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范文】20篇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范文】20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16:02 | 移动端:电影邹碧华观后感【范文】20篇

邹碧华他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小编整理了电影邹碧华观后感20篇,对于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邹碧华”这个名字一开始我对他的印象更多的是惋惜,一个前途一片光明、正值壮年的人就这么突然的去世了,但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我才对邹碧华同志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个好法官,好院长,好党员,也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虽然他更多的时间献给了法制事业,但他爱妻子、爱儿子,爱摄影、爱读书、爱生活,有信仰、有坚持。现在提到“邹碧华”这个名字给我更多的是敬仰,是我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只要像白求恩那样,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邹碧华法官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正如书里所说:纯粹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他们的一生,往往只有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他们无法被收买,无法被威逼,他们不要钱,不要女色,甚至不要权势和名声。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目标,以及坚定的决心和意志。影片中,邹碧华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了推进司法改革,历经30多稿的修改依然锲而不舍,常常晚上11点了还在工作。他在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经常说“出去透透气”,但在这透气的时候他还是心心念念改革的事情,只要改革的方案稍有灵感,他就立马去实践,毫不停歇。他推进改革只为了中国的司法建设能够更加完善,丝毫没有考虑到下属康达即将面临不能做法官的情况,他说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其实这才是一个毫无自私之心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邹碧华同志是一个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面对 “无理取闹”的上访群众,他没有回避,而是打开大门,让他们进法院坐下来面对面的谈。他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他说“要让人民吃法条像吃面条一样顺畅”。他还亲自去实地了解上访群众的情况。影片中他全心全意为聋哑老伯解决案件的事情着实让人感动。邹碧华同志还是一位好导师,好院长。下属工作遇到困难,他会细心的开导,对待别人都称为“老贺”的收发室老同志,他会叫一声贺老师。

作为一个党员,一个测绘工作者,我需要从邹碧华同志身上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仅仅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学习他为了理想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有他为人处事的方式,尊重别人的品质。有人说,如果你是为了钱而工作,那你只有在发工资的那一天才开心;而如果你是为了理想而工作,那你每一天都会很开心。40年前,国测一大队的同志同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闯生命禁区,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可以做到的事情。是信仰,是理想,是为了中国测绘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这个初心,才成就了这一次测量行动。虽然时代不同,行业不同,但是邹碧华的精神与国测一大队老队员的精神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理想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坚定我为了国家测绘事业更好的发展这个初心,我需要秉承这种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8年年初,领导安排我参与《新型基础测绘省市县联动》这一项目,这是基础测绘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转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传统基础测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新型基础测绘应运而生。目前联动方案已经编写完成,但如何实施,具体实施的过程还有很多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问题并不可怕,有问题,就有解决的方法,我需要学习邹碧华同志勇于担当、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逐步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新型基础测绘的路子,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无疑,邹碧华就是后者,我要将他甘当“燃灯者”的精神传承下去,做一个纯粹的人,积极投身到高素质、听党话、能战斗、善取胜的新时代“测绘苏军”先锋队建设中去!

篇二

当电影落下帷幕,才发现早已泪流满面,邹碧华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加高大清晰。邹碧华同志47年勤奋短促的一生,鞠躬尽瘁,最终累到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道路上,用生命诠释了“燃灯者”。他的离世让举国悲痛,他的事迹令我们感动,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测绘工作者,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向邹碧华同志学习:  

一、学习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

电影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邹碧华的书房,书柜从天花板一直到地上,每一格都挤满了书,就连地上、桌子底下也都堆满了书。而他的母亲在他离世后抚摸着一本本书说:“儿啊,你买了这么多书,好歹看完了再走啊!”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是一位满腹才华的学者型法官,他不仅取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还先后撰写了十多本法学专著,为了研究日本学者的相关理论,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他白天上课,晚上天天坐地铁去读日语班,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学会了日语,成就了《要件审判九步法》一书。对比邹碧华对知识学习的如饥似渴,我深感羞愧。经常把喜欢读书挂在嘴边的我,环视自己的房间,也只在桌子底下的角落里看到了几十本书,而且大多还是在校学习时的专业课课本,其他则是书店打折时一时冲动购买来的,很多都还一页未看。虽然枕边放着专业书籍和文学名著,但似乎手机的吸引力比书更大,常常好几天都不会翻看一页。邹碧华同志常说:“作为一个法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为民司法。”同样,作为测绘工作者,我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从测绘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图式规范开始学起,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善于自我思考,认真自我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学习他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

邹碧华同志说“从事一份职业,就一定要去热爱它。”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令我十分感动:一位老人83岁的老母亲居住的阁楼起火,不幸葬身火海,老人将物业公司告上法庭,却最终败诉。邹碧华接待了上访老人后,主动到现场查看,仔细帮老人分析起火原因,还联系了街道、电力、消防等多个部门,帮助老人修缮了阁楼。当老人感激涕零要下跪表示谢意时,邹碧华赶紧搀扶起老人,用手语慢慢说:“你有老母亲,我也有。”我与他们一同落泪。邹碧华同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让法条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带有温度的,让司法过程充满了亲和力。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小到电话接访,大到司法改革方案,无论是立案大厅建设,还是执法流程改革,他都始终心系百姓,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因而在长宁法院任职4年里,他创造了该院信访投诉率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执行投诉率整体下降了76%的奇迹。晚上10点40之后不顾妻子提醒依旧加班至深夜的工作热情,司法改革方案修改30多稿依旧信心十足的锲而不舍,深研本专业以为世人答疑解惑而著书立说的专业精神,无一不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我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热爱自己从事的测绘工作,立足岗位职责,强化岗位责任,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三、学习他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电影里,邹碧华领导推进司法改革,改革涉及了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凭借着自身对法律的忠诚、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对改革的信念,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为了司改而奋斗。他首创的“案件权重系数理论”被司法改革方案采纳,成为遴选法官、择优录取的科学依据,他著作的《要件审判九步法》,被誉为法庭上的“独孤九剑”。他对改革充满信心,以法治思维和科学方法,实践创新,敢啃硬骨头,积极稳妥地解决法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问计百姓,服务民众,不断推动人民法院司法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邹碧华同志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的改革精神令我敬佩。作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我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职业道德,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努力为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邹碧华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学习邹碧华同志甘当“燃灯者”的精神,投身于高素质、听党话、能战斗、善取胜的“测绘苏军”先锋队建设中去,争做“测绘苏军”排头兵。

篇三

3月23日下午,研究所党总支组织观看电影《邹碧华》,我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观影。观影后,大家都为邹碧华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他的一生,短暂而璀璨:苦心孤诣独创《要见审判九步法》,倾心注力构筑法律职业共同体,殚精竭虑操刀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47年的芳华里,他高擘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灯,探索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光明前景,点燃了人民心中对中国未来的无限希望。他崇高的法治信仰、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洁的道德品行,给行进在测绘地理信息科研创新事业中的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启迪。

坚守信仰,崇尚法治。他忠诚履职诠释用公平正义。邹碧华曾说过,当我们把信仰看作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为信仰去付出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为司法改革奔走呼号,这位人民英雄,时代楷模,最终倒在了他挚爱的司法工作岗位上。他热衷信仰法律精神,致力推动整个城市的法制完善;他操盘司法体制改革,用具有前瞻性的改革视野,推动上海司改稳步先行;他钻研学术著作,创作《要件审判九步法》,将审判活动成为一门裁判艺术;他鼓励法律专业的学子坚守法律精神,为中国法治注入时代生命力。26年来,邹碧华始终坚守对法律、法官职业的信仰,以法治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新一代测绘工作者,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守信仰,不畏困苦、勇于担当。

燃烛掌灯,破冰探路。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负重前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邹碧华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大幕刚刚拉起的司法改革上。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操盘手之一,他身体力行地推动司法改革,虽不讳言改革之艰,却毫不畏难迎艰而上,把改革“一点一点往前拱”。司法改革中,他带头引用信息技术,开创了将案件审理按照难度系数和数量等因素对法官进行考核的先河,维护了一批年轻法官的机会,最终,员额制改革避免了“一刀切”。困难重重的改革之路,正是邹碧华同志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大胆创新的改革智慧,才可以破冰前行。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加快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加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测绘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这条路上,需要我们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担当和智慧,燃烛掌灯,共创辉煌。

人文关怀,心有大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是始终在前线奋斗的“庭前独角兽”,更是一位富有智慧,观察入微,平等待人的有良心的法律人。他看得见贺老师的认真努力,听得到年轻法官的委屈不满,更读得懂当事人的诉求与担忧,他不仅是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出色业务能力的好法官,更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心理师。这个致力于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领袖,一生为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知识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奔走呼吁,他鲜明的现代法律意识获得业界人的集体致敬。影片中,邹碧华在康达生日会上朗诵《无论如何》的场景一直在我们脑海中回荡,这个为崇高理想充满斗志的战士,用他铿锵有力的言语和感人肺腑的深情,向所有人号召: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善良、诚实和坦率。那一刻,我们明白,邹碧华同志就是理想的现实版。在支部建设中,党员干部都应当具备这种真善美的情怀,关爱每个职工,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探索支部创新建设,不断提高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和谐建设水平。

灯火常在,行者不孤。改革的事业未竟,但他“燃灯者”的理想,敢啃硬骨头的魄力,炽热的信仰力量仍在。作为新时代的测绘工作者,我们将以无数先辈英雄为榜样,提升自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按照打造新时代“测绘苏军”高素质、听党话、能战斗、善取胜的“六新六高”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忘初心,坚定思想信念,牢记使命、

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篇四

看完电影“邹碧华”后,深深被这样一个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工作扎实并且韧劲十足的好干部所感动。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都给他们带来不小负担,很多人都很难再保持年轻时工作的热情、斗志,过着干好本职工作不出现明显纰漏甚至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生活,处处显示着疲态,但邹碧华确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身为法院的领导,依然身先士卒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分夺秒的工作,甚至不惜生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人。他关心下属,同事的思想波动和情绪他也能注意到并用心去交流感化,甚至门卫的工作经历他都能够熟知并深切体会他们工作的认真和敬业。正是有了职工的冷暖装在心里的工作,他才能带领大家以高昂的斗志、积极的心态而团结协作攻克工作中的一道道难关,将大家的热情和智慧充分调动起来。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感召着大家、引领着大家,信任他、支持他,使得集体是有力量的、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集体。

他是一个情感高尚的人。他热爱家人。虽然他有工作的紧迫感,但他内心仍是多么希望能够经常陪陪家人,尽自己作为丈夫、父亲的责任。从朗读诗歌、陪夫人跳舞都能体现他对生活的强烈热爱。并且他不低俗,思想有深度,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用心去寻找阳光”也体现了他阳光的心态,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保证了他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他更是一个合格的法官。他理解案件当事人的诉求,帮他们解开心结按法律办事,他说的“要让老百姓像吃面条一样顺畅地吃法条”更体现了他不是法律战线上一个冰冷的链条,而是维护法律高效运转的润滑剂。正是有了他这样用心的去工作,才取得了当事人的充分信任和理解,很多案件和纠纷才得到公正和有效解决,为案件双方愉悦地得以接受。反观我们是不是在工作中有意无意的出现了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是否是像邹碧华那样用心去干好每一天的工作、每一件事情呢。

他更是一个斗士。针对改革方案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积极应对,更是在反复的挫败中越战越勇,还不忘用拿破仑经典法典的修改次数作为对照,认为自己的工作仍没有做到位,继续激励自己和同事。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阻力愈来愈大时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每个同志应该学习的。没有这种毅力和坚持,我党十八大以来就不可能办成多年了来想办而没办成的事,也不可能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他还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国家建设的紧迫,深知时不待我的机遇,深知责任的重要,才使得他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才使得他正值风华正茂、年富力强时而倒在工作岗位上。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和使命使得他在不断坚持。结合公司举办的“责任担当年”活动,感觉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应该以邹碧华为榜样踏实、敬业的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公司也开展了“健步走”活动,提出了“我运动、我快乐”、“积极工作、快乐生活”等口号,保证大家劳逸结合,有健康的身体保证能够更好的工作,我们应该体会到公司的体贴和关怀。

邹碧华是一名法官,是一名的领导,身处上海,距离我也较远,但他的事迹确是亲切的、温暖的、极具感染力的,他像领导,又像是朋友、亲人,他睿智、真诚、坚韧、细致,从情感和工作上都极大的感染和震撼了我们。结合目前我的工作,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团结同事,敢于责任和当担,勇于面对困难,“把简单的事情日复一日的做好”,就是像我们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和心态,才能最终将公司建设得更好。

篇五

2014年12月1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永远离我们而去了。这是一位出生于江西奉新,曾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并于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的一名值得人们学习和致敬的优秀法官。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忠于家庭,当好儿子、丈夫和父亲的不同角色,尽心尽责照顾好家人,他与妻子相识相知相守的30年,他热爱生活,在临走前的一天,还打电话给孩子以谆谆教诲。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用法律保护弱者,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当然要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用法的精神解决问题,服务百姓。”邹碧华曾这样说过。他在担任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方便群众诉讼;为了一位身患白血病的男童的医药费,他带领长宁区法院少年庭的法官们开了两天会,研究法条,开创了未成年孩子告亲生父母的案例。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工作呕心沥血的精神。他始终以“从事一份职业,就一定要去热爱它”的理念要求自己,始终践行从优秀到卓越的工作理念。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他不畏艰难,亲自统领各项工作方案的研究和设计。他不知疲惫、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激励和带动着他身边的人经常是“5加2”、“白加黑”。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刚正不阿,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尚品德。邹碧华同志,一直以庭前庭前独角兽,时刻鞭策自己,独角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又称獬豸,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是公正、勇猛的象征,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行动,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篇六

上周五,我观看了电影《邹碧华》,当即回忆起了《任长霞》,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时代的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公克己,甘于奉献。他们都是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用一生为我们诠释新时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为的是人民的事业,必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邹碧华担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期间,努力推进司法改革工作。改革涉及一些既得利益者,牵扯相当部分人的政治前途和切身利益,所以困难重重。但是邹碧华凭借着自身对法律的忠诚、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对改革的信念,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为了司改而奋斗。负责上海高院进行司改的领导在过程中,困难压力大,都坚持不下去了,向邹碧华提出了辞职。邹碧华就是在推进司法改革道路的这样高强度工作下,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的。

邹碧华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由于专业原因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在上下班途中,公文包里常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同时,他还请来各类专家实讲案例、传授经验,并与他们一起讨论,研究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务。正是因为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使他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出了研究的成果,在全国司法系统推广使用,是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众口交誉。

邹碧华长期工作在司法领域第一线,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无论是做理论研究,还是做司法实务,邹碧华都始终保持着一名优秀法官必备的敬业勤勉,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身先士卒做表率。邹碧华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作风细致入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累倒在热爱的事业上,累倒在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敬。

邹碧华为了追求公正,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挺身为弱者代言,开创了未成年人起诉亲生父母的先例,让一个无助的孩子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追求公正,他不怕当法官中的"背徒",在法官与律师的"暗战"中,旗帜鲜明地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呼吁,并推动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不仅被人们称为法官,更赢得了"法律人"的美誉。为了追求公正,他把学习作为毕生事业,在繁忙工作之余,研究不止,笔耕不辍,成为当代中国"学者型法官""高素质法官"的杰出代表。

邹碧华以自己无比光亮的职业生涯和无可挑剔的崇高品行,将司法的光亮投向社会,不仅为后来者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更是为全社会法治理念的养成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食量。我们是工程建设者,虽然不是政法工作者,都应该像邹碧华那样,发扬奉献精神,敢于担当、勤政敬业,勇于直面和解决困难矛盾的精神,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

篇七

电影记述他刚来到长宁区法院,面对投诉的群众,不卑不亢,让他们安检过后,到法院谈话。当他遇到小法官被人误会,抓伤脸,适度安慰,加以引导,给新人资料参考,观完整部影片,我们会发现生活里他时而像兄长,时而又是老师。

他提出买菜的人将菜放到秤上,法律制度是维系整座城市公平合理的一杆秤。坚持依法治国,就要求司法改革,在这项工作里,他又带头引用信息技术,将案件审理按照难度系数和数量等因素对法官进行考核,开创了先河。

他热衷信仰法律精神,致力推动整个城市的法制完善。不仅出很多学术著作,鼓励法律专业的学子坚守法律精神,推动司法公平正义。唯一他对不起的就是他的家庭。他很少和孩子沟通,在孩子刚出生不久,他忙着考研进修,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电影截取了很多他日常生活场景,为我们讲述他勤奋短促的一生。有一首诗说,”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这才是不寻常的一生。

当影片放到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一排排的花圈在旁边摆放,家属和亲友哀伤的难以复加的神情挽回不了他先逝的事实。面对这样一位敬业的法律行业的领军人物,我们除了惋惜还能做什么呢?身体是自己的。朋友们,保重身体,我们再继续前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就是后者。我们追忆邹碧华,就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邹碧华”。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邹碧华是勤政务实的时代好干部。勤政务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这一点在邹碧华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证。邹碧华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有数据、重事实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向实处着力、用实干说话、凭实绩立身。唯有勤政务实,方能谋成小康之业、扬起改革之帆、行好法治之道、筑牢执政之基。

邹碧华是与时俱进的行业创新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邹碧华曾经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儿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

邹碧华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实践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践行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想,作为一名民革党员的我,更应该认真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在工作实践中发扬这样的精神,才不愧为一位合格的民革党员。

篇八

很久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了。12月26日,与支部几位党员同志共同去观看电影《邹碧华》,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邹碧华是上海高院的一名法官,他在工作岗位上遽然离世,可以说为了自己从事的司法事业奋斗了一生。习近平总书记亲笔批示,称邹碧华同志为“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中央组织部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中央宣传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央政法委发文要求全国政法干警向他学习,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在观影过程中,和很多人一样数次泪目,从感动到心潮澎湃,从喜悦到伤感,一幕幕经典的画面呈现在眼前。当这一幕幕精彩大戏过后,方觉影片真实再现了邹碧华同志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让人深刻感受到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长期扎根人民法院工作,这位“庭前独角兽”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剧中邹碧华的家庭生活、夫妻情感、父子情深、司法改革、为百姓服务及对年轻法官的培养等一系列真实事件,描述了邹碧华那璀璨而短暂的一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形象,充分反映了邹碧华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司法改革的执着与担当,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勇于创新的思想品德。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为纪念鲁迅先生写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名句,用来形容邹碧华等新时代的楷模绝不为过,邹碧华同志短暂的一生,践行了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的铮铮誓言,他对事业、人民和家庭的热爱和关爱,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深入学习和身体力行的。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利工作的党员,要学习邹碧华同志敢于担当、爱岗敬业、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学习他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当前,我们建设的引汉济渭可以说到了攻坚阶段,能否按预期打通秦岭隧洞,成为引水进关中的关键点,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实际,克难攻坚,为工程顺利进展尽职尽责,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平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早日打通具有世界级难题的秦岭隧洞越岭段,实现引水进关中目标,为建设“三个陕西”做出贡献。

篇九

人的一生,都要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邹碧华正是用生命迸射的一线微芒,推进司法改革,筑起捍卫人权、捍卫公平正义的堡垒。

影片《邹碧华》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被誉为“时代楷模”的人民法官邹碧华的感人事迹,从多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精心塑造了一位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法制建设“燃灯者”的银幕形象,影片情节朴实,但因其具体真实而感人。

通过观看影片,我发现邹碧华不但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兄长、好法官、好院长……最核心的他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大写的好人。

在院长这个形象塑造上,影片通过康达的回忆,将邹碧华认真为人民办实事、关心帮助同事、醉心于工作的人物形象完整而全面地展现出来,表现出其对工作的纯粹和内心的坚持。尽管这种纯粹中带有“自私”的小瑕疵,但正是这个瑕疵才让这个人物更真、更活,更有灵魂。

在丈夫这个角色上,影片一开始就用邹碧华赖床这一小细节来展现其和妻子的互动,让人物具有了烟火气,也让影片更加接地气。而其因为“九步法”完成开心地与妻子共舞,则展现出了其在严肃、紧张的工作之余的生活情趣和对妻子的爱。

在父亲这个角色上,影片并没有像前两者一样一味采用褒扬的态度,而是更多地表现其与儿子之间交流不多、了解不够的情况。比如,他给儿子找来很多法律相关专业学校的资料,却不知道儿子已经填报完志愿;与儿子的交流仅限于家里;儿子过生日也是匆匆一句“生日快乐”。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是其缺点的地方,恰恰是表现邹碧华尽管没有花更多的心思与儿子相处和交流,但他仍然在努力地以他的方式爱着他儿子。邹碧华给儿子录视频的一场更是让人情不自禁地落泪。

正如影片表现的,有工作、有生活、有爱,邹碧华是一个正常的人;有信仰、有坚持,邹碧华是有“魂”的人。

影片更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坚持初心,始终坚定地朝着理想迈进,任它惊涛拍岸,杂念就不是杂念,犹豫就不再是犹豫。

邹碧华对司法改革的推动,对法律工作者的平等和尊重,对学术的专注专研,对年轻同事的热情引导,对学生的耐心教导,都令人深受感动,正因为他的不忘初心,坚守正义,才成为了中国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和前行者。

篇十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与对邹碧华法官的哀思,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截取了很多他日常生活场景,为我们讲述了他勤奋短促的一生。邹碧华法官,一个平凡的生命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一个普通法官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法治事业,在中国法制建设的征程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谱写着共产党人的赞歌,他的离世让举国悲痛。2014年12月10日下午,不堪疾病来袭的他将最后的生命献给了自己敬爱的工作岗位上,将生命定格在哪里,享年47岁。有一首诗说:“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这才是不寻常的一生。

邹碧华同志一生短短47载,身体力行的践行了一个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本色,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干部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凶扬善法官的气度。通过观看电影《邹碧华》后,作为引汉济渭公司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深受感动,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向邹碧华同志学习:

一、学习他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

人们都说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热爱我从事的水利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立足岗位职责,强化岗位责任,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二、学习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要继续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善于自我思考,认真自我总结,积累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的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服务。

三、学习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品格

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向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立足岗位,不忘初心,扎实工作,为早日实现“一江清水送关中”的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奉献自己的人生。

篇十一

2月3日上午10:00,根据公司党办的要求,我参加了头孢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在中国大戏院观看了影片《邹碧华》,走出电影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邹碧华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

影片《邹碧华》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被誉为“时代楷模”的人民法官邹碧华的感人事迹,从多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精心塑造了一位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法制建设“燃灯者”的银幕形象,邹碧华法官践行了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本色,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干部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凶扬善法官的气度。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办事雷厉风行作风细致入微,从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他鞠躬尽瘁,最终累到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用生命诠释了“燃灯者”。

邹碧华身上体现出来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应该是我们行动上的指南针,同时,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化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做好本职工作。值此公司第四届一次职代会的胜利召开,我们要认真学习职代会精神,将职代会精神落实到自已本职工作中,努力做好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为突破点,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培育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为代表的企业文化重点工作,为公司领导和公司各车间部门做好服务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已的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传承“责任、创新、担当”的企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已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篇十二

21日,支队党支部组织党员到汉中电影院观看了电影《邹碧华》。邹碧华是上海高院的一名法官,他在工作岗位上遽然离世,习近平总书记亲笔批示“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中央组织部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中央宣传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央政法委发文要求全国政法干警向他学习,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在观影过程中,我从感动到心潮澎湃,从喜悦到伤感,一幕幕经典的画面浮现在脑海。剧中邹碧华的家庭生活、夫妻情感、父子情深、司法改革、为百姓服务及对年轻法官的培养等一系列真实事件,描述了邹碧华那璀璨而短暂的一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形象,充分反映了邹碧华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司法改革的执着与担当,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勇于创新的思想品德。

鲁迅先生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对邹碧华同志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卫生监督员要学习邹碧华同志敢于担当、爱岗敬业的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学习他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

篇十三

接到通知要观看《邹碧华》这部电影时,我在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为他拍摄一部电影。

看完影片后,我才知道,他是北大博士生,上海高院院长。他是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也正是在这样的岗位上,邹碧华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精神品貌。

电影刚开始时候便有冲突,当邹碧华的车还没到法院门口,受访的群众已经围堵大门,于是便被提前被告知,最好回避这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没有弃之不顾,当身边的同事康达抱怨上访人的无理取闹时,他第一时间便对其进行教育,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邹碧华哽咽了,老伯泪流满面,我眼里的泪水也不自觉的涌了出来——他让我明白了其实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那么难,首先要尽职尽责,其次就是学会换位思考,。

印象颇深的还有传达室的“老贺”,平时大家只觉得他一个管收发报纸的,跟个看门的老大爷一样,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都称之为“老贺”。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对事却十分“较真”,投递邮件时候字体不清楚的一律退回,什么人物在他那里一律平等,本着这样的执着认真,他一年能为院里节省700多块钱的邮差费,而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当邹碧华别有深意地让“老贺”讲述日常工作的时候,他非常清晰自豪地告诉了现场的人,一年接收邮件多少封、发送邮件多少封、发送文件是多少件。也就在此时邹碧华告诉了在座的人,贺青山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经是营级,而到法院只是一名科员。“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地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当司法改革来临时,由于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逆流而行,从未放弃——一幕幕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当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落在邹碧华那满屋子的书的时候,我们感动之余心生敬畏:他在不停的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好的工作方法,以便指导后来者,这种把工作的热爱深深的融入血液里的人,太值得人尊重!

一部《邹碧华》,让刚刚进入企业青涩的我们,让还未感受到什么是为热爱而活的我们,感受到了“为热爱而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的崇高信仰。

篇十四

3月8日,风急雨骤。我有幸看了一场激动心灵、使人灵魂得以净化、升华的话剧——《邹碧华》。这部以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平真实事迹改编的话剧,在两个小时的演出里,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  

2014年12月10日,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时隔一年多,话剧《邹碧华》在上海共舞台ET剧场成功公演,它以情感为主线,围绕邹碧华的家庭生活、夫妻情感、基层工作、司法改革、年轻法官的培养等,真实反映了邹碧华的夫妻情、父子情、同志情、法官清、司改情、师生情、律师情、百姓情,多方面、多角度概况了邹碧华在光与热的释放中不断升华的一生。

寥寥数语概括了话剧的内容,却无法言尽话剧的精神。斯人已逝,逝去的只是他的生命,而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对理想的无懈追求将永不消失。在这部话剧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邹碧华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向死而生”的精神。

夜深人静,邹碧华和前来催他睡觉的妻子聊天,谈及人生长短与直面死亡的问题。他妻子也说,“如果按照一般常人来说,他完成了那么多事情,大约100多岁都有了。”是啊,时间可以衡量人生的长度,却无法度量人生的厚度。这不禁让人想起最古老的论题: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死不是悲剧,亦非喜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死亡的路上,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人生的终止符划在何处。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树枯了有再发的时候,可我们从有生的那一刻起就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没有回头路可走。死亡正如生存的一面镜子,反射着生存的意义,正因为它的横亘,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的珍贵,我们身处死地,只能向死而生。换言之,人终有一死,你要怎样度过你的一生才不负韶光?邹碧华同志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过客,只有做些事情才能留下永恒。”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要想改变世界,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因为有我,这个世界更美好!”邹碧华同志的话就像黑暗中的灯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

入职伊始,邹碧华同志的母亲打电话要他“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这既是母亲对他的殷切期望,也是邹碧华同志本人一生坚守的信念。作为一名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邹碧华同志亦步亦趋,踏踏实实,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走出一条司法改革的荆棘之路,26年的法院工作生涯,虽然历经多次职务和角色的转换,邹碧华同志始终充满激情,敢于担当,无私无畏,只为离心中的法治理想和坚定信念近一步,再近一步。

花开花谢,树荣树枯,一生之中,我们曾有多少理想,又有多少理想能够坚持?你是否还记得你最初的理想?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也就是说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蒙蔽,不会被暂时挫折而击垮。邹碧华同志说过,“当你下定决心把职业变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之后,就会想用这个理想或追求来指引你。”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很容易对日常繁琐杂乱的常规工作厌倦,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围城呢?邹碧华同志说,“不要以为你做的事情没有意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做的好一点,社会就进步一点。”是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基层工作枯燥乏味,但却是至关重要,代表政府部门形象,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更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信理想的力量,爱生命、爱生活、爱事业、爱人民,最终必然能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当我们向死而生的时候,会拥有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包纳的态度,从死亡的角度看生命,就会懂得如何努力而幸福的活在当下。

走出剧院,风更大,雨更急,我心中也不停地翻滚着、思索着。这真是一个难忘的观剧之夜,一段深刻的精神探索之旅,它让我从琐碎细微的日常工作中稍微抬头,看到了理想和信仰的力量,找到前进的方向!

篇十五

邹碧华,生于1967年1月18日,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1988年进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工作,先后担任上海市高院研究室主任助理、副主任、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和上海市长宁区法院院长。2012年11月,就任上海市高院副院长,2014年12月10日,在赴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7岁。邹碧华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又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他的先进事迹像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像一盏燃不尽的灯芯,燃起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团火。邹碧华同志众多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大公无私,乐于奉献。

从法院的书记员到司法改革的设计者、践行者,邹碧华同志将其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他是人民法官的优秀代表,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致力于司法改革的进去担当与构筑良性法律共同体的不懈努力,为法官职业树立了一把标尺,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尊敬。我们应该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心怀为法律献身的精神,不管是当书记员还是当庭长,我们都要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不抱怨不退缩,艰苦奋斗,为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维护公平,促进正义。

邹碧华同志,一直以庭前的独角兽鞭策自己。独角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它怒目圆睁,能辩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吃进肚子。作为法官的邹碧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惩恶扬善的目标,在庭审中既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又不忘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利,在程序公正的基础上分析案件事实,使各方的诉讼参与人都能够公平公正的参与到诉讼中来。在以后的审判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是否用刚正不阿的态度对待每一件案子和每一个诉讼参与人,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用神圣的法律之剑,明辨是非,惩恶扬善。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有小的胜利要靠智谋,有大的胜利要靠自己的德行。工作中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很多,但是能让人记住的却很少,邹碧华同志之所以能成为楷模和榜样,不仅仅是因为他过硬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他拥有高尚的品德。生活上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孝顺老人,呵护妻子,教育孩子;工作中照顾和提拔年轻人,虚心向比自己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习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替对方着想,赢得了同事及对手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如果仅凭专业知识,而没有人文情怀,很难做一名合格的好法官,我们要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勤于律己,乐于助人,提升自身品德,用法律知识丰富大脑,用高尚的品德丰富精神,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我们当初的誓言: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的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篇十六

3月9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中学的全体党员集体前往新世界上海影城观摩了十九大的献礼片《邹碧华》,学习时代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

影片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的生动形象。和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不同,电影《邹碧华》依据客观事实打造剧情,不仅对敏感的矛盾点并无避讳,反而匠心巧用,雕琢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直面很多人民法院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例如如何化解信访矛盾,给不了解法条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又如,细微捕捉部分法官的心理活动——对现实司法环境不满意、对法官职业待遇不满意、对个人发展前景不满意等等,如何在法治理想和现实中做出抉择;又如,当司法改革来临时,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的问题,法院人如何迎接挑战。在这一幕幕矛盾冲突中,真实再现了邹碧华同志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影片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更要学习“邹碧华精神”,始终忠诚党和人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守职业操守,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树立问题意识,弘扬改革精神,为社会扛起担子,传递温暖,“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篇十七

电影《邹碧华》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的生动形象。和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不同,电影《邹碧华》依据客观事实打造剧情,不仅对敏感的矛盾点并无避讳,反而匠心巧用,雕琢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直面很多人民法院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例如如何化解信访矛盾,给不了解法条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又如,细微捕捉部分法官的心理活动——对现实司法环境不满意、对法官职业待遇不满意、对个人发展前景不满意等等,如何在法治理想和现实中做出抉择;又如,当司法改革来临时,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的问题,法院人如何迎接挑战。在这一幕幕矛盾冲突中,真实再现了邹碧华同志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影片结束,大家都感慨颇多,不少党员同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吴建金同志被这位在司法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燃灯者”——邹碧华同志的事迹深深打动,表示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信念、敢于担当,鞠躬尽瘁、知行合一的精神。随着影片的结束,这位在司法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燃灯者”——邹碧华同志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

篇十八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法官遂然离世,震动整个法律界。“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是他的信仰,他奉行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对每一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他在法官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为追求改革理想,殚精竭虑,不计个人荣辱,最后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观看完电影,使人黯然泪下,更多的感动,更多的惋惜。敬仰他对待事业的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他追求细节,务求凡事精益求精;他能叫出每一个法院的人的名字,尊重门卫收发室的老同志,帮助年轻法官勇敢走出困境,爱惜人才,不吝提拔;他的官民情、司改情、师生情等让人动容泪下,再现了邹碧华法官燃灯者的崇高形象。

我院正处于升三的关键时间,我们要学习邹碧华法官的严谨态度,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松,按时按点的完成医院布置的各项任务,并要做得更好,想得更多,团结一致,鞠躬尽瘁,个人与科室共荣,勇于创新,攀登高峰。

“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习近平”

篇十九

12月10日是邹碧华法官去世三周年的日子。法律人不会忘记他。今年9月,在最高人民法院喜迎党的十九大文艺展演中,法官们精心准备了情景剧《邹碧华》向十九大献礼。10月,最高法院组织全体干警看了电影《邹碧华》。

这次观影前,我又回顾了邹碧华法官生涯中诸多值得法律人铭记的事情——要件审判九步法、办案运用心理学、改善律师的执业环境、法院的可视化管理、推进上海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我有种很强烈的预感,电影《邹碧华》一定会讲到2000年他在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期间经历的一次庭审。

果然,电影的第一幕就是这段影响他终身的庭审经历。

那天,邹碧华跟随一位地区法院法官去开庭。开庭前,法官询问双方当事人的律师:“我有一位中国的法官朋友来美国观察我们的庭审,我邀请他坐在我边上,你们有没有意见?”

两位律师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没有意见,法官大人。”

庭审进行到一半,律师之间的火药味儿开始变浓。法官用手一招,将律师叫到审判台前,小声提醒律师:“你们注意点形象好不好?”

庭审结束后,那位法官告诉邹碧华:“法官不能在当事人的面前指责律师,律师在法庭上是法官的助手,依靠他们的努力,法官能够更快地弄清案件中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律师是法官延伸的眼睛和手足。”

邹碧华被震撼了,回想在国内看见个别法官随意打断律师发言、某些法官对律师提出的要求或请求不置可否的情形(他在国内一次演讲中曾说过,“我们有一些年纪很轻的法官,气比较盛的时候,指着律师席上六七十岁白发苍苍的老律师说‘你这么多年怎么混的?’我听到这样的事,心里特别难受”),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法官与律师之间互相不尊重,会破坏法治的根基——信任”这句话的意义。

2010年,邹碧华所在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推出了一个令很多法律人刮目相看的“动作”——推行《长宁区人民法院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一个基层法院,能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为保障律师权利出台正式文件,在律师界乃至法律界都引起了震动。

邹碧华生前说过:“法官与律师的相互尊重是良性互动关系的一个起点,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代表着法治的发达程度,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代表着社会的公正程度。”我想,法官与律师互敬互重,才是理想的、和谐的关系。这种“和谐”不是彼此间的“妥协”,而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为的是彼此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以及进一步提高中国司法的公信力。

篇二十

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同志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邹碧华同志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毕生追求“当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我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当一名有良知的人民教师!

我们要向他致敬,致敬他甘做黑暗中的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别人。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非常正能量,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这种敢于担当的“孺子牛”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在场观影者。

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心中有党,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他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公正无私,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习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始终做到心中有责,乐于作奉献,认真履行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习他清正廉洁、崇法尚德的道德情操,始终做到心中有戒,守纪律讲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该影片由邹碧华同志身前工作、生活中体现其为人处事、情操品格的几个典型故事串起而成。通过这些平凡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故事,勾勒出一个平易近人的基层法院院长直至位至高院副院长的高大形象。他一直践行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时代使命和职责,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

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忠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每个人都是教育系统这艘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并把这点事做到极致、尽心尽力就可以了。所以,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继承是最好的纪念。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会经常提醒自己向身边的党员同志多学习、多请教。每年学校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教师,看着他们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也提醒着自己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不能忘了心中的信念和追求。同时也要向前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无论何时都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电影虽然结束,但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却深刻地烙印在我心上,像一盏指路明灯引领着我,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范文】20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