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我们写论文的时间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论文范文,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
摘要: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去精英化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成为一个社会难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当前地方高校在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地方高校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新对策,希望能为地方高校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在大学生以帮助、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的的,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指导等工作的总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专业能力的重任,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高校体育类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问题。这也要求高校在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上,必须要明确目标,做好就业指导规划,创新就业指导内容和手法,以真正促进体育类大学生就业。
1地方高校在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不足
1.1就业指导不受重视,基础工作薄弱。“大众化就业”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可以说是必须而迫切的。为此,许多高校都开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做出了积极努力和大胆尝试。不过,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受欢迎。究其原因,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够重视,在这一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有限,就业指导内容和方法落后,使得许多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和指导工作并没有什么用处。如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都不完善,并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就业指导讲座、人才招聘活动举办、提供就业信息为主,学校与学生、用人单位缺少深入交流和沟通。此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共性较强,缺少个性,缺少针对特殊群体包括体育、艺术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择业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就业指导,对于那些相对“特殊”的毕业生来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限。
1.2就业指导具有阶段性,师资力量不足。过去我国在毕业生就业上实施的是“统包统分”就业体制,这也使得高校形成了“重招生轻就业”的办学理念。如今,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上始终没有挣脱这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受此影响,许多高校都将其视为招生、管理工作的附属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视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少全程规划和有效的方法。如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都集中在学生毕业季,根本没有贯穿大学生大学求学全过程,并且,许多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都停留在就业政策解读、信息发布等基础层面,这样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明显效果不足。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许多高校都缺少专业的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毕业季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大都由辅导员、政工干部、专业课教师临时组成,这些人大都缺少就业指导经验,也不具备专业就业指导能力,他们在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2地方高校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质量是决定人才就业竞争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在市场经济时代,在人才市场人才饱和、就业竞争严峻的状态下,高校要想提高毕业生包括体育类大学生的就业率,必须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也要求高校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全面了解市场用人需求和体育人才市场的发展形势。然后,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找准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目标,根据体育类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将就业引导和职业能力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切实提高体育专业教学质量。如高校在“1+2+1”的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在第一学期的基础课程教育中,要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在两个学期的体育选项课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2.2加强就业工作领导,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按照中央要求,各地政府和高校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做好大学生毕业工作领导,搭建大学生就业信息和服务平台,建立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以突破大学生就业难题。学生就业是高校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学生就业质量、就业率反映出来。各高校要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议事日程,成立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解决大学生就业尤其是特殊学生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高校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体育类学生、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着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详细讲解特殊专业就业的能力要求、就业范围和职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从职业方面认识自我,使体育类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和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促使他们朝着既定的职业目标不断前进,以缓解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2.3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就业指导方法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能力的根本。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改革课程教学中陈旧的内容和模式,是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因此,高校要给予就业指导体系和课程建设以高度重视,为体育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打好基础。高校体育类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重点是要:在学校整体战略中,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然后制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计划,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并以促进人才就业为核心,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在体育专业就业指导长期工作计划或阶段性工作计划中,将学校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与个性化、专业就业指导方案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发展规划、就业观念进行专业引导和干预,将就业教育渗透到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去。高校体育类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重点是:根据体育生的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借助体育拓展训练、就业模拟训练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各种就业技能和技巧,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自主择业、理性就业、自主创业观念。2.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早已起步,不过效果却不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如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是由辅导员、思政教师组成的,许多就业指导教师在就业指导上都缺少经验,思想僵化,他们也难以为体育类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咨询与服务。鉴于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高校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以满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如高校要从现有教师中选出一批具有就业指导经验的优秀教师,并聘请校外合作单位中的体育事务界专家、俱乐部裁判员来校兼职,然后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以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体育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