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8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

2018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03:06 | 移动端:2018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篇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教学评价应用分析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生的学习较为重视,家长与社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知新科技的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小学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还存在较多教学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对教学做出详细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改善自身出现的教学问题,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发展性教学评价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有着全新的改革,对新型的教育教学都比较提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评价结果中,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学生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优势所在,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优秀信息技术人才,使社会得到良好发展。

1发展性教学评价内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发现小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将独有的个性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使其可以更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民主眼光看待学生,不仅奖励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评价的全过程都要实行公开、透明。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信息与知识初步积累的时期,发展性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最为合适的,教师可以根据发展性教学的需求,对学生加以严格的监控,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授课态度有着较大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身的特性,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性教学就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教师可以适时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小学生能够良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作用。

2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性评价教学应用策略

2.1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际操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任务,所以,教师在设置授课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较为简单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电脑能干什么》一课时,要为学生讲解如何从计算机中获取知识,如何查找学习资料,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操作过程,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习惯,教师并不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加以了解,对操作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2.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输入字母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教师所安排的方法进行输入,发现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一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字母输入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好的输入形式进行输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督,选取输入方法较好、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发现输入方法较差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增强学习信心[2]。

2.3重视系统性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中的系统性评价。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系统性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创建学生记录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记录,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制作教学计划,阶段性的对其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凭着对学生的记录,考察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归纳多数学生的错误性学习,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考试卷只作为成绩判定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成绩判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以信息档案形式公布,在表现较好的学生信息档案中,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字与图片,以达到表扬的目的。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

2.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课程的结构,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对彼此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之后,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有利于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

3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劳旭艳.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75-75.

[2]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3]施建靖.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82-83.

[4]严佩宜.基于网络的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2(9):57-59.

【篇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日渐认识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我国遍地开花。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和信息技术的联系。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主体 师生关系 备课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日渐认识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我国遍地开花。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和信息技术的联系。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课程,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夯实基础是我执教的追求。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一、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授课活动围绕着教师开展。教师传授给学生信息课程知识是以口头传授为主,学生只需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孩子的学习状态很差。随着新的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执教理念,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保驾护航。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且没有能力去辨析自己学习的目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主要从是否感兴趣这一角度出发。如果学生感兴趣,就会积极学习,反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不认真学习。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的主要手段,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影响其对该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程度,这就是“爱屋及乌”心理的影响。

三、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其能够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全部灵活掌握,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注重学习方法的使用,才能上好小学信息课程。

参考文献:

[1]高红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2011(07)

[2]奚彦.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20)

[3]曹国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50)

[4]冯春兰.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1(10)

【篇三】

小学信息技术与各科有效整合探析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理论性太强。甚至出现学生觉得信息技术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就把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彰显出来。同时,也让信息技术本身教学更具实效性。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与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适当的与其他各学科进行联系,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给当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的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动画、视频、音频等,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的导入环节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会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接着,进一步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故宫”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个视频。将金碧辉煌的故宫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美轮美奂的故宫,被其宏大的规模所震撼。教师在接下来教学时,学生肯定会有兴趣听讲,听听教师介绍这个壮观的建筑。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会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去思考教师所讲的事物。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自由的驰骋,语文的教学,学生只有自由思考,将思维发散开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有趣而且较为逼真的情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延伸。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将生动的画面通过多媒体键技术展示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上,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提升了很多。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课堂的试金石。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离不开问题的引导,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样,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多媒体展示的优美图像的引导下,思考各类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会感到枯燥,失去兴趣。教师创造了一个情境,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不能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又感到枯燥,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时中,可以提出问题,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一种活跃的状态,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效率。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些游乐场的画面,如旋转木马、划船等等,给学生展示一副生气勃勃的画面,小学生对于这些有趣的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接着可以问问学生:你们知道画面中的事物,移动有什么规律吗?你们能将他们分分类吗?学生一听老师说,就会开始思考,看着视频上正在播放的事物,学生更会有兴趣去探索问题。这样可以改善学生上课开小差的不良习惯,而且这种生动且贴近生活的画面,更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整合,让教学更贴进生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同样也要运用到生活之中去,才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价值所在。然而在一般教学过程中,因为数学内容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部分所以教师还是较容易将数学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起来的。然而学生如果思维能力不是太强的话,不容易想象出各个画面,而且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不能集中起来,很容易就错过了很多内容。数学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生活相联系起来。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数学中设计生活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比如测量单位,教师可以放一些生活中的图形,接着教师将图形的大小标在屏幕上,直观的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现给学生。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后,要运用到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基础知识的价值。所以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互联网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如今网络上的资源非常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一些适合学生的动画,将新知识融合在这些有趣的事物中。学生产生兴趣后,会激发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去思考,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践所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中国各个地域的风景图画,接着问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地域此时刻的温度是多少吗?接着可以展示一副温度计的图片,问问学生如果是冬天的,温度计显示在哪儿呢?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后,觉得与生活之中的事物联系非常紧密,便会在生活中应用,这样便会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让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的呈现出来,不仅让学生的视觉获得丰富信息量的同时,也整合了知识的实用性特点。这样,学生才会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实践性。

五、总结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科技的普及,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一个愉悦有趣的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最终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因此,打破学科界限是信息技术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最佳途径。

【篇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鼓励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将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就是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既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支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活动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教学目标。

1改善教学环节

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同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识字教学环节,阅读教学环节和作文教学的环节中引入信息技术的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教学活动。由于汉字在音形和意上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将汉字的拼音不收以及结构框架展示出来,实现学生在自主选择基础上的学习,跟随教学课件进行读说听写的练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是在阅读教学的环节,阅读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信息技术的环境,帮助学生充分的感悟搜集和分析课文的内容,实现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正确指导学生的朗诵练习,通过创设情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是在作文教学环节,教师应当进行大胆的创新。实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等环节,都能在计算机上进行。与此同时还要使用电子媒体的写作工具,让学生能够使用图像和声音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

2转变教学理念

要做好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要构建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历年,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同教学实践的融合。其次是要改进教学工具,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主要的认知工具,保证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多媒体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共同合作学习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既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要重视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实现对语文教学环节的优化,在培养小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德吉卓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5).

[2]张伟.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J].语文建设.2013(18).

[3]肖慧琴.小学语文改革[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9).

【篇五】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策略

摘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同时进一步开发多元的课程资源使之为教学服务?本文就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小学课堂 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成为当前教育热门话题,怎样更好地开发和运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是多数教师的研究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会产生许多生成性资源,开发这类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就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促进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一颗种子要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也需要和谐的教学氛围、互动的教学活动、生动的教学过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想开发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必须创设开放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关注学生的变化,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对话,捕捉一闪即逝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做到如下三点:

(1)更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作为新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互动、交往过程中才能形成丰富的生成性资源。

(2)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扬民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那样的可亲可近,从而敢于直抒己见、披露灵感、展现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的舞台,唱自己的“独角戏”,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学生只有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或心情放松时,才会思维敏捷,出现奇思妙想。此时的奇思妙想便可成为引发教师授课灵感的生成性资源。

(3)赏识教育,激发生成性资源的形成。

教师要尽量使学生感受成功,并维护其“标新立异”。教师的鼓励和赏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敢想、敢说、愿意去想、愿意去说、愿意去动手。而学生经常会在处理问题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显出优势,教师可将这些“小成就”作为教育、鼓励学生的“个体资源”。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具体实施过程

生成性资源是教材上没有的、不可预设的,它既不是教学前就安排好的,也不是能够预先安排的,它是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才生成的,课堂教学灵活多变的特性决定了生成的东西是客观并大量存在的。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中随堂资源,让随堂资源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这些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1)巧妙利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场景、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形成生成性资源。

在开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身处良好的学习氛围,心情放松,就会有“奇思妙想”和“信口开河”,同时,富有创造性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能很好地关注学生,捕捉那些学生机灵生动的思维火花,那么就有可能引发教师授课灵感的。

(2)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挖掘潜在资源。

生成性资源属于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学生是这类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较之非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潜隐性,如,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困惑、理解障碍,或对某一问题潜在的独特见解、错误认识等,教师不要立即给予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再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想问题;尤其是能够提供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经历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总结,促进生成成果的升华。

生成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资源收集后,要求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在利用中加以引导升华。身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在很多时候,能生成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无知而不加以引导总结,就匆匆结课,这样就使生成缺乏升华的机会。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并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些要求教师对比加以引导总结,促使生成的东西升华。引导总结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生成的东西加以系统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生成的东西再作进一步的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或者从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东西。

三、总结

总之,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动态生成促进教学,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内容更新太快。在这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在课堂上教完所有信息技术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程该教给学生什么呢?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他们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精心创设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信息技术课不缺乏学生的兴趣,但这些兴趣往往表现在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等等事情上,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前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本身的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申请电子邮箱》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送同学们一个礼物——音乐MV《爸爸去哪儿》,先让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爸爸去哪儿》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个节目,主题曲全班同学都会唱,通过一起“唱一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告诉他们这是老师的一个远方朋友送给老师的,让同学们猜一猜是通过什么方式送的,学生会对这种传送文件的方式充满好奇,最后揭晓答案是通过电子邮箱传送的,激发起学生对于电子邮箱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契机,合理设置任务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需在任务设置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如小视频、闯关、比一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求知识,发现知识,并从中学会自主搜集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任务的设置还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对于每一个学生,要让目标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又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这样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更近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学Scratch《角色的运动》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熊出没”小动画的分层任务,第一层目标:光头强带着电锯去砍树,但是遇到了熊大、熊二,所以立马掉头就逃,并一直重复来回走;第二层目标:熊大、熊二发现了光头强,于是去追赶,却一直追不上;第三层目标:森林中小鸟为熊大、熊二加油,在空中一边自由飞翔,一边喊“加油!”。学生对于第一层目标都能轻松完成,在实现第二层目标时出现了问题:熊大、熊二追上了光头强,两熊一起并排跑。思考后明白这是移动速度一样快的原因,而速度又与移动步数有关,完成第三层目标时又得考虑到小鸟飞行方向等等的问题。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会出现不少的问题,但在探索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调试,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一举多得。

三、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体验自主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策略,需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看”“听”“说”“做”缺一不可。而在教学中“看”“听”“说”“做”的任务往往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如教学《申请电子邮箱》第一课时任务设置:“读一读”电子邮件概述,思考:电子邮件有哪些特点?“学一学”电子邮箱地址各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做一做”自主尝试,按要求输入网址,点击“注册”按钮进入注册页面。观察:申请电子邮箱需要填写哪些内容?怎样正确填写?(1)申请成功的同学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及密码记录下来,并填写好班级电子通讯录。(2)未申请成功的遇到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合作解决。“说一说”你申请成功的电子邮箱地址是什么?邮件服务器又是什么?“写一写”把你申请成功的电子邮箱地址写在黑板上。师生共议,邮箱地址是否正确,再次强调电子邮箱地址格式。“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找出哪个是正确的电子邮箱地址。学生在任务要求的指导下能有效调动自身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些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参与性,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为手段,专心致志于过程性学习

教师在坚持以群体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基础上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效果给予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变只侧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行评价,引发学生注重对自身学习过程的重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学《美化幻灯片——设置幻灯片背景》一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你会用哪些方法设置背景?哪种方法是你尝试操作后发现的?你认为设置背景有哪些要求?是尝试操作后得出的结论吗?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完成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问题?遇到问题时怎么解决的?你有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吗?等等,通过教师的提问、追问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七】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上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提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小学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与分析,笔者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致了解,在问题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提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1促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觉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进一步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资源库,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力量和优势的人,必将成为最快速的发展者。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依赖于技术而发展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更要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成为网络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然而,让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否可行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2%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办公室或家里都具有电脑等上网设备;由于设备的缺乏而不能随时上网的教师只占7.8%。另外,笔者就“平时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2.9%的被调查者有足够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39.2%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上有时间,只有不到8.0%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时间上存在一定困难,没时间利用网络资源支持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时间也有条件利用网络资源,我们也可以初步断定,鼓励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觉利用网络资源支持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可行的。

2减轻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业压力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任何事情都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信息技术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身就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如果让信息技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兼任其他学科,特别是所谓的“主科”,那么,在“考试”这座大山的压力下,他们能够放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无疑将是极其有限的。同时,由于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本身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作为被“边缘化”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就担任了学校“多面手”的角色。他们要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他们要维护机房和电教设备,他们要摄影、摄像、编辑,他们还要管理教务,要制作课件,要维护网络,要打印文件……在此种日常事务的捆绑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何谈专业发展?因此,要想让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获得良好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应该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一性,所谓的专一性是指,能够让信息技术教师在不受其他学科的影响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进行。另外我们还应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事务专一性,要做到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事务专一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范学校的人事管理,使教师及教辅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行其责。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存在很多困难的,不仅需要政策上的保证,更重要的是领导的大力支持。

3加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教”的状态,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学校内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多交流,多合作,形成合作的教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加强本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本来就属于少数,一所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有限群体的一员,要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加强沟通交流,打破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打破自我封闭的授课状态,在交流与合作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唤醒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提升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寻找各种机会,加强校际之间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一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要想使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得良好发展,就必须调动起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校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积极性。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见识、研究能力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校际之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村的教育资源本身就很有限,能为信息技术课程及信息技术教师所用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大大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4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评价的意识

很多时候,意识对一个人从事一件事情的成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调查显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当被问到是否经常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时,74.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有意识的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只有25.5%的被调查者经常或者偶尔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发展的意识,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自主发展,才能发挥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因此,唤醒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至关重要。首先,提高对课堂评价的意识。教师的授课能力是其专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讲课授课能力,提高自身对课堂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从而在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最终通过评价意识的提高达到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其次,提高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式的评价意识。由于环境、自身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还存在很大的发展和改善空间,因此,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进行反思。此外,将过去、现在、未来的专业发展结合考虑,统筹安排。叶澜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按照时间的维度分为了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继续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摒除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要对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此为继续发展的基础;要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并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时刻保持修订完善的意识和准备。只有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才能有意识的将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路线加以对比,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作者:杨欣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滨河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志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

[2]杨冀东.《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浅析》[J].科技资讯,2013.05

【篇八】

新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摘要: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创新性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课程时间间隔较长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增强课程的创新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创新

作为一门集理论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由于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发展过于迅猛,在快速普及的过程中,课程创新性不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亦逐渐凸显出来。小学阶段的教学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广大教师要正确分析和认识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教好这门课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就如何增强课程创新性、提高课堂效率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既不同于以往的小学计算机课程,又有别于小学数学、语文等传统课程。其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共同决定的,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集知识与实践于一体,具体特点如下:基础性:如同传统课程中的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在当今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位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以往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伴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更迭,软件亦将处于不断更新换代的状态。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科学技术将处于高速发展和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学习到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并尽可能的对其长远发展起到作用,而不至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很快过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信息素质角度出发,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定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性与整合性: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广泛的应用性,课程的核心目标便是培养学生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面对的考验不应该是一张张枯燥的试卷和繁杂的术语、概念,而应是如何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其涉及众多学科的知识,例如数学,电子学、信息论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实现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培养其他学科的素养。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天性活泼,喜欢那些趣味性强的事物,兴趣越浓厚,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效果自然越好。因此,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教师都要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与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趣味盎然”。

二、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良好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开端。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内容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进行备课时,除了要做好其他学科要注意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晰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要素外,还应做好上课机房、相关软件、网络和教学素材等方面的准备。机房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对机房的教师用机和学生用机进行检查,确认网络是否通畅,教学控制软件是否能正常使用,当前教学所需软件是否完成安装等;其次,要检查本次课程所需的教学素材是否齐全,以免占用上课时间进行准备,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好每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以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注重课堂练习

对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课堂练习辅导环节富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部分教师守在自己的教师机上进行操作或是在机房内漫无目的地踱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练习辅导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练习情况上,走到学生跟前,发现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者出现个别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对于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3、注重课后小结

较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少,间隔时间长,于是,很多教师就将所有的时间都分配在教学和学生练习上了,往往临近下课时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本次课的内容,忽略了课堂小结。造成学生还未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整体认知,就已经下课了。由于课时间隔较长,等到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一堂课讲的内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每一堂课的结尾留一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还可以留一些小作业,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的时候,让学生下次上课时提交一份课程表;在学习“画笔”时,让学生制作一份节日祝福卡片等。

三、总结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且富有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程特点出发,满足他们的心理追求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习变成“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篇九】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当下的社会也逐渐进入到信息时代,对信息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尤其是基础阶段的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基地,在传授学生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对其的兴趣.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展开探究: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有效性

一、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要想上好一堂优质课,备课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但是备课不是简单的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的实际、创建理想的教学思路,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其中,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现阶段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多样性,而且没有教参,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太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此,需要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比较大,新课伊始,教师一定要先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此外,也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也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要结合实际,对症下药,教学时要因材施教。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等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就算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小意外,教师也能“临危不乱”,而且还能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立“任务驱动”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要与大的任务或者问题结合在一起,以探索问题来引动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有用《动画自己做》程序制作动画故事这一环节,这一程序主要为学生提供了背景、静物、动画角色等素材,非常直观,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学生上手也比较容易。但是在实际动手操作时,学生的操作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只是漫不经心地将各种素材拼凑在一起,并没有真正掌握动画的正确制作方法。这时,我提出三个动画制作任务:第一,让一位小朋友从左向右跑去;第二,两位小朋友赛跑,要求同时起跑;第三,两组小朋友进行接力比赛。这三个任务遵循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加入两个动画角色,而且还要控制角色的动作时间,最后一个任务要改变动画角色。孩子们也都在这一连串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实际活动,循环渐进地完成了一系列“任务”,而且还得到了清晰的思路、方法,掌握了知识的脉络。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平等、民主、和谐”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想要达到的课堂氛围,教师更要把微笑、赞扬、温馨带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谐课堂氛围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要尊重学生们的爱好、个性等,用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再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分析《幻灯片制作》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充分收集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并从中发掘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提高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四、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则是技能的基础,将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是最终目的。如果学生只掌握了知识没有技能,犹如纸上谈兵。将所学的知识深入到自身,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对待,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们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有效应用等,只要坚持练习,速度与质量必定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学生也能在不断练习与实践中逐渐掌握一些技能。动手操作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继续探究信息知识是一个巨大推动力。

五、学生创设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

学习成果展示则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主要指的是学生实践情况的即时反馈以及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不断升华。学生通过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能及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展示学习成果也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测试,教师在学生的及时反馈中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完全定型,而且很多小学生都喜欢被表扬。他们学习某一知识时,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尤其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者是其它同学的羡慕,这也能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的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多鼓励表扬他们,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六、总结

总的来说,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能十分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拓宽教学的渠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尝试,建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训练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敏感度,培养学生求真求知的科学精神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熊开武.小学信息技术“主题+自助”式学习的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07期

[2]刁金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36期

[3]商学臣.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8期

[4]郑敏,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当代教育论坛,2008

[5]郑恩.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篇十】

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探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各行业获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人们日常交往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所带来的效果。基于此,在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融合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相应的学科教学融合,成为教学实践的焦点与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更具强势性与特色性。但是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发现,目前教育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仍旧停留在与传统媒体技术相互结合的基础上,信息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中很容易发现,教师仅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缩短教学思维、扩充教学内容的辅助性工具,难以充分体现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特点。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就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同工具在其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就应当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唯有了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针对这门学科具有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形状与声音,为学生展现更具体、更形象的教学材料,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没有借助辅助性教学工具展开教学的时候,需要在黑板上演练,演练耗时费力,教师非常容易过度劳累。与此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一些立体图形、统计图表,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致使学生在教师操作的时候不注意听讲,难以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辅助性教学,这样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图画等相关的内容,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1.2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认识到,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展现出多种数学教学形式,利用不同表现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有趣、生动,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得以具体化与形象化,加深学生直观印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重点、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讲解角大小与什么因素有一定联系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投影演示、直观操作,而这些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到重点,教师也很难将难点讲清楚。但是,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用播放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演示。在学生观察图片动态变化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并无关,但是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可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1.3增强互动性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大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围绕着服务要素,来改变静态、动态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与交流合作的环境。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中,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强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样就可以在学生获得相应感性材料的时候,经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就可以从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如,教师在讲解《拼出美丽图画》的时候,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在台上展示。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明显体现出互相合作、互相启发,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后,就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拼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在互动合作中不断增强合作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从前文的简单论述就可以了解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积极性作用,教师就应当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2.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教学,数学教学内容通常都是由教学大纲或者是学校选用的教材来决定的。基于此,致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不能保持与时俱进,不能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尽可能的从实际生活环境中选取教材。小学数学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可以充分展现现代科技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再是将数学学习仅仅视作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简单说来,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的时候,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时效性。如,教师在讲解直线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置播放动画,演示直线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划出一条较短的直线,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直线向两个方向延伸,随后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终端,且不可度量的特征。经过教师这样的演示,学生就会对直线有一个认识,并且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在过去,教师一直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课堂讲解,并且将讲解的知识内容在黑板上写出来。实际上,教师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其教学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并且在教师板书的时候,学生需要将教师板书的内容记下来,这种一心两用的形式,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在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影响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数学资料,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的时候,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一言堂”,将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用语言或者板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教师这样讲解,即使语言生动,学生也只能想想教师所说、所写的内容,这样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是教学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因素。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网络、电子阅览室或者是其他的媒体中查找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相关资料,就可以加深知识内容的全面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还能够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丰富性、多样性,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学习主动性。

2.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在时代发展下,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学生的被动性展现得非常明显。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多种不足之处,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可以有效弥补。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开放性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针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突破。如,在讲解“比多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小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教师在讲解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故事中包含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掌握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就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到的一点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唯有如此,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要点,抓住课堂教学的内容。事实上,这是弥补传统教学不足的有效方法。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7:193-194.

[2]李晓梅.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7,02:50-54.

[3]林国清.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0,02:56-57.

[4]王智明,钱万正.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64-66.

[5]于春会,付会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9:102-103.

[6]李春帮.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89-90.

[7]王春华.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149.

【十一】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人文修养、人格塑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1.2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技能越来越重视。因此,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小学阶段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阶段,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1.3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淡忘所学知识。但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与“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1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

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这节课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案例:教师:今天小明同学请病假了,流鼻涕、头痛、发热,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学生:感冒了。教师:非常正确,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传染导致。那么,电脑会不会生病呢?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感冒、发烧?通过上述生活案例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后,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2设置简单的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设置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在讲授Word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新建、命名、使用Word文档等,并且对学生进行上机指导,同时耐心指导,学生基本了解、掌握Word的知识。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用Word写一篇生活日志,描述某一天发生的事情、感悟等。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使用的过程中熟悉对Word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融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

小学生极易忽略生活点滴中的规律,但实际上,这些点滴的规律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点滴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比如在讲授《我给文件找个家》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点滴中的案例:教师:每个人家里都有衣柜,那有谁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衣柜就是用来放衣服的呀,好像没什么规律。教师:其实,衣柜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衣服分很多种类,衣柜也有很多抽屉格档,方便我们存放不同种类的衣服。比如穿衣服的人(爸爸、妈妈、小孩)、穿衣服的时间(春天、夏天)等。学生:原来就这样啊。教师:是的。在《我给文件找个家》也是一样。比如上次小红同学存在学校微机房电脑中的文件不见了,而且也找不到了,主要是小红同学自己随意安放文件。因此,当我们以后建文件夹时,一定不能随意摆放,要有一定的条理和规范。通过上述案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指导按照规范来安放文件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建立分类文件夹的概念,学生可以了解其中的道理。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规律。

2.4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应用生活案例,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比如在“画图”工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跟同学玩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画,然后将学生的画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或是“看手势猜图”的游戏。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5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还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每位学生的生活兴趣,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对于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可以告知学生如何使用影音软件;对于喜欢听音乐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下载歌曲,并且将其转移到手机、MP4等载体中;对于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指导一些较为简单的画图软件,让学生进行摸索,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或是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加以拓展,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生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从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为学生设置简单的任务,利用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进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十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探讨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陷,促使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在实践训练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学习,以此培养他们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二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效果有限,而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充分备课,以学定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环节变化较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提前充分备课,而且备课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对小学生的预设,制作教学视频编制测试题。特别是讲解计算机操作步骤和技巧的视频需要规范化,最后根据学生对测试题的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特殊讲解,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完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学生在课前可以学习到部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他们在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技能与知识短板能够有效暴露,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二)利用教学视频,学生先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导学资料,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从旁辅导学生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导学资料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一般只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环节则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资料之后,应该完成配套的测试题,并且对于不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以问题为引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或者尝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困难能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进而产生打开教学视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自主选择学习,提升成效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可以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服务器上,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操作,以此提升学习效率,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优等生来说,可能无需教学视频的帮助就能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中等生则可能需要看完教学视频,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对待优生来说,即使有教学视频辅助,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难以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与同学应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前提,突出先学后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

(四)教师精准引导,科学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精准引导和科学评价十分重要。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对于一些疑难点容易陷入思维瓶颈,难以继续深入,其原因在于一些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对部分信息技术知识点充分理解与掌握,而这些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包括其引导能力、互动能力和启发能力等。教师应该精准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学评价也十分重要,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客观地评价,以网络为载体的交流模式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表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十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要有所创新,没有创新的教学就没有创新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所以,教师要具备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够应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中,通过变换文字的颜色和形状,给学生一种新奇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如同具备了动力,动力是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想,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想象,学生肆意发挥自己的思绪,就可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灵活应用教材有效延伸和拓展

新课改实施后,一个很创新的教学理念就是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这样,教材中内容的应用可以由教师灵活掌握,适当地延伸和拓展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不那么僵化。信息技术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要学生获得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具备创新的动力。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性很强,在实践中,教师要发散学生的思维,给他们足够的创造空间。将教学内容适当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分层次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摸索,最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素养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该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依赖,并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信息的泛化,受到多元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一些道德因素成为了信息素养质变的主要影响。总的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三方面内涵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指的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能力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道德则有着更为广泛的覆盖面,针对的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规范性。可见,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与道德素质,而新时代对于人才的界定有着新的标准,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从小培养也就体现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就直接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

信息素养并非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化的德育教育,因此教育的养成是一条漫漫长路,且任重道远。小学生正值接受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发展之基础的重要时期,教育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同时对于其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2.1通过信息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意识的培养将直接作用于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追求信息的自觉性,提升信息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力。对此,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互联网的优势性魅力,使学生能够看到信息世界当中的缤纷色彩。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网络并不陌生,但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显然不足,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有效处理各类事务,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教学应当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比如可以以贴近小学生生活为立足点进行教学,设置教师信箱等栏目,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分析能力。

2.2以“寓教于乐”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小学作为教育历程的最基础阶段,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亦是相关技能与知识教育的起步阶段,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体现,在与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和检索,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编辑与上网能力,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生成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目标。本文认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并且认知水平决定了只有寓教于乐,才能有效激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打字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类似于“金山打字通”这种打字游戏软件的应用则能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打字的要领。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能够高效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检索。本文认为对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除了进行基本的操作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强化对小学生搜索内容的引导,以保证所有的知识均能够切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为宗旨。另外,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最明显体现就是信息技术交互性的优势,各种交流软件的应用已经普及,培养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意义重大。对此,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在特定的适合儿童上网聊天的软件当中进行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处于健康的环境下。

2.3灌输“文明用网”思想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具有着极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当前的互联网当中充斥着诸多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均起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中筛除糟粕,保留合理价值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成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举措。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大对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引导,使小学生认识到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文明用网”理念的灌输来强化学生的信息道德建设。

3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能力与道德三个层面,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于此。因此,教师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紧密围绕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护航,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五】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以游戏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一切真知的源泉和动力。学习应该是兴趣为基础的,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和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算陌生,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发现,在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时,大多小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难度的提升,一些小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如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以较高的热情来学习呢?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小学信息技术及时就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自身具有的游戏功能来展开教学,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可以很好地将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关于指法的学习既要求学生能保证指法正确,又要求学生能规范使用。而且,关于指法练习的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此外,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又要求学生熟记硬背。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指法学习提不起兴趣。为此,关于这部分的教学,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感到非常棘手。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点后,关于指法的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结合《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开展。这样,学生通过这些打字软件可以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一边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一边可以在无形中练习指法。而且,这些打字软件都自带鼓励和安慰的语音提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结合游戏打字,学生会意识到,要想得到高分、得到鼓励就必须要练习好指法。学生自己意识和认识到了练习指法的重要性后,教师再适时加以讲解,会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加认真。

二、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给与充分的重视,而且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要懂得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中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充分调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特别关注,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只有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关于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候,其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学会独立制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表格制作要求: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表格掺入、数据输入即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数据输入、数据修改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更多的目标要求。这样的学习安排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同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

三、注重自主实践,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多动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你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不要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可以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会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三角形”会画了,对于其他五边形、八边形等,学生同样可以很快画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要结合实践教学多总结、思考、探索、研究,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十六】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听的,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运用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生动和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欲望。故事能紧扣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处在惊奇、猜想和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人物与计算机界有关的大事,让学生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既新鲜、有趣,又很实用。如在介绍WPS之父—求伯君的时候,教师可以把WPS与Word进行比较,然后分别介绍WPS与Word的主要开发者—求伯君和比尔?盖茨。教师向学生介绍求伯君开发WPS软件的经过,学生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了解到国产软件的开发所需的大量精力与财力,从而增强小学生应用正版软件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再讲解微软和比尔?盖茨,学生了解了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知道比尔?盖茨非常敬业,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全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氛围。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微软公司全线产品(DOS、Windows、Office等),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了叶鹏和谐情境快乐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解了一些软件的历史,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欲望。

2.巧设悬念,点燃激情

问题是信息技术的心脏,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问题是求知的动力。教师应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在信息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积极探索,讨论交流,和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的建构,享受学习信息技术之乐。例如在学习“金山画王”旋转图片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鼠标从图库中拖出了一张鲤鱼的图片,因为系统默认鲤鱼是向左游的。教师说:“这条鲤鱼在游玩时遇到了一条小鲨鱼,鲤鱼就要向右游往回逃跑。谁能帮帮小鲤鱼,怎么向右转啊?”顿时,学生兴奋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对图片旁边的六个按钮进行尝试操作,通过教师指导,最终学生掌握了旋转图片的方法,能够自如地把图片上下翻转、变大变小。这样就消除了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造快乐课堂,彰显信息魅力

1.快乐游戏,张扬个性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是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最好的途径。小学生上课注意力易不集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电脑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其学习的疲劳感,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如在教学键盘指法要领时,教学内容特别乏味,教师给学生讲解手指摆放要求和指法要领,强行让学生去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练习,课堂上一片混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教师把各个字母的位置和小键盘的作用讲解完后,设计游戏,并把指法练习融入“跳青蛙”游戏中去,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在游戏中掌握指法要领。游戏时,教师让学生用鼠标点青蛙的头部,它就会向前跳,每次只能跳过一个青蛙。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胜,积极练习指法,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要领,课堂其乐融融。运用游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表现,积极参与,把“学计算机”变成了“玩计算机”,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2.注重实践,品尝乐趣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让学生要多练习,在练习中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要创设快乐情境,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编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在动手实践时由组长负责指导、检查组员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让他们明确目标,自主探究,获得成就感。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氛围中去探究、去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和展现个人观点,培养积极探究的品质,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润物无声的沃土,变成趣味盎然的乐土,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信息技术课,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茁壮成长,实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的。

【十七】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体现出任务教学

教学是否成功要看任务设置得是否合理,同时学习任务也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综合分析教学目标以后,将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分成小模块,并分布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来达到最终目标。另外,教师还应根据所制订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心理与学习水平出发,并根据某一实际问题或是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来提出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在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以后,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制订实施方案。

二、学生要确定课堂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只是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学习任务进行细化。学生获取知识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并借助一些外界帮助,利用学习资源来掌握这一知识。在学生接受学习任务以后根据情境来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从而来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这样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另外由于学习任务是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所以学生想要完成学习任务就需要借助一些学习工具,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才能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并合理运用相关的知识。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创建相应的任务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及时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疑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能让学生主动探寻,不断深入,并积累一定的资源与信息。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学习方法,这样才会让学生逐渐丰富自己的经验,提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思维与学习方法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出高效的学习环境,扩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习的方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可以看出,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能扩展学生的固定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每一个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将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汇总以后,制作成幻灯片。另外,教师还应当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掌握任务驱动教学的进度与方法,并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师要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后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让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一名成员来讲述所制作的成果,然后由其他同学提出相关看法,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能让学生更加明确任务学习的途径,同时还会让学生形成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还会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十八】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一、设疑导入,激励探究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开始阶段,为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机,引导小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设疑导入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材恰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因为他们爱玩游戏、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教师要投其所好,设置疑问,让他们主动探究,诱发学习动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教学《初识电脑朋友》时,教师说:“今天,老师给在座的每个同学分一套房子,现在请小管家(鼠标)带大家去看一看自己的这套房子吧!”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瞪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趁机向学生传授有关电脑的一些知识。“A盘是我们家的小会客厅,专门会见较少的客人的地方,是容量比较小的软盘;光盘则是一个大会客厅,能会见很多客人,容量比较大;C盘就相当于我们家的卧室,是存放很重要的东西的地方……”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都想要进去看看自己的“房子”,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巧用游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让有意注意持久、稳定。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知识是必须反复练习的,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操作,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运用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在练习中寻找快乐的学习体验,课堂效率会很高。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鼠标操作时,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中让学生玩“大鱼吃小鱼”的鼠标游戏。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画面精彩,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学生提高了驾驭鼠标的能力,培养了积极、乐观的优良品质,在不断的挑战中挖掘自我的能力,为接下来信息技术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快乐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氛围,张扬个性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和谐氛围,一切顺其自然。教师顺学而教,小学生顺心而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其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演绎精彩课堂。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氛围之中,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发挥学生的特长;践行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信息技术课教学变得丰富多彩,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断绽放精彩。

【十九】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讲解知识点,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互动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逐渐丧失了兴趣。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比如,《认识我的电脑》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设置问题:你认为的电脑是怎么样的?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么?电脑窗口组成有哪些,请学生们说出来?电脑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师通过问题的创设与提问,让学生对电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又比如,《编辑演示文档》这一课。由于上一节课学生掌握了PowerPoint制作标题幻灯片,在这基础上进行艺术字、文本框或者新幻灯片的插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黄山风景视频,然后提问:这一段视频中,呈现出黄山景色的什么特点?有学生回答:山特别有意思,很奇特。有学生说:云很有特点,像轻纱,像薄气。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再将所授课本内容设计成的问题引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并且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创建合作平台,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开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搭建学习活动平台,其中,利用学习小组的模式,可以增加师生、生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以及学会设置图片的格式,实现图文混排等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初始,教师采用竞赛游戏的方式切入新课。这个竞赛游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将两张图片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然后,让学生在这两张图片中找出不同之处。这个游戏极具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斗志,并很乐意加入“找一找”竞赛活动中。在教师创设的“找一找”竞赛活动平台,各小组成员之间会不由自主地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良好的生生交流。接下来,教师在多媒体上边演示边讲解,如何将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变成相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并且在接下来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强化操作印象。当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合作平台,利用一些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划分小组,培养探究能力

学习任务的目的,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实现“优帮差”“一对一”的合作目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重视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识基础、性别、年龄,性格等特点,将4人或6人分为一组;小组长要有权威,善管理,进行全组的组织安排,副组长则专管组员纪律。正副组长的座位设计也要考虑到合作与互助的特点。下面以《发帖与回帖》为例。教师首先演示了发帖回帖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进入论坛发帖?要注册帐号吗?在注册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②当你在论坛准备发帖,或者看到一个帖文注意回帖,你在文字、内容等方面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论坛进行发帖回帖。学习小组对组员进行任务分配,一人为发帖人,其余为回帖人。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仅能掌握具体操作过程,还可以发现帖文怎么样才能吸引网民关注。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分工明确,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并且通过分工,可以定向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钻研课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备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二十】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如沐春风,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开展好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自己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偏远、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制约,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地区整体信息素养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更是呈现出与时代发展脱节的状况。

(2)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学历与学科不配套,导致教学水平较低。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现状制约,信息技术教学处于敷衍应付检查的状态。

(4)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未能落到实处,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生搬硬套,不加创新地将课本知识照搬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区和学生差异,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6)学校层面管理理念落后,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设施设备闲置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全力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知识性很强,操作性更强。时代在不断进步,可是很多偏远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家庭没有电脑,很多小学生入学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教学中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易上手、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亲自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信息技术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原动力。

2.提高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注重师资水平的提高

学校首先应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不得挤占信息技术课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学校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个人待遇上也有所体现,调动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有一定能力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尝试自己的资源库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途径,加强研究、大胆尝试,让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后,学校打造一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考虑小学低段语言障碍的难题应注重培养本民族的计算机教师,适时开展信息技术的双语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打造一支既与时俱进又有民族特色的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管好、用好信息技术设施设备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农村小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配备已日趋完备,为学校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完善相关设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使用充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提升作用;其次,结合国家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让多数教师具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再次,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力度,转变教学理念,突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学校模式,赋予民族文化更多的时代气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激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并为他们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承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周振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深层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3).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