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论文,乡村振兴是一个必须要去重视的问题,下面的范文大家一起参考!
01
一、背景链接:
1、内涵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超越。
2、201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亮眼”的新提法。农业强,不是体现在产量上,而是体现在竞争力上,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所作为;农民富,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分享第二三产业链上的利润;农村美,就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及文化建设,创新乡贤文化,让新农村既“看得见青山绿水”又“留得住乡愁”。
二、范文展示:
返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C市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解决了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为农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调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02
央广网北京11月8日消息(记者刘璐 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是全局稳定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意图明确、清晰,“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和新的要求,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充满期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韩俊分析,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曾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一个概括,仍是5句话20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对照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5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三农成绩单举世瞩目。但韩俊坦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缩小城乡差距、让13亿人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十八大以来,已经有8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落户,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但是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比如2030年-2035年,农村还有4亿左右的人口。乡村从来不是处在一个从属的地位,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应该和城市处于平等的地位。”
如何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中特别提到,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
制和政策体系,“这句话的含金量非常高。乡村振兴,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不矛盾,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从来是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互相联系,却也互相区别。韩俊解释,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但如果认为通过城市的发展就可以把农村的问题解决,这是天真的想法,“现代化不能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带动农村的发展。比如,城市化发展对农产品就有更大的需求,农产品的市场就更广大。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农民就业,还可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落户。”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韩俊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着力点是要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五个方面,都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把每一项工作做实,让这个战略能够落地生根,能给亿万农民带来好处、利益、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韩俊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比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
过去提倡的都是农业现代化,这次提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韩俊认为:“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到本世纪中叶,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03
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成为2018年六大重点工作之一。2018年及下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将进入落地实施,农地流转、农民增收与消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2018年,是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党中央在本年度的一号文件中再次以“三农”为主题,可以说这既是对于之前工作的延续,更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三农”工作的指导。
这其中对于乡村振兴的“重点、关键、保障、基础、根本、前提”等六大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产业兴旺是重点。对于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撑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持续。
生态宜居是关键。诚然如此,倘若只要金山银山不顾及绿水青山,这只能是走不可持续发展的老路,有悖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绿色发展 的理念。
乡村文明是保障。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或者发展的外部环境,那么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发展的前提是稳定,大环境的稳定就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文明一方面是要依靠我们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宣传,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原先落后的、不文明的行为,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从客观上监督管理不文明等行为,从基础上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总要求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转型,即城乡一体,农村优先,最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种转型说明,农村农业工作是中国全局性、战略性、决胜性的工作。
我们所有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否是检验我们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实现了全面的生活富裕,才是从本质上实现了摆脱贫困的前提,从根本上实现了乡村振兴。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既是对先前“三农”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性的指导,只有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落实,终将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
04
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成为2018年六大重点工作之一。2018年及下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将进入落地实施,农地流转、农民增收与消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2018年,是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党中央在本年度的一号文件中再次以“三农”为主题,可以说这既是对于之前工作的延续,更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三农”工作的指导。
这其中对于乡村振兴的“重点、关键、保障、基础、根本、前提”等六大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产业兴旺是重点。对于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撑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持续。
生态宜居是关键。诚然如此,倘若只要金山银山不顾及绿水青山,这只能是走不可持续发展的老路,有悖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绿色发展 的理念。
乡村文明是保障。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或者发展的外部环境,那么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发展的前提是稳定,大环境的稳定就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文明一方面是要依靠我们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宣传,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原先落后的、不文明的行为,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从客观上监督管理不文明等行为,从基础上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总要求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转型,即城乡一体,农村优先,最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种转型说明,农村农业工作是中国全局性、战略性、决胜性的工作。
我们所有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否是检验我们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实现了全面的生活富裕,才是从本质上实现了摆脱贫困的前提,从根本上实现了乡村振兴。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既是对先前“三农”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性的指导,只有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落实,终将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