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这项政策的开展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让贫困家庭的生活得以改善。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精准扶贫个人事迹材料精选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我县交通运输局干部,该同志自任下伊村“第一书记”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沉下身,传好话,带好头,办实事,办好事,使该村精准扶贫开展得扎实有序,有力地改善了该村集体经济及贫困户现状,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沉下身,确保对象识别精准。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经常进村入户,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将相关资料建档立卡,上传上报,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到位。
二、传好“话”,确保项目安排精准。要致富,先修路,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经常多处走访,实地考察,发现交通不便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今年“5?19”洪灾后,路毁桥塌,针对此情况,他及时地做好了“上传下达”的工作,将筹集到的66.5万元专项资金迅速、精准地使用到位,进行了上棚至下棚、河斜古党至旱坑、河斜树林坝等9个交通项目维修,确保了扶贫项目安排精准。
三、带好头,确保措施到位精准。任“第一书记”后,他积极参与村各项事务,亲自带头,具体指导,使河斜昌顺水稻专业合作社、下伊硕穗农业专业合作社、金源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利成立,并稳健发展,为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奠定了基础,做到了措施到位精准。
**时刻谨记习总书记对“第一书记”的要求,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群众,立足村情,不断地干实事,办好事,在农村教育,农民增收,共同致富方面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干部到村任职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篇二)
脚踏实地谱写精准扶贫新篇章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他始终坚持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自**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推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 谋化扶贫思路
他刻苦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深入各村逐村开展调查研究,对各村情况分别进行排摸,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逐一找出制约发展的短板,在帮扶措施上因村因户而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通过逐村排摸,全镇基本情况、经济发展、贫困状况、脱贫愿望等情况已了如指掌,对全镇1720户、6696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优化产业结构 拓展增收渠道
他根据全镇土地结构和川区、半山区、山区的地理差异状况,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这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劳务输出把劳动力培训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贫困户家庭收入。他针对富康、八娘、唐家、铁池等川区村交通便利、中药材种植加工发展历史悠久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种植-加工-贩运”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目前,全镇家庭式中药材饮片加工模式在全乡川区村得到全面推广,正在逐步向半山区、山区延伸。家庭式中药材饮片“种植-加工-贩运”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了贫困户脱贫主要渠道。目前,铁池、八娘等村建成了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长廊,在大坪等村建成1500亩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
他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推动富康村建成新型塑料大棚120座,新建8亩联动式日光温室一座,在八娘村新建退耕还林塑料大棚90座,带动贫困户85户从事蔬菜种植。草畜产业方面,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投资221万元在团结、红古、南屏等3个村建成暖棚圈舍294座,引进基础母羊1270只;投资44万元在八娘、唐家川两村实施暖棚养猪户110户,引进籽猪330头;先后投资建成了富康村园区肉牛场、奶牛场和养鸡场,甫洞村洮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结村永安养羊专业合作社,在红古村建成养殖小区2个,在长青村建成林小养鸡小区。在他的组织实施下,通过草畜项目带动贫困户400多户从事养殖。
近两年全镇七八月份降雨量集中,传统马铃薯种子抗病毒传播能力差,导致晚疫病频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他根据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积极帮助群众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邀请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及时协调发放晚疫病防治药品,有效防治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增加了群众收入,贫困户脱贫有了可靠保障。同时,他还在唐家川、八娘村建成了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各800亩,推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以上。
为了将劳动力培训这项帮扶措施与全镇劳务输出人数多、输出时间长的特点相结合,有效增加家庭收入,他和业务人员、驻村干部一道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中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进行登记,分类梳理,建立档案,做到培训对象摸底准确。他先后邀请劳务办、科技局、农牧局、卫计局等单位对前期摸底的960名贫困户培训了劳务知识、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技术,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颁发证书,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年劳务输出6500多人,预计劳务收入在1.2亿元以上。同时为了增强培训效果,他还将县直各部门讲解的重点内容录像刻碟,在每一个贫困村组织群众进行观看学习,为广大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 筑牢精准扶贫基础
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协助镇党委、镇政府落实省市县一揽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分村分户列出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在项目落实上保质保量。**年配合完成婆婆庄至青山15.5公里通畅公路建设和24条46.5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唐家川、甫洞两个村集中安置点道路建设等项目。完成了八娘沟、红城沟、中谷沟、结扎村等防洪堤坝建设工程,配合水务局实施北部饮水工程。完成 2960户灾后重建工程,完成2023户群众的房屋维修加固工程,群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在资金使用上精准到户。他组织镇扶贫工作站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督促镇村干部深入贫困户认真调查摸底,使所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年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发放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型370户、1850万元,自我发展型523户、1569万元。他经常与县扶贫办积极衔接,最大限度争取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在结扎等16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将大部分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协会中来,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贫困户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他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经常为全镇精准扶贫工作谋思路、创出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篇三)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和联村企业负责人深入到联系帮扶的**镇**村,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把脉问诊找穷根。***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辖*个村民小组、***个自然塆,***户、***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留守儿童**人,占**%;留守妇女**,占***%;孤寡老人**人,占**%)。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主要靠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元。已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五保**户,低保**户***人,医疗求助类**户,助学帮扶类*户,危房改造类**户,产业开发类**户。大多数贫困户因缺乏劳力、长期患病、自然灾害、子女读书、信息匮乏、资金不足等因素致贫和返贫。
对症下药开良方。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迅速组建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为主体的工作队,分别进驻到*个村民小组,协同配合,各司其职。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名干部帮扶,县国税局工作队多次对帮扶户进行走访,并建好走访档案。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档。同时以户为单位,了解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帐、经济帐,“一户一策”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重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在广泛调研过程中,重点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致贫原因和期盼解决问题,为精准帮扶想办法、找路子。为加强该村党组织建设,县国税局资助*万元更新办公桌椅,购置办公设备,促使村班子有新面貌、工作有新起色,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筹资**万元修建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清运车。对村民种植水果销售难问题,指导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筹资**万元选址修建水果交易市场。对**等*名困难学生家庭,每年帮忙解决学杂费*万元直至大学毕业。
强化措施促成效。按照脱贫攻坚时间节点逐步推进,着力做好“两个确保”。强化责任确保实效。严格对照识别标准、识别规模、识别方法,从严把好贫困对象识别数据核实关,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况准确、数据详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无偏差,政策执行到位不走样。加强督导确保实效。按照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将确定的重点攻坚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重点抓好督办落实。抓好交通脱贫。解决****名群众生产、出行难问题,确保今年新修的***公里通组公路全部通车。抓好水利脱贫。****年**月底前完成*****公顷土地平整,新增耕地****公顷,解决人均水田少难题;清淤整修堰塘***座、渠道***公里,解决全村群众生产用水难问题;新挖水井*个,解决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抓好环境整治。今年底前新建垃圾池**处,安装太阳能路灯**盏,添置垃圾桶**余个。抓好电力脱贫。购置变压器在***水库新建一座提水泵站,保障****余亩农田引水灌溉,确保****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抓好危房改造脱贫。对*户贫困户的土坯房实施易地搬迁,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抓好助学扶贫。坚持每年为*个因学致贫困难户(*名研究生、*名大学生)解决学杂费*万元直至大学毕业。抓好产业脱贫。组织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户贫困户入社,筹集资金新建一个水果交易市场,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对涉及事项多、任务重、难度大的扶贫项目,坚持做到挂图作战,合力攻坚,每周督办,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篇四)
扎根基层,做扶贫路上的“带头者”
**同志挂点村——**村,地处**镇南大门,与****毗邻,属“十三五”规划的贫困村。辖区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76亩,其中旱涝保收的水田有1766亩,林地面积6100亩,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749户3168人,社会五保户16户16人,低保户61户12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88户346人(其中五保户10户10人,低保户36户72人,一般贫困户42户264人),**年已脱贫1户4人,**年已脱贫5户22人,**年已脱贫66户260人,2017年已脱贫9户27人,2018年计划脱贫7户33人。整村已于**年如期脱贫摘帽。
**同志自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来,长期吃住在村,进村入户,认真开展包村帮扶走访工作。为了扎实做好**村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他经常走村串户,做到村户必访,访户必问,问题必记,记录必精,与群众交心交谈、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足迹踏遍全村每一个角落,对贫困户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同志多次到贫困户家中恳谈,倾听他们的呼声,适时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市县扶贫会议精神及相关扶贫政策,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帮助村民走出贫困,走出大山。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两委干部和全体帮扶干部,凝心聚力,形成了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真抓实干和埋头苦干的作风,确立了**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和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根源,依次制定出了《**村三年脱贫攻坚规划》、《**村2017-2019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村2017年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实施方案》、《修水县人民法院2017年扶贫工作计划》、《修水县人民法院2018年扶贫工作计划》。**同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建立“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秀美乡村,全力提升了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勇于担当,做心系群众的“贴心者”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同志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始终把扶贫工作与维稳工作紧密结合,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17年7月,十二组的胡戴铭因建房后打化粪池与邻居产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同志听后立即前往了解情况并做双方工作,不厌其烦,耐心劝导,前后调解十余次,终让双方各自退一步,圆满化解纠纷,维护了双方的基本利益和本村和谐秩序。
除了操心群众利益,**同志还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成功经验。为深入细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早日改变乡村面貌,走出一条“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发展之路。**同志会同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创办了“马井源油菜”、“菜牛养殖”、“海运百果园种养”、“云林蔬菜”四个专业合作社,3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为周贵荣、丁彦平、周以军等10户贫困户申报产业贷款43万元,为他们发展油茶、牛羊、莲子、弥核桃、葡萄等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弘扬正气,做思想政策的“宣讲者”
**同志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扶贫为目标,扎实推进“党建+扶贫”的工作方向,协助村两委经常组织组长党员会、贫困户户主会,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进一步加强全村党员及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与政策宣贯,**同志通过自身工作关系,联系上级单位及相关部门,陆续开展了多次主题活动: 2017年邀请修水法院到**开展“心系扶贫村、送法进村居”主题党日活动,与九江市国安局、修水法院开展灾后“生产自救”主题党日活动,凝聚党员、群众活力。申报打造**村支部双创双培示范点建设,创建**支部党建+产业发展,成功打造百果园产业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党建+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建设寺前源、坪下、马井源等新村点,打造秀美乡村;党建+易地扶贫搬迁,新建南峰安置点,彻底解决居住在深山区的30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2018年恰逢**村两委换届之年。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击工作、提升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保障。经党员同志和村民代表推选,**同志当选为**村第十届党支部委员和**村第十届选举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主持全村换届选举工作。
为切实提高换届选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同志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以简报、村务公开栏、板报、标语、横幅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使换届选举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通过走访调查,认真向村民讲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到耐心细致,风清气正,顺利完成**村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深谋发展,做秀美乡村的“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的重要论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同志积极与单位领导汇报、协调,2017年新修了中屋至学校的环形公路910米、马井源至中谷屋公路860米、文德屋至沙坪扩宽公路1780米;新建了马井源、坪下、罗家湾等新农村建设点;争取到九江市国安局5万元、九江市边检站2万元、修水县人民法院3万元等村庄整治资金;争取到修水县人民法院3万元为贫困户修入户便道改水改厕帮扶资金,为18户贫困户修建了1米宽的入户便道、为4户贫困户改善了饮用水、为3户贫困户改善了厕所;为胡才明、胡经浪购买液晶电视机;对全村贫困户开展多次慰问走访活动……一项项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同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村形象、全力打造“生态**,秀美**”的坚决信心。
**同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一片赤诚,履职尽责,用默默的坚守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法律人的责任担当;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信任,心里时时刻刻想着贫困户,挂着贫困户,时刻战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们坚信,**同志作为新时代奋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优秀青年,一定会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必将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质保量完成好各项任务,向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更为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篇五)
尽职尽责讲奉献 精准扶贫当先锋
我叫**,是我局驻**县**镇**村扶贫队员、工作组组长并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年,我们多方争取资金106万元,修路3000米,硬化灌渠800米,整修山塘、水库2处,结对帮扶贫困户22户,使16户贫困户如期脱贫。年底,接受省、市扶贫工作检查时,贫困户抢着发言,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局被评为全市“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我个人被评为全市“优秀第一支部书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局领导的率先垂范,得益于全局上下的全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工作组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扶贫工作经历,感触很多,向大家汇报三点粗浅的体会:
一是服从安排,是一个党员对组织的忠诚。去年5月,易主席找我谈话,希望我到**村去扶贫。当时,我很犹豫,我曾在岳阳楼区郭镇乡麻布村参加过两年扶贫并作为典型向全市推介,所创成果成为当时岳阳在全国经验交流会典型发言的部分内容,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荣立二等功,我还有必要再去扶贫吗?一个女同志,年龄又大了,加之现在扶贫工作从粗放式、大水漫灌式转变为精准滴灌式扶贫,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我还能做好扶贫工作吗?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选择了服从,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因为我是党员,既然是组织和领导安排的任务,不管份内份外都应该完成好。不图名不图利,只图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良心,只图为贫困村和贫困村民早日脱贫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二是克服困难,是一个党员对自己的考验。**村距离市区50多公里,我们借住在村部,条件十分艰苦,尤其是晚上,四周漆黑一片,夏天酷热难当、蚊虫叮咬,冬天严寒难熬,晚上出门上个厕所都很害怕。我们饮食也不正常,常常1、2点才吃中饭,7、8点才吃晚饭。记得是8月2日,我们在炎炎烈日下连续三天奔走在贫困户家,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夜深,我突然全身发软晕倒在地,大家都很着急,我说没什么大事,可能是中暑了,不愿意去医院,简单刮痧处理后硬是坚持继续召开村支两委扩大会议。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很多资金需要争取、很多项目需要建设、很多单位需要协调,长期驻村,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也根本无法照顾家庭。家人难理解、同事难理解、朋友难理解,但是都没有能够动摇我坚持下去的决心,因为扶贫工作是党的事业,克服困难,奉献智慧与汗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是埋头苦干,是一个党员对使命的担当。扶贫队员是连接贫困村和后盾单位的桥梁纽带,要当好调查员、联络员和服务员。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对**村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通过我们近三个月的细致工作和艰苦努力,终于确定了**-2017年帮扶对象为22户65人。期间,仅建档立卡就前后调整4次,重整档案5次,户平档案20余页。我们还给每个贫困户都制作了帮扶小卡片,让结对帮扶责任人熟记于心,希望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
刚到**,村支两委认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就是搞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只要把基础设施搞好了,群众就满意了,任务就完成了。对结对入户帮扶,他们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村里支书首先就公开反对甚至顶牛。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政策和中暑的事,村支书终于转变了观念,几次公开承认自己的转变过程,说一个女同志从市里跑到村里来这么拼命的工作,是真心实意地在帮我们脱贫,没有半点理由不支持。就这样,工作组突破了瓶颈,打开了扶贫工作局面。
情况明了,底子清了,信息准了,思想统一了,我们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确定帮扶责任人实施精准帮扶。罗局长曾先后3次带领局党组成员深入**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送去帮扶资金15万元,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推动了扶贫工作的进程。在局领导的协调下,我们争取**县住建局项目资金26.6万元对14户危房进行了改造,将原村部整体改造成了“五保之家”。每次去“五保之家”,看到村民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我都替他们高兴,也倍感欣慰。
在任务面前,成绩微不足道。2017年,是我市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脱贫攻坚大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为全面完成我局脱贫攻坚任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
(篇六)
营坊村里的好军人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营坊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长、**县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的一句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五年前他从部队的副营职干部转业到工商局,三年前他把部队军爱民的好本色带到了精准扶贫帮扶村营坊村,明群众危难、知群众疾苦,沉下心来解民忧,为营坊村脱贫致富殚精竭虑,不改军人本色,被营坊村脱贫群众喜称为:营坊村里脱贫致富排头兵。
勤走访,亲力亲为掌握一手资料
“走千家,才能略知百家之情;进万户,方能稍解十户之困”,这是6月5日县工商局9名工作队员到位后,**向同事们传授的经验之谈,道出了“勤奋”和“务实”两个秘诀。
工作中,**也是这样践行的。营坊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生活不便,但他克服困难,坚持全脱产吃住在村,主动向村组干部了解村情,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大有“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初到营坊,面临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存在贫困人口众多、基本信息缺失等客观困难,他深知唯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为后续好攻坚打好基础。于是,他白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情况,夜晚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短短一个月,就走访群众184户,记录调查材料2万多字。面对繁重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既当队长又当队员,既当调查员又当录入员。电脑基础并不是很好的他,还专门利用休息时间自学了电子表格等电脑办公等知识,将全村184户贫困家庭建立电子档案。当工商局后续派驻的工作队员到达营坊村时,无不称赞**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但是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巧谋划,千方百计助贫困户增收
“服务市场经济和市场主体是工商部门重要职能,在产业扶贫方面,我们工商人大有可为。如何探索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对接,如何牵线搭桥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谋划”,这是**在县工商局驻村工作队例会上向队员们提出的一个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 6月份喜讯频传:县工商局驻村工作队成功联系林业部门,帮助营坊村发展集体油茶基地34亩,指导贫困户种植油茶100多亩;成功牵线**县众惠银杏公司,拟在营坊村、汤湾村发展银杏基地20亩;借助县工商局招商引资专班的力量,引来**老板落户营坊,开发万人潭高山茶,目前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为汤湾村自主养殖蜜蜂的贫困户吕又林提供政策、技术、资金支持,帮助其扩大养殖规模,并带动周边农户10余户发展蜜蜂养殖;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优势,率先帮助联系的营坊、卡里、竹林湾、汤湾4个村成立村级互助脱贫合作社,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据初步估计,通过上述帮扶措施,贫困户户均增收可达500元以上。
重实干,一点一滴为群众办实事
“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队工作是否到位的最好标准”,在传达脱贫攻坚“夏季行动”会议精神时,**向队员们强调说,“一度三率是“县摘帽”的硬性条件,而这一度就是指群众满意度。我们要多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哪怕是点滴小事,只要用真心换真情,就不怕群众不满意”。
在入户过程中,**要求队员们除了详细掌握贫困户基本信息情况以外,更要留意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截至6月底,他和队员们累计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教育等方面政策落实问题9项,帮助开办农家乐2家,帮助申报小额扶贫贷款200多万元。在**的带领下,县工商局工作队为联系村群众做了许多实事,例如卡里村工作队员农忙时卷起裤腿下田帮乡亲们插秧;汤湾村工作队员成立志愿服务小组,定期在河铺水库沿岸清理垃圾;汤湾村工作队员冒雨帮群众清理堵塞的**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们亲切地称呼**队长是个“好队长”,称赞工商局的工作队是做实事的工作队。
**带领县工商局9名队员,走出机关进山村,投身于“夏季行动”战场,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工作中,**身先士卒、踏实苦干,起到了工作队长的表率作用,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队员们一致好评。正如他经常向队员们所讲的:“作为党员,我们肩负着党的信任,作为驻村干部,我们肩负着群众的嘱托,我们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肩上的责任不可谓不大。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路,撸起袖子加油干!
(篇七)
精准扶贫的“调研员”
进驻**村后,他立马投入工作。作为第一书记,在工作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刚进驻**村那段时间,天气异常炎热。他每天冒着烈日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甚至放弃双休日,把退居二线的爱人从黄州请来帮忙整理入户调查资料,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填写贫困户入户调查表。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他和县人大机关另两位驻村工作队员一道圆满完成了全村183户的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在全镇率先报送第一阶段共50个贫困户的入户调查表。他全面摸清了贫困户的房、粮、劳动力、致富技能等基本情况及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优先将重大疾病残疾、因病因灾返贫、因老因教致贫等弱势群体纳入贫困人口范畴,完善了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基本信息。并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评议会,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与此同时,他根据村里先前开展的扶贫工作情况,结合调研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整理了一份典型材料《做好三结合,扶贫全覆盖》,在新浪网财经专栏加精推出,扩大了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影响。
精准扶贫的“参谋员”
**村于**年纳入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他进驻该村后,在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村里先前制定的《**年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亲手制订了《**村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村精准脱贫产业帮扶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建立倒逼机制,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为全村最终核定的46个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措施,做到了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有一位残疾人贫困户,因基本丧失劳动力,不能参与合作社生产,于是他便同村干部商量,让其继续承包村集体10亩鱼塘,但上交村集体的承包费减半,仅此一项,一年可为该贫困户增收节支约6000元。为了培养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早日摘掉贫困村帽子,他结合当前政策和村里的实际情况,亲手制订了长达10页、近万字的《**村“十三五”扶贫攻坚发展规划》,内容涵盖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技能培训、精神文明、产业开发、文化教育等16个方面,全面巩固和扩大精准扶贫成效。
精准扶贫的“协调员”
**村把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家、省、市、县、镇等各级各部门的多次检查、评估中顺利过关。由此,各项建设的资金需求也远远超过了预期。为了减轻村干部的压力,兑现民工工资和弥补整修塘堰、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留下的资金缺口,他个人先后从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和县人大机关等单位为村里争取扶持资金6.5万元。同时,他多次带领村支书赴县水利局,协调村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另行整修的5口塘堰的项目资金问题,并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此外,他平时还注重将村里的实际情况和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县扶贫办、县人大机关及相关部门领导汇报,使县扶贫办、县人大机关和相关部门领导能够准确掌握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村容村貌整治及贫困户增收脱贫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县人大机关仅**年就为村里协调解决资金18万元。他还请示领导同意,从预工委经费中拨出8000元,为村里的精准扶贫指挥部购买了电脑、打字复印机和办公桌椅,改善了办公条件。
精准扶贫的“宣传员”
他自进驻**村后,基本上是星期一早上赶到村部,直到星期五下午下班后才赶回黄州的家中,在村里一待就是一个星期。他吃住在农户家中,按规定支付食宿费。住在村部隔壁的退休老支书曾多次对人说:“我见过住队的,但没见过像蔡书记这样住队的,把村里当成了家。”其实,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方便工作。村组干部和群众白天都很忙,他与村支书商量,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村组干部会和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吃透“六个一批”精髓,抓住扶贫要点,加强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政策的能力。让全村干群特别是贫困人口了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及重大意义,明白“什么是精准扶贫,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怎样开展精准扶贫”。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政府和市场主体帮扶、群众大干的生动局面。前不久,由省广播电视台记者在该村采写的长篇报道《扶贫小额创业贷款助力贫困户“微创业”》在省广播电台播发,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精准扶贫的“指导员”
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建强基层组织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驻村以来,他积极配合村党支部一班人,坚持落实“两会一课”制度,带头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亲手制订学习方案和计划,切实增强党性意识、纪律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村曾经因为村部无人值守和村部周边环境卫生差,受到上级点名批评。为此,他特地与村支书商量,建立健全了包括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在内的多项制度。他自己也不例外,同样参与值班。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好找人,他还亲自到街上制作了村干部去向告知牌,并在上面留下了村干部和自己的电话号码。为了彻底整治村部周边环境脏乱差问题,他一方面帮助村里组织资金在路旁植树、建花坛,另一方面帮助村里出主意,在村里的贫困户中公开招聘了一名保洁员。他坚持与村里的党员群众打成一片。有一天,一位五保户老党员特地找到他,说星期天过80岁生日,很希望他参加。他当即满口答应了。回头他便打电话给儿子,让儿子在黄州一家蛋糕店订做了一个生日蛋糕。星期天的上午,他按时赴约。当他把生日蛋糕递到这位孤寡老人的手中时,老人感动不已,说道:“我活了80岁,这是第一次吃生日蛋糕。”
(篇八)
落地生根精准扶贫扎实推进
今年5月,经单位推荐、组织批准,我被选派到**区**镇**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刚驻村时,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出入村子基本靠步行、种植养殖基本靠传统方式、致富资金项目稀缺”的贫困局面,当地群众既充满了对脱贫致富的热切渴望,又对困难处境感到无奈和惆怅,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三缺”问题十分突出。面对重重困难,帮扶从何着手?单位主要领导及时指点:按“三严三实”要求办,对照精准扶贫标准干。我结合村情,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治水修路,干到实处。协调市、区水务部门积极支持,新修1条水渠,整治5口病塘。协调市、区交通部门,修通1.4公里断头路,拓宽村道路1.6公里。启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目前已进入测绘阶段。加快实施农网改造,全面升级变压器、电杆、电线、电表等,确保家家户户用上放心电。
新上项目,落到实处。发展雷竹产业,村里成立雷竹产业协会,带动全村栽植霤竹、U百。启动水产项目,回引1名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先期投资40万元,修建200亩小型水库,发展养鱼和水上农家乐,带动当地夕人就业,年产值20多万元。居民聚居点和危房改造项目齐头并进,全村贫困户可望分期。分批住进新房。捐资10万多元,为实施小型种养殖项目提供了启动资金,已成功培育黑猪、土鸡、莲藕等种养殖大户15户。
传授技术,教到实处。应当地群众的愿望和村里产业发展需求,帮助开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落实机关结对帮扶干部轮流执教。目前,21名机关干部均到村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并逐一到村坐班走访。邀请市、区涉农部门专家5名,到村授课5场次。
瞄准市场,定到实处。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把工作做到项目上,做到产业上,做到农副产品与市场的连接点上,确保村里农副产品找到销路,定到实处。部里安排专人,到市、区穿针引线,帮助村里30多户特困户与市、区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长期产销合同。帮助村里建起了网络销售平台,让村里的农副产品走进大市场。
短短5个多月的帮扶工作,让**村的断头路通了、致富项目启动了、村办公阵地改善了、村校教学设施更换了,帮扶成果初显。在帮扶实践中,我有三点体会:领导重视是关键。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0多次进村,带头帮扶5户特困户,并强调驻村工作要坚持做到“四个明确”即:“帮什么”,明确到具体事项;“怎么帮”,明确到具体措施;“谁来帮”,明确到干部人头;“什么时候完成”,明确到时限。在其示范带领下,单位及时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累计为挂包村争取项目9个、资金72万元。全员行动是重点。每月利用一个双休日,干部职工集中到村开展帮扶活动,已形成制度。印发印有帮扶干部和帮扶户双方信息的帮扶卡,为每户贫困户送一个温水瓶,瓶上印有帮扶单位及干部联系电话,方便群众联系。一贫困户接到温水瓶后,深有感慨地说:“群工部真情送温暖,挂包驻帮上水平(瓶)。”—务实驻村是根本。历经20余天,走访全村118户贫困户366人,逐户制定了脱贫规划和干部帮扶计划。召开村“两委”会22次、村民代表大会10次,通过“一事一议”,落实事关村内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21个。建立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台账,牵头解决群众邻里纠纷3件。
前一阶段,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精准扶贫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我坚信,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精准扶贫大政策的指引下,在我和当地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当年打牢基础、二年拓宽富路、三年同步小康”的既定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篇九)
**,中共党员,**年2月担任**省**县**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2010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年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县**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402户,1462人,是**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多人;**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小学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篇十)
**,县国土资源局工会主席**,驻**镇**村精准脱贫工作队队长,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干部。
**村是贫困村,5个小组6个自然湾,现有农户365户,人口1278人。全村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有贫困户62户138人。**年,**被县国土资源局安排到**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
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立竿见影、速见成效的事情,怎么扶才能让老百姓脱贫,一直是困扰着**的一大难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也是基础。为此,**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到**村,采取走访与座谈结合的方式,就精准扶贫脱贫情况进行了调查,对62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卡,形成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在调研过程中,经常是一个地方刚忙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方,有时晚上还需要住宿在农户家中,给调研工作带来了困难。6月份的一天下午,**从**村上片去下片调研时,村干部考虑他身体不太好,提出骑摩托车送**去最后一个村民小组,但**不同意,他说:“调研就是要多走走、多看看,详细了解真实情况。”最后,他强忍着疼痛坚持走访完6个自然湾的贫困家庭。
到**村后,看到农民艰苦的生活环境,他决心要抓住时间,尽己所能,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他坚持把**村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他严于律己,生活淳朴节约,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他不辞辛苦,与村干部一起广泛座谈,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普遍关心的行路难、上学难等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他向上积极争取了275万元的**镇**村**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为**村新建水泥路3668米;修复新建田间道3846米;修复新建生产路2612米;新建水泥稻场4个,面积1500平方米。
“许主席帮我们做了很多大实事,大好事,我们全村都感激他!”**村村委会书记朱福胜多次感激地说道。“在许主席的真情实意的大力帮扶下,全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有信心脱贫致富。”
在一次走访中,**发现**村儿童**的父亲早年患皮肤癌去逝,母亲不堪家庭重负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他现在由63岁的奶奶抚养。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里时刻惦记着**的成长。有一次,**与麦田计划红安志愿者程双梅女士交谈中说到这件事情。5月20日,程双梅带着爱心女士到**家了解情况,她们当天就为**捐款500元。后来,程双梅通过微信与红安籍在苏州创业的吴敏思女士联系,争取她能对**提供帮助。了解**的情况后,吴敏思女士承诺每月资助800元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目前已将一年生活费9600元生活费打到**奶奶卡中。
事实上,**有很多困难,**年11月,**在同济心脏医院安支架。2017年6月,他在县医院检查时,被医院确诊为冠心病,要求其住院进行治疗,但却把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村的精准脱贫工作。他仍坚持在**村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没有请假一天假 。“我不怪他,作为一名党员,他帮助贫困村脱贫是大事,自己有困难是小事。”每次**从**村回到家里,妻子赵银珠看到他满脸疲倦,也曾有过抱怨,但更多的是理解。
(篇十一)
一种不屈精神的延续
中秋节将至,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在为亲人团聚而忙碌时,十堰市国税局驻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却仍然坚守一线,奔走南坝村的乡间小道上。
**年8月,中共十堰市委一声令下,十堰国税扶贫工作队从竹山县溢水镇下腰店村转战上庸镇南坝村,**及其他所在的团队也来到了南坝这个美丽的库区村落。
搞农村工作,他最“在行”
**年6月,**从竹溪县国税局泉溪分局局长的岗位上调市国税局党办,负责扶贫工作至今。泉溪分局是竹溪国税最边远、条件最艰苦,管辖面积最大的分局,管辖竹溪南部山区7个乡镇的国税收入,年收入任务800万元。
从1989年始,21岁的**就在这里走乡串户,爬山涉水,从一分一厘、一块十块的收猪娃税、酒税、印花税到一百一千、一千一万的收增值税、消费税,他的脚就是“量天尺”,一步也没有离开过泉溪。在200多公里外的双桥林场,在鄂渝陕交界的深山密林,在煤炭之乡丰溪洞宾煤矿,处处都留下他的足迹。
在同事们眼里,出身农村的**是个地道的农村“工作通”,多年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使他掌握了农民的语言和与农民打交道的能力。“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村人,血管里流趟着农民般纯朴、厚实的血,能为改变农村的艰苦条件做点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常说。
“干农活,他样样都会,和我们一样,不说外行话,啥季节干啥活、做啥事,他比我们还懂。”南坝村8组农户张吉庆提起**就称道。
有着深厚农村情结的**,总是处处心里想着尚没有脱贫的农民兄弟。3组村民宋令平的山羊和山鸡养殖场建起了,5组身患尿毒症的特困户何登平也得到治疗了,24户异地搬迁户房屋设计、场地平整,土建施工也正稳步推进。
拼命工作,就是生命的乐趣
**年,到市局机关工作后的**主动请缨参加“新三万”活动和精准扶贫工作,“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这项工作。”这竞成了**的理由。
**的同事、党办副主任科员**看到他整天土里土气的样,曾开玩笑地戏说道:“**现在虽然是市里人了,家也搬过来了,但却整天奋战在乡镇,在农村,天天雨里来,风里去,还是一个活脱脱一个乡下人。”
回到农村,他像如鱼得水,干起活来得心应手,十二分的欢快。为摸清村情民意,他与镇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拉家常、记笔记,哪家几口人、身体健康状况,娃娃们在哪上学,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哪家养了几口猪、几头牛,致富产业项目是啥,他像熟悉自己手指头一样,都能背得滚瓜乱熟,信手拈来。
**的联系户张吉庆今年60岁了,妻子陆龙贵患有心脏病,儿子在外地打工,儿媳妇在镇上租房陪两个小孩读书,由于居住条件差,缺少劳动力,无资金无技术,导致家庭收入水平低,他便帮老张制定脱贫计划,并跟踪帮助实施。如今,张吉庆家饲养肉猪3头、鸡50支,住房择地另建,2个小孩上学费用全免,栽种15棵核桃苗,面积4.1亩,全家脱贫致富有望了。
4年时间,1200个日日夜夜,**四处呼吁为对口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共修筑和整治道路56.5公里,治理茶园600余亩,解决人畜饮水23处,铺设管道4万余米,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和广场15处,兴建1所小学和3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置马头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项目38个,扶贫搬迁50户157人,帮助476户村民,1880余人脱贫。
**年,南坝村又组建了“益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绿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新建林果基地300亩,涉及村民670户,人均可增收1100元。
“**把我们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了,他一忙起来,就啥也不顾,住在村里,生活简单,和群众打成一片,一点城市干部的架子也没有,很受群众欢迎。”南坝村村书记宋令贵说。
他这是在玩命,却也是在与生命赛跑
命运之神总是垂青勤劳的人们,但对**却格外不公。
**年,对于**来讲,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他被医院确诊为慢性粒系白血病。面对死亡的威胁,**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2006年4月,**在武汉市协和医院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严重的排异反应,使他连说话、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支撑着。
这10年里,**的病情虽然出现暂时稳定,但他的造血功能明显不如正常人,身体时时发出警告,常常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他却以超常的意志力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磨难,从不将不快情绪带到工作中。“他每个月需要去襄阳红十字会医院输一次血,一次需要花费2.4万元,红十字会帮忙解决了一大部分治疗费用。”该市国税局精准扶贫工作队长孙军说。
特殊的病情使他的生命时刻需要靠药物来维持,三不时需要去看病、住院,日日药不离身,但这并没影响他忘我的工作,市国税局领导曾多次让他休息治疗,被他婉言谢绝。**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坚守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务一行。
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国税务报》、《十堰日报》宣传报道,先后荣获竹溪县“劳动模范”、市国税局首届“敬业奉献模范”称号、湖北省、十堰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该市国税局驻村工作队年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队”。
“**从不把自己当成一名病人,浑身全是正能量,他笑傲人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对党的税收事业无限忠诚的真实写照,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荣耀。”十堰市国税局长何日成说。
(篇十二)
脚踏实地谱写精准扶贫新篇章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他始终坚持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自**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推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 谋化扶贫思路
他刻苦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深入各村逐村开展调查研究,对各村情况分别进行排摸,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逐一找出制约发展的短板,在帮扶措施上因村因户而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通过逐村排摸,全镇基本情况、经济发展、贫困状况、脱贫愿望等情况已了如指掌,对全镇1720户、6696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优化产业结构 拓展增收渠道
他根据全镇土地结构和川区、半山区、山区的地理差异状况,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这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劳务输出把劳动力培训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贫困户家庭收入。他针对富康、八娘、唐家、铁池等川区村交通便利、中药材种植加工发展历史悠久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种植-加工-贩运”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目前,全镇家庭式中药材饮片加工模式在全乡川区村得到全面推广,正在逐步向半山区、山区延伸。家庭式中药材饮片“种植-加工-贩运”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了贫困户脱贫主要渠道。目前,铁池、八娘等村建成了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长廊,在大坪等村建成1500亩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
他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推动富康村建成新型塑料大棚120座,新建8亩联动式日光温室一座,在八娘村新建退耕还林塑料大棚90座,带动贫困户85户从事蔬菜种植。草畜产业方面,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投资221万元在团结、红古、南屏等3个村建成暖棚圈舍294座,引进基础母羊1270只;投资44万元在八娘、唐家川两村实施暖棚养猪户110户,引进籽猪330头;先后投资建成了富康村园区肉牛场、奶牛场和养鸡场,甫洞村洮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结村永安养羊专业合作社,在红古村建成养殖小区2个,在长青村建成林小养鸡小区。在他的组织实施下,通过草畜项目带动贫困户400多户从事养殖。
近两年全镇七八月份降雨量集中,传统马铃薯种子抗病毒传播能力差,导致晚疫病频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他根据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积极帮助群众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邀请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及时协调发放晚疫病防治药品,有效防治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增加了群众收入,贫困户脱贫有了可靠保障。同时,他还在唐家川、八娘村建成了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各800亩,推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以上。
为了将劳动力培训这项帮扶措施与全镇劳务输出人数多、输出时间长的特点相结合,有效增加家庭收入,他和业务人员、驻村干部一道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中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进行登记,分类梳理,建立档案,做到培训对象摸底准确。他先后邀请劳务办、科技局、农牧局、卫计局等单位对前期摸底的960名贫困户培训了劳务知识、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技术,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颁发证书,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年劳务输出6500多人,预计劳务收入在1.2亿元以上。同时为了增强培训效果,他还将县直各部门讲解的重点内容录像刻碟,在每一个贫困村组织群众进行观看学习,为广大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 筑牢精准扶贫基础
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协助镇党委、镇政府落实省市县一揽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分村分户列出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在项目落实上保质保量。**年配合完成婆婆庄至青山15.5公里通畅公路建设和24条46.5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唐家川、甫洞两个村集中安置点道路建设等项目。完成了八娘沟、红城沟、中谷沟、结扎村等防洪堤坝建设工程,配合水务局实施北部饮水工程。完成 2960户灾后重建工程,完成2023户群众的房屋维修加固工程,群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在资金使用上精准到户。他组织镇扶贫工作站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督促镇村干部深入贫困户认真调查摸底,使所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年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发放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型370户、1850万元,自我发展型523户、1569万元。他经常与县扶贫办积极衔接,最大限度争取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在结扎等16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将大部分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协会中来,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贫困户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他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经常为全镇精准扶贫工作谋思路、创出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