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关于大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关于大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09:10 | 移动端:关于大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大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篇一

他和**科技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本科到博士,从博士到工作,他一直留在挚爱的青科。

他学术成就突出,发表科技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及**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三等奖。

他一直坚守教学科研一线,3次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3次获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指导教师,1次获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指导教师,2015年被授予**市“工人先锋”。

他就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第七届教学名师——**老师。

教源于研而重于研

采访中,**老师说:“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都应该做好,要均衡发展。”秉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源于研而重于研”的教学理念,他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以科研促进教书育人,“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发展迅速,单纯照本宣科难以把知识讲透,通过科研活动来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再回到课堂教课,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王老师说,科研活动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素材,也为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材料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氛围非常好,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大家的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涨。”王老师介绍到,“许多青年教师还没有完全体会到教学对于科研的促进作用。其实,要讲透课程中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基础知识要扎实,其次知识灵活运用的水平也要高,整合知识的能力需要强化。能做到以上几点,在科研活动中也一定会游刃有余。”

作为实验中心主任,**老师严抓管理、以身作则,大力推行实验教学改革。他说:“教师必须首先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才能再追求其他的发展和进步。平日要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教学环节虽然难出成果,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开花结果,教学重在积累。”**老师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现代化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团队。2011年,由他主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独立设课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获校级实验教学成果一等奖;材料学院实验中心成功获批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老师所在的材料物理专业和材料物理教研室,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师德建设等方面也硕果累累:2007年“材料物理”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2007年以来,材料物理教研室3次荣获“**科技大学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材料物理教研室被**市总工会授予“**市职工诚信示范岗”荣誉称号;2013年,材料物理教研室被评为“**市工人先锋号”;2016年,材料物理专业获批**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

坚守教学第一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老师多年来坚守的理念。王老师负责讲授本科生课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合材料学以及研究生课程材料工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在课堂讲授中,他注重讲方法、讲要点、讲联系、讲思路,积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从被动僵硬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的学习者;在教学中,他打破传统观念,创建民主平等的教风,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重视教学改革及实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他在教学第一线所下的功夫:2009年,王老师分别主持了学校教学立项重点项目“大工程观点下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改革与实践”和德育教育基金项目“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衔接和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研究”;同年12月,由他牵头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项目被学校授予“实验技术成果奖”;2012年主持**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与实践”;2013年主持**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性与研究性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申报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被评为**省精品课程,2014年该课程获“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优秀奖,2018年建设完成了学校首批精品在线课程。自工作以来,他发表教学改革论文40余篇,先后6次获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次获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2016年被评为第八届十佳育人标兵,2017年获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教学名师奖……

“**科技大学的学生勤奋而好学,一门课程,如果讲的不好,对学生而言就是上了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而已;但是如果讲得好,将可能会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如是说道。他不断思考如何让同学们全面成长,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培养过程的质量。名师出高徒,自2010年开始,毕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人,其科研量化分均远远超过了学校的硕士生毕业要求,这八位毕业生均获得了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指导教师,8次获“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其中3位毕业生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毕业的4个专业学位研究生中,2011届专业学位毕业生于文娟获“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13届专业学位毕业生郎丰正获“省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2017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张继凯获得了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老师第9次获“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不怕“唱黑脸”

王老师笑谈道:“前些年、特别是刚工作的那些年,因为自己也年轻,是属于‘温和派’的,学生们都叫我‘波哥’。但现在我是‘强硬派’,对于教育教学,不怕得罪学生,做到敢说敢管,做到有理有据有节。”他说,自己这样的转变跟导师张志焜有脱不开的联系。

“还记得当时导师带着我们做实验到腊月二十九才给我们放假,正月初四就又把我们叫回来继续,她对我们的教学、学业和科研盯得很紧、要求严格,而且以身示范。”王老师回忆道。正是这种严格的锻炼,让**收获了很多,所以他也传承了这种风格,教育要严在平日。“期末考核的目的是在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应该只严在考试,而松在平时。”王老师说:“不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我都会按照必修课的标准去讲授和要求学生。”

材料物理13-1班曾经是一个令**头疼的班级,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他本着“为学生终身负责”的原则,一度被班级学生排斥,甚至不希望王老师给大家开班会。“学生都是好孩子,每一个阶段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都是不同的,或许当时他们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但是我不能放弃他们。我通常与学生在QQ上一对一的交流,加班是常态。”王老师这样说道。为了给同学们做思想工作,王老师费尽心思想办法,他让自己带的研究生去给同学们开班会,“研究生都是他们的学长学姐,并且是专业最优秀的,他们去给开班会,学生们抵触情绪小了,收获自然要大一些。”王老师说,“从大三开始这个班整体面目一新,考研率和就业率都创新高,在毕业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来感谢我。”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是王老师一直秉承的信念,不能给学生随意定性,要全方位的去判断学生,在他眼中,每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最重要的。

“申请我的研究生,我都会让他们先去跟我带的硕士谈完再考虑要不要跟我读。”对于硕士研究生,**老师的要求更为严苛,因为他相信,自信来源于实力,而实力要靠自己的努力。他带的研究生中,有的毕业工作两年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的总工,“我对研究生的要求是‘体面地毕业’。”王老师这样说道。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牢记“身教重于言教”,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经验,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让学生感悟到他身上的好学和创新精神。

谈到今后,**说,还要继续做好一名科研工作者和一名教师应做的工作。正是他这样的辛勤付出,才夯实了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基石,为社会输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王老师执教生涯的真实写照。

篇二

高分子学院橡胶工程教研室主任赵菲老师先后作了三届新生的班主任。每次被任命为新一级学生班主任时,赵菲老师心中总会喜忧参半。喜的是又会陪伴新一批学生度过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忧的是班主任工作平凡却艰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能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这份工作。

如今赵菲老师担任班主任已十年有余,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了更多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成才先成人

为师先为友

赵菲老师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和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而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

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刚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和呵护,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嘘寒问暖,会让他们在远离亲人的异乡感到温暖。天冷了提醒加衣,生日到了送上祝福,每个微小的细节都会给师生间的感情加一份砝码。赵菲老师始终把学生真正当作独立的、有思考能力的人,平等地跟他们沟通,绝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了解学生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开班会的时候尽量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觉跟赵菲老师在一起很放松。

做班主任工作还要尽量跟上学生的节奏,融入他们的圈子。赵菲老师加入了学生的QQ群、微信群,及时关注、了解他们的信息,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群里的一分子,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有好的帖子都可以在群里发布,逐渐引导他们的观念和意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为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赵菲老师还建立了学生家长QQ群,及时跟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由班主任和学生的1:30变成家长+老师和学生的2:1,甚至3:1,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赵菲老师平时的工作很忙,但她从来没有因此拒绝应该参与的学生工作。“元旦的时候,她教我们包饺子,赵老师包的饺子又快又好看。”橡胶152班的同学说。团支书**在学校运动会上三千米跑步得了奖,她把这个好消息发到了空间,赵老师看到了,给她留言点赞,鼓励她多运动锻炼身体。“我真的很感动,细微之处见真情,赵老师时刻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说。

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他印象深刻的是赵老师参加他们毕业晚宴,赵老师送走每一位同学,还给女同学找到陪同作伴的才最后一个离开晚宴。“这些细节都能体现出赵老师对我们爱护有加。”他说。

培养橡胶人才

做好灵魂工程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认为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更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导师的职责。”对于经济情况和专业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赵菲老师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给予帮助。赵菲老师也曾遇到过一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

06级有个学生非常内向,不爱与同学交往,也不爱学习,挂科非常严重。赵老师联系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告诉他们多关注这个学生。赵老师又单独找他谈话,针对他的情况,分析今后的就业形势,劝他好好学习。最后,这个学生顺利地毕业了。赵老师谈起此事说,也许这个学生不好接触,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设身处地的关怀,就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能够温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逐渐敞开心扉,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橡胶152班陈志恒说,平时赵老师和我们说话,像家长一样,感到非常亲切,但我也见过赵老师比较严肃的时候,上学期我考试成绩不好,倒数第四名,赵老师把我叫过去,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一番,先是问我平时都干什么?帮我找原因,告诉我大学并不意味着放松,分析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我向上,不要辜负大学时光。

橡胶152班的郑远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但在大学第一学期由于参加的班级活动少,德育分拖了综合测评成绩的后腿。在赵老师的鼓励及个人努力下,郑远第二学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综合测评名列班级第一。后来,郑远出于对计算机的爱好转专业到别的学院了。转专业后,还经常通过QQ与赵菲老师聊天,交流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

双重身份互相渗透

教育工作相辅相成

班主任和专业课老师双重身份,使赵老师一方面可以根据班主任工作中了解到的学生学习情况完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由于跟学生接触多,赵老师会借此加强专业教育的渗透。课堂和实践环节的每一堂都能成为一次很好的专业教育,这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开展工作。赵老师说,对于大一新生,解惑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有什么不同?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何分配学习和业余活动?如何在大学里发展学习外的个人能力?这是每个学生在入学之初都思考并且渴望得到解答的问题,都需要班主任老师针对学生的个体、根据实际情况耐心地引导和解答。

前两个学年,要给学生介绍专业背景、发展前景、需要的技能及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大学学习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规划;在后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选课、选辅修专业的指导,并不断地通过座谈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由于是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有很多跟学生接触的机会,每一堂都能成为一次很好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逐渐明晰。

进入大三、大四,学生们的关注点集中在考研和就业。橡胶152班团支书**说,赵老师总是提前做工作。大三刚入校,赵老师就让我统计学生今后的意向,汇总同学们存在的疑问,给我们排忧解难。赵老师会给学生介绍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本专业在全国各高校的分布与研究方向,帮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发展目标,并向熟悉的公司和高校推荐毕业生。

自担任班主任以来,赵菲老师所在班级没有一个学生掉队,她关心学生的成长,也甘于付出,为此也收获了学生满满的爱。赵菲老师多次被毕业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是对赵菲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但是学生每一次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顺利地求职、深造、发展,才是赵菲老师最幸福最欣慰的时刻。

“其实,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感谢他们和我分享了成长过程中的甜酸,感谢他们带给我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同时,带给我关于教育、学习、生活的思考。”赵老师说。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赵菲老师说,她愿与学生们携手并肩,共同成长,愿为更多学生实现梦想助力、护航!她相信,只有学生走得更好、更远,学校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她才尽到老师应尽的责任。

篇三

“闻老师容易接近,讲课情感浓厚,深受大家喜爱。平时也经常关心我们的个人发展问题,主动帮忙联系实习单位,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服务。”谈到**老师,学生们纷纷这样评价。

**,信息学院教师,主讲《网络数据库及应用》《网络开发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先后于2012年获校级教学效果青年奖、2016年获校级教学效果一等奖,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次获评校级优秀,指导的学生竞赛多次获奖。在教学一线,很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衷希望学生能学到知识

2000年刚到我校工作时,她跟着于工教授听课。于老师的课堂特别有感染力,整个人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老师有激情学生才会有热情。于教授生动的讲课方式,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也一直在不断努力。”**讲道。

十几年的教学中,她发现学生们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学的知识很零散,串不起来,遇到需要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经常无从下手。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她注重用教学主线给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帮学生加强对课程整体框架的把握。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首先突出说明教学主线,讲清楚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脉络,今天要学的知识点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了什么作用,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上课挺絮叨的,经常重复讲课程的主要脉络和重点知识点,尽力给学生形成印象。这是从其他老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收获的体会。只有帮助学生把知识串起来,才能让他们在遇到某个问题时,明白应该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说。对于编程语言类的课程,她采用项目实训的形式,让学生先建立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然后再分解任务,分别讲解每个任务的支撑知识点,达到更好的学习锻炼效果。

在教学中,闻老师特别希望培养出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她的高中物理老师是省特级教师,善于在教学中把一个例子变换不同的条件,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知识,这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她在教学中也经常把相似的知识点运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讲解练习,让学生能融会贯通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

十余年前刚站上讲台时,**在课堂上只讲专业内容,而随着自己工作经历的不断丰富和对学生的了解越来越多,现在变得“特别想去教育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每节课都会有几分钟时间来讲专业发展与就业形势、职业素养、时间管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等等。在教学中融入党建思政的内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传递正能量。

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面临即将踏入社会的焦虑和茫然问题,闻老师经常在课堂上鼓舞信心,让大家明白看起来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其实在未来工作中非常有用,只有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她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了多项专业认知活动,如进企业参观实习、专业发展及岗位介绍、学长经验传授等,激发学生爱专业、多努力。

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

**担任班主任的信息142班,曾获“科大有志班”和“省优班级”称号。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建设,形成了常态化的教育,定期以班会、班委会、微信群、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强调集体荣誉感。班级每一个同学都目标明确、专长突出、责任感强,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

“看到学生有时候在浪费时间,我可着急了,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希望他们能有好的学习状态。”闻老师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真心关心学生的发展。

对于有实习需求的学生,闻老师利用自己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主动帮他们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实习,加强专业技术实践,推荐学生就业,促进专业建设。

专业其他班级的学生们也会找她咨询学习和就业的事情,包括方向选择和就业准备等问题。她都秉承着“对学生用心”的态度,一一帮他们解答。

“现在工作的事情多,对学生精力投入不如以前,但这份心一直都有,只要有学生寻求帮助,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忙。”**讲道。

篇四

机电学院副教授**老师,毕业留校至今已经有二十年。他主讲课程有《机械三维造型与设计》、《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AutoCAD产品绘图》、《模型制作》等。怀揣着对教师这一行业的热爱,**老师二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2014-2016学年,**老师获得了校教学效果优秀一等奖,在这之前他还曾获得过校教学效果优秀奖二等奖、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几十次,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两次获得中国图学会“高技能人才教学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近些年,他主持学校教学立项《三维机械设计》课程建设、《机械三维造型与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著教材《Pro/ENGINEER Wildfire2.0三维机械设计》、《Pro/ENGINEER

Wildfire4.0三维机械设计》、《Pro/Engineer矢量模型完全掌控》、《AutoCAD 2011实例教程》、《AutoCAD 2009机械制图教程》;主编教材《Creo Elements/Pro5.0三维机械设计》;副主编教材《AutoCAD

2005机械制图》《Mastercam X实用教程》《AutoCAD

2009机械制图》等,获得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亦师亦友的“老田大叔”

我们在网上输入关键词“**”“**老师CAD”、“**老师PROE”、“三维机械设计”,各类学习网站显示出**老师授课的视频和文档,比如“**老师讲CAD3绘图和修改工具”“Pro_ENGINEERWildfire4.0三维机械设计教学课件(**)”等。田老师笑着说:“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上传的,我觉得很好,资源共享嘛。”言辞间充满了笃定和坦然,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岁月在田老师身上留下的是从容和自信。

课下,学生喜欢叫田老师“老田大叔”,田老师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喜欢和他们聊天,在QQ群里,不管学生遇到什么问题,田老师都是第一时间给学生解决,遇到不会的问题,田老师还用电脑远程协助学生解决,他总是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学生心中他是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多次被评为毕业生最喜爱的老师。但是在课堂上,田老师非常严肃,有时候甚至不讲请面,如果有的学生不好好学习,考试的时候不会,田老师会毫不留情的给他零分。

工业设计151班的王志慧说,田老师平时和我们交流比较多,他特别认真负责,他对我们很热心、用心,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好老师。工业设计151班的阮清说:“田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工厂实例结合,讲得清晰易懂。课下,他和我们交谈时非常亲切,但同时对我们又非常严格。”

“我所做的是我热爱的”

由于田老师的课好多都是软件课,比如AutoCAD、Pro/E,课堂上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以完全吸收,所以,田老师把整个讲课过程使用屏幕录制软件制作成为视频,课下通过QQ群,百度网盘共享给所有学生,方便学生使用手机或者电脑课下复习。这样,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毕业设计的时候也能用。据学生说,在机电学院宿舍楼道经常听到播放田老师讲课视频的声音,有的学生毕业好几年了,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学习田老师的课件,还给田老师打电话,索要百度网盘的密码。他编制的《Pro/E三维机械设计》和《AutoCAD 2011机械制图》课件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学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均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

做讲课视频,田老师做了已经有十年了,讲课内容每年都有更新,所以每年都做讲课视频。田老师说,处理视频一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加班做,因为这个时候没有外界的打扰。学生王志慧说,有田老师的讲课视频特别方便,课堂上没听明白的地方,课下我们再拿出视频学习。不懂的地方随时问他,他都是第一时间给我们解答。

除了做讲课视频,田老师还前后出了七本教材,其中有一本教材印了7次,除了我校学生使用,其他高校也在使用田老师编写的教材。他主编的教材《Pro/ENGINEER

Wildfire2.0三维机械设计》和《Pro/ENGINEER Wildfire4.0三维机械设计》均获校优秀教材2等奖。

上课方式上,田老师采取“作业面批”方式,即当着学生本人的面,批改其作业。“虽然课堂时间紧,面批这么多人的作业工作量大,但是对学生有好处。面批的优点是老师当面指导,便于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随时改正,这样能让学生记得牢一些。”田老师说。

田老师的讲课内容应用较广,学生可以利用它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比如机电创新大赛,三维数字创新建模大赛、**省创客大赛等。2007-2013年,田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省机电创新大赛奖励20余项,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奖励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市大学生文化节,参加先进成图技术大赛,获得30余项奖励,田老师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坚守一份承诺。我当初留校也是出于对教师这一行业的热爱,我所做的都是我热爱的。”田老师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站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田老师始终以高尚的师德、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位学生。他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获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同时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篇五

体育学院教师**,自2006年来我校任教,主讲以跆拳道为主的公共体育课和休闲体育专业的基础课。获第四届**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校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认真对待学生,用心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健康、快乐、自信,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这是胡老师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胡老师从小就是运动健将,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项目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在平均每天6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外,她也天天坚持中午运动一小时。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她受益匪浅,因此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终身体育习惯,这比课堂上的体育教学更为重要。

在上课过程中,胡老师经常向学生强调体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定要养成好的锻炼习惯。尤其对于女同学,时常督促她们多运动,并鼓励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课堂讲授中,她主要使用示范法进行教学。为了便于学生模仿与理解,每堂课都要进行镜面、背面、侧面等多方位示范。除了要随时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避免错误动作形成,胡老师还注重让学生自由组成4-6人的小团队,进行分组练习,鼓励团队成员间建立默契,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有的学生即使偶尔身体不适也会主动来课堂观摩,他们喜欢课堂的活跃氛围,愿意来和同学们交流。

对于考试方式的改革,胡老师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上,让每个小组将本学期所学全部内容通过自己的创作、组合,编排成5-10分钟的学习成果展示,自选配乐在课堂上表演。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团结协作、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能力,在实践中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练习跆拳道,学生们的身体形态和各项生理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前不久在大学生体质测试现场,胡老师曾经教过的学生表示,尽管现在已经大四了,但是之前学的东西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自己时常抽空练习老师教过的技术,逐渐养成了自己主动、科学去锻炼的习惯。

学习了跆拳道的女生们普遍表示,通过练习跆拳道,自信心明显增强。曾经有个女生在夜晚独自回家路上,路遇陌生男子从背后拍她一下,她立即转身,下意识地做出跆拳道的基本防御姿势,顺利使陌生人迅速离开,化险为夷。

材料学院大三学生邹琪说:“跆拳道增强了我们的勇气与信心,老师经常讲学习跆拳道可以保护自己、强身健体,尤其女性以后要承担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抗压能力要更大。我平时自己晚上在操场或宿舍也经常拉筋、练习基本动作,逐渐养成了经常运动的好习惯。”

用心与学生交流

胡老师每年都要给七八百名学生授课,要记住这么多学生的姓名似乎都很困难,但她通过密切交流,甚至对很多学生的喜好、身体条件都有了解,针对个体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训练方案。

她平时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很严,如果上课迟到就会面临挂科,但师生关系非常好,学生们都愿意主动帮她接送小孩。胡老师笑谈道:最近搞“导师制”,选我的学生不少,我问他们“你们不是平时都说我死板、假认真,干嘛还得选我?”学生答:“我们知道您是为我们好。”

胡老师表示,与学生的交流比上课教学更重要。“交流大于一切,在真心的交流中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无形中就与学生们成为了朋友。”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使她感悟到,一定要用心对待学生,学生们会感受到老师的真心。体育课上与课下有很多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跟学生的交流不光是技术上,还有很多生活中的个人隐私问题,要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除了每个班都有微信群或QQ群进行课下交流外,胡老师还每天都使用学习通APP与学生们进行线上交流。使用手机软件还有利于学生们对体育理论进行深入学习,例如胡老师会不定期地在上面出简答题或论述题,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批阅反馈。

胡老师一直致力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不断思考有益于和更适合现代大学生需要的教学手段。在她建立的“跆拳道移动教学班”中,上传了大量自己多年来拍摄的教学视频,包括示范动作、学生练习、纠错等等,还有教学设计与大纲、跆拳道基本知识与比赛规则等教学资料。用新媒体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也感到新奇,注意力回归到课堂上来。

2009级技术专修学院学生**,大一在四方校区独自练习后空翻时,被胡老师偶然遇到。聊天中胡老师发现他对跆拳道和截拳道特别感兴趣,就主动带他到道馆里面进行专业训练,并介绍他到熟悉的训练馆学习代课经验。后来他在学校创办了跆拳道与截拳道协会,成为了专业的跆拳道教练,毕业前就自己开起了武馆。他表示:“胡老师教我的内容非常有用,符合项目的时代发展,我可以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胡老师的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授课时吸引了很多非上课班级同学的观摩。参加跆拳道课程的同学,积极参与学生跆拳道社团活动,并进行了多次表演与展示。许多同学自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真正享受着“我健康、我快乐、我自信”的大学生活。

篇六

2017年11月,我校第七届教学名师奖评选结果揭晓,机电学院**等5位老师获此殊荣。

说起这项荣誉,**老师说:“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是对我前期工作的总结,但荣誉属于过去,这对我更多的是一种激励,激励着我更加潜心工作,为学院、学校、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如何把相关专业知识更好、更精彩地传授给学生”

《孟子》一书中提到,人生有三乐,分别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平凡而质朴的孟子三乐道出了快乐美满人生的真谛。

“我何其有幸,能在不惑之年享受到这三种快乐。”说起自己的从教经历,李老师如是说。

1991年秋,年轻的**走进了**科技大学(原**化工学院)的校园,就读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专业,从此开启了自己与**科技大学的不解之缘。1997年底,她提前完成硕士论文答辩,留校任教,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双语)及研究生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课程。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年轻而富有激情,但教学经验缺乏。于是,如何讲好每一堂课,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成为她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让自己在教学能力方面快速成熟,她一有时间就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坚持随堂听课,汲取对自己有益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听遍了教研室所有老教师的课,收获非常大。比如听了**老师的机械原理课,让我知道了这门课核心内容该怎么讲;听了**老师的机械设计课,让我对这门课的重点难点有了更好的把握等等。”

就是这样,李老师用了两到三年的时间坚持随堂听课,她把这段时间的付出称为“年轻的积累,教学的起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讲课越来越游刃有余,教学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2002年,机电学院举行第一次教学效果优秀奖评选,年轻的**成为三位获奖者之一。“和我一起上台领奖的是钟云晴老师和周桂莲老师,她们两位都是学院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和她们一起领奖真的感觉特别荣幸、激动,也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更有信心了。”

然而,对教学渐入佳境的**老师并没有停下学习进步的脚步。2002年,**老师总感觉自己实践经验和工程结合的能力尚有欠缺,于是,她做出了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决定。

自此,**老师开始了在职读博的5年学习工作历程。读博期间,她经历了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的全部严格训练,饱览各种图书,不仅阅读了专业书籍,还大量涉猎了《中国科技史》、《天工开物》等工程技术史类的典籍。

大量中外文文献的查阅、整理,开阔了她的研究视野,也使科研工作的思路变得更为清晰,并且打开了课题组关于块状橡胶连续混炼的新的研究领域。以国家级课题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从具体研究方案的制定、实施及后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全部亲历亲为,成就了她对于科研工作的实战经验。大量研究报告和研究计划的撰写,不仅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多项立项支持,而且拓宽了所在课题组的研究领域。

至此,她的科研工作开始步入正轨,进入了“绽放的十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取得了包括省部级一等奖在内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中国物流及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共10余项科技奖励;立项并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并于2015年获得**市第十届青年科技奖。

“如何让人文教育融入工科课堂教学”

**的教学工作也因科研工作能力的提升而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到,在以技术科学为主的工科教学,除了现有的公共课之外,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人文科学的信息,更谈不上兴趣。于是,她萌发了将人文教育融入工科课堂的想法。

由于科研工作经验积累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李老师对于核心教学内容的理解远远超出了常规的范畴,工学、哲学、美学、历史学及各种艺术门类知识无声的融入进机械工程学科的教学之中。她由此提出了“让人文教育融入工科课堂教学”的教学观点,发表于《**日报》理论版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人文情怀与机械工程并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两个相贯圆,可以彼此相交,彼此包容,将人文教育融入工科课堂是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也更能触动同学们的灵魂。”**如此解释。

**认为,机械原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被引入的文学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在讲授《绪论》时,结合人类发展史和机械发展史,可以自然引入人类文明萌芽阶段的五个简单机械发明,再沿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总结出机械学科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讲授“机构运动简图”时,要让学生明确这只是一种语言,让学生知道自然界语言的表现方式,千变万化,如音乐、舞蹈、戏曲,建筑等等,最后可以通过直观地对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回顾,来理解“机构运动简图”在语言学上的意义和作用。“李老师表示,“所有这些绝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是希望学生在学会工科专业知识之外,也能有兴趣去关注人文科学,接受人文精神的滋养。

这样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和认可。15级机械实验班的宋沂轩,在机械原理课课前都会抢占靠前座位,期末考试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他说:“李老师的课堂轻松有趣。在上课过程中会介绍一些人文知识,比如在上课时会给我们讲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豁达。作为一名理工生,课上穿插人文知识可以补充我们的知识面,活跃上课气氛。”

“李老师总是以玩转课堂的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所以,李老师的课上虽然不点名,但出勤率很高,同学们都会积极抢占班级的前排座位。”同是15级机械实验班刘帅同学说。

“如何担负起为师者的责任”

2008年之后,**开始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指导工作上。她忙碌于指导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担任班主任,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宽厚温和,而又能严格要求。

对于本科毕业生,她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毕业环节,精心指导设计过程和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优秀率高达25%。所指导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适应性强,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优秀,例如曹文慧、马明兴、向宇林、梁成、李学伟等,均获用人单位的极大认可。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她特别注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三年的硕士学习阶段,除了正常的硕士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外,所有的学生都会经历多次的科研调查及研究报告、科技论文和发明专利的撰写,从而熟悉并掌握科研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自2012年以来,共培养出9名硕士研究生,王振鲁、王瑞、肖培光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优秀率达33.3%,高于学校平均6%;作为发明专利撰写人,王云、施旭峰分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刘潇冬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对于自己的“班主任”身份,李老师表示,“感觉所有的孩子都像我自己的孩子一般亲切,对于他们,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2014年秋,**老师成为2013级机械实验班第三任班主任。此时,实验班的25位同学们神经似乎都处于紧绷状态,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有点放不开,于是,李老师开始了自己的“大家长”计划。对于班委,她要求大家树立为同学们服务的第一也是唯一目的,抛弃当班委是为了入党评优之类的功利思想;对于同学们,李老师要求大家提高自我修养,先做人后做事。

在李老师的良苦用心下,25位同学很快拧成了一股绳,学习上大家争先恐后,生活中大家为了班级荣誉努力奋战,相互之间倾心付出,真情相待,慢慢的,师生之间、同学们之间培养出了浓厚的师生情、同学情。

目前就职于**软控的贾旗同学,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求职经历,颇有感慨,他说,有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好老师,是我们班级的骄傲。“求职这条路是比较难走的,因为选择太多,很容易失去自我,当时有一家待遇较好的企业,但可能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犹豫不定的我找到李老师,经过老师的悉心分析,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真正想法,感谢李老师在我人生中扮演了指路人的角色。”

而此时正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读研的刘鹏同学也有同感。“李老师特别尊重我们的自主意识,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甚至求职升学等环节,都要求我们独立思考,当初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整个环节李老师帮我咨询学院领导,帮我联系指导导师,帮我优化课题,付出了很多,直到现在我都印象深刻。”

李老师就是这样,在班级里扮演着大家长的角色。不管是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她都像妈妈一样给予同学们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同学们也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李老师的关爱:毕业时,他们中的20人被985、211或是国外名校录取;2名同学成功被行业内知名企业录用。

现在,李老师又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17级机械实验班同学身上。她始终相信,用真心对待学生,反馈回来的也一定是善意。如今,平和沉静、宽厚随性的她,不仅在教学工作上更加精益求精,而且精心引领着自己的学生在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探索,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为师者的良知。

篇七

在近日结束的2017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上,外语学院**老师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在此前进行的复赛中,**以总冠军的成绩进入决赛。说起这些,孟老师很是激动,她说:“赢得冠军,**科技大学的名字因此响彻赛场内外。现场很多老师不一定记住我的名字,可是却记住了**,记住了**科技大学。”

日积月累汇成课堂江海

比赛获奖绝不是偶然,而是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是实力的体现。自2005年硕士毕业来我校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基础课教学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而这门课程又对学生的四六级考试以及日后专业课的学习尤为重要,所以**对于每一节课都毫不松懈。刚来校工作时,由于低估了教学的难度,时常因为课堂中设计的活动进行不下去而苦恼。英语学习本来就要求多听、多说、多练,可布置下去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常常完成不了。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又不主动学习,“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了**的困扰。后来,**主动地向学院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试着从小处抓起,慢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刚开始,感觉很难进行下去,效果也并不好。但是,**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寻找教学方面的不足,不断改正,不断完善。几乎每天晚上,**会对这天的课程情况进行总结,然后一次次修改之前的教案。

英语课堂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应变能力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也尽量让每一节课都生动起来,通过在课前花几分钟进行一个小演讲,或者课上结合本单元所学的新词汇复述课文和造句等等,争取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一开始,学生还不能从高中的教学方式中很快转变过来,不能适应这样自由的、形式多样的课堂。可喜的是,一般一两个月左右,他们开始慢慢喜欢大学的英语课堂,并且能够勇敢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不是很流畅。

在十二年的教学实践中,曾经的困惑有了解决的头绪。虽然不敢说这一难题完全解决了,但却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工科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因材施教,是**的教学原则。基础课教学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因人而异,学习动机也不一样,这些差异使得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充满挑战。学生或害怕在表达中出错,或根本不敢在大家面前说英语,大多都不愿意表现自我。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平时缺少锻炼,基础不好,没有底气。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让他们从不自信的低谷里走出来。于是,**尽量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为此,**关注课堂设计,重视教案撰写,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大班教学人数多课时少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找回自信,让学生从开口讲英语到开始收获学习的乐趣。课堂上尽最大努力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适度放慢教学进程,让英语不大好的学生能跟上,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又不至于自鸣得意。小组讨论与学习就是很不错的学习形式,英语优等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帮助到其他学生,同时可以巩固自己的语法知识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刚工作的时候,网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线上的学习更无从谈起,只能是利用好课堂的时间。现在各种英语学习平台层出不穷,学生在享用这些资源的同时,也会出现选择问题。对此,孟老师通过梳理和筛选,挑选出适合学生目前学习需求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线上学习。线上线下学习有效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利用批改网进行写作训练,通过系统的评分进行第一轮筛选,学生自行对错误进行修正,教师人工批改进行第二次修正,好的文章就是这样打磨出来的。正因如此,学生对错误表达的自我修正能力明显提升,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地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反复琢磨创造教学精华

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加强自身的学习。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学能力培训班、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各地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和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向获奖的老师学习,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积极融入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教育法的思想,与时俱进。**在工作期间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这些很好地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态度。

为保证比赛的成功,**对自己的智慧教学方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力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传递自己授课的精华部分。复赛中,**优秀的表现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其中一位专家这样点评:“**的课,把一个小问题讲的很清楚,这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效果。”说起这些,**说,很感谢自己的导师,读博期间,导师一直强调要小题大做,博士论文能把一个小问题讲清楚就是成功了。如今**把这一点也用到了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接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先后在2011-2012学年校教学效果奖评比中获青年奖,在全国写作论文研讨会中获三等奖。分别参加了2004年、2014年的APEC会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因此更加自信。近年来还为MTI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讲授《商务笔译》课程,从中贯彻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教育法。并为国际班学生开设雅思听力、阅读与写作课程。现任大学英语崂山支部党支部书记,带领团队一起不断创新,参与学术研讨活动与工作。

采访结束时,**说教学比赛获奖的荣誉不止属于个人而应属于大学英语这个团队。因为没有大家的支持与帮助,自己也不会有这样的成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再到实际课堂设计,都离不开平日里的交流学习,大家的努力都凝聚在一节课中了。她希望今后大家一起努力,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学术研讨中都能更上一层楼,打造一个团结强大的团队。

篇八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活、学活,培养出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人才,是环境学院副教授**教学的追求。**老师在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荣获2014-2016学年校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曾获得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教学效果优秀奖青年奖、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仅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还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老师说。

一方面白老师在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基础上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实时更新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把握住学科动向和前沿。环境学院自2003级学生开始开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一直由**老师主讲。在白老师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参考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及教材资料,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同时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及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就,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既能符合教学要求,又能切合学生接受能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的专业基础。环工144班的**说:“白老师的教学内容从我们实际出发,语言生动,层次分明,鼓励我们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通过上白老师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我们认识了解了微生物那个大世界。”

另一方面,白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板书与课件相结合,图片与视频动画相结合,工程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叙简明流畅,能有机地结合板书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并突出形象化教学,将大量图片与动画相结合,污水处理工程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死板,难于理解的难题。图像生动、动画逼真、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掌握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细菌的形态过程中,用图片来显示球菌、杆菌、丝状菌的形态;在讲述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用动画来形象的演示从病毒吸附到裂解宿主细胞的全过程;此外,在本课程开设前的认识实习中,带学生去污水处理厂,让他们了解微生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抽象微观的生物世界转化成直观的活动视觉影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降低了同学理解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解决关键,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原本枯燥抽象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授课过程中通过加强与环境工程实际的联系,既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记忆,又成为学生在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理论依据。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手段上,白老师从教师讲授逐渐过渡到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从“由上到下”的灌输式授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给予学生“自下而上”的机会,发挥互动式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授课时白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进行讲解。在《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上,白老师对班级分组,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组长,提供给大家8个选题,这8个选题包罗万象,如:快递垃圾、医疗垃圾、外卖垃圾、农业废物的处理。几乎把最受人关注的热点囊括在内。然后给学生提供专业期刊和网站,让学生自己分头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论文,最终还要做成PPT,学期后8周的课时,让学生用15分钟的时间上台讲本小组的收获,最后由白老师总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进来,有的学生对家乡的课题感兴趣,那么就参与到家乡的课题中,有的学生对国外的课题感兴趣,那么也有国外固体废物处理的课题可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环工144班的柳雪说,之前老师讲课,我们在下面听,听到什么就是什么,而现在我们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一个小课题,全身投入课题中,印象比较深刻,会有更多的思考。

白老师还积极借助现代化教学软件教学,她说,现在不能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那么就利用手机变为教学工具,趋利避害。白老师和同学们都下载了“学习通”软件,利用软件的点名、上传资料、在线出题、现场评分等一系列的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个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授课变得灵活一些,让学生易于接受。”**老师说。

篇九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来设计和打造,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耐心服务学生,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通过锻炼不断提高自己,博采众长、勇攀高峰,这是**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数理学院吕浩老师对教学的切身感悟。

点滴积累汇聚课堂江河

比赛的获奖不是偶然,而是来源于日常教学点滴的积累。自参加工作以来,吕浩一直从事《大学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基础课程对学生知识构架的完善至关重要,能否打好基础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所以吕浩从未放松过对每一堂课的准备,一直坚持备好课程、讲好课堂、讲细知识。第一次登上讲台上课之前,吕浩跟随学院上课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学习,学习他们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课程的重难点把握,并利用假期和晚上的时间从网上选择了吉林大学何丽桥教授《大学物理》课程和上海交通大学董占海教授《大学物理》的慕课来学习,这两位老师的课程各有风格和侧重点,前者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后者注重知识的理解性,吕浩从头到尾认真学完并做好重难点的记录和笔记,汲取别人讲课的精髓结合自身备课的体会,由此开始走上讲台开始授课。他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整门课程有宏观的把握,只有自己心里有详细的知识构架,才可以讲授过程中给予学生前后的启发和设问,这样才可做好课程的指导者。

物理理论课的课堂需要许多的公式推导和演算,单纯依靠多媒体课件无法更好的带领学生学习和理解。在吕浩的课堂上,板书是必然的。他会把每堂课需要学生重点记录和掌握的知识写在板书的一侧留存,现场推算在另一侧循环,既让学生了解过程,又能在小结时提纲挈领的了解重难点,很多学生课堂结束后用手机拍下板书,打印出来贴入自己的笔记本中,他们说这样更有利于自己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在吕浩心中,每一堂课都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每一个重难点都要争取印记在学生心里。虽然一门课程讲授好几轮了,但是对于课程的准备和积累,他却从未放松过,虽然课程没变,但是知识会更新、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力也在变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吕浩表示要在教学上跟得上节奏,就要不断博采众长、勇攀高峰。

课堂发散提高教学效率

在当下的教学模式中,课堂讲授还是主要方式,但是一堂50分钟的课,学生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听讲却又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情,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摆在教学面前很重要的问题。在最初上课的过程中,吕浩发现部分学生从走神慢慢的演变为瞌睡,他便开始想办法课间给大家“提提神”。他借鉴自己上学时老师的方式,课间给大家播放7-8分钟的《猫和老鼠》让同学们得到放松,但试行几次,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和同事、学生的交流中,他萌发奇想,既然是物理的课堂,那一定有很多与生活和应用相关的事例,何不利用课堂的时间多穿插些和应用相关的事例呢。就这样吕浩的物理课上,一系列科技应用和伟人故事都慢慢开始出现。力学中讲授赛车与普通汽车受力分析的事例、电学中穿插手机更新换代的电学原件分析、光学中穿插生活中光学如相机镜头LED显示等应用、近代物理中穿插量子通信的讲授及物理史上诸如“泊松亮斑”的趣味故事,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身边的科技应用,这种课堂“小插曲”有效集中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吕浩注重将最新科技进展和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带到课堂。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小学,决不能只是知识的灌输,要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塑造,要有教学深度。虽然《大学物理》是基础课,但是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吕浩通过与学生沟通、查看学生培养计划,了解他们后续课程和专业发展方向,在课堂中尽可能把对专业学习作用最多的知识点发散讲解。在成型专业学生的课堂中,他除了把力学讲授的更细致外,还把最新的3D打印技术和进展给学生介绍,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进展;在通信专业的课堂中,他把电磁信号转化传输向学生们讲授,并将当下光纤通信、光子晶体波导传输等最新的光通信手段与学生分享,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吕浩的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光子晶体、微纳光子结构,在讲授光学部分的过程中,他将激光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与学生分享、将自己实验室制作光子晶体结构图给学生展示,并将最新关于超材料、全息显示等技术进展给予介绍,通过点滴讲解和不断发散鼓励学生喜欢物理、爱上科研。

亦师亦友加强师生互动

老师从教与学生最佳的角色便是亦师亦友,课堂上以师相处,传道授业;课堂外以友相待,解惑交心,吕浩便是学生心中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物理老师。

课堂上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提倡学生遇到问题随时打断他的讲解,不把疑惑留到下一秒。对于当下“手机族”而言,他开设了“课堂机装箱”,让学生课堂上手机关机或是全部收在机装箱中,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听课和理解知识上。严格的要求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压力和逆反,反而大家觉得这种方式促进了自身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对学习成绩的提升功不可没。课堂外,吕浩变成了学生的知心好友。应化中德142班尹作人曾经是物理课代表,课堂外也是吕浩办公室的常客,不仅跟着学习他的科研实验,自己其他课程的课堂展示报告也提前讲给吕老师请他提意见指导,有次化学课的学生报告尹作人准备讲相图,但是其中有些知识点把握不准,便与吕老师讨论分析。物理和化学学科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吕老师没有拒绝他,而是两人一起查资料、翻书籍不断讨论,最终从热学的角度把问题解释明白了,也使学生最终的课堂讲解获得成功。

同是一个班级的隋毅同学是一个“物理迷”,他不满足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喜欢就一些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索,吕浩便是他阐述自己想法最好的对象。经常在餐厅或者下课的路上他们相遇,站着一聊便是半小时,从天文望远镜到激光武器、从光学透镜聚焦到电磁屏蔽在军事的应用,他们一边讨论一边学习。在物理实验课上有时候学生做的不尽兴,下班后吕浩继续在实验室陪着他们完成实验,甚至约好时间请学生到自己科研实验室跟着动手开展实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实验经历、锻炼了动手能力。类似的经历还很多很多,吕浩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留给学生,也希望能够真心的与学生相处,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倾囊相授。

科研党务助推全面发展

除了教学以外,吕浩也是学院工作的“活跃分子”,他还担任数理学院物理系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虽然在系里较年轻,但是工作开展却有声有色,配合学院党总支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读好书·增内涵·立师德·强育人教师读书班、科大传递物理情,硕博教授中学行、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等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形成了虚心、恒心、爱心、信心、诚心和耐心的“六心”工作理念和“以党建促教学,以党建促科研”的工作模式,他自己被评为2016年度校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吕浩还是该学院专题教育、教学活动等重大事项的“记者”,每当学院有重大会议或活动,他总会自觉认真记录并撰写新闻、整理材料,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开展宣传和总结工作。

在科研上吕浩也丝毫没有松懈过,他深知要有突出的科研,掌握最新的学术进展,才能够丰富自己的头脑,永不掉队。吕浩现在从事微纳光子结构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是**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技术工程实验室的一员,以实验室为家早已成为他生活工作的节奏和生物钟。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实验相伴、文献相随,他说,阅读文献越多,越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越感觉心慌,时不我待,要争分夺秒的去努力。近年来,吕浩主持过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荣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

采访结束时,吕浩说教学比赛奖励不是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物理系这个教学团队,没有大家支持帮助就没有自己的成绩,无论从课程选取、课件制作、重难点把握还是讲授技巧、授课细节,都凝结了《大学物理》团队各位老师的心血,他希望大家不管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上都要加强团队合作,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攻坚克难,为学校“五有”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篇十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至高的美。如何既能激发学生不断追求真理的思想,又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体味到数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学习数学不是因为考试,而是因为有趣,我一直在尝试。”

谈起从教十年的感受,校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获得者、数理学院**老师说。

十年、三阶段

2008年,从**大学硕士毕业的**来我校数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统计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并积极发表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参与校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省级精品课程群《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建设立项等工作。科研方面,师从**大学博士生导师胡宝清教授,主要从事模糊数学与智能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

“从教十年,我感觉自己经历了三个阶段。”**说,第一个阶段是初登讲台时的紧张,由于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总觉得底气不足,担心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是学院良好的教研氛围,老教师们尤其是李博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使自己很快走上正轨,并开始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给**影响最大的是2012年参加学校的教学效果优秀奖比赛,当时获得了教学效果奖的青年奖,后来又跟翟富菊老师一起获得学校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二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给了**很大的鼓励。她说,此后自己真正建立起了作为教师的自信。

“最近几年,我更多的是在沉淀、积累中。”经历了最初的困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尝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每次参赛都是对自我的又一次提升”

2016年,**开始着手准备参加学校的“2014/2015、2015/2016学年教学效果优秀奖”比赛,这也是学校教学改革后举行的首次教学效果优秀奖比赛。

与此前比赛要求“上好一堂课”相比,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奖比赛要求“上好一门课”,两者虽是一字之差,但参赛需要准备的内容却增加了很多。不仅需要参赛者精心准备课程从第一章到第二十章,每章20分钟的现场教学视频资料,而且正式比赛前二十分钟才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比赛现场参赛者要讲的章节,这就需要参赛老师每个章节都要精心准备,而且要烂熟于心,做到张口就来。

“既然决定参赛,就一定要争取有所突破,至少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积累和锤炼。”抱着这样的想法,**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借助网络优秀的视频资料,她还与同事反复沟通、不断交流,每个细节都要反复研讨,直到满意为止。也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劲头,**在比赛中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方法。**说,目前在初、高等数学的教育中,过于偏重于演绎论证的训练,课堂上讲的基本上是逻辑,是论证,是定理证明的过程,而不是发明定理的过程,也不是发现定理证法的过程,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数学课堂上应当讲讲数学的发现与发明,比如从古代“割圆术”引入数列极限和无穷级数的研究,微积分基本公式的发明,都是数学科学的重大探索与发现,应该让学生赏析。借助这些资料,老师就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而不再是努力帮他们点石成金。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点面结合,及时帮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图。“如果把《高等数学》课程比作一张大网,那么每个知识点就是这张网上的宝石,授课过程中,老师既要注意每节课主体内容的把握,更要注意及时帮学生把这些“宝石”镶嵌到这张大网上去,方便他们总体把握这门课程。”高等数学是研究变量的数学,建立在极限理论基础上的微积分很好地展现了数学的运动美及和谐美。在课堂教授这种“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微积分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建立极限思想、转化思想和辩证思想,真正体会数学思想之美妙,在知识的积累中实现对数学之美的欣赏和挚爱。正如她所说:“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等各方面。不管学生们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他们身上的数学精神,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都会随时随地发挥作用,让他们受益终生。”

“今天课间要给学生们来点什么花招?”

这是**每次上课前都会思考地一个问题。

她说,《高等数学》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的分析能力,几何直观及空间想象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常规性思维向立异性思维,从直觉思维向抽象性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过度和扩展。高等数学课程如此重要,对任课老师来说,把数学讲得生动有趣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此,课堂上**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课堂下她也不放弃任何可以跟学生交流的机会。为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每次课前她都会想方设法搜集各种相关视频,如名人名校的演讲中英文对照版、自然科学知识讲座、超级演说家等具有正能量的视频资料,为同学们增加“美餐”,而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在这不断的交流中彼此拉近。

“万老师在课堂上从不点名,但每次上课同学们都到得很齐。”软件164班的一位同学说,万老师对大家很信任,也从不疾言厉色,但同学们都很“服”她。

身教胜于言传。**说:“一位好的老师不会在课堂上反复说教,而是会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她说,大学时的一位专业课老师对自己影响很大。那位老师学术水平很高,但却从不在学生面前炫耀,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对大家产生影响,至今回想起来仍很感激这位老师,是他激发了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也使自己在从教的道路上越来越坚定执着。

篇十一

她是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师,她是同学们眼中温和、亲切的“大姐姐”,她是对所带班里每一位同学的名字都如数家珍的“大管家”,她就是我校传播学院教师、班主任**老师。

说起自己获评优秀班主任的“法宝”时,**老师说:“只要你付出责任心与爱心、真诚与尊重,走进同学们中间,就一定赢得同学们的心,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要和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老师2006年从**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即来到我校传播学院任教,负责现当代文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十年来,她对待教学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热情和初心,对于班主任工作,章老师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要和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章老师接手汉语言111班是在大学三年级。这一年,大多数同学们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做一个规划,有人会选择考研,有人会选择创业或者就业。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接手上任,章老师坦言,是一个挑战。

如何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给予同学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成为章老师思考的重点。接下来,她用一个月的时间,和班里每个同学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不仅了解了同学们的人生规划、解决了部分同学生活中的困惑,和同学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还对每一位同学的情况了如指掌。

虽然距离汉语言111班毕业已经1年多了,但说起这些同学,章老师仍然熟悉的像说起自己的孩子。“于航伟很喜欢历史和军事,思维活跃,王茂鹏是木讷型,但做事认真仔细,苏婷婷很有想法,也很爱看书……”

通过这次“摸底”,章老师了解到,班里大约有11到15位同学选择考研,有4位同学打算考公务员,有三位同学想当老师,剩下便是打算就业的同学了。

有了这张“底牌”,章老师便开始了对同学们的分别指导。她存下了班里每一位同学的手机号,加入到班级群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不仅了解了同学们生活、学习情况,还十分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她督促大家在忙于学习,忙于工作的同时要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学对班主任工作帮助很大”

章老师坦言,这并不是自己第一次当班主任,但真正融入到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却是从这一次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们相处,现在才慢慢摸索出一套和同学们相处的经验。”

章老师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动态的个体,要想了解同学们,就得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而教学是关注同学们动态的一个有效办法。

大三的时候,章老师担任汉语言111班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的老师,这让她有机会从学习、心理、情感、生活、发展等层面关爱同学们,同时还开始了“一揽子”的关爱行动。

章老师经常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上课状态,避免个别同学出现因学分未修满而不能毕业的情况;她在尊重同学们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指导考研学生的资料查找、院校专业确立等,并力所能及地帮忙联系导师与学校;对毕业后希望就业的学生,根据当中小学老师、媒体从业、公务员考试三大基本意向,推荐相关实习单位和其他相关事宜。

大学时光总是美好而短暂的,汉语言111班的孩子们很快就到了大四,这让章老师激动、欣喜、不舍。“在这最后的关头,我想把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予孩子们,但又总害怕做的不够好、不够多。”章老师说,“这一年,我依然是根据不同方向提供不同帮助,针对考研同学,及时了解其准备情况、解答相关的专业问题、参考填报学校等;考研结束后,帮他们制订复试准备计划、联系实习工作、联系调剂院校、指导复试技巧和复试期间的心理调节、录取通知书收到以后制订深度学习计划等;针对考公务员、教师、媒体等行业的同学,及时提供相关考试信息和资料,并在考试前加以提醒,通过谈心、网聊、电话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针对其他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联系实习、工作单位,并经常通过电话、网聊等方式沟通与交流。”

很快就到了毕业的日子,这让章老师变得十分忙碌。从学校规定的离校日期前三天起,章老师向班里每一位同学了解其工作落实情况、询问并记录其离校时间。离校那天正好下着大雨,章老师一整天待在学生宿舍,与同学们话别、送其离校。而章老师却说,“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有机会还想再当班主任。”

“章老师是温暖亲切的大姐姐”

在汉语言111班的同学们心中,章老师不仅是能以前沿方法将专业知识传达给大家的好老师,还是生活中温暖亲切的大姐姐。

“大三的时候,我一直为考研而苦恼,章老师了解到后主动联系我、关心我,还为我介绍了老师,她还会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情况,鼓励我们去勇敢尝试。”正在我校传播学院读研二的崔现香同学说,“有像章老师一样时刻关心我们的老师们,是我们的幸运,她的关怀让我收获到了一份亲人般的温暖,很感激章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被保送至中国海洋大学读研的任慧则认为,章老师的“章式”做派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章老师更像一个姐姐,是一位倾听者,听我们诉说,为我们排忧解烦,课堂上她倡导我们自由发言,课下经常造访女生宿舍,还会时不时去自习室慰问下考研的同学,是一位亦师亦友的好老师。”

**老师就是这样,从细节做起,关爱每一个同学,和每一位同学面对面交谈,用责任心与爱心、真诚与尊重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爱与尊重,成为了同学们的良师益友。**老师表示,做一位亦师亦友的好老师是永恒的目标,将会为了这个目标继续奋斗下去。

篇十二

环境学院副教授**,2003年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来我校任教,2006年环境学院成立即任教学督导员,从2011年起担任环境、高分子、材料督导组组长。三尺讲台,十年如一日。不露痕迹,藏锋有术。李老师授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理念;以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为宗旨;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理想境界,增强教学互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她主讲的课程《环境质量评价》获得校级优秀课程、教学效果二等奖、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曾获得教学立项青年项目,校级教学立项重点项目,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十几本教材讲一门课

**老师注重多种教材的取长补短,她讲课不仅仅局限于1-2本教材。李老师办公桌上你会看到十几种关于环境评价的教材。李老师说,这都是她买的最新教材,拿到新教材后对各种教材对比甄选,使其相互取长补短,选择最重要、最精华的内容讲给学生们。翻开李老师的教案,从教13年来,她的教案每年都在更新变化。多种教材的优势互补不仅使教学内容更丰盈、充实,而且更新颖。

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自2003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之后,新的环保标准、环保法规、新的环保产业政策层出不穷。就拿刚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为例,李老师将“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政策、环保目标和指标等在国家政策这个角度上,高屋建瓴,及时给学生们传授最新和最前沿的知识。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急学生之所急需。”李老师说。近年来,为了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企业需求、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李老师把社会对环境评价人才的要求作为讲课的重中之重,以培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或者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对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内容进行了创新改革,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

授课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认为,教师授课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一直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重要命题,尤其是目前的智能手机时代,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网络世界中拉出来,考验着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智慧。

针对课堂“低头族”,李老师每节课都适当的增加“调味佐料”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习兴趣。譬如讲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章节,增加“世界水日”主题延展内容。201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合作”,什么是“水合作”?简单地说是国际跨界河流水资源的互助合作。李老师以我国的雅鲁藏布江、非洲的刚果河等河流的国际纷争与合作为案例,学生听起来饶有兴趣,同时也学到了水资源的取得、分配和服务需求以及跨界水管理、融资合作、国家与国际法律框架等知识点。

授课宗旨是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知识是载体,通过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也是我们教师授课的宗旨。”李老师说。通过典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如果理论教学侧重于给学生以“鱼”,那么案例教学则是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做到“通过问题引入,通过案例分析,通过内容训练,通过实践提高”。例如:某地的化工厂很多,其带来污染问题较为普遍,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果你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你怎么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李老师拿实际例子引入到课堂中,往往是提前给学生一个案例,学生课前阅读资料、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做出决策,然后课堂进行发言交流。

“考试也是教学当中重要环节,考试既能考察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能看出这个老师是不是在用心教学。”李老师在出题时,尽量避免简单的名称解释或者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通过计算题、综合题、案例分析题等方式重点考察的理解、分析、判断、评价、综合等能力。

授课的理想境界是润物细无声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还要怀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认为授课的理想境界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李老师积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扰,帮助他们摆脱自闭、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鼓励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职业规划和考研等方面,学院每年5月份都会有考研动员和交流大会,李老师连续多年在大会上以老师身份,给同学们分析考研形势,传递有效信息。有时,李老师也会对部分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单独辅导。

李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经常对班级的后进生进行单独谈话,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仔细询问考试不理想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找到对策,积极引导他们。在2010年,李老师被评为毕业生最喜爱的老师,她感到非常荣耀和欣慰,她认为这就是对一名教师的最高褒奖。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大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选》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