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关于学习共产党宣言有感大全

关于学习共产党宣言有感大全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9:54:37 | 移动端:关于学习共产党宣言有感大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学习共产党宣言有感大全,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篇一)

    《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向全世界宣布的一个纲领性的宣言,她代表一个划时代的意义――无产阶级将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共产主义将接替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此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从此世界诞生了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世界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历史走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我对《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天再次学习《共产党宣言》,进一步了解《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宣言》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它的主要观点、内容、地位和作用又一次深深震撼了我。

    下面就再次学习《共产党宣言》谈谈体会: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1848年2月,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共产党宣言》揭露和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分析了产生这些思潮的社会阶级根源及其本质和客观作用;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在联合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同时,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没有自己的政党,就不能达到解放目的。

    《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它的发表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的发表,直到160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16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想想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时刻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同时,我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有了更大的启发:

    一、中国共产党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政党,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虽然现在社会上流传,中国共产党现在是全民党、社会党。但这次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觉得这种说法非常狭隘。《宣言》中曾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范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人阶级,其主要组成者是无产者;而在今天,绝大多数人仍然是工人阶级,但组成者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外,还包括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而无产者,反而是少数人。

    二、 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是在搞资本主义,看看我们国家经济也有些像资本主义,这次学了《共产党宣言》,觉得这种说法很肤浅。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学习苏联模式,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夺取政权中获得了成功。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还是学习苏联模式,导致经济停止不前。党的第二、三代领导人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第三种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已经成效明显。由此观之,什么是社会主义,《宣言》中没有明说,只是指明了方向;世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模式。既然这样,又怎能说中国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更何况,按照《宣言》的要求,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民主法制十分健全这两个根本条件,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在不具备这两个根本条件的情况下,搞所谓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而走了弯路。党的第二、三代领导人明察秋毫,洞察了这一精髓所在,从补上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民主法制健全这两门功课着手,从而使我国初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路。所以说中国的社会制度、性质没有变,仍然是社会主义,而且是符合国情,符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60年前,马、恩在《宣言》中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开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进一步提出,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的全面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开创性地探索、实践、丰富和发展。

    综上,我觉得学习《共产党宣言》的目的就是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洞察社会,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本领。纵观历史,从列宁到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他们就是利运用这种本领,找出了本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学习《共产党宣言》就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马、恩指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想我们只有遵循这一规律,随着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而变动,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更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要去照搬照套,唯书唯上,上面没有说的就不敢去做,而应学习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篇二)

    “一个幽灵, 共产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游荡” 这句话出现在一本对于全世界有着非常重 大影响的著作的第一页上, 引出了足以对整个世界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造成震撼影响的文字, 这本举世闻名的著作即为 《共产党宣言》 , 它产生于 1848年, 出自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和恩 格斯之手,它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鉴于《共产党宣言》内容之丰富,在此只就其第一章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

    本书的第一章围绕资产者和无产者展开论述, 该章通过阐述资产阶级的萌芽, 发展以及 发展中所产生的对立的无产阶级, 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对现有社会做了一个高度的总结。 正如 书中所言,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无论在哪个时代, 也无论社会处于哪个发 展阶段,阶级斗争从未停止过, 在资本主义时代, 社会的阶级简单化成了两大对立阶级: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首先说说资产阶级,在 14、 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被发现,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在英国,荷兰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继而在 17世纪开展的工业革命更是 带领资本主义进入了蒸汽时代, 由此社会两大阶级开始产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 生产方式被打破, 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瓦解, 在突破封建主义的突破过程中, 资产阶级 曾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 这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继 续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便逐渐暴露无遗, 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被 无限制地剥削,其便慢慢成为被压迫的阶级。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面对资产阶级日复一日的压迫,无产阶级的反 抗意识逐渐被唤醒, 最初, 只是单独的无产阶级进行分散的斗争, 他们的斗争对象也不是整 个资产阶级,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工具——机器,在 19世纪初,在欧洲多国爆发了砸毁 机器的运动,这便是无产阶级早期的运动,而随着工业发展, 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其 对于资产阶级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他们也逐渐认识到个人力量的薄弱, 开始联合起来, 这便 有无产阶级的早期组织, 即政党, 虽然这个时期的组织还是不成熟的, 并且时常由于工人的 自相斗争而受到破坏, 但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 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 更坚固, 更有力。 直到 1964年第一国际的产生,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逐渐集合成一个集 体,将斗争矛头对准整个资产阶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 其所具有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 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其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所在, 在资产阶级的 统治下,整个社会不是在向上发展,而是走着下坡路,工人辛苦工作,反而成为了赤贫者, 这便会造成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 因此资产阶级的统治必将被新的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统 治——所代替,资产阶级也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的胜利是毋庸置疑的。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便是无产阶级的一个重大胜利,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 工人阶 级是社会的主体,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国家政治、 经济、 军事及文化的不断 发展下, 如今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然以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示着其不 可忽视的影响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社会主义火焰将越烧越旺, 越烧越远,最终红遍整个 世界,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无产阶级最终取代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无产阶级 革命取得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篇三)

    2017年9月入读党校初期,在读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部分内容后,细读《共产党宣言》,竟然松了一大口气。因为前两者作为哲学著作,确认不好读。而《共产党宣言》作为一个政党准备公布的非常详细的党纲,相比之下非常通俗易懂,阅读过程不会有梗塞之感,而是充分愉悦,读完感触深刻。2017年11月,在连续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后,重温《共产党宣言》,感触和收获更多。

    一、用通俗易懂的、充满激情的文学性语言来阐述深刻的政党主张,是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要借鉴学习的重要方面

    读完《共产党宣言》,首先感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修养。《共产党宣言》就象一篇充满激情的优美的散文,而不象我们认识的一般的干巴无趣的政治宣言。此篇宣言文章语言之优美,内容概括之强劲,逻辑叙述之严密,真是可当做一篇范文、美文来阅读。如“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些语言,通俗易懂,充满情感,让人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我想,这是搞思想教育宣传的领导干部要特别学习之处。我们经常困惑、甚至抱怨思想工作、宣传工作不好做,岂不知是我们工作的载体、形式、方法等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倘若都象《共产党宣言》这般,那便是很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了。

    二、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主张,增强理论自信,增强干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细读完《宣言》,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政党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而且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共产党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共产党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共产党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读完《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深刻的认识。160多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60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从《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思想、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6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在当今社会,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共产主义,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我们身处在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却不一定了解真实的共产主义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经常是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甚至有三人成虎之势。阅读共产主义的理论文本,在今天仍旧是必要和必需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报告还明确: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新修改的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个态度、这份自信,让人服气,让人敬佩。一个国家、一个民簇、一个政党,甚至是一个个体,如何没有自信,就会失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这种自信,首先是一种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一种来至于思想价值观的自信,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真正强大。我们应更多地阅读关于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书籍,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三、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指导工作实践,提升工作的效果和境界

    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贯穿整个《宣言》。如何学习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指导自身工作,是我们最应该掌握之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趋势;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分析处理一切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最重要的是要用唯物论、辩证法看问题,按唯物论、辩证法办事。回想自身工作,有时我们面对问题和矛盾纠结不已,苦恼不已,没有好的思路、好的举措,就是还不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没有从更高层面和更高层次来看待问题、来思考问题、来解决问题。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办到的,必须来源于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来源于对问题深入深刻的思考,来源于能把理论真正转换为指导工作的能力。只有多努力,方可做到这些方面,方可真正做好工作。

    (篇四)

    阅读与教育观

    10月19日,我有幸来到了徐汇区一所美丽的学校——徐汇区向阳小学,参加由洪雨露校长主持的德育基地活动。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我感到无比的幸运。一到那里,我就领到了一本书《共产党宣言》,我当时差点叫了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真是太好了,这下导入语有个更好的思路了。

    因为第二天,我将要迎来全校4-10年青年教师的教学评比活动,而我要上的课正是《伟大的友谊》,这课正好在讲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伟大的友谊,其中谈到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前几日,评比结果出来了,我获得了本次教学评比赛的一等奖,我怎能不感谢“无心插柳”的洪雨露校长呢?

    原本以为《共产党宣言》是一本比较枯燥的读物,然而当读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当时欧洲社会的认识,接着又对“资产者和无产者”进行了科学而又理性的分析。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野蛮一路走来。可以说,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无情地剥削工人的劳动力,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书中谈到的依靠“增加工作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来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力有一种别样的感悟。如今,在我们的课堂上,是否还存在通过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等方式来提高本学科成绩的现象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也许这和马克思所指出的“剥削”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这种行为的背后,到底渗透着教师怎样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呢?“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估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可以熟练地说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教师的主导,训练的主线,却很少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更多的依然是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当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偏颇时,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必然会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而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走进阅读,走进书的世界。正如洪雨露校长所说,我们要努力:“让读书成为时尚;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充满素养。”我愿意潜心去阅读,通过阅读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阅读来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篇五)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这本书虽然非常的简短,但它的价值确是相当之高,是无产阶级重要的指导性文献。

    《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之间,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发表,及23页。随后,又分别以德文、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丹麦文、佛来米文、瑞典文等形式进行过发表。《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应用唯物史观,深刻分析资产者和无产者产生、发展和相互斗争的过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通常习惯称为两个必然。    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是整个《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应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即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的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终无法克服的矛盾。它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

    读罢《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很难想象,一部充满理论与实践思想的纲领性文件竟以文学色彩浓厚的一句话作为开头,而文中的排比句式“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读来更是荡气回肠。也许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明之处。充满感情、激情的文章,再加上透彻的理性思考与分析,才更能让人产生共鸣,才会有全世界那么多马克思主义的执著追求者,而马克思主义才成为最伟大的思想之一。

    我们在欣赏《共产党宣言》优美句子的同时,更应高度理性地去思考它。《共产党宣言》中有段富有魔力的语言:“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他们的相互关系”这段话中可以发现具有迅速,不断地追寻求以“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从而实现自我更新的现代精神。从我们身边也可以发到这种在不断更新的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从小时候,村庄的交通,生活条件极端简陋到如今汽车的普及楼房的林立,购物的方便生活的多彩,变化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浸透商品交换逻辑的家庭关系,企业“强强联合”“政治联姻”现象出现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而依马克思主义观点中的资产阶级包含的内容可知,这些都是属于资产阶级旗帜下的部分。“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再容纳不了他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带来的危机从它的开始发展就玩存在,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每隔十几年就会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处处看到资本主义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帮助自己度过危机。在最近一次08年得金融风暴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一向奉承自由主义的西方资本家面对二次贷危机所引起的经济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也意识到要从《共产党宣言》中寻求生存之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资产阶级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演进的,先进的生产力不断替代落后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变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当资本主义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的丧钟就敲响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是无产阶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的前行。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50后的今天,社会主义的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踏步前进。重温历史,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而中国是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还不完善,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然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总结发展了一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的证明: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篇六)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主要围绕资产者和无产者展开。该章通过阐述资产阶级的萌芽,发展以及发展中所产生的对立的无产阶级,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对现有社会做了一个高度的总结。现就以下几点谈谈读后的感想。

    首先是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自从十四至十五世纪以来,当新大陆的被发现以来,殖民化的发展,使得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从而商业,航海业与工业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规模。也正因为如此,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并且随着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蒸汽和机器所引发的革命,也加速了封建社会本身的崩溃。换一句话说,随着更加先进的生产力的出现以及更加先进的制度的产生,原有的生产力以及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产生了新旧的交替,即旧事物被新事物所淘汰。

    我们从资产阶级淘汰封建阶级中明白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道理,更高,更强才是社会进步的主流。在今天,这个道理仍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善于借鉴,才是了解历史的主要目的。如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用另一句话说就是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做到长青,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被淘汰。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中国政府才会如此强调创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才会一直鼓励创新,比如说相关的成就奖励,或者是相关的创新奖励。并且,在宏观的调控下,也没有降低鼓励创新的力度,比如说《科学发展观》就强调:必须把加大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始终把科学创新放在重要地位。这些是政府的宏观把握。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目的,通过前人总结出来的规律,以自身的努力,不断地进行具体的创新活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的是观念的更新以及机遇的把握,前者是前提,后者是落实。前提的话,由于目前教育的大力提及,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创新意识,因此,落实,就成了需要侧重的部分。在大学,有很多的机会,如大学生创新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等,都是很好的机遇,用来培养创新意识的机遇。我们要把握。

    其次谈谈资产阶级对政治文化的影响。资产阶级的产生方式,就注定这个阶级必须要对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从而对社会所有关系不断进行革命的命运。而在革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不断开发,建立联系,也就是所谓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开拓,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世界性,也就是说,所谓的民族的自给自足,闭关自守成为了不可能。在物质上已经形成统一的各民族,在精神上也难逃统一的命运,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因此,资产阶级通过经济形势上的统一带动了精神文化上的统一。

    现如今,“全球化”,这个新兴的名词,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趋势,我们周边的事物,能够说是纯国产的已经屈指可数。仿佛一夜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壁障已经不复寻在。国家的发展也愈来愈关系到别国的生存。换一句话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虽然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的,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就是说,要学会捍卫民族自身的独有的文化。如果把世界上的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来划分的话,可以分成两类国家,一类姓“资”,另一类姓“社”,前者所占的比例远大于后者。在这种局面下,我们要时刻警惕这些主流国家所提出的所谓“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口号。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提及的那样:“资产阶级是在按照自己的面貌去改变这个世界。”资产阶级通过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力的集中,将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一体化。

    作为关联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我们有理由尽自身的绵薄之力,来维护祖国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在政府的宏观号召下具体地进行落实。我们可以重视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历史;我们可以理性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不全盘否定,亦不全盘吸收,取其精华地去发扬民族的传统;我们可以时刻关注别国领袖的讲话以及别国的动态,对和平演化以及干预政治等行为进行坚决反对。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相关行动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而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莫以善小而不为”的公民素质。

    以上是《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读后的若干感想。

    (篇七)

    如果用**减去1848,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下称马恩)先生一生中最崇高而伟大追求中的巨著《共产党宣言》已发表159个年头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无不在昭示:马恩关于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以及对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科学论断的魅力和光彩依然耀人。时间的荡涤,实践的检验,使马恩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光华历久弥新。如果我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去阅读或去理解一篇文章、一个人物,那只是没有像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人是有主观意识的,只是这种主观意识是否合乎客观存在的实际;是否合乎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待过去,展望未来,其标准就是回归实践,以实践为旨归,不断在实践的现实中去检验、去提高、去发展。如果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审视马恩的《共产党宣言》,我觉得两位老先生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高兴。因为马恩的《共产党宣言》从“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到一个“精灵”,共产主义的“精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使部分设想变成了现实,其基本的理论和精神思想熏陶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追求真理和幸福生活的苍生大众。我喜欢用马恩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去阅读和评价马恩俩先生本人,这种想法来源于认识上的清醒。人作为一种高级的思维着的动物,当思维和行为准确地达为一致、合二为一时,我们说这个人是一个真真的人。而马恩俩先生就是这种人,在其著作和实践行为中有着令人歆慕的表现,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魅力。

    宣告的魅力

    《共产党宣言》是作为当时一个共产主义组织的政治纲领而问世的。随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共产党宣言》成了科学共产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这不仅来源于世界各国先进的觉醒份子对新社会的追求,对腐朽社会的戕伐,而且还根源于马恩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的科学判断。马恩在《共产党宣言》导言部分直截了当地宣告,“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这一宣告表明:马恩已经充分把握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在同一切旧势力的斗争中已经逐渐壮大起来了,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政党宣告成立。回顾18世纪3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30至40年代已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内部工人阶级的意识觉醒,随着产业革命导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逐渐由一种分散的、短暂松懈的潜在力量发展成了一种稳固的、有着明确斗争目标的政党。从英国的“全国宪章协会”到德国的“流亡者同盟”,再到国际性的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马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思想教育工作,同各种所谓的共产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尖锐的思想交锋。毋庸讳言,马恩的政治观点和主张在当时得到了认同和强烈响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逢其势,宣告有力。

    我们经常强调,任何一种学说和观点从产生到实践,再到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都是充满着艰难和险阻,都有着一段斗争和反斗争的阵痛历程。马恩《共产党宣言》的产生也是如此。一种理论或学说在经历过“神圣的围剿”后,在“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联合起来后,以一种宣言的形式庄重地向外宣告,这种宣告既是一本宣言书和号召书,又是一种行为和价值取向。其魅力在于其畅快淋漓的表白,大胆激情的呼喊;既是潜藏力量的爆发,又是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实践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无产阶级宣告自己的政治观点、任务和目标以及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时候已经真正来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结束部分用了大写的十个字,即“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关总的口号,是以马恩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建立社会新形态和新秩序的最神圣、最具魅力的宣告和呐喊。

    批判的魅力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透彻坚决的批判。这种批判没有采取武断的方式和主观的意想,而是坚持在肯定中批判,在批判中提高,是一种在科学评价和批判上的历史反思和进步。

    人类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可谓步履蹒跚,从原始的群体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出现都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思想意识的提高,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更迭都表现出现有的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新产生的必须在斗争和革命的实践中战胜和灭除现有的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羁绊。马恩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给予了科学的评价,这一评价无疑来源于马恩坚持和运用正确的批判武器,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否定其消极的一面,在发展的视野中引领社会进步的潮流和方向。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历史性贡献,应该得到肯定。但是,资产阶级也有其历史的局限,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成了资本主义社会致命的弱点。“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在批判到这一层面时,马恩对无产阶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资本主义的这些局限性和劣根性,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崛起和胜利。

    马恩在对资产阶级进行历史的肯定和彻底的揭露、批判的同时,对反动、保守和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进行了无情的否定和批判。批判资产阶级,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进行社会改造和推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但是,在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满足于“写一些抨击现代资产阶级的作品”,“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他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其本质不是真正的革命和斗争,有的是投机,有的是宣泄,有的是改良,有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没有流血牺牲的斗争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想着资产阶级那一天的“良心发现”那是改良派的懦弱……。这些思潮和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视听,混乱的思想只能导致混乱无序的社会,马恩对此逐一进行了糎清和辨别,为宣传正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工人阶级在思想上更加成熟和坚定。

    马恩批判的魅力还在于对自我的批判和否定。在这一点上,马恩是非常谨慎,非常客观,非常历史的。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而且马恩毫不隐讳地指出“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在1**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恩明确指出“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因此,《共产党宣言》的运用要着眼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某些具体措施和结论应根据新的条件和实际予以发展和创新,不能以现在和当下的标准去衡量过去发生或已做过的事情,对人、对事、对物都是如此,这些言论都是难能可贵的。诚然,马恩《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其主张和措施都是为一定历史条件和背景下的实践服务的。人之为人最大的不足是难于对自我进行否定和批判,人的自私性、利己性是随着人在改造自然、社会和意识形态中要获得自我发展和满足而逐渐形成的,这种惯性有其客观性,也有其劣根性。其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是满足于自我,陶醉于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束缚自我的桎梏,谈不上发展上的进步,进步上的创新。马恩的这种批判和否定在根本上为人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人类应在不断超越自我、肯定之批判、否定之否定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

    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这种魅力来源于对语言的正确运用和科学表达,来源于对现实的关照和实际体察。通观马恩《共产党宣言》全篇,一种清晰和精练的语言总是深深地折服和影响着读者。马恩在《共产党宣言》这篇著作里,既有精辟入理的分析,又有精彩形象的语言;既有高度凝练的概括,又有一针见血的表达。马恩借助语言这一战斗的利器,将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奋斗宣言凝结在字里行间,给人无比的震撼。而马恩博学多识,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学科融汇贯通,成就了马恩《共产党宣言》独特的语言魅力。

    精彩形象的艺术魅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将语言艺术化,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导言首起,马恩就用“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形象地说明共产主义在过去的现状,隐秘、剥夺和不被认可,使共产主义者只能是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揭露资产阶级本质中,马恩写道“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在批判封建的社会主义者时,马恩说他们“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哈哈大笑,一哄而散。”诙谐形象的语言使马恩《共产党宣言》极具可读性,比喻、对照、讽刺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将共产主义表现得活灵活现,将资产阶级批判无遗,使《共产党宣言》在无产阶级中引起共鸣,使无产阶级更能认识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的本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高度凝练的概括魅力。这种魅力直接来源于马恩对社会历史和实践在哲学范畴里的提升和思考,闪耀着哲理的思辨和凝练。在资产者和无产者一章,马恩首句就用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句从“至今”两字开始,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人类起始是没有阶级的,自从有了社会这一概念,使得社会分工产生了不同,社会分工的不同使不同的利益集团得以形成,在生产生活的物质满足中,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必然产生不同的阶级,而各阶级之间为了利益的满足使得斗争成为了一种手段。在一些文章中,有的引用者常常把“至今”两字用掉了,主观、直接或臆断地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错误的。因为在马恩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消亡,阶级也消亡,阶级斗争也就不存在了。诸如这样高度的概括在马恩《共产党宣言》里十分丰富。如“一切阶级斗争就是政治斗争”,“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等等,表明马恩在对社会实践的思考中所形成的高度精练的概括语言,铿锵有力,透过现象抓住了本质。

    论证严密的逻辑魅力。语言的运用是需要有逻辑的,没有逻辑性,就谈不上任何的魅力所在,更说不上论辩的逻辑征服。马恩在《共产党宣言》的论证过程之中,环环相扣,层层相引,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和无懈可击的论证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在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这一节里,针对资产阶级关于私有制的维护和责问,马恩首先用“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的反语来展开强大的逻辑论证攻势,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的论证中,马恩通过对“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以及对“现代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的回答,一项一项、层层深入地分析资产阶级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的产物,……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一根本性的结论。在反驳资产阶级提出的“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时,马恩首先进行了假设,假设这一条件成立,如果按照资产阶级所说的,那么只能得出“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这正如马恩自己说的“所有这些顾虑,都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同义反复;一旦没有资本,也就没有雇用劳动了。”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的语言运用极具欣赏价值,列宁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精神的魅力

    马恩《共产党宣言》最伟大的地方还在于马克思所宣扬的一种共产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获得解放、追求美好社会的智慧和力量的凝聚和升华。精神是有魅力的,这种魅力既是一种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又是一种不断奋斗和跨越的源动力,其根本是为苍生大众、人民群众谋福祉,其旨归是代表先进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方向。马恩在《共产党宣言》里阐发的既有一种宣告、批判的魅力,又蕴涵着一种为人类社会谋求发展和进步的精神魅力。

    在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章中,马恩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沿着马恩这一代的共产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目标构想,共产主义者的方向是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如果发展地看待马恩的这一论述,共产党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一种精神的价值取向。纵观共产主义的发展历史,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的成立,无疑使马克思主义学说从理论构想来到了现实。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高深莫测的纯理论和纯想象,它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的创新和发展,是与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的科学理论。如果简单地把苏联瓦解、东欧巨变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马恩精神的沦丧,我认为那是大错特错的。我不仅要反问那些所谓的共产主义者和现行的资本主义者,他们是否用一种历史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和评价那个时代的马恩和马克思主义呢?

    马恩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下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是一种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结合的魅力。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完整的典范。在西方,马恩和马克思主义正在受到推崇,“劳动者总是把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追求解放的旗帜”,唯物辩证法更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性工具,对人类具有永恒的价值。

    所以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在历史的画卷里、在现实的实践下、在未来的视野中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要把这种价值进一步发挥出来,使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与发展着的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就需要在实践的条件下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篇八)

    十一期间,拜读了《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及其背景也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思想的一次升华。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对于自己,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  重温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及科学发展观。

    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在了解其背景后重新更深刻的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化后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绝不是照搬照抄,我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我们更明晰的看待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就是要科学的看待发展。

    二、  深刻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研究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将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能否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决定着我们能否担当起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关系着我们党能否继往开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是对学习的最好诠释—青年学生只有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发奋学习、刻苦实践、锤炼品德,做先进生产力的推进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才能在成长进步、成才立业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  学习楷模,做有志青年。

    作为青年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奋斗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磨练意志,夯实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为将来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当代优秀的前辈,作为人生的指路标。

    最后,自己感觉在理论学习深度方面还有待加强,也希望通过类似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读书活动来加深自己的思想修养,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学习新知识,努力寻找自身发展的支撑点,勇于实践、深入探讨,力求在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都能迈上一个新层次。

    (篇九)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百多年来《宣言》通过200多种文字传遍全球,改变世界。

    不管是巴黎公社原则,还是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建立,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成熟与定型,《共产党宣言》始终发挥着强大的牵引作用。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当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陷入一种“穷途末路”的迷茫之境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人民终于找到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随之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头脑,实践出毛泽东思想,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宣言》为指引,开创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无疑,《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源头,无论在任何时候,170年前《宣言》中的光辉思想都具有不断延伸的重大时代意义。

    (篇十)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848年2月23日,正当法国二月民主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英国之际,一本只有23页的小册子被运出了伦敦瓦伦街19号的一家不大的印刷所,这就是《共产党宣言》。这部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它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成为世界的主人的道理。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部宣言从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和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个方面以历史为纵线、以世界为横线,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代表各国共产党人,公开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以此对抗了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

    这部宣言露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无耻罪行,揭露了社会上压迫与被压迫的现象及其不合理性,有力地回击了各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最后,这部宣言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这部宣言的理论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共产主义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向共产主义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篇十一)

    在1848年的2月,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共产党宣言》正式以单行本问世。这绝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诞生,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踏上历史舞台,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为往后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指路明灯。对于中国,更是意义重大,《共产党宣言》直接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独立救国之路,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共产党宣言》全文除引言外共四章,分别为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第二章:无产者与共产党人,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义文献,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共产党宣言》全文的字数并不多,但是却字字千钧——它深刻地反映了其诞生的时代背景以为作者马克思与恩格思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共产党宣言》绝对不仅仅从理论堆中了的真知,更多是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思在广大的工人运动中,不断总结和吸收科学经验所形成的,这保证了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期,正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社会经济前提下,社会出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革命,更多是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首先是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其中工人阶级的利益并没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然后是两个阶级为其阶级争取利益的过程,逐渐演化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逐渐激发。因而,工人运动随之兴起。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也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奠定是阶级基础。除了时代背景外,《共产党宣言》还科学地遵循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基础,其中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其中的三个直接来源。

    《共产党宣言》的引言的第一句话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表明了共产主义的势力已经在欧洲大陆蔓延开去了,有一定的势力。但是下一句则又表明,为了各自阶级的利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对共产主义进行“神圣的围剿”。这一句,以及整个引言部分,都表明了共产主义在当时欧洲的发展现状——发展迅猛却受到反对势力的阻碍。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为资产者和无产者。这一章阐述了在工业资本主义下阶级对立变得简单化了,旧时的封建主,臣仆,奴隶等阶级逐渐淡化,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再者,这一章更说明了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物,阶级的分化与矛盾也是历史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共产党宣言》宣扬的共产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是对立的两大思想,但是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不难看了作者进一步地肯定是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资本主义与资本阶级把一切封建的,宗教的旧的生产关系都破坏了,是十分革命的作用。然而第一章也说明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无情是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不有任何别的关系了”。

    第二章讲述的是无产者与共产党人的关系。这一章说明了共产党人是无产者的一部分,但是也代表着所有无者产的利益。再者,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的是整个无产阶级的无分民族的利益。除此以外,这一章明确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进一步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以及共产主义必然发展的时代趋势,大胆的预言了世界发展的趋势,为广大的共产主义者提供信心。虽然这一切都等着时间去证明,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

    第三章作者列出一系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封建的社会主义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就是第三章阐述的重点。作者通过说明封建的社会主义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创立阶级,产生背景以及阶级任务等方面,暗示了封建的社会主义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任务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是阐述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在此章节内,作者举出法国,瑞士,波兰以及德国的革命活动作为例子,说明了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协调”,这表明了共产党远大的理想和必然的决心。这对全球的共产主义者都有激励的作用。

    《共产党宣言》不仅对于当时的欧洲有着现实的影响,其中提及的理想,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经过更多国家的实践与改进,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其可行性以及不断迸发的勃勃生机。这一切一切,都体现在包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各大社会主义国家。以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例,在几十年的历程里,社会主义新中国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之一,并且,一代一代的领导一直为理论赋上时代的特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其中的成果。

    《共产党宣言》尽管已经出版了超过一个世纪,但是在这个新时期,重新解读《共产党宣言》并不毫无意义。我们可以立足当前国情,放眼未来,发掘《共产党宣言》中的新财富,赋上时代的特征,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与意志。

    (篇十二)

    工人阶级无国界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之作,于18世纪40年代诞生。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年代,《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无产阶级开启了幸福的大门。

    我从《共产党宣言》中看到了三方面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思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和策略思想。

    《宣言》第一章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机器取代了劳动力,虽然生产力在迅速发展,但生产关系追不上生产力发展的步伐,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上层建筑保护旧的生产关系,适应不了经济基础的发展,这两组关系的矛盾直接导致社会矛盾,马克思看到了世界的未来,预言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虽然现在资本主义仍存在,但无产阶级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中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一章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对今天的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宣言》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绝大多数人参加的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社会主义生产是为最广大人民的现实生活服务的、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很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各地区、各行业领域选举代表参加,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真正体现了民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为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做出巨大努力,使中国走进新时代,并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这是我在《共产党宣言》中发现的有关策略思想的观点。策略思想是共产党人在他自己的任务、目标、纲领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他党派、无产阶级的现实任务和长远目标、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广大群众的关系等方面需要采取的斗争艺术问题。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今体现出的几个大方面的策略思想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任务,但唯一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共产党人为中国的发展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和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最后,整本《宣言》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数它的口号——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其中有这么一句简短的话:“工人没有祖国”。列宁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工人的经济地位(雇佣劳动制)不是民族的,而是国际的;他们的阶级敌人是国际的;他们解放的条件也是国际的;他们的国际团结比民族团结更重要!”我非常同意列宁的观点。在我看来,这句话虽然简短,但精辟,有力量,“工人没有祖国”这句话打破了工人阶级的国界。在马克思的号召下,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起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学习共产党宣言有感大全》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049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