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精神是习近平主席的真实精神映照,值得大家学习,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学习《梁家河》精神”征文活动,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细细品读纪实文学《梁家河》,更为深切体悟到我们党新一代领航人,在植根群众中历练成长的光辉足迹和优秀品格。
深刻感受到人民领袖“永远是黄土地儿子”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自称“普通农民”,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们老陕”,时刻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当成人民的一分子,将根深深扎在人民中间。正是梁家河七年饱尝艰辛的上山下乡经历,让他把人生理想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连在一起,并为之无私奉献、不懈奋斗。
深刻感受到人民领袖“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群众中”的亲民作风。“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习近平总书记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样样都干,与父老乡亲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蜕变,也成为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逻辑原点。
深刻感受到人民领袖“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的惠民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面对土地贫瘠、百姓吃水烧柴照明都困难的现状,首先想到的是“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带领群众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坝淤地等,这些都是关乎群众生计的大事。这启示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尚品格,与严格的家风熏陶分不开。他的父亲习仲勋同志,在创建、发展、巩固以旬邑马栏为中心的关中分区的革命实践中,与群众感情笃厚,留下了“易马换担”“借耕牛农具”“十个鸡蛋”等感人故事,也经常告诫子女“我是农民的儿子”,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植根群众中历练成长的信念源泉。
旬邑是革命老区,是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如何更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优秀品格发扬光大,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下一步我们重点在三方面努力:
一是以“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情怀”为主题,在全县开展大讨论活动,重点思考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什么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能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赢得革命最终胜利。二是结合大讨论活动,挖掘、提炼、整理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马栏坚持走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充实完善“马栏革命传统”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标尺和行动指南,进一步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发扬光大“马栏革命传统”,自觉践行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本情怀、务实作风和担当精神,激励教育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旬邑百姓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
篇二
细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强烈地震撼着我,产生了许多新的认知和思考。
不管条件多艰苦,理想信念绝对不能丢。当年习近平同志到梁家河下乡插队时,不但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且看不见出路和未来。在许多人处于迷茫和彷徨的时候,他凭着革命家庭对党朴素的感情和热爱,横下心来坚持下去,把梁家河作为实现革命理想的实践地。
不管困难有多大,为民办事的初心不能忘。在梁家河,年轻的习近平没有被艰苦的环境所吓倒,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豪情,带领乡亲们打井、整地,办铁业社、缝纫社,坚持不懈地排民忧解民困。
不管环境怎么变,善于学习的劲头不能松。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环境的变化可谓天壤之别,但习近平同志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他爱学习,善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无论是建成“水坠坝”,还是建成全省第一个沼气池,他都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好经验,然后结合梁家河实际付诸行动。
不管工作多复杂,勇于创新的步伐不能停。年轻时的习近平在梁家河修筑淤地坝、办代销点等,离不开那种敢闯敢干、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创新精神。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贯彻到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中去。
强化学习意识,坚定不移做维护核心的“捍卫者”。我们将把《梁家河》作为全镇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让广大干部党员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养成爱学习、勤思考的习惯,引导大家把学习思考与亭口镇追赶超越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努力让梁家河蕴含的精神深入人心,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强化为民意识,坚定不移做脱贫一线的“急先锋”。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千方百计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近五年来,他一再强调扶贫要攻坚、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农民、懂农民。我们也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亭口13个贫困村摘帽、652户1882人脱贫的目标,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强化实干意识,坚定不移做新时代的“赶考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用足用活亭口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丝路古驿、红色热土、乌金重镇、山水亭口”,为实现亭口的追赶超越而不懈奋斗。
篇三
我祖籍xx县,1969年9月响应国家号召,到旬邑县湫坡头公社门家大队插队劳动锻炼,1972年9月招工分配到卫计系统工作,2008年到龄退休。品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萦绕眼前。
当年,总书记走进延川县梁家河与我们走进旬邑县门家的情景一样,纯朴厚道的父老乡亲夹道欢迎,他们虽然生活穷困,但是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对前来插队的知青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知青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住窑洞、睡热炕,一起吃窝窝头,一起种植庄稼,一起收割麦子,结下了深情厚谊。正像总书记说的那样,陕北高原是他的根。而我,站在了黄土地,站在了群众间,用黄土地给予的巨大力量克服了人生的艰难,永远地扎根黄土地,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旬邑人。
当时插队的知青,往往几个人住一个窑洞,在窑洞里做饭、学习、讨论生产,听父老乡亲讲述“土故事”。如今的老区,几乎已经看不到窑洞的影子了,父老乡亲们大多都住上了平房,有的还住上了楼房,但那“长满”故事的窑洞依然是当年知青岁月最好的见证,承载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深刻的记忆。
当年,我们与父老乡亲一起搞生产,一起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的情景历历在目。农忙时,乡亲们主动送饭,把舍不得吃的白面留给知青;知青的衣服脏了,有乡亲们帮忙洗刷,裤子破了有乡亲们缝补。父老乡亲像父辈一样,温暖知青的心,让大家坚定了扎根农村的意志。
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使得总书记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长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可以说是总书记一路成长为我们党和国家领袖的重要基点。
作为一名知青,品读《梁家河》一书,也激起了我的记忆:四十多年来,我从一名插队知青,到在旬邑成家立业,经历了旬邑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既经历了艰辛,更奋斗了幸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将继续秉承知青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发挥余热,继续努力,扎根基层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以实际行动为老区人民能早日过上小康生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坚信,《梁家河》一书对当前年轻同志的教育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也对我有新的教益。希望这本书能鞭策和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头脑,为美好的明天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实现人生的脱胎换骨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梁家河是一本大书,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是总书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人民、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起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梁家河》一书的出版正当其时,既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教材,又为我们增进对领袖的高度认同提供了生动的党史教材。
《梁家河》一书描绘了总书记对梁家河乡亲的绵绵情意和关心支持,又展示了总书记与梁家河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生动经历。这些服务群众、团结群众、植根群众,“找机会往群众里钻”的工作方法,正是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源,为总书记始终坚持“初心”和“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和志向。”《梁家河》一书详细记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读书求知、修身励志的学习生活经历。他曾说过:“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这些经历,是总书记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尝试,也是新时代教育党员干部的生动范本,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修养指明了方向。《梁家河》一书生动展示了梁家河村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习近平的知青故事、梁家河村的发展变化,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成长经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教科书”,是“营养剂”,是“必修课”。《梁家河》不仅是一部纪实文学,还是一部总书记的成长史,一部梁家河村的发展史,一部共产党人的奋斗史,更是一堂党员干部的“党史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们要把学习《梁家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历史的契合和传承,在研读《梁家河》的过程中,从历史的角度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以及这一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此更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作中落地生根。要把学习《梁家河》与贯彻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起来,感受总书记以人民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的崇高品质,努力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要把学习《梁家河》与贯彻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学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始终践行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