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最新原创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25篇

最新原创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25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09:59:09 | 移动端:最新原创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25篇

清华大学学习是一些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回去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下面的这篇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25篇一起欣赏!

(一)

   非常荣幸,被组织选派赴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社会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清华大学举办的这种高级研修班,主要是面向全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就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专题进行短期培训。没有想到,儿时清华梦,如今能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得以实现,着实感到欣慰并倍感珍惜。带着组织和领导的嘱托,我们首批清华学习团一行5人于3月1xx日到达清华大学,3月20—24日全天候封闭式上课。有道是,“走进清华园,就是清华人”。短短一周的脱产集中学习,时间虽短,感触却深,受益匪浅。

    一、初识清华,看到了什么?

    走进清华园,不仅欣赏到了清华秀美雅气的校园环境,更感觉到了清华特有的精气神。其中两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一是看到了平实质朴的清华细节。当日我们入住清华园宾馆后,随手打开清华公文包,翻开培训教材,简单的服务指南与别具匠心的简要教案让我们倍觉贴心。没有华而不实的客套和喧宾夺主的内容,服务指南简洁温馨,授课资料篇篇实在,每篇教材旁均附有笔记稿纸,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温习时均可受用。点滴细节,看到了清华人处事的平实和质朴,给人以感动和启示。

    二是看到了丰厚独特的清华魅力。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上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激励着每一位清华人健步前行。

    二、得遇大师,学到了什么?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社会管理创新及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提升,因是应各方要求另外增设开班,有别于其他培训班,故从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择等,都是严要求、高标准。给我们授课的xx位教师中,有来自清华、北大的教授,有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的学者,还有国务院参事室的领导、中央电视台的名记等,皆为国内一流专家学者。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使我们的思想理念不时受到新的冲击。老师们的授课,有的紧扣时政、入木三分,有的温文尔雅、条理清晰,有的节奏疾速、汹涌澎湃,有的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对于我们这些在地方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大系统的理论学习。教授们有许多精辟入理的观点,给我以启发。其中有些观点鲜明新颖,让我铭记在心,倍受启迪。

    观点一:公务员对群众的态度应当是“让我们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央党校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傅思明教授在为我们主讲《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一课时强调,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公务员对公民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面对问题时会协调多方力量共同探求办法予以解决。听课时我特别注意到,傅老师讲到传统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时用了“不行”与“行”两个词来予以区别和阐述。在传统社会管理中,公务员对公民的回答是:“不行,我们不能提供这种服务。”而社会管理创新中,公务员的回答是:“行,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同时,傅老师对我国几个重要阶段的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管理事务作了简要概括,即建国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军事建设;建国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政治建设;1xx78年后,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2004年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如此,在当前时代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则不言而喻。

    观点二: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教授在为我们主讲《基层常见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一课时强调,要不断深化安全和应急管理规律性的认识,突出信息的掌控和报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处置。为阐述这个观点,闪老师用了“五早”来说明,即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早解决。在谈到处置突发事件方法和全过程时,闪老师概括了“六个必须”,即必须进基层、夯基础,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必须加强培训和演练,必须建立健全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并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听课时我细致地发现,在谈到处置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时,闪老师始终提出一定要坚持救人第一,并避免发生次生事故,注意救人的人的安全。闪老师的铿锵字句,对我们地方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危机和风险,如何提高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协调力和舆论引导力很有帮助。

    观点三:领导用权应从命令转向服务,服务要多于命令。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吴新华老师在为我们主讲《创新思维与领导艺术》一课时强调,领导在行使职权或进行管理时,用权要逐步走出固有思维和模式,从行政命令慢慢走向行政服务。为阐述这个观点,他特别提到领导与管理的“五个不是”,即领导用权不是自己决策后发号施令,不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决策,不是自己一个人包揽决策,不是单纯地授权下属决策,不是对所有人都提供服务。而且,他用翔实的事例、诙谐的言语作了具体的阐述。回首细想,小到一个科室,大到一个部门、一个乡镇、一个县市等,道理均亦如此。经历几千年“管制”思想的浸染,如何寻找当前背景下领导者新的定位,如何寻找基层政府新的定位,切实从“管制”转向“服务”,是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

    观点四: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维稳任务还很艰巨复杂。中国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20xx年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于建嵘教授在为我们主讲《当前中国的社会稳定与管理创新》一课时强调,我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刚性稳定中存在一定潜在的危险。为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他列举了当前国内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冲突事件,其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活动和因社会心理失衡发生的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我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管治的有效性,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要看到,当前的稳定是与权威体质密切相关的“刚性稳定”,存有潜在的危险。于教授的洞察和判断,对警醒我们地方领导干部的头脑十分必要。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因素较多,维稳任务十分艰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观点五:媒体是事件的放大镜,能将细小的事件无限放大。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经记者、央视国际网站创新频道策划及主持人栾帆老师在为我们主讲《领导者公众形象与媒体沟通》一课时强调,媒体是朋友也是敌人,是诱惑也是陷阱,是原告也是法官,能为你锦上添花,也可能落井下石,是你必须真诚面对、真心相处、真诚表白、真心感动的“特殊朋友”。他从媒体的重要性、媒体关系的误区、领导者公众形象塑造、危机传播的应对技巧等方面作了相应的阐述。中央党校教授傅思明老师在《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能力》一课中也强调,作为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互联网,亦然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推动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两位老师都用鲜明的观点、翔实的案例阐述了媒体、网络的本质和特性,对我们地方领导干部提出了“借力媒体,传播致胜”的愿望和目标。

    三、静心凝思,悟到了什么?

    回想清华之学,回忆大师精彩讲课,我脑海不断迸发出几对关键词,感受特别真切。这些关键词孰重孰轻?孰主孰次?虽然之前已有所知,但通过这次学习,感悟更加深刻、透彻。

    感悟一:实干 > 多言。 从清华回来,“行胜于言”这句名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了。不管哪一堂课,老师在正式上课前都会概述本堂课的框架思路、具体时间分布等,而且在整整三四个小时的课中,始终按照计划严格进行,若是有所出入,总会跟我们表示歉意。这仅仅是“行胜于言”的一个细节表现,却足以让我感动。有人说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观念,只有观念不断更新事业才能有彩。而我却觉得,在确定理念之后,行动与实践却是决定性因素。所谓“行胜于言”,就是不空谈,讲实干,对待学习、事业要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经得起孤独,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自去年县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后,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确定了未来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当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要做的就是按照这种思路,不折腾、不摇摆、不懈怠。无论是全力打造一条电子支柱产业链,加快建设一座雅气滨江新城区,还是攻坚一条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谋划建设一个旅游新胜地,我们都要发扬时不我待的精神,“5+2”和“白加黑”的作风,展开一场静悄悄的急行军——立马就干,干就干好。作为这方红色土地的每一个建设者,要多补台不拆台,要多合唱少独唱,要顾大局少自我,切实以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工作、必胜的信心,投入到加快万安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潮中去。

    感悟二:立德 > 立智。清华大学正门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大字,我虽早知其乃清华校训,但对其意却了解得不够透彻。聆听了老师们的课之后,我才对它有了全新认识,也懂得了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内容,其渗透着的“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之思想,仿佛涓涓细流深入心灵。所谓“自强不息”,就是人要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之意。所谓“厚德载物”,我感到其中所言之“德”不仅仅是尊敬守礼、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还涵盖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领导科学强调决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站得有多高,就能看多远,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这对每一个人很重要,对一个领导干部尤其重要。领导有什么样的执政价值观,会决定或影响一项工作、一项事业或是一个团队、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人仅有学历、聪明还不够,唯有实现德的厚度,方能承载万物、走得长远,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单位、社会有用的人才。

    感悟三:应对 > 应付。我注意到,无论是傅思明教授的“面对群众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的观点,还是闪淳昌教授“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的理念,或是栾帆老师“媒体是必须真诚面对、真心相处的特殊朋友”的观点,包括于建嵘教授在讲课中对做好维稳工作的一系列呼吁和建议等,我发现其中都折射出一个特别的信号,那就是面对这些工作和问题,必须积极主动应对到位,而不能消极被动应付了事。我理解的应对,至少包含两层含义。首先要敢于应对、积极应对。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矛盾问题,要敢抓敢管,对矛盾、问题、困难不回避、不遮掩。群众有问题上访,要直面应对;哪里发生突发性事件,要迅速应对;网络舆情反映了问题,要理性应对。其次,要善于应对、科学应对。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问题。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因素,我们要讲究策略,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比如,在应对突发事件问题时,从现场指挥、到疏导工作、到信息披露、到善后工作等每个环节,都要科学、有力应对到位。

    感悟四:服务 > 管制。北京大学吴新华教授讲到,要从行政命令慢慢走向行政服务。新时期下,小至人对人的管理,大至政府对一个地区的治理,着眼于服务的效果明显重于管制的效果。对于我们基层政府或是部门而言,如何有效实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呢? 我想,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往管制型政府的“命令—执行”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也不相符,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才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目标。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传统管制型政府倾向于将政府管理权限放大,职权范围宽泛且不明确,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政府的越位或错位。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强调把一切政府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清晰界定部门职能和责任,实现政府职权、职责的一致性。三是坚持优化队伍。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培训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加强公务员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廉政、服务和群众观念,打造廉洁高效的基层服务型政府。

    四、立足本职,下步做什么?

    组织委派我外出学习,旨在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素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面对方方面面的工作,越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一要不断学习,提升水平。清华之学,着实让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和知识量的缺乏。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务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多向领导名家学,多向书本报刊学,多向生活实践学,在学习中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以新理念、新角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有新思路、新变化、新效果。

    二要率先垂范,带好队伍。从自身做起,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学到的财富奉献给团队,传递知识理念,达到整体提高,促进全面工作。作为县委办分管政务的副主任,要协助主任带领大家进一步加强学习,磨炼品性,增强能力,争取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得硬、战斗力强的政务队伍。

    三要爱岗敬业,创造佳绩。深刻领会并切实践行“行胜于言”, 干一行爱一行,勤于思考,用心工作,积极进取。在党委办公室的核心业务信息、督查、办文、办会等方面,要勇于探索新办法,确保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创造佳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分享清华,就是分享一种精神。相信这种精神,会激励我一如既往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加快万安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参加了“清华大学—武威市中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8天时间,但通过体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汲取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使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初识清华大学

清华园位于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南步行xx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15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史记载,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园林区,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

清华园里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无论是在教学区,还是在生活区,时时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清华校园很大,初来几天不识路,总会有人热情地为你指路.遇到年少的清华学子,总是把我们尊称为“老师”,尽管心里有点虚,但面子上还是蛮受用.在食堂就餐,尽管偌大的餐厅高峰时有几千人同时进餐,但从不喧哗,且整洁、有序.在课堂上,如果同学们偶有倦意,教授们马上会讲个小笑话,播个多媒体短片,或者玩个小游戏,既为你提神,又让你受到启迪.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与启迪.

激活固有思维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论精深,每个人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时时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

提升能力境界

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宏观经济、招商引资、城市化和城市规划信息化管理、现代服务业、新闻媒体和危机公关、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党建工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特别是对于教育管理者的我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xx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剖析,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传承清华精神

学习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清华人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行动的力量,给人以前进的勇气,给人以成功的信心.对我工作的启迪主要有:一是工作中要有激情与思想.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做到激情不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你我他.二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和声音表达自己的理念,与全校师生共同开启学校美好远景,提升感召力.把握机遇,质疑现状,促进合作团结,更新学校.关注收获,培养后继人才.三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四是建设健康校园文化.文化是无形的,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良好的学校文化比说教更有效.校园富有朝气,让教职工有充分的更高的期望,改变学校面貌,改变其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让师生更添智慧,适应学生,学生才能适应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更会符合目标性,符合规律性.学校更具美感,员工非常和谐,即善待师生,崇尚宽容,善于妥协,学会善待,追求高尚,淡薄名利.

(三)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级以上干部的领导艺术、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20xx年5月xx日至5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组织的“处科级干部创新管理能力提升高级研讨班”的学习。短短一周的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清华辉煌的办学历史、优美的校园环境、独特的人文精神、严谨的治学风格。

     清华大学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又渗透与融合了西方文化,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散发出独特的精神魅力。以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我特别推崇清华独特的人文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独特的校风。大学的核心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在于价值观的塑造。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水灌满,而是把火点燃”。大学有“三宝”:校训、校园、校友;核心资源为“四学”:学风、学术、学者、学生。   

     接下来是我短短五天听课的感受:

    《团队建设》一课我的感受是:团队精神和远景价值十分重要,一个团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其次要有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游戏规则,最后团队成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同能力。《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新方略》一课让我更加坚信坚定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具体方略是十分清晰的,实施办法是积极稳妥的。姜平教授清晰的思路、幽默调侃的语言以及讲课特别有激情特别投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科学认识党的历史》一课让我从不同角度、站在新的高度认识我党的历史,对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新的理解,深感“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有了新的感悟。《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一课我认识到作为领导者管理者言语沟通的确很重要,老师传授的演讲技巧及常用的模式和套路对我们是有启发和帮助的。我的感悟是,如果说管理中出了问题百分之八十是沟通方面出了问题,如果说沟通方面出了问题百分之八十是语言沟通出了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课程建设》一课我对中西职业教育体系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讲授的课程建设思路和模式对我们有参考和借鉴作用,也认识到中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清华历史与清华精神》一课使我对清华历史和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清华精神可以概括为:明耻与自强,独立与会通,科学与实干。唐少杰教授知识渊博,像一本大百科全书,同时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不人云亦云,听了他的课受益匪浅。《卓越领导力与高效执行力》一课老师有独特的思维和视觉,语言富有哲理性,也许我不太适应他的讲授风格,觉得这门课程深度宽度不够,结合现实较少。《基于现代职教理念职教老师专业化发展》课程内容丰富,讲解详细,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跨界思考有新意,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有较深入的研究。《行动学习工作坊——主题研究》带来课堂教学新的思维与方法,有实用价值。《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安全面临的挑战》一课,国防大学马骏教授散打式评书式的授课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值得借鉴,与其说是一堂国防教育课,不如说是一堂思维碰撞与国家博弈的课。善意建议,如果马教授放下大牌身段,也许效果更好些。

     这次到清华学习,如果仅仅是为听几堂课未免太肤浅了。学习之余我多次游览清华和北大校园,被中国两所一流学府的校园环境、人文精神深深吸引。清华、北大如同两颗夺目的明珠,熠熠生辉,代表着中国大学的形象与荣誉,他们相互呼应、你长我短、扬长示短、取长补短、相较长短。简要比较北大、清华(也许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如果说清华是中国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MIT),北大就是中国的哈佛。美国人关于MIT与哈佛的特征有一则笑话:某公司两位男士一起出差。他们一个毕业于MIT,一个毕业于哈佛。途中休息时两人一同上厕所小便。完事后哈佛毕业生仔仔细细洗了半天手,而MIT毕业生不洗手就走了。哈佛毕业生见状便很神气地说:“我们哈佛的教育最全面,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而且训练各种礼仪卫生习惯,比如,上完厕所要洗手。”MIT毕业生答道  :“我们MIT只教授最有用最实际的知识。比如,上厕所不把手弄脏。”这段调侃也适合清华、北大。北大强调自由民主兼收并蓄;清华注重务实严谨精益求精。北大人爱问Why?(为什么);清华人爱问How?(如何)。北大人想法多;清华人办法多。北大出思想家;清华出科学家。北大人惯用“虽然,但是”;清华人惯用“不但,而且”。北大大多表现为理想主义者;清华大多表现为现实主义者。北大“从大处着眼”;清华从“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学科上的区别直接造成了北大与清华迥异的风格。北大追求自由,清华讲求法度;北大营造浪漫,而清华尊崇现实;北大欣赏叛逆,而清华遵守规矩;北大像一个潇洒而不羁的诗人,而清华则像一个儒雅而严谨的学者。”

     百年清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传承莘莘学子,我将铭记此次学习经历,秉持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正身清心,努力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

(四)

十月,正处金秋时节,凉风习习,丹桂飘香,阳光暖暖地普照大地,一年中最舒服惬意的时候,而且,十月,总是那么喜气,因为有丰收,有节日,有很多很多让人振奋的事情。我怀揣憧憬与希望,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清华大学卓越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参加了为期xx天的学习。这是一所历史悠久、专家云集、教学科研水平高超的国内最高学府,也是我心驰神往的圣洁殿堂,能在这样的殿堂里获取真知、提升自我,是本人今生之美好愿景。

初识清华。清华大学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它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清华大学的景致令人欣羡,很少有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校园内,教学楼、宿舍楼、球场、绿化井井有条,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生机勃勃的感受。绿草茵茵,古木葱茏,小溪清澈,沟渠纵横,漫步在片片葱茸中,那种久违的宁静与温馨,仿佛一杯碧澈通透,幽香宜人的清茶,缓缓的带给你一种贴心暖胃的舒适……。

清华大学作为全国最顶级的大学,培养人才的理念值得我们很好的去品味,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着。明年5月是清华建校xx0周年,百年校庆将是令人瞩目的伟大时刻,我为此而感到自豪。

领略大师风采。13个讲座内容精辟,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很多是以往未曾想过或未曾意识到的问题,大师的讲解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张国刚博士的“国学智慧与领导者的韬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他的成就别人既成就自己和克已复礼等理念对今天的执政行政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讲得好,深感学识有限,还需进一步精研。

刘冀生博士的“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讲得生动活泼,把战略管理与企业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领导人的素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对企业核心竟争力做了深刻分析,讲解了“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服务模式新概念,用活生生的事例深入浅出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郑广文博士的“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中提出:“文化不能雪中送炭,只能锦上添花”的理念,说明了企业文化的特点。日本丰田公司的“把干毛巾拧出一把水来”的企业文化精神和实践措施值得我们在管理中很好的借鉴,建设大理总段的组织价值观迫在眉捷。

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斌的“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讲的有声有色,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做了深刻的分析,提出这个世上有四种人,后两种人拥有这个世上80%的财富,论述了中国房地产增长的原因与目前无法控制的局面,使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最讲得好的一位是王传利教授, “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讲座,让全班听得笑声不止,可谓生动幽默,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形势和历史,最重要的是通过他的讲座,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已经强大起来,而且正在成为世界真正的强国,为之自豪,为之努力!

所有的讲座都让我深深的感到精彩,受益非浅,同时让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跟上形势就必须加强学习,因为时代的脚步太快了,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做为一名总段长,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带动整个班子,整个总段学习好!

开启心灵之窗。屈指算来,我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很多时候在认知事物,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方面已形成固有模式,但自己却还浑然不觉。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学识高深,什么是创新思维。通过倾听高质量的讲座,觉得收获很大,深感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开拓了思路,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管理理念,对照实际工作又有了许多新思路,用新的理念和科学方法,有针对性的研究和破解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要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带头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单位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端正学习风气,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做到愿学、勤学、真学、善学。突出学习重点,结合行业实际和本职岗位,及时充实、更新学习内容和业务知识,重点学习国家党纪法规、行业改革发展政策和行业先进管理经验,营造一种讲学、比学、崇学的氛围。掌握学习方法,做到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做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创新工作。保证学习效果。坚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总段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目标,在战略决策上做到既符合实际又有前瞻性,既有宏观远景又有可操作性,这是总段科学发展的保障和基础。我认为总段“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按照省公路局“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公路安全保障,提升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实现公路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低碳绿色发展、安全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官。

三是在公路养护中,深入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行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路面再生利用率显著提高,废弃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加强日常养护管理,继续推行预防性养护,加大养路机械化的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采取集中处治的办法,突出预防性养护的规模化和里程的连续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努力提高国省干道路况水平。按照“需求引导、重点突破、强化创新、引领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大公路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在绩效考核考评方面有所创新,调动广大的干部职工的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公路行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创新,重塑“路好我荣”的铺路石精神,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攻坚克难保目标,确保实现各项管理目标,对照年初与省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自查自检,一项项落实。在辅业方面下功夫进行整治,确保实现二级公路建设年底阶段目标,按期组织完成二级公路建设项目,止住工程经营亏损的局面,为总段公路养护事业创造发展的条件。迎接国检保争先,加快进度,按期完成大中修任务。保证路况质量,按照国检方案要求,突出看点,把握要点,体现亮点,解决难点。强化标准,规范内业资料管理工作。进一步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求内业资料不失分,做好资料汇编成册工作。

从清华回来,“行胜于言”这句名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人说: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人的观念,只有观念不断更新,事业才能精彩。而我却觉得行动与实践之后的结果也许会更精彩。我坚信:只要能够虚心的学习,大胆的实践,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也会收获属于我们的一片璀璨,属于我们的一片精彩。

(五)

20xx年7月,我带着组织的期望和求知的欲望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参加了我县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云南省峨山县领导干部公共管理研修班”。此次7天的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教授的专题讲座。感受了清华园里文明的气息、人文关怀、历史的厚重和中华民族奋力赶超的速度,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知识又得到了充实提高,理念上有了全面的更新。

一、收获知识,广学博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我深深感受到了水木清华独特的精神魅力。在一周的时间里,我认真参加了全部课程的学习,清华大学组织张红宇、乔然、路杰等国内著名学者教授,采用案例教学、双向问答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向我们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学智慧与现代领导素质》、《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等专题。每一节课都非常精彩,收获很大,他们几乎全部脱稿演讲,内容生动翔实,言语如行云流水般既流畅又精彩,他们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手,知识渊博,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当今的相关知识内容随手拈来,既前沿又实用。听了他们的课,自己的欠缺之处显而易见,我真正感受到学海无涯,其乐无穷。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树立了终身学习理念,汲取多方面知识营养,用丰富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专业知识,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博古通今,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厚积薄发,增长才干和智慧。

二、提高认识,扩大视野,拓展思路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是快乐的,带给我的启发是巨大的。这次培训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认为大多都是我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学习使我有更深更高层次接触到政治、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在危机管理、应对媒体、领导能力、政务礼仪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像新大陆一样开扩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认真回顾二十年的工作经历,自任领导职务以来,还存在具体事务多,宏观管理少,对分管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工作的谋划和设计重视不足、思考不够,不利于工作思路的创新和工作局面的展开,在聆听乔然老师的《旅游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后,对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要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彝族民俗风情,加强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有旅游文化产品提档升级,促进旅游文化产业从观光型向休闲渡假型转变、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尽快组织实施“彝人谷”规划,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兴产业。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通过清华培训我要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谋划思路,更好地完成好本职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突破,努力做到思想更成熟、工作更积极、言行更稳健。

三、体会国学智慧,提高自身素质

一堂《国学智慧与现代领导素质》和《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让我重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作为一名现代的领导干部,应加强对国学和中华文明史的学习与研究,自觉坚持、自觉修炼对提升个人素质、完善个人修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做到仁爱、善良、执着、忠诚,这是一个干部和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二是应学会情感表达,把爱与美、追求与等待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内外结合,内外统一,展示美的和谐,美的永恒。三是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性格特征,努力做到自尊、自爱、自信、宽容、幽默、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四是要正确看待事业与人生,对事业要投入、执着,对生活要热爱、自信,对他人要热情、周到,对工作要敢于承担责任,对群众要充满感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把道德美、情感美、性格美有机结合起来,把古典的知识与现代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会欣赏,学会运用,具备优秀的品格魅力、坚忍的信心和意志、率直的心胸、良好的信誉、渊博的知识、敢于直面恐惧、正确面对压力、改造自我,与时俱进,做一个有涵养、宽容的个性、竞争意识的领导,才能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展示个人的魅力。

四、秉承“行胜于言”,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作风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行胜于言”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清华的老师们以崇高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学术水平,一丝不苟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即使是党政干部在职培训,也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和管理服务,还是老师对课程的具体设计和讲授,你总能体会到管理者和授课者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运。

行胜于言要会表达,说话艺术“少说批评的话,批评只是一种阻力;少说抱怨的话,抱怨只会带来记恨;少说拒绝的话,拒绝只会形成陌路;少说讽刺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卑微;少说命令的话,命令只是强行接受”;“多说鼓励的话,鼓励才是基本动力; 多说宽容的话,宽容才会增加了解; 多说关怀的话,关怀才能获得友谊; 多说尊重的话,尊重才能激起同心; 多说商量的话,商量才是质优领导”,要“生动的、形象的、富有表达力的、有理有据的、说服性的口头语言向人民解释上级的方针、政策,才能扩大自身的内涵,提高管理亲和力,同时领导干部要学会沟通,学会与上级、下级、同级的沟通协调。行胜于言要体现在行动上,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事业有忠心,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有公才有功,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利为公所谋,事为公所办,自觉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必须多作为,立足长远,顾全大局,事业也才能前进。行胜于言要学会想和做要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行胜于言就要淡泊名利,洁身自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一个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好干部。

(六)

20xx年7月,我带着组织的期望和求知的欲望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参加了我县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云南省峨山县领导干部公共管理研修班”。此次7天的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教授的专题讲座。感受了清华园里文明的气息、人文关怀、历史的厚重和中华民族奋力赶超的速度,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知识又得到了充实提高,理念上有了全面的更新。

一、收获知识,广学博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我深深感受到了水木清华独特的精神魅力。在一周的时间里,我认真参加了全部课程的学习,清华大学组织张红宇、乔然、路杰等国内著名学者教授,采用案例教学、双向问答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向我们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学智慧与现代领导素质》、《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等专题。每一节课都非常精彩,收获很大,他们几乎全部脱稿演讲,内容生动翔实,言语如行云流水般既流畅又精彩,他们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手,知识渊博,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当今的相关知识内容随手拈来,既前沿又实用。听了他们的课,自己的欠缺之处显而易见,我真正感受到学海无涯,其乐无穷。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树立了终身学习理念,汲取多方面知识营养,用丰富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专业知识,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博古通今,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厚积薄发,增长才干和智慧。

二、提高认识,扩大视野,拓展思路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是快乐的,带给我的启发是巨大的。这次培训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认为大多都是我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学习使我有更深更高层次接触到政治、经济、行政管理等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在危机管理、应对媒体、领导能力、政务礼仪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像新大陆一样开扩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认真回顾二十年的工作经历,自任领导职务以来,还存在具体事务多,宏观管理少,对分管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工作的谋划和设计重视不足、思考不够,不利于工作思路的创新和工作局面的展开,在聆听乔然老师的《旅游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后,对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要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彝族民俗风情,加强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有旅游文化产品提档升级,促进旅游文化产业从观光型向休闲渡假型转变、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尽快组织实施“彝人谷”规划,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兴产业。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通过清华培训我要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谋划思路,更好地完成好本职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突破,努力做到思想更成熟、工作更积极、言行更稳健。

三、体会国学智慧,提高自身素质

一堂《国学智慧与现代领导素质》和《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让我重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作为一名现代的领导干部,应加强对国学和中华文明史的学习与研究,自觉坚持、自觉修炼对提升个人素质、完善个人修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做到仁爱、善良、执着、忠诚,这是一个干部和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二是应学会情感表达,把爱与美、追求与等待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内外结合,内外统一,展示美的和谐,美的永恒。三是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性格特征,努力做到自尊、自爱、自信、宽容、幽默、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四是要正确看待事业与人生,对事业要投入、执着,对生活要热爱、自信,对他人要热情、周到,对工作要敢于承担责任,对群众要充满感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把道德美、情感美、性格美有机结合起来,把古典的知识与现代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会欣赏,学会运用,具备优秀的品格魅力、坚忍的信心和意志、率直的心胸、良好的信誉、渊博的知识、敢于直面恐惧、正确面对压力、改造自我,与时俱进,做一个有涵养、宽容的个性、竞争意识的领导,才能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展示个人的魅力

四、秉承“行胜于言”,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作风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行胜于言”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清华的老师们以崇高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学术水平,一丝不苟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即使是党政干部在职培训,也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和管理服务,还是老师对课程的具体设计和讲授,你总能体会到管理者和授课者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运。

行胜于言要会表达,说话艺术“少说批评的话,批评只是一种阻力;少说抱怨的话,抱怨只会带来记恨;少说拒绝的话,拒绝只会形成陌路;少说讽刺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卑微;少说命令的话,命令只是强行接受”;“多说鼓励的话,鼓励才是基本动力; 多说宽容的话,宽容才会增加了解; 多说关怀的话,关怀才能获得友谊; 多说尊重的话,尊重才能激起同心; 多说商量的话,商量才是质优领导”,要“生动的、形象的、富有表达力的、有理有据的、说服性的口头语言向人民解释上级的方针、政策,才能扩大自身的内涵,提高管理亲和力,同时领导干部要学会沟通,学会与上级、下级、同级的沟通协调。行胜于言要体现在行动上,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事业有忠心,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有公才有功,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利为公所谋,事为公所办,自觉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必须多作为,立足长远,顾全大局,事业也才能前进。行胜于言要学会想和做要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行胜于言就要淡泊名利,洁身自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一个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好干部。

(七)

“进北京容易,但能住在清华不容易,进高校容易,但能走进清华大学教室不容易”。按照组织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清华大学---淮安法院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与全体学员一起,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通过聆听那些学术大师的生动授课和名家前沿的理论成果,使我切身体会到“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

一、有利于自己提高理性判断能力。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启发,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时时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金灿荣博导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战略》,韩廷春博导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董晓宇教授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社科院余建嵘研究员的《当前中国的社会稳定与管理创新》,尚水利教授的《沟通与冲突处理》等课程都给我们每个学员带来心理上的震撼,使我们更深刻认清当前社会现实,更加理性地判断当前社会现象。

二、有利于自己拓宽知识领域。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国学、和谐关系建立、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社会矛盾冲突和危机管理、正能量和健康新思维、领导干部全面素质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法院工作的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讲授老师站在高层次思考问题,理论的前瞻性、思想的主动性很强,同时语言风趣,通俗易懂。开班当天,人民大学副校长金灿荣教授就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分析深入浅出,说国情国力如数家珍,话民情民生贴近百姓生活,李飞龙教授国学讲座,让我们听得心领神会,津津有味。可以说每一节课都非常精彩,收获很大。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三、有利于自己提升综合素质。本次培训给我们安排了九个专题讲座,对我们平时工作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提供了一份提升自我思维能力的大餐。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加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于建嵘研究员从信访角度,把当前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刘书林教授分别从合格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等方面对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了精辟讲解,他们的授课使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的领导知识,在以后工作中帮助我们能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

这次短短的一周培训体会很多,收获很大。我将把在清

华的培训当作新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行胜于言”,积极实践“亲民、求实、争先,崇法尚德 守廉”淮安法院精神,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为实现淮安法院争先创优工作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八)

这些天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段意义非凡的日子。青海省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班学员一行52人带着对教育领跑者的梦想追求于十一月十三日踏进中国最高学府——北京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为期十五天的学生生活。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

     两周的学习生活中,深入感受清华精神与氛围,我们聆听了十多位著名教授和专家的讲座,“高层次、高水平、高强度、高效益”是本次培训带给我的总体感受,这次培训让我对促进本地区师资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让我跳出教育看教育对教育的本真认识更清晰,让我就教师培养该肩负的使命更明确,让我就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和效益、做有使命感的教育领跑者有了更深的思考。加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互动,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本次培训最大亮点莫过于让我们多角度去领悟教育的内涵。这次培训大半部分课程都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知识,大胆跨出了教育专业内部培训的小圈圈,使我们站在全社会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问题。从“跳出教育看教育”的高度,去审视和反思教育,让教育培训者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更清晰地认识教育的本源与本真和教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更清楚地看出教育改革的成效与不足,更清醒地感受到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启迪我们不断反思、诘问、辩论、探索,为更好地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有使命感的教育领跑者开拓视野和思路。

     本次培训,真正让我体会到“高端”的涵义,所有课程均由国内著名专家、教授担纲。他们或是各学科的精英泰斗,或是各行业的风云人物,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但是他们都以其智慧的声音,在思索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探求一种人性的真谛,追寻一种人生的境界。他们丰博的学识、敏锐的目光、闪光的智慧、宏观的视角分析、独到的科学见解、深入的案例阐述、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耿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他们突出的学术真实性、事物客观性的态度,都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给了我做事、做人,办学校、办教育不少新的启示,让我时时享受着醍醐灌顶般的陶醉与觉醒。

     这些天的培训,过得充实而多彩。我们为了谋求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来,为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培养优秀师资队伍而来,为了做教育的领跑者而来。通过学习培训,我们更清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我们将带着责任和使命前行,用全球视野,以社会需求、民族未来去做培训。所以我应该从一下方面要求自己:

1、学会自省,自我检查,自我修定。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清自己,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吸取教训,吸取别人的经难,也就是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从而进行自我调整,自我修定。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使自己处于悲观失望的氛围中。那样,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幸福的!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让自己不为浮华而扰,不为名利而忧,不为流行而感,让我们做新时代最有内涵的老师吧!

2、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九)

我能有幸参加这一次的清华学习培训,首先感谢院领导对我们年轻干警的重视和栽培,感谢同事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给予我们一次如此高规格的培训机会,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一个学习和提升的平台。  

在培训中我们也是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集中百分之一百二的精神,汲取老师授课内容和精华。七天的刑事检察清华培训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培训期间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因为每天的课程安排都很充实和紧凑,一分钟作两分钟用;在培训结束后又突然发现时间过得好快,因为对知识的求知若渴和意犹未尽。此次培训有戴玉忠、杨迎泽、张建伟等法学界的学者大家对法学理论及对司法体制改革高屋建瓴的讲解,又有卢宇蓉、毕惜茜等实务专家对司法实践中宝贵经验及实践中具体案例问题的介绍。是一次高深理论知识的探索;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让我感到醍醐灌顶,感触颇多。

在此我主要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三个方面的学习感想和心得。

  1、要加强学习,争当一名“学习型”的检察官。

古人云:“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由学而成者也”。段检、张检总是教导我们要做学习型检察官,平时因为工作忙,案子多,加之自己的懒惰。在工作中只顾低头办案,却没有注意花时间去加强理论学习,抬头看路。因此在遇到新类型的案件和问题时,总是要临时抱佛脚,到处翻书。在工作中的进步总是缓慢。通过此次培训,老师讲授了许多实践理论知识和前沿理论知识,如卢宇蓉老师讲了的近年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劳东燕老师讲了刑法实务前沿若干问题等等,对我们的实践工作起到了提点和指导作用。只有学习才能获取新的知识,只有获得新的知识才能得到提升,才能不断进步。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干警,只有勤于学习、乐于学习,争当一名学习型检察官,才能不断提升办案能力,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

  2、要加强对证据的审查,保持头脑的审慎。

  刑事案件的审理,实际上就是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及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正确的适用法律。因此做好对证据的审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刑事诉讼证据是正确认识案情的基础;是正确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们指控犯罪的武器;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防止冤假错案的重要保证。实际案件中,发生冤家错案,往往是因为对证据的审查不够仔细;重口供,轻客观证据;对侦查人员及司法鉴定过分的信任,没有质疑精神等原因。在培训中杨迎泽老师详细的讲了刑事证据综合审查与运用,张建伟老师讲了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一再的强调了审查证据的重要性,尤其是新刑诉法修改后,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更是提醒我们检察官对于具有专业知识的鉴定意见,也要持有质疑的态度。我们检察人员要加强对于案件证据的审查,审慎的把握和使用证据,对证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准确的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既不放纵犯罪,又不冤枉好人。

  3、加强培养危机应对及情绪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在这次刑事检察培训中,有两堂课显得格外的醒目,一是张涛老师的媒体应对与危机管理;一是韩菁老师的压力与情绪管理。这两堂与刑事检察没有一点关系的课,却格外的吸引我。在信息和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风险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办案的过程,当今媒体舆论绑架司法,舆情炒作也是时有发生,给办案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压力。作为一名年轻干警,应对媒体和危机管理方面经验极其匮乏,正是急需相关知识的补给,使得当危机和舆情出现时,能够从容、有条不紊的应对。同时媒体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在危机出现时,我们可以在化解矛盾的同时,巧妙的利用媒体和舆论的关注做好法律的宣传,向群众讲法释法,促进法治的进步。在工作中办理案件多,压力大,使得检察人员在压力和情绪管理上容易出错,也使得身体健康日益恶化。因此要加强自身压力的排解和情绪的控制,避免不良的情绪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避免负面的情绪影响到办案的质量和效率。检察工作不单单只是低头办理案件,还要与媒体和群众,以及其他部门打交道,要处理各类型的问题和矛盾,提高检察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检察工作适应新世纪、新情况、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

总之,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理论素质、思想观念、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当前,中央正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检察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区县一级检察系统作为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主战场,作为落实改革“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对基层检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时刻铭记自身使命,以清华校园内石碑上的碑文“行胜于言”作为行动指南,做一名有行动力的基层检察工作者。本着做一名学习型的检察官的态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事学,努力锻造自己,提高自己,不断提升办案能力,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使自己成为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检察官。

(十)

这次能够到清华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参加盐城市纪委组织的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创新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我感到很荣幸,也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仔细记、静心思,虽然这次学习短暂,但是却令我受益匪浅、体会颇多。具体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领略名师风采,感受清华魅力。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个个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论精深,每个人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专家。老师们精彩的讲课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通过一周的学习,我亲身感受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和“行胜于言”的优良校风,对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深感敬佩,不但震撼了心灵,而且收获了知识。

二是开阔眼界,提高认识。虽然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学习时间安排紧凑,有点辛苦,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还是很快乐的。这次培训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大都是我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或没有涉及到的方面,通过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政治、经济、行政管理、国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在危机管理、应对媒体、领导能力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知识都开阔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今后,我一定会立足工作实际,改变对工作谋划不足、思考不够的问题,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谋划思路,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好本职工作。

三、加强学习,学以致用。通过培训,使我认清了自己岗位的重要、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以名师专家为榜样,发扬 “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立足本职工作,不但加强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要加强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这才是培训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好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做党的忠诚卫士。

(十一)

按照组织的安排,我参加了这次“清华大学——国土资源局干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与全体学员一起,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一流学府。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通过聆听那些学术大师的生动授课和名家前沿的理论成果,使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一、升华了思维理念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资深博导教授和国内名家大师,他们个个知识渊博,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比如周士渊老师的《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与阳光心态》、刘旭涛老师的《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周培玉老师的《领导智慧与国学修养》、董晓宇老师的《领导力与执政新理念》、韩廷春老师的《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周孝正老师的《当前社会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等课程都使我大受裨益,使我的思维理念得以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拓宽了知识领域

这次学习培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宏观经济、国学、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地方工作的人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三、提升了能力境界

学校给我们培训班安排了六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综合能力的盛宴。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加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总之这次来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学习,并把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为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十二)

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最高学府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领导干部培训班,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行前,我曾跟领导说:“出门旅游我可以放弃,但到清华学习我不愿放弃,因为这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接触最高学府的唯一机会”。更令人难忘的是,在清华学习期间,我接到通知,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我将调到省委办公厅工作,由此我对清华的感情自然又深了一层。清华大学的短暂学习,受益非浅、体会颇多,是我一生中难得的财富,也对我在新单位新岗位、开展新工作注入新能量。

清华大学果然与众不同,名不虚传。在这里,没有枯燥、呆板的教学,更多地感受到清华的人文氛围、深厚的道德底蕴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报国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特别是崔国文教授激情澎湃的开学典礼讲话,使我深入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做人与做官、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专家学者的上课,或谆谆教导,或启发引导,都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脚步、知识的乐趣;古色古香的建筑、单纯的校园生活、学生们的笑声,又使我寻找到青春和活力。参加工作十几年的我,重回校园,在这短暂的十几天里,真正懂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

我是抱着学习“充电”的态度,来到清华学习的。这些日子以来,我认真听、仔细记、静心思,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长、宽、高”三个方面:

一、“长”,就是增长了知识,有助克服“本领恐慌”

平时自己忙于工作,时常感到“知识短缺”、“本领恐慌”,力不从心。这次到清华,聆听中国最高权威学术专家的讲座,增长了知识,见识了“世界”。一是增长科学管理知识。管理出生产力,管理也出凝聚力。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沟通与协调是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学习,使我系统了解了公共管理、依法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少是我以前未知的。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彭向刚教授在《领导者科学与艺术》中,把“东北二人传”的语言艺术引入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地阐述了领导者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对我们基层同志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水平很有帮助。二是增长现代经济知识。比如,《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一课,专家用了大量数据和事例,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与国外的联系和区别,说明中国再也不能延续“资源换增长”传统方式,而要利用宏观调控“倒逼”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如《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现状》一课,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掩盖下的贸易摩擦作了深入浅出地分析,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增长构建和谐人际知识。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人。作为领导者,工作对象就是“人”。记得美国著名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三分靠个人努力,七分靠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运用鼓励激励、联络联谊、真心真诚等办法,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统筹内外,以良好的人际关系,着力营造和谐环境。这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各项任务落实十分有用。

二、“宽”,就是拓宽了视野,有利走出“象牙小塔”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眼界决定未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多走多跑,这对开展十分有利,对事业发展也是受益无穷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我长期在办公室写材料,很少接触外面世界。这次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等同于走出“象牙塔”。一是内容广。这次培训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各个方面,涉及到国内、国际形势分析,既有宏观层面,又微观分析,结合了专家们平时所见所闻所思,对我们自然很有启发,弥补了很多方面的不足。二是联系紧。这次培训,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地参观考察,十分贴近基层工作实际,比如李虹教授《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从心理、生理角度,提出“淡定积极”的观点,阐明“以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对人生具有启迪。三是感悟深。清华课程形散但神不散,学到知识的奥妙,是我从未有过的。在课堂上,我更多的的是思考、熏陶和感悟,是思维习惯。思维是“道”,其余是“器”,这次学习,我既“练器”,更是“修道”。通过学习,我认为,一个人千万不要纠缠于小事上,不要沉迷于温柔乡,更不要陶醉于现状,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三、“高”,就是提升了素质,有力激发“心灵火花”

这次培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在职继续教育这个主题,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对象,突出科学艺术这个方法。特别是通过学习《领导者科学与艺术》、《领导干部压力管理》、《领导者语言艺术》、《政务礼仪》等,第一次对“领导者”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有了系统的理性认识,提升了素质,提高了境界。“一朵浪花融入大海便不会泯灭,一颗玉石打磨愈久便光华愈灿”。我认为,领导者是一个普通人,来源于群众,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领导者又不是一个普通人,对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要求要更高;领导者的产生,是由自身努力、历史机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但关键是由其自身的精神境界决定的,一个高层次、受人尊重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境界高、修养好的同志。某种程度上说,境界越高,职位也就越高,群众的认可度也越大。当然,境界的提升,要靠学习、靠实践、靠自己的感悟。所以,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坚定了做一个用心干事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的信心和决心。这或许是我这次学习培训的最大收获吧。

(十三)

“一入清华门,便是清华人”。领导在开班典礼上强调:一是高度重视,自觉主动学习;二是转变身份,静下心来学;三是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学。带着这三个强调以及抱着学习“充电”的态度,我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学习,在学习期间,我认真听、静心思,收获颇丰。

一、认识清华

初识清华,虽是金秋,但仍是那般郁郁葱葱。清华园内的道路上,不时有学生走过,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抛开工作,放下身份,此时此刻的我就是清华的一名学生,感受着清华大学的人文气息。无论是在教学区还是在生活区,处处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我不禁叹服清华的精神。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的校史馆,校史馆的主体部分由一二两层共同组成,名叫:百年清华。校史馆内以图文、影像图片、实物展览相结合的方式,更为详细的还原了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也让我们可以近距离的感受这所最高学府的过往与现在。

百年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强大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当然也包括我。“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铸就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清华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孕育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清华的老师们以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学术水平,一丝不苟的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追求的是卓越的境界。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和管理服务,还是老师对课程的兢兢业业,让我体会到了清华的用心和细心,让我切身感受到清华的博大精深。

二、收获知识

此次学习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国际形势,小到个人的情绪控制。国防大学教授吕有生给我们介绍了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他在授课中讲到三个问题,首先是从地缘角度看我国的安全环境,我国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由于海洋权益的矛盾日益增加,我国西部也逐步形成了热点;其次是新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特点,教授着重强调了美国出于维护其霸权地位的战略需求,增大了对中国的遏制力度,中美文化的差异巨大,出现现在的局面,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一直根深蒂固;最后是教师的思考,也是带给我的巨大的思想冲击,第一, 和平不等于安全,严峻的安全形势要求我们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第二,中国的崛起既要有实力的发展,也要有正确的安全战略筹划;第三,全民国防意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刘上院长的高校执行力与团队建设,我们的认知和不同会有不同的认知,最后没有谁的认知是错误的,而是彼此的认知不是同一水平上的;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就是把目标变成果的行动,而执行力是把目标变成果的行动能力。执行力的基因——成果思维告诉我们,态度不等于结果,负责任不等于结果,做了不等于结果,价值等于结果!高效团队特征:清晰的共同目标,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双赢;团队帮助个人完成个人目标;相互承担责任,角色分工明确;信任和依赖;统一不了价值观统一目标;没有技能,想达到成果也不可能;人性的制度;团队的学习力;奖励和指责的后果等等。

三、思想能力升华

五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在感悟知识的同时我也在进行着自我的反思和认真的思考:作为一名质监人,更多的是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与服务需要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盲目的不知所措,需要自己带领团队,实现工作成果的最大化。我深知,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而且在工作中,我应该带领团队把工作及时、准确、保质保量的完成;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团队,提升团队,这不仅仅是提升了团队更是提升了我自己,提高职工的执行力。在工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善于沟通,因为沟通是桥梁,世界上没有事情是无法沟通的。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学到了知识,更加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学以致用,不断在学习中进步。

虽然,这次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清华为我所开启的智慧和思考之门是无穷无尽的,我会把清华的校训和校风运用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十四)

20xx年xx月18日至24日,在此期间,北京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18日一早,我怀揣着憧憬和希望,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参加为期七天的盐城市纪检系统干部创新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清华是一所历史悠久、专家云集、教学科研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心驰神往的圣洁殿堂,能够在这样的殿堂里获取真知,提升自我也是本人之荣幸。短短的一周培训,我有以下三点深刻的体会:

一是感受水木清华,让人留流忘返。漫步清华,清华的景致令人倾慕,古朴的建筑、教学楼、宿舍楼、球场都井井有条。虽已入冬,但绿树茵茵,古木葱葱,池塘清澈,沟渠纵横,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与温馨……;品味清华,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深厚的底蕴无不彰显这一百年名校的风采。我能在其中感受七天也倍感自豪并永远铭记。

二是领略大师风采,让人不虚此行。九个讲座、两个现场教学和两次行动学习,主题鲜明、安排紧凑、针对性强,老师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讲授“国学智慧”的旁征博引,“一带一路”的信手拈来,“准则条例”的丝丝入扣,“压力调适”的诙谐幽默,“团队建设”的恋恋不舍,“六中全会”的前沿高端、“领导语言”的授人以渔……,所有讲座都让我深深感到精彩、受益匪浅,现场教学、参观校园、行动学习、相互交流不仅让我拓宽了视野,而且在思想互相碰撞中,互相增进了友谊。

三是结合工作思考,让人学思践悟。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跟上形势就必须加强学习”。作为县级纪委书记,不但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好班子,干好事业。“行胜于言”这句名言已经深深烙在我的记忆深处。今后,我将把这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学思践悟。在学习上,继续加大自学力度,同时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做到深学、勤学、真学,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在工作上,

注意发挥县纪委一班人的团队精神,以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为统筹,自觉聚焦主业主责,坚定把全面从严治党在滨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生活上,积极加强党性修养,不断调整好身心健康,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以自身好形象带好队伍、干好工作。我坚信,只要注重学习,不断实践,学思践悟,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收获更多的精彩。

(十五)

小时候,长辈们经常对我说,“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到北京念清华。”在长辈们的美好祝愿中我知道了清华,知道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从那时起,清华成为我心驰神往的圣洁殿堂。今天,我有幸到清华学习、生活,心情非常激动。

走进清华,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让我陶醉,更让我景仰。徜徉在美丽校园,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沉静的荷塘,金色的银杏大道,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景画。追逐着闻一多、朱自清等清华人的足迹,细细感悟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忠诚担当、坚忍刚毅,不屈不挠、秉公执纪。

走进清华,单纯的校园生活,学生们爽朗的笑声,唤醒我久违的青春和活力。在短短7天的培训中,我像一名新入学的学生一样,按照“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的要求,积极调整心态,端正学习态度,深学细悟、融会贯通,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将学习成果转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履职尽责的举措。

走进清华,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授课内容,加上授课老师精彩绝伦的讲解,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学识高深、高山仰止。李本刚教授关于“两个条例的解读”让我对纪检监察业务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刘田教授关于《高效团队建设和卓越执行力的打造》以及张康教授关于《新媒体时代下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等的讲解,让我对提升领导力以及应付网络多远舆论也有了一定的信心。还有周世俭教授、王道勇教授等人深厚的理论功底、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每一节课都如同一场知识风暴,让我们受到了精神洗礼。

“行胜于言”,这是清华的校风,更是我学习的最大收获。激励着我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推促我践行严实要求,真抓实干;警醒我不图虚名、不做虚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争一流的精神、忠诚担当的工作,履行好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

最后用八个字对这次培训作一总结“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十六)

xx月18日至24日,我有幸受市纪委选派赴清华大学参加了盐城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创新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虽然时间较短,但置身久负盛名令人向往的清华,聆听一系列高水平讲座,感受百年清华校史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理念上有了全面的更新,知识也得到了充实提高,学在清华的日子令人难忘、让我感受颇多。

一是在拓宽视野上获益良多。清华大学的培训与中国纪监学院的培训有很大不同,后者立足于纪监专业知识的培训,前者更注重知识的拓展和思维的提升。清华培训老师是国内顶级专家,不少是国家高层智库成员,像讲授“一带一路”的周世俭老师、作十八届六中全会解读的王道勇教授,讲课既有深度、广度,又能联系现实热点问题,不少观点对我的工作很有启发。通过培训,引导我们纪检干部既要立足岗位学好业务,又要跳出本职提升战略思维。经过一周学习,运用战略思维,我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首先,全会为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从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这四次中央全会,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论的逐一呈现、逐步完善,形成理论体系的过程,这次全会的召开,完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四个全面”战略理论的整体架构全面完成;其次,全会为全面推进反腐倡廉从治标向标本兼治的转变提供了制度支撑,会议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与前两年出台的一系列党内法规,为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为推动反腐倡廉从不敢,向不能、不想转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再次,全会为科学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指明了根本路径,这次新修订的《条例》总结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理念新实践,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条文,而《准则》的颁布更从制度层面上为我们落实好“第一种形态”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有力抓手。  

二是在强化理想信念上受到启发。听了心理学讲座荀炎老师的课,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理念来自记忆,记忆来自体验”。这句话特别能引起共鸣。“6·23”风灾发生时,我刚到任不到一周,灾害发生不到半小时,我接到指令来到现场,近一个月的现场一线救灾工作体验,让我对党的先进性、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鲜活的记忆,在灾难来临、群众最无助的第一时间,党员干部来到了他们身边,不到三天时间,完成了救灾救人、伤员分散救医、遇难者火化、恢复通电通水通讯、灾区现场清理、灾民粮食收购、补助资金发放等20多件急事、难事,全县实施“一村一干部、一户一党员、一伤一医护”工作机制,不少党员把联系的灾民带回家中“吃上一次热饭、洗上一回热水澡、睡上一个安稳觉”,党心民心实实在在凝聚在一起,对党员、对群众的共产主义信念教育是深远的,这种体验教育有力地支撑了老师的观点,启发我们在今后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既要重视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更要有具体生动的载体设计加以体验,努力让活动留下记忆,提升实效。

三是在深入推进“双争”活动上得到提升。这次学习,是市纪委在“双争”主题教育活动开始的学习阶段安排的既非常重要,也是高标准、高质量的一次培训。通过学习不仅使我在眼界上得以拓展,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得到了提升。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李森林副院长在开班典礼上提出的“学习、行动、思考、提升”之道,对我们提升学习效果帮助很大。比如,通过学习“分享经济”,我就拓展思考了纪委工作如何跟进新经济做好相应对接;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我也结合自身从组织部门初到纪检一线,从中层干部到纪委机关负责人的实际,思考如何更好更快转变角色,从“指挥型”领导向“授权型”领导转化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运用本次学习的最新成果,结合推进“双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找短板、树标杆、求实效、争一流”和“我这一年的学思践悟”等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措施,推动委局同志全员参与、学思践悟,真正使活动抓出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明年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勇争一流打好基础。

清华大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已经根植于我的灵魂深处,我会把清华大学学来的好的习惯和方法坚持下去,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行胜于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也会切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向新台阶。

(十七)

溪水,花木,清幽,华美

水木湛清华

西山苍苍,皇家圣地,华夏血脉,精神家园

哦,一辈子心驰神往的地方

你却用雾霾、冬雨、初雪、寒风、陋室

考问我求知的热情

我如约而至,不改初衷

像一个回家的婴儿、孤儿、弃儿、养子

贪婪地吮吸你的甘甜乳浆

听你讲中华国学、一带一路、人格魅力

语言表达、心理调适、钓鱼岛考据……

百年大学,七日学子

我渴望用七天集成你一百年的所有

知识、文化、智慧、气节、信仰、执着

巍峨建筑,清华学堂

图文视频,紫荆丁香

用耳朵聆听你百年的歌唱

用嘴巴诵读你河塘的宁静

用双手抚摸你日晷的敦厚

用脚步丈量你历史的悠长

梁启超崇德修学、出膺大任的《君子》

王国维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境界”

闻一多爱祖国、爱人民的诗人情怀

我用心感悟你清华园里流动的浓浓的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绵延

水木清华,大师之谓

智慧奔涌,激荡心肺

你用一百年哺育我一星期

我用一星期徜徉你一百年

圆融明智,追求完美,言胜于行

点点滴滴,涓涓细流

启迪我人性、人品、人格、人生

至理佳话流进我的血管,长成我的骨骼

擦肩而过的记忆

在手里留下一缕阳光

温暖我的心

观畴园的滋味

熙春路旁青草的纷芳

至善长廊下黄叶的浅唱

灯光里小礼堂的温暖

水木年华的季节里,叫我如何不想她

我的心颇不宁静

真想躲在近春园朱自清的河塘边、月色里

静静地、悄悄地来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

(十八)

想起签下这份工作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前的事情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离开清华已经三个多月了。当初,在众多的选择当中,我最终来到了大庆市红岗区,三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使我找到了新起点、新定位,也在工作、生活中学到了很多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很高兴能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新收获、新认识反馈给母校,跟兄弟姐妹们分享。

我与政治的缘分

学习国际政治的我,曾经美好地描绘着自己人生的发展蓝图,制定着自己的人生规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怀常常让我激动不已,梦想着像拿破仑一样驰骋疆场,追求着周总理应酬于大国之间的洒脱,有时候也在近似怀疑地问自己,这是不是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浮躁心理。直到工作了几个月之后,我才真正找到了答案的影子。其实,基层很需要大胸怀,我觉得心怀天下是当代清华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才能够在基层工作中消除只为自身仕途发展的狭隘心理,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才能把全部的光和热散发到自己选择的热土,为百姓造福,为人民谋利,这也是推动自己在更大的舞台上为祖国做贡献的原动力。

基层工作需要“四心”

基层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马克思说实践出真知,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就不能在将来更大的岗位上把握大局、体恤民生。基层工作的确是一个财富,但在基层工作的人必须具备一颗“追求心”。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这句强调更多地是一种心理。一个士兵靠什么才能成为将军,靠的是英勇杀敌、建勋立功,这来自于对更大舞台的追求。基层工作也一样,更需要保持不断追求的心理,通过不断地努力工作,争取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可以说追求心是我谋求更好地为祖国做大贡献的动力源,包括基层的工作程序、方法,让我体会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联,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懂得了 “做人民的官就一定得了解人民的苦”这句话的真谛。

基层并不总是苦,也充满了诱惑。工作中,大舞台上支配资源的权力常常让人朝三暮四、好高骛远,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保持一颗“满足心”。也许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盲目的追求很容易导致一个人目的异化,工作纯粹变成为追求而追求,基层完全退化为捞取政治资本的场所。因此,必须经常保持满足的心理,对所处的岗位不要抱怨,对手中的工作不要埋怨,组织安排的工作,定是组织磨练自己的机会,就如同我现在在红岗区杏树岗镇挂职锻炼一样,这些天正在忙着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这是基层的基层,组织做出了这样的安排,我完全接受,我觉得这是我人生规划的一种机遇,要学会满足,善于运用。

基层并不像学校那样单纯,跟远离酒精与喧闹的象牙塔相比,这里充满了知识结构各异、素质参差不齐的人群,相比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基层的人民面临着更重要的事情——生存和生活,因此,要学会宽容。宽容弱势群体就是宽恕自己的良心,毕竟来到基层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追求自身价值。同样,宽容还包括对领导的尊重和对同事的理解。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讲政治”,很重要的一层含义就是找准定位。有时候,可能觉得工作做得很好,却被莫名其妙地训了一顿,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宽容心,也许领导是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应该明白,只有关心你的人才会花心思训你,要知道领导关心着你的成长。工作中,同事间的摩擦更是不可避免,这个时候更要宽容,保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风格很重要,这样才能够逐渐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威信,为将来走上领导岗位打下组织基础。

基层充满了酸甜苦辣,委屈和失落是常有的事情,事情的琐碎与事件的复杂常常会让自己焦头烂额,浮躁与气馁常常由此而生,这时候就需要保持一颗“自信心”。“天生我才必用用”未必是一种狂妄自大,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和豁达,以一种上进的、进取的、开拓的精神激励自己是基层工作中的必备。学会“自我肯定”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正如我在政府办公室,写公文材料我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并没有因此而不写,如果因为这样而不写,就永远地与机会失之交臂,永远地被别人甩在后面,永远地得不到团队和领导的认可,也很可能永远地走不上领导岗位,不仅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心中的理想难以成真,发挥更大作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难以实现。因此,要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以积极的姿态和高昂的精神投入到工作,是每一个基层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我因此而受益匪浅。

勿忘清华精神

走出了清华,不等于离开了清华,离开了校园,不等于舍弃了文化。清华是承载百年精神的象牙塔,更是激励每一个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源。还记得刚刚入学时老学长的报告“今天我以清华而骄傲,明天清华以我而骄傲”,也许我一生都没有做出足以影响人类的贡献,但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做得更好,哪怕我迈出了一小步也远比固步自封好得多,哪怕我没有为清华添彩也远比给清华抹黑好得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日晷上的“行胜于言”是几代清华人实践的结晶,以积极的姿态、博大的胸怀、务实的作风去工作,是体面地做一名清华人的根本,这也是基层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曾经一位女将军说过:“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我一直都很佩服这句话的分量,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新清华人对老学长智慧结晶的尊重。正如当年我选择了清华,今天我选择了红岗,我相信红岗会因为我选择她而选择我,会给我一双能够翱翔的翅膀,我也期待清华精神和铁人精神浇灌下的我能够在东北黑土地上快速、茁壮成长,期待将来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九)

20xx年xx月我有幸参加了xx质检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研修班,培训地点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此次培训由区局培训中心组织,在学员的生活和老师的授课及课程的安排,培训中心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1xx14梁启超先生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下面我谈谈我个人几点感

一、 所学所思

此次研修班共5天学习时间,聆听了xx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此次培训的主题是能力建设的提升,学习开设了《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环境》《高效执行力与团队建设》《引导式沟通与管理》《清华历史与精神》《压力管理与情绪调控》《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政务礼仪》《大数据与未来世界》《领导者语言表达艺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这些课程,有很强的针对性。感受颇多、收获颇丰。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拓展了眼界和思维。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作风,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单位的实际工作中。每一节课都让人听得心领神会,津津有味,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哲学与智慧,又使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能力,能以更加独到全面的视角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是干部的关键素质,培养干部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提出独立见解的勇气。因此今后我要用所学、所思、所想,进一步以开拓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二、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

学习能使人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学习更是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领导干部领导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领导干部要做到观念不老,思想不僵,能力不减,就必须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领导能力。学习让我进一步掌握了如何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增强个人领导魅力和人格魅力,既有利于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增强干部的执行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学习阳光心态和压力管理与心理调节。

这次清华大学研修班的学习已经结束,虽然间不长,但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好多内容仍需日后多加揣摩吸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

按照区局培训中心的安排, 我参加了这次“xx质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研修班” 的学习, 与全体学员一起,

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 但通过体验“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 汲取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

通过聆听那些学术大师的生动授课和名家前沿的理论成果, 使我体会深刻、 受益匪浅。

一、升华了思维理念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 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资深博导教授和国内名家大师, 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 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 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 时时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 比如解安博导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李清泉教授的《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吕有生教授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 唐玲教授的《大数据与未来世界》, 杨金波教授的《政务礼仪》、 辛青峰的《领导者语言表达艺术》 等课程都使我大受裨益,给我以脑力上的激荡, 思维理念得以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 拓宽了知识领域 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 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宏观经济、 国学、国际形势、政务礼仪、 高效执行力与团队建设、 引导式沟通与管理、 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 大数据与未来世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地方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三、 提升了能力境界 学校给我们培训班安排了十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加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 他们能抓住重点, 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 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 传承了清华精神 ,学习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 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 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 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爱国、 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清华人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震撼,给人以行动力量,给人以前进勇气,给人以成功信心。

总之这次来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努力工作、学习,并把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十一)

为进一步推进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拓宽眼界学识、优化知识结构、更新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自治区局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为期五天的xx质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研修班,按照单位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班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受益匪浅。

一、 初识清华,感慨万千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荷塘月色》让多少人对清华充满了向往,是啊,清华大学是多少莘莘学生梦寐以求的殿堂,能够在这里聆听大师们的讲座真是荣幸之至,所以也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在听取了 清华大学校史馆雷蕾现场讲授的《清华历史与精神》后,当了解了义和团运动,了解了庚子赔款,了解了清华的出生与成长后,除了对清华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流连忘返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感悟到了清华人“行胜于言”的校风,我与清华,本难结缘,感谢组织安排,提供了这次清华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有幸做了一回清华人。时间短暂,但清华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二、内容丰富,受益匪浅

研修班培训的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国防大学吕有生教授讲授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让我第一次较为清晰地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引发了我对国家安全的思考;北京九型信息科技研究院刘上院长围绕认知执行力、执行力差的原因、执行力的基因、高效团队管理、领导力打造高效团队五个方面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授了《高效团队与执行力》,让我认识到提升执行力首先是意识观念的提升,要端正工作态度,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想单位所想,急单位所急的意识,这才是提升执行力的前提。同时提升执行力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强化执行过程的监督,真正在单位内部形成一股高效的执行力的氛围;清华大学生继续教育学院张牧寒研究员讲授的《引导式管理沟通》,深深地启发了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工作中常常感到与领导、与同事沟通不畅,而老师的一堂课为我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人性不能管理,只能引导,引导之后必有佳绩;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荀焱讲授的《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为我们在座的人开了一剂舒解心理压力的良药,让我们懂得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压力,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理灰暗期,如何去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国家行政学院李清泉教授讲授的《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解开了我多年以来“为什么要学国学”的疑惑,也了解了历史兴衰与文化兴衰的关系,使我意识到今后要自觉加强国学修养,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积极营造和谐的人生;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礼仪课题杨金波讲师从神态表情、语言表达、肢体动作三方面为我们讲授了《政务礼仪》,使我意识到今后要对照礼仪,进一步完善个人形为,维护单位形象。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唐玲副教授讲授的《大数据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使我这个门外汉对大数据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资深媒体人、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辛青峰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清华大学教授、博导解安高屋建瓴地为我们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解读了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总之,此次培训内容设计丰富、全面,对学习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三、 结合实际工作,学以致用

为期五天的培训,使我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领悟到了许多领导艺术、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前的自己安于现状,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我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培训中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把全新的理念融入到工作创新中,加强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让清华精神激励着自己一路向前。

(二十二)

清华大学是我国的最高学府,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xx质检系统专业技术研修班,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同时,要感谢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给我们创造了这次学习机会。这段时间事情较多,但到清华学习我不愿放弃,因为这是我一生中接触最高学府的唯一机会。更令人难忘的是,清华大学的短暂学习,受益非浅、体会颇多,是我一生中难得的精神财富,也对我在今后开展新工作注入新能量。

清华大学果然与众不同,名不虚传。在这里,没有枯燥、呆板的教学,更多地感受到清华的人文氛围、深厚的道德底蕴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报国心。特别是吕有生教授激情澎湃讲的《国际形式与我国周边安全》,使我深入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做人与做官、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专家学者的上课,或谆谆教导,或启发引导,都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脚步、知识的乐趣;古色古香的建筑、单纯的校园生活、学生们的笑声,又使我寻找到青春和活力。参加工作十几年的我,重回校园,在这短暂的十几天里,真正懂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含义。

平时自己忙于工作,这次到清华,聆听中国最高权威学术专家的讲座,增长了知识。一是增长科学管理知识。管理出生产力,管理也出凝聚力。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沟通与协调是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学习,使我系统了解了公共管理、依法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少是我以前未知的。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刘上教授在《高效团队与执行力》中,把语言艺术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地阐述了领导者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对我们基层同志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水平很有帮助。二是增长现代经济知识。唐玲教授的《大数据与未来世界》一课,专家用了大量数据和事例,说明大数据与企业机遇与挑战,对未来的影响。而要利用宏观调控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安教授的《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一课,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掩盖下的贸易摩擦作了深入浅出地分析,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说明了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运用鼓励激励、联络联谊、真心真诚等办法,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统筹内外,以良好的人际关系,着力营造和谐环境。这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各项任务落实十分有用。

我长期从事检验工作,这次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这次培训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各个方面,涉及到国内、国际形势分析,既有宏观层面,又微观分析,结合了专家们平时所见所闻所思,对我们自然很有启发,弥补了很多方面的不足。这次培训,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地参观考察,十分贴近基层工作实际,荀焱教授《压力管理与情绪调控》,从心理、生理角度,提出“淡定积极”的观点,阐明“以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对人生具有启迪。学到知识的奥妙,是我从未有过的。通过学习,更不要陶醉于现状,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我将铭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此次学习经历,秉持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正身清心、孜孜不辍,努力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

(二十三)

深秋的时节我们迈入了让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清华大学校门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5天的“xx质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研修班”的学习。5天的学习聆听了xx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xx个专题讲座感想颇多、收获满满。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感受清华

在清华主校门、东门外的绿地正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训源自1xx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漫步在校园树木成荫、景色优雅别致。清华的美不仅在于它的校园景致,更在于它的人文精神。百年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强大的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铸就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如竺可桢、高士其、周培源、华罗庚、茅以升、钱学森、钱三强等国家栋梁之才。清华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渗透西方文化的影响,孕育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

二、学习感悟

秉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健全品格之人才”的教育理念,清华的老师们以崇高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学术水平一丝不苟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追求的是卓越的境界。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和管理服务,还是老师对课程的具体设计和讲授,你总能体会到管理者和授课者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运。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神,说真的如果你愿意把积累知识当成一种快乐的话,那么端坐在清华的课堂上聆听专家教诲,感悟大师风采绝对是一种享受。这次培训内容涉及国防安全、团队建设、心理学应用、沟通与管理、国学智慧、宏观经济、大数据应用等xx个专题讲座,大师们来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向我们传授知识、传递信息、传送经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心灵的洗礼、能力的提升。“让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的经济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每一堂课老师们都为之精心准备、有的放矢、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初入清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前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几个大字,虽早知其乃清华校训但对其意却不甚了解,还是聆听了大师们的讲座之后,我才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懂得了这八个字其中的深刻含意和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内容,其渗透着的“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之思想仿佛涓涓细流浸人心脾。所谓“自强不息”其实就是人要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之意。我认为一个人在艰难困苦面前重要的是要学会面对挫折,拥有一个好的心态重拾信心,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而说到“厚德载物”我感到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德”字,其不仅仅是尊敬守礼、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更深层次的含义应该囊括“协调、沟通和宽容”。是呀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构建学习型组织拥有团队精神就拥有未来。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事业要忠心。

清华之行给了我太多的感悟,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到了做人的精神,从“行胜于言”体会到做人的内涵。清华之行将成为我生命旅程一个永恒而又美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我的心灵将在回味清华、感悟清华中得到升华。

(二十四)

这次培训老师们分别给我们讲授了《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高效执行力与团队建设》、《引导式沟通与管理》、《压力管理与情绪调控》、《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政务礼仪》、《大数据与未来世界》、《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等。教授们个个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在听课中同学们对老师心怀一份敬仰,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虔诚;感受老师诚挚的智慧和知识的传递,凝聚的思想于此起彼伏声中豁然收成。丰富的内容,在开启我们心智的同时,思想和智慧都得到了交流和碰撞。这次培训学习还进行了现场教学,通过《清华历史与精神》让我们了解清华;班主任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清华大学的校园。观二校门,大学堂,赏荷塘美景,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与欧美的古典建筑尽收眼底。漫步在清华校园,徜徉于林间校道,我们悠闲自得,心旷神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水木清华的校园散发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行胜于言”的精神魅力,展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青春的文化气息,以及严谨的治学风范。“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以“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清华精神,使我感到了强烈的震撼;授课老师的精彩演讲,使我倍感理论的重要和知识的力量。我认为,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研修班,学习是任务,提升素质是目标,思考和感悟是升华。

通过教授们的精彩讲演,我的头脑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感悟多多。通过有关专家和教授的论述和指点,我觉得自己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加强修炼或重塑:

1、走出清华,回到岗位,我要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更要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质检人员。

2、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事业有忠心。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同时,牢记领导的嘱托,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局面;自觉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有为才有位。首先立于“为”,多作为。要想一个人的工作得到同事的赞同和理解,也必须多作为,要立足长远,顾全大局,事业也才能前进。遇事多动脑筋,做到三思而后行,同时要加强学习,用丰富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专业知识,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博古通今,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

3、感悟颇深,心得更阔。从一件件事重新做起,从自身目前工作认真做精、做好;放弃过去经验,放下历史包袱,从零开始,这才不枉此次清华培训。

总之,这次的研修,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提升了自我。今后我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并把学习所得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

(二十五)

20xx月xx月4日至8日,我有幸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参加了xx质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研修班。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学习,我倍感荣幸。同时非常感谢自治区质监局培训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给予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周密细致的安排,感谢李润老师全程跟班,为培训学习生活提供热情关怀和优质的服务。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每节课都集思想之大成,耀智慧之精华。短短的五天培训,让我获得了一身难得的知识财富,真是受益非浅,体会颇多。

清华校园,美丽而历史悠久。走进校园就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学校一直秉承“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始终引领学生们走“爱国、成才、奉献”的道路,为祖国的强盛、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批的领导干部和优秀人才。校园内绿茵草草,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别致优雅。不同时代的建筑物构成了独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们创造了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我深深感受到了水木清华独特的精神魅力。在一周的培训时间里,我认真参加了全部课程的学习。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还有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和资深媒体人。分别讲授了《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高效执行力与团队建设》、《引导式沟通与管理》、《压力管理与情绪控制》、《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政务礼仪》、《大数据与未来世界》、《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xx堂课。应该说每一节课都非常精彩,收获很大。自己的缺欠之处显而易见,这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真正感受到学海无涯,其乐无穷。

老师们个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论精深,每个人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某些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国际形势、国学智慧、领导能力、政务礼仪、大数据、宏观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质监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工作的干部职工来说,是一次高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xx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剖析,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清华学习期间,我沉浸在老师们精彩的讲解中,思想上受到了强烈振憾,理念上有了全面的更新,知识又得到了充实提高。清华园的日子令人难忘,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清华人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行动的力量,给人以前进的勇气,给人以成功的信心。

虽然这次培训学习是辛苦的,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是快乐的;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带给我的启发是无穷的。这次培训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并且大都是我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学习使我有机会较深入地接触到政治、经济、行政管理、国学、大数据、心理学、社交礼仪等方面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成果,对这些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开扩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通过清华培训我要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谋划思路,更好地完成好本职工作,努力做到思想更成熟、工作更积极、言行更稳健。

清华大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会自觉地把学习坚持下去,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已经根植于我的灵魂深处,行胜于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当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我当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最后,我要用清华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自己,用学到的新理论知识渗透于今后的工作中去,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新原创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25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