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教师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有感

教师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有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9:40:24 | 移动端:教师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有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教师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有感,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近来读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感触颇深。魏勇老师在书中以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浅出的分享好课的秘密。这些心得源于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实践,尤其是作者作为一名历史特级教师,关于历史方面的思考和感触更使我茅塞顿开,引人深思,给了我很多现有教学模式下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

关于怎样的课程是好课,怎么教学学生才喜欢,魏老师通过多个精彩的教学案例来阐释,教学中的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思维的突破与不同,才是教学的精华。魏老师也从自身的经历说到重新回归教育本质的成长过程和经验,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一切的教师与教学都是从理想跌入现实,在现实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再渐渐找到突破口并不断升华的过程。这给予我这个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很大的信心,而增强这一信心的途径便是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习惯,还有必不可少的对现实社会与社会人的真切关怀。而魏老师对待读书的态度也使人敬佩,他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正襟危坐,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这样的读书叫“啃”,而我们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啃一些好书,也会使我们上课的状态不一样。我想魏老师之所以出众的根源便是有这样读书的态度,而这也使我坚定了以后读书的信念,以书温养身体,以书塑造灵魂!

而最道出我的心声的便是你在学生时代希望教师怎样做,今天你就怎样做。想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使教师自己成为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座桥梁。而课堂也就成为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而对于旅游的感触学生与教师也许并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认为的好课并非是学生认识的好课,而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你的心意,认同你的付出呢?作者认为只有搭建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其唤起师生共同的情绪体验,而这样才能使老师的每句话学生都会容易有认同感,学生的每个感受也会使教师能够倾心体会,也就是教师要先有代入感才能成就认同感。

魏老师的书给人以启迪,也对我平时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遇魏勇老师,能够品读他的教育心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篇二】

魏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到。如果说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那么要在每节课都给学生带来惊喜,我觉得老师就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学术素养。所以整本书他不管是在谈论好课的标准还是阐述如何提出好问题又或者是深入剖析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始终没有离开:教师需要学习,教师需要不断思考。

学习的方式很多种,而阅读似乎又是最常用最便捷但又最难坚持的。因为当你还没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时,它是那么的枯燥、乏味,但是一旦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自己的认识水平不知不觉就有了提高。我很庆幸这个习惯我坚持下来了,更庆幸是有行知学校这个大的平台。对老师:每学期学校都会为老师购买一些教育专著,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并且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让自己的读和其他老师的思相结合。对学生:学校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开阔的阅读空间,从读书节展演以活动形式为学生呈现一场阅读盛宴到自编教材经典日日诵的熏陶感染。依托学校营造的这种阅读氛围。我从一年级第一次开家长会开始就告诉家长:每天哪怕语文作业没有完成你也要让孩子坚持阅读,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班语文有一项固定的作业就是:阅读。每月我们有共读一本书,每周有一次读书交流,孩子从只能复述看过的故事到学会摘抄一些词再到能写一些心得体会。 阅读在改变着我也在悄悄改变着我的学生和家长,从以前到校的疯闹到现在能积极主动从图书角拿出书来读,从以前提到买共读的质疑到现在主动询问下个月是什么书。感谢书籍做着我与学生和家长的桥梁。除了阅读纸质书,我也像魏老师一样喜欢听书,听书的范围就比较广,听得最多的是喜马拉雅,做家务时,锻炼时。听书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走神,今天没听懂,明天再来,没有进度,不需要计划,反正用的都是琐碎的时间。总之,阅读的碎片化和多样化正慢慢融入我的生活。听得多了了解的就多,慢慢的就发现课堂上能够拓展延伸的就越宽,既然学生喜欢宽松自由的课堂,那么要想达到这个效果是需要比较深厚的积累,所以要给学生课堂上带来惊喜,就必须读足够的书,要多思考。记得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不要总想着奔跑,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一些时间给看似无用的事,这才是目标。心不静,幸福来不了;人没有更多与内心对话的机会,生命鲜活不起来。”我想,一节学生喜欢的课堂,平时一定做了大量的看似无用的“功课”,比如博览群书,比如躬身写作,比如行走在学生中间聆听那最美最真的童真……这一切不仅源于能守住内心的宁静也源于心中始终有学生的大语文观。

【篇三】

上课,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而能否上好课,更是检验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准。教师只有上好了课,才能赢得得学生的信赖,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仰,那么,怎么上课,学生才能够喜欢呢?北京特级教师魏勇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秘密。

1、要知道教育的本质

每次看动物世界里母狮子教小狮子捕杀猎物,我都会感觉到这与教学相通。如果母狮子只给小狮子讲很多怎么捕杀猎物的知识,而不让小狮子自己去体验,小狮子能学会捕杀猎物吗?显然不能,因为那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将生存智慧传递给后代。因此,它必须带着幼狮去体验。换句话说,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更聪明。而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是在削弱我们的智商,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条条框框。

学生能学到多少东西,没有人可以控制。老师所要做的,无非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树一道墙。做到这一点,你的课堂就是正数课堂。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很多课堂是零课堂,上不上没区别。最可怕的是负数课堂,因为他给我们树起了一道一道的墙,学生上得越认真越傻。

我想,我们在教学中,都需要把那些经典的定律、规则,在脑子里过一过。这是绝对的?也许老师不一定能在课堂上把这个学科最精华的东西告诉学生,但至少要放他们一条生路,给一扇窗,让那些有求知欲、有渴望的人能够从这个窗户跳出去。这是我们备课的时候应该有的一个起码的原则。

二、好课的标准

其实,好课的标准,关键在于能否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起航。例如人工盆景,尽是雕琢痕迹,反而失去了自然的灵动、山野的韵味。好课不能简单地与评价量表一一对应,动辄拿着评课表对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流程、教学效果、信息化手段等进行评价。好课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是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若要做到让学生接受,不能仅仅把自己所知的和讲义上所写的强硬灌输入学生们大脑中,这和洗脑行为没有区别。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大胆猜想和发言,并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真正期待的是未知的风景和思想上的共鸣。好课一定是讲究”布白“的,布白之处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他们深入思考、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进而将空余的留白涂抹上各自的色彩。好课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好课的开放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师生具有开放接受合理观点的心态;二是指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融合。拥有开放的心态,自然容易接纳他人的思想和见解,进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促进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善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呵护学生的教师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更容易与这样的老师打成一片。教师所需要保有的一个优良品质就是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这有时需要教师具有放下架子和师道尊严的勇气。

三、要教会学生思考

思考是人脑最可宝贵的品质,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的大脑就成了别人的跑马场,就不会生发出最有成就感的创见,更容易让大脑变得懒惰懈怠。独立思考首先就要教会学生怀疑。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教给学生许多概念、定义和知识点,仿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考试而准备,但其实真正的学习却擦肩而去。二是要教会学生反思。反思是最重要的思维品质,不仅教师要反思,还要教会学生反思。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会反思,那么学习就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并且,还要告诉学生们辩证的哲学观,即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不能让学生们养成所有事物总是一成不变的思维。这样会使得他们习惯于所学习过的,却不去思考和反思。总之,课堂最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思考,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篇四】

北京十一学校历史特级教师魏勇写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带给了给了我很多教学的启迪。这本书也成了我的精神支柱。让我学会怎么去思考教学;怎么成为一个好老师,去让学生爱上课堂。

当我读到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习惯时,我深深的被魏勇老师的话吸引了。他说到教书要想教得好,脑袋就不能闲着。比如,我正在思考明朝的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脑袋里面老在折腾这些事,一直到折腾不动为止,我觉得对教学帮助很大。如果你习惯把问题想得很深,就不会觉得累。是啊,只有不断的去思考,你才能得出新知。

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对着教案反复思考,思考每个环节这样设计好不好,学生会不会在某个环节弄不明白,难点的地方,用什么简单直白的语言让学生们理解。每次上完课,我回到办公室坐下都会低头静静的思考,某个地方我没讲好,我该怎么去改进,以后的教学我该怎么去完善不足之处。每一次的静心思考,都让我有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

什么课才算好课呢?才能让学生喜欢呢?是我一直在思考追寻的。魏勇老师在书中写到,好课的标准有哪些?我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是有边界的。我很赞同魏老师的话。

其实,学生很多时候是不喜欢老师唱独角戏,喜欢交流的。所以,作为一个好老师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老师在这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喜欢好课,好课需要好老师。这就需要老师的思考和探索,做个有个性的老师。魏勇老师认为,总有想与众不同的冲动,这就是教师的个性。去学习老教师的优点,结合自身创造个性。魏老师说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别人的优点纳入自己整体的基本属性当中,不能改变自己的基本属性,不能扭曲了自己的属性去迎合别人的模式。

第一、如果这种学习是与自己天性一致的,那么在吸收了别人的优点之后,你的课上起来应该是很自然的,不是别扭的。

第二、与自己天性相和教育方式,做起来当然就会游刃有余。才会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把自己特点发挥到极致,才可能会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它就好像一股清泉流进我的心底。给我启迪。让我对教育又多了一份理解。

【篇五】

近期读了魏勇老师的《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收获很大,特别是《教育要追求“思”的在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其实,魏勇老师的“教育要追求‘思’的在场”,其真正的意思就是要把课上得始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没有机会分心。那么,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想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TPR活动带动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

TPR教学法即“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动作教语言的方法,强调言语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学生开始只需对动作作出反应,因而可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心理压力,精神得到放松,然后自然地表达。它强调理解先于表达,因而考虑了学生的情意因素。该方法在小学课堂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小学生如果全课堂上长时间静静地坐着,容易使注意力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来说,“运动”无意是给他们注入一支兴奋剂,它能让学生们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探寻知识,摄取养料。

二、创设相对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学习外语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意义。“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景,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演,表现欲强、很少害羞,情境教学正好可以投其所好,使教与学妙趣横生,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三、以猜促思,培养学生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据此,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最终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得知识,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设疑是指教师在深入细致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实际情况,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层次化,拟出富有激发、诱导、思考性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提出这些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

四、引入竞争机制,拉动学生思维。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游戏比赛引入课堂,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根据学生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

我在复习课中复习数字时,要求学生们能够流利地数出学过的数字,我安排了“数字擂台赛”比比谁说的快。复习人体器官时,可以让学生“画画接龙”;复习水果名词时,可以进行“Touch it and guess.”比赛;复习单词的写法时,“Bingo”游戏很受欢迎。配合教学的游戏比赛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但要注意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学生能从游戏比赛中得到收获,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纯粹的“玩”。

以上几个方法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效果不错,但是贵在坚持。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你会发现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做到了“向40分钟要质量”。

【篇六】

读了《怎样做最好的老师》这一本书,收获极大,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让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想做到最好,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爱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一、纯真的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 “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二、真挚的情感

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班里有个同学,骂人、恶作剧、作业经常不做,上课经常迟到和做小动作,批评教育他当耳边风,嘴上说改,事后还是屡屡犯错,真让人头疼。在一次劳动中,我发现这个学生劳动起来竟那么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回家后他把我表扬他的事告诉他妈妈。不过我私下里又把他叫到一边,指出他的许多不足之处,最后我还充满信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教育他,这样在表场之后批评,他进步了很多,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其实就是给学生最大的鼓励。后来他变了许多,纪律明显好转,作业也完成了,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向同学请教。

三、尊重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关心了解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我想没有的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做最好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还要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

五、面向大多数

做最好的教师,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几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懂得,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信任、爱戴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做最好的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时,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篇七】

近期继续读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并重点关注了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才喜欢。

课堂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做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有时候是精神上的探险。在旅游和探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意外,所有学生看到的景观都是事先知识的,都是没有超出他的想象力范围和理解力范畴的东西,那么学生不喜欢这样的旅游和探险,他会在课堂上感觉乏味,他可能就自己去旅游和探险了,俗话叫“走神”。所以力争带给孩子惊喜,这很重要关于这一点,魏勇老师提到:好的问题在课堂中尤为重要。好的问题具有三个特性:挑战性、包含基础知识、延续性。好的问题是有冲突的,让他感觉到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左边的有道理,貌似右边也有道理。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有兴趣来关注和思考,面对老师给他布置的任务,也容易高质量地完成。我们在课堂中常常为了复习基础知识而提问,这种问题太多了,比如: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课本上列举了好几个点,老师提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就会把几个点记下来,考试的时候把他们答上去。就基础知识提出问题、展开问题,学生真的没有动力来回答这些问题。只有那些学习习惯特别好的学生,会照顾老师的情绪,会服从老师的要求。于是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的学生,有些学生就是好,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些学生就是懒,不愿思考老师的问题。这样把责任推卸给学生,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学生有学生的责任,但是有一部分的责任是我们老师的。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没有能够调动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如何改变问问题的方法,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基础知识,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能够将这些基础知识真正地落实,印象会深刻。所以好的问题应该避免直接的提问,尽可能地用任务、活动或者冲突的情境和话题来激发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好的问题,应该是在一个问题提出之后,设想出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对不同的答案,我们应该怎么去引导,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够直线地深入。

【篇八】

如今的课堂多了一些眼花缭乱,少了些许真实古朴,尤其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执教者除了不遗余力的展示自身过硬的基本功之外,还显得有过于和蔼可亲的做作,如魏勇老师参加的国家级赛课活动时看到名师执教后学生的茫然,我们知道真正的课堂不是那个样子的,真正的课堂究竟需要留给学生什么值得一生铭记的东西,我以为课堂中可能留给学生很多东西,包括知识、情感、文化等等,但最让学生受益的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要通过这日复一日的课教会学生思考,进而学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这样课堂才真正变得富有意义,才能焕发出生机和光彩。一是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思考是人脑最可宝贵的品质,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的大脑就成了别人的跑马场,就不会生发出最有成就感的创见,更容易让大脑变得懒惰懈怠。独立思考首先就要教会学生怀疑。萨边说:怀疑是知识的钥匙。没有怀疑的精神,就只会人云亦云,就无法接近真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教给学生许多概念、定义和知识点,仿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考试而准备,但其实真正的学习却擦肩而去。二是要教会学生反思。反思是最重要的思维品质,不仅教师要反思,还要教会学生反思。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会反思,那么学习就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要引导学生建立辩证的哲学观,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对历史和前人所谓的真理都要谨慎地辨别和运用。其次,要教会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方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三是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我们很容易陷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判断,其实,有时我们的判断是片面的、断裂的、静止的,所以,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或从上看、或从下看或从前看、或从后看,这样才能全方位了解事物的真相,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能两次踏进相同的河流。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一时一个样所以需要一时一个眼光。这样,才会将学生培养成通情达理的人。 总之,课堂应该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乐园,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篇九】

上课,对于我们这个特殊职业来说是和学生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但是怎么上好一节课,成了我们的一个大问题。课可以上,怎么上好呢?一直萦绕心头。但是看了魏勇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所感所想:

一、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

刚读第一辑我就发现魏老师从实际出发,让我们记得自己的曾经。自己也是从懵懂到明朗。就像里面的一段:想让学生喜欢听我的课,我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也就是说,在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之间,我要搭建一座桥梁。这里就是我们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相连接。会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要有不一样的上课方式。给学生惊喜的方式。

最后我觉得其中一段话很有深度:良性的变革是大家理性,文化的逼近红线,但不突破红线,而是促使红线不断改变。这其实就是改革。所以要守住教育的一厘米主权。

二、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好课的标准在我们成为老师之前一直在学习教育理论,理论很熟但是转化成实际教学就很难,在书中让我们才知道怎样才算一堂好课。并且发现不仅是那些理论,还有很多往常不知道的,这里我对其中的一节身有感触,好的课堂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不要一成不变要对知识进行改进。比如再讲到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时。学生给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说是蝌蚪游完十里后到山下就变成青蛙。我觉得这样的思维打破了以往所有的传统想法。所以教学需要改变需要批判。

三、好老师擅于提出好问题

读到这一辑时我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是最好的问题,好的问题要有什么样的铺垫,以及怎么设问?读完后才知道问题需要挑战性,并且在基础知识上,并且具有延续性。铺垫需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最后需要学生参与老师的巧妙设问中,通过参与讨论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就像魏老师说的,优秀的表达不是推敲出来的,而是思想锤炼的结果。同时配合我们的传统的讲,这更能让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得大量的基础知识。最后魏老师说的大道至简。非常简练实用。

五、好课堂来自平时的积累

最后这一辑我感受最深的是,聊天是优雅的学习。聊天时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也可以解决自己的困境,所以我很喜欢这段。总之想上好一堂课平时积累必不可少。

最后,就像魏老师说的那一句,要干好教育这一行,绝对不能只在教育圈中混,绝对不能只读教育方面的书,恰恰相反,应该尽可能读教育之外的书。只有站在教育圈外时,我们才能看清未来社会的走向,才能理解作为教师的使命是为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篇十】

《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又在“呼唤风格”,可见,风格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有多么重要。文中作者提到了对于教过他的很多老师都随着岁月的流逝遗忘了,可是少有的几个教书有风格的老师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他的成长尤其是后来的教育观带来了至深的影响,让他知道了“风格”,也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何谓风格?怎样形成自己的风格?做不了大气磅礴型的就做小桥流水型的,当不成儒雅学者型的就干脆做内秀含蓄型的。风格是需要靠学识和能力来武装的,所以还得学习。要多读名著,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还得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课改风声水起,作为一个有想的教师,不可随波逐流,也不能见风是雨。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我们教师的一生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作为老师,要爱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却时常不能静下心来,虽然不似吴老师说的那样带着功利阅读或跪着阅读,却比较浮躁,有走马观花和囫囵吞枣之嫌。所以在空闲的时候,我愿和吴老师那样,就着一杯清茶,选几本喜欢的书,细细读起,去经历别人的生活,去咀嚼别人的思想,去品位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让我做一个有尊严精神追求教师。

【十一】

如何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也许是很多老师探讨的问题。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努力,向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去发展自己。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有着动人的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往往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而这种人格魅力,首先表现为师是否有爱心。教师不只是教书,还担有育人的重任。爱心是甘露,能滋润学生心田,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表现在多方面的关心上,要用全部的感情爱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一个微笑,一次抚摸,几声问候,几句鼓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优生会因师爱更优,一个差生会因师爱而转变。那个有甜美嗓音的李同学,只因老师让他带读他就变得意气风发了;那个爱起哄的许同学,只因老师让他当语文科代表,他就能自律自励了;而那个字写得潦草的曹同学,只因老师让他出黑板报,他就迷上了书法--------爱是无私的,但有付出就有收获。当看到一份份逐渐提高的成绩表,听到一声声“老师好”的真诚问候,收到一张张写满祝福的卡片时,填满老师心房的只有两个字:幸福。是爱架起了师生友谊的桥梁;是爱构建了师生和谐的关系;也是爱铸造了师生共同的辉煌。

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你的一言一行,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信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从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多关注他们,经常嘘寒问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遇到有同学肚子不舒服,把他叫到跟前,帮他揉一揉;有同学感冒了,用自己的脸贴近学生的额头,试一试他是否发烧;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拿起扫帚,和他们一起扫;看到有同学进步了,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随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钢笔、掉在地上的一片纸屑;集合整队时帮同学整整衣领;谁的校服破了,帮他缝补好;有同学闹情绪了,及时跟他谈谈心;为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递上一瓶水,掺扶一把长跑下来的同学……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注他们。

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对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更要宽容、善待,一视同仁,公平执教。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学生面前教师要试着学会低调做人,摒弃 "师道尊严",放下架子。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先求成为学生的 "益友",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再求得 "良师"形象的成立,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我的老师是可敬可爱、可亲近可信赖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无压抑、无顾虑的心理环境中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了。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双边活动在融洽、活跃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必然是一个知识渊博,有学问的人。山因吸尘固粒成其大,海因纳百川成其宽,师因博大精深成其广。一个通晓古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语文老师,其背后该有多少的“粉丝”;而一个孤陋寡闻、照本宣科、结结巴巴的语文老师,又会留下几多笑柄。相声深受群众喜欢,是因相声演员不时有“包袱”,让人开怀大笑;一个语文老师的一堂课,如果也不时有“包袱”,那么就会长时间吸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还会搞小动作、吃零食、讲小话?显然不会。据报载,陕西合阳中学有一语文老师,人称“活字典”。通晓多种语言,且对天文、地理、美学等都有研究,学生上他的课,就觉如坐春风,好不畅快。渊博的知识为他赢得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荣誉,也使他的人生达到了新境界,真是为师如此,夫复何求啊!

一代名医孙思邈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老师经常碰到的问题。当有探索与质疑精神的学生要对某一问题打破沙窝问到底时,我们有时会窘迫,甚至害怕,这是因为我们贫乏的知识让我们无地自容。尤其是上课,面对许多不定的因素,我们不多做准备,不多考虑,我们的一堂课就很有可能会失败,甚至于让自己尽失颜面与威信。因此,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是老师终身的课题。我们有知识,有学问,有备无患,我们就有底气,我们就会受到学生的崇拜,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的喜欢。 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有非凡组织力的人。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台戏,那么老师就是那戏中的导演。戏好不好看,全在那导演。高明的导演,对自己的戏胸有成竹,布景、灯光、音响、演员、台词经他一弄,就会生动有趣而叫座。而蹩脚的导演只会把好戏做烂。一位语文老师要经营好一堂课,他就得高屋建瓴、统观全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变“苦学”为“乐学”。生字教学历来认为枯燥乏味,但如果以考题的形式出现,辅以工具书,并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进行,那你看到的将是一只手比一只手举得高的活跃场面。像《小英雄雨来》之类的文章,可改编为课本剧,课前让学生预演,并及时采用学生建议,做适当调整,这样师生共同的“作品”,往往能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出现人人争当“演员”的大好形势。朱自清的《春》很美,如果用传教式的方式教学的话,那就屈了《春》,也屈了朱自清,而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尽显风光,一时间,是文美,声美,还是生美?老师也“沉醉不知归路”。堂堂课,若能达到了如此效果,那为师的也可偷笑了。寓教于乐,学生喜欢,受益匪浅,老师开心,“导”技突飞猛进,斯如是,何乐而不为。

总之,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应以知识为核心,以组织为手段,以爱心为主题,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来提升教学效果。佛家有云:忧是一生,乐是一生,何不潇洒快乐一生。差是老师,好是老师,何不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十二】

魏勇教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看到书名,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拜读了前三章,我更是放不下手,所以迫不及待地想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常听见有的老师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有时候简直就是无法教。”还有的说:“现在当教师的真难,要每天想办法适应学生。”而学生们在一起谈论的时候则说起:“我不喜欢哪门课,我更不喜欢哪个老师,因为他上的课我感觉很累,他一点也不幽默,从来没有看见他上课对我们笑过。”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那怎样是学生喜欢你呢?

一、要善于发现美

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行”与“不行”,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孩子有时稍遇挫折,就会认为自己不行。而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不行”中发现“行”,帮助学生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最值得骄傲的长处。

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

二、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在学校,学生犯错是很常见的现象。面对学生的错误为人师表者往往没有了宽容的风度,更不用说宽恕的风范。从教师教育学生所使用方法的现状来看,对问题学生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指责乃至训斥、嘲讽仍是部分教师的常用方式。这种“反教育”的教育行为严重摧损着学生的自尊、身心健康。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信任,多一份鼓励,是孩子对老师的殷切期望。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三、要理解学生

很多时候孩子会做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这时候要冷静处理,千万不能出口伤人。有时孩子的叛逆行为其实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或需求的表现,如果教师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就不难发现原因。比如一个孩子上课爱接下茬儿,还会说些与课堂无关的话来吸引其他同学发笑,这其实是他希望别人重视他的存在,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时简单粗暴的批评是起不到作用的,要试图让学生了解老师理解他内心的苦闷,并且愿意帮助他,和他共同努力来正确实现他的愿望。喜爱同样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喜欢真正理解自己的老师。

四、要反思自己的言行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时说过的话,过后想起来会觉得有些不妥,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时一定不能碍于老师的尊严,要敢于放下架子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反而有利于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知错就改。其实孩子都是很宽容的,对于这样的老师他们只会和你越来越亲近。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师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有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7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