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最美好媳妇事迹材料精选15篇

最美好媳妇事迹材料精选15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23:04 | 移动端:最美好媳妇事迹材料精选15篇

最美好媳妇事迹材料应该怎么写?你是不是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不要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范文模板,有需要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  感动乡亲的“最美儿媳”

尽管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早晨的**河畔还是清风习习,趁火红的太阳还没有发出太耀眼的热光,**推着轮椅往家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看得出她对眼前这个儿媳充满了爱意。

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无微不至地侍候瘫痪的婆婆**。在**县金山社区移民新村,村民们都说**老人是不幸的,因为她饱尝了人间太多的辛酸,但是她又是非常有福气的,

因为她有一位至孝至善的好儿媳——粱红娣。

**老人是不幸的

今年八十岁高龄的**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村妇女,从**县**镇同康村嫁到相邻的珊瑚乡彩坑村。她的丈夫张泰光是一位担任了二十多年村支书的老党员,因为丈夫长期忙于村里的工作,家里的农活都落在**的身上,她生养了三个儿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可想有多么艰难,但是她都挺过来了。后来儿子相继成家,两位老人和小儿子、儿媳一起生活。

**年,因为**建设,**和村里的人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故土,被安排移民到**县金山社区移民新村,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移民后的第二年,**的丈夫,也就是这位老支书张泰光,因突发脑溢血一夜之间猝然离世。丧夫之痛让**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可是不幸仍频频降临在她身上, **年她突发脑血栓而瘫痪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在这一年,她的大儿子被检查出胃癌,她的二儿子被检查出肠癌,而且都已经到了晚期,后来相继离开了人世。命运降临在**身上的不幸令人叹惋,但是我们也为她感到庆幸,因为她有一位——

好儿媳**。

喂饭、穿衣、洗澡,十年来,从未间断地照顾瘫痪婆婆孝敬婆婆,那是自己责任。 **自1986年嫁到张家以来对婚后生活很满意,丈夫张民福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乡政府上班,她带着孩子在家耕种。那时候,虽然家庭收入一般,但是公婆身体硬朗,一家人和谐美满。移民到县城后,没有农田了,她就骑三轮车,打打小工,后来在工厂给工人做饭。“一家三代人那时候生活是很幸福的,没想到后来一连串的变故,改变了我家的情况。”**说。现在照顾老人的任务全部落在**一个人身上。“两个哥哥都不幸离世,我应该照顾好老人,可是我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有时候周末要加班也不能回家。”张民福说,他老母亲那次发病住院两个多月,出院后,原本是在工厂上班的**可以拿到**多元工资。看到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主动提出“外面钱再多也不挣了,自己留在家里侍候婆婆。”就这样,**十年来始终没有走出这个家门,常年厮守在婆婆的身边。“儿媳和女儿是一样的,既然嫁到了张家,丈夫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侍候好老人是自己的责任。”

不离不弃,那是心中有爱 一个人常年侍候瘫痪婆婆,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别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喂饭、洗澡、穿衣这些都是每日必须要做的。老人吞咽困难每餐要特意熬粥;随着病情加重,老人对稀饭也难以下咽,只好每餐变着花样给人蒸米糊、煮馄沌、煮烂面条给婆婆吃。老人行动不便,不能去理发店理发,**就自己给她剪,刚开始剪不好,现在已经很熟练了;更难办的是老人大小便失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尿湿弄脏了,多的时候一天要换7、8条裤子,就是在冬天用了纸尿裤,也经常会弄脏。老人不仅行动不能自理,也丧失了语言能力。需要什么只能通过咿咿呀呀的发音和比划,只有**能很快明白老人的意思,并满足老人需要。问及这几年来侍候婆婆的经历,即使**丝毫没有怨言,只是很自豪地说,她算是尽心了,老人这些年来全部是她喂饭的,每次大小便都是她打理,几年来从没因尿炕而睡湿被褥。“老人这辈子不容易,老来遭受病痛折磨瘫痪了,当晚辈的没有理由不好好照顾,谁都有老的时候。”**说,婆婆瘫痪后,每天夜里她都会帮她翻身,由于遭受病痛的折磨,老人晚上经常无法入睡,**就陪着她说话,给她按摩身体,有时就打开电视陪老人看到凌晨三、四点。只要不下雨,她都会推着老人出去走走,就像我们开头所见到的那样。**年冬天,老人又一次发病昏迷了,周围的人都说这次救不过来了,花了钱还让老人遭罪,但是**立即拨打了120,把老人送去医院抢救,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老人总算醒过来了,从那以后,**更是寸步不离婆婆。她说以前婆婆对她很好,即使还有一线希望,她绝不会放弃,万一婆婆有个三长两短,她会很伤心的。

苦守孝道,那是做人标准常言说:床头百日无孝子,而**冬去春来十个年头,照顾瘫痪的婆婆无怨无悔,在当地村民中被誉为“天下难找”的“最美媳妇”。 **说,这些年来,她在侍候婆婆时,也流了很多泪,不是因为照顾老人不能出去打工挣钱,而是老人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就会躲在一边抹眼泪,而转过脸来,还得对婆婆满脸赔笑,以防止老人不安心养病。“这些年来,**从没走过娘家,她的母亲也是年事已高了,但是她分不开身去照顾,这让她感到很内疚。有一次,张民福单位组织家属去旅游,他想让从未出过远门的**出去玩一次,**虽然很想去见识下外面的世界,去坐坐火车,但是,最后她还是放心不下婆婆,放弃了出去旅游的机会。**今年已经53岁了,由于长期操劳,犯有严重的腰椎病,经常疼得直不起腰来,但她从不在婆婆面前表现出难受的样子。村干部说,基于她家的情况,给予**老人残疾补助,逢年过节,村里也会力所能及地对她家给予帮扶。“老人活着一天,我就得好好地照顾一天,我不能因为自己没去做而留下任何遗憾。”**说,作为张家的儿媳,不离不弃照顾老人是应该的,孝敬老人也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篇二)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爱人、我、一个活泼懂事的儿子、还有公公、婆婆。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具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十多年来,我和老公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老公创业,儿子懂事好学,公公婆婆勤劳善良,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我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老公,为了让老公能安心工作,平日里我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同时协助老公管理业务。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和谐的重要因素,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我就是如同吃了蜜糠一样和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我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说起儿子,是我和老公的最好的骄傲,儿子非常听话懂事,平时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特别是在前四年,公公得了结肠癌,那时候花了十多万才挽回公公的生命,就在那时候儿子把所有的压岁钱都拿出来了,他用红包还包了很好,总共有三千多元,儿子找我说,妈妈这钱拿去给爷爷治病,爷爷的病重要,就在那时我的眼泪都出来了,看到孩子如此孝顺,自己心里总是美滋滋的,邻居们一致称赞和好评孩子。

想要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也离不开左邻右舍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相处上,我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我们家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篇三)

在苦难中追求“幸福梦”的坚强女人

**,女,现年58岁,**县**镇**村**村民,一家七口幸福、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婆婆已**岁高寿,丈夫在家务农,大儿在外务工,儿媳和孙子在家,小儿现已大学毕业在外打工,虽说清淡平常,倒也温馨和美。本应儿孙绕身、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时,不料一连串的不幸却降临到这位干练、贤惠、坚强的农村妇女头上,幸福的家庭生活对于**来说突然远去。

1988年冬的一天,婆婆因年事已高,加之严冬路滑,不幸滑倒,摔坏了骨盆,大腿也骨折。她不怕脏、不怕累、喂吃喂喝,在她的细心侍候下,婆婆身体虽然恢复很快,但终因年龄大、医疗设施有限而落下后遗症,常年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偏要争口气,天天为婆婆端吃端喝、擦洗身体、翻身、按摩,几十年如一日的细心照料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现已能被搀扶着出门晒太阳了。

这样的苦日子没过多久,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大儿媳结婚没两年得了红斑狼疮病,整天靠药物维持,自顾自都难,还生个孙子要哺育。大儿子看到家里负担重,开销又大,无奈在外拼命打工赚钱养家。家里**是厦房照顾婆婆,上房照顾儿媳、孙子,整天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地跑。每天除了干家务、农活外,就是照顾老人吃喝拉撒、给家人洗衣做饭、抚养孙子,晚上睡前必到老人炕前看看、问问:“炕热不热、冷不冷,还想吃点什么,还要不要啥”。多年来从不叫苦叫累,但凡到过她家,老人见人就说:“我前辈子积下福,碰着个好媳妇,像我这把年纪的还有几个,不都死了,老的做不了啥还拖累娃们,要不是我媳妇好,我早见他大去了,坟上的草都长成树啦!”只要是熟悉她的人,一提到**,人人都竖大拇指,直夸她是个好媳妇、好婆婆。

但命运总是捉弄人,屋漏偏遇连阴雨。由于家里常年躺着两位病人要靠药物维持,同时又要为小儿子娶媳妇积攒费用,夫妻俩身心长期超负荷运行,丈夫高余粮终于支撑不住,于**年患脑梗,经过治疗后仍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只能做一些轻活,她自己也劳累病倒,对这家人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人人都替她伤心、担心,但她一次次坚毅地站起,顽强地与命运抗衡。她常自言自语说:“我不能倒,我不能倒,倒了这家就真的塌了。”当人们与她聊起家常时,好多人说:“像你家这情况,放在我早就受不了了。”可她说:“再怎么样,人总是要活呀,日子总该要过的,看它还再能苦个啥样!现在虽苦些,将来一定会好起来的。”说着脸上洋溢着甜蜜和幸福的笑容,她对生话充满了信心和向往,梦想着一家人的生活会幸福起来。

在照料婆婆和儿媳孙子之外,一个妇道人还要养猪、养牛、养鸡,整天忙里忙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支撑着这个家。她家状况虽然艰苦,整天都操劳不完的,但她还挤用时间帮助邻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生活有困难,帮忙的人群里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孝敬老人、关爱儿女、团结邻里、勤劳致富、自强自立,以浓郁的家庭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诠释了“崇文、厚道、自强、包容”的**精神。她就是这样一位善良、坚强的女人,面对种种生活的不幸,她以一颗坚强的心,依然在追求着普通农村妇女的家庭“幸福梦”。

(篇四)

**一家是**镇**村**农宿文化示范点创办经营人。

**年,在**镇党委、政府提出以农宿文化带动生态旅游发展农宿经济前提下,因所在**村一直未有一个像样的农家乐,于是**和丈夫首当其发在**村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名为“**”。经过一年多磨合,**村迎来的旅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致富不忘众乡亲,**叫来了村里的几位留守妇女与她一起忙活操办农家乐,厨房里姐妹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一家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去做的,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对自己的娘家尽心尽力,对婆家也是无可挑剔。有人说: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对此做出了最好的辩解。日常生活中她对婆婆尊敬有加,从结婚至今从未和婆婆红过脸。近日,**婆婆由于脑梗塞住院,现在南昌附属医院重症病房,**丈夫由于工作在身无法脱身,**毅然关起了生意兴隆的农家乐,只身一人在南昌全天伺候婆婆,擦背洗身,吃喝拉撒,毫无怨言。为了时刻关注婆婆的恢复状况,时常通宵熬夜,生怕有任何闪失,医生、护士们都说,亲闺女也不换。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家庭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两人的谦和热心一被提起,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除了关心邻里,他们一家还能够积极号召、参与**村落的各项活动。带头参与雅安地震捐款、与村民一同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庆生祝寿,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能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篇五)

她用孝爱之心撑起家的蓝天

明孝道,知感恩

**村是模范苏区、将军之乡——**镇的一个偏远小村,在这里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文化不高,识字不多,多年来却是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公公、婆婆、兄弟、侄子,她用善良、孝顺、勤劳和坚韧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传统品德,她,就是**。

**,1974年8月14日出生,**年从**镇**村嫁到**村梨子岭,丈夫**。结婚时夫家条件不好,家徒四壁,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只有一间破败的泥瓦房子。丈夫**有三兄弟,在家中排行最小,由于家庭贫困没念多少书,文化也不高,没有固定工作,只是做做泥水匠,靠辛勤劳动赚钱,收入不高。由于兄弟多,**夫妇和兄弟们早年分家,各自带着子女过自己的生活。

作为儿媳,**常常对人说:“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大家都会慢慢变老,都要做老人,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我们这样做是为后辈做个榜样,我们老了,儿女们才能跟着孝敬我们”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的公公婆婆长期患病,需要家人服侍,长期以来,哪怕是外出劳作再晚回来,再累感觉,也要为老人换洗衣物,擦洗身子,让老人干净舒服。公公范顺华年纪大,是一个肢体残疾人,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连上个台阶也力不从心,生活几乎无法自理,完全靠**和丈夫照料起居,**煮饭、喂饭,帮忙换洗衣物,直至公公去世前一天还帮他擦洗身体。**年9月,老人面带微笑安祥地离世而去,临终前老人感慨地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前世修来的福”。婆婆詹来金今年86岁,长期患高血压和支气管炎病,身体不好,年老多病,而且脾气又不好,动不动就和家人生气、骂人,不吃不喝,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婆婆,顺着她,陪着她,让她能吃、能喝、能乐,有时被婆婆无缘无故的数落而受委屈,但她都是笑脸相迎,没说过婆婆半句闲话。**说,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让老人心情好,这比什么都重要。都说媳妇难做,可**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道”的真谛,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对待老人和和气气,对待家人从无怨言,使家庭和和睦睦,她的所作所为是平凡普通的,但在平凡普通中闪耀着中华民族百善之首、以孝为先的美德。

明孝道,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孝道为荣,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儿女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和兄弟,而家康

**是家里最小的儿媳妇,原本打算和丈夫踏踏实实打工赚钱,盖房子,过好日子,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两个兄弟的家庭连续不断发生变故,一大家子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身上。

**年,大哥范富禄智力有些障碍,因夫妻感情不和与妻子离婚,留下一个年小的侄儿范福贵,范富禄做点零散小工,根本不够维持自身的生活,更谈不上抚养儿子,**二话不说和丈夫把大哥和侄儿带在身边,二家合并一家一起生活,一直帮扶侄儿读书,侄儿没有考取高中就送去学手艺,能自食其力,如今已长大成人,已成家立业,生有一儿一女。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年二哥又不幸发生车祸离世,二嫂改嫁他乡,又留下一个年幼的侄儿范国翔无人照看,她还是二话不说带在身边和自己的一对儿女一起生活,读书,把小侄子从幼儿园一直扶持到莆田湄洲湾大学毕业,每年都承担着近两万余元的学杂费、生活费,三个家庭的重担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全部压在**夫妻身上,但**从不说半句怨言,只是更加勤劳,更加节省,默默无闻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把两个侄子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女一样教育为人和扶持读书,再苦再累也要让他们接受文化知识。

在70年代初期,**嫁到**父辈建有泥瓦房一栋,兄弟众多,多年失修,以至倒塌无处居住,只好借住在村部小学旧房,一住就是7年,从**年到**年,**始终坦然面对生活,没有怨天尤人,没对丈夫发过脾气,而尽自己的责任和善良,尽力维持好家庭,给邻里乡亲留下了感人的故事。

如今已把两个侄儿扶养成人,但自己的一对儿女又正接受教育知识的黄金年龄,大女儿就读**县二中高三,二儿子就读**中学初二,每年姐弟俩就生活费用将近两万余元,但**和丈夫从不谈起生活的压力和经济的拮据,尽父母之责,全力抚养子女。在夜深人静之际,夫妻俩每每谈起生活,丈夫常常感叹命运的多舛 ,**倒过来细言轻语和丈夫说,我们不放弃,我们要努力,只要我们身体好,家庭和和气气就一定能熬过去,儿女渐渐长大,乖巧懂事,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此时丈夫笑了笑说:老婆你真好,谢谢你,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

生活的压力并没有压垮他们,经过夫妻不断努力,省吃俭用,勤勤恳恳,和亲朋好友的支持终于在**年盖起了二层砖混房,告别了借居生活,迎来了春天,一家人在搬进新家的当天晚上,激动的整夜未眠,说:真不相信自己也能住上新房。

睦邻里,乐助人

**自从嫁进夫家,从未与邻里乡亲红过脸,吵过架,更不用说闹过矛盾,就是心受委屈也要面带微笑与邻里和睦相处,尽自己最大的宽容和能力帮助别人,只要邻里乡村需要帮忙,不问什么,随叫随到,有村民农忙时节忙不过来,**会前去帮忙,谁家有红白喜事,只要叫上她,她都会热心地去帮忙,乡亲们都说:“**真是个好人”。

她孝敬老人和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村的群众,她在逆境中默默承受着苦和累,为老人、为孩子、为家庭和睦所做出的奉献受到大家好评,在村民眼里她是有口皆碑的好人,在丈夫心中她是勤俭持家的好妻子,在公公婆婆眼里她是孝顺的好儿媳。

**一个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十多年来,她任劳任怨地孝敬老人、抚养孩子,勤勤恳恳地重建家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微笑面对,无怨无悔,永不言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孝老爱亲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生活中最大限度的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篇六)

今年**岁的**,是**县**镇上坪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提起她三十一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热心伺候婆婆、精心照顾丈夫的感人事迹,金钱河畔十里八乡的乡亲无不交口称赞。

19**年**与丈夫**结婚,婚后育有4个女儿。**年10月,祸从天降,丈夫**在生产队农田基建时,不慎被石头打砸伤脊梁骨。从此,为了给丈夫治病,她四处借钱,求医问药,丈夫的病虽有好转,但一直干不了农活,千斤重担一下子全落在**的肩上,她不仅要下地干活解决一家人温饱问题,而且还要照顾有病的丈夫和70多岁的婆婆日常起居、求医问药,更要想法设法供应四个女儿读书。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柔弱的农村女人承受的艰难可想而知!然而为了维持生计,**却没倒下,她白天干活挣工分,晚上打草垫攒钱,看到妻子如此幸苦,丈夫多次劝她放弃为他治病,而倔强的**却说:“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治好你的病;我一生不识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读书。”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渐渐好转。受母亲影响,三个女儿都很乖巧懂事、学习很努力,相继考上了中专、大学,这无疑给**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可天有不测风云,20**年,93岁的婆婆却因病瘫痪在床、丈夫又患上了胃溃疡、胆结石和糖尿病,一生饱受艰难、60余岁的**又一次陷入了艰难之中,既要为他们穿衣、喂药、做饭、洗衣,还要抽空下地干活。特别是在婆婆瘫痪在床3年里,一直都是由她一人端屎端尿、擦洗翻身,为了不使卧床的婆婆皮肤溃烂,她天天更换床单,保持床上干净整洁, 晚上还一直坚持陪着婆婆睡,直到将老人养老送终。婆婆走后,**依旧忙着为丈夫四处求医问药,精心照顾日常生活起居, 家里的农活也从未落下。起初,看到她那样辛苦,也曾有“好心”人劝她改嫁,然而善良的**总这样说:“看到婆婆、丈夫那么可怜,一走了之,自己于心不忍,也良心不安,只要他们的病能治好,我苦点累点没什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年**先后被**镇党委、镇政府,中共**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好媳妇”、“**县第二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受到隆重表彰奖励,面对荣誉,她却淡然地说,她只是尽到了一个媳妇和妻子应尽的义务,她希望丈夫的病能早日康复,女儿们多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

(篇七)

“**家的儿媳妇啊,可厉害了,对自己老人好,对邻里街坊也好。”在**市石龙镇福平村,大家说起**家的儿媳妇**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赞扬。

**是湖南娄底人,陈胜锦是**市石龙镇福平村人,20**年,两人因工作关系于苏州相识相恋,**年回到**登记结婚,**跟着丈夫回到福平村生活。**年,**的两个儿子接连出生,她在村里办起了幼儿园,组织亲朋好友资助周边有困难的群众,在她的带动下,陈家幸福和睦,邻里和谐互助。近日,**一家被评为我市“最美家庭”。

“遇到这样的儿媳妇,是我家的福气”

远离家乡到**生活,**并未花太多时间去适应,因为她有一位好婆婆——杨阿姨。**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不通。她刚到福平村时因不熟悉环境,交流不畅,只能呆在家中,**的不适应引起了杨阿姨的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后,杨阿姨主动担起了“牵线搭桥”的重任,她经常带着**串门到邻居家做客。

“主任,又带你的儿媳妇出来啦!”杨阿姨在村委工作已有20多年,这几年担任村委妇女主任,她一直与村民相处融洽。在杨阿姨的帮助下,活泼开朗、勤快大方的**也逐渐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十分孝顺,平日里主动承担家务活,过年过节不忘给老人买衣物,对70多岁的老爷爷更是关爱有加。**年,杨阿姨到**市人民医院做了一次青光眼手术,**忙里忙外,无微不至地照顾杨阿姨,同病房的病友羡慕地夸赞:“这儿媳妇跟亲闺女一样,甚至比亲闺女还亲。”

“我儿媳妇真好,很孝顺,又能干,我非常喜欢。”杨阿姨拉着**的手说。

“我婆婆对我也很好,第一次到家里来我还担心自己的‘爆炸头’会遭人厌,没想到她非常开明,对我这个外来的媳妇也很好。”听到婆婆夸赞自己,**十分高兴地说起了自己初到陈家的情形。对于远嫁过来的新媳妇,村民们总是抱以高度热情,一直到**带着儿子回湖南探亲都还能听到乡亲们调侃的声音——“小艳,带儿子回去还会来吗?”“主任,就不怕儿媳妇把孙子抱走不带回来了啊?”每每听到乡亲们带着笑意的调侃,**婆媳俩各自回答“这么好的婆婆,我不舍得走”、“这么好的儿媳妇,我一百个放心。”

**与丈夫相识10年来,两人相濡以沫;嫁到福平村8年,**与婆家相处融洽,一家人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琐事红过脸。在**的教育下,她的孩子对长辈也很孝顺,经常帮老人捶背捏腿,一家人在节假日还驱车到周边游玩,老小其乐融融。为拉近家人之间的感情,**还多次邀请远在湖南的娘家人到**做客。

“从小我妈妈就教育我们要孝顺老人,出嫁之后要孝顺公婆,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的。”**说。

“遇上这样的好心人,是我们的幸运”

“他们的家庭真的很困难,想搭把手,能帮一点是一点。”说起自己去资助过的家庭,**唏嘘不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圈看到一条众筹求助消息:隔壁黄塘村一名小学生被烫伤病危住院,急需大笔治疗费。**跟家人提了想资助的想法,家里人十分赞成。于是,**带上亲戚朋友到黄塘村实地核查情况,经过村委确认,受伤的孩子姓戴,其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精神异常,家中条件非常艰苦。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途径发动亲朋好友捐款捐物,丈夫陈胜锦也发动其所在的农村淘宝系统的同行们一同捐款。**的爱心行为感染了周边的群众,他们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原来,早在**年,**已经和家里人开始做公益献爱心了,她从朋友处得知附近初中两名女生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与丈夫商量后,一家人齐力资助两名女生完成初中学业。

当了母亲的**把更多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她发现村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决定办一家幼儿园。**在村委大院边租下了一栋民房,装修、招聘老师、招学生,幼儿园办起来了,村里的小朋友可以就近上幼儿园,减轻家长负担也提高了安全性。幼儿园在**的努力经营下,口碑越来越好,尤其是在外打工的父母更是赞赏有加。**深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怀,她给每个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视频通话,将学生在园的学习生活照片分享到群里。

(篇八)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在**,提起村民**一家,那是人人羡慕的和谐幸福之家。**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一个10岁的儿子,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心善德美,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热爱家乡、积极行善、团结邻里

**,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樟群是那么有活力,弯弯曲曲的河水是那么清澈。每天傍晚,走进**散步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说这边环境好,特别是去年装了路灯之后,大家出行更加方便、更加安全了。说起这20多盏路灯,村民都说得感谢**几个人。因为这些路灯是**和几个在外创业的**人共同出资安装的。亮化了村庄,**又开始了对环境的整治。春节期间,乡亲们都在家,**发出倡议,组织村民开展义务劳动,清扫道路,清理水沟……大家齐心协力,**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眼里,**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村民都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谁有困难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同村的毛阿才受伤瘫痪在家,这个家的处境甚是困难,**很是关心。他向其他人倡议,对毛阿才进行帮助,并多次向政府提议,希望更多人和他一起关心和帮助这个家庭。他常说:“一个人自己家乡都不热爱,谈什么爱国?”他也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事践行着她的爱家乡行动。他的这些“小事”渐渐的温暖着村民的心。如今,在他的感染下,**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民风不断改善,村民团结如兄弟姐妹。

孝亲爱子、夫妻互助、家庭和谐

**的爷爷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八岁高龄,老人的衣、食、住、行都让**家人牵挂和关心。他们深知: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尽管夫妻两人工作忙,但对二老的孝心从未减少过一点。他们惦记着老人的生日、关心老人的身体。有好吃的,他们首先给老人送去;天冷了,及时地给老人添衣加被,每年都会为爷爷奶奶添置新衣。只要是爷爷奶奶的事,无论是大事小事,他都仔细细心地对待。他对二老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致。

**年12月,**母亲突发脑溢血,病情十分严重,**主动挑起重担,跑前跑后,联系省里专家,筹备医药费,安排治疗事宜,和妻子轮流“值夜班”……两夫妻忙前忙后,整整忙了一个多月。即使两夫妻身心俱疲,瘦了一圈,但他们不仅没有半句怨言,还笑着安慰母亲:“妈妈,您不用担心,就是之前您太辛苦了,现在您就好好休息,是您享福的时候了。”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母亲恢复了健康。

俗语云:“十对婆媳九不和”,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然而10多年来,在**家里,婆媳之间没有斗过一句嘴,没有红过一次脸。婆媳二人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散步,融洽得像母女。**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收入,家庭的开支全由小夫妻俩支出,他们从无怨言。他们不仅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还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旅游是比较奢侈的事,但**知道父亲爱好,夫妻俩人就妥善地安排父母去北京、海南等地旅游,有空的时候,小夫妻俩还会陪同着老人去。现在,老两口逢人就说:“有这样的儿子、儿媳,我们感到太幸福太知足了。”

牵手相伴11个春夏秋冬,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互相理解、支持,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简单平凡却和谐幸福的深刻内涵。**年4月荣获**市“十佳”平安家庭荣誉称号。

简单的生活最美,和谐的生活最幸福!这就是****一家简单和谐幸福的家庭故事。

(篇九)

在**镇**村,有这样一位女性,只要人们一提起,便无人不晓,并交口称赞,这就是龙眠河畔的**村新河组村民**.该家庭共有家庭人口八人,父母、两个儿子、孙子女三代同堂,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遵纪守法,相信科学,带头致富,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1、学法懂法、遵纪守法,道德行为良好.

**作为一名普通的村民,对党组织对国家却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种感情积极地影响着每一个家人,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家庭,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方面,带头遵照执行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教导子女们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2、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社会环境和谐.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家庭的良好家规与家风

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关心爱护,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和睦家庭.在对待邻里关系上,**能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更是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的父母都孝敬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都视同己出,并经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礼让别人.

3、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生活方式科学.

在**的倡导下,全家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不参加赌博迷信活动,远离各种邪教组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遇到婚嫁丧事能做到移风易俗,一直主张文明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勤俭持家.崇尚环保低碳生活,在生活中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攀比消费为耻,始终坚持合理安排,克勤克俭,把艰苦奋斗当成发家致富的助推器,把勤俭节约当成持家生活的传家宝.在工作中倡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维护生态平衡,将生态环境道德和理念时时刻刻挂在嘴边宣传推广,带头宣传绿色环保理念,自觉维护环境.

4、扶贫济困,热心帮教,社会责任感强

爱如果仅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爱还只是狭隘的,只有将爱延伸到亲朋邻里,甚至异地他乡,那才是大爱无疆.**同志一家人在**镇**村助人为乐是出了名的,谁家有困难,她只要知道,总是热情帮助别人解决,邻里闹纠纷,总是主动去帮助调解.在农村有不少年轻人双双外出打工,仅留下孩子和老人的家庭,经常出现她忙碌的身影,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和老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年汶川地震大灾难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前,在当地政府组织的捐款活动中,**同志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捐款,而且号召子女们共同参与,先后累计捐款达两千多元.

中国有句名言,“家和万事兴”,一个兴旺的家庭之所以兴旺,必定在于它是一个和睦的家庭,在共建和谐社会、构建和睦家庭的今天,**同志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一家一定会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义县群众评选“好媳妇”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选、评审,义县“好媳妇”评选活动“赛程”过半。经筛选,20名“好媳妇”进入最后的角逐。

据义县妇联工作人员介绍,她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字活动,自去年12月中旬起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好媳妇”典型,通过群众参与、单位推荐、个人申报,共海选出典型204名,有普通家庭妇女、军嫂、女企业家等,其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26岁。通过事迹初评,100名进入第二轮,她们登台演讲,义县妇联与义县电视台组成评审小组,对选手们进行“口语表达、事迹材料、整体形象”三个方面的综合打分,依据分数高低排出前20名。

春节前后,这20名“好媳妇”的事迹将陆续拍成短片,于2月中旬搬上义县屏幕,群众将通过手机短信和声讯热线的形式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好媳妇”。

好女人的先进事迹——“最美儿媳”黎仁琼孝老爱亲事迹

黎仁琼,女,汉族,现年59岁,广安区小井乡莲花村8组农民。她38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公婆婆,丈夫病逝后,仍对前公婆不离不弃,即使改嫁也毅然带着公婆,用一个女人的坚强和爱心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真正内涵。

1974年,经人介绍,家住龙滩乡的黎仁琼和小井乡莲花村的李良平结为夫妻。从嫁到李家的第一天起,手脚麻利的黎仁琼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抢着做重活、脏活,对公婆关怀备至,一家人过着艰苦而又幸福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年,李良平突然被查出患有黄疸性肝炎。为了治好丈夫的病,黎仁琼四处求医问药,却因为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病情没有一丝好转。一个月后,丈夫撒手人寰。家里顶梁柱没了,面对年过花甲多病缠身的公婆、年仅15岁的女儿和10岁的儿子,以及治病欠下的一大笔债务,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婆婆张国碧双目失明多年,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连生火煮饭等一些简单的家务活都做不了。公公李学明的身体也不好,只能干点简单的家务活。孩子们都在上学,连每学期几块钱的学费都成问题。那段日子,是黎仁琼生活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不知多少个夜晚,黎仁琼只能在被窝里偷偷流泪。尽管如此,每天清晨六点过,她便早早起床煮饭、喂猪,照看老人和孩子,用柔弱的肩膀苦苦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周围的邻居都劝她,“仁琼啊,你一个人生活这么艰难,还是找个条件好的男人重新生活吧!” 黎仁琼犯难了,自己再婚了,公婆怎么办?大伯子哥家景不好,三个小姑子也已出嫁多年。黎仁琼明白,“要找也要找一个善良的人,不仅要对儿女好,还要对公婆好。丈夫走了,我绝不能对公婆不管不顾。”

因为能干、善良,不少人上门说媒,可她都没答应。“我要带着公婆再出嫁!”黎仁琼的善良感动了邻村的**。**人善良,做事踏实肯干,因为家境不好,错过了结婚的年龄。经过几次“考察”后,黎仁琼认可了这个少言少语的男人。可是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几次跟公婆商量,婆婆张国碧说,“仁琼啊,咱家人多,又欠账,担子重啊!我们两个老的就不再连累你了,我们自己有儿女。”黎仁琼坚定地说,“爸妈,你们放心,我们不会亏待你们的。我们吃啥子,你们就吃啥子。”面对儿媳的诚恳,公婆原来拒绝的心慢慢融化。1992年,黎仁琼和**走到了一起。婚后,黎仁琼对丈夫**说,“两个老人失去儿子,本就非常伤心,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敬老人。”可背地里,不少人说她傻。“李良平还有一个哥和三个姐姐,你完全可以不管两个老的,怎么还带着公婆改嫁哦?”面对别人的闲言冷语,善良的黎仁琼选择了坚持。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给两位老人更好的生活,不让别人看笑话。

黎仁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屋里屋外忙个不停,但是不管多苦多累,她都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为了让两位老人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穿衣吃饭到洗脸洗脚,甚至是剪脚趾甲,每一样事情她都伺候得妥妥当当,没有半句怨言。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黎仁琼想到老人胃口不好,总是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好吃的,尽量调剂好他们的饮食。每次上街,她都要买些老人爱吃的零食。有好吃的饭菜,也总是让老人先吃。有时家里改善伙食做些排骨、鱼,黎仁琼都先挑出骨头、鱼刺,把肉给老人吃。为了不浪费,她经常吃老人们吃剩下的饭菜,从不嫌弃。

**年,84岁高龄的婆婆身体越来越差,黎仁琼除干农活、做家务外,随时陪在婆婆身边,专心负责老人起居饮食,细心为老人熬药喂药。尽管黎仁琼想尽千方百计侍奉老人,但婆婆还是于当年11月离开了人世。黎仁琼十分悲痛,拿出家里仅有的5000元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厚葬了婆婆。黎仁琼的举动赢得了众口赞誉。公公李学明说,“仁琼啊,能有你这样的儿媳妇,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啊!”邻居们也说,“黎仁琼改了嫁,还费心厚葬前婆婆,真了不起!”

**年2月的一个下午,公公李学明在三女儿家里突发脑溢血,当时黎仁琼正在地里干农活。得到消息,黎仁琼二话没说,跑到镇上找了一辆面包车,将公公送往镇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终于将公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公公病重期间,黎仁琼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伺候老人输液吃药、喂水喂饭、接屎接尿。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很快恢复了健康,没有落下后遗症。现在公公已经84岁,每天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提起黎仁琼,邻居陈世英说,“黎仁琼是个善良的好女人,自己患有严重的胃病,但几十年来都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邻居杨艳芬同样满口称赞,“黎仁琼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有孝心、不怕吃苦的好人,现在她也是快满六十的人了,对老人仍然尽心尽力的照顾,我非常钦佩她”。

对于当初带着公婆改嫁这一选择,黎仁琼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不管以后的生活如何,我都会尽力照顾好老人,让他安享晚年。”面对乡亲们的称赞,黎仁琼很谦逊。她说,“孝敬老人是后人该做的事情,我只不过尽了应尽之责,没啥大不了的。”

大爱无疆,孝心无垠。黎仁琼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不抛弃,不放弃,不言苦,不言累,38年悉心照料公婆,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明灯。带着公婆改嫁的“最美儿媳”——黎仁琼的事迹成为世纪伟人邓小平故里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被评为**年“**好人”。

(篇十)

百善孝为先 尽显孝老情

**,1974年2月出生,**镇郝康村人,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用二十个春夏秋冬,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自从走进郝康这个村,走进成文这个家,用她的年轻,聪颖,吃苦孝道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

一、孝老爱亲,家庭和睦育幸福

看了下面这段文字,我不知道您会怎么联想?或许觉得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但是我觉得在金钱至上、世风日下的当今,**—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为我们所传递的是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和正能量。从平凡中不凡之处使我们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爱。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者孝道,印证着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美丽形象。

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小姑生活在一起。那时公公已年过六旬,体弱多病,**像照料自己的父亲一样伺候着公公。公公因常年干着繁重的农活,身体状况欠佳,大部分的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又得外出打工赚钱,伺候公公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头上。夏天,公公双腿浮肿,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层小水泡,一脱落,就流出腥臭难闻的液体。每当这时,**总是给老人擦洗,并敷上药。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他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这样,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一做就是几年,她无怨无悔,在她心中,丈夫的父亲就是她的父亲,照顾公公就是她的责任。公公对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说,‘只要半天听不到媳妇说话,看不到媳妇的影子,心里就有些牵挂,就好像身边少了什么人似的。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后来公公大小便失禁,为了不使公公身体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换内裤,换后并用温水洗擦干净。臭气刺鼻,引起她的呕吐,她只好强忍着替公公换好,把该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边去翻胃。邻居说他有福气,公公却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让我多在世上活了几年。”

一个媳妇对公公的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时间久了,亲戚邻居都会看到,也都会被她的举动所感动,老年人冬天晒太阳,都在把好媳妇的事挂在嘴上,一位八十多岁的邻居,逢人就夸,“村子那么大,那么多的媳妇,从来没见过她这样孝敬的。”

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奔小康

**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洗刷买烧能俭则俭,朴素勤俭为本,一家人都没穿过什么名牌,就连桌椅、沙发等家俱都是很普通的木制用品,甚至不如村里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里买东西也舍不得花钱坐车,骑着她那辆脚蹬三轮。再晚也舍不得在街上吃一顿饭,就是买个烧饼回家也是塞给婆婆和孩子手里。走进**的家,你会感觉到有一股农民质朴的气息,但是简而不乱,物品的摆放井井有条,环境整洁舒适。

三、和谐邻里,共筑文明谱新风

**在生活中,总是为别人着想,树立榜样,影响全村,团结邻居,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做到以诚待人,不计小节。大家都觉得她非常亲切,很有亲和力。每当左邻右舍遇到急事,她都会及时赶到,无偿劳动,下雨了人家都 往家里跑,但是她知道谁家的粮食还晒着 需要帮忙往屋里背,谁家盖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动去 帮助做饭,喜忧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尽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邻里乡亲身患重疾,她都会及时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镇上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四、爱在颂扬中沉淀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显了一个先进农民的优秀品质。她的爱发自于内心,从没有随着物质、荣誉浮起,在村民的称赞中,她显得更加简单朴实,她得爱慢慢的沉淀得更深了。在日渐喧嚣的世界里,她的爱,她的行动,给我们吹来了一股和谐社会的春风,让所有人的心中也渐渐的沉淀了许多许多得爱。她对老人的孝道,对村民的热情,这种无怨无悔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社会所提倡的吗?

(篇十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新干县神政桥乡青年干部**,把这首诗当做座右铭。13年来,她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把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当亲生母亲一样侍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领导同事、街坊四邻的交口称赞。

**年,21岁的**带着女孩般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刚结婚时,她已经知道婆婆患有轻度精神病,但她却有着一颗纯朴善良的心“谁没有父母呢,婆婆不能自理,只是添一双碗筷而已。”没过多久,**才发现了婆婆病情的严重性:婆婆大部分时间记忆失常,神情呆滞,思维糊涂,行为怪异。常趁人不注意,将剪子、菜刀、绳子、碗筷之类的东西藏起来,把拖把解开,或用一些小东西插在家里电器开关里,造成电路短,或用水洗电视机等。更糟糕的是,婆婆白天大部分时间不定时的睡觉,晚上总是在家里走来走去,摆弄家中的东西发出很大的响动,或开灯,开水龙头,甚至随意敲门,闯入房间。

由于丈夫只有兄弟俩人,哥嫂有实际困难无法照料老人,因而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在了**夫妇肩上。看着婆婆病情如此严重,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都要陪婆婆说说话,期待能唤醒婆婆的记忆。她还和丈夫一块四处求医问药,期待能够治好婆婆的病。但结果却十分令人失望,不但没查出病因,而且吃了药后还产生副作用。**只好暂时放弃治疗的想法,从此一心一意、无怨无悔地照顾好婆婆。每天做好饭,她盛好第一碗饭端给婆婆;平日里,经常买婆婆喜欢吃的零食;冬天天气好时,和丈夫一起牵着婆婆下楼晒晒太阳;婆婆有时有些大小便失禁,常常把尿屎拉到身上,她和丈夫特意买老年人用尿不湿给老人用。有时到外边办事,她就把婆婆安置好在房里,还给她准备了一个小便桶。结果,婆婆把尿洒得满屋都是,有时好好的被子都被她撕成好几段,棉絮这里一堆,那里一团,这让房间里充满不堪忍受的异味,一般人稍微一闻就会呕吐,但她却从来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整理、收拾房子,把撕碎的被子重新换条新的;还为婆婆擦洗好,拿干净的衣服给婆婆换下。为照顾患病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看着同样身体不好的父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俗话说:滴水穿顽石,爱心化甘霖。**十三年如一日为婆婆洗澡、梳头、捶背、剪指甲、聊天,精心侍侯婆婆。婆婆因患病时间长,不管明白还是糊涂时,都不太认人。**清楚地记得,女儿两个月大时,躺在婴儿车内,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哭的很可怜。婆婆从卫生间走出来,不但不抱,反而漠然地从女儿小小的身躯上跨过去。看到此情此景,**默默流泪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无奈和委屈。还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早晨,一家人准备到哥哥家吃团圆饭。一大早家人吃好面条,只等婆婆吃好后出发。可老人吃了近一小时,碗中还剩了一些面汤,端在手中,在客厅踱来踱去,总是不吃。**就接过婆婆的碗,准备将剩面汤倒掉好洗碗。没想到婆婆紧随在后,突然间抄起卫生间的拖把,劈头盖脸地向**打来,嘴里还嘟噜着:“让你浪费,让你浪费!”哥哥赶紧上前抓住并说:“妈,您干什么!”她的腰部已重重的挨了一棍,委屈之泪夺眶而出。但她掩饰着,尽力平静地说:“没关系,妈误以为我浪费粮食呢。”像这样的情形,**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次,种种无奈、委屈都放在心里,从来不向别人抱怨。特别是改行到乡镇工作后,她更是忙碌,有时在外忙完后,还得拖着疲惫的身躯为老人准备饭菜。有人曾经问她为什么对婆婆这么好,她只是笑着说:“谁都会老。孩子孝顺老人是应该的。”

**不但把精力放在照料婆婆的身上,还十分爱丈夫、爱女儿,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她默默地承担起全部家务,用女性特有的坚强和韧性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爱心呵护家庭每一个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小家庭。她的丈夫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女儿乖巧懂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一,成绩一直前茅,家里墙上挂满了省、市、县各级竞赛奖状和荣誉证书。她在执教的12年间勤奋工作,恪尽职守,爱生如子。她所任教的学科每年成绩优异,辅导学生多次获省、市奖项,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体”,她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深得学校领导和同事认可。**年到乡镇工作后,她更是一心扎根农村工作,各项本职工作都完成的很出色。除此之外她还十分注重大家族的和谐,呵护关爱着家族的其他成员,丈夫的哥哥因嫂子在外,一人独自在家、孤独寂寞。她热情的让哥哥在自家一起生活了四五年,一家人其乐融融。

百善孝为先,多年孝老情。**无微不至侍奉着病重的婆婆,用如水般平静地孝心践行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千古名言,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篇十二)

**,女,1973年8月出生,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北新村人,是个自由职业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把这首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10多年来,她每天帮婆婆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无怨无悔地侍奉着这位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了街坊四邻的交口称赞。

**年,年仅21岁的**带着女孩般的纯真嫁进了这个家庭。结婚后不久,她的老公在一次意外中遭到了电击,手严重受伤,被判定为三级残疾。**的婆婆,张碎花,于**年中风后,行动不便,被判定为一级残疾。为了照顾好这位行动不便的婆婆,**着实费了不少心思,不说别的就单单让婆婆吃饭这件事就令她费了不少心神。日常侍候婆婆的一些琐事她不怕,最让她害怕的就数让婆婆能按自己的心意好好吃饭。由于婆婆中风躺在床上不能动,时日久了心里难免就会产生焦躁的情绪。于是她就故意挑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开心事说给婆婆听,哄她高兴,只有当婆婆心情好了,吃饭才会顺当点。否则稍有什么不如意,婆婆不是一声不吭地背过去脸不搭理她,就是干脆把饭菜抛洒一地,有时甚至把端给她的饭菜故意用胳膊一抡溅得**一身。每当发生这种情况,她总是不声不响地收拾把烂碗碎盘收拾起来,免得伤到人,再把溅洒开来的饭菜擦干净,都处理好后就重新给婆婆做饭。如此反复,婆婆看在眼里,也能体会到**的不容易,当她把重新做好的饭菜送到婆婆的面前时,婆婆就不再乱发脾气了,而是认真的把饭吃完了。看到生病的婆婆开始理解自己了,在饮食方面,她就显得更上心了,隔三差五的来点花样,让婆婆吃得高兴,也吃得顺心。婆婆的脸上也泛起了久违的笑容。除此之外,给行动不便的婆婆洗脸端盆本来也和让婆婆吃饭一样是她难以迈过的一道砍。但在她日复一日的为婆婆端水洗脸成了一种彼此间的习惯时,她也就觉得婆婆刚开始的不配合和无理取闹都显得无足轻重了,如今她把给婆婆洗脸端盆当成了自己每天要做的功课,心里总是想着要是自己多干点,侍候得婆婆好一点,那么丈夫的后顾之忧也就没有了。这么想着,心也就豁达了,烦恼也都随之而去了。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十多年来也就是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总是把婆婆的床铺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外人一走进婆婆的房内也不会闻到任何的异味,而这么多年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的婆婆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痤疮、湿疹,这也多亏了她的服侍周到。十年,短暂而又漫长的十年间,她将为人媳妇能做到的一切本分都做到了最好。有时候婆婆看上去总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的,她看在眼里,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坐到婆婆旁边陪着她一起闲聊,拉拉家常,在天气好也方便的时候就带着婆婆到外面四处转一转,宽宽老人家的心,不让她因为整天只能呆在房子里而变得忧郁。为了让婆婆身体恢复的更好些,她不嫌脏不嫌累,自觉地经常起给婆婆按摩,几年来从未间断。有些不知内情的人总会这样对她婆母说:“老人家,养闺女就比养儿子强,想吃啥做啥,您多有福气呀!”她婆母听了总是笑眯眯地说:“可不是,这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修来了这么一个好的儿媳妇比亲闺女还要亲。”

看着婆婆病情如此严重,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都要陪婆婆说说话,期待能让婆婆开口说话。每天做好饭,她盛好第一碗饭端给婆婆;平日里,经常买婆婆喜欢吃的零食;冬天天气好时,和丈夫一起牵着婆婆下楼晒晒太阳;婆婆有时有些大小便失禁,常常把尿屎拉到身上,她和丈夫特意买老年人用尿不湿给老人用。有时到外边办事,她就把婆婆安置好在房里,还给她准备了一个小便桶。结果,婆婆把尿洒得满屋都是,有时好好的被子都被她撕成好几段,棉絮这里一堆,那里一团,这让房间里充满不堪忍受的异味,一般人稍微一闻就会呕吐,但她却从来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整理、收拾房子,把撕碎的被子重新换条新的;还为婆婆擦洗好,拿干净的衣服给婆婆换下。为照顾患病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看着同样身体不好的父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不但把精力放在照料婆婆的身上,还十分爱丈夫、爱女儿,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她默默地承担起全部家务,用女性特有的坚强和韧性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爱心呵护家庭每一个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小家庭。百善孝为先,多年孝老情。**无微不至侍奉着病重的婆婆,用如水般平静地孝心践行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千古名言,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篇十三)

我叫**,今年57岁,是**区**乡**村第四居民组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36年前嫁给本村村民马金良,自从踏进这个家门后,我就努力用我乐观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把这个家打造成一个幸福和睦、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小康之家,期间有多少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着“孝”和“爱”的传统美德,展现着一个农村妇女的博爱仁慈、善良真诚的美丽形象。

36年前,当我来到这个家的时候,我就把公公婆婆当成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对待,只要公婆乐意和我们一起,我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生活。我始终认为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自己生前对我们做儿女的谆谆教诲。二十年前公公因病去世,剩下婆婆孤单一人,我就义不容辞的担起了赡养婆婆的义务。十几年来,我们婆媳互敬互爱、和睦相处,而婆婆现在年龄大了,正是需要我的时候,也是我报答她的最好时机。

婆婆今年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婆婆的饮食起居越来越不方便。我就坚持每天给她提尿盆、倒尿盆,吃饭的时候婆婆坐到哪里我们就把小桌子搬到哪里。婆婆患有多年的胆结石,牙齿也快掉光了,每天做饭我就专门至少给她做一道清淡的、煮的烂一点的饭菜,以便老人的咀嚼和消化。只要是在农闲的时候,我每天会为她做不同的饭菜,包子、饺子、菜卷、油饼、菜盒子,她想吃什么我就为她做什么。近几年,婆婆不仅腿脚不灵便,耳朵也很聋,经常是答非所问,你说东,她说西,有时候一句话要在她耳边说好几遍她才能听清楚,每次我都会不厌其烦地给她说好几遍。考虑到她的心里承受问题,对家里的事情我从来都是只报喜不报忧。婆婆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常给我发火,嗓门很大,我有时委屈的趴在床上暗暗流泪,但一想起父母生前的教诲就一次次的原谅了老人。几十年来,我从未和她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因为我的心里始终装着一个大写的“孝”字。去年冬天,婆婆由于上火引起下半身深度炎症,我就亲自给她清洗和换药,还要配合电烤和输液,我坚持每天三次洗换,不厌其烦。看着病床上难受的婆婆,我心里也一样的心疼和难过,和丈夫守护在床边两天两夜。经过我们的精心照料,婆婆如今早已恢复了以前的阳光和开朗。

不知道多少年了,婆婆的头发都是我亲自给她清洗、修剪。婆婆一生身宽体胖,很难买下合身的衣服,我就从集市上扯下布料,有时自己做,有时送裁缝铺,常常一做就是两三件,便于老人替换。一年四季,婆婆从里到外的衣服都是由我一手打理。这么多年,我最喜欢看婆婆穿上新衣服的样子,她一穿上新衣服逢人就夸,布满皱纹的脸也能笑成一朵花。看着老人开心的生活,我的心里也十分高兴。

也不知道多少年了,为了让婆婆开心我们就开始为老人家过起了生日。从起初的一桌、两桌到现在的三桌、四桌,每年给她过生日我都要忙乎好几天,买菜备肉、清洗盘碗、准备桌椅。生日当天,婆婆所有的儿女晚辈都来给婆婆祝寿,这一天是老人最开心的一天,看着儿孙满堂,老人脸上常常笑成了一朵花。每次忙完老人的寿宴,尽管我都累的腰酸腿疼,但我从无怨言,看到婆婆脸上的那一朵花,我觉得什么都值了。我想对老人说:老娘,你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你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衷心祝福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在多年的生活中,我不仅孝敬老人,也时刻和邻居们和睦相处。婆婆脾气特别不好,说话有时候很粗暴,常常得罪人,每次我都给对方赔礼道歉。由于我的诙谐幽默、诚恳热情,邻居们也都原谅了婆婆,常常化干戈为玉帛。

自从进入这个家,我不仅孝敬老人,也和丈夫的兄长姐妹搞好关系。尤其是我的二大姑姐,她出嫁到我的邻村上马村,丈夫好多年前就因病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两个人相依为命,家境又特别贫寒。我们给庄稼买药时总会给她家买一份,有时候亲自送过去,有时候让别人捎过去。为了增加她家的收入,我还经常给她儿子找工作,听说哪里打井缺人,哪里盖房要工人我就迅速联系他。外甥有什么事不愿意给她舅舅说也会给我打电话沟通,孩子信任我把我当成他的亲人我心里也倍感欣慰。有时候,二大姑姐家里急用钱,我们手头不宽裕也常常资助他们,以帮他们度过难关。

多年来,我始终觉得照顾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老公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也常常被他的孝心感动。我们夫妻俩几十年来相亲相爱、相敬如宾、互相关心、互相体贴、同心共建和谐家园。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用近40年的行动践行着孝道,我只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尽了自己应该尽的义务。我相信:爱是可以传递的,我的爱已经沉淀在已经去世多年的公公的灵魂里;沉淀在和我相伴厮守多年的丈夫心里;沉淀在深深爱我的三个子女的行动中;沉淀在我同胞姊妹六个的心坎上。今后,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为我们这个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孝心和爱心,让这种朴实无华、尊老敬老的精神在中国大地世世代代传扬下去。

(篇十四)

她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从**年起至今,她十二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照顾婆婆,无怨无悔,受到同事和邻里的一致称赞。她勤奋敬业,她尊老爱幼、她团结邻里、她关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丈夫工作非常繁忙,有时候很难避免把工作中烦闷的心情及暴躁的心态带回家去。而她总是以一个女性宽广的胸怀去抚平丈夫的情绪,春风化雨般的温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气和的情绪、稳健的心态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她从来不因为丈夫工作繁忙,照顾不了家而拖丈夫的后腿,影响丈夫的工作。他们婚后相敬如宾,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的秘诀就是她们二人之间非常坦诚,推心置腹,沟通非常到位,她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她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培养儿子上学以及家中的其它生活琐事,都由她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无力帮助 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她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儿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他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品性,她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询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老师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方向。儿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矛,连年被评为优秀生,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可是做起来,做好那是相当的难,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做儿子的总是有些粗心,自己的母亲有个头疼脑热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司空见惯。但她就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时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药,有时还亲自领着去看病吊针。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有她置办。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

她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对同学一视同仁。有时她也会说**同学成绩差,但这些同学也是她经常照顾的对象。她利用闲暇给他们辅导功课,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和他们的家长交流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是那些寄宿生,吃穿用度观察特别仔细,有时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鞋袜给他们穿,自己孩子的好吃给他们吃。这些同学和她的关系也格外亲密。

在实际工作中,她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她的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平等、和谐、活跃而有序。常常是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极佳。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总结教学心得。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由于她不懈的努力,她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同事的赞许,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认可。她所带班级的成绩一直居各班前列,她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她走到哪里就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的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

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的担子是最重的时期,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令人欣慰的是,她和丈夫彼此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得幸福和谐。正所谓“时刻保持平常心,知足常乐一身轻”。教师工资本就不高,平时生活中,她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他们的幸福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缔造的,有待人宽厚的丈夫,有善解人意,吃苦耐劳的妻子,还有乖巧孝顺的儿子。和谐家庭的创造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篇十五)

**村**家,他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思想进步,邻里互助,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1991年,**刚结婚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为了改善生活,她到处“取经”,学习技术和经验,经过多方的考察和筛选,她做起了网绳、草编生意,每天起早贪黑跑走街串巷、跑集市,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付出,家里的条件改善了。同时,她鼓励弟弟也做网绳、草编生意,为弟弟以后成家创业打下了基础。

1994年**放下“地区优秀教师”的荣誉,放弃教师稳定的收入和转正机会,顶着家人的反对和村民的质疑,接手了当年谁都不愿意管的“黑三角”村。上任20多年,开展打井、调整土地、宅基规划等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她不退缩,勇往直前。为了村的长远发展,得罪人的事儿走在前头,吃苦受累的活自己先带头干,终于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现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乡、甚至全县农村的标杆。

**年春,**的公公因癌症生命垂危,夫妇两人把婆婆及公公一起接到自己家中,并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 夫妻俩陪伴公公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把婆婆当做自己最亲的人,生活用品、零食、包括换季的衣服都是她想着买。在她的影响下,**村婆媳关系处的都非常好,成为周围村的楷模。她把侄子视做自己的儿子、把弟媳当做自己的妹妹,只要家中有什么事情弟弟、弟媳总找她商量,她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

她们夫妇结婚至今,从没有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夫妻两相互扶持。从**当村支部书记以来,丈夫孙佃东积极支持妻子的工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丈夫的教师工作干得十分出色,**年提拔为勃李中学校长。她对老小更是体贴入微,自己不管多苦多累,她都抢着做家务,在婆婆心里她是一位孝顺的好媳妇。

**这个家庭是人们向往的和谐家庭,也是今天具备时代特色的最美家庭,这样的家庭多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才会更加兴旺发达,更加暖意融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美好媳妇事迹材料精选15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352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