飞离不开人才。农村发展不仅仅讲数量、规模,更要讲结构、讲效益。美国农业发达是因为200多万农民背后有15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支撑。乡村振兴若没有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要素注入,振兴是难乎其难。要将拼资源、拼投入、拼环境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拼人才、拼科技、拼服务的发展模式。乡村发展主体要实现从人到人才的转变,发展要素要实现从土地、化学品投入到科技、管理、服务的转变,发展目标从侧重数量、规模到突出结构、质量、效益的转变,最终实现从粗放经营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绿色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福建时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浙江时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广东一方面是生态资源大省,有山有水、四季常绿;另一方面农村绿色发展严重滞后,面源污染、化肥农药使用量、畜禽污染处理情况等在全国倒数。加上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一些地方为了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不惜牺牲环境、牺牲公共利益。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想方设法保护好生态环境,更要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转化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源泉。

(四)坚持全面发展理念。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干部认为,农村发展难以增加财政收入、农村工作难以体现干部政绩,农民有吃有喝不闹事就行了。这种认识明显只注重自身利益,不关注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无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农村成为优良传统、先进思想、现代文明的集合体;乡村振兴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这些年我们集中精力补农村硬件建设短板,推动人的发展力度较弱。作为一个从偏远农村来到现代化都市生活的人,城乡差异我有切身体会,最大的差距应该是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差距。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更要注重农民自身现代化,逐步消解农民思想中的封建意识、宗族意识,注入法治意识、现代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这点也是广东乡村治理特点和难题,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农村发展和浙江差距较大的深层次原因。表现在农民收入上,差距最大部分是工资性收入,只有浙江的一半。这和就业机会、就业率有关系,但就业结构、就业层次影响更大,和农民综合素质息息相关。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从社会发展实践来看,农民还是相对弱势群体。习总书记对农民共享发展成果非常关注,明确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等发展底线,对工商资本、城市人到农村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保障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权益,保护好小农户的利益,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在福建时强调指出,如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不能增收入、集体不能增实力,这种经济增长就是无效益的和虚假的。在乡村振兴中,要特别注重保障和保护贫困户、小农户的权益和利益。但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不能单凭一腔情愿和美好愿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主要是我们主动建立了与世界的连接,主动融入全球化、市场化,保护小农户利益根本在于提高小农户连接外界、连接市场的能力。要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前提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手段,让贫困户和小农户融入市场化发展过程中。

思想认识提高是基础,更要增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捍卫新发展理念的坚定,不能一碰到利益、权力诱惑就缴枪投降,甚至沦为旧发展模式的帮凶。乡村振兴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坐井观天式、因循守旧式、碎片粗放式、急功近利式等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将新发展理念作为衡量政策制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机制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篇十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提出了“提高政治能力”的重大命题,强调要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政治能力的角度加强党性修养,有责任、有能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政治标准是党性的首要标准,人民立场是党性的根本立场,坚定政治立场与政治站位需要深厚的感情和有效的方法。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先要在感情上保持一致,最终在方法上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在本地区、本部门和本职工作中。党性修养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用什么方法观察客观世界进而改造主观世界,关乎党性修养的成效。毛泽东同志讲“两个务必”,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不骄不躁的方法放在一起讲,指出了党性修养的心性所在。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切按辩证法办事”,为“一切为人民服务”提供了方法指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观察复杂局势、破解复杂矛盾要讲方法,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真情、有韧性、有办法,“道生于情”“情入于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坚强的党性源于人格力量。知行合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是党性修养的突出特点。面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我们共产党员要进一步把握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从严治党与科学治党相融合,个人修养与集体修养相结合,把握制度治党规律与思想建党规律、组织建党规律,以政治思维解决政治问题。讲党性也是讲科学。深入探索心理活动规律、干部教育规律和现代思维科学,使党性原则通过个体的党性锻炼和党内政治生活的历练,内化为牢固的党性观念和党性意识,有助于提高政治定力和防腐能力,以理论上的彻底和清醒达到政治上的坚定。

党性修养也是一种能力素养。比如,大局意识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也是政治上的洞察力、判断力,需要加强日常思维训练和政治历练,站在整体角度和更高境界看问题,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又如,防范政治风险需要整体提升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领导水平,科学判断形势,不搞人身依附。再如,拒腐防变仅有忧患意识和党纪法规是不够的,还要增加拒腐防变的能力培训,提高挫折承受力、心理调适力、应对诱惑力、情绪平衡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党性修养要注重修心补钙、养气壮骨。因此,党性修养是关怀道德生命和政治生命的学问,也是改造内心世界、丰富精神生活的“科学”,贵在日常修行,要在终身践行,利在家和国兴。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性修养,保证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篇十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而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方式和基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展现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恢宏气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法院来说,就是要是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正司法,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人类社会法治发展进程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新时代做好人民法院工作,要发自内心地相信法治建设的“中国方案”,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法治理论指导实践,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增强司法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发展之路。要牢牢把住党的领导这个总核心和总章程,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法治政党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来自铁路运输法院的干部,这几年我亲身见证和参与了司法改革的深入。根据司法改革统一战略部署,我院更名迁址广州,集中办理广州地区交通运输民商事类案件。实践证明,我院在缓解珠三角法院办案压力,为广州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定地落实司法改革战略部署,积极为专门法院改革和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增强司法理论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治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诸如契约自由、正当程序、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等西方优秀的法治文明经验,与中国法治理论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创新、开放、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特别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理念的确立,已经超越了西方法治理论的范围,是适合中国国情、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治理念,其成果必将对人类的法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院高度重视培训学习工作,不断更新干警的理论储备,鼓励干警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并且高度重视政研工作,领导干警通过深入调研、编报案例、探讨类案统一裁判标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舔砖加瓦。

增强司法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的选择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是司法的主人。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和司法公正的基本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通过切实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庭审直播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等,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增强司法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建制的思想智慧,代代传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法治思想和治国理念。我们要正确审视“和”文化中蕴含的深厚哲理,合理引入儒家“无诉”思想,理性看待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综治思维,把司法文化建设有机融入和谐社会建设的国家战略之中,为人类探索和建立更高层次的法治文明提供中国智慧。在实践中,我院就充分发挥了“和”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诉前调解工作实施办法,成立诉前联调工作室,聘任有丰富人生阅历和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调解员,促进涉案双方达成协议,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

司法的“四个自信”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正确认知,基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基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追求,以“四个自信”为向导,新时代司法工作必将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篇十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是我们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价值遵循。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做好新时代法院工作,必须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更加多元的司法需求上下功夫、见实效。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立场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司法权力由人民赋予,只有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政法工作立场,坚持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十八大以来,通过一系列的司法改革,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公正的获得感有显著提升。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工作发展不平衡、保障群众权益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仍然存在着强烈要求和期待。因此,我们要严肃认真对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问题,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贯彻落实司法改革措施,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日益增长的需要;让群众诉求可表达、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让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各项权利得到切实维护和充分尊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畅通便民利民渠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畅通便民利民渠道。司法便民利民是人民法院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立案的新机制,让立案工作真正顺民意、得民心。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贯彻落实立案登记工作,对于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畅通便民立案新渠道,借助信息化力量,通过“网上立案”的方式,避免当事人因为起诉材料不符合要求而多次往返法院,最大限度降低当事人诉累;通过“自助服务机立案”和“预约立案”等方式,减少当事人立案的等候时间,方便当事人诉讼。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减轻当事人诉累。

此外,通过案件繁简分流、开通扫码交纳费用措施、设置律师阅卷室、实行司法救助等方式,让司法工作更加便民利民,切实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监督参与途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做好司法公开工作,及时发布司法工作信息,让人民群众监督和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提高司法工作的透明度,让公平正义不再抽象,增强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密切司法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进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司法公正。通过不断强化人民陪审员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提升人民陪审员参与法庭调查、在庭审中直接发问、开展调解工作、认定事实证据等能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对于庭审工作的积极作用。

二是推进庭审直播制度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通过庭审视频直播,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加便捷地监督人民法院的工作,督促法官严格诉讼程序、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庭审秩序、提升驾驭庭审的能力和提升法官办案水平。

三是组织“法院开放日”活动,实现全方位、零距离、面对面公开法院工作,拓宽民意监督法院工作的渠道。经常性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反映的司法问题和意见、建议,认真对待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整改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效改进法院各项工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书写新时代人民司法工作的答卷,就是要坚持司法为民的理念、畅通便民利民渠道、完善监督参与途径,增强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司法力量。

篇十八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大计,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与发展生产力”;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历史性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因此,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不断提高,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明显提高,水功能区监测率与达标率逐年上升,水环境水生态得到逐步改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和切入点,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大力推进水生态修复等,给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美好家园。

一、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从源头保障水生态和水环境安全,将经济社会系统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控制在可承载范围之内,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规定,2016―2030年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450.18亿立方米;全省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比2015年下降2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3%;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上,全省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求为83%。以上“三条红线”涵盖了取水、用水、排水全过程,针对我省水资源短缺、利用粗放、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复杂水问题,从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三大关键环节出发,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实施管控。

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坚持省政府对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并将“三条红线”指标年度目标任务纳入省对各地级以上市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同时配合做好国家水利部等10部门考核工作组对我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的考核。对年度或期末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在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整改期间,暂停该地区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暂停该地区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对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另外要加强我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重要取水户、重点水功能区和主要市界断面三大监控体系,为水资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三、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广东,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不断完善“三条红线”体系,严格执行“四项制度”,着力强化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定额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水功能区管理等关键举措,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原创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7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