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朗读兴趣,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来参考一下吧。
浅谈小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张海碧
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一疏忽,学生就会养成不良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正,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
1、引入故事激趣。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在朗读前,可经常讲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的朗读比赛获奖者练习朗读、走上领奖台的故事,激发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
2、创设优美情境。如在教学《瀑布》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利用录像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景象。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学生就容易激发起朗读的欲望。
二、生动形象的范读引路
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朗读训练中,教师借助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用低沉、悲痛的语气,以及偶尔欣喜激动的语调,配以适当的表情和音乐背景,把小女孩大年夜卖火柴、五次擦燃火柴的场景读得情真意切,把人们对小女孩的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老师的范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另外还可采用课文录音范读。
三、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
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要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同学们也都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了别的学生不同的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老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更可点燃起他们对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创造火花。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讨好、凶狠的语调来读出狼的狡猾、凶狠;用和顺、轻声细语来表现山羊的善良、机智。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十分乐意,跃跃欲试,因此也就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自由生动的表演舞台
1、配乐朗读。教师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指导学生结合配乐进行朗读,以声响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读起来也会入情入境。如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描写草原一碧千里的绮丽风光,我选了一段轻柔舒缓的弦乐。音乐一起,立即将学生带入了一种轻松、恬静的意境,这样学生朗读起来也就更是绘声绘色。
2、表演朗读。在课堂上,要留出给学生情境表演朗读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童话剧、寓言故事等,边表演边朗读,还可配以一定的道具,学生完全地投入,把自己与文中的形象融为一体,感情自然流露,十分真实。
六、新鲜有效的朗读方法
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要求教师教给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要正确地读(初级阶段,正音朗读)要求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顿读、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唱读和顿读,是低年级学生在朗读节奏方面常见的错误,在农村小学中尤为明显。要防止或纠正唱读,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应做到:(1)多做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模仿。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低年级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而他们的抽象能力则较弱。针对这个认知特征,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应少涉及语法逻辑的名词术语和朗读技巧知识,而这些都要通过朗读实践加以体现。(2)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齐读应安排得少一些,再少一些,多安排个读、分角色读、有感情读、边思考边读等方面的朗读训练,因为齐读多了,容易变成唱读。(3)在别人朗读时,其他学生要专心听,然后让他们评评朗读的优缺点,这对提高朗读能力很有好处。(4)要正确区分诗歌的朗读节奏与其他文体(如小说、散文或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朗读节奏。诗歌的朗读节奏大都是按固定的音节停顿停顿,一般说来,都不属于语法停顿。(5)指导学生根据口语节奏、停顿习惯来把握朗读课文的节奏与停顿。低年级小学生虽说学习书面语言刚起步,但口头语言已经讲得很不错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孩子,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从牙牙学语开始,五年之内就能掌握百分之八十的母语口语。而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虽然各有特点,但毕竟共性大于个性。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指导学生根据口语习惯来正确把握朗读节奏。
其次,要流利地读。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声音,速度的快慢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一致。要读得流利,主要靠多读。教师要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多读。当然,流利地读并不是意味着读得越快越好,在安排自由读时,也要求学生按正常的速度读、流利地读,还要特别注意句中的停顿,训练学生词语连续。
第三,要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有感情地朗读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基础上的,并要深入理解课文。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但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差,对他们来说,感情朗读就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就应该想想办法,可以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也可以利用体态语言暗示语调;还可以用脸部表情传递感情;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还要及时激励他们。
总之,朗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掌握好朗读的技能,对他们的语文课的学习,会起到特别大的促进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