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有哪些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方面的范文,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下面大家参考!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能得始终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知识虽然很简单,但如何让学生学起来也简单一直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绿色·生态”课程理念下的“乐学·高效”课堂仿佛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行的教研之路,结合“三大一进”活动,我不断反思,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打造“乐学·高效”课堂。
成长路上的每一次经历,都是内心的一次修行。通过前段时间的课堂技能大赛,自觉收获了很多宝贵的财富。评课时,每一次都会提出自己不成熟的建议,记录同事的宝贵意见,通过同事身上的不足,反思自己的缺点。每位老师都各有特色,不分上下,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有老师的课程都很精彩,虽然有相同的课题,却有不一样的精彩,一路下来,收获满满,惭愧的是一时难以消化,但我会努力践行。
一、 注重课前谈话,了解学情。
竞赛课与我们平时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师生之间不熟悉,老师不知道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进度、学习能力、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情况。老师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所有参赛老师都注重了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主动与学生聊天,拉近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做好准备。
二、注重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导入,让学生从有趣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排列问题》一课利用喜洋洋破解密码锁的方式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通过猴子分饼的故事导入,还有谜语、音乐导入,以及可爱的图片导入等等,都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很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导入,依托高效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注重数学生活化,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感兴趣、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呈现,如《分数与除法》一课中的中秋节分月饼,《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所呈现的无处不在的三角形,《鸽巢问题》一课中的扑克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的草莓,《搭配问题》一课中的早餐搭配问题……将数学问题用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呈现(或引出),这样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很亲切,又有兴趣,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强现实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灵活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重视操作活动。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可以自制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排列问题》一课中,让学生动手摆卡片,找出排列的奥妙;《分数与除法》一课中,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探究余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中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凃一涂、量一量、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分数的意义。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鸽巢问题》一课中,通过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通过闯关游戏将练习置于游戏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探究知识,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五、注重课堂激励措施,让学生感受乐趣。课堂激励措施很重要,方式也很灵活,既有有充满鼓励的语言评价,又有可爱有趣的物质奖励,适当的应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次竞赛中很多老师都很重视课堂激励措施,或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学生也很乐意接受,心理作用很好,对课堂有很大帮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多堂听评课,发现每位老师虽然都很优秀,课堂精彩纷呈,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少许问题,通过对比反思,这些问题无不存在于我的课堂:
一、板书问题。板书过少,布局不合理,文字不精练,未突出重难点,板书字迹不工整、清晰,过于随意,起不到引导、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辅助教学的作用。这一点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在每次备课过程中注重板书设计,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改正。
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小组讨论的准备不足、内容不当、时机不准、指导不力方法不对、时间不足、过程失控、结果不明,结果往往是教师不断地强调,学生不知道如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秩序混乱,效果不佳,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绝非一朝一夕,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学生,弄清什么该讨论,什么该自学;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方法,做好协调工作;最后要坚持,滴水穿石,绝非朝夕,坚持才是硬道理。
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当,各环节接衔存在问题。由于学生参差不齐,有好有差,某一环节或几个环节超出预设就可能导致课堂任务无法完成,或是学生问题(关注差生),或是习题过难、过多,或是内容过多……影响进度。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协调各环节的教学时间。
四、如何协调优生与后进生。课堂上往往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优生很积极,差生很被动。所反映的无非是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问题,差生大多学习习惯很不好,无论难易与否,他们都习惯性的不听不学,常常需要提醒;而优生则觉得太简单,不屑于听。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差生没了信心和动力,成绩很难提高。这就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差生,时刻提醒,找准他们的薄弱点,同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实行一帮一,制定具体措施,并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差生在不断进步。
五、讲与不讲处理不当。课堂上的大部分知识优生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学,通过课前预习就能掌握,相比之下,差生则需要多次教、多次学,不断地练,原因是他们不掌握方法,找不到路子,刚讲的知识,练习时都无从下手,学习能力也有问题。所以差生需要讲的,优生觉得太简单,不愿意听,如果让优生讲给差生听,则时间不够;而优生需要讲的,差生根本听不懂。所以他们之间的距离很难缩小,两极分化很难消失。针对这个问题,我的思路是分层教学,但由于缺时间,往往断断续续,无法坚持,很多想法都难逃夭折的命运。
“经验+反思=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坚持反思,虚心请教,不断学习,努力改正,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当然,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条路上,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收获,我始终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