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8六一儿童节征文8篇

2018六一儿童节征文8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04:24 | 移动端:2018六一儿童节征文8篇

又到了每日范文模板时间,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2018六一儿童节征文的非常好的范文,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总结计划的地方有很多,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赶紧跟小编一起看看,参考一下吧!

【篇一】

在童年是一个现实存在感极强的童话,它如童话般美好,又如现实般残忍,一去永不复返。

我们在孩提时经历的很多,印象中记得的却很少。那些刻骨铭心能留下来的更是难得而具有特别的纪念回忆意义。虽然有时只是短暂的残缺不全的片段,但对于类似经过长途跋涉达到一定年龄的我们而言都非同一般。

印象中有次伸手索要母亲手中的瓜子,那三个手指捏着一小撮瓜子由上而下迎来的动作,至今我都感觉到自己当时嫌弃的感觉。那时觉得母亲特小气就给那么一点点,当我用手去接时,却发现即使两只手合在一起也攥不紧那三个手指黏来的瓜子。每每想起这一刻嘴角都会不由自主的上扬,曾问过母亲好多次,她始终记不起这件事,于是至今也无法填补那段记忆中年龄的空白。

记得小时候挨打最模糊也是最遥远的一次是因为一次看戏曲。当时和小伙伴在街头玩耍,无意间路过一个政府搭建的戏台子,好奇的我们总是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热闹。也是后来听大人们讲才知道这个戏台是当地有钱人政府给百姓的福利,每周有固定的时间会专门请人来演出大戏,并且每次来看的人都很多,不过大多都是些老太太和老爷爷。像这种搭台子唱大戏的在我们当地很常见,也很受欢迎。即使这样,每次演出时,各方前来看戏的人依旧会很多。自然而然这种地方便成了小孩们玩耍的天地。

戏曲开始前总会有很多人来摆摊,卖各种零食和小吃等,等那些前来看戏的人买。那时最受小孩子们欢迎的便是棉花糖和酸梅粉,拉丝糖等,但在这种地方大家最喜欢的除了棉花糖外就是那种用报纸或牛皮纸包成倒三角型的瓜子,一包一包的插在一堆瓜子中,大老远就吸引着小孩子围上去你一包,我一包的要。同是一堆瓜子出生的,但我们总喜欢试试你里面的,再试试我里面的,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其乐无穷倒也自在。

像这种搭建一个固定的台子时常演出的在我们那却是很少见。因此,儿时种下好奇的萌芽,大概也就是在那时展露头角吧。我与小伙伴到达那里时,已经开始有人占起位置,陆陆续续已经坐了两三排。来此看戏的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也有少许是前一天赶来的。那些人提前会拿个小板凳占在最前排,来晚的就只能坐在后面看人头或临时找个石头靠前排边上挤挤。眼看天要黑了,伙伴唤我回家。我却突然心血来潮告诉她:我们看一会吧,再回去。后来印象中伙伴看了一会就告诉我她先回去了,我没有挽留,也没有恐惧。一个人坐在人群中聚精会神的看着戏台上那些身着五颜六色,吱吱呀呀的戏子。周围全是60岁左右的老人,我不知道台上演的是什么,唱的是什么。只看到那些身着凤冠霞衣,摔着袖子扯着嗓子满舞台上转着走着喊着。时而幔布拉起再拉开出现个新面孔,时而幔布拉起再拉开重新换个道具,布了场新景。我没有说一句话,静静的看着他们,也没有询问旁边的爷爷奶奶戏里讲的是什么。印象中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人问过我这么小怎么会喜欢看戏曲,也没有人问过我是谁带我来的。时至今日,那一台戏的大致剧情我都记得一二:新娘多次遭人陷害,最后一场大火想烧死她,幸得她身边的仆人哑吧救了她。但却在逃亡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脚,眼看大火逼近大家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时,这时我身边的一位老太太对别人小声地说到:哑巴最后说了一句“背”。刚听完这句话我就被人从背后重重的打了一下,回头便看到父亲狰狞的面孔,母亲,姐姐,哥哥,还有几个熟悉的帮忙找寻我的左邻右舍全站在那里看着我。就这样我被父亲拽起来回家,旁边传来老太太的声音:这家长怎么这样……被拽起的那一刻台上的哑巴正背着新娘,喇叭音乐声吹响,大红的幔布慢慢合起,正在谢幕,等我转身时却被身后的景象怔住了,身后黑压压的一大片全是人头,瞬间我就意识到自己错了。那晚我被狠狠的揍了一顿,大家都在劝着父亲,我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痛,打着打着父亲也无奈的笑了。虽然是场逢场作戏的教训,但却是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次记忆。

后来,记忆中便有很多小时候去看戏曲的经历,只不过都有大人陪着。再后来,上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样子,有幸在同学的朋友的带领下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戏曲班的同龄学徒,那时我们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练习的学员,一遍又一遍的被教练训斥着,这个动作忘了那个动作错了,一遍又一遍的用木棍敲打他们。记得那时台上正在演练的一个女孩,总是忘记动作,教练随手抽起她手中的长矛就重重的落在她身上,边打着边示范着说:“告诉你多少次,嗒、嗒、嗒,停!念:来,来,来。念完三遍“来”后头上的手要向上,握长矛的手要向下翻。你长脑子没?”看着女孩眼里闪出的泪光又强咽了回去,我心便想是哪些狠心的父母忍心让这些孩子来这吃苦,又转眼感叹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如此的艰辛与不易。课间休息时,我们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聊天,问她们一般要练习多长时间。女孩说凌晨四点起练功,一天练近12个小时,不同的动作练的时间也不一样,像她刚在台上那样的倒转圈每天练两个小时至少要练两年才能完成,当时听完我很惊讶。

同是童年,我们甚至是很多人的人生都会熏陶上不同的沿途风景,有喜有悲夹杂着童真一路成长。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懂什么?我想说其实小孩子是懂得不多,但他们却懂得如何历经童年趣事而影响后天发展。童年是童话中的现实存在感,仿佛真实存在过又似童话梦境般虚构,唯一的相同点都是些触摸不到的记忆。我们应感恩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它让我们懂得成长,懂得感恩受教。大人们也应多关注孩子们的童年成长,多些耐心,多些宽容,多些陪伴。让孩子们成就一片蓝天白云!

【篇二】

六一儿童节前一天,给两个孩子准备了节日礼物,丹丹是涂色三本书, 小雨是会唱歌讲故事的搅拌机。他们看到礼物都是兴奋又满足,马上玩起来。这几天,朋友圈里晒出各式各样的儿童节礼物,动辄几百,有的甚至上千了。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 要什么有什么,家长都尽力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想成全孩子最的童年,孩子们也很积极地投入这些高级玩具的世界。

在我们小的时候,哪里有这些玩具,最多就是毽子和跳绳,我们拥有的玩耍的只不过是一些古老的天然的东西,但也充满了许多美好。

每到夏天很炎热在空调屋里的时候,我总是回忆起我们小时候的夏天。 

尤其是夏天的中午,是知了叫的最欢的时候,那“吱~吱~”的声音和夏天的炎热给我的感觉一模一样。暑假里的午后,奶奶总是想让我和妹妹睡个觉,小孩子却是精神不想睡的,奶奶于是躺在我们身边哄着我们一起睡,我们假装闭着眼,听着知了怎么这样使劲的叫,就越发地睡不着。每次都是等奶奶把自己哄睡着了,我们就偷偷摸摸蹑手蹑脚地走出去,等出了家门,马上有一种解放的感觉。我和妹妹就比赛去找知了,看知了站在哪棵树上唱歌,看谁找到的多。现在哪里还记得什么输赢,只记得知了真是多啊,在房前屋后的树上,稍微一留意,就能找到一只,运气好的话,还能逮住一只唱的正投入的知了呢。后来听到刘若英的宁夏:“宁静的夏天,知了也睡了,安心地睡了。”真觉得美极了,那正是我记忆中的夏天,只是,我印象中知了总是在唱,哪里会睡觉!

小时候的田野里,有我们无限的美丽回忆。  

小时候,我们和妈妈一起去下地种红薯,大人们插好红薯秧苗,我们就用小瓢一棵一棵浇水,姐弟三个高兴的浇水的样子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不想干活了,我们就在地里到处玩。我们遇到最有意思的事就是看见屎壳郎滚粪蛋儿,几个小孩蹲在地上看屎壳郎在崎岖不平的地面滚着它们的宝贝粪蛋儿,小腿灵巧地一蹬一蹬,粪蛋儿就听话地跟着它们走,真是乐趣无穷啊。有时候会看见一条蛇,男孩子胆子大,将蛇赶进去一个大坑里,女孩子就又害怕又想看地偷瞄一眼赶紧跑走了。

秋天的时候,地里的蚱蜢、蚂蚱、蝈蝈、蛐蛐各种小虫子特别地多,我们总是兴趣不减地找来玩。用狗尾巴草穿一串蚂蚱烤来吃,真是最美味的食物。把小虫子装在瓶子里回家喂小鸡,看着小鸡们叽叽喳喳争抢着吃,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肚子饿了,走出家门走几步就到了村里的菜园,黄瓜、西红柿、茄子都能直接吃,绝对天然无公害。有时,我和妹妹还会找到一根甜秸杆,比甘蔗还甜,每人吃一小截,带回家给弟弟吃,那时候我们俩在弟弟心里可是无所不能的大英雄呢。

那个大坑,承载了我大部分童年的幻想。

我心里永远有一个童年乐园,那是一个大大的坑,通常每个村子都会有这样一个坑,对于大人们,那只是由于需求挖的一个大坑而已,对于小孩子,那简直是一个游乐场。大坑里长满了各种植物,我们把这里叫做城堡,各种房间都有名字的,这成了我们捉迷藏的好地方,有一次,我藏起来的太隐蔽,别的小朋友都走了我还不知道,最后发现只剩一个人的时候,觉得害怕极了,赶紧往回走的时候,发现一片美丽的野花,编个小花环戴着,觉得美的像个公主,不知不觉已经不再害怕了。

这个大坑里有好多贝壳类的东西,我们经常像寻宝一样找到好多,一堆一堆用“漂亮袋子”装装好,这些小贝壳在我们还没见过大海的时候成了我们的宝贝玩具。那时候我很有经济头脑呢,我发现大坑的树上有许多螳螂籽,据说是一种药材,能卖钱,我就想尽办法把看到的螳螂籽都拽下来,一想这些能变成钱心里直偷着乐。我把螳螂籽都放到家里的抽屉里,后来当然也没有卖,慢慢地都都忘了,后来,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吧,有一天爹叫我看看怎么回事,我跑过去看着抽屉里许许多多的小螳螂,不顾爹的生气而忍不住地兴奋,没想到我采的螳螂籽会变成小螳螂的,多有意思的事啊!

虽然,我们小时候没有丰富的玩具,可我们有更有趣的玩具;虽然没有肯德基麦当劳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可我们有现在的孩子永远体会不到的美味;虽然没有动物园,可我们身边就是更有生气的动物园,那些自然的土里生的地里长的东西,都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再也无法企及的回忆了。

【篇三】

我的童年是在新疆度过的,所以,所有的童年往事,都和新疆这个地名有关。而更确切的印象,就是农八师146团部那片家属院,附近的那条小渠(就是小河),以及小渠那边的加工厂。

记得整个小学,我都是无忧无虑中过来的,根本不知忧愁烦恼为何物。

那时功课根本不紧,而我在上小学前就对认字很感兴趣,自己拿着小学课本,在本上描画着,大概也让教小学的妈妈教了我一些拼音吧,就这么着俺也就学了不少字,竟然毫不费力的能看懂高年级的语文课本,而且乐在其中。

俺是1970年春天上的小学,那时还不足六周岁,但是学习丝毫不吃力。二年级时,就能像模像样捧着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并囫囵吞枣的看完了,这在当时,俺确实是被老爸老妈视为一块读书的“好料”的。来家的客人,也常常会欣赏到俺的声情并茂的朗诵,老爸经常主动隆重推出俺,因为我能够津津有味的根据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拿捏着嗓子,进行自我创造型的模仿。也不知是不是听广播学来的,反正就是喜欢,也不知道害羞啊扭捏啥的,大人们大概看着也觉得好玩。

后来,俺又对芭蕾舞产生了兴趣。其实那时在新疆,我们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所有的芭蕾启蒙,就是来源于那时的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小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惊人的,俺就因为看了舞剧,竟然会着了魔般的模仿人家芭蕾舞女演员立起脚尖的姿态。要知道,俺那时可是穿的是老妈和外婆手纳的平底土布鞋啊,鞋子前面根本没有人家电影上的那种鞋尖有块平面的“设计”,脚后跟也没有漂亮的丝带捆扎。不过这也难不倒俺,俺就这么练阿练,终于也能把脚立起来了,而且还挺直,不但能双脚立起,还能模仿一些金鸡独立啊、空中大弹跳啊等动作。吃饭时帮老妈从厨房端菜时,菜放到饭桌上后就来那么一下,左脚直立,右腿后甩,自感不够高不够漂亮时就再来一个~

有一次在我家后面那几排家属院玩时,忘记是在哪个朋友家门口了,反正俺是突然兴起,手扶墙边,就猛地来了一个后踢腿,哪想到,正好那朋友的妈妈从门里出来,猝不及防,被俺一脚踹在了肚皮上,立马痛得唧唧哇哇的叫了起来,吓得俺是一溜烟滴逃走......

还好,那时的人都是很淳朴的,想是小孩调皮,无心的,也就算了,反正我家是没接到告状,免过一顿皮肉之苦~

当然了,一旦对什么感兴趣,也就感觉不到苦了。俺也不知听谁说的,说人家真正的芭蕾舞演员的脚趾,大拇哥二姆哥和中指,是一般平齐的,于是俺就照这个“标准”苦练。终于,有一天,俺的两只脚的大拇哥上的大指甲竟然脱落了,染的袜子一片红,俺竟然除了有点酸,却没太多疼痛的感觉。再看看那三根脚趾,似乎还是没有一般齐啊

这让我很郁闷了一阵子......

后来,老妈从来我们这儿演出的克拉玛依文工团那儿,借来了一双真正的芭蕾舞鞋,让我们开了眼,俺穿上试试过了一把瘾,发现,有了俺那布鞋直立的基础后,这芭蕾舞鞋太容易立起来了~ 幸亏后来这芭蕾舞的梦没继续做下去,否则,俺成什么样也想象不出来鸟。据说我们学校另一个高年级的女孩,想当芭蕾舞演员都精神有点不对劲了。她的身材离俺们看到的芭蕾舞剧中的女演员的苗条,差得太远了,腿粗不说,还短,听说她还要报考上海芭蕾舞学院,那可是当时中国芭蕾舞顶级的单位啊。大家心里一致认为:她真是走火入魔了,也不知后来她怎么样了。

后来,因为俺对唱歌也很感兴趣,什么样板戏啊电影主题歌啊,一听就会哼上了,所以,那时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就没少过俺的身影。当然了,那时的演出也很简单,一般都是初中部高中部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为主力,穿着黄军装、带着红卫兵的袖箍,上去就是快板啊、三句半啊、歌舞啊、诗朗诵啊,很有气势的,往往一曲临了,总会摆个红旗招展、两三个男生弓腿做支架,周围万众心向红太阳,最后一人飞奔腾越,稳稳站在那两三人的“支架”上,形成居高点,也掀起演出的一个小高潮。俺们小学部的孩子们,往往站在幕旁,羡慕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那我们这些“红小兵”们,就只能演些“我们是公社小社员”啦、“我爱北京天安门”等表演唱的节目了,再有的,就是那些歌唱得好的同学,节目组织者会给再加上个独唱节目,往往也都是当时的样板戏唱段。俺就经常唱李铁梅或小常宝,清唱。

文艺宣传队经常到各个农场连队巡回演出,大卡车一拉,呼呼啦啦一队人马锣鼓家什啥的,就都到了地方。当地的农场工人们就像过节一般热闹喜庆。好像那时都是免费的,看演出的看得起劲,演出的人也没觉得累,那时才叫“互动”热烈呢。

除了巡回演出,还经常举办新疆各地兄弟单位的文艺汇演,那可热闹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记得有个外地来的演出团体,里面有个小演员,大概才只有6岁还是8岁,那样板戏唱的啊,是无可挑剔(俺就是带着点酸味去欣赏的),舞台底下是一片啧啧赞叹声;还有个年纪轻轻的大姐姐,把那李奶奶唱得是,和电影上没半点差别!要放在今日那《星光大道》上,绝对是一颗颗明星啊~

那时候,还没恢复高考呢,许多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出路,就是招工当工人,或者是去当兵,再不就是学个什么乐器啊画画啊手艺啥的。大概觉得俺也许唱歌方面能栽培一下,所以俺老爸还曾经百忙之中,抽了点时间,在家“训练”俺。其实那真是遭罪,因为俺喜欢唱歌完全是兴趣,但被严肃的老爸坐在那看着我唱,那个神情啊,俺的小心脏立马就跳得不正常了,调也找不准了,表情也不自然了,顿时惹老爸一通火冒三丈,神马“孤僻秀”啊,“上不了台盘”了(不太懂啥意思,反正感觉就是俺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呗......这话可真是伤了俺自尊了,那个恨啊~)从此对登台表演心存隔膜。幸好俺后来做了教师,又把胆子给练回来了~

后来好像老妈还找了个当地一个挺正规的乐队,就在礼堂里,请那乐队的京胡师傅给俺伴奏试试,哪想到啊,俺一听到那京胡吱咕吱咕的声音,就笑得跟不上调了。得!只好作罢。

老妈还教过俺简谱,可俺对那简谱就是不开窍,没有丝毫兴趣,学不会也不想再学,于是,造就了俺直到今天也还是不识简谱。当然了,女儿学钢琴时的那些“豆芽菜”钢琴谱,对我来说那就更像是天书了......

虽然没学会识简谱,但也丝毫没影响我对唱歌的热爱。每每当家里做饭时,我总是一边帮忙做小工拉风箱,一边就把所有会唱的歌一首首唱个遍。我还曾经有个手抄歌本,上面工工整整的全是我从各种杂志报纸上抄来的歌词,那是我的珍宝,可惜搬家时弄丢了。

随着年龄渐大,俺的兴趣又逐渐发生了转移。在小学高年级时,我有一个同学叫毕文萍,她会画画,而且画得相当得好,听说还准备去报考美术学院呢。我经常去位于家属院前排的首长住房的她家玩儿,就看见她画的一幅保尔柯察金的铅笔画,就挂在她卧室的墙上,简直惟妙惟肖!听她介绍说,这都是用画图铅笔一笔笔画出来的;俺就此知道了铅笔还有很多种,神马2b、hb啦,还知道了什么写生、什么素描,什么是炭画,什么是临摹......

不用说,俺又着了魔般的一头扎进了图画里。当然了,那时也没什么课外兴趣班,也没什么老师辅导,有的是时间!俺就是到处找图画书照着画,还叫当时回江苏老家探亲的老爸老妈给俺带回来关于画画的书,还有老家的亲戚们也给我买了寄来了几本,甚至,我还把外婆的一张标准照拿来做蓝本。就那么画啊画,竟然也开始画得有模有样了。画好的“作品”贴了我床边一面墙。当时俺初中的语文老师杨老师,据说业余画画非常有造诣,有一次他来家访时,老爸老妈顺带着赶紧叫老师看看,那些画画得怎样?虽然老师满口说不错不错,但是后来也没了下文,估计人家收徒有什么说法?还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再不就是害怕打击俺的自尊,只有说“不错”了吧?

除了画画,俺还拿家里的鸡蛋来练笔。在洁白的鸡蛋上,画上弯弯的眉毛,秀气的眼睛,挺拔的鼻子,樱桃小口,那就是个标准的古典美人鸡蛋脸哦~不过,尽管舍不得,还是被老妈拿去磕了,做了蛋炒西红柿了~

对了,好像我初中时还学过几天写大字,也就是写毛笔字,按今天的话说,那叫书法。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撇要像刺刀,捺要像扫帚”,这是俺老妈的原话。写得好的字,老师就会给画上一个红圈。后来开始用钢笔了,毛笔字也就不怎么练了。其实,确切的说,也不是彻底不练了,只是上课不练了,下课我们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大批判稿子,那可是要用毛笔写的。于是,回家后找出一堆报纸,七拼八凑的成就一篇檄文,“批林批孔”,或者批“师道尊严”,或者批“分数挂帅”,总之,既练了写作文,又练了毛笔字,还交了作业,一举几得。虽然以后再没写过了,但是2001年在黄山工作结束时,俺去了太平山散心,顺道给道观里捐了银子,老道请我在“功德簿”上签个名,按顺手拿起毛笔,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名儿还挺像那么回事,被老道一通表扬啊~

记得上学那时最时髦的批判语是“考!考!老师的法宝!(感觉这话要放在今天,可真是对症极了)”还有,就是电影《决裂》中那个摇头晃脑的教授讲的“马尾巴的功能”,印象极其深刻。张铁生、黄帅是当时学生们的偶像和榜样(什么事什么人,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来看。当然了,张铁生现在仍然是个人才,看来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直到有一次上学,看见校园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里,竟然有批俺老爸的内容,这可让俺心里窝火了好久。从此,俺在心里发誓:再也不对政治感兴趣,再也不当任何班干部了。

另外,因为老妈是老师,俺也经常帮忙改作业、刻钢板。那时的老师可是辛苦啊,哪有现在的电脑打印机啊?每次考试,都得自己在家刻卷子,就是桌上放着个划有格子的钢板,把蜡纸铺上去,再用一种特殊的钢笔(笔头坚硬但没有墨水),在上面写出试卷样卷,再拿去学校油印出来发给学生。所以,俺不知帮老妈刻过多少次钢板,那时俺的仿宋体也因此学得不赖。

儿时,自从俺在一个住我家后排的同学韩淑华家里,看到了俺平生第一次看到的如天书般的英语书后,俺就遐想着:将来俺要做一个翻译家。但是直到上了初中吧,我们才开始有了英语课,而且老师的发音,俺今天的标准来说,还是生硬不准的。幸好开英语课前,我已经开始跟着广播英语课程学了段时间的英语了,所以在初学英语的同学们中间,还是显得相当“有功底”的。记得第一次考试,除了考几个单词,字母外,最后一题“提高题”也就是想加分的同学根据能力,可答可不答的题,要求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和家庭。这可是小菜一碟!俺顿时一通简单句,把俺家成员一通介绍,这回可把老师惊了一跳,还来俺家跟俺爸妈好一通表扬呢。

当然,俺也发过很多其他的誓,比如要做个老师,要做个演员,要做个医生,要当个女兵,或者当个画家......

时至今日,看来俺是除了那个当老师的愿望是实现了的,其他的,则一概随着岁月的流逝,烟消云散鸟.....

【篇四】

每当看到稚嫩的孩童,看到欢蹦乱跳的玩耍,看到那些为心所欲的任性,我想起我的童年时代。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初,当时国家正处在三年困年时期,听父母讲,我在娘的肚子里没吃过饱饭,身怀六甲的妈妈饿的爬上树摘树叶想喂饱肚子的时候,还被看园子的把树叶抢走。哎,那个年代真的不易!随即我的出生,更是给家里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有人说,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是吃浆子长大的,而我是吃玉米糊长大的。

三岁前的事情很多记不得啦,脑子里只深深的记得家里实在困难,把咿呀学语的妹妹托给远房的外地亲戚来照看,我只记得妹妹走那天,我们一直把妹妹送到车站,长我二岁多的哥哥使劲拉住妹妹的衣服,喊着:“别叫妹妹走,我可以带妹妹玩。”火车开动了,妹妹从我们的眼里消失了。回到家里,我们全家都哇哇的大哭起来……这件事,深深地刺疼了我的心,自此,我心里就暗暗发誓,我要多干活,叫爸爸妈妈不在为我操心。我要长本事,有一天找回我可爱的妹妹。

大家听到这里会窃笑,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干什么?看看现在三岁的孩子,还要父母哄着吃饭,哄着玩,真的好幸福!六十年代,三岁的孩子要负责看弟弟妹妹,要帮家里做家务。那时候的我,会帮家里倒垃圾、收拾屋子、擦地、洗菜等这些简单的劳动。那时候,家里住的一个小独院,我没上过幼儿园,每当父母上班,哥哥上学的时候,妈妈就把我锁在院子里,把午饭放在锅里,中午自己一个人吃,等待着天黑,爸爸妈妈和哥哥回来,这期间我尽可能把屋子打扫干净,把晚上要吃的菜洗出来,垃圾放在门边等开了门再去倒掉。最开心的事就是晚上吃完饭,妈妈缝补着哥哥淘气爬树撕坏的裤子,爸爸会出其不意的从书包里拿出一把木质手枪或一个竹节做的长尾蛇来和我们一起玩耍,哥哥嘴里发出叭叭(piapia)的响声,我会和爸爸相应倒下,而我也会突然用蛇去袭击哥哥,哥哥也装作蛇咬后中毒无力的样子……其实,虽然开心,虽然快乐,可心里谁都不会忘记远去的妹妹,常会看到妈妈脸上淌着泪,早上起来爸爸的枕头都是湿的,哥哥手里的小玩意会偷偷的藏起来,等着妹妹回来一起玩,我只有躲在门背后悄悄的哭泣。

时间流逝,六岁那年我上了学,学校在我家胡同尽头,记得开学的第一天,爸爸把我送到教室门口,老师从爸爸手里接过我的手,指着桌子上的名字告诉我这张课桌是我的位子,从此一坐就是五年,小学的五年,有我太多的快乐和幸福。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个个子矮矮的胖胖的小眼睛的蔡老师,记得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笑呵呵地说:’从今天开始你们这些小毛头归我管,你们要听话,淘气的话我会找家长的。’小小的我们都严肃起来,知道找家长是什么意思,时间久了,我们时不时也会忘了纪律淘气起来,也没见老师找家长,随大胆起来,更有不知深浅的同学还给老师起了外号叫“菜包子”,现在想起来,老师居然没恼怒,还笑呵呵地说,要是每天都能吃上包子就好了。呵呵,我可爱的老师!

老师很善良,虽然很迁就我们,在学习上绝对是一个严师,每天谁有错题老师一定会叫他改正过来,还要重写三遍记住为止。那时候我很少被老师罚,用老师的话说,我很用功,作业干净整齐,几乎没有错误,我的作业也常常会在学校的展览栏里展览。每到这时候,我都可以拿到校会上颁发的小红花,要知道一个班只有一个哦,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心里满满的幸福感。

尽管如此那时候我还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我经常想:我什么时候才可以长大,才可以帮家里挣钱,减轻爸妈的负担。我十岁那年,妈妈工伤不能上班,生活都不能自理,爸爸带着我和哥哥一起照顾妈妈,在妈妈可以活动恢复期,每天5点多就起来拉着妈妈去活动,二小时后把妈妈安置好,我们跑着去上学,就这样,我们从没有迟到过,每天放学,哥哥和我一起做饭,有时候贪玩,煮的饭糊了锅,好好的一锅饭变了色。那时候我和哥哥没有买玩具的概念,都是巧手的爸爸给我们做玩具:爸爸用粗铁丝弯成推铁环,用木头削成一头尖的按上弹珠抽嘎嘎,用旧车带绞成皮筋,就连跳的大绳都是爸爸用废旧的麻袋剪成条编成的,这一切都是我们孩童时期最开心的玩具,就连街坊家的小朋友都羡慕的不得了,常常巴结着我们,不然真的玩不上……让我现想起来偷笑一下吧。最开心的是过年的时候,爸爸亲手用红色皱纹纸给糊的灯笼,里面装上蜡烛,点起来红红的,亮亮的,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挑起来,在白白的雪地上,哥哥在前边跑,后边跟着一串二三十个我们这般大小的孩子,红白相间中,开心的笑声在沿街荡漾着......

我小学五年级那一年,北京实行小学五年毕业升初中,那一年妹妹回到我家,原因是因为没有户口,妹妹始终上不了学,没办法亲戚只好把妹妹送了回来。好清楚的那一天,我考完试早早回来,看到一个漂亮大眼睛女孩站在亲戚身边,见到我们眼里怯怯的,妈妈说和妹妹玩吧,懵懂的我没等妈妈的话落下,一把拉住妹妹的手,眼里涌出了泪花,甜酸苦辣,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尽管妹妹在亲戚家很受宠,可在我心里妹妹从小离开爸妈就是最大的委屈。

由于我学习好,上了离我家最近的重点中学,那是七十年代初,家里的生活还是很窘迫,还不能工作的妈妈接了旁边手套厂的加工活,每天下学,全家动员做完活才可以写作业,有时会写到很晚,不管多晚多困,爸妈总是陪在我们兄妹身边,给我们倒好洗脚水,直看到我们熟睡。早上我们睁开眼,妈妈的早饭就放在桌上,虽然不是鸡蛋牛奶,是一碗烩窝窝头,可吃起来依旧香喷喷的,令我们心里好感激爸妈。日子很平淡的过去,那时候最大的快乐是每学期末,拿到五好学生的奖状和优异的成绩单,爸妈会心的笑,锅里飘出来久违的肉香,叫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十四岁那年,那是我最后一个儿童节,爸妈送给了我 一个小小的储蓄罐,告诉我长大了,要自己管理自己,茫然的我觉得好突然,后来我才明白,我应该慢慢学会很多东西,这才是开始。那时候我的收入就是过年爸妈给的一角钱压岁钱,还有我剪掉长辫一起卖废品的钱,统统放进了这小小的罐子里。年复一年始终没舍得花,每当看到这小小的钱罐,好像十四岁就在昨天。

四十年过去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翻天覆地,想起我们的儿童时代,经济的困乏,条件的落后,可我们的心很充实,我们的亲情很浓郁,我们的爱和对父母的孝敬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里,叫我们觉得不论是为人儿女,还是为人父母,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我们。看到现在孩子们的幸福,我们也无所遗撼,童年时期的我们虽然没有现代化的玩具,没有牛奶和面包的享受,可生活一样厚待了我们,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幸福,很开心快乐!

【篇五】

手足情,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一种感情吧。

我家的每个清晨都是最忙碌的时光。闹铃会在六点准时响起,我在蹑手蹑脚中起床,给全家做早饭、照顾姐姐小白起床洗漱,再把妹妹小美从被子里抓起来,穿好吃好,我们需要赶在7点前出门,两姐妹坐在后排的安全座椅上,我开着车,带小美一起送小白去学校。小美再跟我回家,或去超市买菜,或去公园里转转。

很多邻居会问我:“这么早,你把妹妹折腾出门干什么呀?”

有些邻居更会为我抱不平:“你也真是辛苦啊,没人帮忙还要拖着两个娃!这一大早上的......”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是妹妹每天早上会在六点半准时醒来,因为她知道每天这个时候都要和我一起送姐姐去学校:一起出发、并排坐在后排坐椅上,或是和姐姐一起唱着不着调的儿歌,或是和姐姐一起分享一块早餐面包,或是听姐姐聊起学校里有趣的同学。与姐姐同行的路上,是两个孩子安静地交流情感的旅程。

姐姐小白是爱着妹妹的,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从一开始就知道。妹妹五个月的生日,姐姐在家中,自谋自划了一场生日会;妹妹六个月的生日,姐姐邀请她的同班同学给妹妹制作了手工生日卡片;妹妹成长的每一个月份,姐姐都记得一清二楚,每个月的26号,总会有小惊喜带给妹妹——这就是爱心满满的亲姐姐!

妹妹小美也是爱着姐姐的,只是她太小,还不会用言语表达。

一次去邻居依依家玩耍,依依妈妈拿出草莓招待大家。我们家的小美啊,就是一个小吃货,面对美食从来不客气,大大方方地往自己嘴里送。临走前,还往自己的棉袄口袋里放了两颗。我为小美的失礼感到不好意思,连连跟依依妈妈道歉。

回家的路上,我跟小美谈起今天的表现,告诉她,妈妈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好,到别人家作客,应该多点矜持,多点礼貌。说完这些,我又特别寻问了一下:“为什么你走的时候还要抓两颗草莓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呢?”

小美沉默不语,小手揣在口袋里,抓得紧紧的,好像生怕我让她把草莓再还回去。我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再纠缠于这件事,如果孩子做得不

够好,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自身就做得不好,或者,我们没有给孩子传递更正面的信息?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揪着孩子的一点失误或不完美,一直强调、一直逼问。

小美不想回答,我也就暂时不再追问。

回到家中,小美把已经被她攥在手心中挤破出汁的两颗草莓取出,跟我要了一个小碗,将草莓放入,用她那稚嫩的声音说:“草莓给姐姐。”

我相信,养过孩子的父母大多都会经历过类似的情景吧!当你从幼儿园把孩子接回家时,孩子从衣服口袋里抓出一团米饭或一个饺子,告诉你:“这是今天幼儿园的午餐,我觉得很好吃,我想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最纯真可爱的宝贝。他们的语言还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感情,但是他们会毫不掩饰地用行动来表达他们的爱。

妹妹小美的两颗草莓,虽然已经被捏得无法再入口,甚至染红了一件新棉袄,但当我了解了她的心意之后,又怎么会再去责怪她呢?这样的举动发生在两岁多的小孩身上,我们更要把这个事件最正面的闪光点放大,积极地鼓励她、肯定她、赞扬她,让她也能感到,爱一个人是需要正面表达的,爱不需要掩饰。

姐姐小白六岁的时候,我曾为一年级的小白和她的同班同学做过一次演讲,主题就是《爱要大声说出来》。在我看来,人与人的相处,直接的情感表达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是让自己在家庭中、集体中、社会中收获更多尊重、增强自己幸福感的一种方式。

妹妹小美因为两颗草莓,得到了肯定,同时,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也要让小美明白,并不是因为拿了两颗草莓,妈妈就觉得你做得很好,而是因为你在自己拥有美好事物的那一刻,你心里还装着姐姐,你对姐姐的爱是值得被赞扬的,你对姐姐的最直接的情感表达非常好,你做得非常棒。

这件事并不能在妹妹小美获得肯定之后嘎然而止。在姐姐小白回到家中之后,我会再将这件事给小白原原本本地转述一次,引导小白去体会并接受妹妹对她的爱。

家有俩宝,这样的琐事还很多,只要留意观察,我们会发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有源于家庭的最真挚的感情大戏时刻上演。好比上文中提到的一件小事,如果一开始姐姐小白对于妹妹的到来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到不适应,或者质疑过原本自己独享的感情是否被妹妹剥夺了一半,那么当我们做父母的观察到妹妹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后,一定要将其扩大,同时还能让姐姐明白——原来爸爸妈妈对我的关爱并没有减少,同时,我还拥有了妹妹对我的爱。

【篇六】

曾经逝去的岁月里恐怕最难忘、最甜蜜的要属童年了。在单纯的年纪里,还好我们拥有一颗单纯的心、一双单纯的眼,单纯地感受着、看着世界的单纯。

说道农村的一天,来得比较早,太阳将要升起,村子里就热闹起来:村头的犬吠着村尾的鸡,池边桑树上的鸟儿笑着塘里的鱼,惺忪着被妈妈叫起来的我,嘟囔着嘴坐在门堑子上,妈妈拿着热毛巾囫囵地在我的脸上抹了把,偏偏我却把脸左扭右转,不让叫我起床的妈妈得逞。直到看见三叔拿着渔网说要到塘里打鱼,我立马鲜活起来,跟在三叔屁后面去看打鱼。嗯,为什么说跟在屁后面呢?呵呵呵,因为我矮啊,抬头只能看见三叔的大屁股。

“三叔,鸟儿是不是鱼变的?它长了翅膀能在天上飞吗?”看着鱼塘上盘旋的鸟儿,我好奇地问。

“鱼只能在水里游,鸟只能在天上飞,鱼变不成鸟。鸟却要吃水里的鱼。”三叔低头看着我说。

“不对的,鸟儿不吃鱼的,鸟儿只吃小虫子。”我有力地反驳着。

“鸟儿也吃虫子,也吃鱼。天上的吃地上的,也吃水里的,只不过吃地上的便利点。”三叔抬头看着天上飞翔的鸟。

“哈哈,三叔你太笨了,老师说的鸟儿吃虫子,‘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起晚了饭就没了,我妈妈也这样说的。”

三叔摸了摸我的头,笑了下,让我离开点,然后他双脚错开,斜着身,一使力,渔网就向鱼塘散开,圆圆地坠下了水里,我就看见三叔手里绷直了的绳子抖动了起来。慢慢收紧,拉着,不一会就看见满眼的鱼,在网里翻滚。

等到渔网上拉上岸,我就看到沉甸甸的一网鱼,有好多种,鲢鱼、草鱼、鲤鱼还有鲫鱼。

这时,我走到三叔面前,绷着脸教训他:“看吧,鸟儿不吃鱼,人才吃呢!”

孩子,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很顽皮。携好友二蛋,“横马”立杆于羊肠小道通幽处,见有人走来,小手一指,“呔,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抽着烟袋的大爷说着烟袋杆就要甩过来,二蛋怂愣怂愣地还在傻站着,我摇摇头,停住飞奔地脚步,回过头笑嘻嘻对大爷道:“大爷,俺爸嚷你去喝酒呢。”

“喝酒?喝什么酒?”

“叫我在这等你,你去了就知道了。”

“好,告诉你爸,我把瓜送回家就去。”

眨巴眨巴眼,“大爷,二蛋说你家香瓜不好吃嘞。我不信,大爷能不能让我尝一个?”

大爷扒开竹筐上面的草,“喏,这两个最大,一人一个。你两个小子,一个憨,一个滑。要是让你爸知道他的酒一天被你谎掉了一大半,小心你的肉皮子。行了,去吧!”

“嘻嘻,谢谢大爷,你最好了!”

二蛋慢一拍道:“哦,谢谢大爷!”

左右折腾着这个村子,与二蛋好友邀三两个、两三群“鸡烦狗憎”的小猴儿,威风凛凛地巡视着村里的治安,二娘家的杏子都长出院子了,有碍观瞻,打了;三婶家的西瓜长太大了,都坠秧了,摘了;四嫂家的栀子花太香,嗯,不好,摘了。晚饭后,好友二蛋正在面壁思过,貌似今天我叫作“村寻”的巡查执法,遭到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扑,都告到了有关的上级部门了。还好,老爹今天没回来,我的有关的上级部门只有我妈。

“三叔,你就别让二蛋看墙了,"我把面壁思过叫做看墙,因为我不知道墙还是壁。“是我让他摘二娘家杏、三婶家瓜、四嫂家花的。”

“摘也都摘了,怎么落下了你大爷家的,今年他家瓜长得很好啊?”三叔对我偏离一贯作风有点好奇,却不知道大爷今天他对我有情有义,我不能忘恩负义啊。

孩童时我是爱着春夏的,春天花草香,夏天赶荫凉。春天里,池边的柳树渐渐发芽,鹅黄沁人,我们喜欢折一枝柳枝,抽去里面的小木,用皮做一个简易的柳笛,吹着春天的旋律。编一个柳帽,路边捡几朵各色的小花装饰着,送给同村的小芳。那时的春天地上长满了吃食,纯纯的,天然无毒。野草莓,一片一片的,星星点点,虽然不甜,却很润人;我们叫着香溜溜的龙葵草,是所有人钟爱的地瑞,小孩每遇到总会围着边,把变黑的吃完;还有荆棘丛生的野枸杞,高兴时也会摘点给爸爸泡茶。然而最好玩的还是在夏天里,池塘边的桑树长满了桑葚,咚咚地落到了水里,引来了很多鱼的争抢。抬头一瞧,树上原来爬满了一个个小孩,抱着一个个粗枝,满嘴黑黝黝地吃着,稍一晃动,成熟的果子就会掉落很多,竟是“欣享之余,惠及彼鱼”的和谐之象。当然树上不止有偷吃的孩童,还有鸣蝉。嚷着奶奶活些黏糊的面团,用竹竿去沾蝉,往往小小的身体拿持不住长长的杆,垂头丧气也捉不到一只。捉不到会飞的蝉,那好,乘你没变身,能展翅飞翔前抓你好了。暴雨过后,雨水冲开了“知了猴”的洞,雨水灌进去,他就慢慢爬出来,爬到最近的树上,等着夜里蜕壳成蝉。如果洞的走向比较讲究,没进水,我们发现了就会想些法子让它自己爬出来。蝉,在洞里孕育经年,才能褪去壳身,展翅高鸣一个夏天。那时我不知道这些,如果知道,我就会默默的生着敬意而不亵渎。

稍后的岁月里,平添了些岁数,我却对秋冬生了喜爱与敬意。因为稍一回神,秋冬已经施展了它冷酷的慈悲。地也萧瑟了,天也萧瑟了,风也萧瑟了,路边洒落了一地沉默的叹息,接洽着生命的枯荣。直至晦暗的生命沉寂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着生命的续曲。阴沉的天,荒凉的地,冷瑟的风,光秃的树,人在走,耳边全是叹息,凋零的叹息。生命,风霜侵浸后,沉淀了一脚的泥土,就越发踏实了。天地本是轮回的主角,万物好似一场道具,人在其中。人在其中,等待着轮回的开始,周而复始。

童年喜春夏,青年爱秋冬,不知暮年会钟爱哪个季节。无论如何,童年仍是我最甜蜜而难忘的时光,只是它因为单纯。

【篇七】

童年就真的像花落一样,“花自飘零水自流”了。----题记

今年清明节回老屋那边祭拜,满屋子的烟味,出来门口透气,却看见了离老屋不远的一棵柚子树开得正盛。

那是太祖父那一辈人种下的,虽说长得歪歪扭扭,也不高大,结的柚子也是苦涩,但是在很久以前,它是我和弟弟还有其他小伙伴的“乐土”。

那时我们还在老屋住着,小伙伴们也都还在,虽说在一起玩耍是有很多,但经常在一起的,也就只有隔壁家的那对兄妹了。

柚子树开花的时候,站在门前是能闻到那股清新的,而我们总在这时,在静悄悄的午后,几人偷偷摸摸的来到树下,小手抱着灰白色的树干,齐喊:“一、二、三!”几人便疯狂的摇起那柚子树,白色的花随着叶子的沙沙声掉落,一时间身上便撒满了泛着清香的柚子花,拿起一个看,白色的花瓣和黄色的花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小花了,可它的模样,它的清香,成了我童年里唯一怀念的味道。

八九月的时候,柚子也长成了。它总是长了满满一树,但有时长得早些,有时晚些。早些的柚子小,晚些的柚子也太长得晚,不合我们玩乐。可就这样的柚子,我们还是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世上最好的玩具!那柚子一般不大,总是绿绿的,妈妈总说这柚子苦涩,不能吃,可到了柚子长成的时候,我们总要拿几个来吃的。可这哪里是苦涩?明明是酸的!酸到你牙齿都软了!我想,也许大人们是不懂酸吧。

而剩下的我们总是要拿来玩的。贾梦强不远处有一个斜坡,我们总是把柚子从斜坡上滚下来,大笑,然后又抱回来,又滚下去,大笑。我们总是这样,不亦乐乎。我们也总是这样过了一个大笑的下午。

每年柚子长成的时候,我们也总要当一回柚子树的守护者。因为其他不和我们一起玩的小伙伴总是要来摘我们的柚子!每每到了柚子树结果的时候,那些人便会趁我们不在,偷偷摘几个去。我们也是整天蹲在柚子树下守着,就像怕他们把柚子摘光,夺了我们的宝似的。有一次他们直接拿了一个半人高的大袋子来,装了半袋,那柚子又不大,可见他们偷摘了我们多少个柚子!而那一次,我们也打了一架,结局是他们把柚子还我们了,而我们也被大人们训了好久……

然而现在的我,也已经是个中学生了,老屋也废弃了好久不住了,当年的小伙伴也到别处去读书了,虽然有时回来,可感情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深厚,也不能像已经那样疯玩儿了。

当年的花落也成了回忆,当年的柚子球也成了触景生情。或许真像易安写的吧:花自飘零水自流。而现在的柚子花,也就只有我一个人去摇了,现在的柚子,再也不会有人大笑着把它滚下斜坡,也再不需要有人,去守护了。

因为它们已经结束了,成了回忆,也只能回忆了。

【篇八】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少时的我们很少过六一,但那时的我们却天天都是六一,想起到太原的晚上,哥哥的战友请客,一个非常健谈诚挚的朋友,我们到了一家非常有特色的饭店,一种熟悉感扑面而来,满满的70后的回忆,一些原本久远的记忆和习惯,哗啦一下蜂涌而至,倍感温暖。红色碎花门帘,黑色仿瓦屋檐,门廊上的红灯笼,门前挂着的红辣椒,蒜瓣头,一一诉说着童年的回忆,封存已久的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恍如火把点亮了漆黑的山洞,那些枯槁沉寂的旧时光一下子鲜活起来,穿过长长的时光隧道,灵动在眼前

寿县老家大院里,一到掌灯时分,小伙伴们就聚在我家门口,我们哈哈笑着走在黑乌乌的巷子里,把脚跺的震天响,欢笑声在巷子里回荡,大人们皱起了眉头,吆喝着:小点声,小点声。我们立刻噤了声,但不到一分钟,就把大人的叮嘱抛到脑后,依旧故我,童年的奔跑随心所欲,快乐而真实。

每天到吃饭时间,妈妈总会满世界找我和哥哥,边走边喊:××,吃饭啦。我总是满头大汗地跑过来,长长的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红色的蝴蝶结在我的头顶跳动着,格外鲜艳。那时的我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乌黑发亮,妈妈给我买了五颜六色的绸带,每天变幻着不同颜色的蝴蝶结,使我的童年充满了色彩,缤纷夺目。那时的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一件事:洗头。那时的我们没有淋浴,都是用水盆打来水,把头发浸泡在水盆里,一遍遍清洗,因为头发太长,每次都会拉的生疼,我一方面忍受着担心眼睛进了洗发水的2恐惧,一方面忍受着头发拉扯的疼痛,每一次洗头发我都大哭大叫,而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的头按进水盆里,一顿搓揉,全然不管我的哭叫,孩子总会对很多大人认为很正常的事情产生深深的恐惧,我总以为,眼睛进了洗发水,会瞎掉,但即使洗头是个噩梦,我也不愿剪掉头发,因为那些飘飘的绸带是我儿时的最爱。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游戏机,没有ipad,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带给我们外面世界的精彩,那时,没人给我们买玩具,我们手边所有的东西都会成为玩具,雨天,我们用泥巴做成坦克,汽车,晒干了就是一件件工艺品,晴天,松紧带系在一起就是我们最爱玩的橡皮筋,用过的作业纸被我们叠成一张张皮卡,在地上扇来摔去,我们用铁钩推着铁圈满大街跑,看谁跑的最远最快,……

童年,那些单纯快乐的瞬间像发酵的美酒,总会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某个怅然的日子,透过岁月的缝隙,散发着醇香,抚慰着红尘中疲惫不堪的我们,使我们醉倒其中,一解哀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六一儿童节征文8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