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毛泽东思想论文精选10篇

毛泽东思想论文精选10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05:05 | 移动端:毛泽东思想论文精选10篇

又到了每日范文模板时间,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毛泽东思想论文的非常好的范文,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总结计划的地方有很多,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赶紧跟小编一起看看,参考一下吧!

(篇一)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经验、教训及其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是1956年的上半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正式提出的。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有必要也有可能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什么这么说呢:

必要性: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社会即将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但是,由于我们人口众多,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巩固的工业化基础尚不完备,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很低,没有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政治任务。

可能性: 国内方面,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使我党在经济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实践基础。国外方面,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此,也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质疑。这对于解放思想,努力寻求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至关重要。

二、探索过程中获得的主要成果经验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及其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政治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明确提出马列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以别国经验为鉴,走自己的路。 “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这是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实际,冲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经济建设上: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些基本方针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1、明确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这不是简单地把原来的重、轻、农的颠倒,而是突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2、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指出,“工业化道路,可以和苏联有些不同”,同时坚持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举,农、轻、重并举,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

3、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4、在经济建设发展战略问题上,指出了将来的趋势就是:大约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约在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形成了最早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雏形。

其他方面:

1、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2、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在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同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强调了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以及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个人崇拜的重要意义,制定了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教训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由于在总体上缺乏对苏联模式根本弊端的深刻认识,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一些重要设想的全面理解,更不懂得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采取符合中国实际而不同于苏联实践、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方针政策,加上机械搬用了革命战争年代的部分成功经验,上述正确的思想没有能够全部坚持下去,有的后来在实践中完全走向了反面。主要表现在:

1、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从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以及后来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直至文化大革命,一拨又一拨的政治运动,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直接造成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

2、脱离了民主,没有实施集体领导,出现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由于建设任务本身的繁重复杂,又加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客观上要求党实施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出现的决策失误。但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全党和全国弥漫着个人崇拜气氛,导致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不能得到全党的有力抵制,最后酿成“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

3、没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在2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忽视民主法制建设。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人治的复归,产生了党大于法,领导人的讲话就是法的现象。后来形成的党内崇拜与民主法制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现实意义

首先,这种探索反映了一种创新精神,一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当时比较恶劣的国际政治条件下,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鉴,总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反映出了毛泽东没有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和条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并且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正确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习、坚持和倡导的。

其次,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成功探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迷误,为邓小平纠正;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犯错误的历史经验,教育了党和人民。促使我们反思和觉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

(篇二)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摘要: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毛泽东思想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优越性和创新性。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历史革命事业的影响。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毛泽东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经典理论的经典价值。毛泽东思想对当代热血青年及当代共产党人的鞭策和指导。毛泽东思想是一种活的灵魂。

关键词:经典,运用,传承,完善,学习,指导。

历史闪烁经典,经典点缀历史。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圭臬的毛泽东思想,将永远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中。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以此为大飞跃,在黎明到来之前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血液。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次光辉壮举,巧夺天工,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蓝图上图了浓重而鲜明的一笔。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条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是社会主意矛盾理论三条理论三条血脉。总之,毛泽东思想是一套经典理论,像中国共产党党旗一样,永不退色的影响一代又一代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人,指导他们去兑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民族的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型。毛泽东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应运而生,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和一切权国志士的智慧,最终解决了中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是伟大的,其伟大之处除了其理论本身的独具匠心外,很好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的召开,毛泽东思想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和历史舞台,作为一套较完备的思想体系被历史记载。1980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会议上,全党上下对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和决策地位作了进一步的肯定并给予了科学的评价。自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具体实际的影响展开了新的纪元。

回顾近代中国史,毛泽东思想像东方升起的旭日一般照亮了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驱散了遮挡中国社会前进的层层迷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具体实际具体分析,切实考察当代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后,巧妙地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从此推波助澜将中国的各项事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将长期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彻底推翻,建立了脱胎换骨的大中国。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倍受打击一蹶不振,人口基数特大的怏怏大国选择了一条正确=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道路——建立洋溢在东方大地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并通过三大改造的探索和尝试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不仅建立了相当独立、比较完整工业体系和起点较为新颖的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储备,而且在此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事实资料。更为重要的是,在探索中华民族和中国经济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增加了经典理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提高了理论的影响高度和拓宽了理论的影响范围。毛泽东思想予中国的具体实际在发展中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在相互催化的过程中不断脱胎换骨,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毛泽东思想诞生于硝烟滚滚、社会动荡、社会局面呈一盘散沙的近代中国,以主人翁的价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需要前进而荆棘重重的大中国指明了道路。毛泽东思想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和优越性,集源成流,散波恩泽,像甘露一样为中国当代那块表面贫瘠则具有无限生机的土地注入了腾飞的血液,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机盎然,万象更新,龙腾虎跃,鸟语花香。毛泽东思想像一股从黄土地上卷起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巨龙,托起了中国腾飞的羽翼。时势孕育经典,经典传承发展,毛泽东思想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将不断被注入新的源头活水,毛泽东思想将永远作为一支历史的绝唱回荡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天空中。

经典以及经典所诞生的时代远胜过一个神话的魅力,因为经典可以被传承且能够被完善,经典是活的灵魂,而神话故事仅限于归溯一个传说。我们必须永远记住经典和经典所诞生的那个时代,引以为鉴,文明,健康发展,同时,作为一个腾飞的民族,我们必须让经典再现,不断地去实现经典的二次演义。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存在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当今时代。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尖端极端敏锐、现代化市场经济存在太多不稳定因素的前提和形势下,外面党必须以史为鉴,重塑经典,充分运用毛泽东思想中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部分,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在新世纪党的建设中永葆党的先进性。

运用好毛泽东思想的跨时代价值,首先为我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竖立旗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党在新时代建立一个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的、总的建国趋势和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型方向。中国是一个农业化程度相对比较大的国家,为了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必须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农业状况,在切实具体分析中国实际的前提下解决好占中国人口相当大比例的农民的实际问题,以一种自愿孺子牛的身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使得建国建党中的“民生”、“民主”思想更加体现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运用好毛泽东思想的跨时代价值,其次可以纠正和解决党在作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物欲横流、欲望急剧膨胀、竞争愈演愈烈而社会化大分工愈来愈细的社会指导下,社会的阴暗面由于人性的局部沦陷而愈来愈明显,由此在社会化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背后掀起了一股股敷衍、形式主义。我们党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深刻反省,认真反思,用毛泽东思想新的含义作为指导,认真、切实做好党内作风建设问题,实事求是,褒贬恰当,努力压制这股不良风气,保持党的优越性,全方位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运用好毛泽东思想的跨时代价值,最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经典理论,对经典理论的认识和传承,运用和完善将是我们党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能否合格地承担历史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关键取决于我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峥嵘岁月留给我们的是经典,我会不断地用经典熏陶自己。

参考文献:1、萧延中《外国学者评毛泽东》 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7年6月第1版

2、杜世伟《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1版

3、祁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

(篇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运用他的聪明和才智,凝聚了全党全军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巨大财富。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其独特贡献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宝库中价值连城的珍品。

2、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的国界和产生的时代。她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在世界军事理论殿堂中享有显赫的地位。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人开始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许多国家还成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会和学习会。在20世纪,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书之一,就是《毛泽东选集》,不仅在中国出版几亿册,并发行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现代战争和军队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真理,对指导我国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及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对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打赢高技术战争的法宝。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中国革命战争,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产生时期、形成时期和丰富发展时期。

(一)产生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

我们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主要标志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了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掌握和影响了部分武装力量

2、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缔造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二)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

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有代表性军事理论著作有: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这些军事著作所阐述的内容,包括了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时期(1945年至今)

抗日战争胜利至今,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确立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战略、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他的基本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此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性发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可分为5个部分:

一是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二是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三是人民战争思想;四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五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这五个部分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略)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我军的政治工作,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三)人民战争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的含义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战争的群众性。

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地方武装、民兵与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的人民战争。总之,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完全、最彻底的人民战争,是“真正的人民战争”。

2、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根据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4)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简单地说,是指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它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总结,它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高超绝伦,内容十分丰富,归纳概括后,重点有三点内容:

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⑴因时用兵。因时用兵,要抓住战机,分秒必争;定下决心要当机立断,切不可犹疑寡断,贻误战机;

⑵因地用兵。“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孙子所讲的意思就是天时地利。战争指导者不仅要巧借天时,还要会妙用地利,根据战场环境摆兵布阵,巧妙布设兵阵火杖。

⑶因敌用兵。

解放战争,对国民党军队作战,我军多以大兵团决战,一次歼敌几万乃至几十万人;朝鲜战争,美军有强大的空中优势,且战术上采取集团滚进、齐头并进。尤其是作战初期,遭到几次惨败以后,变得谨慎小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毛泽东变换战法,采取了“零敲牛皮糖”的战术。

⑷因己用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因己用兵,有两大要则:一是择其优,避其弱。二是知人善任,择优选将

⑸因势用兵。

因势用兵,要因势而乘,因势而动。毛泽东向来重视谋势。从毛泽东筹划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战争奇观,我们看到了毛泽东是因势用兵的典范!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是毛泽东一贯的作战指导思想,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一是重点用兵,二是后发制人,三是击其要害,四是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五)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略)

   毛泽东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巨大财富--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20世纪,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都与毛泽东的名字紧紧相连。今天,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仍高挂在天安门城楼,他的基本思想仍被奉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队的行动准则。现在,尽管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军事革命已从理论步入实践,主要产生于战争年代的毛泽东军事思想,还能够适应今天的需要吗?回答是肯定的!只有全面完整地理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紧密结合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实际需要,才能为我国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及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做好准备,才能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篇四)

论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 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先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在当代具有恒久价值。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地位 价值 

中共十八大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①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确立,科学看待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报告中被提出以后,虽然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但是并不意味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③同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④

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价值:思想渊源和思想先导

毛泽东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同时,对于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也应该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与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2)国体、政体观和党建理论。马泽东思想指出中国应该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党情下,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历史的课题;他还特别强调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要遵循“两个务必”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矛盾理论是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基础,也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4)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农业大国这个基本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为新时期中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勾画了宏伟蓝图。

(5)文化观、科技观。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文化的方针。毛泽东同志还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决定科技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6)调查研究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指出调查研究要有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他的这种调查研究思想有利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基本方法,是必须要永远坚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

(7)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同时,关于国防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国防技术等都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与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主张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为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战略局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恒久价值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历史条件的长远意义与恒久价值,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科学指南。

3.1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价值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灵魂支撑。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找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就是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⑥“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⑦如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领导下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主要是指立足于本国,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它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方针。在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进取,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⑧

3.2 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价值

在毛泽东思想中有许多科学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在各项工作实践中。例如,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进行解释和应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同时,毛泽东同志还重点阐释了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这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时期,党的“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的治国方略的实施,都是对矛盾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是开创性、奠基性与导向性的。新时期,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新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观点与智慧闪光,并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

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⑥⑦⑧人民网.十八大报告全文. 

(篇五)

如何把毛泽东思想运用到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领域。1981年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再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凝聚全党的力量,不仅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前提和可靠的理论根据。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毛泽东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推翻半封建办殖民地统治,使革命走向最终胜利的具体体现。而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1、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初期,由于陈独秀的右倾路线和瞿秋白等左倾路线的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的挫折。红军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长征途中在遵义会议上才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充分坚持了统一战线的思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革命力量,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再次实现国共合作,并积极与有着共同目标的地方抗日武装等进行联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科学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武装斗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研究和理论创造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了。一方面,他不仅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而且还大胆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中某些过时的、不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形成了适合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革命需要的新原理和新结论。另一方面,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来观察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总结中国近百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3次伟大革命战争的经验,经过深入分析、高度概括和多方面展开,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原理,通过毛泽东的科学运用,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联系。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使全党树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这才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这次整风运动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普遍问题,全党进一步清算了教条主义,认识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对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达到了理性的认识。使全党进一步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解放,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运用。

1、保护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我国自1981年加入《公约》以来,除认真执行《公约》的各项决议和决定外,积极加强与《公约》缔约国管理机构的双边合作关系,同时,联合一切保护力量,保护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信托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95年10月,我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关于控制野生动植物贸易研讨会”,通过了《北京声明》,促进了亚洲各国在控制边境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方面的合作。如1999年10月,在青海省会西宁成功召开了藏羚羊保护及贸易控制研讨会,通过了《西宁宣言》和《藏羚羊保护行动计划》,有效地保护了我国濒临灭绝的藏羚羊。我认为,通过与各国共同以及一些保护组织联合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这就是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2、保护工作中的“武装斗争”。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武装斗争”就是反濒危野生动动植物走私的斗争。在濒危野生动植物高额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走私贩私,对资源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据统计,全球每年野生动植物走私额高达500多亿美元,是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走私的第三大走私活动。加强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的管理,严厉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已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我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加强对濒危的、敏感的物种(如虎、犀牛等)强化管理。同时,有重点地对经营利用敏感物种进行实地监督检查,收集有关部门查获的破坏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案情,建立走私濒危野生动植物案件数据库。并加强与海关、口岸办各部门以及周边国家合作区域联合执法,协调有关部门对重点边境口岸、重点地区、重点物种开展执法行动,加大执法能力建设,严厉打击了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切实保护了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3、保护工作中的“党的建设”。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濒管办的办事处的党员比例虽然比较大,但人员编制少(一般4-5个编制,少则3个),党的建设工作比较薄弱。2009年,为了加强濒管办设立在各地办事处的党建工作,国家林业局党组确定了濒管办的办事处与国家林业局驻各地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合署办公。合署办公后,专员办与办事处共同建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大加强了办事处的党建工作,壮大了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力量,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履行公约开创了新的局面。在管理方面,积极主动履行《公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维护国家利益,建立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鉴定网络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监测与评估管理体系,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行政许可方面,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在开拓进取方面,积极引导企业从以出口野生资源为主向以出口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

  我想,通过合署办公加强了办事处党的建设,加强了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专员办和办事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篇六)

毛泽东思想方法论浅析

马克思,恩格斯都很强调他们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列宁称唯物辩证法为伟大的认识工具。毛泽东作为辩证法的大师,在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提出了正确的路线,制定了正确的政策,规定了正确的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论,把科学的世界观具体化为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发展了马列主义。

一、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内涵及特点

毛泽东在回顾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时说:“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1—22页)毛泽东的这段话给人们很大的启示,说明毛泽东刚一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很注意“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这里所说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就是后来在著作中使用的“思想方法”的雏形,也是后来形成的“思想方法”概念的萌芽。《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著作的代表作,同时具有深远的思想方法论价值。

所谓思想方法,包括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从狭义上理解,就是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从广义上理解,就是要求人们从世界观的高度,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思想方法,会发现,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东西。世界是发展、运动、客观的物质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做工作,去搞建设和改革开放,这就是方法论。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思想。他说:“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矛盾论》第278页)。“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矛盾论》第279页)。毛泽东的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又是他从思想方法论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论述思想方法的时候,是把立场、观点、方法分散开来使用的。毛泽东首次将立场、观点、方法联系起来并用,这是毛泽东思想方法的又一明显特点。1942年延安整风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三个报告,这三个报告就是为着解决全党思想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在报告中,他多处把立场、观点和方法联系在一起使用,他说:“……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改造我们的学习》第757页)要求理论家“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整顿党的作风》第772页)。这就需要“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整顿党的作风》第772页)。

毛泽东十分重视全党的思想方法的建设问题,总是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每当重大革命转折关头,都提醒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千万注意调查研究,解决好思想方法问题。

延安整风,要求人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学风、党风和文风,都是说的思想方法。在毛泽东看来,思想方法是“态度”问题,是“党性” 问题,是第一个重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思想方法就显尤为重要了。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戒骄戒躁,千万注意思想方法问题。思想方法不对头,想问题就差一些,做工作就差一些。这就要影响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到国家政权问题。六十年代后,毛泽东对思想方法的强调就更多了,总是要求全党同志加强学习,克服缺点,不断进步。毛泽东还多次指出,唯物论、唯心论、世界观、辩证法,讲的都是认识论。他还说,哲学就是认识论。当然,认识论有广义的认识论和狭义的认识论。广义的认识论是指总的世界观、方法论。狭义的认识论是指人的认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几十年来,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方法论的理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论,并且一直强调学习、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使得全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二、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的精华是立场、观点和方法

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基本点,也是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基本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同时也是毛泽东的思想方法之一。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的事实出发,从群众的社会实践出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搞好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调查研究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搞好调查研究,就会使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种群众路线,既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重要的思想方法问题,理由就是,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这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的根本原因。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所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人民搞好革命和建设。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首先要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本国的革命事业做好,这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毛泽东思想方法的内容之一。

4.矛盾分析方法,在毛泽东思想方法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要求。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而形成的矛盾分析方法,就是为共产党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之处,还可能包括其他一些方法,如阶级分析方法,全面联系的方法等等。

三、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博大精深

但是毛泽东思想方法论也不是绝对的,同其他任何哲学一样具有它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体现在他晚年的时期内,没能正确运用自己创立的理论。

在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及他老人家逝世三十七周年的时候,对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应当有一个辩证的态度,既不能因为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论,就认为他一贯正确,无可非议,也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过失,就贬低他的思想方法论。总之,对毛泽东本人和毛泽东思想无限拔高和完全否定,都不是实事求是,都是违背辩证法的。

(篇七)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及其现实意义

从1956年到1976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也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从正反两方面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

(一)明确了举什么样的旗——即确定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党的政策作用大小的标准,1956年1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随后在党的八大决议中又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上这些基本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而且在实践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我们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思想正是基于此产生的。

(二)确定了走什么样的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革命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可以说是毛泽东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革命靠自己,建设同样主要靠自己。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得到了苏联的援助,然而在1960年,赫鲁晓夫上台,中苏关系全面恶化,苏联断绝了与中国的一切往来,自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正式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其实,早在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就体现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要立足于本国,学习外国,中外结合,走自己的路的明确态度。也正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研制和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导弹、人造卫星。可见,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走什么路还是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三)怎样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当时的历史时期,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生产力十分落后,为完成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提出大约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论十大关系》的十个问题上,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他指出: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我们仍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我们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比较起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我国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最大原动力。

二、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没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和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八大提出的这一路线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正确路线没有得到贯彻执行。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以及后来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直至文化大革命,一拨又一拨的政治运动,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直接造成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

(二)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方法不当,致使阶级斗争扩大化。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用强制专政的办法解决,但是人民内部矛盾没有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1966年,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失,给整个国家、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使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遭到了极大破坏。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在2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忽视了法制建设。1959年,全国司法行政机关被撤销,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种状况整整延续了20年,直到1979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决定,加强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重大决策靠开会解决,法律成为办事的参考,直接导致了人治的复归,产生了党大于法,领导人的讲话就是法的现象,后来形成的党内崇拜与民主法制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四)个人崇拜盛行,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由于我们党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的,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方式还自觉不自觉地带有革命时期的痕迹。那就是凸显领导权威,领导决策一切事务。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全党和全国弥漫着个人崇拜气氛,导致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不能得到全党的有力抵制,最后酿成“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

三、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启示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和发展好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研究课题,邓小平在深刻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功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毛泽东思想永不过时。

(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五位一体”同步进行,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党的重大问题,必须要集体讨论集中决定,必须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防止真集中假民主,反对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篇八)

我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论文

一、思维形态的内在汇通

客观上讲,马克思主义虽然建立在西方的话语系统上,不可避免地存有欧洲文化习惯、思维模式的一些特征,但它毕竟体现了人类一般的思维本性和发展规律,这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哲学形态、思维智慧与精神气质上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趋同性。我国传统哲学中,朴素、直观的辩证思维传统源远流长,《易传》中的“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孔子的“执两用中”;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张载的“一物两体”;二程的“万物莫不有对”;朱熹的“一分为二”,等等,都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一些精彩的表述,说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简单对举和二分法的鲜明特点。中国传统思维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习行践履,知行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家普遍关注和探讨的命题。《尚书》中就已出现“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孔子提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朱熹主张“知先行后”;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王夫之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孙中山则主张“知难行易”。这些哲学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实践观、认识论都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前面所述,毛泽东思想所达到的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在语言形式上的结合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外在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传统文化,探寻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涵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哲学思维、行为习惯上的契合点,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彻底的改造,使之既保留民族特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与科学性,这无疑是一种更为深层的统一,是思维形态上的内在结合。毛泽东从根本上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上的辩证性和实践性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矛盾观、知行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地论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在思维形态上的结合。毛泽东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实践论》公开发表时,毛泽东特意给它加上了一个副标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毛泽东不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进行总结和继承改造,同时也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全面阐明了马恩、列宁都没有系统论述过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创立了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知行合一论”。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下融合、扬弃了中国哲学的辩证观,建构起一个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精髓、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为基础的辩证法思想体系,不仅远远高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更以别具一格的中国特色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推向新的阶段。可见,这不仅是一种思维形态的结合,更是一种理论再造和超越。因此,中西文化水乳交融,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观性、朴素性得到克服,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里找到了坚实的生长点。中国人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那种隔阂、疏离的心态亦得到极大融释,马克思主义真正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价值理念的深层融合

之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发掘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民族精神与价值理念,并结合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使命,做出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与塑造,不仅使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得以传承,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髓与价值趋向,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无疑,较之语言形式和思维形态上的结合,这种价值理念方面的结合要深刻的多。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对我国传统的“自强不息”和“民为邦本”文化理念的整合与弘扬。“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最为核心的“乾坤”两卦:“乾”取象于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取象于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君子应当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应当宽以待人、容载万物。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基调之一,早已深深融入到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将其视为座右铭而身体力行着。中华民族几经沧桑兴衰,始终能团结凝聚在一起,并保持永不衰竭的生机活力,是同这种民族魂分不开的。事实上,毛泽东能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提出“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强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连串的伟大胜利,也是因为秉承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意志。显然,从“自强不息”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经由毛泽东的全新改造,作为一项价值原则,已然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形形色色的“民为邦本”思想绵延不绝。《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孔子提出“宽则得众”,主张“保民”“爱民”“富民”政策,反对“苛政”;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贾谊指出“民者,万世之本”;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些传统的民本思想虽然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但仍不失其民主性、人民性的价值与合理成分,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导向予以重塑。实际上,也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唤醒人民群众起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毛泽东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和扬弃,把这一民族文化传统与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结合起来,形成了富有创造性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理论。无论是《论持久战》中的“兵民是胜利之本”,还是《论联合政府》中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都指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从而把群众利益作为实际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视作衡量共产党人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最高标准。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深深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血脉和气质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语言层面到思维层面、再到价值层面的结合,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道路上沿着文化变迁的演进逻辑,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不断深入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富有民族性和文化性,并能够深层次的积淀于亿万中国人的心灵之中。

(篇九)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

一、相关名词解释

1.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础——立足基本国情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制度

   目标——建设 “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找到了自己的指导思想,靠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靠毛泽东思想取得了胜利,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今天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重大胜利。

2.毛泽东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邓小平说,对于坚持毛泽东思想这样一个重大原则表示任何怀疑和动摇,都是不正确的,都是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违背的,并建议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写到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里去。

3.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至今以至将来都有普遍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所形成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及其立场、观点、方法,对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思想是几十年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科学总结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是继承与被继承、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1.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基础。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很大程度上继承毛泽东思想关于“发展生产力”的论述,同时在这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等观念。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也适时提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飞跃。  

3.两者在理论基础、理论灵魂、理论内容、理论风格、方法论等五个方面的内在联系。

(1)理论基础上具有共同性,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二者共同的理论基础。(2)理论灵魂上具有一致性,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3)理论内容上具有连续性,都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两者之间在内容上有鲜明的连续性。(4)理论风格上具有继承性,都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都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科学理论体系,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5)方法论上具有统一性,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为出发点、唯物史观为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都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彻底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现阶段,研究毛泽东思想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对于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继承性、创新性,以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与时俱进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篇十)

浅谈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及其思想发展历程的认识

一、          辨证认识毛泽东探索革命道路和思想发展历程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人。毛泽东一生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我们开创了一条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科学地、创造性地理解马列主义,正确地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特征,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任务。纵观其光辉的革命历程,毛泽东关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实际结合”的思想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与毛泽东的全部实践和全部思想相随而行、同步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经过“五四”运动,毛泽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在建党后投入到党的组织领导工作、国共合作工作和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之中。1925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1927年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代表了毛泽东这一时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成果。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和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一步是基于中国革命实践的迫切需要而走出来的。在领导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高度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多次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并且形成了相当系统的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写作于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集中论述了调查研究的问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对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在中国具体化”的主张,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六届六中全会后,党开始了延安整风的酝酿准备工作。毛泽东在1941年5月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他后来作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成为延安整风的重要文献。在这些报告及其他一些讲话中,毛泽东深入地分析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论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和“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科学态度。经过延安整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成为全党的共识,并通过党的决议被正式确立起来。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中国的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此,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思想原则。  

毛泽东思想是内容极为丰富的科学体系,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宝库,它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这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以及贯穿于所有这些思想之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无不处处体现出“结合”的原则,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又表现了对中国实际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二、科学总结毛泽东探索革命道路和思想发展基本经验

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将理论与实践具体相结合、相完善的过程,主要基本经验是:

1、要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是党内大兴社会实际调查研究的开创者。毛泽东从参加革命斗争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调查研究,在不同时期开展了相应的调查,也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理论著作。

 2、要善于总结经验。毛泽东认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一切经验的客观基础,所谓经验就是人们在一定阶段或过程中参与现实生活的某种经历和体验。同时还把经验区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成功经验和错误教训。一方面指出要在实践基础上,正确地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获得比较全面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不光重视成功经验,尤为注重反面经验的特殊作用。

3、要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受制于人,盲目崇拜,一切都要听从别人指挥或调遣,那就必然会脱离实际情况,根本无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即使对马列主义理论,对苏联的经验,都不应迷信,不能照抄硬搬,而要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理解,分析和判断。

   4、要坚持实事求是。毛泽东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实际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找出其中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三、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的伟大成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忽视和放弃了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方针,脱离中国实际,空想社会主义的实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最终没有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照客观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水平,必须正确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我们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正确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十分精辟地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深深铭记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产物,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实和强大的基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中,已经确立了不可动摇和无可争辩的基础性地位,因此也是新中国和执政党的思想支柱,其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有根本的指导性。我们深深铭记着,现代化的中国必须牢牢耸立在基础的思想和理论之上。毛泽东思想是团结和激励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则和理论准则。

综上所述,毛泽东开创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融汇在他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中,体现在他的全部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中。今天,我们重温和进一步研究学习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进程,可以学习和深刻体会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对我们认识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毛泽东思想论文精选10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158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